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的董事长tcl李东生离婚对于中国的工业制造成本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的论断大家

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关注中国经营网,每天了解商业天下事!
北京进入&两会时间&,首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
2013年中国零售业继续遭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百货店整体增速...
对于华润三九发生中药注射剂质量危机一事,相关人士认为,该...
随着奔驰因发动机问题召回超过11万辆E级车,与发动机相关的更...
我现在几乎很少上微博或发朋友圈。过去,...
Emerson (艾默生)作为全球制造业和技...
对马云的价值观,网络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点评,&阿里巴巴的...
从农村走出来的徐亚峰一直都想解决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难...
历史最后证明,马寅初先生的人口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
《孔府档案》记载道光十五年(1835年)第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
对管理层而言,必须高度正视南北车一系列...
小米CEO雷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本网站全部内容版权归中国经营网所有,并经中国经营报社独家授权。
Copyright(C)
China Business Media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号-1 | 公安备案编号:02 |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中国制造”手中不缺好牌
[提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对这一阐述,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非常认同,“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存在,工业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管理、技术水平,我们有世界领先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对这一阐述,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非常认同,&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存在,工业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管理、技术水平,我们有世界领先的高铁、港口、通信设施,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不输于其他国家,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多年来持续投入和积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就会被取代。&&
  在李东生代表看来,&中国制造&手中有&好牌&,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没有挑战。他说,过去水涨船高式的增长不复存在,&挤压式&增长正成为新常态。&我多卖一个,你就得少卖一个。市场竞争更加惨烈,转型成为必然,转型成功与否决定企业成败。&近年来,TCL实施&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连同国际化一起,转型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2014年,TCL收入和利润双双创新高。&
  李东生代表强调,&中国市场很大,全球市场更大。&去年TCL的智能手机业务增长了60%,其中美国市场增长80%,&消费者是现实的。只要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机会永远都有。&&
  &TCL正成为综合性实业集团,这是基于制造业发展趋势作出的选择,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要求相一致,这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保证。&李东生代表说。(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杨凡、王菁华]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TCL董事长李东生首谈十年得与失|TCL|李东生_业界_新浪科技_新浪网
TCL董事长李东生首谈十年得与失
  华夏时报记者 郭冬颖 黄兴利 北京报道
  适逢TCL跨国并购十年,57岁的TCL董事长坐下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言语温和地称“TCL国际化其实已有15年了,回顾跨国并购的历程,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会一直坚持国际化。”当谈起十年前那两桩知名海外并购案,他略微顿了下说道:“十年之后回头看这两个并购,再让我做决定的时候,我还是会说做。真的有机会让我再做一次,我会比这次做得更好。”
  在李东生的记忆中,2004年巴黎铁塔的“法国红”依旧炫目,当年TCL收购彩电巨头汤姆逊以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时间引发业内震动。虽然这两桩高调的并购案将TCL短暂带入谷底,但这段艰苦岁月最终却成了李东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养分,目前TCL的海外销售收入已占集团收入的48%之多。
  如今,站在海外并购十年的节点上,面对一波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冲动和浪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李东生很直白地表示:“早期遭遇了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代价也比预期的多。分享这些经历,希望对其他企业国际化有所帮助,减少大家交的学费,减少犯错的机会”。
  “十年前过于乐观”
  提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作为家电第一波出海者,李东生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在中国企业加大对海外并购投资的当下,他从容坐在记者面前,袒露自己这跨国并购十年的成败得失。
