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面临医保工作有新的挑战战是什么?

中国妇女参政面临新挑战
中国妇女参政面临新挑战
日08: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一日电(记者陈静)倡导了五十余年男女平等的中国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尤其在男女参政方
面,妇女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顾秀莲今天在此间说,中国妇女参政进展缓慢,参政比例排位后移,人大女代表已经由世界第
十二位下降到第二十四位,直接影响了提高妇女参政水平和男女平等事业目标的实现。
  中国妇女研究会在今明两天举办“中国妇女参政研究会”,来自全国各地八十位代表与会。
  顾秀莲在开幕词中指出,妇女参政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中国妇女地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据悉,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对妇女参政作过重要论述,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成为党和政府推及男女平等事业的重要传统。
  顾秀莲分析了在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妇女参政面临的新挑战。
  她指出,中国担任高层领导、经济管理决策部门领导和农村基层领导的女性比例偏低,妇女参政后备力量不足,性别
意识尚未完全纳入到决策主流,与世妇会后许多国家参政比例不断上升的状况相比,中国妇女参政进程缓慢。
  历时两天的研讨会将以务实的态度、充分的事实和数据资料,考察妇女参政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制约妇女参政的原因
,并集中对女干部的比例配置、培养选拔女干部及女干部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研讨。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Copyright & 1996 - ,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升职后的心理调适——职业女性面临的新挑战--《女性天地》2004年05期
升职后的心理调适——职业女性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正 你度过了从校门步入社会的最初几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你获得了升职的机会,这时,角色、地位的转换无疑会给你带来新的挑战,你无法不去面对各种心理压力——升职后你将面对新的挑战——公司管理层的期待——升职是公司管理层对你的认可,他们期待从你上任后的工作表现来证明提拔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同事的攀比和妒忌——可是员工中总会有人自认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他们会盯着你露出的不懂行或无能为力的马脚,抓你不称职
【关键词】:
【分类号】:D669.2【正文快照】:
升职后你将面对新的挑战一一 O公司管理层的期待—升职是公司管理层对你的认可,他们期待从你上任后的工作表现来证明提拔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O同事的攀比和妒忌—可是员工中总会有人自认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他们会盯着你露出的不懂行或无能为力的马脚,抓你不称职的把柄; O你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劳动;1980年02期
闻宇;[J];企业管理;1983年10期
;[J];中国劳动;1983年09期
逄景林;[J];人民司法;1984年08期
朱仲南;;[J];青年探索;1985年02期
,孔庆云;[J];党政论坛;1987年06期
马援利;[J];河北法学;1988年01期
杨柏华;;[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曹修松;;[J];青年探索;1989年02期
姜明珠;;[J];内蒙古林业;198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进;;[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黄志强;刘景顺;;[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王垒;肖敏;王欢;王重鸣;;[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范云;;[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冯培;;[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柳平;;[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吴伯庆;何永哲;;[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苏萍;张淑芬;;[A];第五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孙学建;;[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寇京;[N];中国贸易报;2000年
栗陆莎;[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贡保全;[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明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建云;[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赵为民;[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魏文彪;[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钱进;[N];金融时报;2000年
陈家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N];深圳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进;[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陈东;[D];厦门大学;2001年
顾永立;[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海斌;[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贾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周成刚;[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王军英;[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张联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李志林;[D];厦门大学;2002年
夏剑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邓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凌建勋;[D];暨南大学;2003年
孟晋;[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妇女在文化方面的变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妇女在文化方面的变化
上传于||文档简介
&&文​献​综​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
【当代中国栏目提醒】:以下是网学会员为您推荐的当代中国-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 - 其他考试资料,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宋 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3摘 要: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妇女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有许多问题必须解决。&&&&当前最突出也是对妇女自身发展、幸福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妇女就业问题。&&&&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出现的女性就业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在理论上、政策上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在一些观念、认识和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运作方面都存在不少误区。