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牙膏的客户经理如何了解企业需要了解那些方面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上传于||文档简介
&&立​金​银​行​培​训​中​心​陈​立​金​著​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怎样做一份良好的竞品分析?通常有哪些方法?
按时间排序
刚做了一个竞品分析的方法总结,希望对别人有帮助。
1、 我们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一是为了对比学习,二是验证。在对比中取长补短,在验证中确定市场。
2、 谁是竞品?
从竞争的点出发,互联网产品不管行业方向,留住用户的产品都可成为学习的竞品。竞品大致分为三种:解决同样需求的同样产品、解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解决不同需求的同类产品。
举例:假设你是“优酷”的产品经理,解决同样需求的同样产品为“爱奇艺”;解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电视猫”;解决不同需求的同类产品,假设此处的不同需求为构建“产品氛围”,竞品可为“bilibili”,先解构出发点,再找出同需求的优秀竞品进行分析;
3、获取竞品信息的渠道?
1、对手公司的季报、年报等公开数据;
2、竞品对手公司产品及官网;
3、权威数据分析网站;百度指数、Alexa、友盟等
4、行业媒体及论坛分析文章;36kr、虎嗅等
5、成为竞品的用户身份去获取信息;
4、如何确定分析维度?分析维度由分析目标决定,以下是常见的几个维度,产品经理更需注意是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竞品数据,分析需注意区分主观、客观评价。
1、行业分析
2、盈利模式
3、产品界面及功能体验
4、市场战略
5、 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是较为常见的分析法。 信息对比:具体分析,从技术层面到UI,再到功能和业务,下图只举例功能上的对比。暂时只想到这么多,欢迎大家来补充。
做竞品分析——个人快速进步的好方法学习竞争对手关于产品、市场、运营的方法对我们个人进步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竞品分析都应该分析竞争对手的哪些部分呢,个人总结有如下6个部分:1,核心竞争力;2,宣传方式;3,特殊资源;4,产品功能、服务特点;5,最主要的业务逻辑;6,粉丝社区的运营方式我们分别看看每一条从哪里着手分析。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公司产品最核心的卖点是什么?通过企业网站或产品slogan看它的核心卖点,回答一个问题:什么产品为谁提供什么服务?红框中标出的就是公司核心卖点。通过新闻报道或创始人自述等媒体渠道得知。通常在新闻报道和创始人自述里面会讲到什么产品为谁提供什么服务。用户评价,去知乎或者网站社区等看一下它的用户评价,看看用户说的产品体验最好的地方在哪里。这个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的核心卖点。宣传方式去竞对网站扒出来他们的微博、微信,这是目标比较主流的媒体运营方式,一般公司都会有。具体看看竞对是怎么做的,内容调性,转化方式等等。这里以微信为例,把竞对微信1个月的历史文章扒出来,做个分析,可依次列出项目:文章标题、发布时间(具体到时刻)、文章类型、互动率(指阅读量、评论情况)、目标人群、转化设置等。下图不太全,只作个参考:然后做个总结,如:去百度搜索,把前5页宣传方式总结出来。当公司用自己的资源做了宣传时,通常情况下会被百度搜录。以极客学院为例在百度搜索:然后把在百度搜到的前5页做个总结,放在Excel表格里。这个当然是做的越细越好,但这个做起来通常很浪费时间,请根据自己的需求做。特殊资源这一项比较简单,一般公司有自己的特殊资源,通常会想让别人知道他有这个资源。可以去新闻、网站合作伙伴找一下。产品功能和服务特点很简单,你只需要作为一个陌生用户去体验竞对的产品和服务。看看他:产品哪些环节体验较好,哪些细节你没有想到哪些功能让你觉得很爽,很方便遇到问题,如咨询客服怎么解决,多长时间的周期联系你从来到网站到完成注册购买每一步流程是什么样?最主要的业务逻辑网站如何引导你。完成目标过程经历哪些环节这个和上一点有点像,只不过你要捋出主要业务逻辑,你甚至可以做出一张业务逻辑的信息流图。粉丝、社区的运营方式如果竞对有社区的话可以进入社区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版块,每个版块的功能是什么,置顶帖子有哪些内容类型,经常做哪些活动。然后你可以根据竞对做的这些你也可以实际动手去测试一下效果。免喷声明:文章为基本竞品分析,以促进你的职场进步为目的。最后,打个广告,本人做了一个公众号:杨家大少9527,定位:分享互联网营销干货知识,以及个人在互联网营销工作中的经验心得,从而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不扯淡,不忽悠,拒绝假空大的理论和不顾用户体验的乱搞。回复“书籍”,得到24本精心打包好的互联网营销书籍下载地址!
网络上关于写产品竞品分析的文章很多,做运营类竞品分析的文章比较少,所以今天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分析竞品运营中的思考和心得。每天发生在我们APP里各种变化都是值得运营学习的最好材料,尤其是竞品的变化,更是有许多与自己直接相关的经验可以学习。通过观察和分析竞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动态变化,市场格局,找到细分机会;获取灵感,吸收经验,策划优质活动。当竞品出现杀手级功能或病毒型活动的时候,也能够迅速跟进,被对手验证不成功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要想写好一份竞品运营分析报告,就需要先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好的标准主要是和写报告的具体目的有关,能不能实现写报告的目的才是衡量是不是好报告的唯一标准。比如领导让你去研究一下竞品的用户运营情况写份报告:有可能是为了寻找可借鉴学习之处,有可能是为了摸查竞争对手情况做好应对策略,也有可能是作为融资计划的参考数据,还有可能是看你最近工作量不饱和给你找点事做(囧)。......以上几种不同的目的,需要的分析报告非常不同,有可能满足其中一种目的的优秀报告,换到另外一种目的下,就会变得参考价值很低。常见的竞品运营分析主要目的和侧重点有哪些呢?1.学习优点需要独立思考,通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原因,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2.开拓市场在没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竞争者,重点通过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判断全局。也要把竞品及用户群重合的潜在竞争对手考虑进去。3.竞争策略重点分析优缺点,细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竞争策略一般会从对方的弱点及未满足的细分需求主要着手点。4.预防性策略重点通过分析过往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推测竞品的可能动向,同时这个需要定期观察更新。5.用于求职加分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分析透彻,可以包含一些对产品层面的分析研究,适当地表示出对产品和行业的乐观和喜爱。明确了做这个报告的目的,接下来就可以更具体的操作了。确定竞品分析对象的方法,是先全面后精选:“先全面”就是尽可能找到竞品和潜在竞品,是为了对行业全面了解“后精选”是为了聚焦关键竞品如果是比较主流,常见的直接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比较多的产品了。因为主流产品都会认真地优化ASO,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能够被搜到,所以这个方面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是新的领域和行业,可以到这几个新产品发现平台去搜索看看。Producthunt是新产品曝光平台的鼻祖,可以看到每天新产生的各种新产品。36氪旗下的Next是国内类似平台的追随者,更多国内的产品会在这平台发布。mind和today分别是爱范儿和IT桔子旗下的平台,也还不错,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另外,也要看看用户群有重合的产品,即使不是直接竞品也可以考虑进来分析,就像牙膏和牙刷,彼此之间不是竞品,但用户群是一样的,在很多市场策略、运营方法上也是类似的。怎么样可以把需要的产品找全面呢?【关键词搜索延展法】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找到其他相关的关键词。举个例子:比如,我尝试一下我不太熟悉的一个婴幼儿领域,搜索“婴幼儿”后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的关键词,比如“早教”、“胎教”、“启蒙”、“宝贝”、“宝宝”、“萌宝“;通过搜索“早教"又收获了一些关键词,比如:“识字”、“认水果”、“学数字”、“拼音”、“讲故事”等;通过搜索“胎教”又发现了“母婴”、“妈咪”、“儿歌”、“起名字”、“亲子教育”、“辅食”、“育儿”等关键词。通过一个关键词,搜出来的信息提取更多相关的关键词,在通过关键词继续搜索信息,再提取关键词,直到这些关键词能够形成一个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信息图谱,就对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东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另外,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朋友圈搜索都是个很好的信息补充,有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东西。竞品分析找全面了之后,还是要回归最初开始做竞品运营分析的对象去选择,如果是为了学习优点,一般选择竞品里比较领先的几款产品,如果是为了开拓市场,就要多选几款进行横向比较。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分析文章,了解一些这个领域的专家是怎么看行业发展,获取一些优质的观点和认知,以及拓展下看问题的角度,还能收获一些行业的数据和发展预测。这种资料一般在科技媒体上比较多,以下是常用网站推荐:数据一般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机密,任何时候不会全盘地分享出来。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获取竞品的数据觉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一些核心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获得,但我们也是可以间接获取到一些相关数据。1. 自己测量统计、抓取数据可以通过实际体验产品,记录产品的数据变化,从而推断出整个平台的部分产品数据。举个例子,如果是个社区产品,最核心的数据应该是发帖量、浏览量、回复数、在线时长等,前面3个数据是可以直接通过产品进行手工统计的,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统计一段时间(比如14天)的数据,并进行平均计算等。有些数据则是可以批量抓取的,尤其是web端的产品,有些数据是显性可见,但手工统计比较麻烦的,可以让开发同事写个脚本跑一下统计出来。2. 用已知数据进行推测有一些数据可以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估算。比如想知道某款竞品APP的下载量,我们可以查的到是一些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数据,比如应用宝、360、百度、华为应用市场的下载量数据,假设不同手机的下载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加上自己家产品在不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竞品在没有公开下载数据的应用市场(苹果、小米)里的下载量了。