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农资 29门联系方式 英文

收入:不限
24岁|16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6岁|16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9岁|174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6岁|17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6岁|15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39岁|16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8岁|15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4岁|16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6岁|155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3岁|163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48岁|163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4岁|156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9岁|168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5岁|16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5岁|16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30岁|165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3岁|16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7岁|165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31岁|160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31岁|163cm
佳木斯富锦附近
25岁|155cm
佳木斯前进附近
44岁|162cm
佳木斯前进附近
19岁|165cm
佳木斯前进附近
27岁|160cm
佳木斯前进附近
佳木斯富锦同城交友网为您提供真实的佳木斯富锦征婚,同城交友、找女朋友、找男朋友、同城邂逅等佳木斯富锦交友信息,欢迎您使用58同城佳木斯富锦交友网。
京公网安备号
违法信息举报:022-12 &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手机以前的联系方式
几十年前,人们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写信。那个时候,写信是最普遍、最主要、最经济的联系方式。贴上八分邮票,天南海北任意走。但寄信有个缺点,走得慢,还容易丢。有一次,妻子从山西回洛阳休探亲假,假期临末,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月×日去阳泉火车站接她。结果信没收到,她是一个人又提着行李,又抱着孩子好不容易才走出检票口的。她回来三天后,那封信才姗姗来到,真令人哭笑不得。
二是打电话。打电话在当时算是件奢侈的事情,那时的一般人家都没有电话,你想找个人很不容易。有时候想给外地的亲戚朋友打个长途,得专门去邮电局打,还要排队挂号,很费事。
三是拍电报。电报一般是出了大事、急事,人们才用的,而且电报里传来的往往是坏消息多,好消息少。那个时候,邮递员送报、送信是骑自行车,只有送电报,才骑摩托车。当时,我们住的那个大杂院里,只要一听到邮递员骑上专门送电报的摩托车“突、突、突”地奔进来时,所有的人都提心吊胆,惟恐那个邮递员进了自己的家门。但是,也有电报上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人虚惊一场。我年轻时就干过这么一次荒唐事。至今想起,令人汗颜。
1973年秋,大姐在老家的农村坐月子,来信让母亲伺候她。母亲走后的一个月里,我在家负责给父亲做饭。那时我已二十多岁,但母亲在的时候,做饭的事儿从不让我插手,所以,我压根儿就不会做饭。那段时间,灶火经常灭,做下的饭也老半生不熟的。每天我都掐着指头计算大姐家的孩子距满月还有几天,艰难地硬撑着。
满月一到,我怕大姐还要硬留母亲住,立马去邮局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只有八个字,“家务繁重,母亲速归”。邮局的人看完后,哑然一笑:“这么点小事,还值得拍电报。”但这封电报很管用,第三天,母亲就从老家回来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的通讯工具手机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太方便了,太实用了。2008年春节,妻子从洛阳回来时,在火车上坐着无事,便一路上用手机向我通报她的行程。一会儿说是到了郑州,一会儿说是到了新乡,一会儿又说是到了邢台,就连火车在哪个站晚点了多长时间,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想想过去那些通讯方式,看看现在的便捷联系,真让人有沧桑巨变之感。张水江(阳泉)
( 责任编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高手指导:我是这样通过29门法学自考课程(转载)
核心提示:我认为自考首先要从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和社会的需求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第一步很关键,选定了方向目标才有接下来的努力奋斗的可能,才不会有以后的三心...
  第一步
  ●我认为自考首先要从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和社会的需求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第一步很关键,选定了方向目标才有接下来的努力奋斗的可能,才不会有以后的三心二意。
  第二步
  ●其次就是要安排整个专业的考试计划,要想好自己准备以几年时间来取得大专或本科文凭,公共课一般是半年就考一次了,普通专业课则一般是一年考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半考一次,把历年的开考课目对比一下,找出规律,尽量把那些开考周期长的先考,剩下来再考虑公共课。
  第三步
  ●接下来就是看书了,先要通读全书,把要考的书从读到尾细细的看一遍,自己觉的是重点的先用铅笔划一下,而后开始把你买的试卷的简答题名词解释题等全从书本上找出来,用记号笔划下来,再与自己先前划的题目对比一下,而后你就在书本上把这些划下来的题目全背下来。
  第四步
  ●考前最好再休息一周突击背诵加强记忆,把所有要背的重新不折不扣的再背一遍,背完后把历年的真题做一下,找出还没掌握的内容背下来,如自己本来定好计划再背两遍去考试的,但现在时间来不及只能背一遍了,那你也不要慌,不要认为自己完成不了计划就通不过考试,要重新调整心态,要想好只要自己把这一遍背好就全记住了,就一定能通过考试。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加快富锦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富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增强规划对发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在规划编制的方式、结构、内容上着力创新。在规划编制思想上,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富锦区位、资源等优势特点,围绕发展、构建和谐富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在规划编制内容上,立足解决我市实际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三农问题、就业创业、财源建设、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在规划编制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重点领域和产业的专项调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委办局、农村各镇领导、有关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完成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前期工作任务后,编制出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克服“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4亿元(含建三江,现价),比2000年增长63.1%,五年平均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1亿元,比2000年增长分别为47.4%、78.9%和98.1%,五年平均增长分别为8.1%、12.3%和14.6%。
  ——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05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6.3亿元,比2000年增长60.1%,五年平均增长9.9%。其中,畜牧业产值实现4.1亿元,比2000年增长86.6%,五年平均增长13.3%。粮食总产量实现95万吨,五年平均增长3.5%。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牛、羊、猪、禽饲养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3.3%、28.3%、31.2%和20.9%,奶牛饲养量达到750头。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7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4亿元,销售收入实现4.6亿元。实现利税3,710万元,比2000年增长74.6%,五年平均增长11.8%。其中,实现利润910万元。
  ——财政金融保持平稳运行。2005年,财政收入实现1.1亿元,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32.7%,五年平均增长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402万元,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长26.3%,五年平均增长4.8%。2005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为26.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为44.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18.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6.7%。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松花江堤防、挠力河堤防达标、幸福灌区三干渠续建、青龙莲花河治理、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旱田节水灌溉工程、优质水稻基地、标准良田、奶牛示范园区、苜蓿草种植基地、重点贫困村道路、防护林工程、县乡公路等建设项目。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完成风电场一期工程、预处理短纤维生产线改造、啤酒厂酿造车间设备改造、水泥粉磨站建设、农村电网输变电工程、凯马车轮20万只轿车钢圈生产线和起重机设备改造等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完成一水厂扩建工程及给排水管网改造。累计投资1.2亿元,修建公路340公里。累计投资6,000万元,修建市区道路28.6万平方米。城市亮化、绿化、美化投入加大,主要街道、次干道基本实现等级提高。通讯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共铺设通讯线缆8万公里,通讯设备总容量为12万户。房地产开发住宅建设累计投资3.5亿元,住宅建设面积达到37.4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加29.4%和27%。镇村建设加快,新建砖瓦住房 54.5万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到3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2%。
