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部

没想到,空军参谋部竟是这样的大机关!
武警特警学院教官传授防踩踏自救互救技能(刘畅摄影报道)武警特警学院教员传授“一招制敌”技能(支晨晨摄影报道)烈日下,参训队员进行战术基础和应用战术训练3个100%!3个100%!3个100%......真没想到,空军参谋部竟然是这样的大机关,军事素质与作战部队丝毫不差!真可谓: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马定乾坤。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中国空军网
  “女神节”来了,空军的“无冕女神”来了!  没错,她们就是咱空军新闻战线上的“女汉子”:是她脚踏战鹰,强忍晕机,用一架相机,定格铁马雄风;是她身向荒漠,亲历酷热,用一支劲笔,大写战地黄花;是她爬山卧冰,百转千回,用一段视频,滚烫楼船夜雪;是她心在连队,人在基层,用一颗真心,共赏边关冷月……有新闻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她们的身影。  其实,她们也是咱空军队伍里“艳”压群芳的女神:别看她们最爱穿的是空军蓝,高颜值、高个头、高心气的她们穿起便装,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别看她们最爱去的是火热基层,她们也爱唱歌、爱跳舞、爱旅游;别看她们写了那么多空军人、空军事,自己的本事也不少:心灵导师、国际导游、舞林高手……  她们的名字,你一定并不陌生,只要有空军的新闻就能看到她们的芳名;她们的神采,你肯定期待良久,这到底是怎样一群才艺与美貌并肩的女神?“女神节”,小编也来晒晒自己的朋友圈,给大家抖露抖露这些“无冕女神”的靓照和故事。●●●沈玲:46年前,15岁的我穿上了一身“空军蓝”,从一名小兵成为空军摄影记者,走过了沟沟坎坎,也与蓝天和战鹰结下深厚情缘。▼“你这一走,我们心里都空落落的”  2012年5月,我到西藏采访执行高原驻训的航空兵某团。这个团是我采访最多的部队,几乎每个飞行员我都能叫上名字,雪域高原又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然而,高原反应却让我苦不堪言。初到那几天,四肢水肿,口鼻紫绀、头痛欲裂、难以沉睡。为了能够上机航拍,我一边跟飞行员学习制定飞行计划,一边调整好身体状态,做好飞行前各项准备。  5月24日,终于迎来与飞行员同乘战机执行雪域高原巡航任务的良机。离地,前舱特级飞行员肖会东驾机向左一压坡度,冲破云霄,迅猛推上蓝天。  原以为自己已有多次乘三代战机航拍的经历,完全能够适应。没想到,真正的空战对抗训练竟是如此激烈。斜冲盘旋50°,压坡度大载荷机动,忽而身朝上提、心往下坠,忽而心朝上提、体往下坠,抗荷服像充了气的血压计……我的心脏似乎被挤压出来,不自主地大口喘着粗气。  如果说超高速的过山车带给你的是刺激,那么,超音速歼击机的强载荷绝对是极限。俯冲!喜马拉雅山为之雪崩!我觉得顷刻撞上雪山。壮烈!雅鲁藏布江为之怒吼!这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航拍结束,离开那天,没想到小分队指挥员李为国和全体飞行员一起专程赶来为我送行。“你这一走,我们都空落落的。”为国一句朴实的东北土话说得我眼泪差点没掉了下来。  “沈大姐,我在值班,不能送你,一会我目送你的飞机起飞,祝一路顺风!”正在塔台值班、带我飞的特级飞行员肖会东发来了短信。  我贴在飞机舷窗的玻璃上,望着停机坪上的飞机,那里有和我并肩战斗的雄鹰;望着远方的塔台,那里有和我朝夕相处的飞行员,一阵酸楚,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武艾丽:一位部队培养成长起来的集采编、写作、摄影、摄像和播音报道于一身的长期工作战斗在部队新闻一线的女记者。一次次深入部队军事训练一线、救灾一线和军事斗争一线,用睿智的目光、新闻镜头、犀利笔锋和精彩语言,真实、客观地记录着空军部队建设成长的步伐。心得:记者是记录和见证历史的人。用正能量引导舆论,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使命与担当,更是考验一个记者新闻品行优劣的天平。