如果自己并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已知数据,那就用公开报告里的手机市场份额进行推断,比如微信的手机终端型号分布数据,推断出竞品的总体下载量。3. 获取公开的数据报告、文章报道这部分可以到研究机构专业的数据报告里去看,比如艾瑞、易观、199it、Talkingdata、企鹅智库、爱知客等,虽然大部分需要付费,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免费内容可以参考。如果公司规模大一些了,还是可以考虑付费买一些数据的,比如Appannie里的,可以看到更多直接的数据,比用推测的方法准确多了,而且是动态变化的。4. 混入竞品的种子用户群种子用户群里的用户相对活跃,可以主动和其他用户聊天,了解用户想法和需求,且和对方工作人员沟通起来也很容易,通过混种子群,一点一点地也能够知道不少竞品最新的动态、数据等信息。注意事项:1. 现在刷数据的行为非常多,公开数据很多不准确,不要全信,始终保持对数据的怀疑!对得出的结论,也要保持谨慎,有可能的话多用其他角度进行交叉验证。2. 判断不要过于主观,尽可能深入问题本质,多问自己几遍为什么?真的吗?还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可以佐证?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运营是需要基于产品的,所以我认为在做运营竞品分析的时候,离不开对产品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在选择分析维度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加上产品的维度。下面我列出了综合类、产品类、运营类的一些维度:实际分析中,结合竞品分析的目的,选取几个(不是全部!!!)作为分析的维度。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重要性也不同,怎样知道哪些维度会比较重要呢?从产品的核心流程相关的维度就会比较重要,比如电商产品,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浏览、下单有关的,如UV、跳出率、下单率、SKU、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需要作为重点分析的维度。『体验法』要做分析,先从体验开始。体验一款产品或活动,可以分别从小白用户视角、忠实用户视角、产品设计视角来看,完整地走完整个流程,去感受整个被引导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包括困惑、冲动、烦躁、愤怒、喜悦、诱惑。通过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对产品有个基本的认知,是运用所有方法的基础。『对比法』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法了,因为对比之后发现的差异,最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比中既可以是A产品和B产品进行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不同产品之间的对比,有一个技巧,就是用表格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维度列出来,逐一填充不容易遗漏,最终形成一个看起来非常直观的表格。下面有个图示,可以参考一下:(图片截图自一份网易团队很早之前的一份分析报告)如果上面这个表,用纯文字进行表述,你可以想象下写的人和看的人都会有多累。在同一产品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上,多结合不同时间段的背景和产品特点,深入思考变化的具体原因。另外提醒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定要把流程图画出来,分析产品务必要画出产品流程图,分析运营活动就画运营流程图,把流程图画出来,就能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区别。如果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着去画一下,京东、美团、唯品会3个产品的下单流程,然后就会发现不少意外的收获。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我举一个我日常经常分析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过去1个月虎嗅的公众号哪些文章很火,哪些没人看,从而帮助我了解科技阅读爱好者的喜好,从而对我下一步写出用户更喜欢的文章会有帮助。我是这么操作的,首先统计一下虎嗅网过去1个月的206篇文章标题、阅读数和点赞数,然后看阅读数最高的前20篇文章,而阅读数最低的10篇文章,并分析和研究,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在哪里。(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前20的文章)(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最差的11篇文章)(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最差的11篇文章)受制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了。只从标题和阅读数上简单分析可以发现2个结论:1. Papi酱、成人用品展、杜蕾斯空气炮、百度莆田系、直播等热门话题的报道和剖析本身就容易带来更高的关注和流量。给我的启发是,如果有机会结合热点写一些深度文章会有不小的传播。2. 阅读量最低的10条中有6条都是广告。上面还只是从标题和阅读数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打开每篇文章对应分析,还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测试法』通过做一定提前规划的动作进行测试,根据实际反馈,得到有价值的结论。比如想知道一个社区产品竞品的用户内容喜爱倾向,想了解这个产品的用户,到底是喜欢干货、鸡汤、美女、时政还是八卦,提前把每个类别的内容准备3份,每天选3个时间段,每天按预定的时间发,然后看用户反馈得出结论。这样做每一类内容都至少3份,消除了一些内容质量的差异,3个时间段都有发,消除了时间段不同的差异,最后体现的效果,就会相对准确一些。下面这个图就是根据上面的计划要求排的一个内容投放时间表,根据表排的时间发内容,并进行阅读量的统计,这样根据实际反馈得到的结论就会更靠谱一些。通过最后测算出来的阅读量,发现这个用户群比较喜欢鸡汤和美女,对时政内容不感兴趣。『推断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做出一定的推断,从而得出结论。比如想研究某个活动对某个公众号的效果,在这个活动前,该公众号头条阅读平均是1000(7天以上),某个活动后头条平均阅读数增加了200(7天以上),根据公众号打开率一般在10%上下,就可以粗略地估计出来,这次活动增粉大概是2000人左右,实际的话应该会更少一些,因为会有新增的粉丝打开率高一些,且估算的期间还有非活动带来的增长,所以粗略估计下来,应该是增粉人之间。再看到竞品做这次活动,送了一台999元的手机,10张电影票,成本大概是1500元,也就是这个活动的平均增粉成本在0.75-1.5元/个,如果觉得这个成本可接受,就可以换个噱头模仿对手,同时在各方面多做些转化率的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借鉴和优化得到一个很好的活动策划了。有些过往活动信息找不到了怎么办?很多APP里的活动主要是通过Push或者Banner进行推广,活动结束之后就很难找到这些信息的入口了。有个小技巧,一般比较重要的运营活动都会在APP同名的公众号进行发布,浏览公众号历史消息,就可以获取到不少过往活动运营信息。『套用工具、模型』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则等;市场和战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麦肯锡矩阵等。这些工具模型都能搜索到,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下。1.报告阅读体验要好: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报告人的体验,能够让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观点、论据。一般我们在认真看长文件之前,都会先快速拉一遍扫一眼,对于阅读体验差的文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份文件的质量不会太高。阅读体验好,有几个具体的注意事项:a. 要有目录,章节结构明了,规范段落,加上“1.1、1.2”这样的标识。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适中,字体大小有层次感。c. 图文并茂,多用图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图。2.一定要有结论:分析报告不是小说,一定要有结论!不能让别人看了你很长的研究论述之后,还要费尽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结论。即使分析的对象比较复杂,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得到推论,也是有一个“结论”,即“情况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的结论一般可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二是对自己的行动建议。3.观点和描述不要过于主观过于主观的分析,很难让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观感受,也试着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观原因造成的?举例:“这个界面我比较喜欢"就比较主观,可以分析下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是更简洁?间距合适?色彩更好?效果很酷?“这个下单流程体验还不错”也比较主观,好在哪里?加载更快?步骤更少?更符合原有习惯?支持支付方式更多?如果比较复杂的主观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比如对于某个模块的体验,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词语的话,就会有“还行”、“很好”、“很棒”、“不错”、“牛逼”、“超赞”的话,就不好进行对比,到底是“牛逼”更好,还是“超赞”更好?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于这个方面用分数进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对这个体验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不同产品更直接的对比了。4.求职提交报告的建议在结构清晰的情况下,字数多、页数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这会在态度上首先赢得一部分加分。写整体竞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职产品风险小一些,因为只分析求职的这家产品,不太可能在认知上超过面试官,有亮点也不容易出现,有纰漏却很容易显现,加上竞品一起写就会更容易出彩。报告最好生成在线链接,再用短链接+二维码工具生成一个二维码,嵌入到简历中,方便HR打开。最后说的话其实要完整看完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实际开始写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进行学习、思考。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写竞品分析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不想写、懒得写的人会逐渐落后,相反的,能够沉下心来写的人,能够在职场上逐渐拥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力。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写一份呢?
