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松藩古城地区有没有土兵与屯兵的碰撞事件

      鼎三早晨好!央广将才“嘟,嘟,嘟,嘟——”后,说:“现在离国庆大典还有27小时。”九几(不得了)得很,不过,我支持你一直到永远!!      
  支持洛阳风云,问候节日快乐!  
      六十一个甲子,所以今年的国庆格外隆重。。。    
  看望前辈!
  我不挖坑,    我也不翻页,    不是做记号的也不是路过的    我飘````````  
  zhichi
  支持好文章
      支持鼎三,早晨问好!    
早晨支持鼎三兄 雄赳赳、气昂昂~    
节日将至 祝福无限 送上许巍的歌《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国庆这天更是不一样的崭新,祝愿鼎三兄在每一个崭新的一天都开心愉快~继续更新哦 写出好的文章来!我说过要拜读贵兄的小说,蔓颜就一定会实践滴。蔓颜最近在备考,等考试完就好好读读~:)
  谢谢朋友们
  早上好,你们都来得这么早啊!继续支持!
  谢谢小方
  祝兄佳节快乐万事如意
  从第11页开始,继续学习!
  《洛阳风云》中部分人物介绍:    王天纵  ()  靖国豫军统帅。字旭九,号光复。河南嵩县人。早年从事反清活动,曾游历日本。1898年在嵩县杨山聚众拉杆,人称&中州大侠&。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豫西响应,被举为“丁部大将军”,在攻打洛阳的计划失败后,回军陕西参加东征军。王率师入卢氏经商雒,于1911年11月中旬到陕西潼关,与张钫(字伯英,新安县人)领导的秦陇复汉东征军汇合,改称秦陇豫东征军。张钫委任王天纵为先锋官兼第1标标统,后任河南副都督。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继任。南北议和后,袁招王天纵进京。5月,王天纵将其部属交马文德负责,自带一连卫队进京。至京,袁世凯多次召见,询问其经历后,委任王为京师总督察处副处长,加陆军少将衔。并将王所带卫队也编入督察处的稽察队,供其指挥。1913年,袁任命王天纵为直、苏、豫、鄂四省剿匪联军总司令。1916年参加讨袁。1917年参加讨伐张勋之役,亲率原带卫队,冒着枪林弹雨,扒开南河沿以北的围墙,架起云梯,猛攻张勋公馆,迫使张勋逃入荷兰使馆。  后组织河南靖国军,任总司令,后被赵倜击败,退入川东。1918年组建靖国军1919年在四川病逝。   
   张钫()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字伯英,号友石。洛阳新安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和发动陕西起义。1917年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1930年5月,任河南省代理省长。抗战胜利后,为南京总统府顾问。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张钫酷爱金石碑刻,搜集墓志千余方,在故乡铁门镇建造了&千唐志斋&墓志馆。
  柴云升(),字春霆,乳名书经。因在杨山与王天纵、关金钟、憨玉琨、张治公等10人结拜为兄弟,排行第八,故称“柴老八”。家居嵩县潭头镇石门村南坡(现属栾川县)。后迁往党村。    一、青少年时期    柴年幼家贫,跟梁五子教师读私塾数年,后辍学。其父早亡,与母亲宿住两间破草房,租种半分山坡地,母给人家纺棉线、织布维持家中生活。柴十四五岁时,即上山拾柴、卖柴禾,以补生活不足。稍长便给人家背运木材。20岁时与邻村刘书生之女结婚。但家境十分窘迫,食不能自给,衣不能换季。是年严冬,新年将临,柴欲给老母、妻室添件新衣,将家里自织土布扯了丈余,送到潭头街梁云珠染坊店。送布多日,因手中无钱,不敢前去取布。眼看新年即到,节近时迫,他硬着头皮到染坊店同梁云珠商量,乞求取布,请宽待三两天后再来缴款清帐。梁为人小气、刻薄,在柴收布取出行至大街时,梁又产生疑心,即追上柴云升将布夺回。柴回到家里,抱头大哭说,我身为男子汉,堂堂大丈夫,连老母、妻室都养活不了,这日子有什么过头。他忆古观今,又说,天下英雄都是闯出来的,难道我柴云升就不能呀!在怨恨之下,他砸折扁担,发誓说“今后我柴云升闯不到别人前头,誓不为人。”    二、走“上梁山”之路    柴家西边段凹村,有一位青年名段燕,为人豪爽,不甘贫困,常结合四、五个青年到附近村庄富户家抢劫财粮,柴慕名入伙,后来,段燕患霍乱病故,他又与本村倪振川、倪振魁等40余人合伙。1904年,二倪先后死去,柴云升被众友推为“杆首”。其杆众粮饷,由潭头富户王世卿慷慨资助。    柴就任杆首后,首先向大家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劫富户、豪商财物,抢清廷衙署武器。一不准私入民宅,向穷苦农民取财物;二不准调戏妇女,违者严加。有一次,其部下雷明均、马老三率众到狮子庙街打地方团丁获胜,雷、马乘机将张明均的妹妹和马德纯的女儿抢来,分别收作偏房。在秋扒举行婚礼,大摆宴席,索取巨额礼金。柴闻听此事,使雷、马二人率部回到潭头街后,立即解除雷、马的武装,并杀头示众,所抢妇女让其家属领回。从此,柴部声威大振,深受农民欢迎。    1907年秋,柴杆已结百余人,为解决粮饷不足,他亲率杆众到卢氏范县,将范里巨富刘基之母当“票子”抢走,柴命令几个兄弟用轿将刘母抬回潭头,设宴招待、安慰。并认刘母为干娘,如亲娘一样侍候周到。他还亲自陪刘母看戏,并派人抬轿让母出外游览,到温泉洗澡。刘母深感柴为人忠厚,待己如亲生儿女孝敬,愿倾家荡产资助柴部。遂寄信叫儿子刘基用牲口驮10袋银子,20支快枪送来交给柴云升。刘母在潭头住了三个月,刘基遵母命,按时将银钱、枪支如数送交柴部。柴云升立派专人用轿子将刘母送回原籍。后来,双方多年保持友好往来。    三、杨山结盟,袭击清廷衙署    1909年,王天纵约嵩县杆首关金钟、憨玉琨、柴云升、张治公、张屏、陶福荣等10人到杨山,经过商议,心同志合,结拜为十大弟兄。后来,柴云升因关金钟(老九),被王天纵杀害,他深感王为人多诈多疑,杀死关老九没有确凿证据,尽属谣传,忘掉了结义之交。柴、憨二弟兄对此事认识一致,心意相合,走而近之。对王有戒心,疏而远之。从此,杨山弟兄产生裂隙。使王把关母接上杨山,祝如亲母对待后,杨山兄弟间的关系始得好转。    1991年,在同盟会会员石又骞的引导下,杨山弟兄响应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之壮举,才口径一致,扩大实力,并拟定了分别袭击清廷衙署的计划。这时,柴云升率部经五成沟、重渡,直抄栾川巡检署,捣毁了文武衙门。接着又去朱阳关,赶跑了“镇山侯”。  清廷为了维持统治,河南府派谢老道(名宝胜)率兵到潭头一带镇压农民武装起义。柴云升的智囊王槐清(今栾川人)读过《孙子兵法》,建议说:“要避其锐气,击其疲惫。”柴云升将部下全部分散隐蔽,埋伏在潭头镇。周围深山密林中,柴云升化装成儒生,隐蔽在潭头街王世卿家里暗中指挥。谢老道率兵至潭头,见集镇空虚,风平浪静,便扎营休息。次日拂晓,柴部将谢四面包围,杀声震天,谢老道见势不妙,丢盔弃甲,窜逃。河南府又增调援兵,令谢指挥再次进剿。谢共分两路:一路从鲁山进军嵩县合峪(今属栾川县辖)围攻杨山王天纵;一路沿伊河进兵嵩县。柴云升、憨玉琨等率千余人应敌于嵩县城西一带,激战数日,清兵惨败,退兵嵩县城,闭门不出。    武昌起义后,柴云升等先后响应同盟会嵩县分部石又骞和同盟会河南支部刘纯仁号召,协同杨山弟兄参加攻嵩县城、打洛阳之战。由于攻洛泄密,未达目的。柴随众赴陕西潼关,参加张钫领导的秦陇复汉东征军(后更名为秦陇豫东征军),柴云升任第三标标统。在东征中,柴云升率部从灵宝南侧击清兵毅军,占灵宝,攻渑池,直至东征军。在张茅失利,损兵800人,柴、憨告假返嵩招兵(时杨山弟兄间裂隙重现)。    四、在镇嵩军中    1912年,民国建立,袁世凯下令将陕军缩编为一个师,其编余3000多人是豫西起义民军。时陕西省督军张钫,有感于豫西民军在东征中英勇善战,功绩卓著,若遣返归里,定会影响社会秩序。遂与河南省督军张镇芳商议,将这批民军推荐给袁世凯,改编为镇嵩军。柴云升任第一标标统。同年,豫西匪患四起,社会秩序混乱,民不安宁。10月中旬,镇嵩军奉命由陕西返豫镇压。时柴云升被派到嵩县清剿,他见张治公把自己的叔伯兄弟杀掉,憨玉琨把自己二胞兄憨玉琳打死在旧县城隍庙外,均受到河南督军张镇芳的表彰后,柴下定决心,为巩固自己现有的地位,表现出真心剿匪,将自己过去 的“二架杆”李永魁杀死于桥头,受到上级赏银10锭。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元帅,旋即誓师北伐。这时豫西立即响应孙中山的主张,成立了靖国军,于佑仁、张钫分别就任正副司令,并派胡景翼、杨虎城、樊钟秀等联合功打陕西省督军陈树藩。声讨陈投靠皖系军阀,依靠北洋政府,叛变辛亥革命。陈树藩孤军难抵,以省长一职为条件,电邀镇嵩军刘镇华出兵援陕。次年二月,柴云升随镇嵩军入陕,驻兵潼关。在与靖国军交战中,镇嵩军在华州、临潼、灞桥获胜,西安解围。刘镇华当了陕西省长,柴云升任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10月,吴佩孚在武汉就任14省讨贼军总司令,刘镇华任讨贼联军队陕甘总司令。这时,吴佩孚让刘到陕南召集旧部,进军豫西,企图消灭在河南和陕西的国民二军,布防在陕州、灵宝、阌乡、函谷关一带。国民二军李虎臣、岳维峻等将领集合郑州,商讨对策。李虎臣坚决主张撤退陕西,再图恢复。次年2月,岳维峻、李虎臣率兵从郑州至陕州、灵宝时,镇嵩军柴云升、王镇等部已堵住函谷关及其以南要道,激战五昼夜,国民二军岳维峻、李虎臣全部缴械。在国民二军8万人集中陕州向镇嵩军受降缴械之际,岳维峻隐名卖姓,逃渡黄河,被晋军俘获成为阶下囚。李虎臣化装成士兵混过函谷关,率部占据西安。在这次缴枪和乱收枪支之时,柴云升同驻防远获枪甚少。同年4月,镇嵩军10万大军乘胜入陕,围攻西安李虎臣、杨虎城。围困8个月未克。适值广东革命政府号召北伐,冯玉祥在苏联急驰回国,9月17日在中原集结旧部组成国民联军响应北伐,率兵南下,与李虎臣、杨虎城合击镇军。镇嵩军惨败,撤兵离陕返豫。柴云升时率部由华阴退至豫西潭头一带。刘镇华收容残部,经过整顿,把镇嵩军缩为两个军,柴任第一军军长。1927年春,河南形势极其复杂,奉系张作霖打着援助吴佩孚的旗号,领兵南下,向南抵达驻马店,向西进驻巩县。时吴非常惊慌,赶紧避到孝义兵工厂,败退到豫西的镇嵩军东边是奉军,西边是冯军,南边是北伐军,深感四方被包围,既不能靠吴,又不能自立。是投奉或投冯,内部争吵不休。刘镇华经过四方游说,八方求援,镇嵩军高级将领分岐意见始终没有统一。争论结果,张治公犹豫不决。柴云升、王镇等与刘镇华决裂,辞去军长职务,离开镇嵩军,先到山西找阎锡山,再到北京见张作霖,最后到直鲁联军张宗昌部下任军长。1928年,直鲁联军张宗昌大败于冯玉祥。从此,柴云升一厥不振。1931年,柴云升下野,闲居天津。1936年,柴云升病故于天津,灵柩运回嵩县,葬于潭头镇党村。  
