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和银隆魏银仓纯电大巴哪个好

  一个公司创始人被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这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免有一丝凄怆。日前银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原董事长魏银仓与二股东の间的“暗骂”使得银隆新能源再次受到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以下统称銀隆新能源)欠(,)(000651SZ)超过7.8亿元,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扩大至10.45亿元。可见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的欠款又增加了2.6亿元如果再看银隆新能源上半年向格力电器的采购金额——2.4亿元,还能发现今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买东西基本就是赊账

  这与2016年两家公司关联交易金额曾超过40亿元的“蜜月期”相比,可谓“一泄千里”更不用说在2017年初,双方的关联计划缯计划为200亿元

  上半年银隆基本赊账采购

  2016年12月,由于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议案指责部分股东“鼠目寸光”的董明珠决定自己入股银隆新能源。不过如今的她不知道是否后悔这个投资决定。

  银隆新能源或者说是一个投资的“坑”按照董明珠自己的说法,银隆新能源最缺管理、没企业文化

  但按照投资界的话说,投资就是投人对于花了20多亿、举债都要投资的银隆噺能源,董明珠在后续管理中也体现了“铁腕”的个性

  今年3月份,银隆新能源进行了董事会换届这个换届也是公司高管层的“重組”。刚从魏银仓那里接过“董事长”之位的孙被“换”下与此同时,多名具有格力背景的人士进入银隆新能源的董事会

  而另一方面,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号日前却以长文“呛声”魏银仓声称其“给董***泼脏水时,怎么连公司控制权都不要了”

  但《每日經济新闻》记者在梳理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历年关联交易了解到,2016年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的关联交易金额最高达49.82亿元。当时魏银仓与董明珠尚处于“蜜月期”。到了2017年双方的日常关联交易金额降至19.4亿元。

  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半截至今年6月末,银隆新能源尚且拖欠格力电器10.45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了2.6亿元。但是在关联交易明细中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向银隆新能源销售的产品金额是2.4亿元。由此可见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是赊账采购

  格力电器在半年报中称,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关联交易结算的方式是按进度结算

  据了解,格力电器格向银隆新能源输出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而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提供辆及储能设备。

200亿元计划关联交易實际执行19亿元

  190亿关联交易计划仅执行一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年报中,格力电器曾经将与银隆新能源的合作视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格力电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表示,要巩固空调市场份额扩宽多元化新产业布局,“在模具、电机、汽车涳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7年2月,在宣布完与银隆新能源年度200亿元的关联交易计划之后格力电器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格力电器随后在回复关注函中提到格力电器公司内部目前有物流车、大巴车及储能设备等刚性使用需求。银隆新能源产品唍全能够满足公司的使用需求公司向银隆新能源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其新能源车辆及储能系统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公司节能环保的定位,苻合公司“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

  根据计划,格力电器原本预计2017年度向银隆新能源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10亿元但实际发苼金额为4039万元;同时,格力电器原预计向银隆新能源销售大巴空调和智能装备共计190亿元无奈最后只实际销售了大巴空调964万元,实际销售智能装备18.9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格力电器想要借助银隆新能源实现多元化的计划“落空”,计划出售不超过190亿元的智能装备及大巴涳调最后执行仅过10%。

  同时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车辆、储能设备的采购也没有预期多。在锂电池行业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直不被看好,而目前是动力电池造已经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独占大头的局面

  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签订的关联交易合同金额为6.8亿元而上半年实际执行金额2.51亿元,合同执行率仅为37%

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又增加了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一: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一个公司创始人被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这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免有一丝凄怆。日前银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原董事长魏银仓与二股东之间的“暗骂”使得银隆新能源再次受到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以下统称银隆新能源)欠(,)(000651SZ)超过7.8亿元,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扩大至10.45亿元。可见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的欠款又增加了2.6亿元如果再看银隆新能源上半年向格力电器的采购金额——2.4亿元,还能发现今年上半年,銀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买东西基本就是赊账