一个十分实用的竞品分析思路和方法,套用这个思路,你的竞品分析报告就能达到60分了。下面针对每一项具体说明——1、确定分析的目的动手进行竞品分析之前,务必要先确定分析目的,这与做营销工作时要确定推广目的是一样的道理。根据分析目的,你才能确定需要分析的东西。有了分析目的,也就决定了你不用分析得那么全面,只要着重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可以了,大而全的分析反而无法做到十分深入。分析的目的可能有这些:为产品业务发展提供辅助决策为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参考为产品的定位提供建议……2、竞品的选择竞品的选择很重要。因为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竞品,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而言,那这意味着你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意义的,更可怕的结果是导致你的产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竞品之前划分出一个选择的标准,并就这个标准对市面上现有的产品进行梳理,确定相应的竞品。这里介绍两个选择竞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列举法直接竞争者:产品相同且满足同一目标客户群体。间接竞争者:产品不同,目标用户一致。潜在竞争者:1)横向产业相关者:提供大致类似产品、服务的企业;2)纵向产业相关者:上下游企业、拥有雄厚相关领域资源的企业。&2&矩阵法如果列举法满足不了你,那你就试试矩阵法吧,这种办法对于清晰定位竞品属性效果十分显著。具体做法是,利用2X2的矩阵,设立横轴和纵轴设立维度标准,找到自己产品的位置,确定相应的竞品。下面是我用矩阵法进行竞品分析做的图,仅供参考:3、竞品分析一提到竞品分析,可能大多数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分析的维度,认为竞品分析就必须要从哪些哪些维度进行。实际上,竞品分析的维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分析的目的来确定的,这些维度提供的内容最后要能成为你的结论的依据。那么,怎么确定竞品分析的维度呢?我的方法是,先在纸上围绕着分析的目的列出需要知道的竞品情况,感觉差不多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这几个类别就成为竞品分析的维度。简要地说一下竞品分析的几个维度:&1&市场地位主要可以从市场份额、下载量、用户数量等角度去分析竞品在当前行业处于什么位置,当前行业中的标杆产品是什么,自己的产品和标杆产品之前在差距在哪里。这里顺便分享几个常用的行业数据获取渠道:艾瑞网、易观智库、企鹅智库、CNNIC、百度指数、友盟数据、App Annie……&2&产品背景从公司的背景、产品的团队、拥有的资源等方面分析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3&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包含盈利模式、业务模式、渠道模式、用户模式等。用精益画面可以对商业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4&功能特色
用卡诺模型对产品的功能分类,分为:基础性功能、期望型功能、兴奋型功能、无差异型功能、和反向型功能。基础型功能和无差异型功能的分析可以简略的进行带过,重点是对期望型功能和兴奋型功能的分析,对于反向型功能,则需尽量的去避免。基础型功能和无差异型功能的分析可以简略的进行带过,重点是对期望型功能和兴奋型功能的分析,对于反向型功能,则需尽量的去避免。&5&用户群体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对竞品核心人群的特征描述,包括年龄、职业、区域等。&6&运营/推广策略针对竞品采用的一些运营/推广策略进行分析,找出竞品的好的推广策略、推广渠道、活动方式等,为公司产品的推广提供借鉴参考。4、总结总结是分析报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部分最能体现个人的思考,是最有价值的产出。具体的做法是先对前面的分析做出总结性陈述,然后提出对公司产品的建议即可。这个思路只能帮你到60分的合格线,至于怎么达到80分,还需要你的修改、打磨。倾注了你的思考和努力的东西,最后的结果一般都不会太差。另外想说的就是,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升能力。所以,多做几次,水平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一个优秀的竞品分析报告绝对不在话下。当然了,如果你平时能养成收集行业信息的好习惯,这也能够让你做竞品分析报告轻松许多。——————————————广告时间——————————————研究完竞品,如果你想学习自家产品怎么做推广,欢迎来踏浪100-,这里有系统的互联网营销知识,教你怎么做微信推广、知乎推广、H5推广,教你怎么写标题、写短文案、写产品卖点,还教你求职、筛选公司、面试技巧……哎,对了,还可以免费试听课程,好不好你说了算,我不会告诉你他们根本不花钱做宣传,好几千用户(具体是几千真的不知道,我只是其中之一),靠的都是口碑。
分析竞品,我一般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竞品用户价值定量分析:-用户覆盖及份额:DAU、MAU-用户粘性:人均次数、天数、时长-用户转化漏斗:下载、安装、活跃、留存-用户重合度-端覆盖:Android+iOS这类数据来源可以通过Questmobile,友盟,TalkingData上获得,但是需要付费或者安装SDK。目前免费的产品,,还可以免费注册。2 竞品市场规模定量分析:-市场规模及份额:如交易规模GMV、营收规模、分发规模等-用户规模及份额:如消费用户数、核心用户占比及贡献度等这类数据需要去企业财报上去抓取,或者去咨询公司购买。3 竞品市场动态定性分析-运营动态:渠道(后装渠道投放,预装重点厂商渠道等)、运营(运营投入,活动效果分析等)、PR及品牌影响力(最新舆情动态、百度指数变化)-产品动态:产品功能(新功能、功能方向调整等)、商业模式(新业务布局及方向)、盈利模式(盈利点,盈利量级等)、并购等这类数据可查看企业官网,元芳,专业咨询网站(虎嗅,36kr),百度指数平台。4 竞品市场竞争深度分析-资源覆盖度:如商户资源覆盖、地域覆盖、品类覆盖、资讯源覆盖等-业务生产能力:以UGC类端产品为例,包括内容存量、增量、质量情况,贡献用户量级、用户来源、用户贡献活跃度、自媒体or达人的量级等-价格竞争力:如广告资源售卖价格、分成比例、转化率等数据来源:企业官网、业内专家、咨询机构、BD、用研、其他数据挖掘方法。
提供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吧。大家都在说固定的具体模板、角度、面等等,然而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不同、竞品不同,是会影响到具体的竞品分析要做的事情。文章链接:-----------------------------------------全文如下----------------------------------------------------------------产品小白最开始接触产品这个岗位的时候,几个名词是一定会看到的,例如:“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用户场景”等等。这篇文章,就唠一唠“竞品分析”。刚接触产品这个岗位,应该是大二/三()的时候,那个时候,写了第一个竞品分析。先列当时的过程:(为了写个文章,爆自己的坑也是醉了,请多担当)
1、最初,我觉得“在路上”这款旅行游记App中的一个多人编辑游记这个功能特别有意思,和当时的朋友们玩的好high森,然后就想看看还有哪些是这样的,然后我就想当然的锁定了很多跟“在路上”一样的旅行游记类App;
2、之后,在写的过程中,结合网上的竞品分析,我觉得应该要去写每个产品在各个不同面上的一些不同,这样才是完整的竞品分析:商业/盈利模式、用户群、迭代功能、交互、UI设计、运营等等面;
3、最后,根据罗列出来的这几个产品在同一个面上的不同点,一项项写了自己的分析;说实话,当时写完的时候,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大工程呢。然而,现在再去看那时候的东西,发现实在是“图奶衣服”。至少没搞清以下几点:1、没有真正明确自己写竞品分析的目的从上文的例子来看,当时的我因为感兴趣某个功能,想看看还有哪些产品是有类似功能的。那么,这个竞品分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why?因为我的目的是“想看看还有哪些是这样的”,而不是“分析有这种功能的产品在这个功能上的差异性”。所以,按照达到目的的功利性角度来说,写的再多、再详细,感动的是你自己,浪费的是你时间。(这里的“浪费”,仅针对纯粹达到目的来说)上文是我自己大三时候的例子,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把目的复杂化,或者说根本没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就去写竞品分析。然而,这个是最需要先被明确的,直接决定了你之后的工作是否有意义。2、没有明确自己的“竞品”是什么从上文的例子来看,我觉得“在路上”这个App的某一个功能特别有意思,想看看还有哪些是这样。那么,这个分析的对象就错了。why?因为竞品应该是“这个功能的竞品”,而不是“这个产品本身的竞品”。按照原本的意思,至少可能被锁定的会是在线协作类产品,而不是限死在了旅游类产品。对竞品理解错误了,同样,之后的分析就算写的累死也是错。//以下部分为扩充对“竞品”的看法,不想看的可以直接下滑到第3点我以为,“竞品”不再纯粹是“竞争产品”的缩写,而是扩充为“借鉴产品”。根据工作的需要,我可以对整体细分领域下的产品做分析、对某个功能做分析,对某个交互方式做分析、对某种UI风格做分析、甚至细节到对某几种字体做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道理,套用在产品上也是一样。但凡是比我好的,我都可以借鉴,至于用不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这个就涉及到产品管理(综合性的产品周期管理、需求管理等),不多说。(关键是我现在经验少,也说不清,sigh)理解为“借鉴产品”的意义在于:更大可能范围的优化产品。要不举个实在的例子?我们所做的“选股宝”,是款A股资讯产品。目前主打以下内容:
1、分析师策略:合作的专业机构分析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推荐看好的股票,并且给目标价。同时,会在有变化的时候,进行风险提醒;
2、官方策略:根据影响股价的不同因素,给用户提供相应内容,包括:热点主题、每日早晚报消息面、盘中解盘、昨日复盘、昨日公告汇总、重大事件预告(投资日历)、个股龙虎榜、机构调研个股汇总等;
3、实时直播:盘前的消息、盘中的盘面变化、盘末的消息等等。非盘中,充当消息小能手;盘中,充当看盘神器;当然标配的行情、k线图肯定是有的。那么针对性的竞品可能会有:(都不分先后)针对策略:智投、金贝塔、牛股王、优顾、股票赢家、股票雷达、股市热点、百度股市通、雪球、云财经等等懒的写了...针对实时直播:财联社、华尔街见闻、云财经、自选股等等懒的写了...针对基本行情k线: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各券商自己app等等...针对某些场景:投资赢家、股票赢家、股票高手、心跳投资、炒股公开课、问财等等....针对某些功能:音频类软件、阅读类软件、投资理财类软件...3、没有明确竞品分析怎么写这个和第2点有直接关联。从上文的例子来看,一个对象是某个功能、一个对象是整个产品。那么对于某个功能的竞品分析来说,主要分析的可能是这个功能在各个产品中如何UI交互设计、用户对其反馈如何、是否有增加活跃度等等。对于整个产品的竞品分析来说,主要分析的可能就是整体商业/赢利点情况、整体交互UI、整体功能迭代情况、整体运营等等。可以发现,不同的竞品对象写出来的竞品分析是千差万别的。4、没有明确竞品分析的程度这一点是和竞品分析的目的有很大关系的,直接影响到你分析的丰富程度。从上文的例子来看,我的目的不过是“看看还有哪些产品是有这个功能”,并没有想知道这个功能会给这个产品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个功能用户用户会不会买账、有了这个功能之后用户之间的关联是不是更强了等等。举个例子:(恩,这个例子略牵强,因为饿的)目的:
我家太后做了碗豆花,她让我试下是甜的还是咸的;不同做法:
1、我试了一口,发现是咸的,禀告太后说是咸的——太后满意,结束;
2、我试了一口,发现是咸的,然后我用各种方法算出太后大人放了多少盐、放了多少酱油,最后禀告太后说是咸的,并且你放了Ng盐、Mml酱油,快夸我厉害!——太后翻我白眼,我卒;5、没有明确竞品分析的时间这一点和第4点的丰富程度有关系。一定意义上来说,丰富程度大的,时间需要的长;丰富程度小的,时间需要的短。所以,在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对象、程度之后,一定要有个时间预算的,相比这个危害应该不用多说。好吧,总结性的话在这里:明确“3+2定律”——3个W,2个H:
why:为什么写、目的是什么
what:写什么、对象是什么
when:什么时候结束
how:怎么写、写什么
how much:写到什么程度
一、竞品分析的目的大家都在做竞品分析,为什么呢?以毕生经验来看,竞品分析主要有两个目的:通过对比学习,使自己的产品不断成长;也希望能做到居安思危保持行业领先。如果从老板的角度讲,一家企业去做竞品分析终究逃不过以下几个原因:为企业制定行业战略规划;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自我快速调整、以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的稳定性或者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对新行业没有积累和沉淀和客观准确方向的。二、怎样做好竞品分析竞品分析,即竞争对手分析,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的立项筹备阶段,通过严谨高效的竞品分析,可以让产品团队对自家产品的需求把握、对市场态势有更加清晰的认知,知彼知己。如果想做好竞品分析,那么首先应当弄明白的是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你要分析谁。竞品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手,而是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对方的产品和你的产品相比,如果都是解决用户相同的需求,就可以列为竞品。举个例子来说,联想帮助中心或者京东帮助中心,都是为消费者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地方,有着共同的功能需求,就可以列为竞品,只是在不同行业罢了。或者我的京东中的“服务与反馈”,与当当APP中“我的当当”模块,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但属于同类型产品,也属于竞品的一种。也就是说,在做竞品分析前,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弄清楚,你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依据不同的分析不同,去选择不同的竞品。假设你是1号店,想清楚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比如说直接竞争对手(天猫、淘宝、京东)、间接竞争对手(唯品会、携程旅行)。假设你在客服行业,不同行业相同需求(小米客服、苹果客服、联想客服)都可以作为竞品分析的对象。第二步,将相同功能模块、细节进行详细的列表处理。确定好分析哪些竞品后,就要对分析的内容进行罗列,这一点是要做许多案头工作后进行的。确认好测试内容,测试用例,下一步就会简单许多,按照内容填入表格即可。分析的维度可以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比如说产品满足的功能、覆盖的用户群体、功能点有哪些、前后直接是什么逻辑、有几层结构、前后的层级跳转、导航、文案、视觉效果如何设计。举个栗子:这面是我做过关于各大电商平台售前服务的竞品对比。三、竞品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竞品分析时,一定不要盲目,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分析。分析时要习惯从多角度换位思考,有些功能是针对用户,而有些功能是针对商家,有些功能则是因为特定场景需要的,要分析清楚需求背后的目的。还有最重要一点,不要为了分析而分析,可能这个工作你是被迫接受的,但是你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分析,结果能为你所用,才能为别人所用,这样才是一篇好的竞品分析。四、竞品分析的参考内容1、标题、测试人姓名(冤有头债有主);2、竞品分析目的、目标;3、测试竞品(可简单写一下为什么选择这几家竞品)、测试时间、方法、版本号;4、测试内容、测试软件结构、各级功能点罗列、截图(产品优势、产品定位、用户群体、整体功能、各模块功能、表现层样式…)5、功能点优缺点小结、可行性方案如果需要与我讨论和合作的话,可以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最好的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来谈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竞品分析,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做竞品分析的思路框架应该是这样的:(一)确定目的对于大部分事情来说,目的决定一切。竞品分析自然也不例外,一切不以“目的”为目的的竞品分析都是耍流氓!我们在做竞品分析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的目的搞清楚,否则很容易盲目,并且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做分析的时候也就会变得很吃力。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目的就是我们做竞品分析希望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说,竞品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的研发改进的,我们需要通过竞品分析,了解市场行情,竞品的战略以及功能等资料信息,或者了解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然后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结论和获得一些新的产品切入点,从而借鉴于产品的研发和迭代,用来增强我们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为运营作参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当然,这个普遍性角度的说法还是有点空泛。那么从特殊性的角度来说,那么就要根据每个人每个公司当下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里我用举例来阐述吧:(1)比如说,团队对我们产品里面某个功能是否需要修改犹豫不决,因此希望借助竞品分析来给这个功能是否修改提供一个依据,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只要找到有相关功能的竞品,然后主要对这个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即可。(2)又比如说,在战略层面上,团队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有一些疑问,因此想通过竞品分析来拓展商业模式方面的一些思路,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从宏观上找到相关的竞品,看看它们的运作方式,了解它们的盈利点,再与它们进行对比分析。(3)再比如说,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交互设计以及视觉UI设计不够满意,领导也希望能有个改进,变得更加易用并且美观。那么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就要找到那些交互和视觉设计都做得不错的竞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主要从交互和视觉角度去比较分析即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例子是举不完的,我在这里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做竞品分析也要有针对性,从目的出发,这样才能提高竞品分析的效率。在这里,你需要明确通过这个竞品分析,你和你的团队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是想验证一个结论呢?还是想得到一致的共识?又或者是想作为启发产品迭代的入手点?总之,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不过,有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到底是给谁看的问题。至于客服,运营等等部门,我觉得一般不会要求看竞品分析报告,如果确实要看,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很复杂,主要把竞品的一些比较新或者比较好功能做对比说清楚就行了。但是,有些竞品分析报告可能是给领导看的,这里就要注意老板比较关心什么的问题了,如果老板关心的比较细,那么我们还是要从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的角度去作报告。不过一般来说,老板关心的层次会比较高,比如说竞品与我们在业内的地位比较,行业的方向,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竞争力等等,那么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就要往这些方面侧重。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做竞品分析还是给自己的产品团队或者研发设计团队看的,我觉得这种报告也是最接地气的报告,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的目的来分析就行,我们自己想得到什么东西,那么我们就去分析什么!好了,在这一步,你把你的目的确定了,那也就等于你确定了以下三点:(1)你的竞品报告是为了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而做(2)你要着重分析哪些内容(3)这个报告需要为谁(产品团队、研发设计还是运营、老板)带来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选择竞品了。(二)选择竞品在选择竞品数量方面,我建议不宜太多,如果是做全方面的竞品分析,那么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觉得这样的竞品分析一次选择1到2个优质竞品即可;如果根据目的只是做某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设计的比较分析,那么可以同时多挑选几个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大家一般都说可以根据80/20原则,密切关注20%比较突出的竞品即可。在如何选择竞品对象方面,一般选择当前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或者将来的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进行分析,同时,这里一定要结合之前的目的来选择。