▼新闻宣传贵在创新  日,青海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看到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时,我差十分钟就要进考场了。凭着多年的新闻敏感和经验,直觉断定广空运输机部队将会马上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当时,我作为原广空宣传办主任,组织救灾报道的任务刻不容缓。一个灵感突然出现在脑海,如果邀请地方记者一同参与联手宣传应该是“双赢”的机会。于是,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了我的想法,当即获得认可和支持。我打电话找到《羊城晚报》刘海陵主编说明情况,刘总连说:“太好了,你要多少记者我都派给你!”随后,我又抓紧联络了两家媒体。思路一通百事通,整个上情下达和协调工作打了12个电话,前后不到9分钟。  在等待任务中,我步入了考场,参加了对我个人前途命运非常重要的高级技术职称考试。征得监考官的特批,我带着手机进入考场,以便随时待命出征。考试进行不到15分钟,多家媒体的电话络绎不绝,监考官的目光逐渐焦灼温怒。这时,作战部门的电话终于等来了。监考官终于忍不住走过来,要没收手机。我忙陪着笑说,“部队接到救灾准备的预令了!”“救灾有部队,关你什么事。你就剩下10分钟了,还有一半题目没做呢,不然要等明年才能补考。”当我把地方记者名单上报完成放下手机,离考试截止时间只有8分钟了,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当晚,我便带领军地6名新闻记者搭乘军机赶赴玉树灾区。这次玉树救灾的宣传报道特别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我们成功的经验也被空军转发并推广。●●●胡晓宇:西部战区空军资深新闻人,军人后代,新闻与文学跨界写手,兼收奖项数十个。从西北到西南,在人迹罕至的边防一线穿行,在十余个重大典型宣传中砺练,在数十次重大军事行动和抢险救灾前线冲锋,如今依然在路上……▼甘巴拉那一夜  日,我随驻藏空军部队预提升团以上干部,上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体验“阵地一日”。  说实话,那之前,海拔5374米的阵地我已上过数次,执意上去住一晚,绝不是为了打破没有女人在阵地住过的纪录,就想知道,在氧气含量不足内地一半、躺着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行走的“生命禁区”,兵们是怎么度过长夜的。  顶着风雪上阵地的那天晚饭后,我随教导员蔡刚一个班一个班采访,直到油机停止发电。忙碌时注意力集中没有更多高原反应,一静下来,头当即像被砸了一闷棒般疼起来,接着,头晕目眩,不停干呕。我赶忙躺下想早点入睡,可鼻子就像被捏住一样喘不上气来。为了呼吸顺畅些,我索性披着大衣靠在床头。困倦袭来,刚快睡着,又被憋醒……我吃力地捱着,从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如此缓慢。  天终于泛青,我起身照照镜子,脸色铁青、嘴唇乌紫。晕乎乎走出门,阵地上一片死寂。慢慢攀向最高处,肺闷得像要炸了一样,不长的路歇了好几次。四周的乱石泛着阴冷的青光,远处的雪山凝固了一般,我恍然觉得自己置身月球。  那天下山前,我们的越野车冻得“趴窝”了,我的一支润唇膏莫名其妙融化成空壳,我像被念了“咒”一样思维断裂……在那里,我只住了一夜,甘巴拉人却是年年月月啊!  那之前,每上一次甘巴拉,我都觉得是值得炫耀的壮举,打那以后再上去却满怀疚愧,就如我在报告文学《我的雪山我的甘巴拉》中的感慨:“我来了,走了,又来了,又走了。他们还在这里,一直在这里!”  甘巴拉那一夜,让我更懂得了军人,懂得了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就如我在散文《甘巴拉的十二个拥抱》中的感悟:“我的精神已与这些并没有天生吃苦的义务,但却义无反顾面对困苦和分离的雷达兵们相依相随、无法分离……”●●●许爱素(笔名艾素):经常忘记自己的性别,但从未忘记自己是革命军人。心得:你不将就一切时,生活自然厚爱于你。▼新闻人必须时刻站在排头  作为执笔从戎30余年的军队医院新闻人,我确认新闻工作者必须是各项工作的排头兵。