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方向有那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编制部队

驻平泉空军部队_百度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Aviation University Air Force),副军级建制,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前身是1946年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2004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第二航空学院、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日,蚌埠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并入。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2个校区,10个飞行训练基地。从松花江边直到长江之畔,分布在中国6省7市,占地面积1900万平方米。[1]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中,学校创造出中国空军史上“最先培训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最先培养空军侦察情报人才”等近20个空军之最。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军事人才,培训外国军事留学生千余名,遍布4大洲,200多名毕业学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涌现出了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海空卫士”王伟,复合型飞行舰长柏耀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学校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将军的摇篮”。[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校前身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1950年,东北军区航空学校(混合大队)创建。
1950年,东北军区航空学校(混合大队)改建空军航空学员预科总队。
1954年,空军航空学员预科总队更名空军第一预备学校。
1986年,空军第一预备学校更名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校。
1988年,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校升格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1993年,长春飞行学院更名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2004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
1958年,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创建。
1969年,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撤销。
1973年,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复校。
1986年,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更名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
1988年,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更名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
1993年,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并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1952年,解放军第九航空学校创建。
1967年,解放军第九航空学校更名第二航空机务学校。
1986年,第二航空机务学校升格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
1992年,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升格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2004年,成为空军航空大学校部。
空军第七飞行学院
1950年,东北军区航空学校(第二飞行大队)创建。
1950年,东北军区航空学校(第二飞行大队)升格解放军第七航空学校。
1976年,解放军第七航空学校更名空军第七航空学校。
1986年,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升格空军第七飞行学院。
2004年,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
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
1953年2月,蚌埠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创建。
1953年10月,更名为空军指挥员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空军高级航空学校。
1963年,更名为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
1968年10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航空学校。
1976年6月,改名空军第十三航空学校。
1986年7月,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合并发展
2004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第二航空学院、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合并组建空军航空大学。[3]
日,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办学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教学、科研人员1000余人,其中130余人、硕士470余人,教授、副教授279人;专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近6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名,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16名,空军级专家、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71名。[1]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名):
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1名):倪政国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籍长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军事学、工学两大学科群,设有航空飞行与指挥、飞机与发动机、航空军械、航空火控系统、航空电气与仪表、航空通信与导航、航空雷达、航空电子对抗、航空侦察设备、侦察图像处理、侦察图像判读和军事仿真工程、航空救生、航空军事训练等16大专业。形成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飞行训练三大教学格局。其学科专业设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综合性,航空机务专业覆盖了空军现役的多个机种;二是唯一性,航空飞行与指挥、飞行指挥与控制、军事情报、仿真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航空侦察设备、航空救生7个专业均是全军或空军院校独有专业。[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学建设
空军航空大学学制为四年,主要进行基础教育训练和飞行专业学习。基础教育训练,时间为一年八个月。学员在校要打下良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基础。基础教育训练阶段共设30余门课程。文化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理论力学、电工学、电子对抗技术概论、微型计算机等大学本科基础课程;军事理论包括军事思想、共同条令、军队管理、军事基础知识概论、、救生等课程;政治理论包括人民军队和人民空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法学、飞行人员思想品质修养等课程;体育训练包括航空体育理论、体操、田径、拳术、专门器械体操等课程。
