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了,初中文化,还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有工作)好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啊

18岁的我很迷茫,只有初中文化,很早出来在工厂打工,一个月就三千左右的工资,除去吃住所剩无几,每天_百度知道20岁了感觉自己好迷茫,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想学点什么又不知道学什么_百度知道初中文化这年代能干啥?我年龄很小,但是很想去外面的城市发展。没钱没实力,我应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料,而且又没学历,初中生。今年二十二岁了,现在没工作,不知道做什么工作_百度知道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
读初中是为了上一个高中,读高中是为了上一个大学,读大学是为了工作。这么浅显的道理,可是当时的我却没有真正的明白,什么是高中,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工作?太多太多的一切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能混则混。多想多想现在的我能够做着时光穿梭机去回去,找到以前的我,好好告诉他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会是怎样。很想很想听一下你们的心声。细分问题:
1324 个回答
「一個人」的狀態,總是最糟的。我覺得說一些我的個人經驗,於你無用,因為環境機遇不同。(多一半,還有自我吹噓的潛意識存在)。但,我可以給你一個,我母親給過我的,非常好的建議。我母親曾經告誡過我,一個人的狀態,總是最糟的。你一人吃穿用,一人度日過日,非常容易解決,也非常容易跌入谷底,高興時無人分享,但,失志時,那種惡劣的狀態,卻只能一再重復浸淫。所以,要讓自己振作,第一件事,絕不要長期保持「一個人」的狀態。再不濟,你養條狗,這狗,都要逼你準時餵牠,準時拉牠出去運動,牠病了,你得給牠奔走求醫。你悲傷時,牠會給你溫暖,分攤你的愁苦。你成功時,牠會哈哈斥斥地笑張大嘴,靜坐在一邊共享你的快樂。牠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負擔。按我母親說的,就是養條狗,你也不會是「一個人」。你可以不成家,你可以是失怙孤兒,你可以是找不見伴侶的同性戀,你可以悲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就是到那樣境地,你也要強迫自己,不要是一個人。孤獨殺手里昂,也要養盆花。孤獨殺手亞蘭德倫,也要養隻金絲雀。我個人的經驗是,只要你不是一個人,你即使不成功,但,也絕不會失敗。我一直記住老娘的教誨,一直在身上背著負擔。搞合唱團時,背著團員,搞劇團時,背著團員,開公司時,背著員工,寫劇本時,背著徒弟,拍戲時,背著債務,背著投資人。成家時,背著老婆孩子。因為總不是一個人,所以你荒唐不起來,也沒辦法混噩度日。如此,你謀生求職,你艱辛度日,你的理想事業,就是失敗了,但因為有負擔,不是一個人,只要保全了身上背著這些負擔,另一個層面來說,你也總是成功的。所以,只要你不是一個人,不是只為自己活,某種層面來說,你永遠不會失敗。你就是被車撞死了,死在半夜的馬路上,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就會至少有一個人在惦記著你。你的生命,就不會沒有意義。
毕业已经十年了,回首过去的十年,兜兜转转,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很小的时候,我父母就教导我要用功读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然后毕业出来谋一份工作,成家立室。我从事的是广告策划,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其实很苦逼的职业。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加到凌晨两三点,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我的同事只要过了三十,几乎都是一串职业病缠身。每天晚上回到家,老婆已经睡着,我不敢开灯吵醒她,抹黑洗澡上床,等天亮了,老婆也已经上班去,周末也得加班,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俩虽然睡在一张床上,却仿佛遥隔天涯。我至今记得,有一天晚上十点,上司跟我说,今天没什么事了,你先回家吧。我出了公司的大门,门外停了一排出租车,我看着灯光闪烁,夜色迷离,购物商店里出来的手挽手的恋人,忽然间就泪流满面。我心里的念头是:这么早就可以下班了,人生竟然是如此的美好啊。于是我尝试跳槽,换了几家公司,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一家公司,去了头一天,我问同事“这家公司加班怎么样?”