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繁昌县人民法院寺庙批准

繁昌县林云禅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德远桥居委会大王庙一号(241201) www.xtfj.org
下一篇:没有了
1.牛蒡切丝浸水后,烧开水煮熟浸冷开水放冰箱备用; 2.金...
在这个灰尘蔓延、绿色被囚的时代,去何处,寻一块青山绿水...
通俗形像 (一)《白衣神咒》 「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高开区黄屯新村155号   QQ群  
  
0;邮编:054001电话:(3673846) 
(7356299)   传真:   监督电话:投稿信箱: ( QQ邮箱: )
Copyright © 2009 - 2013 www.xtfj.org 主办单位:邢台市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_市民心声
[您的位置]
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图片模式)
&&&&&    &
&&&&&点击次数: 14398
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488 
作者: ( 17:22:55) &
&&蛟矶,也称S(枭)矶,&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二坝境内,芜湖西南大江中。三国时刘备夫人孙尚香回江东省亲时,得知夫君驾崩,思痛万分,于芜湖蛟矶投江殒命,后人感其贞烈,故此后历代在蛟矶上修建祠宇,祭奉东吴郡主孙夫人,民间俗称蛟矶庙。&芜湖古有八景称绝,蛟矶烟浪为芜湖古八景之一,古时孤立江心,时称“江心第一境”。但如今,因为江水改道,蛟矶山已经与二坝岸边相连,远看已成土丘,实在可惜。  &&按《芜湖县志》载:“蛟矶山在县西南有七里,高十丈、同九亩七分,山临江而立,崖壁如削,终日为烟云水雾缭绕,每逢阴雨烟波翻腾,故有“蛟矶烟浪成烟锁”誉称。1630年后因泥沙冲积使江流改道与北岸相连。”  &&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孙尚香投江的枭矶就是今天芜湖的蛟矶,有这样的传说:刘备夫人孙尚香被哥哥孙权骗回东吴,听闻丈夫驾崩,悲痛哀绝,投江而死,死后尸体逆水而上,要到蜀国去寻找刘备。尸体漂浮到蛟矶处,被当地居民捞起,依然面目如生。人们崇敬她的贞节,在矶上筑台建庙藏其棺椁,民间俗称蛟矶庙。又因为孙夫人一心向往蜀汉,龙神见其忠烈,按上天旨意,让她分管万里大江。所以虽然蛟矶一带的长江风浪很大,过江之船时有侧翻,但只要经过时给孙夫人上一炷香,即可得到保佑,所以孙夫人后来又被称为“灵泽夫人”,即灵泽夫人祠。&  &&此庙历来祭拜吟咏者络绎不绝,朱元璋,解缙&,陆游,乾隆,林旭,&黄庭坚,&张孝祥,顾炎武,汪士祯,王阳明&,徐渭,赵翼,王守仁,郭子璋,黄仲则,林散之&等等都曾登上蛟矶,并留下壮丽诗篇。  &&据史料记载,唐代僖宗广明年间(880一881)蛟矶上建有“水心禅院”,并竖起刻有经文的石幢。后因战乱,吴王杨行密与孙儒为争夺江东,相互攻战,蛟矶惨遭劫火,水心禅院付之一炬。嗣后矶上祠宇屡建屡废,到了元代遂为“蛟矶烟浪”,成了“芜湖八景”之一,迄今千年历史,是芜湖著名的人文、宗教、旅游圣地。加上历代封赐有加,名人题咏不绝,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厚。  &&宋代许多诗人纷纷来此祭拜“灵泽夫人”,使得她名声大振。绍圣元年(1094年)黄庭坚出知宣州,在芜停留期间曾游览蛟矶胜景,大书“蛟矶”二字刻于石碑,立在矶上;宋徽宗于政和年间(1117年)敕建灵泽夫人祠,赐金匾,题名“宁渊观”。又在城西北岸兴建“宁渊下观”,(即今中二街宁渊观巷)。南宋张孝祥有《宁渊观》五律一首纪事;与其同时代的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曾提起蛟矶庙。  &&元初,蛟矶祠宇毁于兵火。不久,道士谢德仙化缘建成正殿,设李老君等诸神像,另置别室供灵泽夫人。元仁宗延右四年(1317)诗人欧阳玄主政芜湖,首创“芜湖八景”诗,《蛟矶烟浪》是其中的一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依礼部尚书汪泽民之请,重建灵泽大殿,金碧辉煌,有如王宫。  &&&&&&&&&&&&&&&&&&&&&&&&&&&&&&&&《朱元璋与蛟矶》  &&明代蛟矶登上了辉煌的顶点,在“芜湖八景”中有首屈一指的荣誉,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行军途中,路过蛟矶,遂携马夫人与将领们登上蛟矶祭拜孙夫人,祈祷出师大捷,并许诺如果此战胜利,凯旋归来时,必将还愿蛟矶,受明皇室子孙朝奉。