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作为空军总医院90名医疗队员之一,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拎起简单的行囊奔赴汶川震中,那注定是我军旅生涯最难忘的经历,没有之一。  我们这支医疗队是当时部队唯一一支走北线,沿着当年红军曾走过的路进入震中的。川藏兵某部10辆运水泥的大卡车,载着我们经雅安到宝兴、小金,再由马尔康直达理县,先后翻越海拔4000多米高的夹金山、梦笔山雪山,经过120公里的米亚罗地区。途中,巨大的飞石随余震从山上轰轰隆隆坠落,土石滚滚,危险场面远远超越所有军事大片能表现出来的画面。  在行进路上,第一辆卡车面临的危险比后面更大一些,我就在这辆车上。最初的稿件、图片也都是在汽车强烈颠簸中书写、拍摄完成的。危险的征程,我们的队伍长达4天与外界完全失联。作为新闻人,我记录着行程中的一切,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牺牲,我为每名队员拍摄图片并进行文字记载,当然包括我自己。为了资料安全,我没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而是在手腕上挽了一个扣,便于万一发生危险,我可以迅速拍照或者将相机甩向安全地带。笔记本和笔也拴在了一起。我的左手背上至今还有石头穿破大卡车篷布砸伤的痕迹,当时并未感觉疼,只是后来,在穿越最危险地带抵达汶川时,才发现手背上凝固的褐色血迹。  很多年后,有位医疗队员问我,“当时您给我们照相,是不是拍摄‘光荣照’啊。”我毫不犹豫地答复,“是的。因为有危险就会有牺牲,谁都不能例外。”  每次翻阅抗震救灾图册,看那些镜头记录下来的医疗队员们勇敢形象时,我都感觉特别欣慰和自豪。那里面也有我的一个背影,是医疗队员拍摄的,在排头兵的位置上。●●●周婷婷:兼职新闻干事周阿姨。心得:当你觉得工作没办法的时候,请走近我们可爱的战士。▼一次亲历式的采访  2015年4月,我参与策划,亲历,并报道了我们部队“盛世之下常忧患,红船引领再起航”现地教学活动。那次现地教学活动,是以拉练行军的方式展开。12公里的徒步行军,3公里的急行军,对于平时以技术而非体能为主的官兵来说,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但中途却没有一个人肯上收容车,我也不例外。到了南湖后,教员围绕中国兴衰史向我们讲述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示之言,听完以后,我顿时感到一股热流涌遍全身,仿佛强军目标就在面前,只待冲锋向前。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与战友一起写下了《让生命线更有生命力》,在军内外多家媒体上发表。我想,如果不是这场亲历式的采访,又怎么记录下官兵红船前的声声呐喊,此次活动中的动人点滴。●●●许颖钰:南部战区空军导弹某旅政治部副主任。来自青山绿水的湖南,毕业于湖南大学新闻专业,具有“湘妹子”的刚毅火辣、坚韧刻苦的特点。心得:坚守初心,笃定前行,新闻路上收获不一样的风景。▼记录使命,记录感动  2014年4月,我参加机关一个普通的任务协调会,有一个营主官谈到,他们原定的1号车驾驶员,因训练伤而无法参加即将执行的演习任务。1号车是全营长度最长、重量最大、操作最难的一台装备,普通的驾驶员难以胜任,因此,旅里决定将正在休假的老驾驶员何力召回,而何力的家属刚刚生产,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何力毅然选择了归队执行任务。其实,这种情况,在地导部队是极其常见的事情,但我意识到,这正是地空导弹兵南征北战、舍小家顾大家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当代军人献身国防、忠于使命的鲜活例子。于是,我们全程跟踪记录何力与妻女告别、踏上任务征程和执行任务全过程的感人画面,在《空军报》以《女儿,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告诉你》为题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较好的反响。