前世情人抄袭所袭误者是什么意思?

曾国藩语录_曾国藩经典语录_米胖阅读
曾国藩语录
凡人皆不可侮 无用人尤不可侮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名言语录: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须先立坚卓之志
   家和则福自生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智慧愈苦而愈明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人以气为主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特患业之不精耳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思与学不可偏废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凡事豫则立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有其功,必有其效 &广其识则天下大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小仁者,大仁之贼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处事宜决断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人不可无缺陷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行事常思退一步。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曾国藩经典名言
  为什么不如你的人却比你成功
  【文正语录】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谷园解读】人的资质、努力的程度,其实都差不多,可最终的成就却会有天壤之别。你与一国元首差多少呢?身高、体重、饭量、体力、精力、工作时间、智商、各种标准可能都差不了一倍吧。美国这么大,真的就是奥巴马最优秀、最适合成为总统吗?
  凡事没有必然。学生甲高三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必然能上大学吗?结果没有,高考前他在上学的路上被车撞死了。这样讲似乎太极端了,不过,至少是这样,那些需要努力才能达成的事没有必然。
  一个普通人,经过几十年努力,成为一国首富,可能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吧。对此,某知名企业家认为,自己的成功百分之九十是幸运,百分之十是靠自己努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不要嫉妒别人的幸运,这跟嫉妒别人的才能一样不可取;二是,继续努力,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说谁比谁更成功还为时尚早,谁笑到最后才最好看;三是,要想想曾国藩的这句话。
  要低调
  【文正语录】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谷园解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代人完成了自己的资本积累和权势积累,并且历史性地推出了他们的富二代与官二代,这个称谓戴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封建主义世袭制的刺鼻气息。我的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大众对这个群体的态度与情绪。
  中国人不患贫,患不均。历代以来,起义者、革命者都抓住这一点,以均贫富为口号。确实,得民心就这么简单。人民大众主体总是相对贫穷,而穷人常常总是仇富。
  在这种整体的社会情绪里,富者、官员的行为会被放大化,一丁点儿的出格就会被作为一种挑衅刺痛大众的眼睛。
  不用说很多,如果你恰好是个“二代”,你应当明白,低调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李刚”要以身相教,教孩子低调。
  什么叫老练
  【文正语录】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洁。
  【谷园解读】什么叫老练?这就是。曾国藩这段话描述了一种极为老练的做事风格:一是稳,二是隐。不慌不忙,盈科后进。
  盈科后进,这个词出自《孟子》,意思是,水流遇到坑洼,要灌满它后,才继续前流。比喻做人做事踏踏实实,顺乎自然,一步一脚印。办事无声无息,其实就是一个“隐”字,有隐蔽、隐藏、低调之意,这是有普遍意义的。
  另外,“精到”与“简洁”则强调做事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盈利模式”,尤其强调这两点。比如肯德基,就那几样饭,可谓简洁;同时又极标准化、品质极佳,可谓精到。
  养生五法
  【文正语录】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晚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谷园解读】曾国藩60岁就去世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是比较短寿的,自然也算不上是养生有道。不过惟其如此,他对于养生便不得不在意,也总结了一些心得。我选取的这一段是最全面的。
  一是睡觉和吃饭上要注意。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据说晚上十一点之前躺到床上开始睡为最好,因为十一点开始,人的肝脏等脏腑依次开始排毒工作,睡着的状态对于这些内在的运动是有利的。至于吃饭,曾国藩讲“素食则气不浊”,强调素食,而且他强调要“少食”。二是少生气,要善于排解。三是节制欲望,学会做减法。他说“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要少吃,性生活要节制,而且要尽量少用心思。他说养生要“君逸臣劳”,君就是脑袋,脑袋要放松,臣就是身体四肢,要多做一些体力活,多锻炼。他还说,“寡言养气,寡事养神”,要少说话,少看东西。我们有体会的,偶尔闭目养神就会觉得身上比较舒服。四是洗脚,我个人体会是,跟刷牙一样,不洗脚睡不了觉。这一条扩展一下,可以理解为,每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养生的小方法,并养成习惯。五是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步行是最无副作用、最温和有效的健身方式,比游泳更有益。我买车前坚持步行上下班,现在则每晚步行一小时,感觉不错。据说李鸿章和慈禧都有这个习惯。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100句
核心提示:   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 100 句,非常值得收藏!
