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布拉格圣乔治教堂维斯申克教堂叫什么名字

克拉科夫市_百度百科
克拉科夫市
克拉科夫市是波兰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克拉科夫省首府,直辖市。有着悠久的历史。
克拉科夫市城市概况
波兰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克拉科夫省首府,直辖市。位于上游两岸。人口约74万。建于700年前后,是中欧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为维斯瓦族的故乡。他们统治小波兰直至10世纪。年为波兰首都,18世纪瑞典人入侵后日益衰落。年、年两度受奥地利统治,1918年又归属。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损失惨重,雅盖隆大学(波兰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1363年)全体教师被杀,5.5万犹太人被遣送集中营。战后重建,后为波兰第三大工业城市。现为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中心。钢铁工业尤为重要,市东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列宁钢铁厂”,年产钢及其他冶金制品600万吨。炼焦化学、建筑材料(水泥、耐火材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机械(机车车辆、农业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仅次于华沙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历史悠久的大学(1364年创立)、综合工业大学及艺术院校和矿冶研究院、原子物理研究所等。设有、博物馆,还有瓦韦尔宫(收藏古代艺术珍品)、城堡和教堂(著名的古教堂有60余座)等古迹名胜。有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琢石、冶金等工业,市东郊的新胡塔有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波兰南部重要铁路枢纽。城中历史建筑众多,1966年起国际艺术展览会定期在该地举行。
  克拉科夫是波兰第三大城市,历史上波兰的故都。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是欧洲东部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由于能够从立陶宛和俄罗斯那里接触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进知识,波兰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美誉。而克拉科夫则是欧洲文化和科学的中心。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曾在克拉科夫大学接受教育。
在德国占领波兰之前,克拉科夫是欧洲大陆上对犹太人开放最早、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早在15世纪,卡西米尔大帝就曾经颁布沼谕,准许犹太人在克拉科夫经商。此后,犹太人的天才头脑为克拉科夫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奥古斯都二世(强力王)死后,波落,克拉科夫和华沙也结束了大城市的地位。和1792年三次瓜分波兰,把克拉科夫地区划归奥地利名下。1918年波兰独立,克拉科夫才重新成为独立波兰的重要城市。
克拉科夫市历史
古城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维斯瓦河上游左岸,距华沙约250公里。它是中世纪、波兰第3大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以历史名城和文化中心而闻名。克拉科芙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曾是波兰的首都。公元7世纪时克拉科夫建成,公元10世纪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国家版图之前,维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从“复兴者”卡齐米日国王(年)起克拉科夫成为波兰首都。从1320年起克拉科夫为国王的加冕地。1794年科希秋什科起义以克拉科夫为中心。18世纪当时的统治王朝迁都华沙,这座风光了将近700年的城市就这样被人遗忘了。波兰被瓜分后,克拉科夫隶属奥国;二次大战期间,又被并入版图的“总督辖区”,当时克拉科夫是波兰最大的抵抗中心之一。
