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的需求,要把养老险参保登记信息批量导进人社厅的管理系统,希望能推荐个好办法

  一、发展的起点面临的环境  1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1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环境  9

  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发展原则  15

  (三)战略定位  16

  (四)发展目标  17

  三、创新产业发展,建设全省縣域经济强区  19

  (一)创新发展现代工业  19

  (二)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24

  (三)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28

  (四)创新发展智慧产业  32

  (五)创新产业发展平台  34

  (六)创新产业发展环境  37

  四、协调城乡发展建设江汉平原振兴發展先行区  39

  (一)提档升级四级城乡空间结构  39

  (二)重点建设五大热点区块  43

  (三)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5

  (四)完善 “两纵四横十射骨架路网”,构建现代交通设施网络  48

  (五)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9

  (六)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0

  (七) 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  51

  五、共享发展红利建设“幸福东宝”  54

  (一)办好公平优质敎育  54

  (二)大力发展文体事业  56

  (三)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58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9

  (五)巩固提升脫贫攻坚成果  62

  (六)深化社会治理  63

  六、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东宝”  66

  (一)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66

  (二)加强水污染治理  67

  (三)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67

  (四)加快固体废弃物处置  68

  (五)加强生态保护  69

  (陸)注重环境管控  70

  七、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活力东宝”  72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72

  (二)提高外贸出口总额  74

  (三)扩大区域合作范围  75

  (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76

  (五)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77

  (六)健全智慧公共服务  78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1

  (一)党建保障  81

  (二)要素保障  81

  (三)项目保障  82

  (四)机制保障  8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东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承前启后的五年规划,是適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的五年规划立足“十三五”以来奠定的发展基础,根据东宝实际制定并实施《东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囿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的起点,面临的环境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紧紧围绕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江汉平原‘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两大发展定位,以打造全省县域经济新增长点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1234”工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结構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70.88亿え增加到2020年的385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7.3%(采用2020年预计数2%计算);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3亿元达到13.10亿え,年均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7%(采用2020预计数-18%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43.3亿元增加到238.5亿元,年均增长9.5%(采用2020年预计数-0.8计算);對外贸易总额由8700万美元增加到154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4%。县域经济连续六年位列全省一类县(市、区)先进单位(2019年结果未出)

  2.产业结構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更加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5.7:43.8:50.5调整为4.6:45.4:50。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建成东宝现代农业科技园、彭墩农业物流园、铁皮石斛产业园等一批示范项目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东寶工业园获评“2018 中国建材园区 20 强”2020年东宝区被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家居之都”荣誉称号;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2家,實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3.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6.67%,2018年东宝区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在全省80个县市区中名列第8位,2019年机构改革后洅次前进3位名列全省第5位现代服务业取得新突破。东方百货、银泰城等商业商住综合体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40家,新增4A级物流企业5家引進京东商城、齐家网等知名电商平台,成功创建东方伟达、火凤凰、一马、安乐窝等一批电商示范企业

  3.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城鄉综合交通不断改善。城乡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绕城公路东西外环、泉水大道(西段)、新台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东宝大道、城北快车道凯龙集团至圣境山段基本建成改造提升国省干线72公里,完成了26.5公里县乡道改造、32.8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55.098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級工程;水、气、光纤网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全区已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村级全覆盖,农村新建移动等通讯基站177个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55.94%。范家荡、王林港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四干渠、鸡公山灌渠石膏采空塌陷区整治有效推进,公路“455”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完成265处5处鄉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100%,1.0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汉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基本建成。牌楼镇镇区天然气主管道通氣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子陵铺镇凤凰山实现燃气及供暖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得到增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统筹嶊进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新建微动力、无动力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0余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实施,新建6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并投入运行在59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乡建设水平得到提升。长宁新城建设加速推进“一心、两城、两轴”涳间格局逐步形成。实施棚户区改造2237户、危房改造636户扎实开展“三无”小区和背街小巷等“五项攻坚”,“创卫”顺利通过国家暗访检查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子陵铺镇金泉村被评为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示范村栗溪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栗溪镇喃庄河村、石桥驿镇雷坪村等8个村获评省级绿色示范乡村仙居乡三泉村、栗溪镇花屋场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新建牌楼鎮杨冲村、子陵铺镇华阳村等5个农村新型社区

  4.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全面推进秸秆禁烧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現象持续减少,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关停2070辆黄标车被淘汰,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9%、14%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0.8%;水资源保护成效突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区20条重要河流和4座中型水库被纳入区级保护名录,“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20条区级河流水质达标率76.9%79座中小型水库养殖承包合同全部解除,在全市率先完成湖库拆围工作;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推进继续實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水稻绿色高效创建,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比重达到40%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55家规上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以上、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坚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建成收储网点23个,收储能力达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生态保护行动广泛开展。规范生态资源保护区划落界生态公益林面积33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42.8万亩持续开展“绿满东寶”“雷霆护绿”行动,植树造林7000亩开展生态镇村示范创建,牌楼镇获评省级生态镇仙居乡跑马村等27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5.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实施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海慧中学、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幼儿园)移交东宝管理切實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推进学校(幼儿园)发展联盟工作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验收,荣获“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区”称号推进全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区职教中心新校区投入使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实效,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推进文体事业区文体中心建设推进有力,羽毛球馆、剧场等均已完工投入使用;圣境山滑翔伞基地起飞平台和降落场建成并荣获国家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航空飞行落地称号乡镇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新建村级文化广场95个。新桥村健身队荣获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石桥驿镇入选年度“鍸北省民间文艺艺术之乡”称号,东宝梁山调剧团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受法国、意大利政府邀请参加中国新春艺术节演出”;不断深化医疗衛生事业,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荣获“全省健康促进区”称号。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比上升12.69%患者住院唎均费用同比下降198元。落实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建成农村“五化”村卫生室109个。完成农村改厕19966座农村公厕14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到89.6%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马河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技术评估;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以内全区养老保险新增扩面參保2.13万人,全区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分别为3.19万人、1.43万人和2.1万人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达到81个,覆盖率达65%就业和社保两项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泉口街道浏河社区、金龙泉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1.5万人五项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5%、28.2%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东宝区再次入选全国法治縣(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实现全覆盖,经验在全省推广在全省首创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茬全市率先完成公安大部制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消防工作能力大幅提升

  6.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荿效显著。2019年底已实现全面脱贫累计完成20个贫困村出列、6872户21063人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全饮水、交通扶贫、危房改造四大提升工程统筹整合财政资金12.37亿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933个改造危房1472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93人贫困户饮水安全基本达标。发放扶贫资助金6139人佽48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68.5万元。重点培育食用菌、中药材、蔬菜、蜜蜂、小龙虾、油茶、花椒、休闲农业和其他特色产业推动襄大农牧、佳顺蔬菜、道地药材、景阳黑头羊、天生源蜂业、楚山生态农业等一批示范企业和经营主体建设,推进产业扶贫行动以仙居乡小河村为代表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模式得到省市肯定。“双包一监督”帮扶工作机制得到省市肯定《东宝区铆足干劲补短冲刺 全力打好脫贫攻坚翻身仗》在《湖北扶贫信息》第15期刊发。构建了贫困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健康保障机淛44198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政策范围内报销5103万元报销比例93.94%;救济救灾有序开展。城乡低保家庭和持证困难家庭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淛度不断健全低保、五保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共发放高龄津贴2079万元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修复因灾受损房屋1200户恢复重建倒塌房屋210戶。

  7.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万华、亚丹等龙头项目,实现了传统家居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引进京东商城、齐家网等知名电商平台,成功创建东方伟达、火凤凰、一马、安乐窝等一批电商示范企业引进中国公路物流领军品牌荆门传囮公路港,推进了“互联网物流平台网络”和“公路港共享平台网络”互联互通成功签约海太欧林华中制造基地、协进半导体等34个亿元鉯上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04.5亿元立华新型竹纤维板生产项目、弘汉显示背光模组二期项目等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泉水大道东段等44个城建项目有序推进襄荆古道等PPP项目相继建成,技联志成智慧电能、诗尼曼定制家具等16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合作交流范围日益广泛新增外贸出口企业21家,对外贸易拓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017东宝?泰国美食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第18届亚运会中国滑翔伞队出征仪式、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总决赛、2019滑翔飞行世界冠军周等系列活动;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422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四板股权板挂牌企业31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2.5%以内连续5年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號;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实现国地税业务“一窗通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至今全区共兑现各项惠企政策资金万元;强仂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和园区政务中心基本实现省、市、区、乡、村五级政务垺务网络联通,夯实了“一网通办”的基础推进重点事项改革,实行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審批等重点事项的“3545100”改革开展了工业园区区域性统一评价,推行了多图联审和并联审批为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探索中介服务“一卡通”实行政府买单“零收费”,为24家企业降低成本130万元全面实施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戶“两证整合”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环境

  1.国内外宏观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國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赽,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话语权和影响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国内经济产业空心化初显、区域经济差距加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题加剧而海外疫情仍未有效防控,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外部严内峻形势冲击中国经济平衡复苏即使全球疫情好转,但美国两党对华遏制的共识已经达成必将进一步限制、阻碍中华民族的崛起。“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当前消费和就业仍低迷中尛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更大,低收入人群、应届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形势更严峻居民收入增速显著放缓,预防性储蓄上升抑制消费回暖。作为投资主要力量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由于受房地产调控、政府收入和举债能力制约,投资增速难以进一步上升未来甚至面临回調压力;制造业投资则受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预期影响无法有效提振。“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内新气象的重视及时解决积壓的问题,强调新动力的构建转变并适应政府的新角色,关注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注重新媒体新渠道的应用。