  ——内外贸易稳步增长。商贸流通日益活跃,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8.5亿元,比2000年增长7.2%,五年平均增长1.4%。“十五”期间,通过对俄劳务输出开发土地,实现对俄经贸合作领域新突破。口岸过货量五年累计实现67.3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4,551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重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力。加大对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成乒乓球训练馆、集中供养敬老院、中心医院门诊楼、传染病区及发热门诊、疾控中心、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技术学校、第一中教学楼及图书馆、第三中学第二教学楼及宿舍楼等建设项目。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卫生医疗设备不断升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松花江碑林一期工程及沿江公园改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得到全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渠道拓宽。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5元(含补贴),比2000年增长11.5%,五年平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47元,比2000年增长55.4%,五年平均增长9.2%。
  在肯定“十五”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社会保障、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人才集聚能力不强,知识型劳动者比例小,高层次人才匮乏,在未来新经济迅猛发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逐步加以解决。
第二章 “十一五”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上可概括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凸显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协调发展攻关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纵观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技术进步、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等因素在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行将结束,对于我国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内部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惠农政策等方面带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进,为我市改革创新,引进发展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必将吸引发达地区投资者落户富锦,寻找发展商机办企业,从而提升工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富锦工业二次飞跃。
  ——我国重化工业发展期的到来,对合理开发富锦资源优势、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优势提供了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机遇。国内能源紧缺为我市大力发展风电及煤炭资源的开发,加强与能源紧缺城市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发展机遇。
  ——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政策上的倾斜,必将为富锦、建三江农垦分局巩固产粮大县、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形成商品粮生产、储备、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带来项目资金、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机遇。
  ——中俄两国政府支持地方民间开展经贸合作,必将推进富锦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升级,促进国际物流贸易的开展,为发展内外贸易提供历史性机遇。
  ——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将不断调整各方面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城市化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加快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新就业创业领域,推进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良好的政策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制约经济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增势缓慢,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增幅。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支撑力明显不足。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缓慢,民营企业发展不快,二三产业不强,将直接影响“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问题仍然是“十一五”期间突出矛盾。我市农村各镇村债务包袱沉重将直接影响“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狭小的格局,阻碍现代科技的推广,限制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为严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
  ——社会发展面临问题突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广电和社会治安等基础设施薄弱,也将影响社会事业的发展。
  ——城乡机构改革不完善,直接造成财政供养人员增多,人力资源浪费。市镇机构改革后,由于职能机制不完善,现行“乡财县管”的体制正处于磨合期,将影响乡镇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十五”期末,我市资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面积锐减,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化严重。森林资源相对不足,乡镇、村屯林地乱砍盗伐毁林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面源污染呈增长趋势。
第三章 指思想、战略定位、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把创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财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构建生态环境优越,经济繁荣活跃,社会和谐,富饶、锦绣、文明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二节 战略定位
  ——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围绕国家把富锦确定为佳木斯东部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展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其功能特征为:构建辐射佳木斯东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和国内主要地区的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形成辐射佳木斯东部周边市县、农场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建成高科技起重设备、短纤维生产和农机具生产名城;形成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风电产业;建成国家高油大豆、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及农副产品出口基地;构建职业教育、重点高中名城;发展佳木斯东部区域性医疗技术中心;打造文化体育、生态旅游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发挥集聚、辐射和龙头作用,真正把富锦建设成为与佳木斯同等功能的区域现代中心城市。
  ——经济结构调整定位。“十一五”期间,通过科学调整经济结构,把第一产业调优,第二产业调强,第三产业调大,加快构建本地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更好地应对入世后的挑战,使人力、物力、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利用。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整体运行质量,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使城乡居民收入、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挖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构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格局。
  ——产业发展空间定位。“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优势产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对产业空间、内涵空间、区域空间进行重新定位,重新配置,重新布局。在农业经济发展上,实施“主辅换位”战略,由种植业结构偏重向畜牧业结构调整转变;由偏重粮食生产向绿色、特色、经济作物转变。整合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实施“兴工富市”战略,重点发展风电能源工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围绕大农业,发展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工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增加就业”的方针,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创业就业领域、转移劳动力资源、扩大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和基础。
  ——主攻方向定位。“十一五”期间,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全力以赴上项目。要重新认识,牢固树立富锦经济的起飞在工业,工业兴、富锦兴,工业强、富锦强的理念,加快发展能源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园区经济,推进乳畜草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做大旅游经济,搞活口岸经济,扩大投资规模,培植财源经济,构建和谐富锦。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吸引辐射带动作用。
  ——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在调整中快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