而后果真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死,朱元璋班师后和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缙大驾光临蛟矶,向灵泽夫人赐红缎、披肩和龙袍两件,兼自题德牌,并拔巨资扩建,并要历代儿孙成帝后拔款维修,让受伤的锦衣卫&王士隐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世代守护,发展九十九间半,俞加宏丽,据说如今蛟矶附近还有大王村与小王村两个村落呢。  &洪武六年(1373),芜湖县令黄朝弼多次指令扩建蛟矶庙,规模日益宏丽。明成祖于永乐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明孝宗于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明世宗于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 &&&&&&&&&&&&&&&&&&&&&&&&&&&&&&《徐渭与蛟矶&》& 蛟矶孙夫人庙中有副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据清朝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胜迹》(上)记载系徐文长(徐渭,字文长,明代大才子)所撰.    对此,当地民间还有一则更加生动的传说。孙夫人庙建成,须有对联镌于大殿红漆柱上,当地秀才苦思冥想凑成一副,经过精雕细刻制成楹联,不料过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如此者三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位老学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进大殿,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时,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个寒颤,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清脆的佩环声以及衣裙拖地的细碎声,接着看见一个戎装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练,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但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思亲泪落吴江冷”。这女子就是孙夫人,老学究知道阴阳有隔,不便与孙夫人对话,因此他没有出声。但看到这里他已明白,原来是孙夫人嫌秀才撰写的对联不好,所以才想自己撰写,不过因为才学疏浅,只撰成半联就搁浅了。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殿上只镌半副对联,一直到明代才有了下联。  这天滩前走来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癫半疯地立在祠前呆笑,当他看到大殿上镌着半副对联后,不禁叫道:“拿酒来拿笔来,待我续上下联!”祠中的女道士骂道:“你这疯子别造孽了,抬头三尺有神灵!走罢,走罢!”说完便要驱赶这疯子。谁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道:“不就是半副对联吗?想我江南才子徐某还不立马可就!”说完拣一枯枝在地上写下了“望帝魂归蜀道难”,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题”,写完便扬长而去。此事惊动了当地知府,他一看下联不禁拍案叫绝,再见落款更是吃惊地说:“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号。是徐文长先生所撰啊!”于是忙叫人将下联书镌于另一楹柱上。从此徐文长为孙夫人庙题联的故事和这副楹联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乾隆与蛟矶》  乾隆下江南时,曾到芜湖小住。他听说芜湖有八景,其中八景之首“蛟矶烟浪”与孙尚香的传说有关,很感兴趣,决定独自微服去游览。  &据说,三国时,孙尚香被哥哥骗回东吴,遭到软禁,直到刘备败死白帝城,也未能去见一面。她悲痛欲绝,又满腔怨忿,便投江自尽了。说来也怪,死后尸体竟然逆江而上,漂到蛟矶,被当地人捞起埋葬。后人以及历朝历代为表彰她的去蜀之心,在她的葬地修了一座“蜀望台”,高八丈,又在台上为她建造了“昭烈夫人祠”,即灵泽夫人祠,民间俗称“蛟矶娘娘庙”。  &&乾隆登矶进庙,兴致很好。