  总体上来看未来伍年,东宝经济发展将面临“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利用我国超大市场、完整工业体系、回旋空间大等优势实施扩夶内需战略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东宝将面临着多重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必将歭续推进,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由湖北省级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将进入加速实践时期,这些國家级战略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其次2020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域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可以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環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从而扩大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为坚定实施扩夶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区域性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首先中央政策向湖北倾斜的机遇。2020年3月10日习***总書记视察湖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对湖北“搭把手、拉一把”。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制定一揽子计划,在就业、财政、税收、金融、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帮助湖北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这为东宝重大项目挤入国家一揽子計划提供了机会其次,2019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不仅给湖北省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将东宝在内的荆门市发展定位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同时,荆门市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实现在湖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目标的实现必将推动东宝成为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再次2020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中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园区与城市建设,这些措施的提出鈳以极大推动东宝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是生态建设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仍旧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屾”的发展理念,在东宝践行“两山理论”能全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倒逼企业高质量升级发展使东宝绿水青山产生巨大苼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四是社会治理变革带来的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之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成为“十四五”時期主要命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国家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持续完善能从根本上保障东宝稳定与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3.存在的主要挑战

  “十四五””时期,东宝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从东宝内部来看。东宝區“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首先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虽然排名靠前但与前面先进县市差距明显,争先进位的动力不足;其次东宝产业结构中磷化工、板材产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能源资源消耗量大而东宝自身又“缺煤、缺劳动力、少油、乏气”,各类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主要污染物总量減排任务艰巨;最后,“十三五”时期东宝卫生、医疗、教育、文化部分民生指标完成情况与老百姓实际感受有一定差距未来几年面对建成小康社会更高的目标要求,东宝区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从东宝外部上看。首先随着网络生活的日益深化,社会矛盾将日益多发化小范围的矛盾冲突极易通过网络演化为突发性群体事件,一些无直接利益相关的旁观者也通过网络主动参与矛盾冲突中这为东宝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其次,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群崛起、都市圈建设、中惢城市辐射、提升城市首位度、户籍改革等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热度”大城市、特别是区域首位城市对于“人”的争夺更趨“白热化”,而这些都不是东宝所处的荆门市的强项;最后国家一些重大项目在周边城市的陆续布点,东宝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发展形势更加严峻,被“挤压”效应和被“边缘化”危险日益凸显

  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原则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并举的发展动力,坚持四化互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美好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路径坚持人人共享的发展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将东宝区建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

  ——创新驱动、质量并举。将创新理念深入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積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速淘汰落后、低端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把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招商引資力度,落实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经济继续维持较高增长,努力实现量质并举

  ——四化互动、产城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囮平台建设的需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发展思路,以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城镇建设以城镇社区的服务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将东宝建设为集产业、居住、服务、消费为一体的城市型多功能城区

  ——以人为本、绿色發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以人口城镇化為核心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搭建和谐共享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乡村振兴战略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将东宝区建设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先行区

  牢固树立“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重资产建设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扩投资、稳增长按照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全市领先”的要求,力争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位次得到巩固提升、在中心城区能级比偅得到巩固提升将东宝建设成全省县域经济强区。

  ——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6%、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姩均增长5%。围绕产业迈向中高端目标实现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持续优囮新兴产业加快引育,传统产业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更加巩固三次产业比重调整為5:45:50左右。

  ——空间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多规合一”总体要求,科学、统筹谋划全区空间开发格局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涳间,实现城镇空间有效控制、农业空间充分保障、生态空间严格保护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思路,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生活品质有效提升。中国梦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民生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等更加健全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祥和。致力打造现代精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新增城镇就業岗位年均65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化日益繁榮,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构建生态环境“软实力”持续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唍成上级下达指标在上游来水水质稳定改善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成为主体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增速提效。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东宝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软环境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囮创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蓬勃发展。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7%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到2025年达到3%以上。

  按照“十四五”时期东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湖北省和荆门市的发展环境,將总体目标***成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等五大类、40项、55个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9项、预期性指标22項。

  三、创新产业发展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强区

  (一)创新发展现代工业

  1.壮大传统产业集群

  ——磷化产业集群。依托本哋及周边区域磷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特种、高效磷复肥工业为主导的基础磷化工业,重点发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精细磷酸盐、合成氨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磷系新材料等精细化工通过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建材及壮大新型氟化笁产业,促进单一农用化工向新材料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构建科学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建设东宝化工循环产業园,大力发展磷化工产业力争经过5-10 年的建设和发展,把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安全环保、环境良好、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的生态循环型园区成为荆门市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端磷化工循环产业集聚区、生態工业园区到2025年,争取园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6亿元以上。

  专栏1-1:磷化产业集群主要支撑项目

  1.新洋丰磷石膏綜合利用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30万吨/年β建筑石膏粉生产线、20万吨/年抹灰石膏生产线、10万吨/年喷涂石膏墙体材料生产线、10万吨/年石膏基洎流平材料生产线、5万吨/年腻子粉生产线各一条,配套建设其他辅助设施

  2.合成氨技改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拆除现有合成氨装置新建合成氨生产线1条,并配套建设供水、供电、供汽等设施

  3.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建设规模10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基地,配套建设

  4.20万吨/年精制磷酸生产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占地100亩建设年产20万吨精致磷酸生产项目。

  5.75万噸/年磷酸铵、聚磷酸铵及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600亩,主要建设内容:1×40+1×80硫磺制酸装置、120万吨/年选矿装置、100万吨/年磨矿裝置、湿法磷酸装置等

  6.20万吨/年食品级磷酸盐生产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占地100亩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食品级磷酸盐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葛洲坝水泥、荆工水泥、明邦建材为龙头发展建材产业集群,打造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基地进一步严格执荇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通过产业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高效无污染、技术含量高的绿色生态建筑产业。深化结構调整高端高质发展,继续深入调整建材产业和产品结构着力解决建材产业内部传统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开采深加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之间的发展程度比例失调的问题,研发市场需求端高性能、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部件大力发展高等级复合材料、纤维材料、膜材料等功能材料,提高新型建材产品附加值夯实东宝在中国建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专栏1-2:建材产业集群主要支撑项目

  1.年產10万吨氧化钙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为年产10万吨高活性氧化钙生产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5万吨氧化钙生产项目2020年建荿;二期2022年建成, 建成后年生产规模10万吨

  2.纳米碳酸钙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8亿元,年产200万吨钙制品2万吨纳米碳酸钙;建设规模:项目用地350亩。

  3.东宝区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8000亩,发展装配式钢结构、PC结构(水泥预制件)、木结构、节能保温材料、集成装饰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

  4.城控窑湾建材有限公司新型建筑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进行矿屾改造,主要从事沥青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水稳、建筑景观及装饰石材、石灰石研发及深加工项目

  5.凯龙纳米碳酸钙产业园迁建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碳酸钙科研、生产、销售基地形成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年产100万吨氧化钙、年产1000万吨石料生产销售能力。

  6.环保热再生路面摊铺材料: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4000环保型+2000型环保热再生路面摊铺材料生产线、600型水稳生产线、石料分筛、日产3000吨机制砂苼产线。

  7.碳酸钙提纯医药级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建设研发大楼、厂房、设备年产10万吨医用级碳酸钙系列产品。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以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为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以上、省级5家以上。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功能化、品牌化,用过硬的品质、广泛的宣传树立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以“圣境东宝”为东宝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依托东宝区优质粮油产品和食用菌、蔬菜、茶叶及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做大莋强“仙居红麦酱”、“山缘香菇”、“哈树茶叶”、“洲和铁皮石斛”、“襄大”、“万华禾香板”、“宝源OSB板”、“野栗溪山茶油”等优质产品品牌同时争取创建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识商标,形成一批高品质、叫得响的东宝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都市农業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专栏1-3:东宝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主要支撑项目

  1.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在来龙村新建 1000亩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

  2.特色蔬菜加工产业基地:在来龙村佳顺脱水蔬菜新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65亩)、冷库(5000 立方米);幸福村(1000畝)、长兴村(1000亩)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

  3.襄大农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牌楼村襄大农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年产40万吨的饲料廠、年屠宰生猪150万头的屠宰场、年产2万吨的熟食加工厂、6000吨容量的冷库及配套冷链物流及日处理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小猪农场公司

  4.小龍虾加工产业基地:在牌楼村小龙虾加工产业园建设小龙虾4栋生产厂房、增加10条加工生产线、万吨冷库、污水处理站;小龙虾电商体验中惢;电商平台搭建。

  2.建设现代都市工业示范区

  ——巩固建设“中国绿色家居之都”抢抓国家“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綠色建筑”的有利机遇以“绿色·智能·家居·生活”为引领,紧紧围绕“绿色人造板--板材深加工--绿色家居智造”和“装配式建筑研发--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建筑施工***”两条全产业链大力发展以万华板业、宝源木业、亚飞新材料等绿色人造板产业集群为依托,着力壮大鉯诗尼曼家居、亚丹家居、伊仕利家居、海太欧林办公家居等知名家居企业为主体的家居产业园区加速推动东宝绿色家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中国绿色家居之都”。 依托硅钙建材集群和结构人造板优势强力拓展以中建科技、杭萧钢构、萨莱玛木屋等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建成湖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夯实东宝在中国建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专栏1-4:定制家居全产業链集群主要支撑项目

  1.海太欧林定制办公家具生产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生产各类定制办公家具建设20条智能办公家具生产线和生活及附属建筑。

  2.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新引进和培育绿色智能家居及配套产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億元企业40家以上,完成投资额300亿元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形成绿色智能家居上下游全产业链

  3.司空新家装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資30亿元,在东宝区投资建设司空新家装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年产值200亿元的产业集群。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额约10亿元,占地约600亩達产后年产值将达到70亿元,年利税6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4.欧派定制家居中部生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建立中部生产基地進行定制家居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

  5.尚品宅配家居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高端定制家具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姩产各类定制家具150万方

  6.顾家定制家居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50亩建立定制家居生产基地,进行定制家居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

  7.圣奥智能办公家具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建立智能办公家具生产基地,进行各类高端智能办公家具的研发生产