  ——必须加快项目开发力度。准确把握比较优势,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搞好“场市”共建合作,谋划开发一批前景好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引资、引技、合资、合作项目的实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载体支撑。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化解各种矛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扩大创业就业领域为核心,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公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第四章 发展目标
  一、经济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实现66.8 亿元,年均增长12.2%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4.3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7.6%、22.6%和1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实现1.4万元,年均增长10.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实现19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财政收入。2010年实现1.6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实现13.4亿元,年均增长9.5%左右。
  二、社会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
  ——文体事业、文体产业、文学艺术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完成全市城乡光、电混合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创办全省一流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城区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入户率达到85%以上。
  ——构建集休闲、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城市。
  ——完善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综合救助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构建功能完备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派出所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刑事技术室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整合警力资源,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指挥调度平台,实现110、122、119三台合一,建成GPS卫星定位系统,建成350兆无线集群通讯系统,实现指挥调度系统现代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实现9,730元,年均增长8%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实现 4,830元,年均增长7%左右。
  ——全市总人口。2010年达到 48.5万人,年均增长1.6%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一五”期间控制在6‰以内。
  三、资源环境发展目标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10%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5 平方米。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三环泡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好现有草原、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
  ——搞好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农田高残留农药污染及区域外污水污染。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达到验收标准。
第五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第一节 调整经济结构
  一、产业结构调整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优调强种植业结构。“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按照提质增效的原则发展粮食生产,把我市建成三江平原腹地优质粮食产区,粮食总产量突破120万吨,建三江农垦分局粮食总产稳定在250万吨。按照市场需求,把种植业品种调优、品质调强、特色调大、效益调高。发展双高大豆,增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全市水稻面积确保突破80万亩,力争达到100万亩,逐步扩大绿色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单产效益。到“十一五”期末,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0万亩,绿色无公害面积达到270万亩。
  ——围绕建立现代农业,做大畜牧业。“十一五”期间,把我市和建三江农垦分局建成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基地。采取产业化、规模化推进的方式,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畜牧、水产品的比重。到“十一五”期末,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70万头、20万头、40万只和420万只,奶牛存栏10万头,肉类总量4.2万吨,鲜奶总量30万吨,禽蛋总量2万吨,畜牧业将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整合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拓宽流通领域和服务行业。打造延伸农业产业链,延长甜菜、烤烟、白瓜、大豆产业链,加快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巩固扩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各业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发挥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纽带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围绕推进集约化经营,调整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推进集约化经营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转移,发挥现代农业连片种植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密集型产业转移。“十一五”期末,全市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
  ——围绕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和幸福、红卫、红旗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排灌蓄功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争取农机合作社项目,提升农业标准化档次。在普及中小型农用机械的基础上,向大中型机械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准确测报能力,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
  (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能源工业建设,培育壮大区域支柱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要把能源工业建设作为立市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抢抓机遇,加快风电经济开发步伐,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全力做好富锦风电场二、三期工程、乌尔古力山风电场工程建设。通过开发风力资源,到2010年发电能力达3亿千瓦时,形成较大规模的风电能源产业,提前进入财政经济贡献期,成为佳木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城市化发展战略布局,完成热电厂扩建工程,到2010年供热能力突破20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组织各方面专家组,完成褐煤、泥炭土、平原风电资源的勘探前期工作,为适时开发利用我市资源做好准备。
  ——调整壮大机械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挥我市机械产业基础、技术、人才优势,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机遇,合理调整机械工业的产业布局,推进规模化生产,努力形成竞争强势。“十一五”期末,把我市建成东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小型拖拉机生产基地。以新型农机产品为主要目标,搞好大中小型配套农机具。以大中马力拖拉机为主攻方向,生产能力达到24,000台。扩大钢圈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0万只目标。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起重设备、防爆电动葫芦的研发升级,形成优势主导产业。
  ——加快轻化工业建设,转化资源形成规模产业。“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我市轻化工业项目的开发,利用境外木材、纸浆资源及三江平原秸杆资源,大力发展造纸工业和木制品工业。做好年产5万吨造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整合全市服装加工业。按照俄方远东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利用豆粕资源发展大豆蛋白及蛋白纤维工业。扩大短纤维生产规模。通过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D法和共沉法预处理短纤维技术的应用,到2010年,年生产能力达到1,300吨。利用我市资源大力发展中成药。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发中药材资源,发展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孝铭科技中药膏项目的建设和大输液的复产,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拉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围绕大农业,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复合肥、缓释肥料及安全农药除草剂,满足三江地区对农资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加快绿色、特色食品工业的发展,形成市场竞争强势。“十一五”期间,鼓励支持外埠企业采取合资合作方式,恢复扩大“卧虎泉”、“千杯少”等品牌白酒和矿泉水的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整合现有城乡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区政策、环境等条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新上“稻、豆”、“肉、乳”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和做大地方品牌,把食品工业建成立市骨干企业。走“围绕农业办工业”和“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市域经济发展道路,把农产品加工园区逐步建设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产业聚集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重点建设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畜产品加工业与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奶牛示范园区的建设。引进国内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奶牛产业发展。加快市属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外埠知名企业的合作,开拓国外市场,拉动全市畜禽产业链发展。