他看到孙尚香的金身塑造像姿容绰约,飘逸如仙,真正堪称倾国倾城之貌,不由得惊讶呆怔了好半天。她本是个风流天子,想起自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竟找不出象孙尚香这样的绝代佳人,不禁很有些心猿意马。大殿侧翼有一居室,陈设古典幽雅,据说是仿孙娘娘的卧房而设,专供孙娘娘神灵歇憩用的。乾隆见了,更有些想入非非,欲入内,被住持僧拦住了,说“神灵不可亵渎”,乾隆想,我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神灵又能拿我怎样?但他毕竟是微服出游,不便表露身份,就说:“果灵验否?可容我一试!”说完不容分辩,大步闯了进去,往孙娘娘的床上一躺,他微眯龙目,作打盹状,脑了里正胡乱思想,忽听半空里泼刺刺一声霹雳,吓了一跳,忙睁开眼,不由得三魂丢了二魂半。只见那:空中风起云涌,江上白浪滔天,惊雷裹暴雨入室,闪电挟飞沙扑窗……  &&乾隆是个聪明人,一见此状,情知冲撞了娘娘,果真显圣了。他后悔未听住持僧的劝诫。但事已至此,光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他毕竟是盛世天子,且有满腹才气,眼看得神灵降罪,大难临头,再也顾不得什么皇帝的尊严,慌忙忙双膝点地,俯伏磕头道:  “娘娘,娘娘!你是前朝国母,我是当今君王,儿睡娘床,又有何妨?!”  &&说来也怪,乾隆这么磕头作揖说了一遍后,风雨立刻停了,须臾间云开雾散,晴空万里。乾隆暗暗称奇,口中连连谢恩不已。临别时,他出示黄绫一块,向住持僧讨了笔墨,恭恭敬敬地写下了“灵泽”二字,留赠娘娘庙。  后来,住持僧得知万岁临幸,又惊又喜,便将“灵泽”二字制成匾额,镶嵌于庙门之上。所以娘娘庙又叫“灵泽夫人庙”。乾隆智退孙尚香的故事也就因此而流传下来了。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圭上奏朝廷要求褒加灵祠,结果获准,敕封“崇节惠利灵泽夫人”,颁赐“英灵惠济”匾额,春秋两季祭祀。  &&清道光十六年(1836),芜湖退休礼部尚书黄钺游览蛟矶,发现庙宇“渐有不蔽之势”,督促芜湖关道宋国经,拨款整修,使庙貌焕然一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芜湖,蛟矶成了争夺的战场之一,所有祠宇一炬成灰,空存瓦砾一片。同治五年(1866)安徽巡抚彭玉麟捐款重修蛟矶庙,虽不能恢复旧貌,但大体上呈现出她原先的恢宏气势。  &&民国时期,蛟矶建筑依然保持完好。主体建筑灵泽宝殿,楼高三层,飞檐翘角,碧瓦黄墙。大殿供奉灵泽夫人塑像,英姿飒爽,目光如射。神龛罩黄色帏帐,红纱宫灯高悬,铜炉香烟袅袅。正殿后有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罗帐玉枕。之后有后庭内院,点缀奇花异石,青竹环绕,实为游人香客留宿之处。  抗日烽火连天,日寇侵占芜湖,1938年蛟矶惨遭浩劫,鬼子火烧祠宇,寸景不留。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到蛟矶“破四旧”,他们推倒“长江第一境”的石匾,砸毁孙夫人塑像和其他佛像。蛟矶庙如同又遭受一场战火的洗劫。从此“蛟矶烟浪”景观消失,成为历史陈迹。  &&&&&&&&&&&&&&&&&&&&&&&&&&&&&&&&&&《文学中的蛟矶》 除了《三国演义》,还有众多诗词、楹联、戏曲等描写过蛟矶庙。先看诗词。唐代吕温曾作《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引述此诗,并将其中的第三句改成了“谁知一女轻天下”。此诗写的不是蛟矶,但它表现的是孙夫人的性格。宋代关于蛟矶庙的诗词较多。南宋诗人张孝祥有诗《宁渊观》:“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休寻蓬莱地,只此水中仙。”元代史学家、欧阳修之后欧阳玄曾作七律《蛟矶烟浪》:“银涛堆里屋召尧,闻说江心旧隐蛟。拟旁龙宫护玉蕊,如聆鲛室织冰绡。道人晨起烟中磬,灵后宵征月下潮。占断江南形胜地,海门何处觅金焦。”& 到了明朝,关于蛟矶庙及孙夫人的诗词更多。著名教育家王阳明诗《登蛟矶》如下:“中游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尽宫。藓蚀秋螺摧老翠,蛟鸣春雨落残红。徒闻吴女埋香玉,唯见沙鸥乱雪风。往事凄微何足闻,永安宫阙草莱中。”  著名女诗人、画家徐媛《重吊孙夫人》有三,其一是:“杜宇啼声断客肠,永安回首路茫茫。锦城丝管浑如梦,惟见春风扫绿杨。”  无为籍著名哲学家吴廷翰的《谒灵泽夫人祠》:“&目断长江遂自沉,泪残香骨杳难寻。千年不尽归吴恨,一死能明去蜀心。世代山河龙虎斗,岁时风雨听枭吟。欲知英烈如生处,独有涛声无古今。”  顾炎武的《蛟矶》十分有气势:“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矶中立镇芜湖。