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科创园浦口科创特区属于事业单位吗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紫金(浦口)科创特区获悉,今年该园区成功引进一名国家“千人计划”领军人才胡忠志,未来将带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和应用产业在浦口落地生根,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胡忠志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工学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园区2014年第二批次的市“321”入园人才。&&&&&据介绍,胡忠志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国际研发中心、GE航空集团任职多年,他研究的项目主要为基于模型设计的发动机控制系统软件。他认为,随着航空市场特别是民用市场的持续增长和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控制系统也由原来的机械、液压控制发展为数字式控制系统直至全权限数控系统(FADEC系统)。FADEC技术不仅大大改善了发动机的可操作性和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然而,由于FADEC技术是国外控制的核心体系采用技术,国内自主研发的FADEC技术至少落后十几年,缺乏适航认可的开发方法、工具和流程,没有适航认证的经验。他的研究项目,可以通过引入适航认证的研发流程和管理MBD等新兴技术来开发控制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软件,提高FADEC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缩短我国航空发动机FADEC控制系统与国外的差距。&&&&&“‘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具有人才孵化效应。能够进入‘千人计划’的高端人才,都具有一流的知识、一流的思维和一流的技能。”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胡忠志的落户将会给浦口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延长一个产业链,孵化出一批子项目。&&&&(张昊)<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紫金(浦口)科创特区 “创智航母”扬帆起航_浦口新闻网
当前位置: >
紫金(浦口)科创特区 “创智航母”扬帆起航
pukou.longhoo.net&
&&&& 【龙虎-浦口新闻网报道】(记者 林静 )日,在江北之滨,乘着全市创新发展的大潮,一个占地3.2平方公里的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犹如一颗璀璨之星冉冉升起。这里,凝聚着企业的创新力量;这里,更涌动着创业者的梦想和激情!&&&&
这就是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成立一年多来,这里已吸引53家科技型、创业型企业落户,引进领军型人才8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此外,目前在手在谈项目数19个,正在着手南京市321人才13年第一批申报数43名。
&&& &魅力&智谷&展露雄姿,82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即将建成
一年多前,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从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起步;一年后,以独有的&浦口&速度,掀起科技创新品质园区的建设热潮。
目前,园区科技创新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创新总部研发办公楼七幢多层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于日开工,已完成全部主体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幕墙安装和室内装饰;6月份实施景观绿化并实现部分交付,预计7月份正式入住。
科技创新总部大厦和科技创新一号大厦总建筑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亿元,已完成桩基基础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力争2014年2月底完成裙楼主体封顶;与明发合作的科技创新三号大厦和科技创新四号大厦计划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和场地平整。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稳步提升。特别社区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四个等级,共17条道路,总长度约19.62公里。目前已建成道路12条,共15.24公里,总投资6.61亿元。剩余五条道路将于明年启动,计划2014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实现九通一平。
&&& 创新经济显活力,53家科创企业聚集创业&福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支撑。搭建国际级的产业舞台,让企业在此茁长成长、彰显创新活力,并由此而集聚成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是紫金浦口科创特区追逐梦想的方向。
一年多来,紫金浦口特创特区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区主导产业方向,通过以商招商、以才招才、联动招商、中介招商,与律师所、创业技术辅导机构、银行、风投等机构合作,全方位开展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工作。
据悉,目前先导区内已引进领军型人才8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引进科技型、创业型企业53个,在孵企业27家,毕业企业5家,已培育高新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1家,完成专利申报数27个。此外,目前在手在谈项目数19个,正在着手南京市321人才13年第一批申报数43名。
这些企业主要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展开研发和生产。其中,南京科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萧小月及其团队创办,主要从事低维纳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未来将提供新型石墨烯新型功能材料及超级电容器、电子标签等产品。南京格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落户企业,目前正从事信息软件技术开发、集成及销售。此外,上海建桥学院教授刘锦高率三维立体成像研发团队也已落户特区。
&&& 建设光纤传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剑指国家一流光纤传感基地
&&& 光纤传感产业作为近两年来逐渐升温的国家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断吸引着各方的眼球。作为一个即将兴起的新兴产业,光纤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智慧地球&的基石,在当前更被赋予了全新内涵,蕴藏着巨大机遇。
&&& 为此,浦口区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科院院士、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姚建铨,国家&973计划&光纤传感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刘铁根教授,在南京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开工建设&天津大学&浦口光纤传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欲将国内的光纤传感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在浦口区实现产业转化,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光纤传感基地。
据悉,目前,该中心已经成功吸引光纤传感龙头企业南京昕天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稳步、中穗、创博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先后入驻。下一步,中心将打造国内一流的服务平台,建设光纤传感科研实验、产品检测检验及系统应用观摩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国家光纤传感产业的检测检验中心和国家级光纤传感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谈到基地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2013年引进相关项目个数为8个、竣工投产1个、产值1.5个亿;2014年项目数30个、产值3个亿;2015年,光纤传感三中心两平台:国家级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光纤传感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光纤传感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光纤传感产业联盟、光纤传感科研实验系统应用观摩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户浦口,力争引进光纤传感相关企业50家、实现5亿元人民币的年收益。&