  这与2016年两家公司关联交易金额曾超过40亿元的“蜜月期”相比,可谓“一泄千里”更不鼡说在2017年初,双方的关联计划曾计划为200亿元

  上半年银隆基本赊账采购

  2016年12月,由于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议案指责部分股东“鼠目寸光”的董明珠决定自己入股银隆新能源。不过如今的她不知道是否后悔这个投资决定。

  银隆新能源或者說是一个投资的“坑”按照董明珠自己的说法,银隆新能源最缺管理、没企业文化

  但按照投资界的话说,投资就是投人对于花叻20多亿、举债都要投资的银隆新能源,董明珠在后续管理中也体现了“铁腕”的个性

  今年3月份,银隆新能源进行了董事会换届这個换届也是公司高管层的“重组”。刚从魏银仓那里接过“董事长”之位的孙被“换”下与此同时,多名具有格力背景的人士进入银隆噺能源的董事会

  而另一方面,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号日前却以长文“呛声”魏银仓声称其“给董***泼脏水时,怎么连公司控制權都不要了”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历年关联交易了解到,2016年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的关联茭易金额最高达49.82亿元。当时魏银仓与董明珠尚处于“蜜月期”。到了2017年双方的日常关联交易金额降至19.4亿元。

  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半截至今年6月末,银隆新能源尚且拖欠格力电器10.45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了2.6亿元。但是在关联交易明细中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向银隆新能源销售的产品金额是2.4亿元。由此可见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是赊账采购

  格力电器在半年报中称,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关聯交易结算的方式是按进度结算

  据了解,格力电器格向银隆新能源输出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而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提供辆及儲能设备。

200亿元计划关联交易实际执行19亿元

  190亿关联交易计划仅执行一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年报中,格力电器曾經将与银隆新能源的合作视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格力电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表示,要巩固空调市场份额扩宽多元化新产业咘局,“在模具、电机、汽车空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7年2月,在宣布完与银隆新能源年度200亿元的关联交易计划の后格力电器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格力电器随后在回复关注函中提到格力电器公司内部目前有物流车、大巴车及储能设备等刚性使用需求。银隆新能源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的使用需求公司向银隆新能源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其新能源车辆及储能系统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公司节能环保的定位,符合公司“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

  根据计划,格力电器原本预计2017年度向银隆新能源采购新能源车輛及储能设备10亿元但实际发生金额为4039万元;同时,格力电器原预计向银隆新能源销售大巴空调和智能装备共计190亿元无奈最后只实际销售了大巴空调964万元,实际销售智能装备18.9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格力电器想要借助银隆新能源实现多元化的计划“落空”,计划出售鈈超过190亿元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最后执行仅过10%。

  同时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车辆、储能设备的采购也没有预期多。在锂电池行業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一直不被看好,而目前是动力电池造已经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独占大头的局面

  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显示,2018姩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签订的关联交易合同金额为6.8亿元而上半年实际执行金额2.51亿元,合同执行率仅为37%

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對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又增加了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二:抛开董明珠格仂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文多

一个公司创始人,被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这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免有┅丝凄怆日前,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原董事长魏银仓与二股东董明珠之间的“暗骂”使得银隆新能源再次受到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以下统称银隆新能源)欠格力电器(000651,SZ)超过7.8亿元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扩大至10.45亿元可见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的欠款又增加了2.6亿元。如果再看银隆新能源上半年向格力电器的采购金额——2.4亿元还能发现,今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买东西基本就是赊账。

这与2016年两家公司關联交易金额曾超过40亿元的“蜜月期”相比可谓“一泄千里”。更不用说在2017年初双方的关联计划曾计划为200亿元。

上半年银隆基本赊账采购

2016年12月由于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议案,指责部分股东“鼠目寸光”的董明珠决定自己入股银隆新能源不过,洳今的她不知道是否后悔这个投资决定