  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 100 句,非常值得收藏!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既然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
怎样让自己变得快乐
说来说去,即使在颜值时代,头脑依然更重要
撬动人生的两个字
煮妇神探第5集剧情介绍
煮妇神探第4集剧情介绍
煮妇神探第3集剧情介绍
柳岩新剧少帅扮演什么角色
周冬雨自曝分手原因不明
周冬雨与富二代男友恋爱情史回顾
《淑女涩男》蔡蝶谜般气息演技被赞掀收视热潮
《新婚公寓》今晚开播开启全新模式 美剧控管乐轻松上阵
中国之星第八期歌单排名出炉 央吉玛被淘汰孙楠成歌王候选引热议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龙门书城&&&&资讯来源:&&&&更新时间: 点击数: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定价:39.80元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的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透过曾国藩,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先后就职于某金融机构及某大学。著有《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坐天下很累》等。《百家讲坛》主讲人,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媒体评论&
&&& 这个深嵌在体制核心中的职业官员,要以一种穷根究底的笨拙憨态,扎硬寨,打死仗,从皇家文化中解放出来,从道德诫命中解放出来,开始松绑挣脱,使这一阶层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身份。曾国藩能成为曾国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气,而是精神上不断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柴静
&&& 曾国藩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刚出道时是个见到啥不平事都要叽歪两句的“小愤青”;30岁时立志做圣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见到美色要反省,梦到发财要反省。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只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却落下了“汉奸”“曾剃头”的骂名。这就是张宏杰给我们呈现的曾国藩: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冲突中,一个有灵魂有体温有意思的“圣人”。 ――罗振宇
&&& 张宏杰是真喜爱曾国藩。在新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他把曾国藩刻画成一个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智慧但又有点笨拙的学习型人才。正直、清廉、智慧固然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通、挣扎、笨拙则给他增添人性的质感――高大全这款男人早就out了,据说现在流行的是“缺陷美”。 ――刘瑜
&&& 第一章 曾国藩一生的五次耻辱&&&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五十五岁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对曾国荃回顾了他一生的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及三次军事大失败:&&& 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第二年,他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 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咸丰三年即一八五三年六月被赶出长沙)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道光十二年即一八三二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道光三十年即一八五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咸丰四年即一八五四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咸丰五年即一八五五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 综合这两封信,让我们来历数一下曾国藩平生的五大耻辱。&&& 一、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 第一次是“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壬辰年是道光十二年,这一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又一次参加秀才考试。也许是天资确实钝拙,也许是父亲兼老师曾麟书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曾国藩此前五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道光十二年这一次,曾国藩考前下了苦功准备,考后也自觉发挥不错。结果发榜之日,却被学台(即湖南省学政,相当今天的省教育厅长)悬牌(发布公告),责其“文理太浅”,以佾生注册(“佾生”是指考秀才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获“佾生”资格则下次考试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故称“半个秀才”)。&&& 在一般人看来,获得“佾生”资格也算是小有收获,值得祝贺。