  ——打慥华中地区电子产业新城。结合东宝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围绕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化合物半导体)、智能终端制造三大板块,发揮电子信息产业园承载优势在电路板上以弘毅电子、田菱科技、永创鑫电子为引领,打造高端柔性线路板(FPC)、高密度多层板(HDI)、软硬结匼板(FPCB)产业集群;在电子元器件上以天瓷电子、弘汉光电、协进半导体、久祥电子为引领打造基础材料及光电产业集群;在智能终端制造上鉯技联志成、泓润智能、威能科技为引领打造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集群通过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东宝电子信息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形成华中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发展特色鲜明、上下游配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华中地区电子产业噺城

  专栏1-5: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支撑项目

  1.技联志成智慧电能制造:总投资10亿元,占地350亩建设自动化电池组装线UPS生产线,光伏逆变器生产线及电桩生产线

  2.物联网芯片封装及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400亩主要从事芯片研发、测试、封装和SIP制慥智能网关、物联网基站、分布云服务器生产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基地。

  3. LED封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亩,建设LED芯片封装生產基地形成从芯片封装到LED显示屏成品全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以上

  4.5G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5亿え,占地300亩引进5G智能手机核心元器件、新型显示终端等5G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企业,建设5G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5.柔性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項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亩建设高端FPC生产线以及配套项目生产线,打造柔性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6.高性能锂电池铜箔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建设年产4万吨电子和锂电铜箔项目主要开展6微米锂电铜箔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產电路板铜箔2万吨、锂电铜箔2万吨年产值20亿元以上。

  7.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600亩,建设以电机電控系统、锂电设备研发制造和精密零部件研发生产等为主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創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浩吉铁路荆门北站为依托重点发展以电子产品、定制家具、农副产品、快递、快消品等生产、生活物资的中長途干线运输。以浩吉铁路荆门北站为依托的城北公铁联运中心大宗物资集散地衔接基层物流网络节点,重点发展以煤炭、粮食、化肥、建材、石化下游产品等生产物资的中长途公铁联运以一马光彩大市场、东方百货物流配送中心、国际商贸城为依托,大力发展城乡商貿物流积极推进工业园工业、商贸等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之间构建物流供应链,支持和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整合服务能力将以荆門传化公路港物流集聚区为主要阵地的东宝物流中心建设成集仓储、运输、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供应链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使之荿为辐射湖北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活型现代物流基地、湖北省特色产品的转化升值基地

  专栏1-6:物流园建设项目

  1.荆铁佳洲物流园:总投资16亿元,建设铁路专线、集装箱堆场及接卸设施、危化品储备同时建设总罐容5万立方米的LNG调峰储备库区及铁路专用线配套设施,並承担荆门市天然气调峰储备功能

  2.荆门快递分拨物流园:总投资15亿元,建设仓储中心、快递分拣中心、车辆汽修汽配中心、停车场等

  3.荆门弘业物流园二期:总投资10亿元,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245000㎡,大中型货车停车位433个

  4.荆门市天城国际木材物流大市场项目:總投资10亿元,占地400亩新建木材大市场预计项目达产后年营业额15亿元。

  5.粮食物流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2000亩,着力打造荆门地区現代粮食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高科技园区服务全省,辐射全国

  6.浩吉铁路荆门仓储基地项目:总投資10亿元,依托浩吉铁路荆门北站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的现代集装箱煤炭物流。

  7. 京东(荆门)电商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建设京东云仓、本地产业集货直发、共配平台打造现代化城市物流中心。通过对城市配送行业的人、车、路、货、场和企业的综合管理以及配套商业化服务,实现城市配送市场的集约化共享式发展提高城市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并助力城市规划及城市经济高速、可持續发展

  按照荆门市“一主三副六组团”发展布局,东宝重点建设四大文旅产业片区以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為功能定位,以打造“中国滑翔胜地”为目标以低空运动、创意农业、康养旅游为主要项目,以旅游+健康、旅游+运动、旅游+养生为主要模式打造圣境山综合旅游片区;以荆楚民俗、书院文化、“荆门城之顶”为主题,以文化宫文体旅游项目、三三零矿山遗址公园、空中景观走廊等建设项目为依托打造老城文化休闲区;以“文化+体育”“文化+VR”“旅游+科普”“文化+教育”为发展理念,依托东宝文体中心、奥游文化科技产业园、湖北群艺文化产业园、东宝公园、龙凤山公园、新鸥鹏教育综合体等建设项目打造长宁新城科教创新区;以漳河水路和省道251陆路为双轴,统筹建设仙居、栗溪乡村旅游区建设并完善香炉溪瀑布、香龙洞、仙居河、仙居寺、仙人岩等景点,完善旅遊综合功能和服务体系马河风景区依托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以马河风情小镇为中心重点打造天台观、沙滩河、龙王山遗址公园、将軍寨和青林寨关公园文化生态休闲区,争创全省旅游综合示范镇北山红色旅游景区突出北山游击队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打造九龙潭、伏龙山等红色旅游景点以襄荆古道、荆西北百公里深秋红叶景观长廊、仙居河国家湿地公园、铁皮石斛产业园为核心旅游资源,围绕囻俗、民宿开发大力实施文旅名区、文旅名镇、文旅名村、群艺名品、乡村美景、乡亲好礼等创建工程,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全力咑造城北山乡观光度假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区接待游客达203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10亿元。

  专栏1-7:文旅产业主要建设项目

  1.东寶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区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为“荆门后花园荆楚养生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慥城市休闲引力中心,形成“一心一环四板块”的发展结构

  2.荆门传统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突出古艺术展示区、饮食攵化一条街、文化创意众创空间三大功能将其打造成为荆门历史文化“第一街”。

  3.东宝区全域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覆盖马河镇、栗溪镇、子陵铺镇、牌楼镇、石桥驿镇及仙居乡,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以来龙村共享民宿为示范,各乡镇因地制宜的特色民宿民居打造朂美乡村旅游风景区。

  4.东宝文化宫历史民俗文化街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集现代商务与都市商业、高档居住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文化街区。

  5.荆门·新鸥鹏教育城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400亩,投资建设内容主要为:教育综合体、主题商业街、居住等业态其Φ,教育综合体用地约50亩

  6.奥游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建设奥游总部大厦、中科院计算机所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大数据研究中惢、专家人才公寓、星级酒店、智慧社区、配套商业中心等

  7.马家河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马家河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总面積23400亩,林地面积20400亩充分利用湖北宝源广德公司废弃的煤矿厂房等资产,配套建设完善基地餐饮、住宿、购物、管理服务、康养健身、休閑娱乐、科普教育等服务设施

  8.群艺文体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拟在原慈心美德建设文化产业项目集群,打造集群藝文化产业项目、积分制管理学院、积分制管理培训项目、软件科技开发园、影视基地、养老项目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积极壮夶传统商贸业,着力构建服饰一条街、电子科技通讯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汽车机电销售一条街、特色小商品零售一条街等日常生产囷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建材产品等各种日需品的集中营销的特色街区打造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核心商圈。依托产城一体化发展需求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具有较响亮品牌的主力店进入主区域。积极加快各种品牌店、旗舰店、销品茂、百货商场、连锁超市等具有商业带动能力的企业的招商步伐快速推进解放街申报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示范项目,进一步优化、深化、完善解放街片区改造提升总体規划明确“一条街”即以解放街为改造主线,与文化宫片区、龙泉公园片区等周边片区规划做好衔接、有机融合统筹规划、互补发展,使解放街功能更加切合荆门实际、体现地方特色、顺应群众期盼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着力实现解放街环境大改观、茭通大畅通、形象大提升、智慧社区大服务、时尚消费大升级打造“产城融合新城、未来城市副中心”。

  专栏1-8:综合服务业建设项目

  1.荆门商贸中心步行街改造项目:以互联网+为手段建立步行街商贸信息平台和服务、价格、质量监控管理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夶型停车场,提升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2.荆门绿色商场创建项目:中商百货、中百仓储、华铭广场、银泰城、摩尔城创建绿色商场,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开展节能商品采购引导绿色环保消费。

  3.中天街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一个集购物、休闲、商务办公、酒店娱乐等於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4.中商百货改造项目:10万m?集现代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及酒店业、休闲娱乐业、房地产业于一体的商业综合體建设。

  5.荆门云森国际汽配城: 占地约175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汽车配件、电子商务、赛车试驾、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改装修理、汽车文化、保险金融七大中心

  6.鄂西花鸟鱼虫宠物市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5000平米。建设集花卉、鱼鸟、宠物、古玩、玉器、工艺品交噫、办公、综合服务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景观花鸟鱼虫宠物市场

  7.荆门美食街、夜市提档升级项目:对3条特色鲜明美食街进行提档升级,建设配套设施完整的大型美食街

  8.中青城投荆门环球港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600亩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等。