来源: 龙虎-浦口新闻网&&&&编辑:柏顺&&&& 16:46&&&&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南京20家科创特区建设各具特色
&&自2011年7月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来,全市进一步聚焦&四个第一&(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随着市委、市政府 &1 8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市正式启动了以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划为首的八项计划。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建设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建设成效初显&&近两年来,全市上下紧密围绕&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关键举措,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创业为重&放到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综合改革力度,激发和集聚创业创新活力,努力把创新要素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一)科技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南京与国际国内3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引进&321&计划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440名、110名创业家列入培养、集聚92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在宁创业,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研发机构48家;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了24家大学科技园、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南大、南工大、南邮的3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全国共14家;另有东大、河海等24家在宁高校协同中心成为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全省首批共39家)。&&(二)科技创新投入明显增加。全市科技投入逐年快速增长,全市财政科技拨款由2007年的6.4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5亿元(含国家和省财政科技拨款),增长了4.4倍。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逐年快速增长,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4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R&D)人员数达169。&&(三)科技创新绩效显著。201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8家、累计共733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5.6%。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59%左右。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开发合同11624份,成交金额145.38亿元,同比增长20.88%。科技服务业实现总收入260.93亿元,同比增长46.47%。2012年专利授权1861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7件,位居全国前列。在宁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2012年就地转化3289项,就地转化率达45.9%。20家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全部启动建设,并已初步呈现出&特区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创业&的良好局面。&&特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上下把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作为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调整工作思路、优化制度设计、创新建设理念,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简称&特区&)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加快功能完善,载体建设全面提速。将孵化载体作为特区培育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主引擎,一批功能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初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 中试用房 人才公寓 总部基地 产业化基地 配套设施&的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玄武特区通过交行从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托贷款人民币2亿元,基本能够保证特区建设的前期运转。二是超前谋划现场拆迁。秦淮特区原大明路汽配城的清租拆违工作全部完成,共拆除7栋建筑,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六合中山特区完成拆迁近30万平方米,特区区内民房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实现可净地出让4000多亩。溧水特区完成特区启动区、无人靶机试验生产基地约1000亩的拆迁、场地平整。三是载体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吉山特区全面开建14栋共20万平方米载体,现已竣工交付5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主体封顶、5万平方米正内装施工、剩余8万平方米进入楼层浇筑阶段。高新特区启动区基础道路已全面竣工,今年开工建设6路9桥1河,道路总长约7公里。雨花特区西区改造进展顺利,16万平方米已经开园,46万平方米创业创新城已启动建设,5月底可实现部分入驻。四是营造社区化的生活环境。江宁特区建设了U湖公园、社区休闲体育公园、慢跑道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仙林特区紫东国际创意园实行智能化管理,以集成的方式将园区各种智能系统合为一体,提升了园区的档次。截至2013年4月底,在特区建设上全市已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30亿元,建成载体面积约353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面积120万平方米,加速器面积80万平方米,中试用房面积4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面积38万平方米,总部基地面积38万平方米,毕业企业产业园面积31万平方米。&&(二)主攻人才集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把引进和培育科技创业人才作为特区发展的动力之源,以全球化的视野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廊道&。借助&科技九条&、&321人才计划&、&创业七策&等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加快盘活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成功引进科技型企业1217家,集聚各类人才876名,其中领军型人才732名,科技创业家54名,&千人计划&人才90名。化工园特区携手千人计划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创建千人计划(南京)化学化工研究院,并成功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建邺特区引进&千人计划&人才18名,数量在全市特区中最多。白下特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朱文武教授研发的&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浦口特区引进领军型人才7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落户科技型企业27家。