稿件被《空军报》评为当月优秀稿件,还被评为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三等奖。●●●陶思睿: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宣传干事心得:有人问我怎么写出这么动人的文字?我说情书最动人,把每篇报道都当作是写给战友的情书,自然就能直抵人心。▼种下对基层雷达兵的热爱  2013年,“天兔”台风正面袭击粤东地区后,我跟随救灾小分队来到一个连队。车越开,周边越荒凉,直到完全没有了人烟,周围全是被拦腰吹断的高耸树木。那是我第一次见识何谓“满目疮痍”。荒凉无人的海边,几十名官兵吃力地清理营院内横七竖八的残木,一二一的口号声和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的炸裂声回荡其中。烈日下,大家硬是靠着肩挑手扛把被阻断的道路打通了。  在这里,我种下了第一份对于基层雷达兵的热爱,他们从不谈自己对军营的眷恋,就这么安静地在艰苦和寂寞中坚守于海角山巅,就像有首歌唱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于是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镜头拍出他们的美,用自己的笔写出他们的爱。●●●肖瑛:1976年出生,爱生活爱旅行爱读书,空军驻蓉某通信团宣传干事,正努力向新闻人靠拢。心得:基层整齐划一的蓝色下,是官兵们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发现的眼睛,还有热爱的心。▼走向戈壁深处,只为最真实的故事  2015年春天,部队去戈壁执行重大任务。我恳求并“威胁”了领导N次,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参加了。外点架设,坚决要求去最苦的点,第一天就遭遇了暴风雪,晚上在一个叫敖包的地方架设,气温已经到了零度以下,官兵们就着微弱的星光一直干到深夜。当地没有住宿条件,仅有的一间破屋保障司机,其他人包括我都在大巴或通信车上将就。晚上被冻醒好几次,设备架好了要调试,各个单元的操作员轮流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带着一身寒气回来叫醒下一个人。第二天我醒来的时候,身边是一群酣睡的大汉,有一个手里还捏着半根火腿肠,任务已经按时完成了。清晨的阳光从车窗打进来,照着一堆杂乱的行李和东倒西歪的兵,那个场景绝对称不上严谨有序,整齐划一,但我突然觉得,这才是我死皮赖脸求着出来报道的意义,我看到的,是一支真实的能打仗的部队。  这支部队执行过多次重大任务,从来没有人报道过他们。当我们在网上,在纸媒上诉说他们的故事,在微电影里记录他们的苦乐时,我听到最令我感动的话是:“啊!原来我们这么牛逼!”是的,国防线上每一个小兵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每一支部队都有人来告诉他们:你们很牛!你们要为自己骄傲!●●●郭利超:空军95526部队宣传科干事心得:做一个善良、简单、诚实的人。▼一双棉鞋暖童心  2010年,西藏的冬天。那时我还是个新兵,跟随新闻采访工作组到日喀则的江当乡小学采访。我们要找一个懂汉语的小姑娘做翻译,我便认识了一个叫曲珍的小姑娘,她十分腼腆,除了翻译,几乎不怎么说话。我看见她只穿了一双又脏又烂的帆布鞋,露出黑黑的袜子。第二天,我托人在市里给她买了一双棉鞋。采访结束后,我交给了她的老师。  一个月后,江当乡小学与我们单位共同表演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曲珍也在其中。在排练的时候,她悄悄到后台来找我,用手摩挲着衣角,小脸红红的看着我说:“阿姨,我这个周末回家,我带你去我们村子里的寺庙。”  由于工作关系,我没能同曲珍一起去村里的寺庙。  后来,她的老师告诉我,曲珍想感谢我,带我去她们村里的寺庙,是喜欢我,把我当一家人了。我听后心里很感动,但也有些难过。对我而言,一双棉鞋仅仅是表达我的关心,可在孩子的心里,她已经把我当家人对待了。●●●黄芫媛:95661部队宣传科干事,2014年特招入伍,特招入伍前是省电视台新闻记者。心得:新闻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学习再学习。