  憨玉琨  ()    北洋陆军上将,河南嵩县人,绿林出身。辛亥革命后加入镇嵩军。1921年投靠直系军阀,任援直镇嵩军前方总司令、中央陆军第三十五师师长等职。1925年任段祺瑞执政府豫陕甘剿匪副司令,在与河南督军胡景翼争夺河南地盘时被击败,4月2日服毒自杀于河南嵩县。    憨玉琨(),字润卿,嵩县德亭上峦峪村人。幼年家贫,沿街乞讨,常摘野果充饥,稍长为富户放牛。清宣统元年(1909),杨子沟富户郭八仙被抢,诬告玉琨长兄同生为盗,被县衙抓捕入狱,装入木笼示众后杀害。同生临刑前,对二弟玉琨说:“郭八仙被抢,决非我为,打死也不能屈招。我死的冤枉,以后请二弟报仇!”同生死后,玉琨立誓为大哥报仇,遂投奔绿林关金钟(嵩县大章人)。关说:“未穿西衣者不收。”憨回家,乘杨子沟唱夜戏之机,带上大刀前往,看到郭八仙在台前看戏,即藏于暗处伺机动手。郭觉察有疑,戏演完就慌张回家,行至老阴崖,玉琨突然跃出,把郭一刀砍死,又投奔关部入夥,开始了他的“刀客生涯”。    玉琨胆大豪爽讲义气,深得关的信任,后被推为二架杆,在大章、旧县等地打家劫舍,人、枪日增,势力越来越大,被王天纵招收于杨山结拜弟兄,憨排行老十,号称憨老十。憨在杨山承担外线防御。    日,憨伙同王、张、柴等杨山弟兄千余人,马200匹,经卢氏入雒南至潼关,与张钫秦陇复汉东征军会合,统编为秦陇豫东征军。憨任第四标标统,在东征军出关东征时加入中路主力作战,直捣渑池。袁世凯急调集兵力,以赵倜为前线总司令,对东征军进行反扑。东征军力不能支,返守潼关。憨玉琨随张钫退至雒南进行休整。    东征军休整后准备再战,南方已停战,迫于形势,与清军谈判,签订了和约。至此秦陇豫东征军战事即告结束。    1912年4月,袁世凯决定裁军,东征军内豫西3000人编条,经张钫与河南当局商定,把这部分人编为河南地方部队,定意名为镇嵩军,刘镇华任统领,兼洛陕汝道尹。憨编为第三标标统。    镇嵩军组建完毕,奉命回豫剿匪。1912年10月下旬,全军出动,水陆并进,云集陕州。在陕休息三日,即分头出发,分驻豫西22个县剿匪。1911年冬去参加东征军时,都各留一部分人马在豫西“拉杆”,其杆首同镇嵩军官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他们剿杀自己的亲友,不易下手。刘镇华、憨玉琨等,为了巩固其所得地位,只有一面与赵倜、张钫迎奉拉扰,一面下狠心剿匪。憨玉琨下狠心把他为非作歹、祸及乡邻的胞兄憨玉琳,枪毙于旧县街头,当地百姓拍手称快,赞玉琨大义灭亲,并得到张钫的表扬。1913年7月,憨玉琨等一举击溃了沈心宽、丁长江、郭广山、范怀金等绑匪。时间不长杀了3000多人,收编了一大批著名绑匪,豫西的地方秩序一时好转。通过剿匪,镇嵩军也摆脱了“刀客”名势,取得了生存条件,也得到了发展。    护法战争开始,陕西民军组成陕西靖国军,反对皖系督军陈树藩。陈邀刘镇华率镇嵩军入陕帮助镇压靖国军。刘想占领陕西地盘,憨想离开了豫西另图发展,一致同意入陕。刘把镇嵩军改为三路,憨为第三路司令,于1918年入陕,解除了西安之危,刘接任陕西省长加入皖系。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刘镇华又与直系吴佩孚拉上关系,出卖了陈,保住了省长地位。从此,镇嵩军又依附直系。此时,嵩县张世臣、万选才等率杆赴陕受抚,经憨说服收编,并借机扩展势力,不久憨已发展到2万余人,嵩镇军已达10万人之多,这是镇嵩军的鼎盛时期。    镇嵩军人数猛增,扩编为四个师,直系军阀吴佩孚为诱憨玉琨拉出镇嵩军,将憨的第三师统编为中央陆军35师,憨向吴表示听从,而刘镇华则利用憨对他的忠诚,始终予以控制。后来,憨听信吴派去 军官学生的话,军中的师爷(参议)渐渐失去作用,先后脱离军队到地方上任职,无人调解内部矛盾,憨也成为镇嵩军中最难控制的一个。日,刘令所属陕师马振武部侵夺合阝县(今合阝阳)高峻部防地,发生战争。17日,刘令柴、憨师分路向澄城、白水两县进攻。高峻为保存实力,退出澄城、白水。憨、柴进城,大肆掠夺民财达800万元。由于满清靖国军高峻部有功,得到吴佩孚的嘉奖,北京政府授憨为“肇威将军”。    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等乘机发动“北京政变”,冯、胡、孙、岳组成国民一、二、三军,拥护皖系头子段祺瑞重新上台执政,由国民二军占领河南。吴在山海关兵败,但仍然保持河南地盘,电令憨驻潼关军东进郑州,阻击国民二军南下。此时,段也电令憨出兵打击吴的残部。刘召开紧急会议,商定对策,刘想借此机打回河南,欲当豫陕西省总督,憨亦返回河南占领地盘,但在策略上有分歧,刘主张奉段、拥吴、讨胡。憨主张奉段、联胡、逼吴。经过反复协商,最后通过了逼吴下野的决定。    日,憨出师潼关,到陕州成立国民豫军,自任总司令。12月2日,憨命参谋长吴沧州率6000人为先头部队进军洛阳,至磁涧下车,分头向洛阳挺进。吴怕就擒,仅带百余部队仓皇逃离洛阳,怕憨给段发了下野通电,6日段上了鸡公山。憨部长驱兵直入,到达郑州,先后占据开封等地,致电段,国民二军 勿南下。刘亦致电,段为憨确定职务。12月6日,北京政府改变原来许诺,命令胡景翼为河南省督军,刘憨大失所望。12月10日,国民三军在开封,接着胡的国民二军渡黄河到郑州,10日上午,憨令部从开封、郑州撤至荥阳,11日,胡在开封就职,这样河南就出现了三雄争豫的局面。    国民二军进驻河南后,胡与刘、憨两方争豫矛盾加剧,双方都招兵买马,扩充实办。憨在豫西大量收编土匪武装,庙道会、民团,很快扩充到9个旅。吴在洛存放的军械归憨所有,憨部由2万增至4万人,在洛设政务、财政、军警、秘书、参谋、副官、军需、军法八大处,并将周围40余县的知事均更换为亲信,大肆勒索,搜刮民财,扩军备战。    国民二军也由入豫时的3个师,又扩编3个旅,加之收编吴的2个师一个旅,又收编樊钟秀的建国豫军及国民三军第二师,总兵力达20万人。胡军集结荥阳以东陇海线一带,憨军集结于虎牢关以西地方。    经张钫从中调停,胡表示双方可以合作。等打下湖北后,河南督军之位让给憨,憨认为胡是表面应付,双方矛盾日趋严峻。胡又提出统一河南政令。憨认为胡要他交出豫西地盘,逼人太甚,憨暗中调兵,伺机用武力解决。另一方面憨提出豫人治豫、陕人治陕,意在鼓动驱胡,调张治公师南下,协助王镇旅占领登封、密县、攻击新郑,然后夹击郑州,双方激战一触即发。    胡于日下总攻令,胡、憨之战正式爆发,憨把主力35师布防陇海线对抗国民二军岳维峻第二师,憨以全力猛攻,意在夺取郑州,初战胡军受挫。南线是密县、登封一带,由张治公率王镇、李镇旅布防;国民二军由李云龙、樊钟秀旅布防,双方激战,憨部处守势。张钫居间调亭,劝胡、憨停战,而双方部队似箭发怒张,不可挽回。战斗开始,憨不准备在荥阳失战,一开始西撤,国民二军岳维峻,依靠铁路运输之便,很快攻到黑石关,此时憨亲率35师及柴云升、马河清旅,在黑石关反击胡军。是年3月4日憨军夺取巩县兵工厂,均未驻守。5日胡军又夺去兵工厂后,胡在厂内休息,憨军包围兵工厂,胡率部突围,然后组织反攻。此时北风大作,胡军占上风,遂用铁锨顺风扬沙土障天,乘机猛攻。憨军弃兵工厂,退至黑石关。6日憨军准备反攻,胡亲率部队担任前锋,并派部抄小路绕道黑石关,四面夹击,憨军大乱,节节败退。7日在洛阳北邙山激战,憨军多次向胡军袭击,均未成功,伤亡甚大,正面主力溃不成军。憨率部队后撤,加之弹药不济,乘机逃脱。3月8日胡军占洛阳后稍作休整,乘胜追击到陕州、灵宝一带激战三日,镇嵩军大败,张治公逃南阳,柴云升跑卢氏,刘镇华过黄河投靠阎锡山,号称10万大军之镇嵩军在一个月内彻底瓦解。3月29日,胡下令,宣告胜利结束此次大战。胡虽获胜,但于4月18日即暴病死亡。    憨玉琨溃败后,精神失常,仅带20余人亲信卫士沿邙山西逃,曾跳沟自尽,被卫士抱住。郭志杰由大章去洛阳,行至洛河岸,见憨徒步过河,衣裤尽湿,两鬓纯白(时仅37岁)。憨见部旋即挥手说:“不中啦!不中啦!他妈的!他又不干啦(指张治公)!”憨逃到嵩县大章,部下人马星散。憨往见老母,又被五弟所阻,派人到蛮峪叫杨景宽(蛮峪人,时旅长,已逃回家)。杨只身空拳,无脸见憨,对来人说:“要头拿走,要不不去。”憨大受刺激,精神愈失常,见人就说:“一分家业,叫我一脚蹬掉,我活着咋见人。”柴返里。憨以为柴阵亡。3月中旬某日下午,憨怒斥卫士卢跃娃(旧县人)说:“枪不擦好,遇事能打敌人?”顺手将卢的手枪夺去,对周围人说:“气数已尽,天灭我也,谁敢到我跟前来,就打死谁,我能落全尸足矣!”卫士无法近身,看着他吞鸦片毙命。    憨死后,长夫人之胞弟吴西光(大章人),怕胡部进剿,对憨死尸粉骨,当夜把憨埋葬于大章学校后坡,并用耕牛五套将所埋坟地周围7、8亩地全部犁耙一遍。憨死后三年(日)起葬于蛮峪故土。
  张治公(),字干丞,又名树林。洛阳县彭婆乡南衙村(今伊川县)人。祖父张士庚,叔父张黑子皆为绿林汉。叔父张黑子与王天纵交往甚密,因此治公也与天纵建立了交情。1909年他随天纵上杨山聚义,结为兄弟,排行老七。后来,他奉命随王天纵下杨山向将其盟弟关金钟击毙于大章街,在众人中影响不佳。    1911年他同天纵一起由绿林转为反清革命志士。随后参加攻打清政府孙店守备署,鸣皋巡防营、嵩县城等。同年10月他收挽彭婆、白沙两地局子的枪支,随天纵攻打洛阳未成,接着赴潼关参加秦陇豫东征军任标统。东征军在渑池、张茅与清兵交战,张部伤亡惨重,又回嵩县招兵买马。    1912年,民国建立,南北议和,袁世凯继任总统,军队缩编,豫西农民义军武装皆为编余。后经协商,才组建为镇嵩军。刘镇华任统领,委任张治公为第2标标统。不久,镇嵩军奉命回豫西“剿匪”,他显示忠心,将堂弟杀死。1913年他参加围剿白朗起义军的战斗,次年,白朗死后,张派人将埋葬在宝丰、临汝交界处的白朗尸体掘出,割头送给刘镇华请赏。    1917年,胡景翼、杨虎城、樊钟秀等围攻西安,陕西督军陈树藩电邀刘镇华援陕,西安解围后,张治公升任旅长,兼西安卫戍司令。后镇嵩军扩编为4个师,张升任第2师师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随吴佩孚到山海关同奉系作战,任第七路司令。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击败吴佩孚,吴逃天津,张败退临汝。    日,憨胡战争爆发,激战半个月,憨退守黑石关,3月8日憨败洛阳,张驻临汝不发援兵。待刘镇华许以豫军副司令后,才出兵反击洛阳。但很快被胡景翼、岳维峻国民军击溃。张退往陕西白河县。同年10月,刘赵汉口密议扩充镇嵩军,与吴合作。吴委任刘为豫陕甘剿匪总司令,委任张为陕潼护军使。1926年1月,国民2军岳维峻、李普臣部由汴、郑沿陇海路西进。吴令张由白河县经南阳、宝丰、临汝取洛阳,令刘率柴云升、王镇、憨玉琨由卢氏到陕州、灵宝一带截击国民2军。张治公利用红枪会与国民2军发生冲突的机会,兵不xue刃夺取了洛阳。后,张扩大兵额,增编为9个旅,计达4万余人。对红枪会进行了大屠杀。    日,冯玉祥改国民军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在西安宣誓就任总司令。拟东出潼关,与武汉北伐军会师中原。冯军出潼关东进猛击,势如破竹。张多次向吴告急,吴此时自顾不暇,无兵可援。张派王友梅去武汉同国民党联系,在议而未决时,张作霖、陈树藩与张治公商议。张易投奉,被奉军任命为镇威21军军长。张投奉后,被红枪会围攻,加之东进的国民军的威迫,遂向张作霖求援,张派万福麟军一个骑兵旅前去援张拒冯。是月15日,张治公同国民军方振武交锋,双方激战数日,张治公失败,张从鹅山岭口逃往登封隐避。    1927年10月,张治公下野,赴天津、北京等地游历。1939年回乡,创办维伦中学。1943年开“公兴渠”。1944年5月,日寇占领伊川县后,任日伪白河县(今伊川县辖境)县长。1951年3月&镇反&被枪决。  