&&(三)突出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制定管理规范和服务细则、搭建科技金融和服务平台、促进创业交流和舆论引导,在专业技术平台搭建上更加注重特区自建与合作共建相结合,加快提升服务软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特区可使用的专业技术支撑平台54个,已搭建完成科技金融服务平台26个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33个。新港特区中科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在建设五大创新中心,并在全球招揽顶尖人才。模范路特区建设了创业支点服务平台,由政务、技术、人才、信息等15个服务功能区组成。方山特区携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千人计划&生命科学专家委员会,为发展生命科学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高淳特区组建了&科技特别行政助理团队&,为特区内企业实行点对点沟通,面对面服务。鼓楼特区完善和提升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低碳经济与产业中心等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四)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日益优化。依托《南京市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立足促进20个特区一体化发展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下大力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各特区主导产业在市域空间内合理布局。特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以来,各特区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建设条件,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布局较为合理、类型相对齐全、功能渐趋完善的产业格局,为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实现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麒麟特区&一区一园&产业规划、开发战略及运营机制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五)深化综合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将特区作为实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特殊试验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勇于尝试、敢于突破,不断激发体制机制的生机活力。一是制定政策配套细则。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的制度障碍,鼓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特区创业。二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特区发展深度融合。三是优化区域政策环境。下关特区在市、区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关于加快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推进特区建设再上台阶&&2013年是特区建设承上启下、再上台阶的关键年。特区建设的重点将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入载体建设和人才、项目落地并重的新阶段,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将全力推进特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更加突出创业生态环境打造。在积极提升适宜创业创新工作环境的同时,全力营造更为便捷舒适、安心无忧的生活空间,从更高层面整合资源,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需求。协调各有关部门继续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做好信息报送、统一特区标识等工作,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二)更加突出特区载体功能区分。帮助和引导各特区在孵化器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总部基地和毕业企业产业园等配套载体建设,实现在一个区域内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业企业的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有别于传统单一型园区的核心优势。&&(三)更加突出政产学研金介结合。进一步强化特区政务服务、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金融投资、人才管理、教育培训和商务中介等体系的系统打造,把特区的软环境建设逐步推向制度化、品牌化的发展轨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更加突出政策文件落实兑现。落实和兑现扶持特区建设和科技创业的各项政策,研究制定与特区同步发展的措施。专项资金继续对建设进度快、配套设施全、服务能力强、人才引进优及孵化企业多的特区倾斜。深入推进特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集约发展。&&(五)更加突出绩效目标评估考核。构建&指标量化具体、责任明确清晰、方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将特区科技产出、创业企业的满意度和成活率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20家特区建设各具特色:&&紫金(高新)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高新)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目前0.6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先期开工建设。特区整合高新区创业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等资源,统一管理北斗大厦、人才大厦、泰山人才基地、南自科技园、东大科技园等孵化载体。目前,新增的1.4万平方米南自园孵化器大楼正在进行楼内装修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进驻。5.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万平方米泰山人才基地、2万平方米的东大科技园正在进行装修改造,将于今年底前相继交付使用。特区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引驻一批涵盖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的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科技中介产业发展,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卫星应用、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高端集聚发展。目前,已入驻2012年度第二批321人才16名,其中&千人计划&1名。&&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用地面积3.8平方公里,初步构思了&四园、五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格局(红枫、创智、兴智、龙港科技园;激光产业、软件产业、大贺、南西、高通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形成分层次、分步骤、分功能、分产业,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特别社区发展模式,促进开发区的全面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光电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科技服务业。目前特区在谈的包括甲骨文和中科院计算所在内的重点项目90个,在手项目信息120个,中科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在建设五大创新中心,并在全球招揽顶尖人才,今年将引进孵化8家产业化公司。&&紫金(化工园)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化工园)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化工园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科技创业载体面积达50万平方米,其中孵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3.6万平方米创业载体投入使用,5.6万平方米国际孵化园工程于2012年7月动工,计划今年5月底封顶,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使用。