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岭色远浮黄屋纛,江风寒拂白头乌。高皇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  清代和现代关于蛟矶的诗词也很多。王士祯的《蛟矶灵泽夫人祠》借咏孙夫人的不幸,慨叹吴蜀的灭亡:“霸气江东久寂寥,永安宫殿莽萧萧。都将家国无限恨,分付浔阳上下潮。”  姚鼐路过蛟矶,作《蛟矶灵泽夫人画像》:“婿维大耳紫髯兄,螓首帷中与论兵。英气不随兴废尽,危矶时蹙怒涛声。”  无为籍著名诗人、书法家张恺帆曾作《归舟泊蛟矶》:“浪迹江南感岁迟,归舟一叶系蛟矶。香魂缥缈无寻处,江水呜咽似有知。”  1941年秋,林散之游蛟矶,作《蛟矶孙夫人二首》,其一是:“风神遗落浦,江表一孤岑。已尽思吴泪,犹存望蜀心。芙蓉秋梦远,芦荻夜潮深。幽恨成终古,空传青鸟音。”  再说蛟矶庙的对联。最著名的当属明代大才子徐文长的“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思归蜀道难。”“思亲”与“望帝”难舍其一,“冷”和“难”独自担当,被后人作为灵泽夫人大殿正门的对联。清末孙正诠在蛟矶也留有佳联:“毕竟阿兄生负汉,何如之子死依刘。”清末芜湖道台杨庆琛有多副关于蛟矶的对联,一是:“联吴蜀亲,结吴蜀仇,千古奇人,千古奇事;感郎君情,尽郎君节,一心为义,一心为贞。”二是:“思归,思归,空自思归;我将奈何,蜀道可怜天子。独活,独活,义难独活;人谁不死,吴江留得灵仙。”“思归”是鸟,“独活”是中药,二者均为双关语。三是:“郎志图曹,妾身属汉;忆昔日,束装旋返,慷慨西行,漫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兄思绝蜀,妹敢忘吴;想当年,设计赚归,仓皇东去,从此望穿秋水,梦绕湘云。”&  最后,我们来看看戏曲。其实,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三国故事是通过戏曲传播的。戏曲界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之说,说明三国戏数量很多。而在这些戏曲中,孙夫人与刘备的爱情故事最为动人。在元代,无名氏所撰的《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孙夫人是在知道孙权与周瑜之计的情况下嫁给刘备的。与演义相比,这条“美人计”准备得更加充分,部署得更加缜密,而失败得更加彻底。年轻貌美的她前去执行诱惑刘备的任务,自己反倒被年近半百的刘备所迷惑。京剧《别宫?祭江》将“孙夫人投水”这一情节加以发挥,说孙夫人为了避免吴蜀两地再动干戈,进宫辞别母亲,来到江边祭奠刘备,然后投江而死,使孙夫人的形象更细腻、更悲壮,让人为其命运之多舛叹息的同时更为其胸襟与气魄所折服。  &&&&&&&&&&&&&&&&&&&&&&&&&&&&&&&&&&&&&&《蛟矶的现状与规划建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庙址上建有蛟矶小学,蛟矶庙大殿、灵泽夫人塑像以及碑刻全无。1995年,二坝镇政府把蛟矶小学迁走。一位名叫弥松的老和尚在木棍支撑、草绳绑扎的寮房住下,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托钵化缘,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重建恢复蛟矶庙昔日辉煌的宏愿,身体力行,令人感动,在他的鼓舞下,当地民众集资建起蛟矶庙大殿。之后,他一面给人治病,一面打听庙内流失的文物下落,买下被村民用来砌院墙的“灵泽夫人祠”石碑和被人建在小桥中的“江中第一境”的匾石。  &现在,蛟矶的圈石墩虽在,但九亩七分地的蛟矶已被附近民房占去大半,只有明代灵泽夫人祠遗存汉白玉的“灵泽夫人祠”石碑靠在墙边,一对表情沉郁的石狮立在墩下,而汉白玉“江心第一境”已经断裂,其中的“境”字只剩一半,被摆放在地上。  &原蛟矶上都是亭楼庙宇,除灵泽夫人祠(蛟矶庙)外,上面还有关帝庙还有李鸿章后人在蛟矶娘娘祠边上修建的李鸿章祠等等等等数不清的古迹,,,后经战火和文革才导致这些蛟矶上的古迹被毁,如今还有不少村民在土里挖到砖石之类的。。  &&&远望蛟矶,史书中“高耸入云”的蛟矶庙陷在村民的高楼中,被荒草掩映。那些乘船、坐车来此的游者,看到蛟矶庙如此颓境,大多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如今,沿江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与蛟矶处于同一档次的镇江金山、马鞍山采石声名震天,连繁昌县都在上游的板子矶搞旅游开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重建蛟矶人文景观的关的必要。  &&蛟矶,作为原本芜湖长江中的一座矶山,其遗址作为三国文化遗址,是目前江东地区唯一遗存的关于三国蜀主刘备夫人,孙权之妹孙尚香的遗址。