  (三)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调大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构建各具活力的产业群。“十一五”期间,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私营企业广辟第三产业发展渠道。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速冻、加工、分类、包装,推动草编、柳编、苇编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大木材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建立咨询、评估、法律、审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娱乐、影像、网络、艺术教育、现代印刷等科技信息产业。
  ——构建区域旅游产业走廊。“十一五”期间,要把旅游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拓宽思路,树立旅游大通道、大区域观念,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完善景点功能建设。同时,广泛宣传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做大旅游产业。要联合开发旅游线路,与同江、抚远两市县共同打造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景致独特的沿江旅游走廊。要与建三江农垦分局、宝清县联合开发七星河、三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线路。完善乌尔古力山日军要塞与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景点建设,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加快别拉音子山风车山庄的建设,建成风车博物馆、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会务中心、农业生态园区、德祥水库,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线路。开发人文资源,将我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等纳入旅游景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冬季冰雪运动,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俄罗斯异国风光游。
  二、产品结构调整
  (一)优化工业产品结构,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围绕市场需求,开发研制以农机具为主的水稻插秧机、农作物“做水”种植水车、园林绿化水车、小型钩机、煤矿液压支柱等新型产品。积极支持地方民营企业做好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培育地方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力强”钢圈、“富华”起重机、“乌龙”短纤维等一批优势产品,提高地方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二)优化农副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十一五”期间,以抓绿色、特色和良种为切入点,到2010年,全市高油大豆良种种植面积达到100%。水稻全部实现优质生产,实现以村为单位或工厂式育秧的方式,统一栽培、统一耕作、统一品牌。城边和沿公路镇村大力发展以蔬菜为重点的庭院经济。优化提高烤烟、甜菜、薯类等经济特色作物的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技术,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调整优化畜禽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三、财源结构调整
  (一)建立新型财源结构,全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基础财源、新兴财源和替代财源建设,保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把财源建设项目作为“十一五”期间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项目载体争取国省扶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大胆向新兴财源行业发展。紧紧围绕土地、林木、草原、水面等资源优势,突出资本运营,把分散管理,疏于管理的资源、资产纳入财政经济,转为财政资本。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全面实现资源、资产的增值和财政收入能力的迅速提升。建立完善土地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土地承包费管理体制。抓住并轨试点的有利机遇,通过整合国有企业资产,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实现存量增值,增加财政收入。“十一五”期间,把挖掘非税收入征管潜力作为财政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调控完善收费机制,结合“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对各类非税收入落实政策罚缴分离制度,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十一五”期间,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严格区分政策行为和市场行为,突出公共性特征,提高对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依法行政理财能力。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整合支农专项资金,整合国有资源资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加强债务管理,建立“消赤减债”机制,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乡财县管”运行机制。
  四、所有制结构调整
  (一)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期间,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全市经济运行的战略性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提高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在放宽发展准入领域上,坚持“非禁既入”、平等待遇的原则,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加大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通过行业引导,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支撑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民营经济中,选择有带动力的民营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坚持培育民营企业,引导其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创新培育一批国有转制企业,促进企业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建一批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和牵动能力大的民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吸引更多省外、境外企业到我市兴业。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名产权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生产,推进以资本、技术、产品为纽带的跨行业、跨地区联营联合。
  (二)加快扶持镇域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抓住国家支持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国省资金支持。利用资源优势扶持建立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镇域特色的民营企业,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经济、资源优势,采取资本、劳动、科技、销售联合等方式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有一定文化素质、经商经验丰富、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农民和社会其他人员到农村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或从事经纪人活动,把镇域经济搞活、做大。
第二节 发挥区位优势
  一、构建区域商品集散中心
  “十一五”期间,把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实施大经贸战略,开发旅游大通道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企业繁荣区域经济的吸引、辐射作用,利用百货大楼、新天地商厦、温州轻纺边贸商城等大商场、大超市、专卖店的载体功能,吸引国内知名厂家落户富锦,引商联商,形成辐射佳木斯东部周边市县、农场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区域专业大市场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培育发展粮食批发、农资、农机、建筑材料、房地产等市场,积极培育发展产权、资本、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市场,扩大地方名优特产品销量,构建专业市场生产基地,形成优势。加快畜禽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载体功能,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入场交易,大幅度增加市场销售额,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二、构建区域物流中心
  (一)发展方向及目标。根据现代物流业的特点和世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我市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十五个物流中心的一个,突出了在佳木斯东部经济区域物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即三江地区农业物流中心、佳木斯东部地区中转物流和水运物流的主枢纽、江海联运的喂给港、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的主通道。充分发挥我市区位的核心作用,有效地带动和辐射整个经济区及周边地区,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加快邮政、商业、交通物流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快构建现代物流框架体系,使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物流发展目标上,2007年物流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至少发展一家大的、功能齐全的物流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行业体系,满足我市及辐射区域内国民经济对物流的需求。
