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时胡小林为什么要念佛会有仙女起舞

[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转]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图片]
<img STYLE="DispLAY: non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nc./ac/b.gif" NAME="paperPicArea0"
ALT="[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TITLE="[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
<img STYLE="DispLAY: non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nc./ac/b.gif" NAME="paperPicArea"
ALT="[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TITLE="[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
<img STYLE="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MArGin-LeFT: -30 WiDTH: 670 HeiGHT: 177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nc./qzone/space_item/orig/2/44370_dec5.jpg" ORGSRC="http://cnc./qzone/space_item/orig/2/44370_dec5.jpg"
ALT="[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TITLE="[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img STYLE="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HEIGHT="4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r.cnc./ac/b.gif" WIDTH="48" ORGSRC="http://br.cnc./ac/b.gif" ERRORLOADED="true" FAKESIZE="1"
ALT="[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TITLE="[转]&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九百个念
头啊!这个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
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讲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到晚知道
自己在打什么念头吗?当我们连自己的念头都不知道的话,我们都是学哲学的。
原来讲我们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谈一些概念,没有实质
的内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问有没有一个自我,有没有一个实质!你自我
分解出来,就是一些念头在那里组合,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1999年开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修行项目,原来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批
学生,也是大学生研究生,信佛的,我们就找一个试验,来做十天念百万佛号的
实验,一个人一间屋子,带卫生间,送饭过来,不看一行书,不讲一句话,也不
见人,你就十天的闭关给你送饭进去,但是你可以随便怎么修行,给出一个任
务,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十天念满一百万,你想什么时候睡觉都可以,但是你必
须把这个佛号念完,我们做这么一个修行。对这个修行我在1999年自己先尝试做
过一遍,那时受世界末日,当时各大媒体传这个世界末日又是诺查丹玛斯等等讲
的人心惶惶,与其在这里慌慌恐恐倒不如找个地方去念佛。当时我在中国佛学院
有个寺院的当家师说他提供方便。我就利用暑假就去念了十天,当时那个当家师
陪着我一块念,我们在一个楼层里面就我们两个人,他一个房间,我一个房间在
那里念了十天,念了十天才发现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一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举,
很难念下去,障碍很大。由于我们这些文化人喜欢看书,一旦把这些书全部放下
来了,各种障碍就涌现出来了。当时我第一天就念了四万声佛号,感觉就这样下
去就是一个月都难以念下来,所以我当时也就发大心,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开学
迟到,我也得把这一百万念完,绝对不能退却。结果第二天念到了六万,第三天
恢复到每天念八万八,结果念了十二天才把这一百万念完。那这十二天的念佛,
给本人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平时还认为自己
还能看点书讲点东西,那时我在中国佛学院讲净土宗我也已经讲了五年,我光讲
