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39军历任军长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
即华北野战军,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军委曾授予四个番号,并无第五野战军的番号。五野是由北军区部队改编而成,下设三个兵团。这支野战军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共中央的和总预备队,因为他的部队经常由中共中央军委直接调动或划归某个野战军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五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第五野战军
放战争中,中央军委曾授予四个番号,没有第五野战军这个番号。
五野是由原华北军区部队改编而成,是五大军区中唯一没被军委授予野战军番号的军区。中央只在华北军区之下建立了3个野战兵团,这与其他四个大军区设立的与军区平行的野战军建制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华北军区的部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共中央的和总预备队,因为他的部队经常不是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调动就是划归某个野战军指挥。
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1948年5月,中央决定将和两个合并为。5月9日,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以原留下的部分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以原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与其他“”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建制,没有任命“”指挥班子成员,也没建立“野战军”指挥机构。
的此次建制调整,只组建了华北军区辖下的两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华北军区第二兵团”(1948年8月组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 。华北军区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在、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配合作战。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军区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
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二兵团)划属建制,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调赴天津、和,担负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史
是一支与齐名、由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与其他一样,这支部队同样人才辈出:、、、、、、、、、等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第(十)兵团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先后进军福建。之后,第10兵团在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和领导人陈毅、、等到会讲话,勉励第10兵团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毛泽东的伟大战略决策,克服困难,完成解放福建、建设攻台基地的任务。
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张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等,锋芒所指,所向无敌,以其骄人战绩,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主力部队编成第一、第二野战军。并于1945年9月至高无上12月,协同严晋绥进行了。
1946年9月,组成机关。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任参谋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先后进行了正太战役、清仓战役、保北战役、、等,使与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8年5月组成。辖第一、第二、第三个3个兵团,由、等领导。参加了解放太原、进军及平津等重大战役。后改编为军委直属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
1948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与一部合编成华北,并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徐向前、、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任参谋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军区第一纵队,第七纵队等部。后增编第三兵团。而后第一兵团在徐向前领导下取得了、、的重大胜利。
1948年10月,以主力部队出击绥远,并配合进行了,解放了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1949年1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3个兵团依次改编为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太原战役后,第十八、十九兵团于5月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管辖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第十八兵团
(1949年2月由第一兵团改称,4月拨归第一野战指挥)
司令员:、(后,1949年6月)政治委员:徐向前(兼)、周士第(后,兼1949年6月) 副司令员周士第、(1949年6月)、(1949年6月)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兼)、王新亭(兼) 参谋长:陈漫远 政治部主任: 部长:
(1)第六十军(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改称)
军长:王新亭、(后)政治委员:王新亭(兼)、(后,)副军长:张祖谅、白天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张祖谅(兼)、(后)政治部主任:桂绍彬(兼)后勤部部长:第一七八师(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称)师长:、(后)政治委员:、(后) 第一七九师(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称)师长:政治委员: 第一八○师(由原第二
十四旅改称) 师长:邓仕俊、(后)政治委员:、(后)
()又名,湖北省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一级、一级。
(191l--1961),河南省人,1931年6月加入,同年9月参加,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任第三兵团六十军军长,参加指挥了。荣获一级。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进学习,毕业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2)第六十一军(1949年2月由北军区第十三纵队改称)
军长:(壮族)政治委员: 副军长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白天、(后)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部长:第一八一师(由原第三十七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一八二师(由原第三十八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后) 第一八三师(由原第三十九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杨绍曾
韦杰()广西人。壮族。一九二九年参加。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国务院内务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3)第六十二军(1949年3月由原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袁子钦、(后)副军长: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副主任: 第一八四师(由原第四十三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梁文英 第一八五师(由原第四十四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一八六师(由原第四十五旅改称。另辖:补训师)师长:政治委员:车敏瞧
刘忠(),曾用名刘永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袁子钦(),又名有臻、从行、致卿。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第十九兵团
(1949年1月由北军区第二兵团改称,4月拨归指挥)司令员: 政治委员:、(后,1949年5月)副司令员:、 参谋长:耿飚(兼)政治部主任: 副参谋长: 部长: 政治委员:
(1)第六十三军(1949年1月由原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副军长: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
易耀彩(兼)政治部主任:龙道权(兼)部长: 第一八七师(由原第七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张迈君(后)第一八八师(由原第八旅改称)师长: 代理师长:政治委员:第一八九师(由原第九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河南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一级、一级。1988年荣获一级。
(),原名王永开,乳名二伢子,日出生于江西省柏树街白茅冲一户贫农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5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三分区政治部主任、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第六十四军(1949年1月由北军区第四纵队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 副军长: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
:唐子安(兼)政治部主任:傅崇碧(兼)、(后)部长: 第一九○师(由原第十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边疆 第一九一师(由原第十一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一九二师(由原第十二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汉族,原名曾世裕,1911年2月生,江西信丰人。1927年2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参加红军。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昭,() 化名张名权、张若冰。天井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31年参加读书会,受到革命启蒙教育,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心县委、晋察冀四,冀晋军区副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解放军第六十四军政委。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兰州等战役。1949年出席了。次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回国后,历任公安部副部长、公安学院院长、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省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3)第六十五军(1949年1月由北军区第二兵团第八纵队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 副军长:、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萧应(兼) 政治部主任:蔡顺礼(兼)第一九三师(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后)第一九四师(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后)第一九五师(由原第二十四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史进前、(后)