克拉科夫是中世纪欧洲首都的一个范例,从单一城堡发展为充满活力的两个新兴城市这是克拉科芙独具一格的城市发展特色。市内古典的建筑物,弥漫着中世纪的风情,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旧城区以古城广场为中心,距火车站不过20多分钟步程,广场中央为建于16世纪的Sukiennice市场,市场下层经营着各式纪念品商店,以木制品、刺绣、皮革为主,楼上则是国立博物馆。广场东面是圣玛莉教堂(St.Mary Church),其钟楼每小时都有喇叭吹号。广场南面经Grodzka街,可一直行往山上的华威城堡(Wawel Castel)。城堡乃波兰历代国王的宫室,其中的大教堂就是他们加冕及死葬之地。集市广场是街区中的关键地点,无数街道从这里延伸开去,一直伸展到城墙脚下。城市的中心随历史发展而变化,最终又回到1257年建立的古城和集市广场,红砖和石料普遍用于各种建筑。老城风景多姿多彩:包括著名服装大厅在内的大市场,四周环绕着教堂、修道院、钟楼和方塔;城市周围是17和18世纪建造的一系列富户宅院;城市的其它地段,教堂尖塔掩映下的是建造的、文艺复兴式和住宅。
克拉科夫一直被旅游杂志称为新布拉格,这座文学气息很浓厚的城市,看过那么多的著名的欧洲广场,总是挤满了招揽游客的精品点餐馆等,但在Rynek Glowny广场南边就有一栋4层楼高的Empik书店,实属罕见,可见克拉科夫人对阅读的热爱。城市内有11所高等学校,其中雅盖隆大学最为著名。这里也是波兰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为波兰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游客达200多万人。
克拉科夫市肖邦博物馆
肖邦博物馆(Muzeum Fryderyka Chopina)位于由克拉科夫的骑士奥斯特洛夫斯基间的巴罗克式奥斯特洛夫斯基宫内。博物馆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肖邦音乐迷。博物馆内有最后使用过的钢琴,此外还有2500多本相关资料以及照片等。博物馆的常设展商收藏了肖邦写给友人及家人的亲笔信、肖邦亲手写的曲谱等,此外还有肖邦本人以及其家人的肖像画等。
克拉科夫市雅盖隆大学
国立克拉科夫是一所拥有600多年悠久的历史的学校,于1364年建校,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名列第六位。该学校有56个教学研究专业领域、13个学院,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亦可可本硕连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等学历,这些学院是:法律与行政学院:古罗马法;教会法史学;普通法史学;波兰法史法;行政史;欧洲法学;内政法;国际私法;农法;内政诉讼;商务与商业法;刑法;犯罪学;辩护与治安学;刑事诉讼;行政法;环境保护法;公共商法;金融财政法;行政诉讼;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宪法;法律社会学;国际公共法;法律原理与哲学;经济学;经济政策;人权。哲学学院:哲学分院;心理学分院;教育学分院;宗教学分院。社会学分院历史学院:考古学分院;人类学分院;历史学分院;文学史分院;犹太学;音乐学分院。语言学院:古典文学分院;英语分院;德语分院;亚洲分院;波兰语分院;拉丁语分院;斯拉夫语分院;东斯拉夫语分院;匈牙利语;印欧语;数学与物理学院;数学分院;物理分院;计算机科学分院。生物与地理学院:植物分院;环境科学分院;地理与空间学分院;地质科学分院;动物学分院;生物工程学院:分析生物化学系;物理生物化学系;宏观生物化学系;微生物化学系;生物物理学系;微生物系;植物生理与进化系;免疫学系。
克拉科夫市中央广场
克拉科夫的中央广场(Rynek Glowny)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也是克拉科夫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温馨又充满活力,精致且不失纯朴,许多人到克拉科夫就是特地为了来感受波兰地道地方风情。广场中央的纺织会馆,现在已改为商场和博物馆,里头的摊位售卖琥珀、木盘餐具、波兰娃娃等各种波兰民俗手工艺品。
克拉科夫市维耶利奇卡盐矿
位于克拉科夫市郊区的维耶利奇卡盐矿自公元13世纪开始开
采,至今仍在不断的挖掘中,是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里面有着许多艺术品、祭坛还有用盐雕刻的塑像。维耶利奇卡盐矿是中世纪劳动艺术的结晶。从14世纪起成为采矿业城市之一,15~16世纪是鼎盛时期,18~19世纪盐矿开始扩建,成为波兰著名的盐都。1976年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盐矿矿床长4公里,宽1.5公里,厚300~ 400米,巷道全长300多公里;迄今已开采了9层,深度为327米,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为了方便视察和参观,早在1744年就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通道。在离地面130多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见的供旅游者参观的游览胜地。那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保留了原有的盐湖、祈祷堂和矿工们劳动场面的原貌。里面有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达芬奇的《》。该盐矿不仅可供游人参观,还可供某些疾病患者来此治疗。1964年在盐矿第5开采区211米深处开设了研究过敏性疾病的疗养所,1974年又在矿井下建成了一座疗养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疗养治病。