净土宗就是五年,在这之后我觉得我还是水平很差。
&&&&首先从念头上来看,知道自己是什么念头了。平时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黑箱,
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向内去照的,所以我们不知道
自己念头是什么,所以现在当把外缘截住之后,就向内看了,向内看如果你不念
佛号是很难看清楚,这就像一个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线光亮进来了,是透过这
个光亮才知道了自己的念头是什么。你看看我们这个屋子,你说有灰尘,看不到
灰尘,如果窗缝中有一丝阳光进来,你透过这个阳光你才发现灰尘很多嘛。所以
我们知道灰尘很多,还幸亏有着一缕阳光进来。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自己有念头,
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还幸亏有这六字洪名,它像一道探照灯的光束投注到我们
的内心,然后你借助探照光束来看自己念头,那么念头变换着生、住、异、灭这
四个过程,乃至于这一念是贪、淫欲的念、瞋恚的念、杂念,还有自己平时没有
想到,回忆到的事情都翻起来了,平时的冤家对头,对不起的都涌现出来了等等
这些,才知道我们众生内心的每个念头是非常的污染的,我才相信了《地藏菩萨
本愿经》那两句话"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我们的念头
都是罪恶的,现在我们很多人你说他,他常常觉得我这人不错呀,我这人是很善
良的人呀,我这个人很清净呀,哎呀!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起码的心境上训练过的
人,他才能大言不惭地说出这句话。为什么越来越有修行的人他越来越有惭愧的
心呢?他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知道了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的污染、知
道了自己的罪恶,这是他的进步。他才会有惭愧心出来,他才会有忏悔意识出
来。所以在这个念佛当中,我也感觉到这个名号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在一天
十万声的佛号当中,你念这个世界上任何佛号都不可能把持得住,那个妄想念头
波翻浪卷,佛号就像一叶小舟,随时要倾覆、颠倒、埋没下去的,但是这句佛号
跟我们自性的能念的功德耦合起来它的力量很大,它不会打失,一旦我们紧紧地
咬住这个佛号,这种波翻浪卷的心就会慢慢地慢慢地平静下来平静下来,等到平
静下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个佛号能够使我们产生喜悦,甚至念得心比较清净的
时候连时间的感觉都会在改变,有时候觉得一分钟的时间都会念很多句的佛号,
或者这一阶段的十天它就像一刹那会过去。&
&&&&在东林寺,我有半年带了五个比丘来一天念八个小时,从早上四点钟开始到中
午十二点,这八个小时佛号不断,念到最后这八个小时弹指间就过去,非常快地
过去。我们准备在那住三年,然后因缘不具足到前面来搞管理事务了,所以就给
中断了。但是我们体会到这句佛号以一念转换百千万亿个妄想念头的转换功能不
可思议,才深刻地感觉到阿弥陀佛对我们具有多么大的恩德,他老人家给我们这
个佛号"万德洪名",真正是他老人家无量劫以来为度众生,献出了多少的生命鲜
血才成就了这句"万德洪名",这句洪名里面具足智慧光,排遣我们的愚痴,具足
欢喜光,能让我们改变瞋恚的心理,具足清净光,令我们淫欲的念头转化清净,
具足不断光,让我们散乱放逸的心能够精进不间断,具足超日月光,照透我们无
名黑暗的内心,名号所在之处就是弥陀光明注照之时,我们得到名号的注照,身
心就柔软了,我们阿赖耶识的善根就会破土而出,我们就会生出厌离娑婆求生极
&&&&我们这世间的众生发出离心是很难出的,无量劫以来就在这五欲六尘里面打
滚,就在这个妄想杂念堆里讨日子过,而且认为五欲六尘是人身的幸福的本质内
涵,就像一个厕所里面的蛆虫在大便里面往返它是其乐融融,不知道污秽。所以
我们能认知到这个世界的污秽出离它,本身要具有甚深的智慧才能产生这念出离
心,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个智慧,于是阿弥陀佛就用悲心把令我们生起出离的心的
这个功德都在名号当中把它编码好了,对这本人也有点小小的体会。原来我在支
提山念过四十九天的佛号,念五百万声,当然自己业障很重,一点功夫都没有,
但是中间确实产生了一种极强的厌离之情,就感觉这个世间太苦太苦,活了这么
多年,怎么活竟然能够活过来,真是不堪回首。平时这种苦很难感觉出来,就在
念了十多天以后就出来了,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我才深信,因为原来在佛经里面
谈到弥陀对我们的功德包括令我们产生厌离和向往的心凝结在佛号当中,我认为
通过我个人小小的体验它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常常劝那些念佛的人,有否信
心、有否出离心,你还是老实的念佛,把我们全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
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实际上它就展示着我们一个苦难的众生对一种绝对超验救
度力量的全身心皈依。&
&九江东林寺大安法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归依三宝】真正的念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归依三宝】
此是略说念佛道理,若由种种门中忆念,亦由多门能发净信,若能数数忆念思惟,则势猛利常恒相续。余二宝德,亦复如是。