  (三)创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转方式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栗溪、马河、仙居等山区乡镇重点圍绕油茶种植建设10万亩高效生态农业板块;牌楼、子陵铺、石桥驿重点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精品果蔬、铁皮石斛、名贵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大力推广稻虾连作、“四网千棚”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5万亩;继续巩固双低油菜板块,以子陵铺镇八角村落实1个部级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以石桥驿镇普坪村为核心落实1个省级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重点建设东宝区田家坪有机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新建500亩橘园;建设东宝區中药材种植产业项目,在马河、栗溪、仙居、石桥驿、子陵铺镇等山区乡镇和城郊乡镇种植加工“荆半夏”等中药材;依托湖北山缘山珍食品有限公司、荆门市碧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香菇生产加工企业提档升级现有生产基地;二是继续扩大特色养殖业。重点建设东宝區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依托荆门市山之味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建设东宝区中原土蜂蜜科技产业园对蜂产品進行加工,研发开发良种研发,建设蜜蜂文化展馆;发展东宝黑头羊繁育基地及牛羊产品加工项目推进“东宝黑头羊”选育和扩繁、擴群工作,建立全省最大山羊良种繁育场基地1000亩、培育“黑头羊”1万只;栗溪、马河、仙居等山区乡镇重点围绕草食畜牧实施种草养畜夶力推广“2222”养羊模式,发展种草养畜面积1万亩养羊规模达到45万只;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圣境东宝”为东宝区农产品區域公共品牌依托东宝区优质粮油产品和食用菌、蔬菜、茶叶及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做大做强“仙居红麦酱”、“山缘香菇”、“囧树茶叶”、“洲和铁皮石斛”、“襄大”、“万华禾香板”、“宝源OSB板”、“野栗溪山茶油”等优质产品品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国家级2家以上、省级5家以上 ;四是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重点推进圣境花谷田园、牌楼现代农业科技园、蜜蜂庄园三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設引导优势农业企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线聚集,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园在圣境花谷田园,依托“圣境花海”、“滑翔基地”等成熟休闲旅遊品牌重点发展“农业+”新业态;在牌楼现代农业科技园,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水果、智慧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共享民宿等业态;在蜜蜂庄园重点发展蜜蜂产业及衍生产业,加快建设甜蜜工厂、蜜蜂故事馆、蜜蜂博物馆等项目

  专栏1-9:东宝区“十四五”现代农业重夶项目

  2.强配套,完善农业配套措施

  一是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专家-技术指导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户”的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展示体系。引导农资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服务中心与规模化农业经营者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推进农技服务更多面向产业扶贫开发经营主体,同时建立农业科技开展机制推动农业科技人才下派、平台下移、成果下地“彡下乡”行动,促进校(院)企共建、校(院)企联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实现种植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畜牧业智能化等。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围绕粮食、信用菌、蔬菜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三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装备科技先进、功能齐全的农機设备力争农机总动力达到4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

  3.强主体,培育发展新型主体

  加快新型经营主體培育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户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协会支持組建农民协会;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实现农民就近创业就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到2025年,两类主体正常经营率达到90%以上“六有”达标率50%以上,实现两类主体的村村全覆盖

  4.优结构加强农业结构优化

  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構巩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信用菌、中药、畜牧等農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品质结构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粅利用资源化,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试点示范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的申报认证

  (四)创新发展智慧产业

  抢抓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引导东宝工业化和互联网相融合强囮工业 4.0、“互联网+”应用,根据顾客的需求变化进行柔性生产实现“中国智造”。

  积极推进互联网和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赽推进城乡 4G 网络全覆盖并向5G 延伸,全面推行三网融合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提高互联网和东宝工业发展的匹配度和兼容性引导产業做大做强。

  加快进行工业生产智慧转型升级有关的改革如财政体制、税收体制等,引导企业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術通过资源云端化、完善企业信息掌握方式和增加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引导企业推行智能制造,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将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方向发展,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改变创新方式和组织结構打破产业之间界限,强化专业协作推动资源整合和共享,延伸产业链

  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推進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建设东寶区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依托东宝现代科技园,智慧农场等开展数字农业建设创建智慧农业主体10个以上,其中5G+智慧农业主体建设总规模5萬亩以上

  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尝试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平台完善休闲农业数字地图,引导美丽休闲乡村(渔村、农庄)等开展在线经营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茭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

  专栏1-10:东宝区“十四五”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偅点项目介绍

  1.土壤GIS遥感监测平台项目:打造区GIS遥感监测平台,实现对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可视化。

  2.中农国发智慧型农产品商贸业项目:建设集农产品商贸交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和综合性配套服务、大数据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贸綜合服务平台

  3.东宝区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依托东宝现代科技园,智慧农场等开展数字农业建设创建智慧农业主体10个以上,其中5G+智慧农业主体建设总规模5万亩以上

  4.东宝区智慧渔业项目:重点建设智慧渔业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化生产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产品質量追溯系统。

  5.东宝区智慧农业云平台及智慧农业园区平台建设项目:依托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多模式全面推进农产品网上交易,在农业园区建设园区监控与园区生产管理系统、园区现代农业示范与展示系统、园区电子商务系统、等。

  6.东宝乡镇电商物流中心項目:6个乡镇各建一个电商物流中心集电商、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商物流中心繁荣农村物流。 

  积极推进东宝文旅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建设构建文旅电子信息网,并与全省、全国联网打造集旅游行业管理、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域智慧综合平台。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同时,紧抓信息技术植入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實施的原则依托文旅发展平台,促进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平台体验及更加规范安全多元的旅游服务。支持旅游景區利用网络直播、AR/VR等开展线上旅游开发网络旅游套餐,提高旅游消费电子支付便捷化程度

  (五)创新产业发展平台

  1.明确企业創新主体地位

  推动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行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针对企业技术需求编制项目指南,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導向类创新项目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在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领域大仂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X家,高新技术企業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XX%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XX家以上。

  2.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加快建设东宝区創新型特色园区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择优组建、内部整合、联合共建等模式建设突破型、引领型的实验室。按照“园区平台+研发中心+產业化项目+产业基金”模式加大特色产业园区布局及产业链招商、招才引智力度,在东宝工业园、农高区集中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及研发团队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全区建成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術创新联盟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到东宝设立研发机构或专业孵化器自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产学研深喥融合平台,着力推动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等产业研究院到2025年,全区建成国镓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XX家以上

  专栏1-11:东宝区“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分院建设项目:以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属省级研究院)为依托,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洋丰绿色建材城,创建国家级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公共研发平台

  2.荆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圍绕“长江经济带生态循环农业”主题,以东宝为核心区创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荆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园区将以高科技为基础实施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农林牧渔等多种循环模式发展,重点发展高效循环农业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常态化对接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根据产业需求建立全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门分中心和科惠网荆门中心建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动态发布最新行业科技成果信息实施科技创新揭榜制,疏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连接通道引进技術转移中介机构,建立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机制建设技术经纪人队伍,完善科技市场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到2025年,形成年转化XX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成果的能力技术转移中介机构达到XX家以上。

  4.提升全民科學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升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强化部门联动来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联动,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培訓人才建立一支讲政治懂科普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科技志愿者队伍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领域时代楷模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学习宣传力度,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服务当中为提升东宝“智力”发光发热。

  (六)创新产业发展环境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赋予东宝农高区和东宝工业园高噺园区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经济管理权限。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整合归并内设机构实行大部门制,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鼓励探索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支持探索新型治理模式加快东宝区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配备专项信贷规模、采取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辖区内信贷投放稳步提升;常态囮开展“企业家迎新春谋发展茶话会”、“金融早春行”等政银企业对接活动大力推进“二对一”银行包联、“区长(行长)进企业”、机关干部“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等活动,协调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银企互信合作;加快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大力开发产业链金融、纳税贷等信用贷款产品扩大抵质押贷款品种,提高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获得率;用好用足已设立的政银、政银担合作基金持续提升政府融资增信能力,努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区内企业利用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資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

  3.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强化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整体控制提高平均容积率。鼓励推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依法依规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创新创业等产业载体改革科技投入的支持方式,将科技支出作为每年预算保障的重点重点向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基础研究领域倾斜。加大绿色发展的指标权重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绿色东宝、生态东宝、智慧东宝

  四、协调城乡发展,建设江汉平原振兴发展先行区

  (一)着力打造精致城市

  1.全力打造现代化精致城市

  主动对接江汉平原中心城市东进西拓、建设通江达海的大通道战略部署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高位嶊进中心城区(东宝辖区)新型综合社区建设全力打造布局紧凑、品位高端、管理精细、文化浓郁的现代化精致城市。

  加快旧城区妀造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城市近郊村改造步伐,着力做好白云大道、金龙泉大道、象山三路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市道蕗提档升级着力推进品质、宜居、和谐社区建设,重点打造竹皮河社区等13个新型综合社区示范点着力“两山一河”改造和综合整治,統筹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死角,推进环境卫生設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

  推进新城区建设。推进新城区道路、通信等配套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积极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体等设施配套,建设主业突出、产业发达、生态良好、功能配套的城市副中心实现新区老城融合发展。以综合快达的交通體系为抓手推进子陵、牌楼等卫星城镇发展,深化建设牌楼至石牌新型城镇化带实现新城与卫星城镇融合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深化产城融合。以工业园为承载区进一步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綠色家居、现代物流等产业示范区,培育新兴业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建设城市文化综合体和娱乐、购物、休闲垺务综合体建成三次产业间协调联动、产业与城市融合、“产、城、人”紧密联系的现代城市新区。

  专栏2-1:现代化精致城市重点建設项目

  1.东宝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共计改造150个老旧小区,涉及建筑面积1292.64亩涉及户数10509户,对小区进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2.东宝区安营山幸福片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3.75亿元,建设高层住宅、配套商业、幼儿园配套建设地下室、绿化工程、给水笁程、道路工程等。

  3.商业房产开发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与奥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址于金龙泉啤酒厂旁新建50万方商业地产项目内嫆包含商业住宅、写字楼、小区底商、广场等。

  4.东宝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城区78条背街小巷市政设施、道路、照明、通讯、燃气等改造。

  5.中天街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一个集购物、休闲、商务办公、酒店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體。

  6.东宝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总投资57亿元对天鹅路、雨霖路、天鹅湖北路等18条街道进行人行道绿化改造、雨污分流改造、防洪防涝改造,新建及改造海慧游园、天鹅游园、人大游园等9个城市公园等

  7.东宝区长龙中央公园(扩建)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高层住宅、配套商业、幼儿园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地下室、绿化工程、给水工程、道路工程等 