飞行专业学习训练,时间为两年四个月。主要进行航空理论学习和飞行技术训练。航空理论课程主要是、飞行力学、学、空中射击学、航空气象学、、航空发动机、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飞行技术训练分别在初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机上进行,由具有理论功底扎实、飞行技术娴熟、教学经验丰富的飞行教官任教,学员主要进行飞机基本驾驶技术的系统训练。学员毕业时,达到熟练掌握飞行技术,具有在昼间简单气象、昼间复杂气象和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独立飞行的能力。学员在学校毕业后,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标准的,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任命为副连职飞行军宫,授予军衔,优秀者可任命为正连职飞行军宫。[1]
此外,截至2015年5月,该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计算机仿真技术,负责人:李小奇 )。[4]
在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该校代表队分别取得二等奖、三等奖,在2006中国机器人大赛暨首届RoboCup中国国际公开赛中,获得了RoboCup小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国际季军和中国亚军的成绩。[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拥有军事训练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军事指挥、军队政治工作、军事装备3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工学学科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5]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5]
研究生招生目录  学位类型一级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学科(研究)方向名称学术学位
控制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军用无人机与运用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飞行器仿真
军事训练学
飞行教育训练(含军事航空体育)
飞行模拟训练
空天侦察情报运用
航空兵作战指挥
航空信息对抗
航空兵战术运用
无人机系统作战运用
军队政治工作
航空兵部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与实践
飞行人员思想政治教育
航空兵战时政治工作
航空兵部队文化工作
航空装备论证与试验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承办了空军飞行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飞行安全发展建设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飞行学员开学典礼暨航空开放日活动。承办空军国际学员周和中外空军院校长论坛,每年选派学员参加外军院校举办的国际学员周活动,美国、法国、英国、巴西、印度、朝鲜等国家先后派代表团到该校参观访问,学校每年也派遣各类技术人员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拥有实验室、专修室1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军事仿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军队作战指挥、飞行仿真、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综合实验室等被列为军队“2110工程”和空军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央军委总部下属的东北地区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东北地区计算机服务中心和长春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均设在该校。[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科研成果
二十世纪末期,学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年,该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发明专利5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空军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一、二等奖10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重大国防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124项。此外学校首批通过了空军科研资质认证和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9月,学校图书馆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61.2万册,建成了连接学校各单位的城域网,建立了教学多媒体素材库和1200座的电子阅览室。[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文化传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徽如右图所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训
砺志尚武 博学精训
释义:学校继承和发扬东北老航校精神,凝炼形成了“砺志空天、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传承、和谐、创新”的治校策略,秉承“忠诚、团结、求真、创新”的校风,打造“雄鹰”主题文化,按照“面向空天战场,坚持人才兴校、坚持特色办学、坚持培育英才”的办学思路,综合办学的特色、优势和效益逐步彰显,为实现建设成为军事飞行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开放式、高水平空军军官大学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歌
《蓝天召唤我》选择蓝色
就有了雄鹰的本色;
理想插上翅膀,
怀抱抚爱山河,
沿着先辈的航向,
空天闪烁我们的星座,
我们的人生是铁马金戈,
蓝天召唤我,
蓝天期待我,
召唤我的坚定,
期待我的执着。
我们正等待着,
等待神圣的那一刻,
驰骋天宇挥洒雄心气魄。
捍卫蓝天,
就有了英雄的本色,
双肩担负使命,
心灵刻下职责,
展开翱翔的双翼,
军旗谱写我们的足迹,
我们的誓言是保卫祖国。
蓝天召唤我,
蓝天期待我,
召唤我的英勇,
期待我的凯歌,
我们正等待着,
等待奉献的那一刻,
用忠诚兑现,
向祖国的承诺。
蓝天召唤我,
蓝天期待我,
召唤我的英勇,
期待我的凯歌,
我们正等待着,
等待奉献的那一刻,
用忠诚兑现向祖国的承诺,
蓝天召唤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校风
忠诚、团结、求真、创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校长  政委副政委[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知名校友
历经60多年的风雨洗礼,航大人创造了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先培训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 “最先培养空中技术保障本科人才”等10多个空军之最,共培养各类人才14万余名,涌现出院士,战斗英雄、、、,空军机务标兵,航天英雄、和英雄航天员、、、,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先后有近300名毕业学员成长为军职以上领导干部。[5]
.中国教育在线[引用日期]
.中国军网[引用日期]
.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军队指挥学_百度百科
军队指挥学