回答是“我上个月加班了160个小时,从来没少过80个小时,老板希望我们能加够200个小时。”于是我第二天就辞职了。广告圈里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凌晨十二点在街上走的,不是妓女,就是广告人”。这个行业竞争是如此的残酷,要么在一个业务蒸蒸日上,加班不见天日的公司里拼搏,要么在一个轻松悠闲,却不知道哪一天就倒闭消失的小公司里混。我不是不愿意付出,只是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这样的生活过了5年之后,我就离开了广告行业。这5年,除了得到一点积蓄,延长了我的生命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曾经跟我父母讲过一个故事。“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出来之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苦修。他徒步从西海岸的洛杉矶,穿过大峡谷,横越美洲大陆,然后在一个偶然经过的农场里,他找到了自己想要过的人生。”我父母的评价是“这个人脑子进水了”。每天在办公室里爬格子,是我父母期待的人生,却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自由的人生。但是爬格子,永远也无法达成我的愿望。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了解。别人无法给你建议,即使是挚爱你的父母。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那就赶紧去寻找吧。最理解你内心的人,一定是你自己。然后我去创业。这又是一段苦逼的人生。依然是起早摸黑,交了无数的学费,欠了一屁股的债。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坚持就有结果,其实不是的。在创业的三年里,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都要为筹措资金而苦恼,不断亏损流血的现实,让我趴在栏杆上,甚至都有一跃而下的冲动。三年后,我不得不承认,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我不善执行,不善交际,在商场上闯荡,依然不是我要走的路。茫茫大海,我仿佛一叶浮萍,不知路在何方。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罗杰斯的《玩赚地球》和《环球投资旅行》。我一下子就被这个老顽童迷住了。这份洒脱的气质,自由自在的人生,原来真的可以有。通过知识和眼光的结合,通过投资将自己的财富滚雪球,我们这个时代,不一定需要捆绑在身体和时间的劳动之上,只要你有智慧,自由就在前方。我深深的被罗杰斯鼓舞了,于是走上了人生的第三条道路。现在我仍然在努力,在追求实现财务自由和心灵自由的道路上,虽然仍未实现,但是我很幸福。我花了差不多十年,才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会这么跟自己说:1,做你热爱的事情,走你自己想过的人生道路,不要被别人的忠告捆住自己。2,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多读书,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打开自己的眼界,前路或许就在你不曾留意过的地方。最后,感谢我的妻子,从毕业到今日,她一直在鼓舞我,给我前行的动力。有了她在身边,前行的路上才不会孤单和无助。永远爱你。
我已经27岁了,自我感觉在我的同龄人里面,虽然不算是收入最高的(甚至可以算是最低的),但是自觉过得算是有充实感有幸福感的人了。我没办法准确的回答到底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会给人生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是我觉得至少我经历过、充实过,且不后悔。我给自己立下的人生准则就是,22岁前(准确的说应该是18-22岁,大学以前的人生是爹妈的不是我的)前疯狂且放纵的人生,主题是“尝试”。22岁以后踏实的人生,主题是”经历“。22岁以前,我经历了4次恋爱,早恋、暗恋、初恋、异地恋、被人当成提款机的感情、被背叛的感情、背叛别人的感情、被珍惜的感情、勇敢去追的感情,可以说各种感情的形式我都试过了。虽然吊儿郎当但是还是毕业了的985大学it专业,看起来很轻松但是也花了不少力气的双学士学位,虽然努力过了但还是没考上的研究生,拿到了大学应该拿到的各种认证。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了解了很多别人的人生。