  (二)建设重点及项目。在规划建设重点上,搞好现代物流网络布局与建设,突出物流基地、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善、格局合理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借助互联网络搞好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搞好港口物流体系的建设,把富锦港建成黑龙江省内河水运百万吨大港,继而形成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和国内主要地区的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重点搞好富锦港国际物流园区、新港区、进口木材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在同三公路两侧、福前铁路北侧,建设富锦市综合物流园区。搞好农业生产资料大市场、果蔬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做好佳木斯东部运输枢纽项目建设,主要建设货运和客运枢纽。在原凯马富拖销售公司仓库建设农机物流、建材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主要对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整合,积极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公路、铁路改造和运输设备建设。
  三、扩大内外贸易
  (一)基地建设。以适应、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我市各类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内外贸易活力。要巩固完善我市已有的高油大豆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畜牧产业基地、出口蔬菜基地、绿色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农机具生产基地、高科技起重设备基地、国内领先的短纤维生产基地建设。
  (二)外拓市场。巩固订单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购销渠道。整合农产品加工品牌,与建三江农垦分局联合拓展东北大米外销市场,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场市”两地米面油加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产品销售实现加工转化增值。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铁路运输制约性矛盾,使富锦、建三江农垦分局区域内的几百万吨原粮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三)南联北开。利用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实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南方大厂商到我市投资、兴办实业,通过南联促进北开。要扩大对外进出口范围,扩大地产品出口数量。扩大对俄科技合资合作项目。继续巩固和发展在俄罗斯境内的企业和个人经商、建厂及农业开发,推进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引资引商,合资合作拓宽对俄罗斯土地、林业、矿产资源的开发。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支持跨境加工,境内配套的办厂方式,鼓励发展来料加工、委托加工、贸工一体化等多种方式的出口加工业。树立大口岸意识,搭建对俄贸易大平台,为国内客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大通道环境,立足于远东逐步向俄腹地延伸,把边贸合资合作业务做大做强。要充分利用我市农业资源,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扶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型营销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培育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主体。提高农产品国际质量认证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积极利用现代物流业、跨国连锁超市和国外的销售代理商、采购商开拓农产品境外市场,扩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出口。
  第三节 扩大投资规模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强化争项目、引项目意识。科学选项、立项,加大与高校科研单位联系,组成强有力的项目开发班子,举全市之力,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细,利用我市各种资源、区位、口岸、产业、生态等优势和潜能,按照“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前期开发、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工作,掌握国家投资重点,扩大投资规模。要把握项目的主攻方向,突出重点领域。今后5年,依托农业资源和开发,大上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产业项目。争取三江平原治理、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加快风电、农机具、起重、短纤维项目建设。搞好港口扩建、交通道路、城市给排水、老城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教育集中办学、光电混合网络工程、文体设施、“科技强警”等项目建设。要积极与建三江农垦分局合作,开发科技含量高、需求潜力大的项目,建设“绿色”米业,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直接利用外资、间接利用外资、国内融资和上争资金水平。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采取各种招商形式,形成全民参与招商的氛围。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利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把我市各种优势与外地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结合起来,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招商引资的重点是与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业、立市骨干企业的合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及旅游等项目的开发。
  三、拓展投融资渠道
  “十一五”期间,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拓展中小企业发展,农民扩大再生产,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事业建设投融资渠道。支持地方金融企业加快改革,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我市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启动民间资本,放宽投资准入领域,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将国有资产面向社会公开出售,实现资产的置换和优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和外来资本向产业和公共事业聚集,参与社会事业设施建设投资,发展社会事业。大力盘活资金、资产,使各种社会资金流向富锦,促进各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城市建设功能
  (一)道路景观建设。“十一五”期间,城区主次干道以南北向方格网格道路形式为主,形成两轴、两横、五纵的路网结构,整个城区共规划主干道18条、次干道19条、支路16条,将市区内所有道路全部硬化。构建富锦城市标志性景观体系,建成三种类型的景观街道,即滨江休闲步道、林荫步道和步行街道。增设广场8处,市内机动车停车场14处。
  (二)绿化建设。与城市规划结构相对应,形成带状绿地与面状绿化相结合的绿地体系。规划城市工业区防护林30米宽,对外交通干道防护林10米宽,沿江公园绿地最低30米宽,幸福灌渠、红旗排干渠两侧绿带30米宽,规划绿地面积356.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2%,其中公共绿地180.37公顷,人均绿地21.36平方米。
  (三)治理改造。新铺地下排水管线25公里,总长达82公里,覆盖率达80%。在市区东北角松花江下游,争取国家投资建富锦市污水处理厂。改造我市原有垃圾处理厂,利用先进的机械化堆肥法对垃圾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消除垃圾的二次污染,并利用循环技术生产复合肥。医疗垃圾采用焚烧法处理。完成水厂扩建工程,解决全市居民供水问题,加快对供水管线的改造。加大旧城改造,辟建新区。完成幸福小区三期、东平小区、新天地小区、和平小区等住宅新区的开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人工湖、绿化等工程建设,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推动小城镇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以富锦市区为中心的城市群,扎实稳步推动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把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拉动市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搞好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功能定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根据富锦农村各镇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二龙山、锦山、兴隆岗3个区域性重镇,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建设生态环境优良,区域特点明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园林城镇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开发建设小城镇,要大力改变农村住房条件,试行推广节能、环保、生态、沼气、太阳能、风能、秸杆相结合的新型住宅模式。要加快发展经济实力强的大行政村,形成由若干不同等级规模村屯组成,各具职能特点,相互联系的城镇地域体系。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的道路、给排水、通讯、保洁、保绿、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用地规模,完善基础功能,使人口产业达到合理布局。加快市镇公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开发农村客运市场,改变城镇道路,完备路网格局,完善园林绿化景观,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完善居民区各种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以业兴镇,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主导产业,以产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做到强一业、兴一镇、富一方。要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和区位优势,兴建与小城镇发展规模相配套的农产品、畜禽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建筑材料、日用工业品等集贸市场。通过搞活流通,以贸养镇活镇,使小城镇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拓展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到2010年,形成以富锦中心城市为轴心,以二龙山、锦山、兴隆岗3镇为扇形纽带,以其它镇群为网络的城镇化格局。