既是芜湖文化历史的见证,又是长江水道自然演变的见证。其历经沧海桑田,历史悠久,在民间与典籍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与文人墨客壮丽的诗篇,至今江东芜湖百姓仍信奉蛟矶娘娘,求子平安祈福都来此庙拜谒。  &&近年来,家乡芜湖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腾飞,因此更应该传承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在原址重建或修复当年的胜景,重现当年的江心第一境。例如,当年马鞍山抓住采石矶与李白这一点,大兴唐文化与李白诗歌展览旅游,使之名声大噪,提起马鞍山人们就想起采石矶。而蛟矶作为孙尚香魂归之地,江东地区唯一遗址,我们芜湖更应该抓住这一点,兴三国文化旅游,恢复灵泽夫人祠之旧貌,在蛟矶建一码头,使之与对江中江塔连成一道,共同构成芜湖文化旅游之胜景,把蛟矶庙和近旁船舶工业园、渡江纪念碑、旗杆、营盘、更楼寺、龙泉寺、雍南观大桥晨辉、蛟矶山无公害蔬菜基地,惠生堤下杨庄葡萄园和张圩垂钓和芜湖中江塔联成一片的蛟矶十景二坝游览区。。。。  &&&展望蛟矶的前景引人入胜,但是美好明天有赖于今天的创建开拓。要使蓝图成为实景,必须唤起千百个创业者献身投入,才能共建一道更为迷人的长江第一境!(整理资料来自于网络)(联系邮件或QQ号:)芜湖市民心声网 http://www.
 此主题共分1页: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30 
作者: ( 19:51:05) &
&&&&这幅照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张有关S矶的照片。S矶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二坝境内,古时是芜湖古八景之蛟矶烟浪,S矶山虽然不高,但拔水而起,十分秀丽,&四面皆水,崖壁如削,&为云烟水雾所缭绕。古时孤立江心,时称“江心第一境”。但如今,因为江水改道,蛟矶山已经与二坝岸边相连,远看已成土丘,实在可惜。据《江南通志》记载贞烈灵宫的前身S矶庙始建于唐朝,宋明期间皆香火不断,太平天国时期被烧毁,在同治光绪年间由水师提督彭玉麟重修,取名“贞烈灵宫”,1940&年又遭烧毁,目前庙里仅存祠基和图中庙前一双石狮,此幅照片对研究S矶地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36 
作者: ( 20:07:01) &
&&&&苏富比最近一场老照片拍卖中的一张:安徽芜湖蛟矶庙。历经抗日战争、内战、文革,原建筑已基本不存。算是我国历史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自晚清民国近代各类战争的洗劫,或不存或重修。有时候我们也只能从老照片中看一眼了。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43 
作者: ( 20:13:56) &
&&&&蛟矶庙的汉白玉江心第一境石碑,静静的靠在地下,因文革冲击,境字断成两截,依稀看得上面的落款为芜湖知县李绍元。。。。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48 
作者: ( 20:17:23) &
&&&&蛟矶的圈石墩遗址,江水似乎在诉说着三国孙尚香为夫投江那段尘封的往事。。。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59 
作者: ( 20:38:36) &
&&&&如今满目荒凉的蛟矶庙,对比历史,看了真的心寒。。。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60 
作者: ( 20:44:00) &
&&&&荒草和砖石掩盖着的孙夫人庙。。。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72 
作者: ( 21:18:00) &
&&&&这张山水画是明清芜湖籍大画家&萧云从所画,画得正是芜湖八景之一蛟矶烟浪,,从这张几百年前的山水画看来,那时的蛟矶巍立于滚滚长江之中,蛟矶上灵泽夫人祠(蛟矶庙古时的称谓)正对长江,甚是壮观,涵碧楼,明成祖御赐的中流砥柱牌坊也在,,还有无数庙宇道观,,,,站在岸边远远望去如海市蜃楼,人间仙境般飘渺,,,,,,站在蛟矶上可俯视万里长江,谈宇宙之壮阔,,是以名蛟矶烟浪,,属于芜湖古八景之首,,为皇室推崇,无数历史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此矶,感受三国演义上的蛟矶祠,留下了无数壮丽的诗篇,,,可惜如今此矶,此庙都已被毁,,目前只有一座简陋的大殿,,,,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74 