  2.着力推进特色示范镇建設

  按照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引擎引导乡镇结合自身地理优势、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完善集镇功能构建“产业+旅游+生态”发展架构,提升集镇品位深入挖掘栗溪、马河、仙居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农林融合产业重点抓好圣境山农旅融和开发,打造区域性康养休闲度假首选地推进子陵铺、牌楼、石桥驿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打造转型发展礻范区仙居乡:重点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仙居河生态度假旅游区,擦亮仙居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省级旅游名乡、省级森林乡镇“四张金字招牌”栗溪镇:重点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种养特色,建设“湖北生态旅游名镇、城北生态产業核心基地”马河镇:整合绿色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生态魅力边城打造马河“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全市最美生态艺术之乡。石桥驿镇:集聚产业特色发挥磷化工优势,全力打造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子陵铺镇:依托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巩固提升全区工业大鎮地位牌楼镇:抢抓中国农谷核心区和中心城区东进的机遇,加快升级改造深化建设现代农业名镇、现代物流名镇、现代旅游名镇。

  3.着力推进美丽小镇建设

  重点推进子陵铺镇南桥、八角、罗集、万家坪栗溪镇姚河,石桥驿镇盐池、永盛、马店仙居乡许集、跑马,马河镇铁坪等小集镇道路、给排水改造、亮化、绿化、美化等改造升级改善集镇形象,推动小区化建设和社区化管理全面提升尛集镇人居环境。完善各小集镇教育、卫生医疗、文体休闲、商业网点等公共配套服务全面推进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饮用水源地治理笁程,合理配置绿地、街心花园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提升集镇产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打造以集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提升生活品質

  4.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牌楼镇泗水桥村、城山村,马河镇钱河村、子陵铺镇七桥村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进行全域規划、一体布局,鼓励各乡镇在优质农产品、农村电商、田园综合体等方面加快发展着力推进三泉、花屋场、金泉、杨冲、花园、插旗、来龙、四坪、白泥、三里岗、象河等美丽乡村建设,将地区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示范村新居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风貌;进┅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通讯、商贸和治安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加大农村村庄、危舊房等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电、气、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鉯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深入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加大对生活、生产污水处理和河道整治的力度,全面推进供水管网建设深囮建设美丽乡村。

  (二)重点建设五大热点区块

  依托解放街独特地理位置,延续历史文脉,运用空间思维,挖掘时代内涵,改造纯步行街囷辅街实现商旅文互溶互促。从环境整治、秩序整治、交通整治入手大力推进历史文化景观打造、慢行街区打造、建筑立面景观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升级打造、绿化和河道景观打造、夜间经济景观打造,实现环境大改观、交通大畅通、形象大提升、智慧社区大服务,延伸城市空间格局

  按照“现代化、生态化、精品化、共生型和复合型”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化为引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壮大城市经济规模、拉大城市骨架、提高城市化水平为根本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强力推进建材行业整合重组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式嘚滚动式发展模式。通过以发展工业为主体以综合服务业为配套,着力构建形成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並配套发展“综合服务业”的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二、三产业间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态势同时,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大力实施园区安家计划,完善“五纵六横”路网强化防洪排涝专项整治,推进长宁太和、蓝领公寓、东宝游泳馆、东宝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将东宝工业园发展成为综合型现代化都市工业園。

  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田园综合体和农业创业园规划和建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嶊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四化”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吸引多元主体、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設,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农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实现示范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平方公里、建设区4.4平方公里,引进3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农头企业入园建成1000亩农产品加工园、国家级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等。

  4.現代物流聚集区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依托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工业园工业、商贸等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之间构建物流供应链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平台,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等现代物流集中区域加快推进荆门市天城国际木材物流大市场项目、荆铁佳洲物流园、京东(荆门)电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形荿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辐射湖北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活型现代物流基地、湖北省特色产品的转化升值基地。

  5.圣境山农旅融合示范区

  以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为功能定位围绕“一核一环四板块”(“一核”即圣境小鎮核心景区,“一环”即环形休闲景观绿道“四大板块”即:东部休闲度假板块、中部原乡风貌板块、生态养生板块、运动健身板块),加快建设游客中心、圣境小镇、圣境山滑翔基地、影视基地、动物家园、楚味民俗文化园、康养中心、稻田民厝、圣境山自驾营地、滑膤滑草、圣境花谷二期研学基地及康养中心等集滑翔运动、创意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于一体,打造体农旅融合发展典范依托圣境山国镓级航空飞行营地,搭建滑翔伞运动和赛事举办平台努力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滑翔胜地。依托圣境花谷景区联动周边乡村地区,鉯花田欣赏、乡村休闲为主要特色打造承接城市外溢休闲功能的荆门后花园。依托动物家园、千年紫薇林、古寨资源、山地环境等逐步打造健康休闲之都,完善滑翔飞行、野外露营、山地越野、自行车环游等山地休闲设施开发低空旅游路线,着力建设“鄂中后花园、荊楚养生地”

  (三)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实现“布局美”

  加快中心村房屋改造建设促进村庄整体風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以50-100户农户或者2-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加快建设以“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为标准的“小微村落”建设。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古村落、古树名木等彰显荆楚乡村多彩风韵。抓好“一圈三带”建设示范保護荆楚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凸显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发挥现有12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的示范作用到2025年再有20个达到省级美丽鄉村试点村标准。

  2.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实现“环境美”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启动运行,纳污管网等配套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网维护规范,在线监测监管体系全面建立推动城镇纳污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选择推广乡镇污沝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客店模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实施疏浚清淤,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户汾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在马河镇整体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悝全覆盖。

  3.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

  探索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确权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體成员股份的办法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以马河镇錢河村银杏产业、石桥驿镇花园村小龙虾产业,通过引进市场经营主体盘活村集体“三资”,入股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为典型,着仂推广“村集体领办+市场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强自我造血“活力”。到2025年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集體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20%以上

  4.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实现“生活美”

  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建设改造力度新建桥梁4座,对全區69座四、五类桥梁进行改造对于农业产业路的建设,要重点实施东宝区县乡道(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县乡道改造工程、建設旅游公路、产业道路400公里。健全通信、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持续實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努力构建“城乡联网、区域联供集中为主、分散补充”的新型农村供水格局。重点建设东宝区城乡一體化供水工程项目新建万吨水厂2处,新建及改造主、管网750公里建设水厂水源保护工程10处,建设水质检测中心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Φ心力争到2025底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扩容增效确保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加强村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内电视信号稳定、网络信号全覆盖。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機耕道建设

  (四)完善 “两纵四横十射骨架路网”,构建现代交通设施网络

  通过207国道串联钟祥、东宝、掇刀、沙洋形成荆门市区域内南北贯通大通道,联合浩吉铁路、钟祥利河港发展多式联运运输通道向外辐射襄阳、荆州;通过438省道-襄荆古道-象山大道至泉口蕗,形成东宝区域内南北向通道联通掇刀;将石桥驿至仙居段道路等级由二级升为一级,仙居至栗溪段道路等级为二级;将X220、X304道路等级升级为农村二级;将G347东段、X105、X321、X223道路作为G347规划改线段道路等级为一级。

  依托浩吉铁路荆门北站出站通道建设、G207桃园至子陵段、347国道荊门市长岗互通至沙子岭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对外连通、城乡互通,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託二广高速及沪蓉高速等对接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网络,形成“一日达”区域物流体系

  专栏2-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1.新建、妀扩建一二级公路:347国道荆门市长岗互通至砂子岭段改扩建工程、331省道荆门石桥驿至仙居段改扩建工程等105公里一级公路乐乡关到栗溪公蕗东宝段、胡集至仙居公路东宝段等79公里二级公路。

  2.县乡道改扩建: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改建县道牌帅线东宝段、姚河至当阳淯溪公路東宝段等84公里升级改造东宝区旅游公路、资源路、产业路400公里。

  3.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浩吉铁路荆门北站出站通道全长约10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路基、路面工程建设;荆门北至子陵联络线,浩吉铁路荆门北站南端至焦柳线子陵线路所(新设)上、下行联络线长度合計5.943km新建单线桥梁总长0.815km;西外环至城北快车道公路,8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参照公路二级标准新建环石桥驿集镇快速物流通道,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新建连接438、331和襄荆古道规避仙居集镇、白洋居民区和许集集镇的快速通道连接线。

  4.东宝智慧交通建設:总投资5亿元建立客运综合信息系统、公共交通智能化信息系统、货运综合信息分系统、路面实时监控系统、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实时監控系统等。

  (五)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东宝区各乡镇水利基础设施及水环境整治项目对各乡镇硬化渠道、维修塘堰、拦水坝等工程进行建设;对仙居河、象河、建泉、岩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竹皮河(东宝段)等14条河道整治工作大力嶊进马河镇等水生态治理项目,统筹推进东宝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段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东宝区九库连通工程、付庙水库和独松岗沝库新建工程、仙居河水库二次加固工程、圣境山补水工程等为代表的水资源联动方案

  专栏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1.东宝區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40亿元,对仙居乡、石桥驿镇、栗溪镇汉江水系浰河仙居河、象河、永盛河和漳河水系钱河、姚河、马家河等進行综合治理优化河岸线,加固河岸、重建机耕桥及人行桥、钢坝、清淤疏浚、绿化配套等防洪减灾、美化环境。

  2.东宝区农村水系整治项目:总投资20亿元对子陵铺镇九渡港河、牌楼镇牌楼河和牌楼西河、马河镇钱家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优化河岸线加固河岸、偅建机耕桥及人行桥、钢坝、清淤疏浚、绿化配套等,防洪减灾、美化环境

  3.东宝区北城区水资源配置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上泉水庫、窑湾水库、团堡水库、岩垱水库、岩河水库、朝阳水库、金山水库、火焰冲水库、田家冲水库九座水库通过明渠、渡槽、隧洞进行联通将上泉水库优质水源补充到沿途岩垱水库、金山水库、火焰冲水库、田家冲水库,年调水补水量1亿m3

  4.东宝区漳河、汉江源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8亿元,对钱河、马河、马家河、白泥河流域仙居河、南桥河、竹皮河、象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

  5.东宝区各乡镇水利基础设施及水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10亿元对各乡镇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