  而此时他的底气已与十年前有天壤之别,2003年,TCL进行跨国并购之前,销售额是280亿,如今十年过去,销售额达到1000亿,增长了将近3倍。“我们彩电全球第四,手机全球第六,这是我们给股东交的答卷。”靓丽数据摆在面前,他显得很从容。
  “中国过去两三年大的跨国并购项目不断在发生。回想来看,十年前TCL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确实是需要很多的决心和勇气,TCL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跨国并购的一个先行者。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绊绊,摔跟头也是不可避免的。”李东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2004年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年。当年1月,中国高层访法,TCL收购法国汤姆逊的签约仪式就设在法国总理府。一个年轻的发展迅猛的中国公司收购世界500强企业,引发业内轰动,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扩张的标志。
  在收购汤姆逊的签约仪式上,当时的法国电讯董事长牵线,将想要卖掉手机业务的阿尔卡特介绍给李东生,并问他“看看你有没有兴趣把他们也买了。”
  “谈了3个月就签了。”李东生回忆道。当时,47岁的他雄心勃勃。他坦言,当时是TCL通讯最红火的时候,2003年在国内赚了12亿,国内手机市场品牌第一。一切都风生水起。
  对于为何发起这两桩并购案,李东生对记者表示:“因为我们在欧美市场还是空白的,通过收购品牌、渠道和客户能够帮助TCL迅速进入欧美两个主流市场。”
  然而,TCL为这两桩并购案交上了巨额学费,第二年集团陷于亏损漩涡,直到2006年,TCL巨亏已达19亿,公司股票由此被戴上ST的帽子。为了渡过难关,电工业务、楼宇业务等非核心业务被相继出售。
  如今回头看轰动一时的两大并购案,李东生不能说没有教训。他表示:“从这个时点来看,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点过于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对并购当中需要的资源投入也是估计不足。我们两个并购项目都体现出一个特点,前期遭遇了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后期慢慢再走出来。”
  坦言没看准海鲜变咸鱼
  事实上,在那两桩被他称为“震撼”的收购案完成后,李东生曾经预料的18个月扭亏期却被意外拉长。在陷入亏损泥潭后,2007年才扭亏恢复元气。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东生承认在十年前没看准,所以前期付出较大代价。他说,对汤姆逊并购项目来说,如果不是有那么快的产业转型,其实大部分并购目标是能达到的。
  “我们想不到彩电从CRT转换到LCD那么快速。”李东生表示,汤姆逊当时在CRT技术方面是全球领先的,拥有全球最多领先的CRT专利,虽然LCD正在兴起,但TCL认为LCD应该至少还有5、6年才能取代CRT。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他表示,2005年,欧洲市场快速转向平板,当年下半年问题暴露出来,2006年LCD已经占去欧洲市场约七八成份额。
  “对产业技术和市场转型的判断失误,是造成彩电业务并购前期困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他举例称,卖CRT电视像卖萝卜白菜,卖LCD像卖海鲜。当时由于技术准备不足,所以产品就会延误,设计就晚了三个月,交货再晚三个月,供应链的速度又三个月,9个月后,海鲜就变成咸鱼了,最后这个损失是巨大的。
  但对于阿尔卡特并购案,他又有别样的遗憾――“三个月就签约太仓促”。
  2004年1月法国总理府上牵上线,3个月后,与阿尔卡特联手的合资公司T&A成立,其中TCL出资5500万欧元,阿尔卡特出资4500万欧元,阿尔卡特将专利技术、渠道技术免费算进来。对此,李东生介绍称,专利至少值2亿欧元。
  “我心中暗自窃喜,绝对值。”李东生说这句话时,语气仍像是十年前一样志得意满,然而似乎又多了一丝调侃。他坦承,由于当时看起来得益很大,所以很快做了决定要干。
  但合资公司烧钱太快。“2004年8月份并购的,第二年5月份赔的钱比我们预算大得多,1亿欧元年初就烧完了,所以就马上和对方谈二次重组,不注入资金,这个企业就没法活下去了。”随后在2005年5月,TCL通讯通过资本重组实现全资控股T&A,并将其和国内业务合并进行整合,境况才日渐好转。
  就这样,这两桩2004年的收购案让李东生在2005年过得并不安生。他向记者感叹道:“原来现金流是我最有底气的大后方,却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
  李东生的忠告
  国际化的步子曾经几乎扼住TCL扩张的咽喉,但十年过去,目前海外市场已经良性运转。
  “2009年到2014年,我们销售收入和海外销售收入都在稳步增长,特别是海外销售收入增长的幅度比国内销售收入增长大一些。整体1000亿,海外销售收入占48%,而2009年只有三分之一。特别是手机业务,海外这一块成长非常快。”李东生向记者介绍称:“预估海外销售收入明年将超过50%。
  如果以收购彩电巨头汤姆逊作为原点,TCL的国际化之路已经走了十年,已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收购的一个缩影。
  可以看到的是,这十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步伐也越来越大。据拉斯汉姆全球咨询公司测算,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到70亿美元。对比日前社科院发布的一个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实际交易总额为502亿美元,那么与十年前相比,增幅已高达617%。
  对于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李东生交过的巨额学费显然极具参考价值。他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对于跨国并购,每一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能力来做出分析和判断,战略上要想明白,这个事情是不是你应该做的,你是不是能够做。其次要坚韧,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我自己把这个事情想得很容易,如果我知道那么艰难,当时的准备会更加充分一些,会采用更加安全的方式。”
  而对于TCL的未来,他表示,“未来TCL的发展是双轮驱动,TCL正考虑将双+转型战略建立起来的能力快速扩展到海外市场”。
  虽然这位57岁的企业家已安然度过海外扩张的艰难时期,现在,要让TCL这个稍显中规中矩的企业挽起袖子走“互联网范儿”,下一步如何布局仍值得关注。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TCL董事长李东生:做工业总面临不确定性