()出生在湖南省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期,任第五军一师一团排长,第六师十七团连长,营长,第四师十一团侦察参谋,第一师十三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一支队三团团长,第一团团长。,任教导第二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八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副司令员,兵团副参谋长,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原名王朝秀。江西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一级、一级。
(4)独立骑兵第五师(1949年2月由起义的部骑兵第四师改编)
师长: 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第二十兵团
(1949年1月由第三兵团改称,属华北军区建制)司令员: 政治委员:、(后)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李天焕 参谋长:唐延杰(兼)、文年生(后,兼)政治部主任:、(后,1949年9月)副参谋长: 政治部副主任:向仲华 部长:、(后)政治委员:
(1)第六十六军(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一纵队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 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
任:张连奎(兼)后勤部部长:、(后)第一九六师(由第一旅改称)师长:、晨光(后)政治委员: 第一九七师(由第二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一九八师(由第三旅改称)师长:、(后)政治委员: 独立第五十五师(部起义部队改编)
(80.8.2),湖南宜章人。1927年参加。同年加入。1928年参加。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营、团长,第三十二军师长。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第四纵队训练部部长,八路军一二0师支队司令员,分区参谋长、旅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军长。参加了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军长。回国后,任山西军区司令员。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援予中将军衔。曾任一级八一勋章、一级、一级。
(),湖南省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第六十七军(1949年2月由改称)
军长: 政治委员: 副军长:、参谋长:、(后
)政治部主任:部长:曾传桴 第一九九师(由第五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二○○(由第六旅改称)师长:政治委员: 第二○一师 师长:政治委员: 独立第五十三师(部起义部队改编)
(),湖北省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在北京逝世。
。(),江西省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第六十八军(1949年1月由第六纵队改称)
军长:、(后)政治委员:、(后)副军长:徐德
操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部长: 第二0二师(由第十六旅改称)师长:政治委员: 第二0三师(由第十七旅改称)师长: 政治委员: 第二0四师(由第十八旅改称)师长:政治委员: 独立第二十五师(由部起义部队改编)师长:傅 政治委员:白正刚
(),湖南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日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一级。
(—)又名徐一诚,男,湖南省县人。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于1929年参加平江游击队。同年加入。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师通讯科科长、团长。参加了反“围剿”、长征、和,屡立战功,战绩显赫,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病逝于北京。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社社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企业信用信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部分军分区及各野战军司令政委
导读:[size=18]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军分区及各野战军司令政委简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林彪 日~日,湖北黄冈人,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底四期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红4军第1纵队纵队长,红1军团第4军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任政治委员,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1938年因伤赴苏联休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并兼任东北军政大学校长等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兼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12月改称中南局)第一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军委常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日叛逃过程中,飞机坠落在蒙古境内。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 日~日,山西省曲沃县人,原名傅懋恭,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改名彭真。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太原支部委员、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原地委书记,中共天津地委二部(区)委、一部(区)委、三部(区)委书记,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部长、职工运动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共北方局代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北平市(1949年改称北京市)市委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总工会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会临时学委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东北民主联军第二政委:罗荣桓 日~日,湖南省衡山县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第4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第8军团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第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第115师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病逝于北京。晋绥军区及野战军司令:贺龙 日~日,湖南省桑植人,原名贺文常,日参加帮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总指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红三军军长,中共湘鄂西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委员、主席团成员,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主席,川黔滇省革命委员会主席,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晋西北军区(后改为晋绥军区)司令员、边区财政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军政大学校长,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军区党委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劳动工资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日被迫害含冤逝世,终年73岁。晋绥军区政委:李井泉 日~日,江西临川人,1926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红三十五师政委,红军独立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第一、第三补充师政委,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正式组建,任二军第四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兼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大青山支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晋绥野战军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区政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9年4月在北京病逝。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王世泰 日~ 日,陕西省洛川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中共安塞县委军事部部长,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兼中共三边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陕甘宁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甘肃行政公署主任,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日在海口逝世。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习仲勋 日~日,河南省邓州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环县县委书记,关中任中共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委,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西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二政委,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在北京病逝。