“此是略说念佛道理”,我们净土宗说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念他,不但是六个字就算了,还要念他的功德,身的功德,语的功德,意的功德,事业的功德,这样去念佛,是真正的念佛。有很多人认为修密法是不念佛的,和他矛盾的。其实是念佛的,而且念得还多。这是略说,没有广说。把念佛的道理纲要的、重要的说了一下,略略地说一下。
“若由种种门中忆念,亦由多门能发净信”,各式各样的“门”,方式方法,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经书里去多多地去忆念,也可以“由多门”,很多的门路,产生清净的信心。
“若能数数忆念思惟,则势猛利常恒相续”,假使经常地忆念佛的功德,即念佛,那么这个力量,就可以很猛利,而且“常恒相续”不断,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就可以生起极大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它不断。修行有时候会退心,心要疲厌,那是这些工夫没下,单了解是不够的,要常常思惟、忆念,这个力量才会增长,常恒相续不断。
“余二宝德,亦复如是”,其余两个,法宝、僧宝,它的功德也是这样。也要经常地思惟和忆念,对于三宝的信心就可以猛利地生起来,长时地相续不断。很多人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到西天。”疲掉了,甚至退了,这就是没有下工夫。时间越长,应当是力量越强,怎么时间长了会退下去呢?其他的修行人也会这样。开始的时候,信心很好、很猛利,久而久之疲了,疲了慢慢就退了。念佛的人也是一样,开始念得很猛利。假使打佛七,坐在那边无可奈何,胡思乱想、打瞌睡,都来。那是心已经退掉了,尽管坐在那里念佛,就不争气。
由如是修,若善了解,则诸经论多是开示三归功德,此等皆能现为教授。
这是讲“种种门”的关系,如果肯修的话,而且,能够真正产生了解,那么看一切经、一切论,里边很多开示三宝、三归的功德,都是教授教诫。前面一开始就说,经论都是教诫。我们就可以分类,凡是讲到三宝的功德,讲归依的功德,都是叫我们修净信,能够把三宝的功德,在心里猛利地生起来,常恒相续、不断地增长。所以,一切经论都是教授教诫。这里宗大师慈悲,也给我们点了一下。以后看经的时候,碰到这一类的就知道,都是开示我们三归的功德。
念观察修,皆是分别,于修行时,而弃舍者,是遮此等集聚资粮,净治罪障非一门径,故于暇身,摄取无量坚实心藏,应当了知为大障碍。
这都是要去忆念,去观察思惟。那么有的人就说,“念观察修”,要思惟要去观察,“皆是分别”,都是分别,虚妄分别。“于修行时,而弃舍者”,真正修的时候,这些分别是不要的,只要一心,分别心都要除掉,有的人是这么想。“是遮此等集聚资粮,净治罪障非一门径”,这种想法遮掉了集聚资粮、净除罪障很多修持的门径,法门都遮掉了。不要分别,这些方法都不用。这些本来可以积聚资粮,可以净除罪障,很多的修持法门都不要了。这个说法现实里也很多,有的人说一心念佛,金刚萨埵也不要,忏除罪障也不要,供曼茶积聚资粮的也不要,这个就太狭了。本来一句“阿弥陀佛”包藏八万四千法门,什么都包进去,你现在都不要,就是把功德舍掉,罪也就清不了。
“故于暇身,摄取无量坚实心藏,应当了知为大障碍”,我们有暇的身体,要汲取无量的“坚实心藏”,摄取心要,抓住重点好好地修行。但他们这样说不要分别、不要观察修,要舍弃,对修行是个大障碍,这应当知道。宗大师前后不断地点出这些是错误的修法。很多人到现在还有这种想法,修的时候什么分别都不要,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不想。这个害处极大,是修行的大障碍。
此等若作常时修持,心随修转。故于初时修心稍难,后时于彼能任运转。
“此等若作常时修持,心随修转”,反过来,假使经常地观察修,心就可以跟着所修的法净化、转变。本来不信三宝,或者信得很微劣,如果经常忆念功德去思惟修,信心就会增长,势力就会猛利,甚至恒常、相续不断。所以,要观察修。
“故于初时修心稍难,后时于彼能任运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有困难,因为我们的心都是随烦恼转,有个惰性,也就是惯性。我们开车向前跑,要停下来是难,它有个惯性,要往前走,要把它拉下来、拉住,一下子刹车,还刹不住。我们的烦恼心也是,无始以来跟烦恼跑了那么多时间,马上叫停下来,这个惰性是一下止不了,那么就要修对三宝的信心,但还生不起。如果好好地观察修,这个力量就会增强。所以,开始的时候确实感到有点困难,久而久之,不但是能生起,而且“任运而转”,不要用心,它自己就生起来。功夫用得多了,有的人梦中也会念佛,也会修,持咒,那是“任运转”了。梦里边没有叫他念,梦里边心的力量已经很微弱,但是平时修惯了,梦里还是转得起来,任运转。
所以,看我们修的功夫好不好,自己可以检查。有的人总是说四归依修了多少,可不可以修其它的?第一个看工夫够不够?有没有任运转?梦里边有没有提起念头?自己会不会念?如果没有,那工夫根本不够,效果当然不会好。工夫够了之后,效果也就会来。效果的表现是有瑞梦,梦中有好的现象。
梦毕竟还是梦,实际的生活里还是可以检查。我们经常说,跟佛的功德是不是靠近了?是不是挨到一点光,沾了一些光了?佛的功德,断、智、悲。断德,烦恼习气断完,你修了法之后,烦恼习气是不是轻一些了?如果轻了,就是有效果出来。佛是一切智,智慧极大、圆满的,你修之后是不是能开一点点智慧?如果能开一点,也是沾些光,佛的加持得到了。还有一个,就是悲心,佛是大悲心,前面讲了很多。我们的悲心是不是扩大了?还是专门为自己个人的利益着想?还是为大众利益着想?这个很容易看到。为集体、为正法,就是为大众;为个人,为自己一个人的前途,就是为自己。如果说修了很多的时间,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为个人利益着想,没有进步,甚至于学了很多经论,反而滋长了我慢贡高、执着我的心更强,那是天变成魔。经里面经常说的,《广论》前面也讲了很多,修行就是自己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心,看到底是进步了?退步了?