  1981年,TCL作为第一批中国电子科技企业在对外开放的&特省&广东诞生,比联想集团早了整整3年。对外开放让中国和世界的第一次真正的相遇,外面的世界吸引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幸运儿,彼时刚刚毕业的现任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担任广东省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与国际跨国集团公司密集接触。李东生工作伊始的积累,为TCL的成长埋下伏笔&&TCL注定将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
  2002年 TCL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820万欧元并购德国施耐德,成为在当地的第一家中国制造企业。2004年,李东生先后整合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全球部门。由此,李东生被业界称为中国国际化的&一代宗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华星光电投建 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消息甫一出炉,和十几年前一样,全世界的媒体都再次聚焦到TCL这家中国企业和其旗下的华星光电身上。尽管在半导体显示行业,华星光电尚属新生代企业,但并不妨碍企业的发展速度。
  &耗资465亿&&全世界第一条11代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这些关键词对于刚刚进入面板产业不足5年的华星光电和母公司TCL集团而言,确实意味着进阶,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前车之鉴,夏普2010年首发进入10代线领域,不过由于下游的出海口尚未打开、供过于求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善。
  李东生此次进入11代线市场,和12年前并购汤姆逊一样,敢为天下先。当时的&敢死队长&经历了之后的阵痛和重生。此次的11代线再次全球首发,又会给TCL集团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 为此,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两大产业侧重有异
  《中国经营报》:TCL上马的11代线,目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领域属最高世代线,TCL此举&敢为天下先&,不过考虑到之前日本夏普10代线有开工率不足,下游需求不稳定的状况。你认为到了2019年7月,11代线产出之际,随着大尺寸普及,下游出海口会不会完全打开?
  李东生:近年来,一直向着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全球市场已经看到了主流电视尺寸的变化,对大尺寸的需求预计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华星光电11代线一旦量产,将使TCL在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上的产品组合更加丰富。
  关于11代线的建立,是TCL立足于未来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从目前的国际竞争体系来看。中国在上游产业的规模还与国际标杆企业存在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以前瞻性的视野,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势,在上游产业进行布局,并提升制造能力。
  《中国经营报》:TCL不断壮大上游产业(华星光电),可能意味着未来华星光电将成为第一主业,而近年来盈利状况不佳的多媒体也将逐步在集团内部边缘化,对此你有什么回应?
  李东生:集团对两大产业侧重有异,但两大产业都非常重要。华星光电作为TCL掌控上游竞争优势,增强话语权的核心产业,是TCL从整体产业上游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华星光电同时也是TCL进行基础性与前瞻性技术研发的重要环节。华星光电的良好发展,将更有利对多媒体、通讯等下游产业开发高品质产品提供支持。另一方面,TCL更注重打造产业链优势, 提升整体优势。
  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掌控产业链优势。华星光电的建立以及不断发展,使TCL乃至中国整体行业,提升了话语权及竞争能力。同时,也使公司下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获得了更有力的支持。未来,TCL仍将持续注重全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强上、中、下各产业在研发与制造能力方面的提升。
  《中国经营报》:TCL上马11代 线,未来的产品将辐射全球市场,为全球的整机企业提供大尺寸面板。这与2004年并购汤姆逊均是业内开先河之举,对此,TCL觉得两笔战略投资的异同点在哪里,能否从公司目前的实力角度和宏观经济层面做出解释?
  李东生:从企业角度:两者均奠定了TCL的领先优势。作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先行者,TCL在2004年成功收购汤姆逊与阿尔卡特,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强大基础。通过有效积累技术专利,以及海外运营渠道,使TCL快速打开了欧美等发达市场,促使TCL的国际化发展更为顺利。TCL的海外业绩,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TCL全年收入超过千亿,海外收入占比连续第二年接近50%。未来,TCL海外增长的速度将超过国内。作为中国业内唯一具有垂直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TCL摆脱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更有力地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从宏观角度,两者均对中国制造发展具有深远意义。TCL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等国际公司,首先,为中国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战略参考与经验。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TCL借助收购,实施&扎根当地发展&的策略,一方面,借助收购的资产,有效地在全球建立起先进的工业与研发基地,使TCL在全球的影响力越加深远。
  标杆学习,辨识优劣
  《中国经营报》:你经常提及三星,在《鹰的重生》一书中也提到&三星是值得TCL学习的老师&,近年来,在全世界科技企业中三星速度,令行业侧目。和三星相比,TCL集团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持续成长和持续品牌化的基因和三星有什么类似?