去过酒吧(一次,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喜欢就再没去过)、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我不是特别喜欢旅行的人,40多个小时的绿皮车,苦不堪言)、有三五个知心闺蜜,参加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打过工、受过骗、沉迷过游戏、吃过好吃的馆子、照过难看的照片、遇到过猥琐的辅导员、在大学班级的勾心斗角中脱身、喝17瓶啤酒、哭倒在陌生人肩膀上,可以说一些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我都试过了。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人生有的时候就像一双鞋,不能光靠淘宝,因为图片和别人的看法并不成就你,适合你。而这些经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最后都会成就你、充实你。22岁以后我工作了,选择的居然是我发誓一辈子都不会从事的职业:公务员。相比起我同学在it公司动辄10多w的收入,难看的收入、职业倦怠期、没有止境的异地恋简直是在头半年击倒了我。碌碌无为、每天看上完班就累得回家想倒头睡觉,无聊的周末只能看电视打发时间,分不开又不能在一起的异地恋每天都吵架和哭,拮据的收入只能在商场里看看。我自己都忘了是从哪一天开始,我去报了个健身房(从小到大最讨厌体育课的我,简直不可思议),开始坚持每天下班去运动。然后学会在淘宝上找便宜且适合自己的东西。准备考试并为之奋斗了4年。坚持读书。学会在网络上学习、搜集资料。学着找回母亲教我的做饭的方法,自己给自己做饭。读书、运动、生活,坚持这三样,最后渐渐从郁郁的心情中走出来。我觉得是工作后这5年的人生完整了我的人格,最终形成了我的价值观,让我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再随着别人的眼光去看问题看自己。相比起我大多数的同龄人,我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不那么喜欢不那么讨厌。我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司法资格,虽然考了3年(中间因为装修耽搁了一年没考),虽然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毫无用处,但是这个考试中的学习和磨砺确实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付出的是三年时间里面我很少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最后一年基本上每天下班后到晚上12点都在不停的背书和做题。我和异地恋的恋人结婚了,生活非常的幸福,因为我们都明白对方是自己的soulmate,我们之间的话题从政治到经济到玩乐到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兼容并包,虽然性格不同但相处愉快,并且因为我们各自的牺牲结束了异地的状态。肚子里的孩子已经7个月。对此我付出的是,长达四年的和恋人的磨合和共同成长、我们两都厚着脸皮求领导要求调动(中间各种波澜,很多时候都绝望了,然后绝望后是更多的努力)、双方家长的考验以及累死人的婚纱照和婚礼)。不爱运动不会运动的我,至少做个普通的瑜伽问题不大、虽然学会了但是打得很烂但是依然非常热爱的羽毛球,并且因此对各种运动产生了兴趣(这里要感谢我的爱人,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两个人一起经历了买房买车。还有一件磨砺我自己的事情,就是从一个完全什么都不会的人,一个人装修了我们现在的家,从一个对装修0知识的人,到对各种装修材料、市场、工艺如数家珍,自己设计了自己的房子,一个人逛建材市场(没有车,全靠公交和双脚)犯过错但还好大多都可以补救,经常饿得一天都没饭吃,累到不行。但现在我和我的丈夫现在拥有一个从舒适度来说基本可以打90分的家。还有一手还算是见得人的厨艺。一笔还算是可以应付以后大多数波澜的积蓄(工资+理财)。他和我都是非常热爱做功课搜集资料的人,我们做成一件事情,几乎都会成为某个方面的半吊子专家,所以在办公室里面也得了个走路的百科全书的绰号(哈哈)。我和他都从大学里面出来的一张白纸,变成了还算是成熟的大人。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所大学、一个家庭、一段经历,割裂的看都无法完全成就和锻造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从现在开始,结束浑浑噩噩的状态,从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学一件事开始,不管成与不成,回过头来你都会发现你付出了,且得到了。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的无用功。从现在开始,没有什么是晚了的。
抱歉。那些关注我的各位知友,这段时间在忙毕业论文,本来说的要努力翻译的Quora上优秀的回答,也没有及时翻译。让你们失望了。今天刚翻译了一篇和这个问题类似的Quora上的高票数回答的总结,通过联系了Quora的管理员Neville Fogarty之后,他给我发了一篇关于Qoura授权Qourar关于其上各种回答的版权和转载的注意事项: 看了这些东西后,我认为我可以把这个总结翻译下来,并贴在知乎上,以让更多知友来阅读那些优秀的回答。原回答网址