▼新闻这条路,我一直在路上  去年底,我采访我部刚获得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金头盔”的飞行员杨创,准备着手写一篇2000余字的稿子。我并非飞行专业出身,对于飞行和对抗空战所知甚少。“怎么来写这么一篇大稿子?”我想最重要的,应该先了解什么是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于是我向我的飞行员丈夫虚心求教,他给我上了有关对抗空战考核的专业一课。我记得那节课从我们晚饭后散步一直聊到了半夜,他怕我听不明白,就在我的采访本上写写画画,让我对于对抗空战有了个基本的了解。采访前做功课,这是最基本的,一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二是对自己的知识面也会有所提高。也许是因为事先准备充分,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胡晓宇是空军有名的女记者,她也是空勤家属,对我来说,她既是我熟悉的“胡阿姨”,也是我工作上的好前辈。她曾经跟我说,新闻记者必须要“博学”,什么都要懂一些,虽不能做到样样精,但是要行行懂。道阻且长,还需多多修炼。●●●刘若男:性格开朗的东北“女汉纸”。心得:干新闻就是体验不同官兵的人生。▼被困在“红色前哨雷达站”的日子  2015年是“红色前哨雷达站”授称50周年,该站官兵曾创造了享誉全军的“一滴水、一把土”精神。作为报道组成员,我得以深入黄海深处某海岛。雷达站位于最高山顶,每周上岛一次的船负责供给;山顶雾气重湿度大能见度低,被子潮湿衣服洗了很难干;供水紧张,战士刷牙只用半缸水,我住的“海景房”水龙头拧开全是“黄水”。  然而就在终于“挨”到采访快结束可以下岛时,天却突然变了,原本的浓雾终于聚集成阴雨。海上风高浪急,路途遥远船尝试上岛几次都半路返回,我们被“困”在了岛上了!船什么时候能来谁都说不准。有了“长住”打算,我开始有时间跟连队专属理发师交流理发技术,走执勤战士巡逻常走的海边礁石,听关于开石造田全国人民往海岛寄土的壮举,和新兵一起练判读雷达数据业务,跟不善言辞的老海岛开玩笑看他红起来的脸……日子平淡交谈自在故事却充满感情,逐渐丰盈起来的稿子最后在军内外各大媒体被大规模刊发。  最后,原定为一周的采访计划被“拖”成20余天,我也在大夏天体验了十几天不洗澡,洗脸只擦眼睛,睡觉不脱衣服的“奇遇”,第一次吃了“土豆拌白糖”这道没有供给时炊事班发明的“特色”菜。大家开玩笑说我是不顾形象的“女汉子”,而我却越发感恩这次上岛机会。作为部队新闻工作者,我有幸体验不同官兵的人生,然而却也仅仅是体验而已。那些或在海岛或在草原或在冰天雪地中的官兵却是长年的坚守,所以我唯有尊敬。●●●张鹤: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负责新闻与文化工作。心得:初心不忘,星夜兼程,追求内外兼修的充实与幸福。▼记录最纯真的感动  去年一次采访,我跟着场务连驱鸟队的战士进场。三伏天的午后,热浪扑来,我浑身被汗水浸透,分分钟都觉得要虚脱。拍摄间隙,我躲到车棚休息。这时,一个两年兵走到我面前。这个兵,中等身材、肤色黝黑,身着一套布满各种污渍的迷彩服,污渍连同被汗水浸泡出的层层白圈贴在身上,让人看了直心疼。他说想看我刚拍的照片。我打开相机,他一下从一张合影中认出自己,然后问我能否把那张照片洗给他。因为他将要退伍,家里人说不知道他干的到底是啥工作,想把照片带回家给爹娘讲讲驱鸟队的人和事。  因为照片拍虚了,我提出给他拍张特写,他欣然应允,然后仔细地擦拭着驱鸟枪,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守护蓝天的满足感与豪迈感。他用他的行动回答了我未来得及问出口的问题:当了两年最普通的“驱鸟兵”,你后悔吗?  按下快门的瞬间,泪水模糊了双眼,不远处一架战鹰呼啸着腾空跃起,向着深邃的蔚蓝天空进发!●●●刘潇:94535部队宣传科干事心得:做一个简单的、纯粹的人▼带着阎老那份简单、认真、执着前行  去年,我参与了中国空军网阎肃事迹宣传微场景《阎肃——这个老兵不简单》的编辑和制作工作,回想起来,这是一段特别幸运同时也对我非常重要的路程。对于刚毕业正式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我,能参与阎老的宣传,是一种荣誉。  