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无锡荣家祠堂修建捐款功德碑文桥碑文

文摘:无锡荣家创办江南大学
钱多了以后,应该怎么用?无锡富商荣德生(荣毅仁父亲)把这些用不完的钱拿来兴办学校,造桥铺路。
抗战胜利后,钱穆先生不想搅和在“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党争之中,刻意避开北上广,来到家乡无锡,在无锡江南大学当教授。在这里,钱穆得以与“校主”荣德生(荣毅仁父亲)常常见面,并因此而获知荣家的许多故事。
以下是钱穆《师友杂忆》一书的有关片段。
江南大学乃无锡巨商荣家所创办,校舍在无锡西门外太湖滨山坡上。由此向南一华里许,即鼋头渚。校舍皆新造,风景极佳。诸教授住宅多分布在荣巷一地,荣巷乃荣家旧宅所在,由此经梅园至大学,可四五华里。梅园亦荣家所创造。
余居分上下楼,各三楹。余居楼上,楼下乃大学老校主荣德生夫妇所居。
每周六下午晡后,德生夫妇由城来。晚餐后,必上楼畅谈,或由余下楼,每谈必两小时左右。星期日午后,德生未妇即去城,如是以为常。
德生告余:某一年,德生与其兄宗镜及同乡数友游杭州西湖,在楼外楼晚餐,席散下楼,群丐环侍争赏,一时不胜感喟。谓群丐皆壮年失业,即无锡城外诸酒家亦有此现象,遂群议回沪设厂,广招劳工,庶于消弭失业有补。无锡乡人之在沪设厂,其动机始于此。
荣巷在无锡西门外,滨太湖,多山丘,地多荦确,故其居民多去上海经营小铁铺等为生。自此多设碾厂纺织厂等,而荣氏兄弟业务特旺。宗镜先卒,德生一人维持。至抗战时,德生诸子侄及诸婿各分主一厂,徙内地,及是皆迁回。江南大学乃由其一子之某一厂斥资兴办。余询德生,君毕生获如此硕果,意复如何。德生谓:“人生必有死,即两手空空而去。钱财有何意义,传之子孙,亦未闻有可以历世不败者。”德生又谓:“我一生惟一事或可留作身后纪念,即自蠡湖直通鼋头渚跨水建一长桥。”
蠡湖俗称五里湖,与太湖相连,鼋头渚本孤立太湖中,德生七十岁时,私斥巨资,建此长桥,桥长有七十大洞,宽广可汽车对驶,由此乃可从无锡西门陆路直达鼋头渚,行人称便。
德生谓:“他年我无锡乡人,犹知有一荣德生,惟赖此桥。我之所以报乡里者,亦惟有此桥耳。”
德生于抗战前在荣巷曾创办一中学。抗战时,此校遭残破,及是未能复兴,犹存一图书馆,藏书亦数万册,迄今犹封闭未加整理。余因江南大学新兴,图书有待逐年增置,拟请德生先以荣巷图书移江南大学以应急需。而德生意,似谓江南大学由其子创办,而荣巷中学及此图书馆乃由彼往年经营。今中学已停闭,此图书馆则尚待整理保留,亦彼一生中所辛勤擘画也。
由此可知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及其心理积习,重名尤过于重利。换言之,即是重公尤胜于重私。
凡属无锡人,在上海设厂,经营获利,必在其本乡设立一私立学校,以助地方教育之发展。即德生一人为例可证。方与其兄宗镜从事实业经营,成为一大资本企业家,其最先动机即为救助社会失业。待其赢利有余,即复在乡里兴办学校,其重视地方教育又如此。及其晚年又筑一蠡湖大桥,其重视地方交通公益又如此。
余私窥其个人生活,如饮膳,如衣着,如居住,皆节俭有如寒素。余又曾至其城中居宅,宽敞胜于乡间,然其朴质无华,佣仆萧然,亦无富家气派。其日常谈吐诚恳忠实,绝不染丝毫交际应酬场中声口,更不效为知识分子作假斯文态,乃俨若一不识字不读书人,语语皆直吐胸臆,如见肺腑。盖其人生观如是,其言行践履亦如是。岂不可敬。而中国文化传统之深值研讨,亦由此可见矣。
又如当时无锡巨商唐家,请太仓唐蔚芝来无锡创办一国学专修馆,又为之建造一住宅,蔚芝乃移籍无锡,作终老计。及荣家蠡湖长桥落成,唐家又为蔚芝特筑一别墅在桥之西端鼋头渚,面湖背山,风景特幽,游人少至。及抗战胜利,蔚芝虽以病居沪,而国学专修馆终迁回,恢复办理。