修行,修对三宝的信心,开始有点困难,这个信心要怎么生起来呢?要下工夫才能生,下了工夫之后,慢慢地任运能够生起。一切法没有自性,没有一个固定的心,说决定不能信。很多人问我,能不能修密法?一切法没有自性,你要修密法,就可以转变成一个密法的根器,你不愿意修密法,哪怕本来是修密法的根器,也可以把它破坏,成为一个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这看自己努力。
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切昼夜恒得见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
“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假使能够这样作意,希望我能够得到,“如所随念”,就是我所念的佛那样,我也要得到、成就这样的功德,那就是发菩提心。我们自己愿意成佛,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愿意成佛,但是愿意成佛的动机是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必须要有一定、很高的能力,像我们现在是凡夫,心里想度众生,但是毫无能耐,看了人家受苦,无法救。假使你跑到菜场去,人家杀鸡、杀鸭,你说我要救,怎么救呢?买下来?把钱买完了,也买不完那么多的动物。叫他不要杀,他说我不杀怎么吃饭呢?他不会理你,还说你打闲岔,那这就没有能力救。要是你成佛了,一切功能都有,当然能救。所以说要发愿成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一切昼夜恒得见佛”,在《观无量寿经》,净土宗经常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经常这样去忆念,“不久当来,当得见佛”,就可以见到佛。这里也说,你发了菩提心之后,一切昼夜都能见到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临终的时候,不管生什么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念佛的心不会退。净土宗的人最害怕临终退失,你只要平时能够下工夫,临终不会退失。平时经常忆念佛,不但是临终不会退失,甚至可以在念佛的时候见到佛,《观无量寿经》把这个道理发挥得很多。
《三摩地王经》云:“教汝应悟解,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如是念能仁,佛身无量智,常能修随念,心趣注于此,此行住坐时,欣乐善士智,欲我成无上,胜世愿菩提。”
“《三摩地王经》云:教汝应悟解,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这里教我们修行方法。你应当要悟解,心里要产生一点理解。“如人多观察”,一个人,假使能够多多观察这个道理,那么“由住彼观察”,因为你就住在这个观察里边,“心能如是趣”,心也就转变了,趣向你所观察的道理,就会进去。前面说了,你好好地念佛的功德,信心就会生起来,而且极猛利地、长时相续地生起来,乃至见佛。所以只要好好修,多观察,住在观察里好好修,心就顺着观察,上正路,法和心就合起来了。
“如是念能仁,佛身无量智,常能修随念,心趣注于此,此行住坐时,欣乐善士智,欲我成无上,胜世愿菩提”,假使我们念佛的功德,佛的身功德,无量智的功德,身、口、意等这些功德,这样常修随念,不断地去念佛的功德。“心趣注于此”,心就趣向、专注于这些地方。“此行住坐时,欣乐善士智”,行住坐卧的时候,都起这个意乐心,要成就佛的智慧,发愿要成无上的佛。“胜世”,就是自胜一切世间,也可以说是佛的名字,佛的一个号。发愿我自己要成无上的佛,以这样发愿,“愿菩提”,发愿成就菩提、成佛。
又云:“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若时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夺。”
“又云: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这本书接下去又说,只要身语意能够很清净、常时地赞叹佛殊胜的功德,“如是修心续”,这样修自己的身心,不断地相续下去,“昼夜见世依”,“世依”也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一切世界的依怙,就是佛。以这样的方法去修,就能够昼夜看到佛。因为心随了佛的智慧而转,那么现前当来都可以见到佛,或者是现在就见到,或者将来能见到,昼夜能见佛,当然说是现前见了。
“若时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夺”,假使病得身心不安的时候,甚至于要临终,死苦来的时候,也不会退失念佛的心。一切苦“莫能夺”,纵使你死的时候很苦恼,百苦交煎,但是不会退失念佛心。如果平时锻炼成了一股劲,再多的苦来,也不能冲掉,“不退失”,靠平时修,平时不修,到时候想也想不起,不要说退失,本来就没有。
博朵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归依,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