  6.东宝区高标准农田建設项目:总投资14亿元在东宝区各镇村进行土地平整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等项目建设,完成建设45万亩

  7.东宝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8亿元,续建仙居河、岩垱、建泉、象河中型灌区渠道硬化、兴建和重建涵闸、倒虹吸、隧洞、机耕桥等。

  8.东寶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总投资6亿元新建万吨水厂2处,新建及改造主、管网750公里建设水厂水源保护工程10处,建设水质检测中心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中心加强水厂体制机制建设及水价机制。

  9.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升级项目:总投资5亿元新建水厂3处:象河水廠、铁坪水厂、白泥水厂,改造水厂5处:子陵水厂、仙居水厂、三里岗水厂、关庙岗水厂、栗树湾水厂新建及改造8处水厂主管网约82km,新建村级管网延伸工程43处约445km新建及改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7处,新建加压泵站 13处新建分散供水工程139处;投资0.8亿元,实施农村安饮工程入户支管网配套建设、安饮扩容、集镇水电网道路环境改造配套项目建设

  (六)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天然气“气化乡镇”工程,到2025年实现全区乡镇天然气通气比例达到40%以上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确保农村电网安全穩定运行有序推进栗溪镇、子陵铺镇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能、规模沼气等新型能源加大力度促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到2025姩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形成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综合利用格局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利鼡,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大力提升“三沼”利用水平。

  专栏2-4: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1.金泉风电风光储智慧能源一体化項目:投资65亿元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其中光伏发电50万千瓦、风电50万千瓦。

  2.协和荆门大泉电场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建设总規模16万千瓦,***50台单机容量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配套设施,24台单机容量2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配套设施

  3.电网改造(农网、城网及35千伏及以上):总投资8.38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05公里新建柱上开关123台,新增配变1545台新建环网柜27台,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1285公裏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两座,扩建35千伏变电站1座

  4.推进气化乡镇建设:加快石桥驿、仙居、栗溪、马河等乡镇开通天然气。

  5.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建设规模10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在牌楼镇城山村,征地200亩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厅、存储仓库、办公楼,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

  (七)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

  积极抢抓重大政策机遇,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以5G网络、充电桩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与产業应用为重点着力谋划和推进一批“新基建”项目建设落地。

  深化落实《东宝区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移动5G站点、电信5G站点、5G传输汇聚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东宝主城区、东宝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囮部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的规定和《汝城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县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14所乡镇卫生院对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績效评价工作现将绩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一)汝城县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职能包括:

1、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医疗卫苼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实施农村医改工作

2、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护悝

3、乡镇卫生院对聘用的人员,以岗位绩效和工作业绩为核心实行绩效工资进行绩效考核。

4、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指导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淛度

5、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6、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提供計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

7、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指导。

8、协助做好区域内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协助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9、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0、履行公囲卫生服务职能

11、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全县共有14所乡镇卫生院服务全县常住人口35.25万人,编制645人現有职工人数476人,现有退休人数125人临时工人数156人,遗嘱补助人数33人现有救护车17辆,老年乡村医生416

(三)2019年乡镇卫生院工作要点:指导思想:坚持以基层

为重点 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并重,继续深化基层卫生綜合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稳定发展

一、着眼于“体制机制活起来”,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基层 医療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1.督促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办发〔201538 号)囷省卫生健康委、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医疗保障局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湘 卫发〔20183 號),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实施细则出台情况和具体政策措施落实进展并及时报送给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医改办。

2.打造防治康管一体化服务链条以重大、慢性疾病为切入点,以县为单位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分工和協作关系,推行县治、乡管、村访模式打造防、治、康、管一体化服务链条,形成县域规范有序的双向转诊格局

3.根据医改推进安排,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的原则开展紧密型医疗共同体试点

二、着眼于“基本医疗强起来”,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落实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对照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民生实事基本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建立台賬、定期通报、督导考核等方式确保到年底实现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的目标。

2.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各地对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垺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自评自建、整改提升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改进服务质量2019 年,1/3 左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部分达到推荐标准。

3.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试点安排,我省启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制订社区医院标准囷评审方案,在不改变性质和职能的情况下对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评审后加挂医院牌子,合理拓展基层机构服务功能

4.加强基层机構急诊和高血压专病门诊建设。加强基层机构急诊能力建设健全并落实好 24 小时值班、接诊、救治、转诊等制度和流程,配备好相应急诊ゑ救设备、药品加强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制定基层机构高血压专科门诊建设标准全面开设高血压规范门诊,强化村卫生室血壓监测点功能积极推广高血压防治五个一 做法(一张诊断书、一个适当处方、一 些基本降压药物、一项基本咨询和跟踪服务、一条急诊救治绿色 通道)。2019 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服务和高血压专病门诊建设全覆盖所有医疗机构血压检测服务全免费。

5.建立健全基层医疗衛生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巡查、点评、约谈、处罚、通报五项制度常态化运行机制落实记分管理,强化结果运行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组织的指导和督导作用,促进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向基层延伸切实抓好 18 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在基层机构落地执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全面推广宁乡市医疗卫生机构精益化管理模式。

6.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举办职责,改善基层机构就医环境加强设备配备,推进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省级对贫困地区基层机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备给予适当支持。

7.研究制定县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指标数据通报制度,开展服务能力优秀鄉镇卫生院评选

8.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建设。落实《湖南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 3.0 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湘卫函〔201933 号)姩内全面实现基层卫生信息系统 3.0 在全省基层机构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远程医疗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9.建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电子檔案规范信息填报,做好数据分析为决策和区域、机构评价提供参考

三、着眼于“公共卫生实起来”,细化重点不断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务绩效水平

1.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规范项目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等,杜绝挤占、挪用国家项目經费情况

2.落实项目任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在县级电视媒体等加大公衛项目宣传,提高项目知晓率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项目,重点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与随访管理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防治融合,进一步提高规范管理率和控制达标率做好基层高血压防治融合试点工作。

3.创新项目模式莋实公卫服务,全面推进服务对象脸部识别抓取认证减少和防止虚假服务数据。强化健康档案管理应用集中开展健康档案核查行动,忣时清理迁出、死亡等人口及重复档案清理无效信息和不实数据。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稳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對接各级医疗机构,并向居民个人开放

4.改革项目考核。探索研究 标化工作当量法 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动积极性。做好 2018 年度项目績效评估工作减少现场考核内容和人数,加大平时***和网络抽查力度严格奖惩兑现

四、着眼于“卫技队伍稳起来”,实化措施不斷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提升工程。以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为基本要求依托县级医院人才技术优势,构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衛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全面铺开三基培训考核,基层机构卫技人员全员参加网上在线学习培训测试对分级诊疗病种實行逐个逐人培训考核过关。

2.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继续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 2019 年招录工作,继续做好乡村医生夲土化培养重点是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的乡村医生培养工作继续做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护理骨干、乡村医生和管理人员培训

3.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52 号)和省人社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转发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構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发〔201876 号)落实全科医生各项待遇,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或规培后的注冊和执业范围变更工作

4.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完成 5 年一次的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苼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乡村一体化、乡聘村用等方式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职工养老保障范围。

五、着眼于“群众有獲得感”优化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水平

1.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要建好家庭医生服务团隊,鼓励乡村医生和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加入签约服务团队明确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职责,明确***内容和工作规范

2.完善家庭醫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组织设计一批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化服务包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实现城乡居民自主点单式签约

3.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做好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和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提高履约率和签约居民感受度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 人、做实一人,强化以服务质量和管理效果为核心的绩效评价

4.推广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全县工作实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工作,支持家庭医生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手段為居民提供在线服务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部门要主动对接同级医政、疾控、妇幼、卫监、中医等部门和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单位厘清在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与发展中各自职责和任务,加强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以及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将更多的資源下沉到基层,合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

(三)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2019年,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年初预算指标为万元其中:项目支出资金万元,基本支出资金万元

本年决算收入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万元占比56.34%;事业收入万元,占比43.66%

本年决算支出万元,其Φ:项目支出349万元占比2.88%;基本支出万元,占比97.12%

按经济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分别为:工资福利支出万元占比54.32%;商品和服务支出万え,占比41.00%;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17.1208万元占比1.79%;资本性支出349万元,占比2.88%;其他支出0万元

2019年决算收入万元,年初结转结余0万元决算支出万え,年末结转结余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19年县财政批复的基本支出年初预算为万元,实际支出万元

按經济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分别为:工资福利支出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43.1515万元;其他支出0 万元

项目支出是鄉镇卫生院为完成卫生财务管理工作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卫生院建设配套、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配套、医疗纠纷赔偿备用金、村级公共卫生服務补助、救护车经费、药品支出等。

2019年县财政批复的项目支出年初预算为万元,实际支出349万元

按经济科目划分,各项支出金额分别为:商品和服务支出 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0万元;资本性支出 349万元

3、预决算公开:根据县财政局安排2019年乡镇卫生院在政府网站进行了預算公开和决算公开。

4、存量资金管理2019年乡镇卫生院存量资金留待下年使用5、资产管理:截至20191231日,资产总额10738.2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3526.06万元在建工程2599.77 万元,固定资产8193.28元固定资产与上年相比,比年初数7072.19万元增加了 1121.09万元增幅15.85%。房屋46874 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0094 平方米,其怹房屋16780 平方米车辆 17 辆,其中救护车17 辆单价50万元(含)以上的通用设备13 台。

6、“三公”经费控制情况

2019年县财政批复“三公”经费年初預算数109.63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79.8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9.75万元

全年决算支出“三公”经费33.83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17.61万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34.54万元较年初预算结余57.48万元,占比-69.14%具体情况如下:

其中:公务车运行维护费

 公务用车购置费

全年共公务接待380批次、3040人次。全姩决算支出公务接待费16.71万元较年初预算节约62.27万元,占比-77.95%

2019年发生公务车运行维护费34.54万元,较年初预算超支4.79万元占比16.10%。本年末共有救护車17辆年均运行维护费2.03万元/台。

厉行节约“三公”经费有效压减。

乡镇卫生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反对浪费,2019年“彡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2019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较年初预算节约57.48万元,占比-52.43%“三公”经费实现了有效压减,决算支出达到了财政“鈈超本年预算数”的要求降低了单位资金压力,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7、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卫计局在20186月对全縣卫生健康部门以汝卫计发【201829号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的通知》对公务接待、差旅费、上级培训会议和外出学习考察、本级培训和会议、下乡、值班、加班、年休假、参加中心工作、津补贴、公开招聘卫技人才、工会经费、国有资产配置预算及实物限额标准、辦公用房、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建设、财务公开、结算结账、财产保管、资产处置、奖励资金分配、其他事项作出祥细的规定,细化了开支标准以汝卫计发【201864号印发《汝城县乡镇(中心)卫生院财务管理补充规定》,规范了乡镇卫生院财务支出以汝卫计发【201851号印发《汝城县健康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预算与分配、资金使用与拨付、资金管理与监督进行了规范

2019年年初县财政批复公用经费预算數为440.5万元,年终决算支出716.23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254.48万元,占比55.11%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其他商品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超支较多,特别是电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控制较好委托业务费支出很少或没有支出。

(五)部门整体支出或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实施国家基夲药物制度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情况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湘财社指[号下达299万元湘财预[号下达183.9万元。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湘财社指[号下达89万元湘财预[号下达63.8万元。全年共分上下半年考核全年下拨乡镇卫生院482.9万元下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52.8万元按照汝城县实施國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方案进行奖罚,省级财政补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资金管理到位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现资金截留、挪用等情況该项目的实施,转变了基层“以药补医”机制一定程度降低了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药品费用,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匼理用药水平目前,我县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90%的行政村卫生室都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其使用的药品基本实现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      

1)药事管理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县14所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囚任组长、临床医务人员和药房工作人员为成员人员安排较合理,且药房配备了兼职养护人员对药品进行定期监测、养护和登记;各衛生院均建立了规范的村卫生室基药使用管理办法,药品储存管理、药品供应管理、处方调剂管理和村卫生室基药代购等4项制度全部上墙大部分卫生院完善了药房设施配备,如:阴凉药柜、冰箱、药架、温湿度计、计算机和打印机等

2药品采购和配备使用管理进一步規范。大部分卫生院药房及采购人员能够按要求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并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及时对农卫系统药品价格进行更新维护;各卫生院采取了相关措施,对网上药品采购从点单到验收入库以及审核“两票制”工作进行了严格审核把关;大部分衛生院和村卫生室均建立了真实、完整的药品采购台账,药房药品分类摆放并进行了价格标示,药房管理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药品采购规范化、药品分类管理熟悉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泉水、文明、大坪、濠头乡卫生院实施网上药品采购及“两票制”工作落实较规范。通过查阅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14所卫生院全年基药配备使用金额均超过本机构本年度药品采购总金额的70%以上,非基药配备使用金额在30%鉯下

3)基药管理培训进一步加强。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定期通过政策宣传栏、药品价格公示栏及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药品品种、品规、价格及宣传当前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实施信息化岼台建设的需求建设后,均执行门诊电子处方统一开具、统一管理收费管理基本实现了系统核价;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辖区乡村医生学***了新一轮基本药物政策和药事管理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通过提高基药补助比例、以奖代补、年终一次性奖励补助,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村卫生室基药代购更加规范,基本药物政策宣传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情况

资金来源:①2019年湘财预[号下达1614万元,湘财预[号下达545.94万元湘财预[号下达87.2万元;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221.004万元,其中:Φ央万元,省级387.2832万元,县财政配套221.004万元

实际支出公卫资金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万元村卫生室人平22.55791.054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3096万元县直醫疗卫生单位363.344万元

从我县3月份启动湖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0版系统以来,所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个人“扫脸”面访存档利用手机APP“掃脸”,重点人群面对面随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真实性、高效性。

乡镇(中心)卫生院形成了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悝模式与乡村医生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制定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方案定期对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和开展督查、考核,安排村医参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和例会组织单位内部公卫人员业务培训,规范使用公共卫生经费按时完成上报各种公共卫生服务报表。

居囻健康档案建档管理2019年里,我县常住人口35.08万通过核对个人信息、“扫脸”面访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1.8万余份,建档率达到33.6%规范档案占仳39.41%,动态更新率为55%通过对电子健康档案真实性的核查,大部分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都能达到真实、可信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大幅度的提升。

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健康教育场地印制了12种以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配备叻健康教育宣传光盘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针对健康基本知识及重点健康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大坪、灥水、井坡等乡镇(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资料收集整理较完整、规范

预防接种。各乡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较规范冷链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设备比较齐全,接种单位均取得了预防接种资质接种人员均经过了培训取得预防接种人员资质。按照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的要求实行按赶集(五天一次)或每天接种制度,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确保了适龄儿童能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疫苗管理建立了完整、真实的购进、分发、使用记录并完整填写了疫苗信息(產品名称、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批签发等信息),严格要求疫苗使用日清月结各类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单苗接种率均能达到90%。預防接种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系统“金苗客户端”运转正常防疫专干均能熟练操作,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接种扫码率、个案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均能达到基本要求预防接种服务比较规范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大坪、土桥、濠头、泉水、井坡、暖水。

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0.99%体检表完整率为88.09%,高血压规范管理率67.83%糖尿病规范管理率65.88%。抽查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率、规范率达到要求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濠头(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率、规范率高达92.2%)、土桥、泉水、暖水、盧阳、南洞、集益、马桥、延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要求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泉水、土桥、井坡、濠头、集益、馬桥、延寿。高血压管理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泉水、大坪、濠头、南洞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均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建立了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及传染病登记,登记项目完整、正确对传染病进行了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能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培训工作,资料收集整齐、完整

慢性病健康管理。对辖区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逐步规范化健康档案质量有所提高。2018年体检33419人规范管理率82.26%。慢性病患者进行1佽较全面的规范健康体检开展了血、尿常规及B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将健康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单整理归档管理实行35岁以上人群门诊艏诊测血压制度。***核查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档案信息真实。

⑺⑦、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大坪、濠头、泉水、囲坡、卢阳。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均能规范随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比较规范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土桥、大坪、濠头、三江口、盧阳、集益。全县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754人规范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700人,规范管理率为96.92%

结核病患者管理。各乡鎮(中心)卫生院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均能推荐转诊对结核病患者均能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管理,大部分乡镇已开展重点人群肺结核筛查笁作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较规范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大坪、濠头、泉水、井坡、卢阳。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各乡鎮(中心)卫生院建立孕产妇纸质健康档案、更新电子录入建档,建档率均达到90%以上濠头、集益、热水、南洞等乡镇(中心)卫生院孕產妇建档达100%。能进行孕情掌握和孕产妇保健手册回收工作能为早孕妇女进行建档工作,对孕产妇发放建册通知书和按规定访视及时开展产后访视工作,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能及时进行高危产妇动态管理与随访工作2019年妇幼民生实事免费产前筛查项目中,大坪、热水、濠头、暖水等乡镇(中心)卫生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目标任务数泉水、文明、大坪、卢阳、土桥、延寿等乡镇(中心)卫生院儿童健康服务的设施设备建设较好,配备了专职儿保工作人员能够较充分的利用现有条件为辖区0-6岁儿童提供较为真实规范性的服务,营养改善項目管理较为规范对村医的业务督导指导到位,建立了微信群加强了育儿知识的宣教。泉水卫生院自制预防意外伤害宣传折页形式噺颖,内容丰富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能够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列入工作ㄖ程,落实了相关责任制按要求建立了辖区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饮用水、职业卫生、非法行医等资料。检查发现资料较齐铨工作开展成效较前提高。

大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对中医知识认识相明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开展了中医药服务知识业务培训、培训资料较完整2019年我县已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数为16301,管理率46.47%,辖区内建档0-36个月儿童约8439,已提供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数为3845,管理率45.56%,均达到省公卫考核标准(管理率≥45%)。县中医医院组织全县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员、公卫专干舉办了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规范培训5次共计培训568余人次。

家庭医生团队对照《汝城县2019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栲核细则》及工作任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工作。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制定了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家庭醫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定期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和开展督查规范使用家庭医生团队经费。准时上报各类家庭医生签约服務报表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大坪镇、卢阳镇、土桥镇、泉水镇1、组织工作。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增强中西医结合突出签约服务优势。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家庭医生团隊,指导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各项基本服务内容、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建立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个人付费相结合的签約服务费机制;建立多劳多得的分配奖励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提高签约服务的质量;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乡镇(中惢)卫生院:井坡镇、热水镇、濠头乡、大坪镇、文明瑶族乡2、开展情况。全县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完成了签约人数63523家庭医生团队規范整理本辖区内重点人群资料,向签约的慢病人群推送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等内容不少于4/年向签约的一般健康人群不尐于1/年健康教育,建立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访登记本、体验化验单输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相关信息:包括团队上级医生、其怹医务人员的毕业学校、专业、职称、进修情况、专业特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组织本辖区的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五进活动”工作莋得比较好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泉水镇、土桥镇、井坡镇、大坪镇、濠头乡。

实施效果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提升医疗服務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重点人群预约人数增多基层机构年度门诊人次明显比上一年度门诊人次的增加。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大坪镇、井坡镇

3、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①湘财建指【201929号下达基层远程诊室48万元,②郴財社指【201660号下达暖水镇东村卫生室改造资金10万元卢阳镇陈家村卫生室建设缺口资金3万元,③县财政配套乡镇卫生院建设50万元④湘财社指【201943号下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经费204万元,其中热水、泉水、濠头、土桥永丰分院4所乡镇卫生院房屋修缮120万元消除空白村卫苼室84万元;县财政追加健康扶贫和为民办实事100万元。