鉴于英文总结很长,可能会影响一些知友的阅读,现在只贴下来(Highly upvoted answers below make the following points)中文翻译20几岁的年纪做什么可以在未来(或马上)提高生活的质量?你会给二十几岁年纪的人哪些主要的建议?你会传授哪些人生的经验?你将要建议他们去读那些书?你建议他们去哪儿旅游?在了解了他们以后的整个生命之后,你如何引到他们使生命最大化?也许沿着线--你希望你二十几岁做做过的事情是什么?同时检查一下问题:人生建议:30几岁的年纪做什么可以再未来(或马上)提高人生的质量?以下是高票数回答的总结:我们以一些通用的建议为开头然后再把它们分解(还包括对一切事物的总结)在二十几岁,有两件事情你需要严格平衡好:短期和长期1.这个阶段你所做的决定回对你的余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这句话的价值很容易被低估:千万不要这样。思考一下你认真的决定的长期影响2你在短期内有独一无二的机会和自由,他们随着时间和年龄会发展的更远。当你对外在因素无法掌控时,就把他们当做为你增加人生经验和教训。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你的时间在飞逝。金钱不能代替青春。金钱可以去赚,可以被给予,可以存储;但是时间不可以。想象年长的自己回眸往事,思考:“我如此开心因为我()”或者“我希望我曾做过()”或者“我希望我没有()”。不断努力的填写这些空格,逐渐减少的时间+短期和长期的对比带领一些象征性的建议:选择冒险(你现在年轻并且可以为此埋单,因为年轻几乎不用负责,等等)尽可能多旅行(不要等到你退休的时候,你可能那时候已经离开人世)保持对自己投资:学习,发掘新技能,继续教育不要在自己人生走下坡路的时候而羞于寻找专业的帮助。你二十几岁的年纪绝对是去做你曾经日思夜想的梦想最佳时期。环游世界,表演,演唱,设计一个视频游戏,做艺术,写作,作曲,绘画,开始经商,任何事情:尽管去做!如果你现在不做,你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你的梦想。那些老生常谈的,这是一些对于二十几岁的人一些重要的常识:爱好社会关系梦想和目标金钱心智让我们通过训练来掌握他们在人生早期阶段,建立良好的习惯(以及避免或戒掉坏习惯)是整个人生成功和幸福的一个重大组成方面。适当运动和合理营养是每/每周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烹饪(因为你一生中每天都要吃饭)尽可能经常的使用牙线多喝水多摄入维他命和矿物质(如果你也认为这样是健康的)合理日晒(少量的日晒是必要的,过度就会致癌)如果你抽烟,戒掉(尽快,以后戒的话会很困难)晚上不要为了帮助睡眠而饮酒实践安全的性行为(使用保护措施)一旦开始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记住;在年轻的时候建立良好的习惯以后就很容易保持下去了。掌控你的社会维度(约会/人际关系/友谊):熟悉你的情绪并学着喜欢自己(但是要掌握好度)经常大笑经常为计划确定时间:想明白你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才是你的理想生活伴侣?不要惧怕婚姻或者长期的人际关系:人类已经千年如此。总是努力显着友好以及乐观(微笑!)经常助人为乐(志愿活动是人类一个伟大的活动)不要过河拆桥(不知付出,何谈得到)为你的朋友分类:避免和那些不走正途的人交往,比如:吸毒,酗酒,加入邪教,极端政治分子,懒惰,不负责任,负能量以及漫无目标。你不希望此类人在你的周围。同时:找到那些有用,积极,有趣的人并和他们建立友谊关系。打破“代沟”:友好对待那些比你年长(最好是五岁或十岁的人)因此你有了合适的人生导师。主动总比被动好(但是不要极端化,不要违反上述清单中的“友好法则”)交友不要仅仅为了一己私利,而是要牢记谁在未来的风险中会是一个好的伙伴。学习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以此来交更多的朋友(遍布全球!)参见“扩大心智技能”小节下面践行你的梦想:第一部分:合理安排你的梦想和目标 (乐观的)不要为任何人而活。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你父母或者其他重要人物想要你做的。真诚的对待你的目标和梦想。心胸开放的对待你的梦想,它们将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化。未知和挫折都是必要的。接受他们然后从从它们之中吸取教训。第二部分:致力于你的梦想和目标(现实的)获取资格:大学学历,职业证书,贸易技能和手艺,资格证书,许可证,等等。在此方向上努力是没有坏处的。可以使后悔的可能减到最小。获取经验:教与学,即使只有一会儿。为自己的旅行计数。变得聪明:努力使你的兴趣爱好或者你任何你花费的时间得到成效。在你热爱的学科里努力获取高级学位。要有耐心:伟大的故事,公司,调研,建筑物等等都需要很多年去构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掌控金钱,收入与支出:提早开始学着如何让金钱为你工作(而非其它方式)。