  三、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市区到乡镇的通乡及国省干线连续线公路建设。抓好经济效益好、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乡级公路建设,尽快形成功能分明的公路网,提高通行能力。加快以公路运输枢纽为重点的站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快速直达公路运输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新建客运和物流两个中心,建立公路快速客货运输系统,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发展大集装箱、零担和大吨位专业运输车辆以及适合农村客运的经济型客车。重点抓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加强路面、桥涵及防护工程等构造物建设,公路抗灾能力明显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富锦为中心对外辐射佳木斯市及周边各市县,与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相衔接,完善客、货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网络化运行,加快富锦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四、加快扩港投资建设
  “十一五”期间,完成富锦港口一期扩建改造工程。总体扩建项目在老港区以东扩大港区39万平方米,扩大泊位岸线1,000延长米,建成年吞吐量160万吨的标准化、现代化内河港口。主要建设项目为冲填坝内港区陆域面积12万平方米,扩建港区前沿岸壁300延长米,新建港区铁路专用线1,000延长米(双线)。新建泊位4处,建疏港3公里,建生产和生活用房及辅助设施,搞好口岸办公及大通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旅客通关大厅及装修通关地面。建立对外贸易口岸商务电子信息平台。
  五、发展邮政通讯事业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国家提出的“三网融合”的要求,加强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邮政工作要以“三农”服务为目标,提高邮政综合服务能力,社会用邮满意度达到93%以上。合理调整优化网点,增加现代化投递、监控、防盗等办公安全配置。加快区域内物流配置业务发展,把建设高标准“数字化富锦”作为主攻方向和重点目标。“十一五”期间,建设覆盖农村的宽带数字网,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新增40个偏远农村“村村通”电话,结束“千里传邮”历史。到2010年末,要完成富锦千兆网工程。市内路面杆线全部移入地下管道。移动通讯将开通3G业务,移动电话将发展到10万部。通讯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个亿,年均增长3%。
第五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一、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实施科技项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提高集成创新、引进创新能力。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推进富拖、起重、橡胶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技术,在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方面促进结构优化和技术水平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场市”、镇、村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农业领域宏观预测分析、农业灾情、农产品需求和农业生产服务等子系统。在生物技术领域,引进培育农作物、经济作物及饲料优质、高产、安全转基因品种。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扩大梅亚、种子公司、饲料等企业的产业化规模。扩大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逐步加强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引进与研发,快速扩繁优质高产奶牛、纯种肉牛和肉羊。开发有机复合肥,支持佳峰复合肥、梅亚金刚素等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中医药产业化生产能力,提高工艺水平,扩大肛宝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支持建三江农垦分局开展工业领域项目的科研开发。
  (二)加快农业科技开发。“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深入开展“院市”科技共建和“场市”共建活动,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支持建三江农垦分局开展农业项目的科研开发。开展大豆等农作物良种繁育、脱毒种薯、脱毒种蒜繁育等农业科研基地建设。加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的技术研究,重点开发绿色、特色精制米和优质专用系列小麦粉,大豆异黄酮、双岐因子和酒精工业产品。培育优质高产及适应性广的农、经、饲作物新品种,搞好“双高”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甜菜、白瓜、美葵等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改良和培育优质高产奶牛、肉牛、肉羊、毛羊和出栏率高的瘦肉猪,优质禽类、鱼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品种,优质牧、饲草品种。研究开发并推广畜禽鱼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科学饲养、科学轮牧、舍饲精养技术,优质牧草培育技术,新型饲料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兴建青贮窖,开发青贮饲料。开发推广专用饲料、新型饲料添加剂和秸杆微贮饲料。推广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三)推广环保技术。引进应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技术、水处理厂智能化控制技术和饮用水高效净化技术。推广应用高效燃烧技术、工业废气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燃煤烟气高效脱硫除尘技术和汽车尾气高效净化技术,引进应用噪声、振动防治技术及设备、电磁辐射防护、治理技术及设备。扩大农村沼气应用规模和新型环保节能燃料生产及稻壳发电、稻草板加工、秸杆汽化、秸杆环保造纸、稻草纤维素酶加工等技术应用。
  (四)加强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建立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加大对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的报导和宣传,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一)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农村十镇为依托创建十大教育园区,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全市农村集中办学。到2007年末,全市农村中小学调整为54所,123个教学点全部撤消,农村学生全部迁入新校舍,实现农村学生享受与城镇学生同等质量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初级职业教育,把农村中小学办成融、普、职为一体,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农村新型学校,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相促进的教育新格局。以乡镇中学为依托,搞好综合中学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力争5年内,把职业技术学校办成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生产经营、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与服务为一体的全日制教学,与各级各类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省及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夯实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聘任的重要依据。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三、创新机制,提高人口素质
  “十一五”期间,按照“一法三规一例”的要求,深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市站、镇站为重点,流动服务车为纽带,村室为基础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老有所养。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计划生育纳入社区建设,建立以村(居)为主的有效管理和服务网络。把计划生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村”、“文明村”、“五好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打造文化富锦,建设体育强市
  (一)繁荣文体事业。繁荣文艺创作,保持戏剧、声乐、舞蹈、摄影、书法不断创新,每年有精品力作问世。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保持省市排名。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城乡以中老年为主的各种健身活动,丰富中老年人的文体生活。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味,科学规划城雕、广场、旅游景区、城区绿化及广告,注重特点和品牌化,体现人文内涵。
  (二)加强农村文体建设。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特色体育项目。加快各镇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以各镇综合性文化站为重点,引导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民办公助文化实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文体名镇、名村建设,搞好农村文化站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耕文化景观,人文景区,提高镇村文体品味。鼓励支持各镇建设小广场和文化活动室。
  (三)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运用财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加快“富锦文体休闲广场”、“艺术馆”、“田径体育场”等现代化标志性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加快镇村文体场所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工作指导中心建设。