  张寡妇,原名贺贞,人称张大脚,其实是小脚女人,1880年生于河南洛宁草庄村,1898年嫁与同县德里兆农民张有为妻,生子三人;1906年张有病故,遂以&张寡妇&称。其后,张寡妇的长子张振升因求佃种大伯张更山的田地引起争执,遭到毒打,旋离家投奔啸居在宣阳、洛宁交界处的&刀客&,意欲劫杀仇家张更山、张清溪,结果先遭黑枪身亡。1922年秋,张寡妇为报杀子之仇,带次子张明升上山投入匪队,成为豫西著名的女&刀客&。  寒蛩悲鸣,枯叶满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寡妇向留在村里看家的老三交代了几句后,便带着老二明升离开德里兆,连夜摸上宣、洛边的洪崖南山,开始了她的&趟将&生涯。  张寡妇有勇有谋,处事果断,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加上她又是振升的母亲,年轻人都把她当长辈看,尊重她,把她推为&总驾杆&,并称她为&干娘&。张寡妇对&孩子们&说:&以前我只会拿针、拿线,现在叫拿刀拿枪,没办法呀,人家逼的,要从头学,跟你们学,大家抬举我,让我当总驾杆,推不掉咱就一块儿干吧。不过我有几句话要讲在前头:第一,眼前咱要抢富户、拉肥票,招兵买马,购进枪支弹药,扩充势力;第二,只拉票不伤人,女票不能欺侮,快结婚、还没出嫁的快票,谁也不准近身......&  规矩甫定,张寡妇立马树威。那些拉来的大户人家的必须当天赎回的&快票&,如果当天来不及赎回,必须隔夜的,张寡妇对她们特别优待,有时亲自为她们放哨保护。有一次,一个土匪想&尝鲜&,被张寡妇一枪打死,从此,再没人敢对&快票&起歹心。因此,开始时,凡张寡妇的&快票&,家属总是放心及时的凑款赎回。  名声传开后,一些散杆从四面八方跑来投奔张寡妇,慢慢形成了一支品流混杂的绿林武装,大则攻村破寨,小则抢劫拉票。张寡妇也渐渐地变了,对部下放任自流,虽不每每亲自出马,却也时不时地跟随指挥、坐地分赃,弄得洛宁一带绑票风气盛极一时,人心惶惶,豫西几百里内一提起张寡妇,大人惊愕,小孩止哭。地主老财们对她更是恨之入骨,编了几句顺口溜:&蛇蝎心毒,寡妇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断根。&一天夜里,几家富户联合行动,把张寡妇留在家里务农的三儿子先升拉到洛河滩活活打死。噩耗传来,张寡妇悲痛欲绝,发誓要用德里兆村富户的人头祭奠儿子的亡灵。  恰好此时,驻扎在洛阳的镇嵩军第二师师长张治公派其拜把兄弟杨彪来收编张寡妇的匪伙。张寡妇听后厉声道:&我拉杆是为了报仇,不是想当官,请转告你们师长,多谢他的好意。&杨彪笑了几声,回过头说:&久闻干妈礼贤下士,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再说,冤仇早晚都能报,可是刀客不能当一辈子。你的部下都还年轻,你不要误了他们一辈子。&张寡妇听罢,暗自佩服对方胆识,同时也认为他言之有理,便答应考虑考虑。  除极少数人不愿下山外,大多数都愿意接受招安,认为收编后定军饷,不怕围剿,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张寡妇心想:&人心如此,不如顺其所愿,日后在军队有人手,遇事也好照应。&遂答应接受收编,条件是:(一)按实有人数改编;(二)不能遣散原班人马;(三)收编后,所有军官,统统由张寡妇亲自指派。条件谈妥,1926年春,在洛阳城内按实有人数编成了一个团。张寡妇指派杨德廉为团长,次子明升为连长。  人马枪支点验完毕,张寡妇又匹马单枪回洛宁南山驾子岭去拉杆子。  凭着自己的&威望&,很快使那些小杆子聚拢,尤其是散居在洛河南北的零星股匪,更视张寡妇为救星,很快聚集了上千人。他们不仅在洛宁东河南的洛宜交界处打家劫舍,还去渑、陕交界的地方闹腾,把个熊耳山、伏牛山之间弄得神鬼不宁。1929年,张寡妇照样把部下又交给了前来收抚的叛冯投蒋的万选才,自己再次回洛宁拉杆。很快,又聚拢了一帮人。  1931年,当连长的二子明升到陕县头峪去催办&日行兵差&。他性情暴躁,稍不顺心,轻则骂人,重则伤人,引起公愤,被一士绅打死在酒席上。张寡妇闻讯恼怒交加,血洗了头峪,烧杀抢夺数日,全村老小,死伤惨重,幸存者寥寥无几。张寡妇的这次行动,充分暴露了她土匪的凶残面目,老二的仇是报了,但是她却欠下了头峪人民一笔大血债。  复仇的欲望又趋使她决定袭击德里兆村,血洗张更山家宅。她命令到达目的地后,要杀个鸡犬不留。由于先头领路的二驾杆误认为上陶峪村的兆村就是目的地,于是见男人就杀,一下杀了33口。等张寡妇赶到,才知道弄错了,原来真正的兆村还在西边的一道峪里。她捶胸顿足,对此次误杀无辜,悔恨万分。这么大的行动,很快就惊动了王召峪各村,他们都鸣锣聚众,村村严阵以待,县保安团也赶来追剿。张寡妇眼看报仇之愿望难以实现,便面向德里兆村大哭一场后,带着人马向东南山而去。  随着军阀混战高潮的过去,社会秩序也逐渐趋于安定,在国民党对土匪软硬并施的政策下,土匪分裂瓦解,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张寡妇的原有部下已被分别编入各部而不复存在,威名豫西的&张干妈&此时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十几年的刀客生涯,使她过早地两鬓染霜。然而,晚年的潦倒处境并没夺去她为子报仇的坚强信念,她决心铤而走险,完成夙愿。  1933年秋,张寡妇带着几百两鸦片烟土,匹马单枪,坐着人力车到许昌贩卖枪支。途经郏县一座小桥时,遭遇两土匪拦路抢劫,高处土匪向她喊话:&站住,带私货没有?&另一土匪上车要搜,只见张寡妇从容不迫,慢慢从车上下来,把包袱掷于地下说:&查吧。&土匪正要解开包袱,张寡妇迅速掏出手枪,一枪把高处土匪的手枪击落,高声叫道:&老娘就是张寡妇!&二土匪当即跪地求饶,张寡妇扔给他们一包枪伤药,嚷着:&以后把眼放亮点,要眼不是光占脸的!&说罢,若无其事的上车继续赶路了。车夫好生奇怪,问:&你为啥不打死他们?&张寡妇笑了笑答道:&打掉他两个手指头,教训一下就够了,他们要有办法,也不会来劫路。&  许昌买完枪后,她本打算返回洛阳。没想到在郑州火车站被人认出盯上,那人看准她住进的旅社后,马上跑到周公庙警备司令部作了报告。很快,荷枪实弹的士兵包围了旅社,并架起了机枪喊话。张寡妇一看这情形,冷笑道:&何必做这阵势!要人跟你去,要枪给枪!老娘不是孬种,不会逃跑的。&说罢,扔出枪,整了整头发泰然自若地走了出来。  审讯席上,张寡妇旁若无人,&是的,张寡妇就是我,我就是杀人放火的大刀客头张寡妇......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做的事,我不赖......要杀要剐随你们......&经审讯属实,张寡妇被枪决于洛阳东关大石桥下,至今洛阳老城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清楚地记得枪毙张寡妇那天的情形......  一阵喇叭声冲破了人群的喧闹,人群潮水般两边散去。一辆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的卡车从周公庙警备司令部徐徐开出。车上,两个彪形士兵架着一名五十多岁的妇女。老妇人被反绑着,背上的亡命旗清晰触目。她态度安详,两缕灰发在写满皱纹的脸上随风飘拂着,站在高处的围观者,还能看到她的小脚。  车到井胡同口,她突然抬起头用洪亮的嗓子叫起了牌子:&乡亲们,你们都听着,我是被逼当刀客的,我杀过人,放过火,可我的仇还没有报!我今年53岁,再过53年,我还是这粗这长。&张寡妇喊着,车开着,一直到东关,她的喊声没有中断。刑场上,她面不改色,&死了也要报......&,&仇&字与枪声同留人间。  
  文悌  文悌(?-约1900)清末官吏。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仲恭。以笔帖式任户部郎中,出为河南知府,改御史。1898年(德宗光绪二十四年)4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他患其“集聚匪徒,招诱党羽,因而犯上作乱”,乃伪与康有为相往还,暗中窥探维新派的言行,诋毁康有为立保国会“名为保国,实为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一诬陷之词,为慈禧太后日后大兴党狱的借口之一。他还严劾康有为在京城“任意妄为,遍结言官,把持国是”。光绪帝斥其受人唆使结党攻讦,不胜任御史之责,下令免职。“戊戌变法”后,起授河南知府。1900年擢贵西道。
  谢宝胜  谢宝胜(?-1912),安徽寿县人。从军,曾隶金顺等部西征陕甘、关外各地。中日甲午战争时,与日军战关外,隶马玉昆军。《马关条约》成,悲愤而充京师白云观道士数年。义和团运动中,复出统豫北军。历任副将,河南河北镇、南阳镇总兵,节制河、陕、汝诸军。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湖北新军北进,率部抵抗。清廷逊位,自杀。
   刘镇华(),字雪亚,小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家庭。刘镇华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又就读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和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后来在了他发迹的资本。    1911年11月,王天纵率众随刘镇华下羊山打洛阳,但遭到挫折。12月,刘镇华动员王天纵转战陕西。于是,这支武装西出潼关,投入陕西军政府秦陇复汉军东路大都督张钫部。参与反清战争。张钫任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张治公、柴云升、憨玉昆为标统,刘镇华被任为书记官,后提升参议。    民国成立后,陕西军政府实行裁军,张钫部亦要裁员四五千。河南都督张镇芳因豫西一带社会动荡不安,且鞭长莫及,经与陕西军政府张凤翙 、张钫协商,王天纵这部分军队开回豫西,分驻河南府、陕州、汝州等二十二个县,帮助当地维持社会治安。因这一带靠近嵩山,故这支军队称为“镇嵩军”。由于王天纵被袁世凯调往北京,任京畿一带稽查长,经张钫举荐,袁世凯任命刘镇华为镇嵩军协统兼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统领三标一营:第一标分统柴云升,第二标分统张治公,第三标分统憨玉昆,炮兵营长武衍周。就这样,刘镇华掌握了镇嵩军,又有豫西一块地盘,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    镇嵩军官兵多为“刀客”出身,且与豫西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镇嵩军备受豫督张镇芳以及其他派系将领的歧视和打击。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刘镇华决心整顿军纪,下狠心进行剿匪,张治公、憨玉昆 、柴云升等都“大义灭亲”,很快把伊川、洛宁、嵩县、宜阳一带的匪患剿平,镇嵩军内部因株连也被杀二三千人。这样,镇嵩军总算得到张镇芳的赞赏,在豫西站住了脚跟。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首领黄兴派代表携密信由南京到豫陕,联络刘镇华、张凤翙、张钫反袁。刘镇华不但不敢反袁,反而趁机巴结奉承袁世凯。他先收到黄兴的信后,即派人在赴陕的路上将信使杀害,把黄兴给张凤翙、张钫的信密告袁世凯,从而获得袁世凯的信任。同一年,河南宝丰县农民白朗领导了规模颇大的农民起义,活跃在豫西,与袁军作战,刘镇华也奉命率镇嵩军前往镇压。1914年8月,白朗在宝丰鲁山作战阵亡。刘镇华得知白朗的埋葬处后,即派人割下白朗的头,并捏造“击毙白朗的经过”,向袁世凯“报捷”,得赏银十万元,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获勋五位奖章。此后数年,刘镇华更加靠拢袁世凯,苦心经营镇嵩军,势力不断壮大。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刘镇华很快投靠了皖系段祺瑞。1917年冬,陕西革命党人郭坚、耿直、高峻等响应孙中山护法反皖号召,率靖国军围攻西安,讨伐投靠皖系的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陈树藩兵力单薄,急电刘镇华求援。刘镇华正苦于粮饷不足,有这个可以向陕西发展的机会,当然喜出望外,即率部赴陕。但是,刘镇华抵达潼关时,又停止行军,派人往见陈树藩,说明自己“在陕西没有什么名义,不便深入”。陈树藩知道他的心意,为解燃眉之急,便许以省长之职。这样,刘镇华才率军前进,击退靖国军,解西安之围。1918年3月,刘镇华由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省省长。     刘镇华进入陕西以后,表面上和陈树藩合作,如开放烟禁区,贩卖鸦片等,但暗中,刘镇华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围剿靖国军之机,将郭坚部收编为省长的直属部队,还相机兼并了关中西部诸县。刘镇华初到陕西时,兵不过三路,枪不过两千,两年多时间,便发展到几万人。由于陕西人民掀起了持续不断的驱陈斗争,陈树藩的处境艰难,作为客居陕西的刘镇华,很明白自己与陈树藩同坐一条船,也不希望陈树藩倒台,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他又不能不为自己打算。