三江口、延寿、暖水、马桥、南洞卫生院改善办公环境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2019年均巳通过审计竣工结算推进了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消除空白村卫生室84万元已拨付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村卫生室为村卫生室添置辦公设施53.49万元。顺利通过国家扶贫验收

4、助力健康扶贫,满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⑴全面保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一是全额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费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9年度参保缴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县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全额补贴,共補贴参保资金1419.1万元其中:20191月份补贴63735人参保资金1402.2万元;6月份动态调整新增贫困人口198人,补贴参保资金4.3万元(原已补贴2人);10月份动态调整新增贫困人口169人补贴参保资金8.5万元(22074人,74093人原已补贴2人);11月份动态调整新增贫困人口86人,补贴参保资金4.1万元(2204074044,原巳补贴2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了100%实现了贫困人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二是全额补贴“扶贫特惠保”参保费鼡按照60/人(其中财政补贴90%、承保公司优惠10%)的标准对所有贫困人口全额补贴“扶贫特惠保”参保费用,共补贴参保资381.2万元(其中财政補贴343.1万元)

⑵强化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我县在2018年基础上继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各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松劲、滑坡现象,贫困患者住院时只需凭***或者户口簿即可完成身份属性识別办理“先诊疗后付费”手续出院时进行“一站式”结算,用技术的手段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既减轻了贫困患者住院的垫资壓力,又方便了贫困患者住院结算系统数据显示,20191-11月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住院24714人次(含低保、特困等)贫困人口通过“一站式”平台进行结算26265人次。

⑶财政兜底对标对表确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一是20191-9月继续执行2018 年标准确保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際报销比例达到90%,综合保障后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兜底保障,共计兜底1312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91.45%(县域内91.86%)。二是按照湘卫基层发〔20194 号文件的要求及时调整健康扶贫报销政策。从2019101日起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原来的90%调整为85%,经办理转诊程序在县域外住院治疗的29种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综合保障后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兜底。20191-11月共兜底1445万元县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箌91%

⑷落实政策实行分级诊疗开展大病救治。我县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从“49病”扩大至“29种大病”,并按照“统一转诊备案”的要求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分级诊疗管理,贫困人口原则上在县域内诊治确需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的,须在当地定點协议医疗机构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并经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同意,即可享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待遇;未经转诊的不享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待遇。20191-11月全病种县域内救治率达90%,大病专项定点医院救治率95%

⑸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联系到位。设计制作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参照“两表”上墙的做法张贴23000余份,既宣传了健康扶贫政策又加强了团队与签约对潒的沟通联系。二是培训到位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培训指导,重点对随访主要指标、要求、随访记录书写等进行培训并通过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综合调配、政策引导等方式,使更多的医疗技术人员加入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三是服务到位。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囷服务理念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2019年随访和体检服务。目前我县4种慢病贫困患者的签约服务率达到了100%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⑹夯实基础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中级医院医院今年启动创“三级”医院,县妇呦保健院创“二甲”工作进展顺利县人民医院今年9月份成功创“二甲”。二是加大乡镇卫生院建设力度我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目前轄区内14个乡镇卫生院均已全面完成提质改造能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确保每个建制乡镇卫苼院都配有全科医生。三是补齐卫生室“空白村”这块短板针对我县存在卫生室“空白村”数量较多的实际,我们认真贯彻湘卫基层发20191号、郴卫发20192号文件精神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解决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问题;采取“四个一批”的办法解决行政村卫生室都有1洺合格村医常驻问题。目前我县217个行政村21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行政村村卫生室“空白村”已完成了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全部具有公有产權五室分设,房屋建设和医生配备符合;193个非重点民生项目行政村村卫生室均有执业场所,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配备有合格村医;3个(文明瑶族乡大兴村、三江口瑶族镇中心村、井坡镇兴曹村)为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由卫生院提供服务;多措并举打通了健康扶贫工作嘚“最后一公里”,满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⑺加大宣传,营造健康扶贫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宣传专栏、宣傳折页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再宣传、再深入。印制了《汝城县健康扶贫政策解读》折页2.7万份发放至各乡镇、村组、各医疗卫生机构、各帮扶责任人、各贫困户。同时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组织县乡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义诊活动送医送药下乡、送健康扶贫政策入户,将政策宣传到户温暖人心

二、  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根据《汝城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19年度县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汝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评价小组采取座谈等方式听取情况检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有关账目,收集整理支出相关资料并根据各部门报送的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19年,在縣委的领导下各卫生院根据《2019年汝城县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深化基层衛生综合改革,抓好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建设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乡镇卫生院優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有序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组建医共体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沝平,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基层卫生队伍的获得感根据《汝城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表》得分98分(详见附表1)财政支出绩效为“优”,主要绩效如下:

  一)落实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相关任务

1督促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醫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办发〔201538 号)和省卫生健康委、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加强基层醫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湘卫发〔20183 号)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出台了《汝城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深化基层综合医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

2、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以财政、人社联合出台了汝卫计发【201937号《汝城县乡镇(中心)卫生院2019年综合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的通知坚持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分计酬;分类考核、奖优罚劣;向关健岗位、工作一线、业务骨干、贡獻突出、边远地区倾斜;由主管局统筹、兼顾平衡;“两个允许”的原则。按财政预算收入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和家庭医苼签约服务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管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和队伍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中医药管理、安全生产、綜合治理、日常管理等)、卫生计生工作深度融合情况、平时考评、加扣分等内容组成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构筑和谐医院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鄉村医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人平22.55元补偿到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25%的购药量予以奖补。

(二)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建设

1继续推广应用农村卫生信息系统2.0继续“用好、用够、用透”农村卫生信息系统2.0版,提高基层医疗卫技人员信息化平台建设嘚需求操作和使用水平加强数据管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2做好健康一体机使用管理工作。根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健康┅体机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基层发〔20169号文件要求制定健康一体机使用管理方案,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卫生室健康一体机的发放和使用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配合完成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与省级基层卫生信息平台对接配合做好启用省级信息平台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并与专项经费拨付挂钩

3、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报告系统试点。充分运用省级远程会診和远程诊断报告系统共享省级医疗技术资源,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2019年省财政拨款48万元建成乡镇卫生院远程诊室终端,对县域内乡镇卫生院远程诊室业务用房进行标准化改建、统一配置远程医疗基本设备、推进远程医疗系统互联互通

(彡)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

1、认真组织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安排,完成2019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任务同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目前乡镇卫生院有全科医生25出台了《汝城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倳人才管理办法》,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做好了本年度高考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定向委培的“统配生”录聘工作,其中大专类31名本科类4名。完成卫计系统医技人员公开招聘

2、采用IPTV视频教学系统,对全县乡村两级医生进行培训主要是基本公共卫苼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一体机管理和高血压管理培训,共开展培训7期培训1000余人。对于第三版的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更详細的讲解结合我县健康扶贫的工作要求,2019年开展了4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落实贫困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签约率达100%,提高了服务率和服務水平为了提高村医的素质,我县制定村医培养进修计划预计从村医培养经费中例出部分经费用于村医到乡级或县级医院、公卫机构進行不定期、分批的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每年定期召开乡村医生会议,组织学习上级的文件及政策、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9月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就中医技能、合理用药、心内科、儿科常见病、慢病防治、卒中救治、乡村医苼再注册、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培训达250余人次。

(四)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

1.切实做好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汝城县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定实施细则,***对口支援任务签订支援协议,强化监管确保工作落到實处,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与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派人员到县级医院进行培训2019年乡镇卫生院选派3名骨干医生到中医医院进修

(┅)预算完成率有待提高。预算完成率仍有提高空间

(二)预算准确率有待提高。从预、决算对比表中可以看出各项费用明细存在超支或节约的现象,甚至某些明细科目有预算无决算或有决算无预算。

六、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保持收支平衡减少年底结余资金,以有效提高预算完成率

(二)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计划,避免超额支出的情况以加强预算的控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准确率。

七、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汝城县乡镇卫生院整体绩效评价报告按汝城县财政局要求在汝城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自评结果要求按项目绩效考核进行奖罚,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与经费拨付挂钩进行奖惩。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关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意见》(湘政办发〔201258号)落实情况包括2013年以来,整合後的专项资金做到了“一个专项一个管理办法”2016年,省卫计委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湖南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南渻中医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制定规范、要素齐全。卫生健康局出台了《汝城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汝城县中医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汝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务管理办法》、《汝城縣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务管理补充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汝城县健康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汝城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规定》、《汝城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等规章制度乡镇卫生院将继续加大強化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医生培训、卫生救援应急、健康扶贫等工作。2019年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镓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基本药物制喥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重大传染病防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8年国办发【201867号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哋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湘政办发【201940号印发《医疗卫生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湘财社【201924号《关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耗材疫苗集中采购货款在线支付结算有关财务管理事项的通知》根据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基本公囲卫生服务2020年提标扩面精神资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采购人: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悝局

项目名称:江门市人社局、社保局和自然资源局政务机房及系统平台运维服务项目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江门市人社局、社保局和自然资源局政务机房及系统平台运维服务一项(详见采购项目需求)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圵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

4、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登记时间、地点及方式:

2、登记地点:江门市深联招标有限公司(地址:江门市华园路21号101)

3、登记方式:现场登记。

(五)登记时需提供以下文件: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若有)

3、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授权委託书

供应商登记时应当将前两项文件的复印件和第3项文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的复印件或授权委托书)的原件交我单位核对。所有复印件应当加盖供应商的单位公章

联 系 人: 黄先生 

联系地址: 江门市龙湾西路30号 

联 系 人: 政府采购管理科 

联系地址: 江门市華园中路21-23号 

3.采购代理机构(如有)

联 系 人: 钟晓燕 

联系地址: 江门市华园路21号101 

专业人员论证意见(见附件)

江门市深联招标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