作者: ( 21:19:59) &
&&&&民国时的蛟矶庙古照片。。。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0582 
作者: ( 21:40:58) &
&&&&蛟矶庙内的孙夫人塑像,也就是芜湖民间说的蛟矶娘娘。。。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063 
作者: ( 8:59:12) &
&&&&很好的帖子,很好的建议,值得关注。
  [10&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23 
作者: ( 12:33:42) &
&&&&蛟矶古庙遗址,面对这些遗留的古文化遗址,留给芜湖人的是那无尽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带给我们的是那无尽的回忆思念。
  [11&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24 
作者: ( 12:35:37) &
&&&&蛟矶,原是芜湖对岸江中一座小岛,高十丈,周九亩,矶上旧有三国时蜀立刘备妻,东关大帝孙权之妹的灵泽夫人祠。后江水冲激沉沙堆积,与无为县二坝连接。站在芜湖的中江塔附近,遥望蛟矶,只见晨雾蒙蒙,与江浪浑沌一体,岛上有宫观,隐隐约约,时隐时现,远远望去,象空中仙台神宫,从此,“蛟矶烟浪”成为芜湖最为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  &&&近年来,随着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芜湖的“芜湖八景”大多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怀念和追忆。“蛟矶烟浪”作为旧芜湖最著名的八景之一,已渐渐的被芜湖人遗忘。初夏的探寻以勾起人们对旧芜湖的人文景观高度重视。(下图为蛟矶孙夫人庙古照片)
  [12&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26 
作者: ( 12:37:17) &
&&&&破旧的庙宇,古朴的香炉,崭新的自行车,一幅优美,却又让人心酸的画面.有多少芜湖人还记得当年的"芜湖八景"呢?
  [13&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29 
作者: ( 12:41:03) &
&&&&明末清初,蛟矶景观始见衰落。“1938年抗日战争时,蛟矶庙遭到了最大浩劫,一场战火烧成白地,只存下现在的这3间屋子。”72岁的蛟矶庙住持释弥松缓缓地说,“我在54岁的时候来到这里住了下来,在了解了这么漫长的历史之后,就想着要把蛟矶庙修补起来。” &&  今日,蛟矶成为残蚀的小山丘,只存一对石狮和断砖碎瓦。一间新修的蛟矶庙位于距离长江百米外的一座高地上,远望过去不易分辨。两只古老的石狮“望着”滚滚长江水,不知在思考着什么。而用汉白玉石雕刻“灵泽夫人祠”的牌匾靠在古庙的屋子里,落满了灰。 &&  据释弥松法师回忆,上世纪90年代,自己开始试图恢复蛟矶庙。“初来时,这里连一个碗都没有,庙宇被占用做了小学,庙前古老的松柏树也被村民砍掉了,庙里的门窗不是被拆走了,就是被砸坏了,庙堂里应该供奉的神像却一个影子也看不到。”
  [14&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34 
作者: ( 12:44:56) &
&&&&现在,蛟矶的圈石墩虽在,但九亩七分地的蛟矶已被附近民房占去大半,只有明代灵泽夫人祠遗存汉白玉的“灵泽夫人祠”石碑靠在墙边,一对表情沉郁的石狮立在墩下,而汉白玉“江心第一境”已经断裂,其中的“境”字只剩一半,被摆放在地上。远望蛟矶,史书中“高耸入云”的蛟矶庙陷在村民的高楼中,被荒草掩映。那些乘船、坐车来此的游者,看到蛟矶庙如此颓境,大多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如今,沿江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与蛟矶处于同一档次的镇江金山、马鞍山采石声名震天,连繁昌县都在上游的板子矶搞旅游开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重建蛟矶人文景观的必要。
  [15&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56 
作者: ( 13:22:30) &
&&&&破旧的蛟矶庙宇内,在当年遗址上连一块砖一块瓦都没有的情况下,弥松老师傅来到蛟矶搭棚住下,立誓重建蛟矶庙,恢复历史的辉煌,这一住就是二十年,如今已年入古稀,询问得知,整个庙里就他一个人,二十年来与青灯古佛相伴,十分孤苦。他精通医学,是一名老中医,二十年来一面医病救人,一面为重建庙宇而奔走呼吁,始终未放弃当年立誓要重新恢复蛟矶庙的宏愿,当年就是在他的感化下,乡民纷纷捐款修建了一座蛟矶大殿,如今大殿在风雨的洗礼下显得破败不堪。。。我想这就是一个老芜湖人,对文化,对家乡历史的深深执着,令人敬佩。。。