军队指挥学是研究军队组织指挥的理论及其实施方法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军队指挥规律,为军队作战、建设和其他军事活动服务。军队指挥学与军事学的其他学科,特别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军队指挥学学科概念
按照词典的解释,指挥就是发号施令,《军语》把它称为组织领导活动。军队指挥,作为一个学科,其定义被称为军队指挥学是研究军队指挥规律的科学。军队指挥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军队指挥的实践经验,揭示军队指挥的一般规律,预测军队指挥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达成军队指挥的目的,提供理论指导。军队作战行动的指挥,按人战任务和规模分为战
军队指挥学
略指挥、战役指挥、战斗指挥;按人作战空间和类型分为地面作战指挥、海上作战指挥、空中作战指挥和空降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指挥、抗登陆作战指挥等;按军兵种分为陆军作战指挥、海军作战指挥、空军作战指挥、战略导弹部队作战指挥、炮兵作战指挥、防空兵作战指挥、坦克兵作战指挥以及遂行合同作战任务时的合成军队作战指挥等。军队其他行动的指挥,主要是组织指挥所属部队的战备行动、训练演习、抢险救灾以及临时受领的任务等。 军队指挥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部队战斗力,最有效地歼灭敌人,保存自己,夺取作战胜利。军队指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战的成败和任务的完成。
军队指挥学形成与发展
军队指挥学综述
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是在长期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战争和军队以来,就有了如何养兵用兵、指挥打仗的问题。人们通过战争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揭示其规律,撰写了大量有关军队指挥方面的理论著作,对军队指挥理论的一些重要领域,都有所论述。军队在各个时期所颁发的许多条令、条例,对军队指挥的原则和方法,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都为军队指挥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以往对军队指挥的研究,多与战略战术理论及其运用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编制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军队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变得异常复杂。只有将军队指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需要。外军指挥理论的形成,主要是以前苏军为主。
军队指挥学苏军早期对军队指挥问题的探索
苏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军队指挥问题。早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就注意在军队指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1918年颁发的第一部军队野战领率机关的条例里,对有关军队指挥问题就作出了规定。
20年代实行的军事改革,就强调改进军队指挥具有重要意义。当时,指挥机关人员压缩22%,而指挥效率却提高了。1926年颁发的司令部野战勤务教令,首次阐述了司令部在战斗条件下保障军队指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0年代,苏联面临德国侵犯的威胁,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武装力量完成了向单一常备军制的过渡,军事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军队指挥体制得到改进。卫国战争中,包括军队指挥理论在内的苏联军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军的战略和战役指挥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后对作战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在新的条令和教令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苏军开始装备,60年代初建立战略火箭军。这一时期,苏军作战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火箭核突击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1963年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号召在全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与军事上的革命&的大讨论。新式武器的出现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苏军加强了在核突击条件下如何提高指挥系统的生存力和改进指挥方法的研究。苏军一些刊物从60年代中期起开辟专栏,专门讨论军队指挥问题。1969年苏军出版的《军队指挥的原则》一书,是苏军早期的关于军队指挥理论的专著。  军
军队指挥学正式被确认为苏联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
1984年苏军主管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加列耶夫、1985年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先后在署名文章中把军队指挥(管理)理论列为苏军军事科学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确认了军队指挥理论在军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1984年出版了有关军队指挥理论新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该书较完整地阐述了军队指挥理论的基础问题。苏军军队指挥理论之所以在80年代成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是苏联军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科学发展不断综合和分化的必然产物。军事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交叉,产生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经过70年代以来十多年的探讨、酝酿,到80年代初苏军学术界意见已基本趋向一致。
2、70年代末期以来,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增长,武器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60
军队指挥学
年代初开始的军队指挥自动化至70年代末已初步实现。一些军兵种的组织编制进行了改革,作战方法也有所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时确立和强调军队指挥理论的地位,对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至关重要。
3、苏军学术界经过不断努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军队指挥理论研究面临的疑难问题。至80年代初,军队指挥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具备了成为单独学科的条件。
军队指挥学队指挥理论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从70年代开始,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或者说已经进入兴盛时期,为什么能够进入兴盛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1、1971年苏共召开了二十四大,做出了进一步改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管理工作的决定。在以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也多次强调管理问题。全国广泛开展了管理工作科学的研究,据苏军学者称,仅仅几年之后,全国就出版了几十种关于管理问题的专著、教材和小册子。这种形势必然影响和促进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军队的指挥(管理)理论的发展。