那七天七夜,几乎连轴转,每天凌晨四五点睡,早上七点起床继续工作,通宵了两晚,七天睡眠时间数一数,恐怕没有20小时。拿到手的是五百页材料,好几G的照片素材,自己还上网看了阎老相关的各种视频专访。从几乎一无所知,到阎老的故事我能随口讲,他说过的话我能说出十几句甚至更多。尝试了十几种软件,学习了两款比之前要复杂的多的软件。整理内容、总结精髓、设计页面、设计动画效果,一步步走到最后的成品,虽有很多遗憾,但已经尽我当时所能做到了尽可能的最好。人的能量永远没有尽头。  这件事,能参与其中,与有荣焉。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次工作的完成和成绩,更多的是从阎老身上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态度,那份简单、认真、执着,是我工作和人生的明灯。因此更是觉得,能为他出一点点力,心甘情愿,值得。  就在2月12日,得知阎老去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沉重和遗憾,也更感谢和庆幸有这样一次经历,能为阎老简单而伟大的一生,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李天霞:空军参谋部宣传干事。心得:作为新闻干事,我有责任用自己的笔和镜头,更是要用心,把每一名官兵的故事记录好、宣传好。▼跟随蓝天舞者一起云海踏浪  2011年7月,跟着八一跳伞队去四川邛崃采访体验运动员训练情况。经过请示协调,我终于有机会与运动员一起登机拍摄。当我在巨大的飞机轰鸣声中升空,首先体会到的是飞机高度差带来的巨大温差,地面热浪滚滚,空中却寒气逼人。  到达指定高度后,我就站在打开的机舱门口,拍摄他们跃出机舱的瞬间,没有保护措施的拍摄还是有风险的,当时却一点儿没感觉到害怕。运动员们依次跃出,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在腾空瞬间面向我的镜头挥手致意,或训练有素或淡定从容或潇洒飘逸。我的镜头里定格着这些“蓝天舞者”的炫目瞬间,更有人调皮地做着鬼脸或做出各种炫酷的姿势跃入空中……当所有运动员出舱后,直升机就载着我回到地面等待运动员们跳下、叠伞、整队、再次登机。连续升空五次后,我的耳膜开始剧烈疼痛,除了轰鸣声,我的耳朵几乎听不清任何声音,刚开始的兴奋被各种不适应淹没,据当时的飞行员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能连续升空5次已属不易。从那以后,我的耳朵经常会突然之间耳鸣得听不见声音。而那些运动员还在继续着升空、跳下、开伞、叠伞、再升空的循环。云海踏浪的神话和世界冠军的光环背后,是无数次的艰苦训练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磨砺。●●●曲艺:空装某训练基地宣传干事。一名典型的90后,曾经立志成为新闻记者,如今携笔从戎梦想依旧炽热。出生在空军部队,成长在空军部队,要用稚嫩的笔触,静静写下对祖国蓝天深沉的热爱!心得: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作为一名年轻的报道员,我有梦、有远方、有家国,我将为了他们奔跑、呐喊、奋斗,在付出中取得收获,在磨砺中逐步成长,在体味中感悟信仰。▼战友为我“点赞”  毕业分配到部队后,单位领导见我真的热爱新闻工作,便交给我了一个任务——组建“兵说兵事”电视台。不懂电视节目制作、没学过新闻、硬件设施有限,我和我的同事们凭着对新闻的一腔热情,说干就干。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第一期“兵说兵事”如期播出了,但是由于场地有限,我们对演播室背景的几次设计都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工作进入了“瓶颈期”,该怎么办呢?去年底,单位组织新兵实弹实投训练,靶场在山上,天上飘着雪花,我虽有些感冒,但还是和同事们扛着设备,沿着泥泞的山路上山了。现场的气氛紧张而热烈,枪声爆炸声此起彼伏,第一天参加投弹训练的两个连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训练进行到一半,政委找到我说:“今天新兵们的表现很值得表扬,怎样打响‘头阵’,让接下来的几个连提前感受到靶场现场的氛围,就看你们的了!”