其他经商有成,在其家乡兴办中小学者,乃指不胜屈。
其实推而上之,无锡一县在江南开风气之先,如俟实、东林两学校,远在前清光绪戊戌政变前,为全国地方兴办新式学校之开始。规模皆极宏伟,科学仪器亦极齐备。皆由地方人士私资创办。但戊戌后,两校皆遭毁,否则亦他日之南开也。
西方国家学校亦由私立者在先,惟不属之地方,而属之教会,此则双方文化不同之故。然学校教育重在私办,则大致无异。如英国之牛津剑桥,皆由教会兴办,历史悠久,至今乃为其国人所重视。美国之哈佛耶鲁亦各有三百年以上之历史,其先亦由教会兴办。州立大学最迟起,然始终未有国立大学。吾中国果诚慕效西化,则学校教育似亦当尊重私立。
惟论中国历史,远溯之先秦,孔孟讲学,岂不皆由私人?汉武帝时,已有国立大学,各郡亦有公立学校。然自经学有今古文之分,私家讲学尤为社会所重视。宋代书院兴起,私家讲学其地位声势均在国立公立学校之上。盖因西方政教分,中国则道统尤在政统之上,故教育权当操自社会下层,不当操自政府上层,此为东西双方所同。惟普鲁士提倡国民教育,事势特然,但亦仅限于中小学。至大学则仍不由政府掌握。若论中国,则家塾党庠自汉代已遍国皆是,所教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即知重名不重利,重公不重私,此可称为乃是一种人文教育,于今效
西化之所谓国民教育又微有辨。果论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心理积习,实皆自私塾奠其基。此层乃不可不深切注意者。
晚清以下,群呼教育救国,无锡一县最先起。其时学校则多属私立。余之始任教于中学,为厦门之集美,亦由南洋侨商陈嘉庚兄弟,海外经商赢利,乃返家乡创办。为当时私家兴学之最负盛名者。其后陈嘉庚又独资创办厦门大学,则其事犹远在荣氏办江南大学以前,有一世三十年之久。集美之有陈嘉庚,则犹荣巷之有荣德生也。其时上海浦东有杨斯盛,毁家兴学。山东有武训,以乞丐兴学。全国风起云涌,类此之例,恐尚多有,难于一一列举。
余至香港,曾游新加坡、马来亚。其地侨商,率重两事。一曰创建同乡会,乡人只身偷渡而来,皆由同乡会援助,得以成家立业。次曰兴办学校,皆侨商私立,远自上海聘江浙人来任教。故使此诸地迄今仍有一中国社会之存在。如辜鸿铭,即出生于槟榔屿,自幼读书于英国小学,长而游学英伦,然乃终以宣扬中国文化蜚声中外。又如孙中山先生,亦受学于香港,而终成为开创民国之第一伟人。此等皆当归功于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与其心理积习之一种无形潜势力有以致之。
果使民国以来,中央政府知此深义,于私家兴学善加诱导,多予褒扬,则闻风兴起,全国慕效,诚指顾间事。乃不此之图,学校必国家公立,无锡如俟实东林两校,毁后重建,皆改为公立。而私立学校地位又必屈抑在公立之下。更有甚者,外国教会来内地办学,其地位亦必在本国社会私立之上。如北平有燕京大学,南京有金陵大学,苏州有东吴大学,凡属教会大学,其声气亦必高。中小学亦然。而更甚者,则有新文化运动,凡中国固有必遭排斥。胡适之在北京大学明白昌言,中国之有大学必确然自北京大学始。“二十五史”所载历代国立太学皆摈不得列于大学之林。此诚无法解说者。
又清末民初,南通有张謇季直,亦兴办实业,提倡新学校,一时南通与无锡媲美竞秀,有全国两模范县之称。此亦中国社会文化传统心理积习中所宜有。从来名宦大臣,退老居乡,多知恭敬桑梓,敬宗恤族,于地方有贡献。