“博朵瓦云”,博朵瓦是仲登吉下边的一个大德。他说:“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也是讲修的道理,只要肯数数地思惟,串习修。正规地修,是入了定之后,但是数数思惟,也能改变身心,也叫修。所以,只要能数数地思惟,“渐能深信”,慢慢地能够巩固信心,能够从很微弱的信心得到深厚的信心。“渐净相续,能得加持”,相续也就清净,‘相续’是身心,主要还是心,就是净化我们的身心,得到加持。
我们在传《四加行》里,尤其是四归依,得到加持的不少。有很多来信,都是说修了之后的一些境界,到多少时候,发现什么情况。刚开始,这些信没有保存,后来,看看对一些人有参考价值,就保存一些,将来可以弄出来给大家做参考。但是我们也不愿意把他的功德公之于大众,因为功德要秘密保藏,所以,暂时还没有弄出来。得到佛加持的人很多。还有一个特征,居士得到的特别多。因为居士,从烦恼的家庭、沸闹的城市跑到清净的寺院来,他的心理状态是产生绝对清净信心的。在这种心态之下,感应容易得到。在寺庙里有些人蹲疲了,身在福地不知福,这样利益反而不如那些居士。所以,居士得到的感应是比较多,出家人里边不是说没有。当然,居士人数也多,所以他们的要多一些。总的来说能得加持。
“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归依”,因为对三宝的功德得了定解,不可转移的胜解得到了,那么诚心的归依也产生了。“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假使你于所学的能够好好地学,归依之后的学处,这个后边要讲,哪些该要做的,哪些不要做的。如果这样去做,一切事,哪怕做家庭里的事,也成了佛法。以佛的出发点去做事情,一切法都成了佛法。
“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这里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些人,对于佛,最圆满、微妙的智慧,却还不如对一个算命算得好的人那么重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此复说云:“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反作是言,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轻弃佛语,唯住自知。”
“此复说云”,下边就把这个话打开说。“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假使一个算命先生,算得比较准的,他对你说:“你今年没有灾患,平安无事。”听了这个话,心里很“安泰”,非常之舒服,放心了。但是假使他说:“你今年有灾,应当要做这些事情,那些事情就要避免,不要做。”你听了他的话之后,他说你要做的就拼命做,他叫不要做的,就不做。“若未能办,心则不安”,假使他叫你不要做的你做了,他叫你做的没有做,那心里绝对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心里就这样想,“算命的叫我做这些,那些不要做,我却是没有照他的去做,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心里就不安。
记得我在四川宝光寺教课的时候,报纸上(那个时候还闲,还能看报,现在报纸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要说看了),看到一个报导。有一个父亲,养个孩子,男孩子,本来很好,现在一般是节育,只能一个孩子。我记得文化大革命,斗一个大队长,他养了九个女儿,问他养那么多干啥?他说要养个男的,九个女的还不行,还要养,就打斗他。这是说人的心情,都想养个男孩子。那么他有个男孩子,该很高兴,但是碰到个算命的,说这个男孩子跟他相克,将来对他不利。这个父亲听了以后,就对孩子非常冷漠,好像冤家一样看待,吃也不给他吃好,穿也不给他穿好,对他平时总是呵斥、打骂,甚至不给吃东西等等,虐待。最后,把他吊起来打死,犯了一个人命案,就是因为听了一个算命先生的话。你说这个孩子克你,活了对你不利,死了呢?抓起来了,更不利。活的时候不一定不利,算命不一定准,算了一下,心里就那么担心。而佛说的话,又听不进去。
世间上的人都有这种事情,周围去看看好了,只要算命先生、风水先生说的话,信得不得了,犯了人命案都不怕。这实在太愚痴,这个我们看到是很可怜。
这里也是举这样的话,“算命的人这么说,我没做到,心里很不安”。但是反过来,“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佛跟你说的,这些不要做,贪、瞋、痴,那些吃喝玩乐,但是你看看,做的人来得多。一些非佛教徒,不懂的不要说,佛教徒还是有。佛的话不在乎,算命的话却是耿耿于怀,事实上就是这样。
“若未能办,岂忧虑耶”,佛教你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一个,你是不放到心上,另一个,没做到,你也毫不感到忧虑。算命先生的话,没有做到,心里不安得很。佛叫你做的,不做,心里毫无顾虑。这对佛的信心太差了。我们反过来想想自己,可能也会差不多吧?