一般来说,在筛选出优质的竞争对手产品之后,我会这么考虑我的竞品选择:(1)核心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但是满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对于这一点,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的点,而你考虑了也许就能发现更多新鲜有用的东西。核心的目标用户相同但是解决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竞品,甚至一般来说可以是合作伙伴,但是不管是什么,它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有很多借鉴价值的。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做程序员招聘的垂直网站的目标用户是程序员,然后一个做程序员社区或者博客的网站的目标用户也是程序员,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是竞品。但是两个产品的目标用户都是同一群体,那么假如做程序员社区的网站的程序员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都很高,那么做程序员招聘的网站就可以分析这个社区网站的产品的吸引点在哪,运营的吸引点在哪,然后获得一些参考的思路。当然,这两个网站毕竟核心功能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借鉴对方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到底对方的哪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借鉴,是符合我们产品的实际的,而不应该不考虑实际,直接就套用过来,那肯定不对,毕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这个例子可能也许不太恰当,但是在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就算不是竞争对手,但是对方的目标用户跟我们的目标用户基本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分析对方,看看对方在“产品”和“运营”角度是如何吸引目标用户的,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关于“产品”或者“运营”方面哪些好的经验并应用到我们的产品和运营当中去,当然,这个好的经验一定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产品的实际的。不过一般来说,分析这类产品获得的借鉴经验往往在运营方面的多,而产品方面的相对来说会少一点,毕竟还是那句话,两个产品核心功能完全不一样。(2)满足的都是同样的需求的产品(当下直接的竞争对手):对于这一点,基本上就是大部分竞品分析直接选择的竞品对象了,也就是直接竞品,直接竞品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是音乐类app,那么qq音乐,酷我音乐等等就是我们的直接竞品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核心功能都是提供听歌服务。直接竞品属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竞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比较优质的那几个进行对比分析。(3)其他的产品(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当然,还有其他可以考虑的点,比如说能够取到替代需求的一些产品,不过这些都属于替代竞品或者说潜在竞争对手,往往不如直接竞品明显,如果通过前面两点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竞品,那么就可以从潜在对手里面去挑选,也就是间接的一些竞品了,这里也就不过多展开讨论。基本上从第1点和第2点你就可以找到比较多的竞争对手,然后从中挑选优质的拿来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这里说的可能只是通用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产品。关键在于,对于我们来说,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和竞品分析的目的来决定选择哪些竞品,这才是最有效的选择竞品的方法。这一步,我们选择好了要分析的竞品,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搜集资料和数据了。(三)资料搜集在进行资料搜集的时候,一般我会搜集这两方面的资料信息:(1)搜集并分析用户的意见:在这里,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产品和竞品的核心用户对于产品的看法和意见。比如说:A 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和竞品都有的功能,他们是如何比较这个功能的;B 我们没有的功能但是竞品却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用户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选择用竞品而不是我们;C 我们有的功能但是竞品没有的功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助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主要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用户的意见,分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说:A app store,app annie,知乎,应用软件社区,产品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一些相关报告,行业内的一些红人或者牛人的博客以及自媒体,还可以是竞品的官方微信,微博的评论等等;B 从公司同事了解一些关于我们产品和竞品的评论信息,与我们产品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我们以及竞品的评价,与朋友家人也可以进行相关讨论;C 做用户访谈,与用户聊天,或者做用户测试,让用户同时使用我们的产品和竞品,观察用户的行为,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了解用户的想法,从而获得用户的意见;D 还有一点,别忘了自己要使用并熟悉竞品,还可以咨询对方的客服和技术支持,把自己的感想和评论也要记录下来。同时,潜入敌营,通过微博等等方式勾搭上竞品的员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些竞品可能还会有一些社区或者论坛甚至是微信群或者QQ群,在社区论坛微群里面你也可以收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我们要把这些意见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从而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2)搜集并分析竞品的数据:在这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了解我们和竞品的市场或者产品等方面的数据对比。比如说:A 我们与竞品的市场份额占有比例,下载量对比;B 我们与竞品的用户数量对比,用户增长率,增长趋势,活跃度对比;C 其他数据主要就是获得这些数据,至于获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A 百度指数,淘宝指数;友盟指数;B 艾瑞咨询,易观智库,CNNIC,比达咨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AC App store,app annie;D 其他等等与获得用户的意见之后的做法同理,我们要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在做竞品的功能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作为评判我们产品与竞品的功能、设计等方面差异的参考依据了,同样也可以为我们得出一些有益的产品改进建议提供帮助。并且,通过了解竞品的市场份额,我们在做竞品比较分析心里也就会有一杆秤,比如竞品A的市场份额为30%,竞品B的市场份额为5%,那么我们在对这两个竞品分析比较同一个功能的情况下,我们要侧重分析的肯定是A,而不是B。但是,不管是用户评论还是数据,对于产品和竞品来说,依然有很多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殊性,也就是说,我们在下一步进行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不仅要结合用户的评论和产品的数据,还要考虑竞品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这样就不会完全落入用户或者数据的“圈套”。要相信用户和数据,但是不要迷信用户和数据。并且,搜集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目的,搜集资料和数据是为了在做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指导,从而帮助你更好的专注于竞品的比较分析。那么在这一步,搜集完资料和数据之后,就要正式进入竞品分析了。(四)竞品分析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竞品分析的主要关注点一般还是在产品功能设计(包括功能、界面、交互以及视觉设计等)以及产品的战略等方面。在进行竞品分析之前,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如果把竞品之间所有的功能和页面都拿来比较分析,是很难做到深入细致的,大而全则容易肤浅。所以说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目的(我们是想优化某个功能的用户使用流程呢?还是想把界面设计的更美观?或者是想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引导或者启动页面?或者我们想改善交互设计等等?)出发来得出我们到底要着重展开哪方面的竞品分析,找到我们需要分析的功能或者页面去进行比较,才能更有效更深入,才不至于泛泛而谈。在做产品体验报告思路分析的时候,我是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那么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我还是会从用户使用的流程的角度来进行竞品分析(如果从用户体验五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会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逻辑流程),不过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进行分析。进入具体的竞品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出竞品的结构图:首先把竞品的结构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进行一个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比了解竞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了解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后面的功能分析做铺垫。