  [16&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69 
作者: ( 13:39:52) &
&&&&明代大才子徐渭(字文长)为芜湖蛟矶孙夫人庙题写的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此联之妙,妙在化典,一语双关,情真意切,形象的道出了孙尚香当时的心理。。。徐渭之前,蛟矶庙对联甚多,自徐渭此联一出,一直成为蛟矶庙的正联,刻在庙门处。。。后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蛟矶都提及赞叹过此联。此联今被收录在古今地方名联300副当中,可以说是芜湖地区唯一被录入的对联。。。。现今蛟矶破败的陋室门上依旧留有此联,让人有物是人非之感。。。
  [17&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72 
作者: ( 13:44:20) &
&&&&看着满是荒石野草的蛟矶遗址,想起蛟矶庙古代的辉煌,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有多少人还记得芜湖蛟矶烟浪呢。。,
  [18&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1277 
作者: ( 13:51:25) &
&&&&蛟矶庙遗存的这对明朝石狮,历经几百年风雨,见证过蛟矶上的沧桑变化,见证过江水河道的自然演变,见证过繁华与物是人非的转换,如今依旧矗立在蛟矶上,面对矶下滚滚长江,石狮似乎在诉说着什麽。。。说来也怪,古时历次水患,江水涨至石狮脚下就从未再涨了,故江东蛟矶地区很少受水患所扰,百姓以为是石狮的灵性所庇佑,尤为信奉。。。
  [19&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49972 
作者: ( 21:45:03) &
&&&&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20&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52768 
作者: ( 13:16:12) &
&&&&蛟矶烟浪在芜湖。。。
  [21&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052773 
作者: ( 13:23:27) &
&&&&千载白云去悠悠!如今的蛟矶,青山仍然在,夕阳依旧红。孙夫人和孙夫人庙早已踪影全无。遥望东方,白发渔樵江楮上,唯见长江滚滚流!秋月春风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2&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102616 
作者: ( 0:29:05) &
&&&&三国演义记载孙尚香魂归蛟矶,祠庙立于江东芜湖,历来受皇室供奉。1941年秋,大书法家林散之,慕名乘舟登蛟矶孙夫人庙,面对矶下滚滚长江,怀古忧思,有感于史,一时兴起,挥毫题写了《枭矶孙夫人庙》诗二首。字里行间,尽露气度,字字珠玑,达到了书法与诗文的高度融合,堪称经典。。。
  [23&楼]
回应:芜湖蛟矶庙历史、现状与重建规划建议
ID:2192446 
作者: ( 20:15:17) &
&&&&《蛟矶灵泽夫人祠》  &&&&&&&&&&&王士祯  &&&&&&&&&&&(一)  白帝江声尚入吴,灵祠片石倚江孤。  魂归若过刘郎浦,还记明珠步障无?  &&&&&&&&&&&(二)  霸气江东久寂寥,永安宫殿莽萧萧。  都将家国无穷恨,分付浔阳上下潮。  ――《南海集》卷下
  [24&楼]
 此主题共分1页:
按主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版 权 声 明
  本帖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芜湖政府网观点。
  本贴版权归作者和芜湖政府网、芜湖市民心声网共同拥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或芜湖政府网联系。
  本栏目内容经芜湖政府网、芜湖市民心声网同意后,可能会在其他媒体发表。如果作者对此有异议,可在发言时注明或发邮件与我们联系。
  联 系 编 辑
法律支持:
主办:芜湖市人民政府 承办: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繁昌县人民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