“反作是言”,佛叫你做的没有做到,叫你不要做的你去做了,既不放在心上,又不担心,反而还要这么说,“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佛的教里固然这么说,但是现在时代不同,地方也不同,这个法不要行了,做不到的。要照我们这么做。“须如是行”,照我们自己想的做。“轻弃佛语,唯住自知”,把佛的话,很轻易地抛掉,而“住自知”,自己认为对的,就做起来。自己都是认为对的,实际是错误的。离开佛的,哪还有什么对的?都是错的。把错的当对的,找个借口,说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把佛说的就不要了。说这个话的人太多,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心里千万不要受这些迷惑。
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言。若非尔者,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极为谛实。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
“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言”,假使不观察,真正的道理不观察,那么“随心爱乐”,就像前面说的,我要怎么做、怎么做,作个借口,“唯乱于言”,说些假话来搪塞,乃至文过饰非,说些不正确的话来为自己辩护。
“若非尔者”,反过来,“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我们心反过来,能够好好地观察,就知道佛说的话绝对是正确的,一点也不能违背,依佛的话做,绝对是有利的。
“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所以,要做到听佛的话的前提是,一定要对佛产生极大的信心。要生起极大信心,必须数数思惟佛的功德,努力地要引发至心的定解,真正诚心诚意、决定不疑的理解要生起来。否则,就会“轻弃佛语”,根据自己的一套去做。现在末法时期,这个事情很普遍,大家应当深深地警惕,不要走邪道上去。
此若生者,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则归依至于扼要。此若无者,即能转变心意归依,且无生处,况诸余道!
假使对佛功德好好地观察思惟,对佛的信心生起了坚定不移的定解,至诚的信心、清净的信心生起之后,那么对佛说的法,及依了法而修的“众”,就是僧宝,也会发起如是定解,对他们也能够生起极大的信心。
佛说的法,当然不会错。既然对佛生起了极大的信心,那对佛说的法一定相信,依佛的法而修行的那些圣者、圣人,当然也不会错。听佛的话的人,哪会错呢?也发生极大的信心。所以,这三个是有连带关系的,毁谤一个就是毁谤三个。
海公上师经常说,现在的人,谤佛的很少,佛至高无上,大家不敢谤。谤法的也不敢,佛说的法,毕竟是对的,当然也有少数谤的,就是依显的谤密,依密的谤显,大的谤小,小的谤大等等,这些是有,还不是太普遍。谤僧的就太多了,因为在现在的世间上,各式各样的僧人都有,龙蛇混杂,精进修行的僧人固然有,但是破戒、犯戒、邪见的僧人也有。不能够看到个别几个不好,就一概抹杀,一切都是坏的。所以,海公上师经常说:诽谤三宝,一般从谤僧开始,把僧谤倒了,佛法同时也就垮了。谤僧最容易,举几个僧人不好的例大家看看,哦,僧人现实是这样的?僧人不行了,僧宝就摧垮了;佛法也跟着走了。一个香炉三个脚,一个脚砍断了,这个香炉也站不起,就倒下去了。佛法僧三宝是有联系的,坏了一个,就坏了三个。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念佛能调整身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