  (四)发展文体产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行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吸收民间资金,鼓励个体和民营企业,开发新的娱乐项目和演出团体,实现演艺业、娱乐业产业升级。利用标准化田径体育场和艺体苑举办大型体育赛式,扩大城乡开展体育彩票发行范围和销售量,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个体人员在镇村开办文体活动,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档次较高的文化产业链,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利用我市文化体育设施、人文资源,吸引国内外文艺团体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承办体育赛式,扩大富锦文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广电事业发展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城乡光、电混合网络建设,以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为目标,新建城乡光缆网络总长度1,120公里,新建262个村内电缆网,改建城区配套电缆网络。实现城乡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网络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0%以上。城区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以上。农村有线电视节目由15套增加到30套,实现城乡统一网络,统一信号源,统一管理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视效果。启动数字电视系统,实行数字、模拟电视共网传输,逐步向数字化过渡。无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无线调频广播覆盖率达到100%,广播节目网上传输。
  (二)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到2010年,广播电台全面实现采、编、播数字化,建立音频工作站,开办互动点播节目。有线电视网络力争2010年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户,有线数字广播用户达到500户。
  (三)加快广电资源开发与应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丰富的传输资源,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市场,开办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使网络产业尽快成为广播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构建强势媒体。继续办好现有无线调频广播,创办有线共缆传输广播节目,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为人民群众创办丰富多彩的节目,全面提高宣传质量和节目制作水平,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把富锦宣传出去。要依法行政,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严厉整治违规现象,确保舆论安全。
  六、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打造民生之本。“十一五”期间,把创业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引导创业就业,政府服务创业就业的方针,走政府抓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路子。解决好城镇就业困难人群、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大学毕业生、复员兵的创业就业问题,使创业就业成为富锦的民生之本,构建和谐富锦的基础。要完善市场创业就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就业机制。要增加社会创业就业容量,进一步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创业就业容量大的服务型企业,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发展增加创业老板,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实行灵活的弹性就业形式,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吸收就业人员。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动各类人员直接走向市场创业就业。
  (二)实施安国之策。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建立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工伤和生育保险。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管理机制。加快以医疗、住房、教育等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分类施保工作。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农村敬老院资源,提高“五保户”的集中供养水平。
  七、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医疗卫生能力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完成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建设,购置医疗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将市中心医院建成佳木斯市东部区域性医疗技术中心;完成农村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实施妇幼保健资源重组;完成我市儿童专科医院大楼建设。在农村各镇普遍推行以新型合作医疗为主的多种健康保障制度。严格卫生执法,加强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等监测监督。控制主要疾病,严防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药品监督,确保用药安全。加大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的力度,建立起真正惠及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六节 加强环境保护
  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从保护生产生活环境入手,严格控制大气、水、环境、噪声、固体废物、农田、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对地面水、地下水的保护及对水源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质安全。加强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治理,促使达标排放。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评法》和“三同时”制度。
  二、加快生态示范市建设步伐
  (一)保护生态资源。要把开发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作为生态示范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做到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功能的退化,使全市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强化生态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巩固农业生态示范市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总面积达到50,193公顷,新增造林面积达到2,112公顷。要完成松花江防护林工程和城乡一体化林网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0%以上。实施国家黑土保护工程,采取耕作秸杆还田、地表覆盖轮作、培肥等综合保护措施,保护和恢复土壤功能,改造低产田,防止水土流失,提倡使用有机肥。完善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建设沼气项目,总结推广沼气进村经验。加大退耕还湿、还草、还林力度,改造低质草场,改良低产牧草。搞好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示范区分区规划的实施。
第六章 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解决“三农”问题
  一、落实惠农政策
  继续落实好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巩固减负成果。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依法清查完善土地建档工作,严格农村机动地承包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矛盾。农村筹资筹劳遵循自愿、公开的原则,所筹资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纳入村级财务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挪用。加强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完善农村务业承包合同的签订、管理、协调,引导农民自觉履行合同义务。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着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民参合,建立处处为农民着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做到惠利于民、取信于民,使农民真正实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病有所医、弱有所帮,确保农民以健康的体魄脱贫致富奔小康。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清理并逐步化解镇村债务。认真落实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教育一费制,农村报刊限额制,违反加重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二、减少农村人口
  “十一五”期间,要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抓住农村城镇化建设契机,大力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妥善解决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构筑城乡统一有序的就业市场,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将农民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二、三产业。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创业就业领域的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形成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打破制约农民增收的人口资源结构瓶颈。
  三、拓宽增收渠道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营造要致富,出劳务,大户带动,广辟财源的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中介对接,能人带动等办法,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创办实体,带动农业人口同步转移,不断壮大劳务经济。鼓励支持农民既当劳动者,又当经营者和投资者。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到俄罗斯、周边农场承包、开发土地,壮大实力。引导支持全市多数地少的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发挥潜能,离土离村,务工经商。要打破传统观念,加快特色作物种植,为后续加工提供充足原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要培育养殖大户、科技大户、蔬菜大户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高“三农”服务质量
