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医院拒收医保病人支付向基层倾斜,为什么基层还是没有病人

医保并轨令基层医院2016
& 医保并轨令基层医院2016
医保并轨令基层医院2016
  多省进行医保并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医保并轨令基层医院的内容吧,快来看看!  医保并轨令基层医院积极性受挫 出纳式管理遇反弹  日起,山东省正式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运行多年的两个医保,从此驶入一个轨道,消除了城乡医保的制度差异,顺应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但不可避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记者近日在山东威海、枣庄、日照等地调研发现,“总额控制、超支不补”的支付方式是目前居民医保的主要支付方式,这有利于保证医保基金的安全,但是如果不辅以其他支付方式,则失于简单粗放,打压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一些乡镇卫生院又一次陷入困境。  “出纳式”管理遇反弹  “2015年上半年居民医保给了91个住院病号,费用额度26万多元,但到4月初91个住院病号的额度就已经用完。”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卫生院副院长毕海滨说起来愁眉苦脸。  据了解,医保基金定额分配是各市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用基层卫生部门人员的话就是“饼就那么大,就看你切多少刀分多少块”。若医院在医疗过程中超出定额费用,超出部门由医院自行解决。这方便了医保部门的管理,确保医保资金不超支。但这种支付方式,在医疗机构那里遇到极大的反弹。枣庄市薛城区周营卫生院院长杨廷认为,医保基金的管理过于简单,“就是个‘出纳’,管的是钱,不是医疗服务”。  据山东省卫计委提供的情况,整合前,济南有的卫生院每月可能获得80万元的新农合基金,现在人社部门每月只拨付十几万元;县级医院整合前每个月可获得约600万元新农合基金,现在人社部门每月只拨付200万元,医院甚至要贷款给老百姓报销。  “总额控制,超支不补”的支付方式,把控费责任交给了医院,也把风险转嫁给了医院,医院要为医保“消化”超过定额的费用。据枣庄市卫生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4月,全市各医院已累计垫付医保资金4.35亿元。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贺敬义说,山东省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由1994年的14‰发展为目前的16.79%,20年间千分号变成了百分号。对于重性精神病,原卫生部规定住院报销不低于70%;辖区内没有精神卫生机构的话,可异地就医,并享受当地报销比例。实际上,受额度所限,今年医院的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重性精神病的家庭一般经济状况都很差,病人住不起院,就可能重新进入社会,增加肇事肇祸的概率。”  寿光市卫生局局长刘乐鹏说,由于医保基金在村卫生室的分配额度较低,并且实行定额管理,村卫生室怕超支被罚,往往采取让病人去卫生院取药,回卫生室打针,或者尽量从卫生院选用价格较低的药品,致使群众买不到基本药物目录中有的药物。  记者发现,乡村卫生机构卖的是基本药物,一分钱不挣,还占用了额度,对他们而言,卖10元的药不如打10元的针。所以一些乡村卫生机构即使有药也不卖,使得周边药店生意火爆。2007年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只有2家药店,现在已增加到6家。  部分乡镇卫生院重陷困境  两个医保整合以后,原来新农合制度下被严格执行的转诊制度基本取消,居民在市内看病,可以自由选择从乡镇卫生院到市级三甲医院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只有报销比例的不同,没有转诊制度的限制,这直接导致乡镇卫生院病员减少。再加上基金定额的限制,一些乡镇卫生院感到“发展的手脚被捆住了”。  威海市中医院副院长解乐业说,以前群众看病必须经乡镇医院转院,它不同意,你就转不成,一般病人就留在乡镇卫生院,所以有个说法叫“新农合救了乡镇卫生院”。现在放开以后,老百姓手里有钱,不在乎报销比例差距,纷纷进入二级三级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病人锐减。这不利于分级诊疗的实现,也加剧了大医院的“看病难”。  定额的限制让乡镇卫生院雪上加霜。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卫生院位于城乡接合部,今年居民医保住院额度只有36万元,以平均住院费用2000元计,上半年只能接收90个住院病号。副院长车建辉说:“4月份我们的额度就花得差不多了,超了医院要自己垫付。院长提醒我们:少收城乡居民医保的病人。可是现在居民医保的参保率太高了,几乎100%,不收居民医保病人,我们还能收谁呢?”  车建辉反映,以前卫生院还能做疝气、小骨折、阑尾炎、流产等手术,现在都不能做了。无论门诊大夫还是病房大夫都没积极性,有熟人来看病,能治就给治,不能治就转走;不认识的人来看病,直接转走。“反正干还是不干,工资就那么多。”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卫生院目前已垫付医保资金215万元,由于医保欠款,卫生院被迫拖欠基本药物款350万元,导致部分医药公司不愿配送,药品出现短缺,服务能力受到损害。院长王军认为,医保合并对乡镇卫生院的冲击是生存问题,现在是“混一天是一天,工资能发一天是一天,有可能下月就发不上”。  莒县店子集镇卫生院已经3个月没发工资。院长陈伟锋说,看多了病号,就可能超支,超支卫生院要承担;少看病号,医疗收入少,医院的正常发展就不能保证。乡镇卫生院真是进退两难。  乡镇卫生院要发展,医保机构要保基金安全。日照市人社局医保处主任厉建海因此判断,“一两年间,乡镇卫生院跟医保机构的博弈将十分激烈”。  定额分配弊端多 支付改革需提速  综合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基金定额分配带来了一系列弊端:  一是造成部分患者住院难,患者上半月、上半年入院容易,下半月、下半年定额不足时入院难,而且,越是服务能力强、患者多、百姓认可度高的医院,这一现象越突出。枣庄市卫生局医改办主任袁汝亮认为,医保部门只承担定额范围内的报销,说到底,就是医保部门只承担部分患者的报销,早住院可以报销,晚住院的不再报销,本质上是剥夺了老百姓享受医疗报销的权力。  二是造成选择性收治和转诊病人。危重患者、大病患者和慢病患者,治疗成本高,占用医保资金额度大,多数医院和科室不愿收治,出现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选择性转诊病人,或是劝诱病人出院的现象。  三是医院科技创新停滞。医保额度分配到科室,使医生在诊疗中过多顾忌费用因素,制约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一些较大手术、前沿治疗无法实施,长此以往,医疗服务水平将降低。  枣庄市卫生局副局长张令刚认为,总量控制使医疗机构自我约束是粗线条的管理,控费作用发挥不够。要保证基金安全,需要搭配单病种支付、按床日支付等复合式支付方式,单一的管理方式不能起到费用控制的效果。  记者发现,推行复合式结算办法的日照市,医院对医保的抱怨就少很多。日照除对各个医院采取总额预付外,还对恶性肿瘤、心脏搭桥术、尿毒症等9种大病据实结算,防止医院推诿病人,对临床路径规范的16个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超出医保总额的部分,由医院和医保机构按比例分担。推行5年来,日照市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医院的超限额压力得到缓解。  山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建议,全面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对基层医疗机构,落实“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应主要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偿,以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
推荐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推荐
热门工资话题国务院发布医改新政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东方新闻-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国务院发布医改新政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当前位置:
基层医疗是市场失灵还是管制过度?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
近日,看到一篇名为《分级诊疗的强、引、合》的文章,探讨分级诊疗的一些操作手段。粗看之,觉得言之有理;细读之,发现强、引、合的具体办法值得商榷。
将新毕业的大学生“逼”下去能不能“强”基层?
文章认为,分级诊疗的前提是基层要“强”,基层能够接得住,这个很正确。文章还认为,实行分级诊疗的前提,是让基层服务能力强起来,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能够看得好,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安全感,这个也很正确。
但在怎么“强基层”方面,提出“用行政手段解决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具体做法是,要用“计划”手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解决基层缺医问题。其理由是,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手段是失灵的。
笔者认为,这种办法不行。用“计划”手段把这些才从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逼迫”到基层,甚至硬性规定5年6年的服务期,既无益于解决老百姓得医疗问题(因为老百姓压根就不信任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医生),又可能废了年轻医生的前途。从2010年开始,国家每年招收500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医学生,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但根据《医学界》的报道,今年毕业的第一批学生落地情况并不乐观,一部分学生毁约不再前往基层,另有一部分学生因本省政策执行不当而怨声载道。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说基层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是失灵的,这也不对。事实上,在新医改之前,基层医疗机构政府管的不多,其服务能力比现在还好,服务量比现在还大,就是村级,也没有现在意见大。而完成了市场化改革的江苏宿迁,基层医疗服务据说也不错。国外允许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自由开办诊所,患者看病也不难。又凭什么说,基层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是失灵的?相反,基层目前存在的问题恰恰是政府不当管制或过度管制导致的。
通过医保政策就能把患者“引”下去?
文章认为,分级诊疗的关键是政策来“引”。具体提出三种办法,一是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医保报销补偿比例。甚至在乡、村两级实行“免费医疗”。提出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鼓励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基层首诊,对于不在基层首诊的直接到上级就诊的患者不予报销医药费用。二是医保(新农合)支付标准向低价药、基本药物和基层倾斜。三是医保(新农合)资金下沉,具体办法是,将目前由医保(新农合)部门与医疗机构结算,改为医保部门将大部分医保基金划拨到基层(乡村或社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结算。
就这三招,以笔者在基层医院、县级医院以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经历和多年分管医疗保险的经验,有三点担心实在难以化解,一是基层“免费医疗”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基金浪费,据我所知,目前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病人就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住院标准,涉嫌过度医疗。二是不按规定程序实行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就不予报销医药费用,是能够制得住谁?恐怕还是穷人。三是把医疗保险基金划给基层,由基层与上级医疗机构结算医疗保险基金,这基金安全谁能够保证?
没有“结婚”的“命运共同体”式“合”难保不会成为“苟合”。
文章在“合”的问题上,提出重点是上下要“合”,成为“命运共同体”。一是技术上要“合”,二是药物上要“合”,三是利益上要“合”。
这里,笔者实在不太明白的是,这上下级医疗机构本来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且不说法人是个什么东东,在中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本就分属于不同级别的各级政府,而各级医疗机构又有不同的功能任务,技术上、用药上根本就不可能“合”。如果硬要说搞成“命运共同体”,难保不会变成不伦不类的“苟合”。而且文章中还提出“对下转病人,上级医疗机构要及时把患者的病历下传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符合《病历管理办法》吗?四川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0月全面实施,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
精彩推荐: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正文
四川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0月全面实施,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
<font color=#14-8-19 12:52:48 中华眼科在线
  四川省政府官网最新消息显示,该省拟在10月1日起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并制定出公立医院改革时间表。
  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显示,今年8-9月,将根据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评估方案;今年10月至明年1月,组织实施,要求10月1日起,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启动实施综合改革;2015年2月至3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回头看”工作;明年4月至10月,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该省计划下半年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利用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报销比例差别,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计划到2015年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而这一工作完成最快的当属浙江省,该省计划在9月底前启动首批试点工作,同样也是利用差别化支付制度来引导病人分流。
  另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成为较为关注的话题。对此,四川省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调整医疗服务项目,适当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降低药品、高值耗材等的价格。
来源:大智慧
(责编:cnophol)
【】【】【】【】【】 来源:大智慧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更多关于(公立医院)的信息
& 热门图文
& 健康新看点
& 健康多视点
&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号
本网站由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医保病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