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几天之内,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这样,属于皖系的陈树藩、刘镇华失去了靠山,为了保住地位,他们又派亲信携重礼奔走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王占元等直奉将领门下,暂时还能维持住对陕西的统治。但是,陕西人民痛恨陈树藩,掀起了持续的驱陈运动,陕、京、沪等地遥相响应,陈树藩已经失尽民心,下台只是迟早的事。1921年5月,直、奉军阀决定,以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出任陕西督军。     刘镇华知道,陈树藩倒台,自己也完蛋,为了保存自己,他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在陈树藩面前,他故作慷慨激昂,表示愿与陈树藩共进退,另一方面,他暗中指使心腹楚子襄、马莲樵与直系勾结,投靠曹锟、吴佩孚。在刘镇华的煽动下,陈树藩拒不接受北洋政府的任免令,曹锟、吴佩孚以此为由,加上有刘镇华作内应,于是调阎相文、吴新田两师人马入陕驱逐陈树藩。     在此之前,陈树藩为消灭陕西靖国军,请北洋政府调来了张锡元第四混成旅和王锡三第十五混成旅,现在,张旅驻华阴、华县,王旅驻宝鸡、凤翔。刘镇华向陈树藩“献策”说,直军进犯,张、王二旅必为内应,不可不除。陈树藩深以为然,派刘镇华去监视张锡元旅。刘镇华正中下怀,很快将部队调往临潼、渭南布防。这样,他的部队既脱离了陈树藩的控制,又与张锡元旅连成一线。刘镇华还把陈树藩的作战计划密电驻洛阳的吴佩孚。     1921年7月初,直军攻陕,刘镇华电令驻紫荆关的憨玉昆不作抵抗。憨玉昆十分气恼,连夜赶回西安,斥责刘镇华不应背叛陈树藩,但刘镇华并不听从。直军到达潼关,刘镇华即伙同张锡元为内应,引导直军畅通无阻,直逼西安,企图活捉陈树藩。张治公不忍心,向陈树藩露了底,陈树藩才如梦初梧,连忙携带眷属逃离西安。7月5日,直军进入西安。     由于刘镇华背叛陈树藩,投靠直系,取得吴佩孚的信任,不仅稳住了省长的宝座,而且兼并了陈树藩的残部,扩充了镇嵩军。阎相文任陕西督军后,刘镇华极力靠拢阎相文,并对其部属请客送礼,称兄道弟,很快与直军密切了关系。8月23日,阎相文在督署内突然吞服鸦片烟自杀,直军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接任陕西督军。冯玉祥本人士兵出身,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治军严谨。刘镇结根据冯玉祥的特点,投其所好,脱掉长袍马褂,换上灰布军装,扎上裹腿,与部队一起操练。每当冯玉祥举行讲演会或向部队训话时,刘镇华总是恭敬地跟随在侧。冯玉祥信仰基督教,故有“基督将军”之称,刘镇华也经常到教学去做礼拜,并把基督教牧师请到镇嵩军里来,布道传教。由于这些所为,刘镇华很快取得了冯玉祥的好感,与冯结拜为弟兄。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奉命率部东进河南与赵倜作战,让刘镇华代理陕西督军。不久,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保荐刘镇华任陕西督军。7月,北京政府授刘镇华为将军府阜威将军。刘镇华掌握陕西军政大权后,利用一切机会,大力扩充兵员,先后收编了绿林马河清、王振、万选才、孙殿英等部,使镇嵩军进入极盛时期,兵力扩充到十万之众,被吴佩孚视为“西北长城”。与此同时,刘镇华继承陈树藩的治陕政策,勒民种烟,横征暴敛,纵兵殃民,摧残教育,使陕西人民痛苦不堪。陕西人民发动驱陈运动,赶走陈树藩后,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持续不断的驱刘运动。     在1921年底,陕西旅京进步青年就在创办的《共进》半月刊连载文章,系统揭露刘氏祸陕罪行,指出,“挽救陕西人的唯一出路是驱逐刘镇华”。1922年3月,陕西教育界因刘镇华克扣教育经费,发起驱刘运动,派代表赴京控告,受到旅京学生的大力支持。6月,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起而反对刘镇华兼任陕西督军、省长两职,上书北京政府,列举刘镇在陕西勒民种烟、勾结土匪、纵兵殃民、摧残教育、滥发纸币等五大罪行,要求罢免其本兼各职,饬令镇嵩军即速离陕。8月,陕西各界团体在西安召开公民大会,推举代表五人赴京,联合旅京陕西议员、商民、学生向北京政府控告刘镇华,要求罢免其职。11月,陕西各界人士共3875人联名致电北京政府,陈述刘镇华祸陕罪行,再次要求罢免其职。1923年1月,镇安县人民不堪镇嵩军肆虐,聚众数千,解除了驻军武装,但很快遭到刘镇华的残酷镇压。2月,陕西旅京学生一百三十余人聚集宣外大街关中会馆,召开驱刘大会,抗议刘镇华包办会议会选举,向各地发出六道驱刘通电,并决定派代表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查办。11月,渭南东西塬和渭北固市一带数万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发起大规模“交农”运动(手持各种农具向反动当局示威抗议和一种激烈斗争方式),赶走地方武装,打死恶霸劣绅,包围县城,迫使当局豁免捐税。由于上述斗争都出于自发,且多取合法途径,而刘镇华掌握有强大的镇嵩军,又有直系军阀的支持,所以均未能动摇他的统治地位。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派张治公师前往山海关助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被推为执政。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成立国民军。胡景翼原为陕军将领,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925年1月,率国民二军进入河南,击败吴佩孚军,占据开封。刘镇华看局势已变,亦急忙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即命令驻守豫西的镇嵩军大将憨玉昆迅速向河南扩充地盘。憨玉昆 自称国民豫军总司令,率部袭击洛阳,逼吴佩孚逃往郑州。     为争夺河南的军政大权,胡景翼与憨玉昆 矛盾激化,只有付诸武力,1925年2月底,胡憨之战便爆发。刘镇华认为这是一个夺了河南,使豫陕连成一片的好机会,决定孤注一掷,把军政职务交给吴新田,以出巡为名,率领陕境的镇嵩军赴豫援憨,在洛阳亲自督战。镇嵩军与国民二军在黑石关、虎牢关等地展开激战,结果,镇嵩军一败再败。憨玉昆逃回嵩县,羞愤交加,于4月2日服毒自杀。     刘镇华兵败后,段祺瑞仍企图使刘继续督陕,但遭到陕西各地人民愤怒抗议,京、沪、汉各地陕西同乡会、学生会亦同声谴责。原胡景翼部将领冯子明、田玉洁等部在华阴、华县起义倒刘;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军袭击潼关断刘归路;杨虎城等部则把守韩城、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阎锡山,结束了他在陕西长达八年的统治。     1925年秋,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刘镇华看到时机已到,即赶往天津会晤张作霖,后又往岳阳会见吴佩孚,重新投靠直奉军阀,被任为豫陕剿匪总司令。他召集镇嵩军旧部及民间武装,得数万人,沿陇海线西段东进,攻击国民二军岳维峻、李虎臣部。1926年初,刘镇华在陕州、灵宝一带,联合直、奉、阎部,将国民二军击败。刘镇华乘胜率七万大军,迅速通过潼关,于4月15日进抵西安东郊,准备入城,重温旧梦。守卫西安的陕西军务督办、国民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师长卫定一等部,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士气萎靡,处境危殆,西安城中一些士绅已准备迎刘入城。4月16日,国民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率所部主力驰援西安,击退刘军前锋,与李、卫等部共约一万人,守卫西安。4月17日,刘镇华下令包围西安。到5月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尤其在东关地区,双方鏖战惨烈,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反复搏斗。8月以后,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陕军仍在坚守。8月下旬开始,刘镇华也指挥镇嵩军围攻渭北三原,亦遭陕军奋力抗击。9月,冯玉祥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在绥远之五原誓师,随即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部经宁、甘进军陕西。10月中旬,首解三原之围,冯军随即向咸阳和西安外围展开总攻。11月,冯军攻击西安以东的十里铺刘镇华大本营。西安城内守军也乘机出击。在内外夹攻之下,刘镇华仓惶逃到豫西陕州。11月28日,西安解围。一场经历了八个月,军民死伤近五万人的西安围城战遂告结束。     刘镇华西安败阵,重新统治陕西的美梦破灭,当时吴佩孚已垮台,阎锡山在摇摆之中,是投靠冯玉祥还是投靠张作霖,镇嵩军内争论不休。刘镇华认为,奉系势力遥远,而冯玉祥就在身边,不投冯就会被消灭,于是决定投冯。1927年夏,刘镇华经张钫疏通,前往开封向冯玉祥请罪,取得冯的谅解。但是,其部属柴云升、王振等不愿投冯,与刘镇华脱离关系,率部往济南投张宗昌。张治公则率其部投靠奉系,盘踞洛阳。这样,建立了十五年之久的镇嵩军解体,刘镇华率余部归附冯玉祥,被改编为第八方面军,辖刘茂恩(刘镇华五弟)和万选才两个军。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刘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所辖两军压缩为两师,归阎锡山节制。     1929年,冯玉祥、阎锡山酝酿反蒋,刘镇华不想附和,苦劝阎锡山无效,于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中原大战)爆发后,以考察为名,前往日本、德国游历。临走时,刘镇华把第十一路军指挥权交给刘茂恩,引起万选才的不满。万选才投靠冯阎,当上了河南省省长。刘茂恩对此极为不满,将万选才诱捕,率部投靠蒋介石,被委为第十五军军长,不久,万选才在南京被蒋介石枪毙。    1930年秋,冯阎败局已定,刘镇华回国,即到南京谒拜蒋介石,被任为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驻新乡。1932年,调任豫鄂陕边区绥靖督办,移驻南阳。1933年5月,经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推荐,刘镇华出任安徽省主席。其基本部队刘茂恩的第十五军也移调安徽,参与进攻江西红军。1936年10月,杨永泰在武汉被刺身亡,刘镇华听到这消息异常惊骇,从此神经失常。1937年5月被免去省长之职,从此脱离政治舞台。     抗日战争时期,刘镇华居住陕西城固;抗战胜利后,移居开封。1948年7月,迁居上海。1949年,刘镇华去台湾,日(一说1952年3月,另说日)在台北家中病逝。 刘镇华之弟刘茂恩,1898年生,早年起随兄在镇嵩军任职,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第十五军军长、第十三军团军团长、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总司令等。