  “十一五”期间,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要加大对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教育,通过科技致富典型引导,改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和“温保即安”思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大批劳动力闲置的问题。要加强农村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建设。搞好镇村动物防疫组织建设,培养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专业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建立各种动物疫病检测平台,提高对各种动物疫病和外来疫病控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紧急防控物资储备库,提升处置突发疫情的能力。要通过“场市”共建和拉练田间博览等服务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强农产品质检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好农产品疫情监测工作,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吸纳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组织中介服务等多种合作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服务。
第二节 优化发展环境
  一、破除各种障碍
  “十一五”期间,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在项目开发上,要做到“三个不论”、“两个坚持”(即不论项目大小,建在富锦就好;不论资金多少,投在富锦就行;不论老板大小,来富锦创业就算。坚持多个轮子一起转,哪个快就支持哪个;坚持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谁发展快就支持谁)。破除各种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全民创业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正确政绩观。破除部门利益障碍,服务、服从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破除环境障碍,建立活而有序、管而有法的运行机制。本着开明开放的原则,建立新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保证各项政策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支持建三江农垦分局大力发展农业、工业、能源、环保等项目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搞好税收等方面的扶持。要营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以推行和完善代办制为重点,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二、亲商安商富商
  “十一五”期间,要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把客商引得来、留得住。树立“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观念,努力把我市打造成服务的商地,成本的洼地,投资的福地。对投资者做到优惠政策不封顶、奖励让利不心痛,让投资者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在征用土地、现场勘测、办理证照、设备购运等各环节上都做到程序简化,透明度高,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扶持和保护投资者正常经营活动。充分利用我市各产业基础优势,吸引厂家、商家、客户进市、进店、进园区,安心扎根发展。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大投入,以发展促进和谐
  “十一五”期间,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重要举措,加大对发展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的形式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财力,节约财力,集中财力,办好社会各类事业。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健康、安全等多方面权益,拓展“惠民”内容,提升“惠民”层次,让城乡人民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扶持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制定和落实市场运作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为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推动和谐
  “十一五”期间,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改革措施,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乡财县管”运行机制,支持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利用贷款贴息政策,技术改造,科技开发项目资金扶持政策,对有带动力的财源企业、立市财源大户加以重点扶持。大力扶持建三江农垦分局财源企业,加快改革与发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清理和规范税费优惠政策,改革部门收费机制,加快执法收费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将社会事业领域的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树立教育产业意识,扩大重点高中容量和自主招生范围,挖掘师资队伍潜能,形成辐射周边市县农场的教育优势,构建国内重点高中名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健康和安全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要求,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疾病防治和医疗救护措施的落实,认真研究群众就医改革办法。树立卫生医疗产业意识,探索财政脱钩,扩大自主经营,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或引资购进先进技术设备,形成医疗专家、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专家医院、专科医院,大大吸引周边市县就医人流,构建我市医疗服务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化解突出予盾,以稳定巩固和谐
   “十一五”期间,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调控目标,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协调支持金融部门,落实小额贷款,扩大社会融资渠道,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缓解就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搞好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与行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训模式,面向市场,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完善社区体制,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发展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四、保护合法权益,以公平维护和谐
  “十一五”期间,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税费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发展。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切实维护社会一切劳动者生产、生活诸方面的合法权益。强化市场管理监督力度,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打击伪劣假冒产品,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合法经营。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维护投资者利益,保护所有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对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调价项目、动迁、土地征用等问题要广开民主渠道,搞好听证,建立专家论证制度。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公益性文化体育和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
  五、加强综合治理,以法制保障和谐
  为确保“十一五”规划的稳步实施,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大依法履行各项职能,依法监督“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发挥政协组织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健全基层自治组织,依法搞好换届,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体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认真抓好普法教育,拓展法律服务,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社区警务场所、治安卡点、指挥调度平台、通讯系统和巡逻装备的重点投入,搞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四节 转变政府职能
  为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能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突出政府职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民增收,扩大创业就业,培植财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环境治理,资源利用,贫困群众保护,社会救济,社会治安,“场市”共建等工作上,进一步理顺职能分工,完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总揽全局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市功能完善的全程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提高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能力。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装备配置,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和促进科学决策机制、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建设。要加强领导,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组织保证。《规划》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各部门、各镇、各行业要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富锦市人民政府主办
富锦市信息中心承办并负责技术维护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建议使用1024
X 768分辨率,IE6.0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搬家公司联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