2、70年代,苏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实力日益增强。从60年代末起苏军改变了把火箭核大战当作战争的唯一样式的战略指导思想。如何保障在各种条件下作战时对军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很好地探讨。
3、70年代,苏联在运用和推广现代科学方面比过去有很大的进展。系统论等科学研究的成就,为社会管理科学和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方法论基础。因此,70年代苏军对军队指挥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苏军刊物60年代开辟的军队指挥专栏已延续许多年。1971年9月苏军总参军事学院举行了科学理论讨论会,专门讨论如何把苏共二十四大关于改善管理体制的决定精神贯彻到改进军队指挥(管理)中去的问题。1975年出版了该院院长伊万诺夫所著《论军队指挥的科学原则》。1977年修订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的原则》,反映了这一时期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新版《军队指挥的原则》根据70年代以来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习的经验,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主要阐述了在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的特点和要求、指挥机关和指挥所的组织和工作方法、如何收集和处理情报、如何定下有关机械化、自动化指挥器材的使用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军队指挥理论,基本上仍侧重在应用方面。
在这一时期,苏军学术界已开始有不少人主张把军队指挥理论列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如1977年出版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勤》一书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一主张并没有在苏军官方材料上得到确认。
军队指挥学现代苏俄军队指挥理论的结构及其研究对象
经过较长的时期的探索,苏军的军队指挥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基础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领域。1982年出版的苏军哲学教材《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军队管理理论的阐述和1984年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基本上反映了苏军当前军队指挥理论的发展水平。前者从哲学的方法论上确立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地位,后者代表了苏军学术界十余年对军队指挥理论探索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俄继承前苏军的军事理论,在军队理论方面也有了许多新成果。
军队指挥学二级学科
军队指挥学设置的二级学科有:、、、、、。
军队指挥学相关新闻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管理系(上海校区)成功申报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
201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取代原军事情报学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军队指挥学军队指挥学科研流动站在国际关系学院挂牌
新华社南京7月5日电(赵建伟、邵宁)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日在国际关系学院新落成的现代化综合挂牌。至此,这个学院形成了以军队指挥学为核心的,包括6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内的新型学科群。
国际关系学院在保持国际关系、等传统和特色学科发展水平的同时,对、部队侦察学等学科进行重组整合,近几年共完成国家级、军队级科研课题30多项,获军队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多个,出版专著49部、国家“九五”重点教材9部,研制成与未来军事斗争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和系统多个,建成各类实验室和专修室15个,加大了军队指挥学新型学科群的科技含量。
军队指挥学加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孙彦新)中央军委日前下发《关于加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以科学家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充分吸纳和利用地方人才与,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履行我军的职能使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意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对我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政策措施。
《意见》强调,突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以科学家和为重点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军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以流动(工作)站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立军队重点建设学科和主干专业首席专家或特聘专家岗位、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完善专家联系制度等具体措施,着重解决当前我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高层次人才规模数量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使用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
《意见》提出,要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人才与智力资源。通过特招地方专业技术人才、做好文职人员聘用工作、聘用地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技术支援等方式,不断拓宽引才渠道。要简化特招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在定职定级上给予优惠政策,在工作生活条件上给予优先保障。对于作战部队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急需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能够解决装备复杂技术问题的专家型拔尖人才,要打破常规及时引进,并可视情将生活基础安排在部队驻地附近的中心城市。在军地通用性强、社会人才资源丰富的专业,设置文职人员岗位,聘用地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待遇。除保密要求较高的部门外,可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聘请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与军队教学、科研和等工作,并给予相应报酬。要加强军地学术技术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军队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参与联合科研攻关,在重大任务中提供技术咨询。
《意见》强调,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完善统一有序的人才调控机制,建立进出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代职任职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制,积极推行公示制,建立军队特殊人才安全保护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企业信用信息当兵卫戌部队和空军部队哪个有发展前途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空军特种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