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老兵活动方案广东董松原

抗战老兵董成森来渝获赠《君子之风》
董成森参加9.3阅兵仪式  记者 任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参加阅兵仪式的军人不少,但参加过1949年的阅兵仪式,以及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老兵却不多。89岁的董成森,就是其中一位。  昨天,这位籍抗战老八路,在江津双福得到了渝鲁文化交流促进会赠送的《君子之风》画作,并在座谈会上给参会嘉宾分享了当年的抗日战争经历,讲述了两次参加阅兵的经历。  曾用弹弓测绘日军壕沟长度  出生于山东平度的董成森,16岁不到就参加八路军,在战场上几度生死,尤其是在攻打蓝底的一个日军据点时,压制对方火力时右大腿严重受伤,险些因失血过多而牺牲。  董成森说,那个时候,八路军的武器和日军相差太大,有时候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来对抗。譬如,没有测距仪,董成森和战友们就用弹弓把带有刻度的线打到日军壕沟对岸,以此来测绘日军壕沟长度并制定战术。  获赠《君子之风》是因家风正  昨天的座谈会上,董成森获赠了《君子之风》。山东孔子书画院院长张延清说,之所以赠送给老军人《君子之风》,是因为董成森任何事情都是国家利益为先。在和平时代,董成森主动带领全家从城市回乡务农,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为国家种植更多的粮食。  老人年龄大了,家乡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从现在开始,至少会在重庆住半年,也算是半个重庆人了。记者问老人,重庆菜麻辣重,吃得惯不?老人笑得很开心:好吃,没问题。  两次参加阅兵都有遗憾  董成森曾两次参加国家级阅兵仪式。  1949年那次,他穿的是布军装,上衣是黄色,裤子是绿色。到参加检阅的部队太多,能参加走天安门队伍的名额有限,于是领导的办法是:以打靶记成绩的方式,来决定谁去走分列式。结果,平时射击成绩出色的董成森,却发挥失常,以2环的差距,和走天安门的队列擦肩而过,只能参加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对部队的检阅。  66年后,董成森本被定为坐敞篷车经过天安门的老兵之一,阅兵前几天,医生发现老人的血压在180左右,只能建议家属放弃,只能参加观礼活动。  而谈到两次阅兵的最大感受时,董成森说,两次都有很大的自豪感,不同的是,这一次阅兵是在国家更强大的背景下进行。
(责任编辑:HN666)
09/08 02:4109/07 14:4108/31 02:2408/31 01:3908/19 17:5408/13 02:4408/12 04:0408/06 21:4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当前位置:>>>>正文
特稿:献礼八一:老兵董联声追忆抗战故事、诗人张静作七绝(图)
作者:徐曙光、曲柏合
浏览次数:
&&& 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即将读大学四年级英语专业的曲柏合,同时又是一个对古诗、现代诗、文言文等极为感兴趣的年轻人。她在与诗人张静的交流中情不自禁地表达出对张静所作七绝《八一颂》和七律《不忘国耻》的喜爱,她认为《八一颂》表达了人们对军人们共同的崇敬与拥护之情,而《不忘国耻》则淋漓尽致地宣泄了所有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心声,震撼慷慨、激昂给力、振奋人心。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下一篇:无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董建清抗战老兵身份得到确认
本报讯(记者张艳)10月19日上午,记者从麒麟区民政局有关人士处得到消息,抗战老兵董建清的身份已经得到云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的认定,随后,一次性补贴的5000元钱将送到董建清老人手上。自此,曾经在微信、qq群里炒得沸沸沸扬扬的“被遗忘的老兵事件”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英雄。
董建清,日出生,麒麟区珠街街道三源村委会董家村人,1944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参加了60军184师552团,师长曾泽生,团长魏瑛,当时他们驻守屏边防御日军北上。1945年董建清随部队到接受人投降,后坐美军舰艇到东北葫芦岛登陆,然后到了海城。日,随部队在海城起义。1947年5月,董建清在梅河口战役中负伤,后到辽西军区当班长,解放后在辽西军区当通讯员。1948年4月,董建清加入。1953年退职回老家务农。董建清老人24岁的孙女董琪说,爷爷经常给她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许多故事她熟悉得自己都能讲了,至今,爷爷都还保留着退职证明书及当年获得的各种荣誉,但对于爷爷是抗战老兵的身份,她和家人一直没有想到要去认定,今年以来,媒体上关于纪念抗战的相关报道让她了解了当年抗战的艰辛与不易,她觉得作为一个当年与日本鬼子面对面作战、把他们赶出的士兵,爷爷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许多好心人和相关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董琪了解到了认证程序,向麒麟区民政局反映了爷爷的情况,提供了相关的证明材料,几经周折,最关键的是9月10日,在麒麟区档案馆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找到了爷爷的档案,档案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爷爷1944年至1966年在国民党部队当兵。麒麟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将相关情况上报云南省民政厅,一个多月后,老人抗战老兵的身份终于得到确认。
10月16日,本报记者去到董建清家中,看望了老人。老人身体尚好,耳聪目明,看到记者给他带去的《珠江源晚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刊”上自己的战友们的故事,老人感慨万千,一个劲地说:“年纪大了,过去有些事都记不太清了,但总是会去想啊!”19日下午,当记者通过电话告诉老人他的身份已得到确认后,老人不停地说:“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啊,谢谢,谢谢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好心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抗战老兵董成森带着曾外孙一起接受检阅
扫描到手机
09:08:06 & & &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队员宋杰和其外曾祖父、董成森参加了阅兵全要素演练。二人相见,留下了一场——  阅兵训练场上的祖孙对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老兵公园乞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