深刻理解个人理财(你不需要成为一个赞成者,)不欠债以自己的风格生活金钱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要的东西,但是经济保障会给你提供选择权且这个选择权很重要。最大化你的心智(扩展心智技能)学着用多种思考模型思考: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学,等等...然后逐步形成这些知识如何布局的观点。为了完成这个,先看下一个要点。在你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这可以帮助你达到(发现知识布局)的能力)尽可能经常的写作。这可以帮助你组织你的想法以及使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流者(至少在纸上是)。掌控你的注意力:这是可以引领你提高自我的毕生工具。学着遵守纪律以及设置工作期限(是的,你二十几岁的年纪是自由和任意的时期,但是要记住平衡好短期和长期)至少学习两门语言(除去母语之外)。一门语言为了商业用途,另外一门是用来扩展你的社交生活。确信你知道如何用指法打字学习让使用图书馆检索以及网上检索工具,使之成为你的优势。
谢邀。有段话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年轻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要做什么,又不想浪费时间的话,有两件事总是没错的。一,多赚钱,让物质生活更自由;二,多读书,让精神思想更自由。要想未来能有更多选择、生活更好,这两者必不可少。
二十六歲仍是屬於你的花樣年華。請千萬珍惜!並好好把握!尼瑪,我都老到三十歲了!想想你多幸福啊!如果還在讀書,就安心做個簡單、純粹而清貧的學生,不要着急象牙塔外的世俗或精彩。如果已經工作,就挑一家靠譜的公司,紮實跟定一個師傅,學好一門手藝。要靜心,要專注,要堅持。不必着急身邊的榮華富貴。不必着急自身價值沒人發現。不必着急票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不必着急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好男兒志在四方。好男兒何患無妻。女孩子同理。地位、權勢、經歷和財富都是熬出來的。不用急。急也沒用。認真生活,不要浮躁,紮實做事。明天會更好。
发现还有人邀请我,我试着更新一下。科技不可能倒退。只会继续向前发展。我们无法指望人群效应。自然,不要有太多从众的心理。从众,已经产生不了任何优势。那在科技不可能倒退的大前提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走在科技的最前面。但,与金钱相比,科技是很难作为家族传承传下去的。所以,唯一能做到的只有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不断地吸收更多合格的人进入小组。组内,要形成不停冲击更高层次科技的规矩。以小组作为合力,以小组作为传承,世世代代地努力下去。不要试图吸纳所有人,这种思路就像“全面发展”一样,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要通过众多不同的小组来实现差异化和多样化,而不要试图在一个组里在一个人身上实现差异化多样化。小组内重要的是合力,小组之间才应该充分鼓励差异。组内求同,组外存异。===============================写出“欲望” 完善“改.分”提供一个实例吧:可以选择直接跳到第二点:)一、正视当下,自己的欲望要不后悔,得觉得自己没白过。要没白过,得觉得自己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得所求。一般,我们过于重视事情的价值,而且是别人对这件事的定价。别人给的价钱高,我们就会觉得有价值很自豪;别人给的价钱低,我们就会觉得没意义很自卑。相信在这样的表达下,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判断有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沿用这样的判断标准时,却会觉得理所应当。在我看来,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主要是看你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对于同一件事的价值判断就会不同。按别人的价值判断行动,你只能做到让别人觉得你无须后悔并不白过,而无法保证自己觉得不后悔不白过。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问自己,我追求什么?而不是问别人,什么事情值得做。现实是,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欲望,才会在“做什么”上迷茫。小孩子不会有这种困难,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欲望。我们了解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弱呢?