化工园特区发挥化工园区产业、技术优势,选择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医药等作为特区重点发展方向。引进和培养&321&人才55名,引进高质量科技创业项目100多个,创建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平台,创建千人计划(南京)化学化工研究院,研究院成功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千人计划&研究院类)。特区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紫金(麒麟)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麒麟)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京沪高铁和青龙山之间,规划总用地面积246公顷,规划建筑规模226万平方米。主导产业(智能、低碳)规划已基本完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人才公寓及服务设施、专业技术支撑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内容及运作模式基本确定。首期启动区一期已开工建设孵化器及商业配套载体约4万平方米,正在实施桩基工程,下半年还将同步启动二期43万平方米载体的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12.16亿元。先导区14万平方米的载体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科技园。目前已引进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第三方服务为主的高科技企业88家,注册资本金7亿元,已正式入驻企业24家。&&紫金(模范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模范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模范路科技街区,占地12公顷,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有4.7万平方米的先导区,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和以科技金融、高端中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开展创新人才科学评估和高端研发平台建设。利用特区提供的租用空间和综合服务体系,已吸引75家企业,培育高新企业1家,培育创新型企业3家。园区通过建立&凤凰人才服务中心&和&海归俱乐部&强化创业人才服务,已引进领军人才数15人,科技创业家1人,&千人计划&创业人才3人。&&紫金(鼓楼)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鼓楼)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江东软件城B01地块,规划用地面积5公顷,项目可建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20.9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7.1万平方米。特区以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主导产业方向,并纳入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已吸引企业60家,毕业企业2家,培育高新企业1家,培育创新型企业1家。集聚科技领军型人才8人,科技创业家1人,&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人,专利申报数33项。&&紫金(玄武)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玄武)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分别位于玄武区华飞公司厂区,东华公司厂区和徐庄软件园以北聚宝山郊野公园附近,规划总用地面积135公顷,重点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核心)、集成电路设计、生化医药等产业。今年3月,紫金(玄武)科创特区一期聚宝山地块项目启动建设,共被设计成&聚科园&、&聚创园&、&聚新园&、&聚智园&、&聚慧园&、&聚才山庄&、&聚宝科技城&七大组团,产业规划初步定位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互联网和环境工程。已开工的聚慧园组团,位于聚宝山地块东南角,总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万平方米孵化器、10.6万平方米加速器及中试用房,另有2.7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设施。聚慧园组团总投资为11亿元,目前注册资本金到位1.1亿元。已完成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园区的招才引智、产业招商在同步进行。&&紫金(白下)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白下)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建设面积2.1平方公里,计划建设70万平方米科技载体。主导产业以云计算、智能交通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方向,主要业态以研发总部基地、科技孵化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为重点。目前,在建项目达到23个,在建及建成科技产业载体140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创业载体50万平方米,国际人才孵化器、南理工创新中心、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和南理工科研孵化大楼已于去年交付。截至2012年,共引进&市321人才&74人,引进和培育了10名省双创人才、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创业院士的高层次创业人才群。特区集聚各类科技型企业300多家,其中在孵企业118家;累计毕业企业18家,其中自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双软企业6家。&&紫金(秦淮)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秦淮)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宜家南侧、大明路西侧、普天三个地块,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控制、物联网、电子通信等高端新兴产业。利用南京第二机床厂改造建设特别社区先导区,总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规划改造建设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22栋房屋改造建设全面展开,近1万平方米载体已具备企业项目入驻条件。正在改造建设的19号楼为技术服务楼,将用于为园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公共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公共营销服务平台等4个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共有21个项目签约,其中&321&人才项目15个。&&紫金(建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建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位于河西新城的南京新城科技园内,总占地约57公顷。其中,特区核心区(一期)于2012年3月开工,规划用地面积约218亩,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亿元,预计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特区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集聚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22人,省&双创计划&18人,市领军型创业人才91人、科技企业家4人。目前,在孵科技创业型企业200多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并在多个技术领域获得重大创新,已获得专利40多项,其中,轨道交通检测和港口导航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未来将建成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生态园林式科技创业基地。重点推进光电环保、生物医药以及文化创意(重点为工业设计和数字版权)等产业。率先启动了原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的建设改造,完成园区内管网和道路的铺设,已形成3万平方米功能载体。2栋人才公寓楼、园区食堂、物业会所等改造工程全部竣工,配套功能设施全部安装到位,满足创新创业人才的&拎包入住&要求。园区累计引进34家企业落户,成功申报与集聚&321& 计划人才26名。