&&&&因此从较高的层次研究、探讨女性就业问题对于指导女性就业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篇文章就中国当今社会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对社会、人口、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做出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女性育龄妇女就业劳动参与率性别比ABriefDiscussionofChineseWomen’sEmploymentandItsCountermeasuresAbstract:AsChinaisstrivingfurtherfortheestablishmentofsocialistmarketingeconomyandmodernizationChinesewomenareconfrontedwithnewchallengesaswellasunprecedentedopportunities.Employmentissuewithitsgreatinfluencesonwomen’sself-im2provementandwell2beingisthemostoutstandingchallenge.Althoughprogresshasmadeintheoreticalfieldandpolicy2makingafterre2searchtherestillexistmisunderstandingsinbeliefstheoriesandpracticaloperations.Anin2depthresearchontheissueisaccordinglynecessaryinordertoprovidesoundemploymentadvice.AimingattheproblemsinemploymentfacingChinesewomenespeciallywomenofchild2bearingage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itsimpactonsocietypopulationfamilyandputforwardsomeproposals.Keywords:femalewomenofchild2beatingageemploymentemploymentparticipationgenderratio中图分类号:C91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口研究是自古以来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出许多个分支学科来。&&&&特别是50年代以来对人口性别构成的研究除注重于性别构成对于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再生产以及婚姻家庭的相互影响外更突出表现为日益重视女性人口问题研究。&&&&这种情况无疑同战后妇女运动日益风起云涌有关。&&&&中国在恢复人口研究以来对人口性别构成和女性人口一直比较重视包括经济建设中妇女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性别歧视等问题。&&&&而本文将着重就当代中国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就业状况进行讨论。&&&&一、中国育龄妇女及女性就业的现状1、育龄妇女及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人口学上通常把年龄在15-49岁之间的妇女统称为“育龄妇女”这不是随意的约定俗成而是依据妇女身心成长发育过程的生理特点来测定的。&&&&1这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不仅仅是社会劳动力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担负起了为社会“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的重要任务她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水平。&&&&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就业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劳动力人口参与劳动的程度劳动参与率一般指劳动年龄内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又称广义的劳动参与率。&&&&一般来说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是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想联系的。&&&&发达国家女性人口劳动参与率水平较高发中展中国家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低。&&&&2所以重视女性就业特别是育龄妇女的就业状况将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2、中国社会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就业现状。&&&&中国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高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妇女劳动力参与率较高中国妇女劳动力占妇女总人口比重的45明显高于世界水平的40。&&&&2000年法国女性劳动62第21卷 第9期Vol.21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2005年9月Sep.20053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宋柳1984―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力参与率为47.8美国为60日本为49.6而中国则高达75。&&&&3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水平很高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与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相匹配。&&&&中国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低仅男子一个人的收入难以支撑整个家庭因而女子往往也要工作。&&&&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妇女减轻了其家务劳动的负担在家务劳动方面灵活性更大特别是随着女性工资的提高女性更趋向参与工作。&&&&另一方面妇女走出家庭从事经济活动也是就业机会增多的原因之一。&&&&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中国女性的高就业率和稳定就业而倍感自豪。&&&&的确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政府这样重视男女平等、女性就业与解放。&&&&很少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对促进和保护女性就业予以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定。&&&&中国领导人甚至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女性就业问题上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女性高就业率的下面隐藏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女性真正得到的公平待遇而是需要法律来进一步保障妇女的权利。&&&&二、中国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就业所面临的问题1、女性在试图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所面临的隐性的不平等待遇: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市场的压力也在随之增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也给女性求职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这部分女性正是20岁以上处于育龄期的妇女。&&&&虽然国家提倡在提供职位方面要做到男女平等但很多单位会考虑女性生理特征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在人类的繁衍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如怀孕、分娩、哺乳都必须由女性独立完成。&&&&在女性一生中这些特殊使命的完成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是社会生产中的自然分娩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女性完成这些生理使命直接来看是在自己家庭内作为家庭的使命来完成的同时完成这些使命与企事业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有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时期会影响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生育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突出表现在生育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全社会的一致确认女工妊娠、分娩、哺乳等一系列生育活动的价值的补偿须由企业支付或自己负担加重了企业与个人的负担。&&&&而这样一个时期对于单位来说由于国家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4单位又不能无端解雇女职工那么特别是对于营利性质的单位来说就会是增加成本而不见收入的时期。