因为我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思想教育。周围的人们并不关心我们的欲望,人们以集体的名义定出价值标准,并努力说服我们接受“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需要,不是欲望吗?欲望是发自内心的,我想要什么;需要是外界教育的,你应该要什么。无欲则刚,是骗局;无欲则懵,是现实。那我们如何救赎自己?怎样才能重新发现我们的欲望?既然孩子并没有迷失,那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向孩子好好学习。欲望是当下的。孩子不管十年后,自己会想做什么,只管眼下他想做什么。欲望是易变的。孩子不管一天前,自己曾想做什么,只管今天他想做什么。欲望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随时可变。所以,只有抛开所有的束缚,你的欲望才能从你的枷锁牢笼中解放出来。眼下想就想,不想就不想,没有任何条件。如果我们的取舍不加限制,那我们怎么安排日后的生活?我们怎么安排十年后应该过的生活?我们怎么安排百年后自己怎么死?无限制,不等于无规律。事实上,要改变一个人的神经连接并不那么容易。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对某一件事的兴趣几十年如一日。相反,无限制,才能发现真正的规律,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长久。为什么我们拼工作拼生活十几年后,会感到没来由的厌倦呢?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当年我们想要的,那只是别人认为我们需要的。所以,要真正地长久地避开迷茫、后悔,我们只能正视自己眼下的欲望。二、不停修改,自己的分解不管是自己的欲望还是别人的需要,做一件事情,只有足够深入才能产生足够的满足或竞争优势。而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去深入。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时间足够长,我们也许会摸索出一条路。但当我们尝试另一件事情时,又要花同样的代价却赌自己能摸到对应的路。这些不同事物道路的探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回首过去,面对新事物时,我们都会一脸茫然,脑袋空白。而当我们不断类比,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与过去相似的侧面,逐步了解新事物。类比使我们暂时放下为数众多的相似点,集中精神去理解差异。把我们从整个事物中解脱出来,让我们一次只面对少数问题。通过不断类比和找茬,我们快速地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当所有的面都被修改一遍,我们发现自己认识了新事物。再回首,那些我们努力过却又不了了之的事情。它们就像直插云天的绵延大山,我们在山脚下神往,却发现难以迈出一步。如果我们不是想着一次过一口气翻过大山,而是把大山分解开来,一天只走一部分,一秒只走一步,也许我们就可以从分分秒秒开始登山之路。它们依然一团乱麻,我们甚至说不出来,当初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事后旁观还这么迷糊,何况当事当时呢。然后目光拉回到现在,那些我们已经能处理好的事情。相反的,我们对它一清二楚。有哪些部分,要用哪些资源,会花多少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的应对。那些我们迷茫的,因为我们只看到整体;那些我们清楚的,因为我们充分分解。如果我们把整件事情抛出来,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帮助我们。相反,分解得足够细,就可以把事情最大范围地分散出去,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同时推进。任何事情,要处理好都不容易,每个小细节的不完善都有可能影响全局。如果不把事情分解清楚,这些小魔鬼就会躲藏在大块事务当中,在你不留意的时候给下绊脚。细细分解,层层把控,它们就无处逃遁。事情如果铁板一块,我们就无法进行任何控制,只能从开始一直祈祷到结束,希望我们要的结果会如期出现。而如果把事情分解得足够细,我们可以做好充分的过程控制。在所有节点进行检测排错。以极小的单元进行专项攻坚,自然会迅速提升效率。小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分解开来,就可以隔断不良影响的传递。