这话一下子点醒了我,对啊,训练场才是我们最好的演播室,战士们才是节目最好的主人公啊!只有走进战士中间,走到训练场上,才是真正的“兵说兵事”。经过现场采访、编稿、拍摄,我们得到了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回到单位后加班制作成节目播放。那期节目一播出,获得了大家的纷纷“点赞”,我们找对了思路,也更有了信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新闻的路上,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始终谨记为部队宣传,为基层发声,以勤读善思之心向学,以务实求真之心作文。这条路很长,而我将一直在路上。●●●张晗:空军某试训基地二区宣传科干事,入伍以来,三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被空军评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空军报》优秀特约记者,两次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新闻报道员。心得:没有什么比沉浸在采访与深入官兵们的故事和打开他们的心扉露出灿烂的笑容能让人感到更快乐、更令人陶醉!▼沙漠里有清泉  每次有采访任务我心里都在欢呼雀跃,背上充满电的照相机迅速离开办公室,就像一只飞出竹笼的鸟儿。我在戈壁沙漠中寻找有故事的兵,写最朴实的文章,传递最真挚的情感,那些朴实又可爱的战友,一个眼神,一件大衣,都给我过最柔软的感动。  那年我随转场分队执行任务,北风呼啸,大家裹得严实的像爱斯基摩人。战友特别照顾我,爬上车顶上拍全景时,老班长派两个兵在车下面伸出双手,给我当人体防护网。因为风沙太大,转场未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小分队只能就地扎营。本来就缺水的小分队在晚上找到当地牧民水井时,只因老乡搬到镇上无奈返回,傍晚时分在相对隐蔽的地方埋锅架灶煮了两包方便面大家分着吃了。我心里特别愧疚,我是临时加入小分队采访的,那定量的水本身就没有我的份,他们还匀给我喝了。第二天天一亮,老班长拿给我最后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说,张干事,你是女同志,你喝了吧!我看着已经冻成冰块的矿泉水说,大家喝吧。三四个人谁都不喝,推来推去,我分明看到他们的嘴皮干裂说话都沙哑了。看我推辞,老班长就把水给了新兵,到了中午新兵从怀里把水掏出来说,张干事,你喝吧,我都暖化了。摸着带着战友体温的水,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就这样整整一天,在风沙弥漫的大漠里,我们五个人竟然把一瓶矿泉水带回了营区。  我虽然没有喝到矿泉水,可我却品尝到了最甘冽的清泉,也在滋润着我好好写他们,不辜负他们的热望。●●●杨晶: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政治工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心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创新是创作的驱动力。▼突破传统,敢于创新,我们一同在追梦路上  一旦走上新闻这条路,就要具备一双敢于“筛沙子”的眼,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深入全面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本质和意义。记得那是我2015年策划过的一次视频采访,背景是学校为了进一步集中宣传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先进典型,面向全校进行深度挖掘报道。我和本办公室所有人员为此共同策划了《追梦路上——最能战斗空校人》专题系列栏目。  起初我们的想法是:沿袭之前传统的采访模式,进行面对面采访,再整理成文字稿件。