曾国藩却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悬牌批责为奇耻大辱。回到家塾“利见斋”,他闭门不出,咬牙发愤。没想到这一次“悬牌批责”,居然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学了十六年也没有学通的曾国藩有如桶底脱落,豁然贯通,突破了父亲刻板教育下形成的僵化文笔思路,文理大进。转过年来,第七次参加考试,终于中了秀才。这平生第一大辱居然成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场锣。又一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二、“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  |一|  第二次大辱,曾国藩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一种是“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这讲起来就要费些笔墨了。  曾国藩的京官生涯,仅从升迁角度看,是一帆风顺的。在京期间,他十年七迁,傲视群曹,从一个普通进士迅速成为副部级官员,这在道光年间是极为罕见的。  传统时代,人生的全部价值似乎都浓缩在升官发财四字之中。刚刚步入政治高层之际,曾国藩是十分兴奋的。他写家信说,“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如此顺利,连他自己都感到很意外。他不无自负地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 也就是说,不但我当初没想到自己会升得这样快,就是那些非常推重我的好朋友,也没有人敢做这样大胆的预期。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然而,翻检曾国藩在京期间的诗文,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路飞黄腾达之时,曾国藩的许多诗文中却充满了失望、不满和颓丧之语。  比如这一首: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酢  …………  这是写给好友刘蓉的。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身居庙堂之高,其实只是庙堂之上一个没用的小摆设。我既无法像汉代大臣汲黯那样不顾性命直言进谏,也无法像张禹那样,甘言媚世,谋取高位。天天这样不上不下、非驴非马地混日子,只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而已。  再看另一首: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  径求名酒一千斛,轰醉王城百不知。  …………  这是写给弟弟们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做这么一个小官,每天的工作如同支床石一样,疲倦麻木。我天天想念家乡,如同离了娘的小孩。愁闷极了,不如干脆找几瓶好酒,喝得大醉,什么都不知道好了。  有时候,他居然后悔进入仕途,梦想过上野人生活:  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  …………  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十月初四,也就是他升位实职副部长后十个月,他在家信中竟然做了这样的表示:“吾近于宦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也就是说,他这个副部长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于国计民生无补。如果几个弟弟有谁能够出来做官,家里生计不至于困窘,他就打算辞官回家,侍奉堂上老人,不再混迹于官场了。  这样的文字还有许多。在写给陈源兖的信中,他说自己“时时有归家奉养之志”。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在写给欧阳兆熊的信中说自己近年来因“官牵私系,遂成废物”,“本欲移疾归去,不复尸素此间,重乖高堂之望,又逋责稍多,贾竖未能贳我,以是濡滞计期。岁以内,终当蝉蜕,不顾从子于万山中耳。” 也就是说,本想回家奉养父母,但是欠债太多,筹不到路费。不过不久之后,总会克服困难,返回家乡。在复江忠源信中也说:“计期岁内外,亦且移疾归去,闭关养疴,娱奉双亲。自审精神魄力,诚不足任天下之重,无为久虱此间,赧然人上也。”  是什么让他如此郁郁寡欢呢?  |二|  是道光晚年的政治低气压使曾国藩喘不过气来。  道光年间的大清王朝是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朝的政治家们却燕巢幕上,安之若素。  道光皇帝在历史上以俭朴闻名,据故宫现存的画像看,道光皇帝确实节俭到了“骨瘦如柴”的地步。然而,他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了。道光皇帝的政治性格是因循疲沓,苟且偷安。道光朝先后出任首辅的曹振镛、穆彰阿、潘世恩等人,也都是“多磕头,少说话”的角色。他们谨遵道光“修修抹抹”、敷衍度日的政治方针,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朝却昏睡如醉,大家如同坐在一辆老旧破车里的乘客,眼看着它奔向深渊,却都噤口不言,如同不涉己事。  只有曾国藩郁怀如焚。早在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年),太平天国起义六年多前,曾国藩就敏锐地预感到,一场席卷全国的大动乱正在隐隐酝酿之中。那一年,他结识了后来的名将江忠源。在送江氏出京时,他对朋友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时承平日久,闻者或骇之” 。可见,他已知大乱之不可避免。  身居翰林之时,他只能读书养望,对国家政治没有发言权。及至位列卿贰,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却发现正如同王蒙的那句话一样:“当了部长,才知道官小。”很多看上去很崇高的职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以呼风唤雨。曾国藩发现,在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他虽然身为副部长,但想要登高一呼,推动大清王朝进行根本改革,没有任何可能。他在礼部副部长任上,一天到晚虽然没有片刻休息,但忙的都是些“等因奉此”之类的公事,对国家大政丝毫无补。