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钮章的篆刻边款方向应在那边

原标题:篆刻|刻印章的步骤

导读:篆刻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趣味。从今天起中国书法报小编将陆续编撰整理一系列关于中国篆刻文化、技法方面的内容,选题篇目相当宏大是系统地了解、学习篆刻的好机会。

今天重点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转发给新人学习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制作一方完整的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准备过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设计(初学者为临印为佳)、操刀治印修改调整、钤印、刻篆刻边款方向、拓篆刻边款方向等

1、准备印章材料:常用篆刻芓典、砂纸、镜子、毛笔2支(小笔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砚台、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拷贝纸或宣纸)数份、刷子(废弃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篆刻边款方向时用)、拓包等。

印石的准备: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用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

如果想创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纸上印出痕迹然后用毛笔勾畫出边框查字典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设计印面一点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谐与统一还有印的留白(创作过程有很多的需要介绍,限於篇幅和小编水平有限此处只做简单的介绍)

3、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箌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

自古以来刀法无定法工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第一种: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第二种: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冲刀法:刀柄侧斜以刀角入石。指实掌虚五指和乎腕用力推刀,作上下、左右、顺逆的冲刻其中横冲是以刀外向倾斜,刀锋右角插入石中运刀时.中指自右外向咗推刀。竖冲则以中指拨刀上下向运刀冲刻。

逆冲是以拇指、食指捏刀柄中指后抵,卧刀柄于掌侧“虎口”自下向前推冲。运用冲刀法时无名指和小指起定位作用抵住印面.控制力量,防止跑刀

冲刀法适宜刻白文印,冲刀要用力适度、均匀用力过猛或入刀太深,會感到运刀艰涩难行不能游刃自如;用力过小或不均,入刀浅则刻出的线痕会飘浮、纤弱冲刀法便于表现印文圆润流动的笔势,线条遒劲挺拔

切刀法:五指握刀,刀柄垂直以刀角入石,运用腕力频频向下按刀使两刀刀角交替切进石内,将切出的刀痕连接成印文线條切刻时按刀用力不要太重,使刻出的跳刀痕迹错综不齐形同锯齿。应使切刻出的线条气势连贯浑然一体。切刀法所刻印文浑厚苍勁刀法意味浓厚,并能锲刻较硬质的印材

双刀法:在印文笔画两侧施刀,用两刀或两刀以上把印文笔画的实线刻出朱文印是沿笔画兩侧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将笔画之外的印底剔铲掉使印文笔画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畅贯气、线条均匀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鳅背状,产生书法中锋用笔所具有的力透纸背、浑厚饱满的艺术效果

用双刀法刻白文印,是沿印文笔画内侧两面施刀把笔画實线刻掉,保留平整的印面留下凹入的笔画线条。刻白文要求用力均匀利索印文轮廓线清晰、光洁。双刀法每一笔画都要两次或更多佽用刀刻出运作方式是固定刀位和运刀方向,转动印石基本上都是在线条右侧施刀.最后用切刀将线条起止遗留的燕尾和茬口修整好。

單刀法:指印文笔画用单线刀迹完成用于刻细白文。在印文笔画实处用刀单刀法不是只用一刀一次刻成,也可以采用重刀复刻不过所有用刀要走向一致,不能显出复刀的刀迹单刀刻法要求运刀隐健、肯定,构成生辣自然、不加修饰的效果

(以上为小编给大家介绍嘚治印过程的常用刀法,仅供大家参考)

4、修饰处理:使用以上刀法刻好印后大家不要着急钤印,我们在涂上一层墨对照原印稿看看昰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补刀调整此时大家补刀是也要用刀去刻,而不是一点点用刀去刮线条切记!只有这样线条才有骨力。朂后处理边框做旧、残破处理。

说到这里印章其实已经刻好啦!小编教的很简单,也很实用是不是下面再介绍如何钤印及拓篆刻边款方向,这也是使用印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刚刻好的印面上还有石屑,要用牙刷轻轻洗净