&&&&那么他们在劳动力市场选择人才的时候就会刻意避开这一问题所以在很多招聘会上都会看到许多职位的后面会明显地写上“限男性”这并没有违反法律但却明显地显示出了女性在找工作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弱势。&&&&那为什么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不低于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其实这只是我国妇女就业现状的表面实际上这种妇女的高就业率并不完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我国妇女的高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对全社会资源的高度控制能力以立法形式促成和保证的。&&&&我国传统的妇女的充分就业带有明显的人为性其社会经济基础是脆弱的。&&&&女性人才在女性中的比例近年不断提高但与女性在人口中所占比例还极不相称。&&&&尽管女性中有一定数量的中、高层领导但大部分是在人大、政协等部门工作而真正在党委、政府第一线工作的很少在科研和学术研究方面真正是国家级的学科带头人有很高学术造诣的很少进行一般的科学和知识传播的多在大、中型国有企业管理层中女厂长、女经理少。&&&&中国妇女的职业现状可以概括为就业率较高、职业地位低、竞争力不强三大待征。&&&&然而女性职业地位的高低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于女性所从事职业的类型和女性的角色特征。&&&&具体说女性职业地位低下一是指她们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一是指她们在高阶层上的人少。&&&&女性虽然在就业人数上已经与男性基本均等但在职业中大多处在低权级和低能级的劣势地位。&&&&2、女性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所面临的问题:女性经过重重困难找到职位以后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方面是她们要面对职场上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家庭的生育、育子、家务等方面的压力使当今的职业女性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之间总是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虽然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男女同工同筹事实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还是挺多的。&&&&据调查2000年的时候全国女性的年均收入只有男性收入的70左右这个数据比1990年要低七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随着分配上收入差距的加大女性与男性的收入差距也扩大了。&&&&但是社会上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人们习惯于女性收入比男性略少甚至因为收入差距拉大以后男性的收入更多的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不少收入比较高的男性把女性的收入只是作为家庭经济的一种补充或者是他们的零花钱。&&&&他们对女性收入的期望值不太高而女性往往对很多不平等或者不公平的现象比较容易容忍她们公平的意识并不是很强所以现在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用公平的视角来看待收入问题。&&&&作为带薪假期的产假也给职场上的育龄妇女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国家法律规定怀孕妇女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在这期间享受同等的工资等其他待遇而此时的妇女已经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从她怀孕到产子这段时间都不能与平时做同等的工作在此期间单位在不停的发展许多机会就会在此期间错过而中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育龄妇女在产假期间享有同样的升职机会法律72第21卷总第145期                        宋 柳: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中没有规定的不能做的就是赋予公民的权利那么单位在此期间也可以选择可以不提拔女性这就是法律的一块空白区域。&&&&也就是当产妇生产完后回到工作岗位时已是“物是人非”将面临的从头再来、甚至是失业的问题。&&&&三、育龄妇女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将会给社会、家庭、人口带来的影响1、由于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劣势地位和不公平待遇使得要小孩的家庭对女孩的预期偏低在可能的情况下会选择生男孩这将成为我国性别比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表一我国80年代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年份一孩二孩三孩四孩以上合计5.07.7.07.3.08.6.11.6.12.2.10.0.13.8数据来源:年为2生育节育调查数据1989年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机器总汇数据5如表一所示我国各种人口调查与普查数字反映的80年代出生性别比有较大幅度升高目前已经严重偏离正常值是一客观存在的统计事实是不容我们回避与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将会突出―――这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上半叶也将使婚龄人口性别比日益偏高婚姻挤压现象日益严重。&&&&62、随着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上述隐性的不公平待遇使得许多育龄妇女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会选择晚婚晚育导致生育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生育率下降。&&&&一般来说育龄妇女的生育高峰为20―29岁观察30―35岁已婚女性生育子女数量可以辨别生育模式的变化。&&&&近20年来城乡30―35岁妇女生育子女数量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从1982年的2.88个下降到2000年的1.59个。&&&&表二三次人口普查时30―35岁已婚妇女生育与子女数量单位:人年份城市镇乡总计3.082..542.322..421.281.59资料来源:《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52004―――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主编蔡肪副主编郑真真都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32页。&&&&虽然说生育率下降对人口众多的中国目前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种现象是由于育龄妇女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而回避生育这种行为或者是过晚的生育那么这样的趋势将会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工作人口会因老龄化问题下降。&&&&报告指出中国的工作人口到2015年将达到一个顶峰随后下降。&&&&到21世纪中叶时中国将失去1835劳动力大军。&&&&3、如果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情况越来越明显将会造成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社会甚至家庭也会重新回到男尊女卑的不平衡状态。&&&&这对社会家庭结构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的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业余时间为子女操心操劳。&&&&人们要集中精力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而拼搏这样也就无暇顾及子孙后代了社会上有更多所谓丁客家庭DINKdoubleswithincomesandnokids出现。&&&&许多学者认为稳定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而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使离婚变得容易也就带来了潜藏着的不稳定因子丁克家庭不再承担生育与抚养后代的职能只剩下夫妻双方会对人们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带来人情冷漠不生育家庭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知识和教育水平较高的阶层不愿生育而文化素质不高的却超生滥生会导致人口质量的下降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妇女在社会上是否能够受到公平的待遇将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稳定、健康的发展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四、为进一步争取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就业方面的公平地位所应采取的措施目前对妇女就业问题应该有较为正确的认识政府根据我国市场的形势根据适应女性劳动素质、生理特点的原则积极调整并完善女性就业政策为合理地使用妇女劳动力、促进女性就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与条件。