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中国企业家协会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被举报并戏剧性地被调查,是最近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笔者注意到,无论外媒还是内媒,对于宋林的称呼都出奇地一致:除了“华润集团董事长”的职务称呼外,人民网还称之为“省部级高官”,新京报称之为“副部级官员”,新华网博客称之为“央企高官”,一些外媒中文网称“又一高官落马”,等等。无一例外都把宋林当做“高官”而不是“企业家”。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宋林不是企业家?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在《中国企业家的功绩、处境和命运》一文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本文所讲的中国企业家,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老总不是企业家,是官员……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那么为什么国有企业领导者是官员而不是企业家?  为什么国有企业领导人不是企业家  无论宁高宁时代还是宋林时代,华润集团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擅长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在市场竞争领域长袖善舞,纵横捭阖。成为华润集团的董事长后,宋林自然而然以“企业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宋林在华润集团的完整身份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而这两个职务都是中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企业的职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搜索“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因此,宋林真正的身份是“中管干部”,宣布免除宋林职务的机构只能是中央组织部,而不是国资委。这也正说明了宋林的副部级干部身份。因此中外媒体说宋林是官员、高官,并没有错。  当然,并不能因为宋林等人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就说他们没有企业家才能。相反,许多国企领导者是具有卓越的企业家才能的。比如改革以来出现的袁庚、步鑫生、马胜利、赵新先、褚时健、李经纬等。他们也具有所有企业家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寻找市场机会的高度敏感性、执行决策的高效率和对创新的渴望。但是囿于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的限制,他们最多只能算是“有企业家才能的干部”,而不是企业家。  企业家和国企干部的重大区别  企业家和国有企业干部之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异。主要有11个方面:  第一,企业家由市场产生,其劳动对象通常是私有财产;国有企业干部由组织任命,其劳动对象通常是全民财产。由此就形成了从管理体制、激励制度、约束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区别。  第二,企业家没有行政级别(按照中国政治身份的划分,就是群众,即老百姓或“民”);国有企业干部有行政级别(其政治身份是干部,即官或吏)。国有企业干部的行政级别随着所在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走,所在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高,其领导人的行政级别也高,与其企业家才能并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中央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有正部级(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副部级(53家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厅局级;省级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有副省级和厅局级;市级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有副局级和正处级。  第三,企业家的才能主要体现为市场化的薪酬,也有个别企业家寻求政治待遇,但最高的职位也就是工商联主席、政协常委以及人大代表等待遇;国有企业干部的才能主要体现为党政待遇和行政级别(在弱化行政级别待遇的同时,如果市场化待遇没有及时跟上,容易发生“59岁腐败”现象)。有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党政待遇能达到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纪委委员。民营企业家则没有人进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委委员会。  第四,企业家在所属企业内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决策主导性;国有企业干部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的设立、投资、合并、分立、撤销以及领导人的撤换等重大决策,并不由他们主要决定(当然他们可以是主要参与者)。  第五,企业家的工作导向主要是公司的市场绩效,一般没有超越商业以外的目标;国有企业干部的工作导向则是多重的,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效益、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等,而且不排除干一些“政绩工程”,甚至经常以非商业目标替代商业目标。  第六,企业家的行为偏好是崇尚风险和创新;国有企业干部的行为偏好是稳定。这当然是由身份不同造成的。  第七,企业家通常敢于彰显个性、个人才能、价值倾向,充满个人魅力;国有企业干部通常深居简出,很少出来讲话,讲话也多数是照本宣科、官样文章,缺少个人魅力。  第八,企业家一般长期在一家企业任职;国有企业干部则有通道在国有企业与党政部门领导之间“旋转”。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第九,在政治协商会议的界别上,企业家归为工商界即非公经济人士,通常由中央统战部对口管理(于是出现了党员身份的民营企业家也由统战部管理的奇怪现象);国有企业干部则有中央组织部及各级组织部门管理。  第十,企业家违法行为由法律约束;国有企业干部违法行为首先由党的纪检部门约束。  第十一,很重要的一点,企业家没有任职的年龄限制,除非身体不能支撑或大脑跟不上时代;国有企业干部必须到点退休,无论其身体多好、水平多高。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根本属性是行政属性,是与党政部门的关系,而不是市场属性。其激励机制首先是党政激励,从副处到正处,一直到厅局级乃至副部级;其约束首先是纪检行政部门的约束,而不是重大信息披露的市场化约束。启动国有企业领导人去行政化的改革已经过去15年了,今天仍然在原地踏步。只要国有企业领导人拥有一天行政级别,就一天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家才能和价值就不可能得到市场体现。  冯立果为经济学博士后,独立评论人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货号:4)