(2)画出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把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如果流程图里面的用户任务路线比较多,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目的选择其中需要分析的流程路线进行对比分析,把竞品的这个路线流程所涉及的页面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这也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3)以用户使用流程图为线索进行竞品分析:在依据用户使用流程图进行竞品分析时,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要提到的五个分析点,并不是每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都要涉及,我们还是要从目的出发来选择我们要具体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五个分析角度只是我的个人思路,可以作为参考。):A 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找到我们与竞品最核心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根据产品来定)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比如说,我的产品是一个听歌的app,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核心使用路线就是找到歌曲(随机找或者有目的搜索)并且听到它。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拉出来对竞品进行分析,竞品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是如何设计的,这个设计包括竞品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以及使用路线路径的长短等等方面。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B 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这个就是找到我们与竞品的几个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然后,同样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比如说,还是以听歌的app为例,听歌是这个app的核心功能,那么可能“歌曲分享”或者“歌曲评论”等等就可以作为非核心功能设计,如果有用户希望分享歌曲,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并分享出去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页面;如果有用户想评论歌曲或者查看其它用户的评论,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评论页面并且查看评论或者发送评论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非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非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同样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C 对方没有但是我们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由于对方没有这个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那么这里最主要的分析点可以是:a对方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b我为什么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c目标用户以及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又或者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失去用户?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D 我们没有但是对方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加上这个功能,同样可以这么考虑:a对方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有什么关系?目标用户对这个功能是如何看待的?他们会不会这个功能选择竞品而离开我们?b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c假如我们要做这个功能,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契合我们整体的产品风格,产品目标等等?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E 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上面提到的4个角度基本上已经把竞品分析重要的部分都涵盖了,那么剩下的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细节方面的分析,比如说:a关于app设置功能的比较分析;b关于app启动页面或者引导页面的设计;c关于app全局交互方面的一些设计(比如说网络问题,机型适配问题,特殊情况交互说明,全局手势,退出机制,显示机制,排序机制,刷新机制,缓存机制,控件交互等等页面条件方面的设计),这里的一些比较分析可能会跟前面的核心或者非核心功能的比较分析有雷同的地方;d关于开发了哪些平台的问题,iOS,Android等等。;e其他方面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以上这5个角度就是我做竞品分析时的一个思路,仅此作为参考。此外,为了在分析时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确立一些评判准则,这个评判准则是你在进行功能比较分析时要设立的一些标准,比如说可用性准则,交互准则,视觉标准等等,在分析的时候你还需要依托这些准则,然后再结合你之前所搜集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来对你的竞品进行分析。关于这些评判准则这里不作过多具体的阐释,只以可用性准则为例,而且产品不同,可以参考的准则标准也是有所区别的。10项比较常用的可用性准则为:(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同时,在对竞品进行功能比较分析之外,我们还要把握的一点就是:了解竞品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竞品的迭代以及改进信息,把握竞品的发展脉络,并以此作为借鉴,看看我们的产品在现阶段有什么问题,了解差距在哪里,并积极寻求方法弥补这些差距,同时还要思考行业和我们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想办法寻找更加优秀的切入点,为用户提供更加独特并且优质的功能,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实现产品的目标。做好这些事情之后,整个竞品分析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在这里你已经通过分析得出了很多关于产品改进的建议和想法,并且把这些建议和想法都记录下来,而且给出了你的理由。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用来指导我们的产品改进。(五)利用竞品分析报告指导产品的改进根据我们最开始确定的做竞品分析的目的,那么我们做好了竞品分析之后,我们又要怎样利用竞品报告的分析结果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来指导我们产品的设计和改进,要如何具体应用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产品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因为不同的阶段对于竞品分析报告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比如说:(1)在研究用户和功能需求的阶段:那么可以将竞品分析作为我们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以及产品需求文档的参考。(2)在确定产品逻辑结构框架或者信息结构的阶段: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关于功能分析,信息架构,逻辑结构和框架等方面的结论来指导我们这个阶段的产品的逻辑结构规划。(3)在设计产品的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的阶段: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为我们的产品提供思路和灵感。(4)在产品的可用性测试阶段:那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5)在产品的迭代改进阶段:那么可以根据竞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功能或者界面方面的改进思路,用来指导我们产品的改进,以此作为产品迭代的相关依据。根据我们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了我们如何应用竞品分析报告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我们的目的,把从竞品分析报告中得出来的建议进行分析,这里最好是让整个产品以及设计研发团队参与进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市场运营以及客服,销售团队也派人参与,让他们也提供一些意见,这里负责把关的必然还是产品经理。通过进行类似的竞品分析功能评审会议,敲定我们最后需要改进的功能方案或者界面方案,然后应用到我们的产品改进当中。当然,如果领导对于方案还有他的想法,那么还需要跟领导进行讨论,原则上就是从对产品有利的角度出发。至于具体的如何将竞品分析报告的具体建议用于指导产品设计,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己所得出的报告和产品的实际来进行操作,这里没有方法论,只有实践。将竞品报告中经过大家讨论并筛选出来的有利于产品的建议进行实践,并在后续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跟踪和反馈,进一步论证这个改进的地方是否对我们的产品有好处,有好处则留下,不利则去掉,然后继续进行分析,循环往复,不断指导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帮助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才是做竞品分析报告最终的目的!(当然,至于运营及推广策略方面的竞品分析,我们这里暂时就不过多涉及了,因为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说一下,在运营方面与竞品的比较分析我们主要还是要依靠运营团队来进行,运营团队可以定期跟踪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了解竞品的动向,从而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作用。