  李东生:三星是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综合性企业,伴随着日系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萎缩,三星高歌猛进。日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当一部分被韩系企业获得,其代表就是三星。三星成功之处在于战略清晰、高标准、严要求。三星并非每个产业都做到全球第一,但目标越高,动力越大。在战略资源布局上目标清晰。三星最早部署半导体的时候落后于美国企业,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的企业。尽管布局晚,但投入大。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三星都没有放弃此业务板块,现在三星成为全球半导体的翘楚。此外,三星整个系统的执行力很强。强效的绩效考核和严苛淘汰方式,提升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TCL作为新兴的企业和三星有差距,但作为比它规模小的企业,会有更好的速度和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和纠错。另外一个优势在于,三星成长没有一个国内市场的支持,作为中国企业,有国内市场的支持,这也是比三星有优势的地方。
  《中国经营报》:三星作为家族企业,接盘人主要采用传承的方式,TCL集团经历35年的成长,也面临着创始人退休,接班人遴选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规划?
  李东生:TCL集团是上市公司,不存在传承问题。目前TCL集团采取的是领导负责制的方式,集团除了董事会外,还有执委会。公司的人才培养有比较完善的计划,架构了&鹰系&、&新任系&和&高潜人才系&三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极具特色的&鹰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包含面向高层管理者的&雄鹰工程&, 面向中层管理者的&精鹰工程&,面向基层经理人员的&飞鹰工程&,以及面向刚入职大学生的&雏鹰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领导力。
  近年来,集团选派到一些管理干部去国内外好的商业学院学习,还有高管班组成学习联盟。不断学习加之工作积累,优秀的接盘人就会自然出现。高管的权力来自董事会,但管理威信一定要靠自己。我坚信新一代一定比老一代更出色,这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则。
  产业链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营报》:上半年年报中提及TCL集团创立两只百亿元规模的并购基金。专门的产业并购基金从业者曾经对媒体表示&做创投基金,一定要有看穿未来的能力&。你曾表示,并购基金一定会聚焦到TMT领域,工业4.0领域。这也可能成为TCL集团重要的赢利点,那如何才能具备&看穿未来的能力&,预测产业链上的不确定性?
  李东生:做工业的总会面临不确定性,一切都在变化中。相信没有人能够绝对地看穿未来。企业要做的是在变化中做出调整。2016年TCL集团建立两个产业并购基金,主要目的是推动集团主导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投入的力度都是很大的,近两年企业的并购资金动辄都是10亿美元的数量级。这种并购项目单靠企业自己的资源不够,并购基金的成立会产生杠杆效应,把自身资源放大。目前TCL的两只百亿基金,其中一只TCL出资10亿元,紫光出资10亿元,另外80亿元是其他企业投资。和长江产业基金合作也是一样。
  《中国经营报》:现在量子点产业对韩国的OLED产业造成很强大的冲击,QUHD 量子点技术会不会改变现在面板产业的格局?
  李东生:现在彩电显示主流技术还是液晶显示技术,在此技术结构之下派生很多新的技术,包括最新的量子点技术,它的基本就是薄膜晶体管技术。
  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一直坚持做OLED,成为目前全球仅有大尺寸OLED生产企业。LGD的工艺没有之前三星的OLED那么复杂,当然也就损失了一些效果,例如,色彩饱和度等。
  量子点技术主要是改善色彩饱和度,这一点是OLED相对传统TFT有一个优势的地方,我们通过量子点技术,它是能够让色饱和度达到,甚至有些指标超过OLED的水平,但是它的成本大大低于OLED,这样从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来比,它和OLED比,就有一个明显的优势。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认为量子点技术是完全可以超越现在的OLED的技术。未来如果我们能够用印刷显示的方式做OLED,会是革命性的。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为了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一些基金和自己直接投资上游做印刷显示的设备公司,我们在美国投了几千万美元,我们认为印刷显示技术假以时日可以成功。
  《中国经营报》:从2016年上半年年报开始,TCL集团金融业务表现得非常好,仅次于华星光电,增长幅度接近四成,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TCL在 2005年成立了财务公司,2006年也获得财务牌照,金融业务对于TCL集团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即便金融业务势头迅猛,你的投资仍然偏重实业领域。如何理解这样的战略布局。你觉得工业对于整个经济领域的意义是什么?