开&&&&&&本:16开页&&&&&&数:234页字&&&&&&数:240.000千字I&&S&&B&&N:4售&&&&&&价:28.00元
原书售价:28.00元品&&&&&&相:配送方式:快递、挂号印刷品&&&&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8件)商品分类:关 键 字:品相描述:本店都是正版十品新书,没有被翻阅过,请放心购买!详细描述:基本信息
书名: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原价:28.00元
售价:28.0元,
作者:张曙光&&著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4
字数:240000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重量:
正文语种: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是笔者张曙光年在一些报告会、读书会和研讨会上的讲演和发言。其中,一部分是先做讲演,然后根据发言写成文章;一部分是先有文章,然后再去做讲演,有两篇是根据讲演记录整理成文。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收入的30篇讲演和发言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企业、企业家以及人力资本和债信文化问题,二是关于农村以及公共政策问题,三是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和政策问题,四是关于经济学主要是制度经济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五是关于学风的问题。&&&&&&&&&&&&&&&&&&&&&&&&&&&&&&&&&&&&&&&&&&&&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第二讲
企业家如何著书立说第三讲
企业游戏与游戏规则第四讲
企业投融资问题为什么重要?第五讲
为什么要提出和讨论债信文化?第六讲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第七讲
人才:Made&in&China第八讲
就业问题和人力资本投资第九讲
中国农村经济决策权的变迁第十讲
农村健康服务应由谁买单?第十一讲
从劳动力自由流动到人口自由迁徙第十二讲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第十三讲
中国宏观经济大家谈第十四讲
美元与人民币:中美倾向政策比较谈第十五讲
钱畅其流:疏通货币传导渠道第十六讲
放开货款利率,此其时矣!第十七讲
凯恩斯主义是有用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第十八讲
券商上市:圈钱乎?――在回顾中重新评价第十九讲
国有股减持新思路:股票期权、职工持股第二十讲
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第二十一讲
为香港的繁荣进言第二十二讲
如何测试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第二十三讲
兄弟之争:中国转型中的政府制度竞争第二十四讲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制度第二十五讲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活动第二十六讲
第三部门的成长对21世纪中国的影响第二十七讲
弄潮新经济第二十八讲
关于道德、理性和均衡第二十九讲
鱼与熊掌兼得:法学与经济学的交流与整合第三十讲
谈学术论辩的方法&&&&&&&&&&&&&&&&&&&&&&&&&&&&&&&&&&&&&&&&&&&&
作者介绍
&&&&&&&&&&&&&&&&&&&&&&&&&&&&&&&&&&&&&&&&&&&&&&&&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日生,陕西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著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198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1990),Measuringthe&Costs&of&Protection&in&Chin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1Economics&&&Uniru1e&Institute&of&Economics,Washington,DC2(《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著,1998),《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主编,共6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主笔,共6集)等。&&&&&&&&&&&&&&&&&&&&&&&&&&&&&&&&&&&&&&&&&&&&
文摘
序言
快递快递 方便快捷,建议使用!视货品轻重,北京同城快递10元起价,超重会依远近不同适当增加运费。挂号印刷品挂号印刷品:不推荐!一般都是走快递,全国各地都能送到手里,不到的地方转挂刷。店主推荐25.00元25.00元25.00元25.00元28.00元每天8:00&00:00客服都是在线的,因网站延迟问题可能显示本店离线,本店微信号:26.80元26.80元26.80元26.80元108.60元51.00元29.80元118.60元24.00元8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新华书店)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报价/新华书店图书价格查询&-&智购网
搜索位置:
(新华书店)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报价
(新华书店)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参数
240.00千字&