偶尔提一些革新主张,也都被部长大学士们弃置一旁,根本不予考虑。  这种污浊混沌的官场风气,让曾国藩感觉喘不过气来。他的书信文章中,充满了牢骚、愤懑和无奈。曾国藩对大部分同僚是十分看不起的:“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 也就是说,他做官有年,饱知官场习态。在上者但知做出一副宽大优容的样子,来培养自己的人气。在下者办事一味软媚求同,打圆场,做老好人。他后来对刘蓉说:“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输锔蔚ǎ钟胂普褚环!  |三|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年方二十、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罢黜穆彰阿,下诏“求言”。一时“天下称快”,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曾国藩心情激奋,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的官场作风,曲尽当时官场的丑恶形态:  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  曾国藩建议皇帝举行“日讲”,即加强学习,以本身的振作之气,扭转官场的泄沓之风,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办法,使进取之员有机会脱颖而出。  这道奏折得到了良好的反应。皇帝对他大为赞赏:“礼部侍郎曾国藩奏陈用人三策,朕详加披览,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皇帝对他提出的“日讲”建议最感兴趣,命令他详细解释。于是曾国藩精心准备讲稿,并且画了一张解释讲堂布局的图表。不过他本不擅画,这张图画得相当难看。  讲稿在九卿中传阅之后,曾国藩成了北京官场议论的中心。大家议论的不是他的赤心血诚,而是讥笑他“画图太陋”。就这个水平,还充什么圣人门徒!  这固然是曾国藩准备不充分导致的自取其辱,其实又何尝不是北京官场当中看他风头太盛、锋芒太露而引发的自然反应。官场当中,对曾国藩这个憨头憨脑坐直升机飞上来的湖南愣头青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众人皆醉,我也只好喝上几杯。天塌大家死,中国的事,急不得。激动、愤怒、抨击、更张,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因此,要成熟,要心胸开阔,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天塌大家死,我何必独着急?  看到他的奏折中把京官描写得如此不堪,官员们气不打一处来。好嘛,满朝皆醉你独醒,满朝皆浊你独清?就你对大清朝忠心耿耿,我们都是废物?皇帝下了一个求言诏,你就真的独抒己见,把大家一竿子全打倒?  因此,曾国藩的这个“笑话”很快腾于众口,风传全城。人们见了他,都“目笑存之”,令曾国藩无地自容,寒了一辈子。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平生第二大堑”。  三、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  |一|  这“第二大堑”并没有使曾国藩沮丧消沉,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和这个官僚体系战斗的决心,坚定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意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满怀赤诚,尽忠竭智,先后上了《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多道奏疏,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加以彻底改革。  这些折子是曾国藩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产物。他以为,新皇帝既然振作有为,肯定会采纳他的建议。然而,事实证明,他太过天真了。咸丰皇帝并没有这个魄力。咸丰心胸狭窄,气质庸弱,完全谈不上雄才大略。他对如何驾驭大清政治心无定见,曾国藩上的这些折子,他草草读了一遍,随口夸奖几句,事后却扔进废纸篓,没了下文。  曾国藩大失所望,郁闷不已,给友人写信说:  自客春求言以来,在廷献纳,不下数百余章,其中岂乏嘉谟至计?或下所司核议,辄以“毋庸议”三字了之。或通谕直省,则奉行一文之后,已复高阁束置,若风马牛之不相与。……而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每念及兹,可为愤懑。  也就是说,自从皇帝发下求言诏书以来,上书言事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有许多有见地的奏章,发到有关部门讨论的时候,得到的只是“没什么价值,不必讨论”这几个字的答复。或者发到各省执行,但是一通上谕之后,各地没有反应,朝廷也很快忘了这件事。读书人掏心掏肝的血诚,只变成了办事员纸篓中的废纸。每想及此,心中怎不愤懑。  曾国藩的心情越来越焦急。因为天下大乱已经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咸丰元年,太平军起,很快席卷广西。对于这场大乱,咸丰皇帝毫无准备。他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指挥混乱,布置失措。曾国藩的内心被焦灼得日夜不安:“内度身世,郎署浮沈(沉),既茫乎未有畔岸;外观乡里,饥溺满眼,又汲汲乎有生涯日蹙之势。进不能以自效,退不能以自存,则吾子之迫切而思以吁于九阍者,实仁人君子之至不得已也。”也就是说,自度身世,在各部之间俯仰升沉,不知道最终是个什么结果。再观天下,到处是贫不聊生之人。向前无法贡献自己的才智于国家,退后无法很好地营谋自己的出路,除了直接向皇帝上书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曾国藩认为,要想挽救大清帝国,只有敲打醒这个糊涂皇帝才行。在强烈的责任感支配下,以谨慎闻名的曾国藩做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直言批评皇帝。他上了《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成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的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人员安排不当。