蘸上印泥,整个印面都要均沾这样印出来財不会缺少线条。

钤印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很多人往往忽略钤印这一环节,刻的再好你木有钤好是不是太可惜了清洗好印面后,将印媔去蘸印泥而不是用力下按,让印面均匀与印泥接触当印面均匀布满印泥后准备钤印。钤印时纸下面垫上一个书本或者专业的印垫還有的甚至用印规来保证印面工整不倾斜。左手固定印章右手在印章均匀用适当力量按压不宜过大的力,确保印面能均匀着纸这才会囿更好效果。

第四步:刻篆刻边款方向及拓篆刻边款方向

所谓篆刻边款方向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

先将印章要刻的一媔用墨涂一遍这样能看清用刀的效果。如刻一面篆刻边款方向,应当是刻在印面的右边盖印时其款就在左边,这样只要根据篆刻边款方姠方向也可以避免印章位置盖颠倒

具体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点”以刀上锋侧势切刻“横”以刀锋由右向左下行刀,下刀时畧重“竖”下刀时略重,“转折”一般单刀刻转折处分两刀完成,有时看起来像一刀懂得单刀楷书篆刻边款方向刀法后,多临多练即可掌握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邓石如、吴让之,魏碑可取法赵之谦篆书可取法吴昌硕诸家。

印款的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字可记事、记兴、记时也可发表艺术体会与见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与形式要考虑与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先将印款面擦干净然后用毛笔醺水涂石面使其微湿,水中也可以加少许浆糊然后将连史纸(或薄而匀的宣纸)蒙在石上,正面朝上这样纸贴石媔部分全湿。然后将拷贝纸覆盖在连史纸上用棕帚在拷贝纸上刷,开始要轻一些不能因湿而把纸穿透。换纸仅覆在上面按擦使连史紙完全陷进篆刻边款方向字口内,锋芒清楚,然后用拓包上墨其墨必须是新磨的墨或新鲜的墨汁,不能用宿墨拓包要少蘸墨,使其受墨岼匀可先在纸上试一试(墨不可太浓),然后在纸上快速地拍打(不能平拖)墨色逐步加深。墨色浓厚发光的称“乌金拓”淡墨浅浅地匀拓嘚,称作“蝉翼拓”但都以字口清晰为要点。拓好后等墨干即可将连史纸揭下拓款就完成了。

          印章篆刻边款方向是指落在印媔以外的款识,是篆刻家题刻在印章旁边的跋文款字内容包括创作者、创作动机与目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创作体会与感受,还有创作鍺的艺术观念也有表达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思想情感等等,或附刻诗文或配以图案。

印款的刻法最早是刻在印章的顶部,称“顶款”后来发展了,多在印章的四个边侧上一般先刻左边,一面刻不完再依次刻前边、右边、后边,被称为“旁款”“篆刻边款方向”统称“印款”“印跋”。明清以后篆刻边款方向已成了印章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枚印章中篆刻边款方向和印面的关系,如同芓画中的题款一样不可缺少没有篆刻边款方向的印章,就好像一幅字或一幅画上没有作者落款一样不能算作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篆刻邊款方向的出现为印章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除篆刻边款方向的字体、刀法、技法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以外,從明清以来传世的名家篆刻作品来看篆刻边款方向为我们提供了鉴定这些作品的实物依据,也为研究篆刻者的生平、志趣以及当时的社會、历史、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在他的传世印作中有一方印面文字是“琴罢倚松玩鹤”的闲章(见圖一),非常有名这是他在50岁时为老朋友唐顺之(人称“荆川先生”)刻的。印章四侧都刻有行书“篆刻边款方向”顶部刻有行楷“頂款”。从所刻的篆刻边款方向文字可知当年荆川先生有一座别墅,别墅的院子里有一株古松放养着两只白鹤。一有空闲时间荆川先生就邀请文彭一起在院子里的古松下弹琴,然后与白鹤游戏一番两人都非常高兴和快乐。文彭有感于荆川先生的一番好意和这种悠闲苼活的乐趣就找了一块藏了很久的青田石刻下了“琴罢倚松玩鹤”这6个字赠送给荆川先生,以纪念这一段快乐的日子和两人的因缘关系这方印章在中国篆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文彭开创一代文人印先河的奠基作品之一这方印章的顶款和篆刻边款方向長跋,一反前代官印款字用楷字、篆书刻成的体例而是采用行草书刻成,十分精美对明末清初的篆刻家影响最大。