此外,搜集竞争对手市场活动以及运营行为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关注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促销活动,社区,微信群,QQ群等等基本上就能掌握对手的市场动向了,还可以通过浏览一些行业网站,互联网媒体网站等等了解对方的一些媒体方面的投放情况,从而为我们产品的市场运营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借鉴。那么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这毕竟主要还是运营团队的任务,就不过多牵扯到产品团队方面的竞品分析里面去了。)(六)总结竞品分析,并不是为了输出一份竞品之间的功能对比清单的报告,这样的报告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分析这个功能对比清单,并且得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竞品分析的落脚点在于形成自身区别于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即我们要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来提高我们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与竞品的差异性方面,这个差异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交互或者视觉方面的,都会成为我们甩掉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就像在做竞品对比功能分析的时候所描述的一样,我们有的功能竞品为什么不做,竞品有的功能,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定要加上吗?竞品的交互设计为什么是那样的,我们为什么又这样做?这些都是差异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从竞品角度,更需要从我们自身的产品本质,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的行业角度来考虑。分析竞品并不是为了求同,更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突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与竞品之间差异的地方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更好,让用户明白他们应该用我们的产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做好竞品分析只是做好产品的其中一个环节,这可以让你的产品能够扬长避短。同时,对于我们产品自身来说,我们还要重视研究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分析和预测行业的发展走向,同时研究我们的目标用户,去了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只有把这些做法都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产品的全面发展!不过,竞品分析还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容易将产品和企业文化等等剥离开来,但是对于很多产品来说,产品文化却是很重要的东西。另外,竞品分析往往把产品的功能元素都进行了分离,也就很容易忽视这其中的相关性,分析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片面或者出现误差。这些东西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去熟悉行业,熟悉竞品,了解它们的文化,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产品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摆脱竞品分析的局限性。总之,做竞品分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好了竞品分析,不管是对产品经理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改进来说,都是很有益的。任何事情都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坚持。不断去实践,总结,积累;再实践,再总结,再积累,循环往复,你就能做好!作者:休言万事转头空
现在很多竞品分析也变成传统论文模式了,那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其实总结起来,我觉得就是几个步骤。1、自家产品用的滚瓜烂熟,知道这个领域中产品该有的点。2、先选择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的产品,静下心来用,认真的用,每个环节都用,用到极致。3、记下2中的各个感受,列出竞品的1234……各个点。4、用3中记下来的点为对比,开始看第二个竞品,第三个竞品,第四个……5、循环2-4。6、好了,数据一堆,开始统计对比分析吧,比较分析法什么的上面高票回答说的很清楚啦。最后,竞品分析必须是无时无刻进行的,特别是在新的领域中,各家产品迭代迅速,产品目标、产品定位都瞬息万变,竞品分析绝非一朝之物,而是细水长流之物。我更喜欢把竞品当个产品看待,来个1.0、1.1、2.0版本的更新,一旦竞品有小更新,就价格0.1,有竞品有大更新(甚至是产品定位的改变,这样的变化并不少见),就+1,坚持到最后,这篇竞品分析将所向披靡。记得保存好各个版本的原稿,在最后可以起到梳理行业发展的作用。竞品分析的时效性可是非常高的哦!切记。
好东西,知乎很不错
我发现“竞品分析”贴吧里有蛮多东西,喜欢干货的可以去找找看
首先,我觉得做事情前目标明确最主要,建议设定的目标不要超过3个,超出3个我感觉就有部分鬼话了,如果领导要做全面的整体分析,那也要按照几个专题来做,一次做一个专题,把事情说清楚,谈明白。
竞品分析,有商业策略分析,有功能对比分析,有产品运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看分析竞品的表现,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部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上面的几位大师总结的1-9个套路。
商业策略分析,一般分析竞品的产品定位、用户研究,偏重于宏观,一般分析的结果用来给boss提供意见,分析某个市场是否有空间、用户群大不大、竞争厂商有什么动态之类的信息。
功能分析,侧重于产品的功能和交互设计,偏重于主观感觉和产品实用性,采用2-3家竞品横向功能对比分析比较多,或者垂直对比各个功能模块的流畅度,主要的对象是给自己公司的产品经理和功能规划师看,功能好就抄呗。
运营分析,侧重对方的推广策略、客户维系手段,偏重于产品运营,通过分析该产品多市场规模、上线时间、推广速度、实际客户、客户评价等等,量化竞品的运营指标,为自己公司的产品运营提供思路,尤其像我们这样地处偏远小城的小公司,分析成功产品吸取成功的运营思路,完成知识转化。
其实,这三个分析,我认为最难的是运营分析,最实用的也是运营分析,因为不管是商业策略分析,还说功能分析,产品在那里,仔细体会总是会有章可循,但产品运营不一样,如果不仔细体会、跟踪,你只能惊叹对方的天马行空、神来一笔,而其实他已经布局很久,对他来说,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感觉研究竞品,只是在以对手为标准,互相撕逼,当然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是有必要的。更多地精力应该放在,研究用户,考虑用户需要什么,用产品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高某一流程效率等。拙见
本文章写写我个人对各位知友答案的理解,如有不足,敬请指正引用部分为知友答案,文末注明出处首先,要问问什么是竞品分析?一、定义对所研发产品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类比归纳的分析结果,用以了解现有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借鉴于产品研发中。(1)这也就是说,竞品分析是指导产品研发改进的,通过竞品分析,获得分析数据,为公司业务做参考,我们这是它的核心意义那么数据信息从哪来?二、数据信息来源渠道1、行业网站、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行业牛人微博&博客、知乎里的相关问题。2、公司内部的知识分享、团队的IM群。(比如团队里经常有人在IM群里发布各类行业和竞品信息,遇到这类信息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免忘记)3、与客户进行沟通,包括面对面交流、微博&论坛互动等等。4、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关注对方员工的微博、对方的官方论坛及招聘信息。(长期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会让你逐步了解到对方的产品策略,同时可以吸取对方产品优秀的细节;关注对方员工的微博,从只言片语里能够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定期去竞争对手官方论坛潜水,看看用户的抱怨,积累一段时间的信息后,就大致知道竞争者的产品问题集中点,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竞争者下一步的产品改进或发展方向;而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关键岗位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其业务发展方向)5、专业书籍。(2)要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越高,基于该数据得出的分析越准确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很重要,通过可靠的数据渠道获得信息数据才有价值。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不一一列举(3)可靠的数据不只有行业网站权威咨询公司的报告,对手的产品官方论坛中用户的抱怨也是一种可靠的数据,虽然碎片化,但是通过分析整理,可以得出产品问题集中点,以及产品发展方向然后,我们要开始分析了,既然是竞品分析,肯定要找好竞品三、分析框架1.竞品选择竞品选择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产品,也可以选择其他优秀且受众群体较大的产品。竞品选择的数量可以根据80/20原则,密切关注20%的竞品即可。(1)一个同类产品,例如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在线教育类产品就有:优米云课堂、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多个产品;而我们分析的时候,必然不可能对全部产品进行分析,所以就要选择开发产品的直接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可能渗透到该领域的其他优秀受众群体广大的商品,即潜在主要竞争对手选好了有哪些竞品,就要从确立分析维度了2、分析维度通常进行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竞品分析是每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需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同的职能区分,侧重点会不一样。