乃清末一辈自居为遗老者,率皆蛰居上海天津租界中作“寓公”,不问世事。其时军阀割据,拥兵自强,倘有地方贤达告其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兴学校办实业,亦未尝无人肯听从其言者,乃惜乎亦默不一闻。可知当时中病实在一辈高级知识分子身上。而尤如新文化运动诸巨子,乃群据国立大学中当教授,即以大学为根据地大本营。而政府亦无如之何。又自全盘西化一转而为共产主义,苏联化,不仅排斥古人,即全国社会亦尽在排斥中。实业界皆为资本家,为人类之毒害。即如陈嘉庚亦转向左倾,慕为一前进分子。余自交荣德生,深稔其为人,乃不禁驰想至此。后余在香港闻德生竟以饿死,亦良堪悼念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功德碑文怎么写
您当前位置: &
功德碑文怎么写
修桥补路,古来大功德也。泱泱李集,祖居福地;南傍于陇海(铁路),北接于连徐(公路)。村中南北大道,人来车往,年久失畅,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飞溅泥浆,生产生活,弥受影响。碾庄镇党政,心系民生,屡谋修路。村支两委,顺乎民意,上仰党政关心,下仗乡亲支持,发号召于村组,说游子于他乡。各方慨然解囊者一千余众,募款五十万元,又兼修路者日夜劳顿,昔日坎坷终成平途也。今行通途之快意,不唯路也,当念党政谋划之丰功,各界支持之伟绩,游子报效故乡之至情,商贾热心公益之大义,村民千众齐心尤可嘉也。故众意谨立此碑,勒豪爽仁义者名姓前六十众。以褒其行,彰其德,昭于后琨也。&&&&&&张学军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 嵩岳巍巍,颍水泱泱。古老大地,文明闪光。地质博物,五代同堂。佛儒道教,以沫濡相。寺庙林立,古建悠长。学军主政,大举连场。赫赫伟绩,惠泽八方。治理环境,山青气爽。配置三产,均衡适当。调整结构,经济增长。文明创建,城市丽亮。重视农业,农民欢畅。科教发达,创新向上。登封扬名,全民共望。少林幽静,整治得方。申遗举措,民心所向。和谐登封,百业兴旺。纵观成果,马列领航。小平理论,基础牢强。三个代表,指明方向。科学发展,振兴总纲。展望未来,前途无量。&&&&&&&&维公元二00七年五月一日,岁次丁亥,天旷气清,和风融融。国律鸿策,村出贤能。长安雄飞,庞留新容。谨以锣鼓雅乐,聊表感激之意,欢欣之情,立碑铭之曰:     莽莽沃土⑴,村中之秀。乾龙昔踞,名号庞留⑵。民风淳厚,夜不闭扉;睦处以礼,人勤物阜⑶。唯路难行,坎坷凹凸。雪雨泥淖,足不出户。开发号角,吹响三秦。畅路富村,与民谋利。政通人和,群策群力。庞留后嗣,各界精英。闻讯皆归,争先恐后。众力毕举,献其所能。支援资品,捐助财物。纵横交通,规矩道路。沙淘八水,石采南山。老者持锹,少年举镐。众人一心,开道铺路。壮势若虹,衔接枢纽。共建家园,与时奋进。   于是干干大道⑷,井井条条。阔阔平平,环村而绕。货车驰奔,行人漫步。路通八方,招商引资。科技兴村,把握经济。百年大业,教育先行。中外互学,礼仪宾朋⑸。种甜瓜于良亩,丰收在望;掘清泉于千尺,饮水思源。      人文之地,钟灵毓秀。名流群起,人才辈出。美哉庞留,村之典范;壮哉斯举,名铸千秋!   【按语】庞留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境内。南望终南山,雄踞少陵塬,地势平坦,现为省级示范村。【注释】⑴莽莽:辽阔。⑵乾龙昔踞,名号庞留:传说此地曾有巨龙潜踞,所以庞留村过去也叫盘龙村。⑶阜:兴旺,繁盛。⑷干干:条条。⑸中外互学,礼仪宾朋:庞留村与美国的小学结成学习对子,象对接待朋友亲朋好友一样招待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功德碑文怎么写》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原文链接:
长大导航助学网提供“入党申请书”范文,转正申请书,思想汇报,历年考研真题,工作总结,游戏攻略等|长大导航()旗下|陕ICP备号 站长邮箱:|
《功德碑文怎么写》|友情链接:功德碑文怎么写
看点【碑文,功德】
修桥补路,古来大功德也。泱泱李集,祖居福地;南傍于陇海(铁路),北接于连徐(公路)。村中南北大道,人来车往,年久失畅,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飞溅泥浆,生产生活,弥受影响。碾庄镇党政,心系民生,屡谋修路。村支两委,顺乎民意,上仰党政关心,下仗乡亲支持,发号召于村组,说游子于他乡。各方慨然解囊者一千余众,募款五十万元,又兼修路者日夜劳顿,昔日坎坷终成平途也。今行通途之快意,不唯路也,当念党政谋划之丰功,各界支持之伟绩,游子报效故乡之至情,商贾热心公益之大义,村民千众齐心尤可嘉也。故众意谨立此碑,勒豪爽仁义者名姓前六十众。以褒其行,彰其德,昭于后琨也。――――――张学军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 嵩岳巍巍,颍水泱泱。古老大地,文明闪光。地质博物,五代同堂。佛儒道教,以沫濡相。寺庙林立,古建悠长。学军主政,大举连场。赫赫伟绩,惠泽八方。治理环境,山青气爽。配置三产,均衡适当。调整结构,经济增长。文明创建,城市丽亮。重视农业,农民欢畅。科教发达,创新向上。登封扬名,全民共望。少林幽静,整治得方。申遗举措,民心所向。和谐登封,百业兴旺。纵观成果,马列领航。小平理论,基础牢强。三个代表,指明方向。科学发展,振兴总纲。展望未来,前途无量。――――――――维公元二00七年五月一日,岁次丁亥,天旷气清,和风融融。国律鸿策,村出贤能。长安雄飞,庞留新容。谨以锣鼓雅乐,聊表感激之意,欢欣之情,立碑铭之曰:     莽莽沃土⑴,村中之秀。乾龙昔踞,名号庞留⑵。民风淳厚,夜不闭扉;睦处以礼,人勤物阜⑶。唯路难行,坎坷凹凸。雪雨泥淖,足不出户。开发号角,吹响三秦。畅路富村,与民谋利。政通人和,群策群力。庞留后嗣,各界精英。闻讯皆归,争先恐后。众力毕举,献其所能。支援资品,捐助财物。纵横交通,规矩道路。沙淘八水,石采南山。老者持锹,少年举镐。众人一心,开道铺路。壮势若虹,衔接枢纽。共建家园,与时奋进。   于是干干大道⑷,井井条条。阔阔平平,环村而绕。货车驰奔,行人漫步。路通八方,招商引资。科技兴村,把握经济。百年大业,教育先行。中外互学,礼仪宾朋⑸。种甜瓜于良亩,丰收在望;掘清泉于千尺,饮水思源。      人文之地,钟灵毓秀。名流群起,人才辈出。美哉庞留,村之典范;壮哉斯举,名铸千秋!   【按语】庞留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境内。南望终南山,雄踞少陵塬,地势平坦,现为省级示范村。【注释】⑴莽莽:辽阔。⑵乾龙昔踞,名号庞留:传说此地曾有巨龙潜踞,所以庞留村过去也叫盘龙村。⑶阜:兴旺,繁盛。⑷干干:条条。⑸中外互学,礼仪宾朋:庞留村与美国的小学结成学习对子,象对接待朋友亲朋好友一样招待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原标题:功德碑文怎么写)
精彩内容读取中……
Powered by &&&&苏ICP备号-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祠功德碑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