  李东生:实业在中国的重要性是由当今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决定的,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注定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实体经济是创造物质财富,是有形的。13亿人口,基本有形的东西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对中国来讲,若是本国不能提供这些产品,全都依靠进口,中国的经济就会出现倾斜。
  实体经济是对外贸易基础,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稳定地成长,很重要一点,是多年来的对外贸易顺差。为对外贸易顺差做出贡献最大的就是工业产品出口。
  对于中国实体经济来讲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劳动力收入的提高造成了工业成本的上升。总体而言,这是,对实业的一个挑战。如何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自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意味着企业需进行产品的升级。
  深度 聆听内心的声音和科技的讯号
  2000年的夏天,经济学家埃德&亚德尼将新时代的人分为两类&&向前看的野营者和向后看的大众。他认为,前一类人认为数字技术革命正在将经济转化为新经济,而后一类人则把新经济当做骗局。
  李东生无疑是前一种人,2004年收购汤姆逊,12年后再吃螃蟹,发力面板11代线。投资界有句名言,将钱花在不需要、买不起的东西上,是不会让人变得富有的。李东生不断尝试新模式,每每出手,总有给外界&举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总不免被扣上好高骛远的帽子。
  在新经济时代对于希望带领一批人&先富起来&的企业家而言,流行公式是&信息=财富&。而信息则源于读过的书,和行过的路。1977年冬恢复的高考制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李东生成为享受&拐点红利&的第一批人。因为求学经历和工作机会,外部世界为李东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其意识到了差距,而后树立了实业报国的意识。之后李东生带领大家挣脱国内市场的束缚,为中国的实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过由于2004年的国际化,这位一度被全亚洲视为最优秀的中生代企业家之后曾被评为&最差的CEO&。在《鹰的重生》中,李东生说,此时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个痛苦的更新的过程。而在采访过程中,李东生告诉记者,实际上当时心理压力极大,但是只有慢慢梳理,追根溯源问题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舒缓压力。
  如今,互联网洪流汹涌澎拜、不断冲击实体经济,李东生的&实业报国&究竟是一个传统业者维护尊严的外交辞令,还是一位言语谨慎者源于事实的内心笃定?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珍视经历的宝贵,才明白选择的意义、才能真正聆听到内心的声音和科技的讯号。李东生将此称为沉没成本,付出越多,感情越多。
  老板秘籍
  到2019年7月,11代线产出之际,随着大尺寸电视普及,下游出海口会不会完全打开?
  关于11代线的建立,是TCL立足于未来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从目前的国际竞争体系来看。中国在上游产业的规模还与国际标杆企业存在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以前瞻性的视野,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势,在上游产业进行布局,并提升制造能力。华星光电11代线一旦量产,将使TCL在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上的产品组合更加丰富。
  TCL集团经历35年的成长,也面临着创始人退休,接班人遴选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规划?
  TCL集团是上市公司,不存在传承问题。目前TCL集团采取的是领导负责制的方式,集团除了董事会外,还有执委会。公司的人才培养有比较完善的计划,架构了&鹰系&&新任系&和&高潜人才系&三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极具特色的&鹰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包含面向高层管理者的&雄鹰工程&, 面向中层管理者的&精鹰工程&,面向基层经理人员的&飞鹰工程&,以及面向刚入职大学生的&雏鹰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领导力。
  李东生简介
  李东生,1957年7月出生,TCL集团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CEO,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广东省企业联合会会长,广东省企业家协会会长,广东家电商会会长。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系,同年加入TCL的前身&&TTK家庭有限公司,任技术员。1985年,担任TCL通讯设备公司首任总经理。1993年,担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上任后,TCL开始进军彩电业务,市场销量高速增长,使TCL成为中国彩电行业领先企业。1996年,担任TCL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02年,担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04年,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李东生担任董事长、CEO。同年收购法国汤姆逊全球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全球移动终端业务,奠定了TCL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在李东生的带领下,TCL集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正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2014年,TCL集团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2015年,实现营收1046亿元,净利润32.3亿元。
您看到此篇文章的感 受是....
视 觉 焦 点
图 说 家 电
本 周 热 门 作 者
洗衣机行业在技术战场的竞赛在逐步升温
QD Vision的倒下是否就意味着量子点电视即将走向衰败?
本周热点文章排行
本月热点文章排行
排行文章标题
深度观察室Observation Room
  格力电器遭遇到了发展上的又一次挫折,并购项目议案并...
移动端新闻Household Appliance News
VR/AR技术的兴起,让与之相关的许多行业都开始蠢蠢欲动,而...
新闻热词产品热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cl董事长李东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