开放时间:每年4月16日~10月15日的8:00~18:00;其余时间为8:00~16:00。英语导游行程时间为10:00、11:30、12:30、13:45、15:00,也会依季节及人数多寡而更改。
交通:从克拉科夫到维耶利奇卡交通相当便利,克拉士站旁边即有Mini Bus可以搭乘,班次频繁,大约20分钟即有一班,上车直接将钱交给司机既可。下车后转进山坡步行约3分钟,右侧有一个类似广播电台的大门,直接往前走就可到服务中心和售票口。
克拉科夫市弗洛瑞安城门
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沟和两道城墙所围,城市有八个城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全境陷入战火,仅有克拉科夫幸免于难,完整保存了中世纪的旧城光华,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把克拉科夫的旧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从克拉科夫车站出来后,经过一些卖水果、面包的小贩,从行人地下道即可进入克拉科夫旧城。沿着城墙可以跨入当时最大的城门――弗洛瑞安城门(Florian Gate) ,也是主门,人们用克拉科夫的守护神的名字为它命名,这座城门修建于1307年,城门两侧还有两个戴有金色雕像的小城塔,黝黑的城墙上挂满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绘画,水彩、油画、素描;风景、人物或静物,克拉科夫的艺术和文化顿时豁然开展。
弗洛瑞安城门正对的Florianska街是克拉科夫最热闹的街道,餐厅、旅馆、咖啡厅、服饰、艺品店等应有尽有,不仅观光客络绎不绝,也是街头艺人的天堂,每走几步就有表演者大展才艺,人们在那里可以买到克拉科芙艺术家们的作品。
克拉科夫市克拉科夫古城
古时曾是克拉科夫的市中心,称作“主市场”。14世纪时商人们在这里经营各种呢绒制品,并在这宽敞美丽的广场上建起了专门的工艺品交易厅。文艺复兴时期又进行重建。目前该大厅一层是纪念品商店,二层是国家博物馆画廊,收藏着18至19世纪画家的作品。在其旁边耸立着一座哥特式塔楼,原是市政厅,目前是历史博物馆。古城还有一座著名的玛莉娅教堂。这是波兰最漂亮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高81米。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著名的总祭坛(年建成)、著名铜版艺术家斯托什雕刻的带有受难画面的十字和五彩缤纷的玻璃绘画等。此外,每隔一小时,教堂钟楼上的号手吹响一次长号。据记载,这是为纪念中世纪的一位忠于职责、坚守岗位的号手而流传下来的。
企业信用信息欧铁热线:010-&&保险热线:010-
维斯比旅行攻略 - 由走遍欧洲驴友共同创作
维斯比(Visby)坐落在哥得兰岛西海岸,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镇之一,历史上曾是汉萨同盟重要的港口。它被称为“玫瑰和废墟之城”,保存着中世纪石城墙和多座古老的教堂废墟,迷人的公园和鹅卵石小巷点缀其间。 玩几天合适: 1天。
维斯比植物园坐落在海边,是这座城镇最受欢迎、最迷人的公园,种植了多种奇花异草,拥有风格独特的凉亭和庭院。
门票:免费
维斯比城墙修建于13世纪,沿北、东、南3个方向环绕老城,总长3.5公里,有40座哨塔,保存基本完好。在城墙上漫步非常惬意,可以俯瞰老城和海峡的景色。
维斯比大教堂,即&圣玛利亚教堂&(Sankta Maria kyrka),坐落在老城东侧,是维斯比保存最好的教堂。它修建于中世纪,1572年确立了现在的形态,城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一眼望到它那3座高耸的尖塔。
哥得兰博物馆,也叫&哥得兰古代博物馆&(Gotlands Fornsal)、&哥得兰地区博物馆&(L&nsmuseet p& Gotland),是瑞典最好的地区博物馆之一,展出古文字碑、墓葬品、8世纪维京画石、人体骨架、银器、木雕和斧头砍穿的头盖骨。
开放时间:5月至9月中、9月中至次年4月周二至周日
门票:成人/16岁以下SEK60/免费
榆树谷公园坐落在港口旁,有一个小池塘。每年7月的第一周,榆树谷公园周(Almedalsveckan)活动举办期间,瑞典主要政党会轮流在此发表演讲。
鱼巷坐落在植物园南侧,是&玫瑰之都&最著名的小巷,因街边人家的种植着玫瑰,常被称为&玫瑰之巷&。
&房屋环绕之地&坐落在榆树谷公园东侧,原名&罗兰广场&(Rolandstorget),是维斯比最古老的广场,有一座19世纪的喷泉。
维斯比港坐落在城镇西南侧,有船通往瑞典本土沿海各地。
维斯比港和城镇全景
绞架山坐落在维斯比老城北郊外,竖立着3根绞刑用的石柱。
哥得兰美术馆坐落在博物馆的庭院旁,提供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
开放时间:5月至9月中、9月中至次年4月周二至周日
门票:成人/儿童SEK40/免费