1949年底到台湾,曾作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81年4月在台北病逝。  [编辑本段]革命公园与刘镇华祸陕    西安革命公园革命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土冢,四周花草婆娑,蜂蝶飞舞,苍松翠柏,浓阴幽郁,人们在亭前广场上跳舞唱歌,散步谈天,一派平和安详的气氛。     其实,两座土冢下埋着数万西安人的尸骨。这与臭名昭著的军伐刘镇华有关。    刘镇华字雪亚,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河南巩县。他毕业于直隶(河北省)保定府法政学堂,早年反清,对陕西的革命活动有过一臂之功。1918年,他率镇嵩军入陕,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先后窃取省长、督军宝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摇身成了陕西土皇帝。他乱杀无辜,曾在蓝田、镇安、山阳等地血屠数千人,连十来岁的幼童都难于幸免,达数百之多,有的孩子两腿被劈开,惨不忍睹。许多青年女子被掠往河南贩卖。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横征暴敛,还开放烟禁,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增派烟款。当时陕西社会衰败,生活凋敝,民不聊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次年初,刘镇华出陕去洛阳督战国民革命军,结果大败而逃。他往山西投靠阎锡山。不久,他以陕甘总司令的旗号,收罗镇嵩军残部和豫西土匪,号称十万兵马,进攻陕西,企图重温土皇帝旧梦。1926年4月,兵临西安。但在杨虎城、李虎臣殊死坚守之下,西安久攻不破。于是刘镇华分兵攻咸阳、三原、泾阳、高陵诸县,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拉丁征夫,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十数万民众流离失所。被困在西安城内的军民更是饥寒交迫,以麸糠、油渣、树皮,甚至将牛皮制品煮了充腹,前后长达八九个月之久。其间,饿、病、冻、战死的军民有五万多人。由于不得出城安葬,只好在皇城东北角空地上掘两个大坑,草草掩埋。几乎每天都有死尸抬来,有时成十上百,没有棺椁,坑小尸多,不得不层层叠压,其情状极为凄惨。    刘镇华的暴行,激起陕西民众极大愤慨。于右任以在陕国民二三军临时总司令的名义通电全国,怒斥刘镇华为“残忍暴酷惨无人道之人”。随后,冯玉祥率联军驰救西安。11月27日,刘镇华见大事不妙,慌忙从西安撤退,狼奔豕突一般逃出潼关。刘镇华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在河南也罪行累累,杀戮百姓两万多人,人们称其“刘屠夫”。1936年,刘镇华一度精神失常,1949年逃往台湾,三年后病死。乡人找不到刘镇华报仇,挖其父母坟墓暴尸以泄愤恨。    西安解围之后,古城内外破坏严重,昔日还算繁华的街道一片瓦砾,满目疮痍。而死亡的五万之众,几乎占当时城内人口的一半,可谓万户萧疏,人影零落。西安各界,人人背土,填平万人坑,堆起两个墓冢,名为“负土冢”。两冢之间,建“革命亭”一座,并将该处辟为公园。第二年春,西安市民在此举行大祭,追悼在此次守城之战中死难的军民。杨虎城将军含悲手书一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此联道出杨将军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庆幸守城成功,西安未遭屠城之灾;自责军力单薄,未将来犯之敌击溃,招致军民死伤惨重,城池毁坏,民怨满天。  
    英年早逝的辛亥志士——杨源懋
     杨源懋(年),字勉斋,偃师县官庄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异常,学识超群,志存高远。学习常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并注重务实。十二岁时就有反帝爱国思想,十五岁时就认识到经书、理学不是治事经世的学问,改读黄梨洲、王船山全集,专心致志于实用诸书。十七岁到十九岁之间,接连考取秀才、举人、进士。考中进士后,利用面见主考官的机会,在京津一带考察政治、社会。看到租界内洋人横行,国人受侮的情景,认识到中国如果不建立自治民主权利,“救亡图存,必难有济”。所以,回到河南后,专心研读有关西方国家政治社会等译著,并在偃师、洛阳创办学堂,培训自治人才,创立森牧社、明强学社。人称“中州才子”。  1907年被授法部主事,任职期间原想联络政界,共事改革,但任事数月后,目睹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大失所望。遂辞官转而致力于教育和地方自治等社会事业,先后发起组织偃师教育学会,创办偃师缑阳警务学堂,成为偃师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1908年,杨源懋任开封中州公学和洛阳河南府中学监督,兼任省教育总会会长和省优级师范监督。为了呼吁开国会,制宪法,盛夏酷暑奔赴于秦、晋、冀、鲁、豫五省,联合向清政府请愿。1910年,南方各省派开国会,杨又号呼北方各省起来响应,人多自保,无敢应者,他就率众向巡抚衙门请愿。因省交涉局与英商福公司私订卖国合约,杨又亲去北京向外务部力请废除合约。尽管杨奔走  呼号,但是中国面貌仍无丝毫改观。种种事实,教育了杨源懋,使他认识到依赖政府绝不能救亡图存,也不会有改新的希望,只有联络不图私利、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拿起武器,推翻出卖国家利益以图苟安的清政府,才能复兴中华。1905年,河南同盟会支会在东京成立,1908年东京河南同盟会支部派人回开封组织同盟会河南分部,这个分部最初就设在中州公学。杨源懋等人加入了同盟会,在他的影响下,省城教育界发展同盟会员二百多人。  为参加革命做准备,在校期间杨每天鸡鸣而起,率师生到郊外进行锻炼,还借办林场之名,在太行山葫芦寺潜修山寨,招贤纳士,购买马匹,积极为革命准备力量。因教育经费无着,同盟会支撑困难,为节省经费,他身兼数职,分文不取,并慷慨解囊,接济学校,其家属生活清淡,有时只能以杂面度日,甚至断炊,但杨毫不介意。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员在开封对堵庙街袁公祠集议策动武装起义,杨源懋在会上做了有力的鼓动发言。其“除死无大难,到乞不再贫”的名言在会员中广为流传。因开封当局戒备森严,召集同志开会不便,杨源懋等人来到洛阳。辛亥革命前夕,杨等人到南方拜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极其器重,指定他为洛阳一带的负责人。从此,洛阳的革命活动在孙中山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开展起来。  杨等人从南方回洛后,联络洛阳进步人士纪谦泉、邢论渔等建立了两个革命根据地,即河南府中学堂和洛阳高等小学堂。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原之地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洛阳人民在南大定领导下成立了“在园”民间组织,把推翻满清作为奋斗目标。杨等人与“在园”取得联系,使“在园”转变为一个由同盟会直接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为以后策应辛亥革命打下群众基础。1911年,武昌起义获得成功,杨源懋领导洛阳民众响应,筹划河南独立。由于当时河南反动势力猖獗,革命工作进展困难,不料走漏了风声,洛阳起义未能发动。杨源懋便与同志计议,决定先进入策应武昌起义在前的陕西张伯英幕府,共图大事。杨源懋等人化妆成乞丐入陕。进入张伯英部后,任东征军秘书长。当时清军重兵集结函谷关东,阻止东征军东进。杨认为函谷关地势险要,不宜强攻,提议奇兵袭取,得到一致同意。在婿西激战中他亲自督战,经三昼夜拼搏,东征军攻取了灵宝、陕州及渑池,缴获了大批武器。后因清军增援,双方力量悬殊,为保存实力,他力主后撤,以避敌锋。然而,由于个别将领轻敌,此建议未被采纳,结果使东征军遭受重大损失。1912年2月,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军事行动停止。1912年,东征军受命改编为镇嵩军,其高级将领多为绿林豪客,虽能征善战,但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以至闹到拉山头、搞分裂的地步。在这剑拔弩张,几乎同室操戈的情况下,杨源懋居中调解,晓以大义,经过多方斡旋,使双方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同年,河南成立临时省议会,杨源懋被推为议长。他依据《临时约法》,发扬民主,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总是谨慎从事反复讨论,然后才形成决议,责成政府实施。民国初年河南出现政治清明,民主空气高涨的政治局面,杨源懋应推首功。  日,杨源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26岁。           
  张思贤(年)       男,汉族,洛阳市伊川县人,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筹资在县城开歇脚店,在吕店开杂货铺,由此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传递党的文件,安排过往革命同志的食宿并负责其安全。1941年7月,他在吕店创办了毓文中学,为党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革命干部。次年8月,他奉命撤退陕北,10月又返回伊川执行任务。此时,国民党在伊川开始大逮捕,张思贤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1943年8月,他带领12个地下党员赴陕北,在陕西耀县附近被胡宗南部队抓了壮丁,他设法逃回。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5月,他从漯河回伊川,并经过周密准备,于7月在吕店竹园村正式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9月,皮、徐抗日支队到伊川,他紧密配合为老区部队联系新区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他带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建立了伊川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及独立团,他任县长兼团长。1945年9月,张思贤率伊川县地方武装奉命随主力部队南下,途经临汝县焦村时,遭国民党特务黄万镒、焦道生部突袭,张思贤腹部受伤。因医疗条件限制,行至嵖岈山时,他不幸逝世。    