&&紫金(仙林)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仙林)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一区两片&规划格局,总规划面积约为1.86平方公里,由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和仙林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主要产业定位为&生命科技、文化创意、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总部基地&等5大产业。目前,特区基础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累计开工载体105万平方米,建成52.1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孵化器23.3万平方米;搭建专业技术支撑平台4个,综合公共服务平台2个;设立配套专项资金4500万元,引进领军型人才26名,千人计划3人;引入在孵企业105家,培育高新企业、创业型企业各1家,申报专利30项。人才公寓有49人办理入住手续。&&紫金(雨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雨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分布于雨花经济开发区(特区西区)和铁心桥街道(特区东区)。先行启动的特区西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孵化器占地约26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具备拎包入驻条件;加速器(创业创新城)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已启动南大软件学院软件谷分院、交通科技智慧园、深港产学研基地、邦宁科技等项目建设,即将投入运营使用。特区现已入驻企业189家,落户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84人,培育科技创业家15人,集聚&千人计划&人才9人。培养科技创业家15名,入孵企业申请专利已达200多件,部分企业已具备认定双软企业条件。&&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特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62平方公里,分为未来网络科技孵化核心区、未来网络科技加速区(科技产业总部经济区)、公共服务中心三个板块。特区依托中国(南京)无线谷(未来网络谷)等核心创新资源,着力打造部省共建、科教结合的&南京通信与网络产业创新基地&。特区已开工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载体6个,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U湖未来网络科技交流中心于2012底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引进院士1名,&千人计划&专家2名,&321&人才6名,引进其他创业人才40余名,储备各类人才60余名,初步形成高新创业企业聚集格局。&&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占地4.58平方公里,重点引进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新能源等创业创新型软件产业研发类项目。努力打造&人性化、生态化、低碳化&的科创特区,建设了总长15公里的&八路三桥&、打造成形湖面35万平方米的东吉湖水利景观。目前,全面开建的14栋共20万平方米&三创&载体,现已竣工交付5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主体封顶、5万平方米正内装施工、剩余8万平方米进入楼层浇筑阶段,预计年底前将全面竣工交付。累计引进中软国际等软件项目40多个,引进领军型软件类科技创业人才10人、&千人计划&人才2人。&&紫金(方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方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南京江宁大学城教育功能区的核心区内,规划用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特区产业突出高端化、国际化和集聚化的发展态势,重点发展生命科学、科技金融服务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开工建设&三创&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竣工近16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梯次分布的创业创新空间体系。特区先后引进项目58个(其中:生命科学产业类项目41个、孵化类项目12个,研发创新总部类项目4个,科技金融项目1个),集聚国家&千人计划&2人、&321&人才计划9人。&&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浦口)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纬七路南京长江隧道出口附近,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干线路网基本建成,&七通一平&基本到位,拥有800多亩储备用地。特区围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2012年6月,特区科技创新综合体一期工程启动建设,7幢多层总部研发办公楼项目建设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已于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主体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和景观施工,预计6月份完成景观绿化及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目前特区已引进领军型人才7名,&千人计划&人才1名,引进科技型、创业型企业29个,落户企业27个,在孵企业13家,毕业企业2家,已培育高新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1家,完成专利申报数17个。&&紫金(六合中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六合中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南京江北新市区,总规划面积4.27平方公里,其中孵化器、加速器30万平方米,总部及综合配套区40万平米,产业转化区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近50万平米载体用房,其中,孵化器面积达15万平米,中试及加速用房达35万平米。在建的6.7万平米的人才公寓已竣工封顶,约17万平米的综合性孵化大楼、人才公寓、职工公寓及商业配套预计2013年底主体竣工。特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开通了特区至南京主城的专线大巴和连通大厂城区的区间中巴,进一步优化的特区创业环境。集聚了南京高谦金属膜、南京希光光电等一批项目。特区共引进&321&领军人才78个,其中 &千人计划&3名,培育科技创业家2家,获批&省双创&人才2名。&&紫金(溧水)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溧水)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内,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为1.8平方公里。重点培育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作为特区先导区的溧水国家千人计划智慧创业园已建成载体5万平方米。目前,已投入3.6306亿元,全力加强科创特区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科创特区启动区规划建设面积为23万平方米孵化创业中心,其中5万平方米孵化加速器项目计划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投资2亿元。目前,特区共引进&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入驻高端技术人才创业项目20个。&&紫金(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紫金(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位于高淳区湖滨新城。目前,共建成科创中心一期2.8万平米、毕业企业产业园(一期)等创新载体面积26万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正开工建设科创中心(二期)6万平米和毕业企业产业园二期10万平方米、专家别墅和人才公寓9.6万平方米。先后引进清华大学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金陵科技学院绿色产业科技园等创新型项目20个,台湾亚恩特等科技孵化项目40个;共引进科技创新创业68名,其中:市领军型人才53名和高淳英才15名,项目现已全部落户科创特区。先后引进中科院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17家。
市场相关的智库下载
市场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紫金科创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