主广场是维斯比的中心广场,四周拥有多座精美的历史建筑。广场上设有停车场。
圣尼古拉斯教堂废墟位于维斯比老城北部,历史上拥有几个不同的建筑阶段,始建于年。现在的教堂成形于15世纪初,并在宗教改革后经过一定规模的改建,18世纪末期衰落并成为废墟&&很多精美的装饰和雕刻都是在这个时期流失的。
圣三一教堂废墟,常被称作'Drotten'或&圣三一教堂&(Trefaldighetskyrkan),始建于1240年,在中世纪晚期重建,1528年被遗弃。
圣灵教堂建于13世纪初期,主体呈八角形,更像一座塔楼。关于它在历史上的所有者存在一些争议。
圣克莱门特教堂废墟始建于约1060年,是维斯比最古老的教堂。
圣格特鲁德教堂废墟位于一片居住区旁,残存的部分不多,石墙上保留着古老的修女图案纹理。它建于年,历史上是一座女修道院,1525年毁于战争。
圣乔治教堂废墟坐落在维斯比老城北郊外的林地中,修建于13世纪,用于安置麻风病人,1542年废弃,1611年又经历了一场大火。教堂主体结构尚在,但房顶已经不存。
圣汉斯和圣彼得教堂废墟始建于13世纪,可能是哥得兰岛历史上建立的第1座石质教堂,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被拆毁。
圣凯瑟琳教堂废墟位于主广场南侧,始建于1233年,供奉多位圣徒。目前教堂的顶部已经不存。
圣拉尔斯教堂废墟紧邻圣三一教堂废墟,约建于12世纪,在建筑结构上有点像后来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
圣奥拉夫教堂废墟坐落在植物园旁,约建于1240年,宗教改革之后被遗弃。
推荐热门酒店德奥游记之维斯朝圣教堂
十月一日,在前往新天鹅堡的路上,
我们先到达了巴伐利亚州最著名的维斯朝圣教堂,该教堂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泰因加登镇维斯区,地处阿尔卑斯山群山围绕的山谷之中。教堂四周有一片宽阔的草地,维斯教堂就坐落在草地的中央,因为这里地势略高,使教堂在平原之中,显得高大,远远望去,十分醒目。维斯教堂建造于十八世纪中叶,据说,维斯朝圣教堂的建立前,原址上只有一座圣母雕像,偶尔被朝圣的信徒发现眼含热泪,于是四方的圣众纷至沓来,争相目睹这一神圣的情景,于是,为这座雕像建造一座朝圣的教堂成为当务之急,巴伐利亚地方教会邀请各地数十位著名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师经过九年多的努力,建成了这座规模不算很大的教堂,但其内部的装饰,足以流芳百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在,每年前来的游客超过一百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我们在近一公里之外的指定停车场泊车,步行走向这座外观并不出奇的教堂,这是一条似乎仅仅用于步行的道路,略有起伏但基本平坦,两边是手腕粗细的木栏,栏杆后面是大片大片的草原,大约按不同的土地所有者,又拦成了成了几块大小不同的区域,从围栏的成色看,年代应该已经很久远了。左右望去,嫩绿的青草在阳光的照射下,油光发亮,暗示着土壤的肥沃程度;几头牛在草地上慵懒地啃食,对走过的我们,几乎视而不见;几栋属于农人的房屋,散落在草原上的几个角落,黄墙棕瓦,墨绿色的窗棂,所有的窗台都铺上了满满的鲜花,一派恬静安逸的德国农村风光,我有种感觉,这样的场景,似乎一百年前,甚至数百年前,一直都是如此……
沿着这条别无选择的道路,我们走向教堂,因为面向东南方向的缘故,阳光从教堂后方的云层中,斜射过来,透着七彩的光晕,还给教堂建筑的轮廓周围勾勒出一圈灿烂的金色,而教堂本身在逆光的作用下,却映衬出略显黯淡的黑色,更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我们一行人走进了正在举行礼拜的教堂里,外观朴实无华的教堂,一走进它的内部,扑面而来的却是金碧辉煌的感受,蓝白色,粉色和金色为基调的雕塑和壁画精美绝伦,那些纷繁复杂,巧夺天工的作品,充斥着整个教堂的墙面,穹顶,廊柱,窗棂,成了后文艺复兴时期,洛可可艺术在教堂建筑和装饰的集中展示,所有纷繁复杂回旋曲折的雕琢,使整个教堂被奢华和精巧笼罩,象征着巴伐利亚的艺术家们,为了神圣的教堂艺术,奉献了毕生的才华,他们的创作几乎覆盖了教堂内部的每一个角落……
做礼拜的人们在这座美轮美奂的教堂里肃立祈祷,我们悄然在教堂末尾的长椅上坐下,聆听主持牧师的祷文,可惜,语言的隔阂,让我们无法理解其含义,却也从中感觉到神圣与庄严,当唱诗班合唱的赞美诗在我们头顶上方悠扬地响起,大不约而同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坦然。忽然,我看到大片的阳光从教堂那宽大的玻璃窗户上投射进来,照到金色的塑像和廊柱之上,泛出灿烂的光芒,顿时胸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整个人觉得都要融化了……
其实,宗教给人们的影响,除了理论的力量之外,肯定离不开环境和气氛的暗示,一时一地的情形之下,如果我们忽然想要有所皈依,必定是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感动与共鸣,一定是心中的某个久已麻木的角落,被突然触动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拉格圣尼古拉教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