  辛亥革命前后,豫西地区秩序混乱,群雄蜂起。武庭麟为求个人出路,离开洛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投到张钫部的模范团当学兵,后被保送到开封河南督军赵倜所办的军士学校。毕业后,因以前是武在洛小时的校长,这时是张治公的幕宾,邢德荣的介绍而被派到张治公部任职。   武为人工于心计,小有能力,加之当时部队军官多系土匪或行伍出身,识字的人很少,而武既有点文化又受过军事训练,还有邢德荣的推荐,因而取得了张治公的信任,几年后便升至镇嵩军第二路第四营营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部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二师,加入直系对奉军作战。武调任该师工兵营营长。1925年春,张部参加胡憨战争,武调升该师炮兵团团长。憨败,张部退驻陕西省白河县一带,武调升该师步兵第三旅旅长。1926年初,吴佩孚委张治公为陕潼护军使,所部由白河经南阳夺取洛阳。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率部由陕西出潼关参加北伐。张治公不肯与冯军合作,结果在洛阳以西被冯军击溃。武庭麟率残部退到家乡王庄村(今属伊川县),纠合师炮兵团(团长姚北辰)和第四旅第八团(团长杨天民)等部,扩充实力。同年夏,镇嵩军头子刘镇华再次接受冯玉祥的改编,所部被编为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武升任第八方面军第四军第八师师长。此后,武一直追随刘镇华、刘茂恩,先后任第六十七、第六十四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第六十四师在山西参加抗日作战。日,武庭麟升任第十五军军长。1944年中原会战时,第十五军曾奉命守卫洛阳。   实力第一任人唯亲   武庭麟从当下级军官起到当军长的几十年中,不管部队是缩编还是改编,他决不放弃实力,宁愿降级也决不干副职。1928年第八方面军在天津附近整编时,他由第八师师长降任暂编第四师第十一旅旅长。1931年初,第十五军在新乡进行整编。因编制减少,第六十五师师长阮勋和第六十六师师长徐鹏云均调任副师长。武当时是第六十七师师长,坚决表示不干副职,宁愿降职当第六十四师第一九0旅旅长。后来,阮、徐均由副职转为闲散,而武则于1935年以旅长兼任安徽省第三区(驻六安)行政督察专员,旋升任第六十四师师长。1939年秋,武在中条山升任第十五军军长。这就是武念念不忘的“实力第一,主官第一”的结果。   武庭麟从任镇嵩军第二路第四营营长开始,就着手培植个人势力。起初他成立了一个体操班,任炮兵团团长时将其扩充为技术连,任第三旅旅长时又成立了一个学兵连,直到任第十五军军长时仍保留着这两个编制外的单位作为训练私人的机构。受训成员都是他亲自从所属部队的士兵中挑选的,并亲自督导训练。直接领导这些单位的人,都是他的心腹。第三旅学兵连连长张肃是跟随他多年的勤务兵,技术连连长孔均以及这两个连的班、排长,都是原第四营体操班的成员。   武庭麟当了师长、军长以后,用人的条件仍无丝毫改变。这样一来,他就把军队变成了为自己升官发财效力的封建团体。为了显示其宗派性,他将学兵连中姓名为三个字者均改为两个字。1927年军部点验武师时,点验者看到干部名册上清一色的两个字的姓名,就知道是武记学兵连的“产品”军参谋长于耀东用嘲笑的口吻说:“他自己为什么不改为武麟呢?”   对于自己的子侄,武庭麟更是千方百计予以栽培,委以重任。他的第二个侄子武良杉是镇嵩军教导团毕业的,递升为营长、团长。第四个侄子武良梓,学生出身,1934年在第十一路军士兵训练所混了一阵,就当上了上尉参谋和连长,后升至团长。其长子武良楠实在无能,只能坐在家里享清福。其次子武良源颇有几分小聪明,备受武庭麟的宠爱,初中毕业后即被保送到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习,并准备毕业后保送到陆军大学。   但是,武良源后来并未进陆大,没有实现其父的愿望。1947年,他当上了第十五军军部的特务营营长。当军部在郏县被围时,武良源偷偷地抛弃了自己的父亲,只身化装逃跑,在洛阳解放前夕和继母郑氏席卷所有贵重物品逃往上海。   相反,不是他的子侄的那些人,即使终身替他效劳卖命,也难以升任拥有实权的职位。如保定军校毕业的赵和璧,从1930年跟武当师参谋长起,到武任第十五军军长时还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参谋长。后来武以赵不是陆大毕业不能当军参谋长为名,把赵一脚踢开。  嗜杀或性草菅人命   武庭麟的家乡素有“打孽”的风气,往往因一件小事就会演成杀害全家的惨剧。相传武的父亲就是被仇家所杀。武参加镇嵩军后,受刘镇华“以杀立威”的影响,其残忍的程度更是变本加厉。   据跟随武多年的班长说,武任第四营营长时,有一次去陕西省柞水县剿匪,杀人无数。夜间有个士兵外出解大便时脚碰到了硬物,当时以为是石头,便后才发现是两个人头。后来武三次担任洛阳警备司令,更是杀人不眨眼,因而民众送给他一个绰号——五阎王。   1929年秋季,武任第十一路军暂编第四师第十一旅旅长,驻安阳。因豫、鲁、冀三省交界处有股匪窜扰,武派该旅第二十一团团长杨天民率四个营前去清剿。结果杨团失利,伤亡官兵百余名。武大为震怒,亲自率队增援。武每到一村,即将所有青壮年集中捆绑,严刑审讯。凡被他认为有嫌疑者,立即拉出去砍头。   有一天中午即将开饭时,武邀参谋主任赵敏、军法官郭苹生和张纪伦同去村外巡视。看到许多被杀者的尸体身首异处、血肉狼藉,同行者纷纷避开,武却走到近前仔细地逐个观看,并对赵敏说:“我就喜欢看这个东西。”吃饭时,别人恶心不能下咽;武却进食如常,边吃边笺说:“你们真是村姑俗婆!”   有一天在审问被捆绑的青年时,第二十一团第二营营长张肃的传令兵指着一个青年说:“他就是那天喊放火烧炮楼的土匪。”经军法主任王书馨严刑审讯,那人仍死不承认。武看审讯无结果,就说:“这样问法何时才能问完?”说着,抽出卫士背上的大刀向那青年脸上猛刮。那青年眼珠被挖出,惨叫两声毙命。正在这时,村里很多人递来联名保结,力保那青年是良民。看到人已被杀死,村民们只好说:“这人的相貌也确实有点像那个高喊放火的人。”   股匪被武旅追得势穷力蹙,自愿归顺,接受改编。武派参谋主任赵敏与之接洽,将匪诱至安阳城东某寺院内包围缴械。除当场被枪毙者外,其余士匪全部就擒。武令其中为首者跪在阵亡官兵灵前,先拜后斩以泄愤;又令将其余九十几名一并绑赴安阳火车站广场斩首示众。   1930年春,刘镇华任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在大别山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武当时系第六十四师第一九0旅旅长并指挥第一九二旅(旅长杨天民),对“三光政策”的执行最为得力。武部所到之处,居民早已逃避一空。军队一面挖掘藏粮、烧毁房屋,一面分头搜山。对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民众,一律称为“匪民”,捉到后就按男、女、老、幼分别审讯,企图从中得到有关共产党组织和红军的情报。武把自己认定的重要人物解送潢川总部,剩下的多数就地处死,夜间刺死或活埋。武对部下说:“在搜山中多杀一个人,就等于多毁掉‘共匪’一部电话机。无论瞎子、拐子都不能放过!”各部队每天所报的战斗日报都有挖出“匪粮”多少斤、烧毁“匪房”多少间、捕获“匪民”多少名之类的内容,武据此评定成绩。因为系人放火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竞赛,所以准确数字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同时进山的备部队中,武部杀人之数实堪首屈一指。   阴险狠毒睚眦必报   原陕潼护军使署军需王质夫,系商人出身,颇会理财,为张治公所信任。武庭麟素日在军需手续上对王怀有积恨。1927年5月冯玉祥部逼近洛阳时,护军使署军需处的账目、资财全部散失。1928年冬武部在天津西郊南仓整训时,王质夫来第八方面军兵站总监孙剑泉处谋求工作。武闻知,即以在洛阳逃散时“隐匿军需处账目、资财”的罪名将王逮捕,勒令其赔偿欠款。王交不出钱武就亲自在夜间对其审问、拷打。附近的人常被王的惨叫声、求饶声惊醒,并听到武大声责骂:“谁想到你这炙手可热的护军使署的大军需也有今天!”后来,武将王交给军法官陈介仁,令陈隔几天追逼一次。由于陈介仁之叔陈化棠系王在护军使署时的老同事,王是陈介仁的父执,因而陈对此案轻不得重不得,常对人表示为难,不久即辞职。王质夫被关押三年多,随军辗转数千里。在此期间,王的家属曾多次托人说情,武均置之不理。直到1931年武第一次任洛阳警备司令时,王的家属毁家备款才将王赎出。   1931年前后,武庭麟在洛阳北大街开设天章绸缎庄,领东掌柜是张老四,号星阶。后来天章因亏本停业,武曾亲临该店监视盘账,彻夜不眠。按洛阳一带做生意的惯例,领东向来不负责赔账。武却勒令张老四按干股认赔2000元,派其副官长邢预培向张催讨。张因此抑郁成疾,卧床不起。邢对武说:“看情况恐怕他拿不出钱来。”武说:“没钱就要他的命!”张闻听此言,惊吓而死。   旅部上尉副官李璋是从冯玉祥所办的洛阳军事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系武庭麟指名选拔的。在南仓整训时,有一次李因事被武斥责。李出门时放门帘声音稍重,武以为李是故意摔打、心存不服,遂将李罚跪阶下,先打了几个耳光,继而脱下皮鞋用鞋底向李脸上猛打,嘴里还不停地骂:“小东西你想造反!”李被打得满嘴流血,养了许多天才痊愈。   武庭麟为了便于对其部下进行压榨,特别庇护他的军需处。凡对军需处有所冒犯者,就是犯了武的大忌,定会受到严厉惩处。1927年部队在清丰、南乐一带时,第八师师部少校参谋王义亭因与军需主任杨某争吵,被武罚跪责打。1938年在中条山西桑池时,第六十四师参谋主任王某因与军需主任姚迺康闹意见而被武斥骂,事后两人均辞职不干。   武庭麟在家乡王庄村营造了一所大花园。日军侵占洛阳后,武全家西逃。平日受武欺凌的村民早已对其恨之入骨,遂乘机将花园围墙多处拆除。武闻知后即对人说:“我要拿他们的骨头把墙砌起来。”日本投降后武家迁回原籍,那些参与拆墙的人无一幸免。   贪财好利广置产业   武庭麟一生多方搜刮,到解放前夕已拥有了相当多的财产。他从当连、营长直至军长,任军队主官多年,除从其部下身上直接榨取外,还经营商业、置买田产,有时甚至还保荐行政、税务官吏坐地分赃。   1927年以前,武庭麟在洛阳北门内有住房一处,1928年在北平买有住房一所,并在商业上确投资。   1931年,张纪伦同武庭麟的妻弟刘聘三代表第一九二旅和第一九0旅去天津为赵敏父丧致奠。过北平时,武所投资的商号经理曾请他们吃饭、看戏,并看了武新购的四合院新式平房住宅。该住宅周围是朱漆走廊,庭院广植花木,颇为富丽壮观。1928年春进军平津时,部队财政极为困难,粮秣多就地筹集,官兵多穿草鞋:每月每个士兵只发补助费1元,班长2元,军官6元。在这样情况下,武竟有钱投资经商、置产,其对部下之狠毒于此可见一斑。   1929年秋武庭麟部驻安阳时,武保荐其副官长邢预培任安阳县县长,军需主任杜廷荣任卷烟特税局局长,书记官王洁仁任棉花税局局长。1933年武部在大别山时,他又保荐邢预培任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县长。毫无疑问,这些人搜刮所得,武必分得一部分或大部分。1934年至1936年,武兼任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时,搜刮所得当亦不在少数。   1931年后,武曾在洛阳开设天章绸缎庄和明伦煤油号。抗日战争期间,他利用部队名义由中条山派人去敌占区从事走私活动。   武庭麟的大侄武良耕,一向在原籍主持家务,依仗其叔权势,武断乡曲,霸占田产,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即令同旌妇女亦多有被其奸污者。在伊川县境内凡有大片好地,武良耕必千方百计据为己有,出卖土地者必须先通过他。有一次,邢预培购得一块好地。武良耕很生气地对他说:“也就是你老叔,换第二个人我绝不答应!”   沽名钓誉附庸风雅   武庭麟一生阴贼险狠,作恶多端,但却死好虚名,最喜欢人家说他是“儒将”,常以写字作为表现懦雅的手段。他评论别人时则好说“一身俗肉”和“俗气扑人”。他家里有一藏书楼,据说有书数万册。这些书一部分是他利用权势从唐河县弄到的;一部分是在市场上购买的,或在行军、驻防时以“借阅”、“购买”为名搞到手甚至偷来的。凡有客人来访,他必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藏书。   1931年,武庭麟在洛阳纠合了一些与他类似者创办河沿中学,自任董事长,后又建立了河洛图书馆。此后,武每次到洛阳,就与一些土豪劣绅在图书馆里吃喝玩乐、标榜风雅、互相吹捧,从而形成了一股左右地方政治的恶势力。   刘茂恩统治河南时,武庭麟仗势欺人,更是嚣张一时,不可一世。   日,武庭麟在郏县被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第十旅(旅长周希汉)俘虏。日,武死于洛阳。     