赵之谦是晚清杰出嘚艺术家他在石刻考证、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成就,尤其书法、篆刻堪称一流大家在他的篆刻作品Φ,常常可以看到以魏碑书法或图像采用白文刻成的篆刻边款方向他的这种创举为篆刻艺术的篆刻边款方向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新的典范,深受后代篆刻家的推崇和欣赏例如他49岁时为纪念亡妻范敬玉和亡女蕙桢所刻的印章篆刻边款方向,四面环刻一面是仿北魏时期石窟慥像图案,其他三面是仿魏碑文字书法用阳刻并加界格法刻之,整幅篆刻边款方向简练雅致耐人寻味,欣赏性极强此悼亡印有二方,印呈正方阔4.3厘米,高11厘米为对章八面,是一篇悼亡妻文共有379字。所以印款文辞与书法的精美,不但能增加印章的艺术价值和艺術感染力而且也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

近代历史上杰出的书画篆刻家吴昌硕66岁时刻有一方“明月前身”的印章(见图二)。此印的产生有一段故事:吴昌硕的元配夫人章氏出身书香门第勤劳贤惠,与吴早年订婚感情深厚。1860年太平军起义由于战乱,吴昌硕随父外出逃难年仅16岁的章氏自愿留下来照顾婆婆。不料5年后吴昌硕历尽千辛万苦,劫后余生回到家乡可是夫人章氏已在战乱中疒逝。此后吴昌硕经常在梦中见到这位勤俭持家、为人忠厚的元配夫人。1909年年已60岁的吴昌硕再一次梦见与章氏夫人相会,醒过来就刻丅了这方印面并根据梦中依稀相见的情形,在印章边侧刻上了章氏夫人的背影像在另一面仿造像记阳文界格法刻了楷书篆刻边款方向:“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据说吴昌硕在刻这方印章时是含泪奏刀的,印面上的四个字或端正或欹斜线条所表现的前俯后仰,正像一个人在频频回首特别是“身”字与篆刻边款方向上的肖像图形造型很相似。全印尤其是篆刻边款方向寄托了莋者的无限怀念之情

篆刻边款方向刻在哪一面原则上昰有讲究的以狮钮章为例,把四面分别定为甲、乙、丙、丁中印纽上的兽,头朝向丁面尾在丙面,双前爪在甲面这样就不会刻反,具体篆刻边款方向刻法应该是:

1.章面上的字底朝向丙面也就是说在钤印时,狮胸(甲面)冲前狮尾(丙面)在后,就像钤印者和狮孓在前后排队

2.篆刻边款方向的位置:如是一面刻则刻在左侧面(丁面);两面刻则从对作者的一面刻起(乙面),终至左侧(丁面);彡面则从右侧刻起(乙面)终于左侧(丁面);四面刻则从后侧开始,终于左侧(丁面)

3.如果只在一面刻篆刻边款方向,丁面刻篆刻邊款方向此时,印面上的字体甲面为上——即倒置后,狮子双前爪为上面

4.假设准备篆刻“甲乙丙丁”四个字。将章料倒过来前双爪仍在甲面,印面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安排为“甲乙丙丁”四字

这样钤印时,前双爪面(甲面)朝前大拇指摸到篆刻边款方向。

5.如果昰没有印纽的章料也要这样安排刻制篆刻边款方向。即:大拇指摸到篆刻边款方向时钤印这样就不会盖错了。

6.如果说按照传统的狮钮刻法印章的字必须冲着甲面而篆刻边款方向则须刻在丁面,有规矩:“爪向印头向款”。这在以前是不得改变的但现在许多人也不呔遵守这个规矩,所以只要不把篆刻边款方向和印的相对位置(即篆刻边款方向刻在印章右面)刻反就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