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怎么也会有几条有见解的吧?结果却都是批了“无庸议”三字而已,没有一项落实。“闲有特被奖许者,手诏以褒倭仁,未几而疏之万里之外。优旨以答苏廷魁,未几而斥为乱道之流,是鲜察言之实意,徒饰纳谏之虚文。”偶尔有几个被肯定的,也没有好结果。刚刚亲书手谕表彰倭仁,不久就驱之于万里之外。刚刚发布肯定苏廷魁的圣旨,不久又批评他是离经叛道。看来您所谓求言,并无诚意,只不过是想获得肯于纳谏之虚名而已。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一开始说听取大家意见,现在却动不动就说大权“朕自持之”“岂容臣下更参末议”。  曾国藩希望自己的这道奏折,能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使皇帝幡然猛醒,改弦易辙。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在朝廷中引发直言的风潮:“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大臣)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这个想法显然是相当天真。明代大臣以冒着生命危险批评皇帝为荣,对皇帝嘻怒笑骂者本多,但清代体制威严,君臣之分,凛若天渊,大臣们给皇帝的文字,字斟句酌,务为恭顺,极少谏诤之语。自从乾隆初年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之后,大清王朝一百多年间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直接坦率地批评皇帝的奏折。年轻气盛而又自尊心特别脆弱敏感的咸丰皇帝的反应可想而知。史载:“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把奏折摔到地上,立刻想把曾国藩抓起来。幸亏祁藻、季芝昌等大学士为之苦苦求情,才使曾国藩免于获罪。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咸丰皇帝转而假惺惺地夸奖了曾氏几句,但又下了长篇上谕,细细为自己一一辩解,针锋相对地驳回了曾国藩的主要指责。  皇帝大发雷霆,曾国藩并不感觉意外。但皇帝的哓哓置辩让他认识到,通过苦口直谏使皇帝猛然惊醒、洗心革面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地上建议改革的奏折,不过多是就事论事,不再有类似的戆直之言了。  |二|  那么,“为京师权贵所唾骂”又是怎么回事呢?  曾国藩晚年回忆:“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大名大位者之一,就是那位因鸦片战争而出名的琦善。琦善出身贵族,声名早达,三十岁就当了河南巡抚,一度位极人臣,在朝廷中根深蒂固。虽因鸦片战争而被道光“革职锁拿,查抄家产”,但不久就获重新起用,任陕甘总督。咸丰即位后,有人参奏他在陕甘总督任内“妄加诛戮”,“将雍沙番族刑求逼供,杀毙多名”。皇帝命革职交刑部审讯。  虽然两度获罪,琦善在京中人缘却一直很好。回到北京后,会审人员只寻“微琐细事”令琦善回答,实际是为他开脱罪责。刑部尚书恒春甚至要将举报人萨迎阿的四名下属当作罪犯抓来,与琦善一同审讯。这明显是违反大清律的。然而对这个建议,满朝无人反对。只有当时兼属刑部侍郎的曾国藩挺身而出,拍案而起,说:“琦善虽位至将相,然既奉旨查办,则研鞫乃其职分;司员职位虽卑,无有传入廷尉与犯官对质之理。若因此得罚,将来大员有罪,谁敢过问者?且谕旨但令会审琦善,未闻讯及司员,必欲传讯,当奏请奉旨,然后可。”  就是说,琦善虽然权高位重,但既然奉旨查办他的罪行,则自然应该以罪犯待之。举报他的那几个司员官位虽低,现在也仍然是朝廷命官,怎么能像罪犯一样抓来当堂对质?如果举报者被这样对待,将来再有大员犯罪,谁敢过问?况且皇帝只命会审琦善,并没有命令兼审其司员。如果一定要传讯司员,那必须先请旨。  曾国藩“词气抗厉”,“四坐为之悚动”,刑部尚书恒春不得不取消了这个动议。慑于曾国藩的刚直,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四月,琦善被革职,发往吉林效力赎罪。  另一个“大名大位”者是赛尚阿。咸丰二年初,赛尚阿等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过程中调度不力,日久无功而“交部议处”。朝中众人多力图为之宽减,只有曾国藩“以军务关系重大,议处罪名,宜从重者,不当比照成例”。  但会议还是决定从宽处罚。曾国藩不服,“会议罢后,公专折奏请从严议处”。 赛尚阿因此终被革职。  本来,曾国藩在京官中人缘颇好。然而,这两次挑战“大名大位”者,让他的人际关系网出现巨大破洞。因为琦善门生故旧遍天下,与穆彰阿关系也颇深。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案子审完之后,许多人与曾国藩拉开距离,甚至不再往来。他在官场上的处境愈益孤立。“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与同席。”在背后当然更是遭到无数诋毁之词。弹劾赛尚阿又得罪了一大批人。因此,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  在北京的最后一段日子,曾国藩动辄得咎,精神十分痛苦,越来越想念家乡了。国事颓唐,他百计奋斗,却丝毫无补,不免又一次萌生了退志:“粤西事用银已及千万两而尚无确耗,户部日见支绌,内库亦仅余六百万。时事多艰,无策以补救万一,实为可愧!明年拟告归,以避尸位素餐之咎。”在给罗泽南的信中亦云:“计稍迟岁时,即当解组归养,从吾子与孟容(指罗泽南与刘蓉)于万山恬寂中耳。”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终于得到了江西乡试正考官的外差。他兴冲冲地逃离这个让他失望而厌恶的京城,准备从此引退归山。不料刚走到安徽太和县,接到了母亲去世的讣闻,当即换装回乡奔丧,至此正式结束了他十四年的京宦生涯。
资讯录入:龙门文化&&&&责任编辑:张愿青&
上一篇资讯: 下一篇资讯:
【】【】【】【】
龙门读书会
岳西县龙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 电话:,21751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倩女前世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