&&&&同时要为部分需要实行灵活的、多样的、阶段性的就业方式的女性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安排。&&&&中国在争取女性平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法律、法规和妇女组织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但是社会在发展问题也在增多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笔者在这里有以下一些想法:首先要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让女性有更多的、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性入学人数从1999年开始增长趋势明显。&&&&但从总体上来看女性的入学机会仍然低于男性而且学历层次越高女性所占的比例越低。&&&&与此同时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教育层次越高女性受教育的人数就越少且中途辍学的大多数是女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国女性教育面临重要机遇期的优良环境。&&&&世界各国政府在重视知识和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纷纷制定政策82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9月确保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消灭妇女文盲现象扩大妇女接受职业培训、科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高分别为女性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政治和思想基础。&&&&实现教育上的真正男女平等城乡女性教育平等是女性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女性人才成长和女生人才教育的客观规律从人格塑造上启发女性的自主意识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并在更深层次上为争取男女教育平等做出努力。&&&&加强性别教育和女性课程的建设发展适应女性个性特长的特色专业培养女性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女性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在也是一条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发展的路子。&&&&在人类文明的创造、传承与发展中女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女性素有勤劳、勇敢、善良、智慧和爱国爱家、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半边天”的地位。&&&&她们不仅是民族自身繁衍和提升儿童基本素质的根本保障而且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女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扩大女性受教育机会全面提高女性文化素质既是促进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又是实现妇女真正解放的基础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次政府应该在解决女性就业、社会平等地位等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而不是单单强调社会、企业在这方面所应该进行的改革和努力。&&&&因为女性在社会当中的特殊作用保护女性的社会地位将会像环保事业一样成为影响着社会未来发展状态和趋势的重要工作。&&&&在这方面政府理应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借鉴国外经验从法律上对女性就业、升职做出更具体的规定。&&&&比如近期法国议会一致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计划在5年内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并对因妇女员工休产假遭受经济损失的企业进行补偿。&&&&为缓解妇女生育与就业的矛盾草案还特别强调妇女在怀孕和哺乳期与其他人拥有同样的升职权利。&&&&据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字目前法国男女工资收入差距达20。&&&&7可见法国已经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妇女在怀孕和哺乳期与其他人拥有同样的升职权利了这在中国的法律当中是欠缺的这只会导致妇女在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力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参考从而蒙受损失。&&&&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应提供更加完善的、针对她们的社保服务对于产假这类带薪假期的规定不能苛刻保证女性在生育期间无工作方面的担忧提供完善的学前教育、托儿服务减轻妇女家庭方面的负担。&&&&政府对女性就业的保护要从过去的直接保护规定录用比例、规定企业女性保护标准转变为间接保护。&&&&具体说在新的时期促进女性就业的工作主要在于制定符合经济规律并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政策、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改善女性劳动者教育与培训条件、制定对女性生育劳动价值予以适度而合理补偿的政策以均衡女性生育的合理负担等等。&&&&在市场化条件下家庭经济决策的重要性变得突出起来。&&&&对于已经组建家庭的人们是如此即使是尚未组建家庭但正在组建家庭的男女劳动者也不得考虑当前的就业抉择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影响。&&&&在这冲情况下选择何种职业以及选择怎样的就业方式以适应家庭与市场关系的变化便成为人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对男性还是对于女性来说都应该以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仅仅从个人的就业意愿出发来开展就业决策。&&&&政府有义务通过宣传媒介的努力来形成一种具有倡导家务劳动与生育劳动价值的社会文化从而使承担较多家务而较少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家庭成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家庭的承认。&&&&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中国女性在家庭当中还担任比较传统的角色对她们价值的肯定也是提高其社会地位的一种重要措施。&&&&中国古代思想家墨翟就提到了要避免“男女失时”8说明从古代开始学者们就十分重视男女平衡的问题希望能够避免社会男女数量不均衡的现象。&&&&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女性就业问题让女性能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女性地位与男性的不平等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吴忠观主编李永胜、刘家强副主编1当代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M1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29312 邱东蒋辉赵秋成等著1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M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P3213 李仲生著1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P18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Z1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条15 曾毅1中国人口分析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P33316 李竟能1人口经济理论研究M1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P15317 央视国际日20:国际新闻18 吴忠观主编李永胜、刘家强副主编1当代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M1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2301责任编辑:刘春林 责任校对:林 子92第21卷总第145期                        宋 柳:浅论当代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及对策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的岗位新的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