一直很赞同这段话:“能够让你后悔的,从来不是你做过的事。而是你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事。”所以,20几岁嘛,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得到什么就努力去争取~只要不伤害到自己和爱自己的人就好了~我们还年轻,输得起:)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追求激情的理想主义者。我的二十几岁的前半部分,是在漂泊中度过的。在美国念书时,我是系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人,而当一个外国文科生想做纪录片,就好像凑齐了“毕业即失业”的几个关键词。导师很为我发愁,而我却不撞南墙不回头,偏要勉强。但现实是残酷的。在课堂上我们高谈阔论本雅明、沃特曼和乔姆斯基,仿佛在智识的世界已经和这些巨人比肩;但一晃眼,我们还是不得不在招聘集会上穿着自己最好的那套正装,捧着几十份简历,挤在上百名一样光鲜而拼命的年轻人中间,指望HR会多看自己一眼。记得大四寒假,我被教授介绍去纽约的Channel 13见他们的总制片人,回来的路上下起小雨,我就在冬雨中的曼哈顿徒步走了五十分钟。后来我发去感谢邮件,她却再也没有回复过。很多人问我是如何进入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我只是没提过,我见过多少位老板,请求过多少张名片,发过多少次没有回音的邮件。应聘博物馆那份工作时,我不仅完成了测试的剪辑任务,还写了篇九百字的邮件解释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当我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同系的美国同学却在做没有报酬的实习,兼在星巴克打工。年轻人对人生或事业的一个经常性的误解是,人生是像游戏一样有攻略的,只要做到一二三四步,通关结局就会到来。我一度抓到机会就向业内精英取经,甚至像跟踪狂一样去研究他们的LinkedIn。但真正的攻略,其实就是没有攻略——VII图片社的创始人Ron Haviv一开始是纽约时报的勤杂工,奥斯卡与艾美获奖者、我的纪录片老师Paul Wagner半路从宾大辍学,著名战地记者Donovan Webster差点像家族上三代一样走上从医道路。CBS的资深外事记者Wyatt Andrews告诉我,他至今还保留着毕业后收到的一封封拒信,足足占满了一个抽屉。所以我很喜欢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Drew G. Faust在毕业演讲中的一段话:答案是:你不试试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但如果你不试着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管是玩泥巴还是生物还是金融,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你终将后悔。人生路漫漫,你总有时间去给自己留“后路”,但可别一开始就走“后路”。 毕业不是结束,仅仅是另一个成长阶段的开始。去年回国后,我又一次被丢进一个异样的环境中,一时间觉得无所适从。但我还是念着初心——无论是什么媒介,我从来想做的就是塑造文化,改变社会。于是我去从制片助理做起,和NYU、La Femis的毕业生学习,和巴黎、上海最好的agency合作;有过在零度的寒风里发着低烧引导路人,也有过在青藏高原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小山坡。今年的生日快到了,而我送自己的礼物,是一所工作室的合伙人头衔。我们生在最好又最坏的年代,网络让机会层出不穷,又让泡沫无所遁形。我走过很多地方,读过一点书,做了一些“无用”的事;只有将最难的梦想付诸行动,才不辜负这一趟旅程。世间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感谢邀请!看过了@yolfilm 朋友的回答之后,我发现,任何答案都显得太过平淡和肤浅了……好吧,我就肤浅的谈谈26岁的我……26岁时的我,额……好吧,实话实说!08年大家都知道,四川遇到了大地震;而我,认识了我老婆……但是,当时的我,是什么状态呢?那时候做保险,自己遇到一点点瓶颈,靠着两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的勉强过活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里对着电脑整天整天地玩《天黑请闭眼》,或者当“坐家”——坐在家里写博客。朋友,您说的浑浑噩噩,穷困潦倒,估计不会比我差得了哪儿去。那时候,全家人都坚决坚决反对我再继续做保险了。其实,从我一开始做保险,就面对各种家庭阻力,而在那段时期,压力前所未有——谁叫我没收入呢,对吧!但是,我却给老婆(当时的身份是女朋友)很确定的说:“给我半年时间,如果还是没有改变,我就听大家的转行。”说实话,我真心的没有想过要转行,我也真心的确定要不了半年,我一定会得到改变!@yolfilm 朋友的字里行间谈的都是责任——有了责任,自己的行为不会荒唐起来。而我之所以能给家人做这样的承诺,因为我深知一件事情——找准了自己的目标,就不要随便放弃!做保险,我绝对不是做得特别好的那种。但是,当我现在回头去看,我发现,做保险仅仅五年多的我,已经比很多人走得更快更远。原因很简单——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好吧,这个回答是我在培训课间抽时间写出来的,先到这里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