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前有无吃苦思想教案中教学准备怎么写写?

我是个逃兵!!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我曾经当过兵,正确说应该算是逃兵,我绝对不是因为由于不能吃苦而选_百度知道海棠园忆事
统一刊号 CN11-0187 
邮发代号 1-154
>>>>>>本页
海棠园忆事
时间:日&&01时52分&&&作者: 李敬武&&&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1979年秋,我告别了18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工作。那一年,正值军转干部重点充实“公检法”,我被分配到山东省检察院工作。到省委组织部报到时,负责转办工作的老沈同志叮嘱我:“敬武同志,检察机关刚恢复重建,临时在万竹园办公,条件不好,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请你到万竹园内的海棠园找省检察院政治处报到上班。”
提起万竹园,真是既熟悉又陌生,也是一种巧合,那里正是我参军前生活过的地方。小时候,我们那些居住在趵突泉畔的小伙伴们,与大街小巷的泉水结下不解之缘。每当夏秋季节,附近的河沟泉池,都少不了我们水中嬉戏的身影。然而,位于趵突泉西侧西青龙街17号的万竹园,却被两扇对开的木制大门和一条小巷深锁,我们这些顽皮好奇的孩子们,就只有朝里面探头探脑的份儿了,因为那时的万竹园已是机关办公地点。
带着童年的好奇第一次走进万竹园,我无暇顾及园内宜人的景色,穿过万竹园的西进院落,跨过一座石桥,径直走进海棠园。这是一个环境清幽,具有典型北方特色的四合院,因院内有四株枝繁叶茂的海棠树而得名。北屋不足十五平方米的西厢房,是政治处唯一的办公地点。走进这个办公室,我环顾四周,里面有六张办公桌和一个文件橱,几乎占了大半个房间。接受我报到的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同志,政治处处长王元湘。在审查完报到手续后,王处长对我讲:“你留在政治处工作,办公的地方嘛,就在北墙边那张办公桌上,和小徐同志合桌办公,一人把一个桌子头。现在检察院正在重建,全省检察机关突出的困难是经费严重短缺,真是办公没有桌,办案没有车,睡觉没有窝,吃饭没着落。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吧。”听了王处长这段动情的话,我愉快地接受安排,走向自己那半张办公桌。
海棠园的秋天,温馨美丽得让人陶醉。院子里那四棵老海棠,树枝上挂满了绿莹莹的果实。院门南侧的望水泉清波荡漾,门两边那一对雕刻精美的小石狮,昂首微笑迎送着进出的人们。1979年是重建检察院的第二个年头。这时,一批当年被“扫地出门”历尽坎坷的老同志陆续返回检察机关;一批从党政机关、政法部门选调的优秀干部加强到检察机关;下半年又有一批军转干部也充实进来。这时的省检察院已达70多人。因办公条件限制,海棠园露天的小院子,成了机关的大会议厅。一切集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每当这时,海棠园里就充满欢声笑语。干警们欢聚一堂,尽情交流,亲密无间,一派团结和谐的气氛。被大家称为“五朵金花”的年轻姑娘们,这时会缠着老同志们讲述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经历。我的老处长王元湘,是1939年参加胶东抗日武装纵队的老革命,他平易近人、朴实宽厚,喜欢笑眯眯地给年轻人讲革命故事。他自幼习武,他的家乡莱州是历史上出武状元的地方,他的故事中时常捎带出某个武状元的事迹,讲得兴起,60岁的人竟能拔地而起打一个飞脚。在这个集体中,有为新中国的诞生出生入死、戎马半生的老革命;有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实务的老政法;更多的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人。使人难忘的是,当时的院领导和中层干部中,有20多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如当时的副检察长孙宗昌同志,是1937年11月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曾在吕梁山区抗击日寇,1940年4月随部队开赴山东抗日战场,在主力部队115师从事机要工作,南征北战,亲历大小战斗数十次,他是我军机要战线的老前辈,建国后转业地方工作。就是这些老同志们,把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延安精神带进检察机关,处处以身作则,艰苦奋斗。
机关工作、生活条件差,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全院只有一辆小轿车。同志们上下班、去市里开会一律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去外地出差办案,一律乘火车或长途公共汽车;到基层,从不搞特殊,处处严以律己。省院恢复重建后的第一任检察长刘干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是一位有着丰富领导工作经验、作风扎实、群众观念强、极具亲和力的领导者和长者。他虽已故去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留在老检察们的心里。记得1980年1月,严冬季节,我随刘干检察长赴临沂调研。途经沂水县,天上飘起雪花,刘干同志想起住在城西十多里外小于家村的一位老党员,决定登门探望。路上,刘干同志对我们讲:“这位老党员姓于,已70多岁,早年入党,是一位锯盆锯碗的匠人,抗战初期,他利用自己‘箍镥子’的身份作掩护,挑着担子走四乡,为我地下党传递情报。”当我们冒雪爬上位于半山腰的小于家村头时,刘干同志已气喘吁吁满头是汗了。于大爷孤身一人住在村东一个小石屋里。当刘干同志推门进屋时,于大爷惊呆了,随之感动得泪流满面。屋里家徒四壁,土炕的席子上只堆着一床破被,在这严冬里,于大爷靠双手捧着一个小火盆取暖,刘干同志也哽咽了……告别了于大爷,在返回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时刘干同志决定,直接到县政府反映于大爷的情况。据事后了解,县里采纳了刘干同志的建议,对类似于大爷这样在历史上对革命有过贡献,仍在乡村生活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党员,每月都给予15元的生活补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尽快把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冤假错案纠正过来。这项政治任务,把海棠园里人们的心揪得紧紧的。在“拨乱反正”的那个年代,作为检察人员,都能掂出这个问题的分量有多重。1979年是信访量创纪录的一年。为了尽快纠正冤错,使那些沉冤莫白的人们得到平反昭雪,省院及时作出部署,在抽调力量集中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的同时,组织人员对历史案件展开全面复查。各位院领导都亲自参与了信访接待和案件处理。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纠正,一些沉冤海底的人重见光明。刘述兰是菏泽县刘城村人,烈士子女。1979年4月刑满释放后到省检察院上访,当时不过32岁的她却已是满头白发。1968年,她因现行反革命罪先被刑事拘留十个月,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省检察院受理接访后,检察长亲自过问,立即派员对此案展开深入调查。经复核证实此案证据严重不实,经与省法院及菏泽公检法三机关统一认识,达成一致意见,给予彻底平反,宣告刘述兰无罪。平反昭雪后的刘述兰给省检察院写来感谢信,她说:“十年冤狱,申诉无门,每天在痛苦忧愁中度日,使我从20多岁就变成白发人,是检察院里有‘青天’,才救出我这沉冤海底的人。”
转眼又到了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海棠园里香气四溢。这时,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艰苦努力,全省检察机关各项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因省检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海棠园已不适应机关办公需要,经省委决定,省检察院于1980年秋天搬离万竹园。
弹指间28年过去,正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初那些老一代检察官大多进入暮年,不少老同志已经辞世。如今检察机关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面貌一新。“海棠园”秀美的名字,雍容华贵的风姿,将永远留在曾与之朝夕相伴的人们心中。
(作者系山东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
&&&&&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邮编:100040
中国检察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今年报名参军了 练过几年的跆拳道,也学过一些散打和基础的擒拿 不怕吃苦 有机会成为侦察兵或者特种兵吗_百度知道你对参军后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艰苦的军事训练有何思想准备? 怎么回答?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军意向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