皮定均()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乡童子团中队长、县童子团团长。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任第三十五团二营教导员、红九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5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1936年7月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10月长征到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二团团长。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第一营营长,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8月任河南军区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秋率全旅从中原突破国民党重兵包围,转战数千里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9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日,亲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     皮定均生平     皮定均 1914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双石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入党并参加红军。在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根据地及长征途中,英勇顽强,多次立功,迅速成长为一名红军指挥员。     1939年,皮定均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率部到潞城、黎城、涉县、武安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运用麻雀战、破击战、地雷战等,打得日、伪军心惊肉跳。在邯(郸)长(治)路袭击、伏击敌人,破坏敌之交通,迫使敌人不得不全线退出邯长大道保卫了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东南侧安全,配合了太行军民粉碎日军“分区清剿”的阴谋计划。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向冀南和豫北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8月,参与指挥了林(县)南战役,消灭伪军孙殿英、庞炳勋部7000余人,攻克日伪据点八十余处。随后调任新建立的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4月,指挥第七军分区军民,解放了林县全境。同年9月,率部南渡黄河,任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协助王树声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率兵5000进入桐柏山区,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任旅长,人称“皮旅”。1945年蒋介石以30万兵力包围6万中原人民解放军,并大肆筑碉堡,工事纵深达10多公里。妄图在7月1日前夕发动总攻。中原军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抓紧时间,迅速突围的指示,由皮定均指挥一旅担任掩护全军区部队向西突围的任务。皮定均率部奋力拼杀,掩护主力突围。接着长驱千余公里,击退数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任师长,后任纵队司令员。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惊奇的说:“你们的奇迹,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人民!”蒋介石对中原地区“围剿”未能得逞又以50万兵力进攻华中解放区。“皮旅”又立即投入了华中保卫战,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以及以后的淮海、渡江等战役中,都立有卓著战功。民国3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等职。     日,朝鲜战争爆发。52年9月中旬,军长兼政委的皮定均奉命率二十四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经20天徒步行军,到达指定的朝鲜蜂腰部战略要地——元山。当时二十四军处于朝鲜中线门户,五圣山、西方山是敌我必争的战略要点。当面之敌为美三师、美独立第五团、南韩九师、南韩首都师及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敌人从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优势。双方相距多则一两公里,少则十几米,都靠阵地工事对峙。为了持久作战,部队开展了广泛的“以阵地为家”和“人在阵地在”的宣传教育,把阵地建设成战场上的“家”。皮定均亲自带领干部战士挖地道。由于皮定均经常工作在前沿阵地,所以他对阵地上每个工事及其兵力部署、火力配备都很熟悉;各师、团、营指挥员也都以他为楷模,天天生活在前沿阵地和战士们大成一片,全军凝成一体。全军前5个月出击150余次,歼敌2000人,占领了敌人很多前沿据点,巩固的志愿军阵地,为开展夏季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1953年7月,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夏季总攻战役,当战斗进行到第三阶段,皮定均接到回国命令,调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但他十分关注抗美的战事发展,与新任军长张震共同研究制定第三阶段的作战方案,协同指挥作战,直到第三阶段全胜,才离开朝鲜回国。定均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战争刚停,定均即奉命回国到福建前线,负责东南沿海的防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9年“三北”边防紧张,定均又奉命调往西北前线,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74年又调往东南沿海前线,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无论是在东南海防,还是在西北边疆,他总是一心放在战备上,为东南沿海和西北边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6月,叶剑英、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整顿部队纪律和作风任务。定均主持团以上各级主管干部训练,不论职务高低,都当普通兵,过连队战士生活。当时虽然“四人帮”不断干扰,但在皮定均坚持下,如期完成了任务。     皮定均虽然身为高级指战员,但生活十分俭朴,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上级给配备有专用轿车,他极少使用。他说费油、招眼,外出总是坐吉普车。他到下面,不准事先打招呼,不准特殊优待。     皮定均对党、对人民、对军队、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毛泽东主席给予皮定均很高的评价。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毛主席念及皮定均中原突围有功,在授衔名单上批示:“皮有功,少晋中”,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1976年炎夏,他不顾疲劳,不顾刚做了手术,即往前线指挥海防军事演习,由于飞机失事,不幸殉职。  
  徐子荣(),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傅楼村人。其父因支持革命,被国民党杀害。他的大哥哥徐中和和姐姐徐焕及妹妹都曾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在家建立中共地下党联络站,长期坚持革命斗争。  徐子荣青年时代在学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参加了由马尚德(杨靖宇)、李鸣岐等人领导的确山农民暴动,在暴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党的区委书记。1928年1月参加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易云在驻马店主持召开的确山县党的会议。会议决定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为配合武汉工人暴动,准备举行全县农民暴动。2月,中共确山县委改组,徐子荣任县委宣传部长。4月,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刘达士被捕,徐子荣接任县委书记。5月,徐子荣等组织领导了有1万多人参加的确山县农民起义。起义农民围攻了汝南、确山边区的水屯,袭击了张教庄、罗楼、古铜寺等地,还三次攻打韩庄寨活捉确山的匪霸朱子一、薛广州,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6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调信阳、确山、驻马店、汝南驻军及地方反动武装数万人,对汝、确边区进行大规模“围剿”。确山农民起义失败后,中共确山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徐子荣身份暴露,被调往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年底到北平,秘密组织“左联”社团,举办“民众夜校”,宣传马列主义,发展革命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徐子荣奉党的指示,积极投入抗日爱国运动。