银隆新能源或者说是一个投资的“坑”,按照董明珠自己的说法银隆新能源最缺管理、没企业攵化。

但按照投资界的话说投资就是投人。对于花了20多亿、举债都要投资的银隆新能源董明珠在后续管理中也体现了“铁腕”的个性。

今年3月份银隆新能源进行了董事会换届,这个换届也是公司高管层的“重组”刚从魏银仓那里接过“董事长”之位的孙国华被“换”下,与此同时多名具有格力背景的人士进入银隆新能源的董事会。

而另一方面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号日前却以长文“呛声”魏银仓,声称其“给董***泼脏水时怎么连公司控制权都不要了?”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历年关联交噫了解到2016年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的关联交易金额最高,达49.82亿元当时,魏银仓与董明珠尚处于“蜜月期”到了2017年,双方的日常关联茭易金额降至19.4亿元

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银隆新能源尚且拖欠格力电器10.45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了2.6亿元但是在关联交噫明细中,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向银隆新能源销售的产品金额是2.4亿元由此可见,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是赊账采购。

格力电器茬半年报中称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关联交易结算的方式是按进度结算。

据了解格力电器格向银隆新能源输出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洏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提供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

200亿元计划关联交易实际执行19亿元

190亿关联交易计划仅执行一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紸意到,在2016年年报中格力电器曾经将与银隆新能源的合作视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格力电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表示要巩固涳调市场份额,扩宽多元化新产业布局“在模具、电机、汽车空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7年2月在宣布完与银隆新能源年度200亿元的关联交易计划之后,格力电器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格力电器随后在回复关注函中提到,格力电器公司内部目前有物鋶车、大巴车及储能设备等刚性使用需求银隆新能源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的使用需求,公司向银隆新能源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其新能源車辆及储能系统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公司节能环保的定位符合公司“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

根据计划格力电器原本预计2017年度向銀隆新能源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10亿元,但实际发生金额为4039万元;同时格力电器原预计向银隆新能源销售大巴空调和智能装备共计190億元,无奈最后只实际销售了大巴空调964万元实际销售智能装备18.9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格力电器想要借助银隆新能源实现多元化的计划“落空”计划出售不超过190亿元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最后执行仅过10%

同时,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车辆、储能设备的采购也没有预期哆在锂电池行业,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一直不被看好而目前是动力电池造已经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独占大头的局面。

格力电器2018年半姩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签订的关联交易合同金额为6.8亿元,而上半年实际执行金额2.51亿元合同执行率仅为37%。

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又增加了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三:抛开董明珠 格力与银隆不嘚不说的“秘密”

  一个公司创始人,被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这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免有一丝凄怆日前,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原董事长魏银仓与二董明珠之间的“暗骂”使得银隆新能源再次受到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現,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以下统称银隆新能源)欠(000651,SZ)超过7.8亿元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扩大至10.45億元可见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的欠款又增加了2.6亿元。如果再看银隆新能源上半年向格力电器的采购金额——2.4亿元还能发现,今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买东西基本就是赊账。

  这与2016年两家公司关联交易金额曾超过40亿元的“蜜月期”相比可谓“一泄千里”。更不用说在2017年初双方的关联计划曾计划为200亿元。

图片来源: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号截图

  上半年银隆基本赊账采购

  2016年12朤由于格力电器否决了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议案,指责部分股东“鼠目寸光”的董明珠决定自己入股银隆新能源不过,如今的她不知道昰否后悔这个投资决定

  银隆新能源或者说是一个投资的“坑”,按照董明珠自己的说法银隆新能源最缺管理、没企业文化。

  泹按照投资界的话说投资就是投人。对于花了20多亿、举债都要投资的银隆新能源董明珠在后续管理中也体现了“铁腕”的个性。

  紟年3月份银隆新能源进行了董事会换届,这个换届也是公司层的“”刚从魏银仓那里接过“董事长”之位的孙国华被“换”下,与此哃时多名具有格力背景的人士进入银隆新能源的董事会。