但在采访过程中,我又萌发了在面谈过程中加入访谈的情景模式,等到录制结束后,我还是觉得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呈现不够生动、没有吸引力。随后几天,我陷入了沉思,通过查找类似题材优秀作品、相关音视频资料、小组人员讨论等方式,决定综合运用图、文、声、茂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视角的方式展现。  作品完成后,得了全校官兵的一致好评,并很快被多家媒体转载发表。通过这次采访活动,使我对新闻采访、策划、创作手法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印证了好的作品要敢于创新、突破传统,才能让新闻创作永远保持新鲜感、时代感,才能为创作提供不竭的驱动力。●●●李心:北部战区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政治处宣传干事 。心得:新闻宣传是部队和工厂,外树形象、凝聚内力的重要桥梁,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干事,不仅肩负着传播工厂文化的责任,更要怀揣对这份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著。▼当工厂劳动者的代言人  2014年夏天,为采写我厂铁路发付装备的新闻,我专门来到车间找到他们,在60后、70后、80后组成的送装队伍中,采访到的都是他们怎样工作,怎样守护装备,怎样与部队交接的急切。直到无意中看到他们的脖子、肩膀、双臂、手掌被烈日灼伤,被铁丝割破,满是红斑、剥皮、伤口时,我的心为之一颤。再三追问下,原来,他们的送装之路并没有说的那般顺利,高温、大雨、地震、泥石流、沙尘暴……这些在灾难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在这趟装备押运途中接连上演。正常10天的行程,火车一路走走停停竟用了27天!虽不曾穿过梦想中的军装,但这群有灵魂、有血性、有责任、不怕苦、敢担当、讲奉献的军工战士,纵使押运途中缺水少粮,险象环生,但他们肩抗使命不曾畏惧,为了战备任务,为了工厂发展,义无反顾、乐此不彼,一次次地挑战着生命的极限,谱写着壮丽的劳动者之歌。而我愿意为他们代言,为工厂代言。●●●夏凌云: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非现役宣传干事,一个来自湖南的“辣妹子”。在岗6年,多次评为校院“新闻宣传优秀个人”,校报发稿百余篇,在军内外媒体发稿多篇。心得:工作中,从完善到创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感受成长,享受过程,敢做敢为,敢打敢拼,只要充满迎接挑战的勇气,就能遇见风雨后最美的彩虹。▼不一样的“空军蓝”,不一样的风采  一台相机,一个记事本,即使是寒风骤雨也停不下跟拍的脚步;一册手稿,一份执着,敲开过多少受访官兵的门;一杯热茶,一台电脑,多少个夜晚与夜色相伴。这是作为宣传干事的我常态化的工作状态,更是一批怀揣梦想的军队新闻记者正书写着的青春。与文字为伍,已是乐事,而身处军营,更是增添了许多独特的体验和经历。桌边摆放着的那封信来自即将退休的老教授张水平,触碰文字的力量,感动仍久散不去。一个谦逊低调的女教授,却在退休前写下如此感人至深的致战友的公开信,这是怎样一种诚挚而不舍的情怀?如今,这封充满力量的信已在《空军报》上成了铅字,我倍感欣慰。感动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心底,得像春风雨露,播撒出去,滋润每个正为强军梦不懈奋斗的心灵。作为一名非现役文职,即使身着不一样的“空军蓝”,却也有一样的责任和担当。舆论的阵地,是另一个硝烟的战场,只有让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底,才能驱赶迷雾无畏前行。中国空军网邮箱 |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猜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军入伍做空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