(新华书店)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资金,有人说是人才,有人说是技术,其实,这些东西都不缺。最为缺乏的是一种能够促进和激励创新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中国是一个缺少债信文化的国度,又是一个亟待建立和发展债信文化的国度。尽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人无信义,无以立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以及“仁、义、礼、智、信、温、廉、恭、俭、让”之类的箴言,但这充其量只存在于乡土社区和乡亲熟人之间。因而,中国人往往在乡土社会是君子,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变成小人。 由于中国目前仍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今后一二十年内,仍将有数亿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其收入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仍将会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民工流动对农民的影响“绝不亚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次农民的文化启蒙运动。政府在民工流动过程中只需付出些许的管理成本,但其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经济上的高增长并不等于政治上的进步,也不等于社会上的成功和大发展,退一步讲,即使经济上的成功创造了中国模式,这一模式也尚未完善和定型,还有待发展。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天则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1939年9月生,陕西长安人。四次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和论文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为什么提出和讨论债信文化 中国是一个缺少债信文化的国度,又是一个亟待建立和发展债信文化的国度。尽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人无信义,无以立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以及“仁、义、礼、智、信,温、廉、恭、俭、让”之类的箴言,但这充其量只存在于乡土社区和乡亲熟人之间。因而,中国人往往在乡土社会是君子,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变成小人。尽管近代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也曾经出现过高风险的金融业,晋商票号的繁荣(费孝通,1995;李亦园,1995),其银票曾广泛流通,西至圣彼得堡,东达神户,其信用之好,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上海、江浙一带民营资本的发展,也曾造就了近代商业社会和市场制度的萌芽。但是,由于范围狭小,时间短暂,再加上环境的变迁,它们不仅没有成长壮大,反而凋谢和枯萎了。 如果说在传统文化中,还存有债信文化的某些要素,那么,建国后几十年的折腾,连传统中那一点点信用也丢掉了。首先是对私人产权的大规模的侵犯,特别是作为政府的一种持续的制度性行为,其结果是公有产权的广泛普及和私人产权的几近消灭;其次是对民间信用的取缔和剿杀,以至在其鼎盛时期,个人的金融决策及其与金融机构的关系除了简单的现金储蓄以外,几乎不可能发生任何金融交易,个人之间也很少发生信用往来和金融交易;还有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于种种失信行为的褒扬和对诚信行为的批判。于是,形成了一些与债信文化相悖的理念和传统,出现了很多背信弃义、食言悔诺的行为,如,借债不还,欠钱有利、有理,债权人怕债务人,逃废债;“杀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及贪污腐败等等。甚至一些官员从银行贷款为政府搞建设,当银行提请其还贷时,竟然十分诧异,不知道这里还有借债还钱一说。这样一来,信用成为当前最稀缺的东西,我们的社会几乎成为一个债信文化的沙漠。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计划经济是一种统制经济和命令经济,仅仅依靠行政层次和行政命令,整个社会和经济就能够有效地运行,既不需要在人们之间建立什么信用关系,也不需要发展什么信用交易,债信文化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或者说,只要有政府信用和命令文化就足够了,民间信用和债信文化都是多余的。
第一讲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第二讲 企业家如何著书立说 第三讲 企业游戏与游戏规则 第四讲 企业投融资问题为什么重要? 第五讲 为什么要提出和讨论债信文化? 第六讲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第七讲 人才:Made in China 第八讲 就业问题和人力资本投资 第九讲 中国农村经济决策权的变迁 第十讲 农村健康服务应由谁买单? 第十一讲 从劳动力自由流动到人口自由迁徙 第十二讲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第十三讲 中国宏观经济大家谈 第十四讲 美元与人民币:中美倾向政策比较谈 第十五讲 钱畅其流:疏通货币传导渠道 第十六讲 放开货款利率,此其时矣! 第十七讲 凯恩斯主义是有用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第十八讲 券商上市:圈钱乎?DD在回顾中重新评价 第十九讲 国有股减持新思路:股票期权、职工持股 第二十讲 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 第二十一讲 为香港的繁荣进言 第二十二讲 如何测试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第二十三讲 兄弟之争:中国转型中的政府制度竞争 第二十四讲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制度 第二十五讲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活动 第二十六讲 第三部门的成长对21世纪中国的影响 第二十七讲 弄潮新经济 第二十八讲 关于道德、理性和均衡 第二十九讲 鱼与熊掌兼得:法学与经济学的交流与整合 第三十讲 谈学术论辩的方法
图书热销排行推荐
&44.90[现货]
&30.30[现货]
&9.80[现货]
&34.40[缺货]
&23.90[现货]
更多网站报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