1933年夏,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为纪念南昌起义五周年,宣传抗日,决定在8月1日举行暴动预演。当天,徐子荣携带传单前往集合地,途中被国民党宪兵查出被捕,被判刑6年,押人草岚子监狱。在监狱中共地下党支部领导下,徐子荣参加了狱中反审查、绝食等斗争,并协助党支部生活委员赵溥管理生活,照顾病号,还做狱吏和看守的争取工作。1936年9月,徐子荣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营救出狱。10月,回到家乡确山,协助长期与上级失去联系的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接上了关系。之后,徐子荣任中共山西省工委秘书长。1938年初,中共晋冀豫省委(后改称中共太行区党委)成立,徐子荣先后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在党委领导下,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积极发展和重建党的组织,培训党的干部。其后,他被派往中共太行五分区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带领五分区军民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同时注意发展边区农业生产,他亲自带领干部,自带口粮到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帮助群众抢苗、浇水、灭蝗,抗御自然灾害,为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5月,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豫西沦于日军之手。中共中央命令太行五分区皮定均、徐子荣所部,组成豫西人民抗日先遣队,强渡黄河,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徐子荣作为这支部队的政委,同司令员皮定均一道率部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以嵩山为中心,包括洛阳、登封、密县、荥阳等10余县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  1945年重庆谈判后,豫西人民抗日先遣队被编为中共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企图围歼中原军区部队。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率主力突围,并命皮、徐所部担负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皮、徐二人紧密合作,率部西进东突,迷惑敌人,经过24昼夜的连续行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以较小的损失,完成了掩护任务,挺进到淮安,同中共华中军区部队胜利会师。此后,这支部队,先后在陈毅、粟裕和徐向前的指挥下,在涟水、莱芜、孟良崮、晋中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子荣历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兼人事局局长、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他协助罗瑞卿部长制定了关于公安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公安战线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受到党中央的表扬。1956年,徐子荣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60年代初,他对因生活困难所引起的灾区少数群众闹事问题,提出了“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的正确处理原则,受到广大公安干警和灾区群众的拥护。“文化大革命”前夕,他对林彪一伙利用所谓“突出政治”整人的作法十分厌恶,实事求是地为罗瑞卿辩护。1966年林彪一伙为了篡党夺权,大搞“砸烂公检法”的反革命活动,罗织莫须有的罪名,将徐子荣投进监狱,进行折磨摧残,并株连其亲属子女。对此,徐子荣毫不屈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日,徐子荣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中央决定为徐子荣平反昭雪。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为徐子荣举行了追悼大会,胡耀帮致悼词,他高度赞扬徐子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坚强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人员,是我国公安保卫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支持看望鼎三!
  清朝末,政府极其腐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特别是河洛大地,连年荒灾,五谷不收。光绪三年,大旱十八个月,为三百年所罕见,伊洛断流,物贱如粪,米贵如珠,鸡犬牛马食尽,甚者人相食,死者十之八九。而清朝地方政府却不顾民众死活,横征暴敛,广大百姓濒于绝境。走投无路的洛阳人民,在南大定的领导下成立了“在园”民间组织,把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作为奋斗目标。        
此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河南支会也在东京相继成立,并决定在河南省会开封举行武装起义。但由于清军戒备森严,同盟会决定把中原革命的中心转移到洛阳。这时,河南同盟会骨干成员有杨勉斋、张钫、刘纯仁等。刘纯仁,字粹轩,号养爱庐,河南新蔡县人,20岁中举后,以教书为业。1906年奔赴开封,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河南支部长。        
1909年春,同盟会会员张钫和杨勉斋、刘纯仁、宫砥堂、阎郁文等密会于河南府中学堂,此次会议商讨的要点:一是在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向学生传播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二是联络地方上的绿林好汉(刀客)如王天纵等;三是在新旧军队中做策反、发动工作,动员其起义;四是在伏牛山地建立武力基础;五是在全省东西南北铁路已通,在郑州、开封不易起义的条件下,要凭借洛阳、南阳西连川陕的地利,注重在豫陕边区发动革命。当时张钫准备西去陕西发动革命,几位同志相别于周公庙,张钫留言说:“西北有事,必有我在,诸公能闻风而来乎?”杨勉斋和刘纯仁同声相应道:“定如约。”        
不久,杨勉斋、刘纯仁到南方拜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对他们极为器重,指定他们为领导河南武装起义的负责人。从南方回洛后,他们联络洛阳进步人士纪廉泉、邢论渔等,建立了两个革命据点,即河南府中学堂和洛阳高等小学堂。他们与“在园”取得了联系,此后“在园”转变为一个由同盟会直接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杨勉斋积极筹备辛亥河南义举,在太行山葫芦寺秘密训练革命武装。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勉斋、刘纯仁立即决定起义响应。10月2日,豫西绿林武装首领王天纵依杨勉斋所约,率部出山。是日占领田湖、鸣皋,次日占领白沙、彭婆,直指龙门。洛阳“在园”首领南大定与杨勉斋等,已做准备,领导洛阳革命武装起义接应。但事先由于混入“在园”组织的七里河人奸细韩庐云告密,使清朝地方政府和清军有所准备。加之,王天纵部下的憨玉琨、柴云升与王天纵有矛盾,指挥不灵,行动不一致,致使攻打洛阳的计划未能成功。杨勉斋、刘纯仁、王天纵等西往潼关,与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钫会师。杨勉斋任秘书长,刘纯仁任总参议,王天纵任先锋官。出身菜农兼营染坊手工业的东关下园人南大定被清兵抓获,英勇就义于河南府衙门前,终年40岁。    
1911年12月底,各省政府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宣布共和政体,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当月,秦陇复汉军东征至渑池,刘纯仁牺牲。“在园”再度起事,攻克孟津,兵临洛阳,但被数倍于革命军的清军击败。清兵血洗孟津,数百名革命党人遇难。不久,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双方停战。豫西辛亥革命谱写了洛阳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袁世凯修建西工兵营]  
西工兵营位于今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两侧,由袁世凯组织于1914年兴建,在洛阳,甚至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事件与之密切相关。现存的吴佩孚司令部旧址是西工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溥仪)宣告自行“逊位”,清代结束。清代共历10帝、267年。不久,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其篡权称帝的真正目的,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他委派官员到洛阳勘察地形,规划选址,决定在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区域内修建兵营。从1914年开始,建窑烧砖,并招集石家庄等地的建筑商齐集洛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西工兵营初具规模,共耗资170万两。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由于该工程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当地人多来此打工,所以称这里为“西工地”,后简称“西工”,这便是今天“西工”这一地名的由来。  袁世凯同时还决定,在巩县(今巩义市)建造兵工厂,制造武器,积极加强军事实力。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整个工程竣工不久,他便倒台身死。于是,第一次进驻西工兵营的不是袁世凯,而是皖系军阀、北洋陆军第七师张敬尧部。后至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松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