(1)在进行分析前,要阐述市场趋势、业界现状,确定分析维度的背景,然后开始列出不同的分析维度战略定位产品的战略,以及在市场中的定位举例:网易公司的大网易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立足于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建设立体的产品布局,一步一步抢占教育市场份额,方案包含网易云课堂与网易公开课两个部分盈利模式产品的盈利机会举例:网易云课堂为课程收看学习免费,课程合格证书收费用户群体产品的主要面向的用户群举例:网易云课堂面向的群体与公开课有差别,网易云课堂主要面向需要学习实用技能和考试升级的职场人士与学生群体产品功能顾客购买一种产品实际上是购买的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和产品使用性能举例:汽车的代步,冰箱有保持食物新鲜,网易云课堂的帮助用户的技能提升,获得证书交互设计产品与用户间的有机关系举例:在手机触摸屏上,用户点击一下app,这个软件就打开了;而在电脑windows上,用户需要用鼠标双击软件图标打开软件,单机不会打开软件视觉表现图形界面的色彩美观等举例:图标的扁平化设计,去掉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而竞品分析就是要把多个产品进行以上维度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然后,对比,也是要有规范的准则的3、评测准则对于交互设计的竞品分析来说,我们需要参照“可用性准则”来进行分析。可用性准则有很多不同版本, 当前较为常用的10项可用性准则为:(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1)四、竞品分析的内容竞品分析的内容包含两部分:竞品各个维度下的特性罗列以及分析评价。(1)特性罗列以产品功能维度而言,我们需要将竞品A具体哪些功能、竞品B具有哪些功能一一呈现。这一部分是竞品分析的基础,或者称之为分析评价的对象。(2)分析评价以交互设计的竞品分析为例,依照一定的可用性评价指标,对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动画效果等进行分析评价。在的博文中提到了竞品分析评价有两个方面:客观和主观,这种提法对竞品分析的分析评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或许我们在分析评价时已混在一起。客观评价可以产生通常我们说到的数据,形式可以是很简单的“是/否”、“有/无”、“√或×”评估法;或者是评分法,即依据不同的评测标准对竞品打分;亦可以是描述法,将特性以比较的形式描述出来。(各形式的具体叙述参见)(未找到原文链接)是基于客观的评价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还是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体验进行评价呢?这两种方式需要区别呈现。如果通篇都是交互设计师个人的主观评价,可能受限于自己的专业素养,难免会出现评价失准,得不到阅读者的认同。建议采用的方式为明确地将分析评价分为两栏,一栏客观描述,一栏主观评价,这样主观评价可以作为客观描述的一个补充。通常孤立地从操作体验上很难评判哪种交互方式更好,因为还涉及到一些产品层面的考虑。故我们可以另起一栏来交代交互设计师所建议的处理方式,并说明理由。这一点对于竞品分析而言也至关重要。延伸开来说,竞品分析是产品创新的基础,而不是枷锁。并不是竞品有的我们就得有,也并不是竞品没有的我们就一定没有。恰恰应该是从我们的产品定位出发,在对竞品的分析中来明确我们需要做的、能做的以及如何做。(4)我们做好了竞品分析后,竞品分析是怎样指导产品设计,具体应用的呢?五、不同阶段的应用1、用户研究阶段将竞品分析作为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的参考。2、概念模型或内容模型阶段基于竞品分析构架模型,这个阶段的竞品分析倾向于功能分析、逻辑框架。3、设计阶段(即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竞品分析针对非常具体的设计问题,将其当作设计的源泉,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4、可用性测试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1)需注意的是,竞品分析成形于用户研究阶段之前,供全部职位阅读,以达到将不同职能人员的竞品分析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目的,是指导各阶段的的数据分析资料,不可再各阶段进行过程中进行竞品分析,以避免各职能人员各自为阵的情况;任何较大的修改,都应该在用户研究阶段前讨论完成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有缺点,那么竞品分析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六、局限性1、元素与整体分离。2、分析脱离了产品文化,因为竞品的产品文化可能是不同的,不能单纯从局部去比较。只是把表面化的东西列出来,可能会忽略很多产品本身内在的关联或限制等因素。3、几种竞品虽然形式类似,但面向的用户群或有不同,单纯比较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1)1、竞品分析吧产品的各个元素脱离整体考虑,忽略了不同元素间相关性,互相制约性2、产品文化是产品产生了一些限制与优势3、用户群不同,同类产品的侧重点也不同(1)(2)(3)(4)
竞品分析要从维度来进行分析,维度包括:投放时段、趋势、区域、行业趋势、月度分析、频率类型、版本分析等等方面。可以参考radiobuy的竞品分析报告,radiobuy对于行业的分析还是很专业的,想看更多的报告,参考如何写竞品分析报告,可以登录radiobuy的官网上免费查看哦,希望可以帮到你~
贴一篇以前的方法整理吧,传送门:定义对所研发产品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类比归纳的分析结果,用以了解现有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借鉴于产品研发中。分析框架1、竞品选择竞品选择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产品,也可以选择其他优秀且受众群体较大的产品。竞品选择的数量可以根据80/20原则,密切关注20%的竞品即可。2、分析维度通常进行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竞品分析是每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需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同的职能区分,侧重点会不一样。3、评测准则对于交互设计的竞品分析来说,我们需要参照“可用性准则”来进行分析。可用性准则有很多不同版本, 当前较为常用的10项可用性准则为:(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不同阶段的应用1、用户研究阶段。将竞品分析作为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的参考。2、概念模型或内容模型阶段。基于竞品分析构架模型,这个阶段的竞品分析倾向于功能分析、逻辑框架。3、设计阶段(即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竞品分析针对非常具体的设计问题,将其当作设计的源泉,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4、可用性测试。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局限性1、元素与整体分离。2、分析脱离了产品文化,因为竞品的产品文化可能是不同的,不能单纯从局部去比较。只是把表面化的东西列出来,可能会忽略很多产品本身内在的关联或限制等因素。3、几种竞品虽然形式类似,但面向的用户群或有不同,单纯比较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应用实例这样的表格常用在用户体验的分析上,可能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足够明确出来哪些地方有问题,哪些地方要改进。当然实际上可能需要截图并做图示,但大致就是这样的方法。重要的是,正如前面所说,当你对一个主观的抽象的东西无法评价的时候,或者无法说服你的同伴的时候,把问题细分对比并列出来,是最好的方式。下面是另一个:在一些手机或汽车等产品的网站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比表格,主要是针对功能点的比较——有或没有。作为用户经过这样简单的对比,可以很容易知道哪一个是他们需要的。而作为开发者,可以轻松的判断出,和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弱点或优势,并随之进行调整。References:[1] Alan Cai. . 2011[2] 天行. . 2010[3] 胡晓. . 2011[4] angel. . 2009
在知乎上面学习了一下,然后自己花了3天时间写了一份竞品分析报告,写的很简陋,希望能和各位交流学习。
博文参考:
很多人问到竞品分析实际上应该要怎么做才好。基本上,先了解做竞品分析的目的,相对就比较清楚应该怎样着手。正式进入竞品分析之前,先理解一个重点,竞品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透过“客观”与“主观”的两个面相来看待市场。竞品分析主要分成两个不同的类目,分别是:1. 看得到的竞品分析
2. 看不到的竞品分析举是有透过在线查询或是各种市场调查方法手段能获得资料的,那就归为“看得到的竞品分析”。再者许多看不到的资料,好比销售额、访客数、客单价等各类相关于营业数据,所以这些非公开数据的取得必须透过推算、估算,这就是所谓“看不到的竞品分析”。分析比较的对象,通常透过同构型或区域性来的竞争者比较是比较基准的做法,但有的为了想要做出差异性、特殊性等比较,会将国外的其他竞争者也放入比较的项目内,比较的水平也会因此有所不同。性质较为接近的比较,通常是为了找出差异性,至于有些则是拿差异较大的来比,例如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这两者差异很大,所要比较的是其特殊性,用以去区分出跨界、跨类时的不同信息。竞品分析的具体分析方法,大致分成以下几种比较:1. 依照价格比:销售的价格比较,各种销售终端的价钱组合
;2. 依照功能比:产品的功能比较,例如智能电视在不断增加功能
;3. 依照规格比:3C商品的规格比较,比方说笔记本电脑规格比
;4. 依照性能比:运作的性能比较,比方说透过Benchmark计算性能
;5. 依照设计比:外型的设计比较,相对主观,但也可客观做评比;6. 依照组合比:产品的搭售比较,某些同构型高产品会用组合销售
;7. 依照服务比:服务的差异比较,比方说餐厅的流程或是服务技巧
;8. 依照诉求比:沟通的诉求比较,与目标对象的沟通主轴比
;9. 依照渠道比:销售渠道比较,对手的商品在哪些渠道贩卖
;10. 依照营销比:营销的操作比较,优惠活动与推广力度等
;11. 依照使用比:用户体验比较,同质竞争对手产品是不是易用性更强。依据各类不同的比较结果后,可以归纳出一张基础表格,用来总结被评比的基准,比起其他的竞争对手,其优势何在、劣势何在,从中可以做为后续营销策略设计时所用。经过对比,如果比竞争对手没有特别优势之处,则在该处强化、放大自身的优势,成为“SWOT分析”中的外部机会,把这机会转成进入市场时的一组实际原则与方针。通常,如果是做消费性商品的竞品分析,推荐再做一项“矩阵分析图”,透过两个维度来整理出商品的发展蓝图,其中纵轴是价格、横轴是功能,两者交集之处就是产品型号,依照价格与功能不同,产品就会有不同等级或是品牌的组合,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矩阵图去对比彼此在市场上不同价格带,相对推出的商品又是以何种方法与消费者沟通,品牌有没有区间设定、目标对象是不是也有差别,有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促销等更多维度分析。
竞品分析的用法多样、多元,关键是基于什么标准进行设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