晋冀鲁豫军区及野战军司令:刘伯承 日—日,四川省开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晋冀鲁豫军区及野战军政委:邓小平 日~日,四川省广安人,1922年夏,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7月,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七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红八军政治委员,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北方局代理书记,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委:聂荣臻 日~日,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7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红军东路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后代理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日逝世。晋察冀野战军司令:萧克 日~日,湖南省嘉禾人,1926年初,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12师师长,江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师师长,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训练总监部部长,农垦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日12时5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晋察冀野战军政委:罗瑞卿 日~日,四川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考入在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1928年10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西红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军政委,第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团(后改为第十九兵团)政委,新中国建国后历任公安部部长、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978年7月前往联邦德国治疗腿疾,8月3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中原军区司令:李先念 日~1992年6月,湖北省黄安人,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陂(黄)安南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三十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武汉市委书记和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92年6月逝世。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 日~日,湖北省黄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黄安县委秘书长、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秘书长、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书记、淮南区党委书记兼路西军政委员会主席,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第五师政治委员、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日,郑位三因患胰腺癌,病逝于北京医院。山东军区及野战军司令:陈毅 日~日,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兼任外交部部长,第三、第四届 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日在北京逝世。山东军区政委:饶漱石 1903年9月~日,江西省抚州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江西九江市地方团组织第二支部书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沪西区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共青团北满省委书记,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常委、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上海工人联合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兼任河北临时省委代理书记,1935年赴苏联,饶漱石任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华中局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常委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京军调部中共代表,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仍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兼新四军、山东军区政委,华东军区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新中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和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后邓小平、陈云向毛泽东揭发他与高岗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受到批判。1955年,被开除出党。日,因潘汉年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日,被假释出狱。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被重新收监。日,在牢狱中因病去世,享年72岁。山东野战军政委:黎玉 日~日,山西崞县人,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职工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中共河北省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直中、直南巡视员,直南特委书记,冀鲁豫边特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主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山东省主席,山东野战军政委,新中国建国后历任第1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后为第8机械工业部)第1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第1机械工业部顾问,农业机械部顾问、党组成员,日病逝于北京。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 1898年~日,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闽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土地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任粮食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中央党校二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日,在北京逝世。华中军区政委:邓子恢 日~日,福建龙岩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兼任红七军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龙岩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并兼任代理土地部长,国民经济部长,中共中央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宣传、财政兼民运部长,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第四师政委兼淮北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华东局工委负责人,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后改为中南军区)第二政委。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日,由于政治上长期受迫害和歧视,因病在北京逝世。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 日~184年2月5日,湖南会同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浙西南游击区挺进师师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第二支队代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新中国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日被授予大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 日~日,湖南攸县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茶陵县总工会主席、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县委书记,湘赣边特委委员,中共永新县区委书记,湘赣边特委代理书记、书记,中共红军第4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工农工作委员会主任,闽西红军学校校长、红1军团第12军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福建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局科长,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闽粤边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2、第3支队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任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兼任第7兵团政治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军区政治委员。新中国建国后历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代理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和治淮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1958年增补),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日在北京病逝。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代理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和治淮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1958年增补),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日在北京病逝。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4军历任军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