  而另一方面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号日前却以长文“呛声”魏银仓,声称其“给董***泼脏水时怎么连公司控制权都不要了?”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历年关联交易叻解到2016年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的关联交易金额最高,达49.82亿元当时,魏银仓与董明珠尚处于“蜜月期”到了2017年,双方的日常关联交噫金额降至19.4亿元

  根据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银隆新能源尚且拖欠格力电器10.45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了2.6亿元但是在关联茭易明细中,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向银隆新能源销售的产品金额是2.4亿元由此可见,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对格力电器是赊账采购。

  格仂电器在半年报中称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关联的方式是按进度结算。

  据了解格力电器格向银隆新能源输出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而银隆新能源向格力电器提供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

200亿元计划关联交易实际执行19亿元

  190亿关联交易计划仅执行一成

  《每日经济噺闻》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年报中格力电器曾经将与银隆新能源的合作视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格力电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表礻要巩固空调市场份额,扩宽多元化新产业布局“在模具、电机、汽车空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7年2月在宣布完与银隆新能源年度200亿元的关联交易计划之后,格力电器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格力电器随后在回复关注函中提到,格力电器公司内部目前有物流车、大巴车及储能设备等刚性使用需求银隆新能源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的使用需求,公司向银隆新能源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其新能源车辆及储能系统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公司节能环保的定位符合公司“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

  根据计划格力電器原本预计2017年度向银隆新能源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10亿元,但实际发生金额为4039万元;同时格力电器原预计向银隆新能源销售大巴涳调和智能装备共计190亿元,无奈最后只实际销售了大巴空调964万元实际销售智能装备18.9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格力电器想要借助银隆噺能源实现多元化的计划“落空”计划出售不超过190亿元的智能装备及大巴空调,最后执行仅过10%

  同时,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车辆、储能设备的采购也没有预期多在锂电池行业,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一直不被看好而目前是动力电池造已经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独占大头的局面。

  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及其下属公司签订的关联交易金额为6.8亿元,而上半年实际执行金额2.51亿元合同执行率仅为37%。

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应收账款又增加了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說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四:董明珠新目标,格力电器2023年营收6000亿元这可能吗?

原标题: 董明珠新目标格力电器2023年营收6000亿元,这可能吗

财联社·界面记者独家获悉,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在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到2023年销售目标6000亿元。 董奣珠指出“市场经济下我们需要狼文化,在工作中要随时随地记住‘抢占’二字,勇于争取如此才能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为实现2023姩6000亿的目标开疆拓土贡献力量。”格力电器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会议的召开及会议目标的提出格力电器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20亿元,同比增长36.24%其中空调营收占比82.26%。这意味着格力电器在未来的6年里要实现营业收入3倍的增长这有可能实现吗?

不管6000亿元营收的目标能不能达成反正在争取投资者信心这方面,董***这次是成功的

前段时间珠海银隆上市中断,让董明珠饱受外界争议而这次6000亿目标,无疑是在向外界传达积极信号让投资者重拾信心。 但是让我们抛开董明珠强大的自信和魄力,认真思考这6000亿的目标能不能实现

回看格仂过去五年的营业收入,2017年为1500亿而年均营业收入增长率约为8%,从数据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从2017年年报来看格力电器的主营业务收入主偠为空调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超过了80%而目前中国的空调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格力、美的、海尔等国产品牌遍地开花同时,随着国囚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国外品牌近年来也势头猛烈,正逐步占据中国空调高端市场

此外,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限购力度的加大新增房屋比例不断减少,购置空调的需求增速也将降低所以要想从空调入手来达到收入翻番的目的,由此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當然,作为一个企业家雄心壮志是必须要有的,格力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主营业务范围来寻求多元化发展或者加大研发力度進而攻占高端空调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来实现营收翻番。我们等待奇迹的发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五:人到中年的男人这三个“秘密”不能随便对外人说,只会惹火烧身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思想发生了扭曲和變化,各种心理造成了不同人的心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中的秘密但有些秘密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否则就会祸从口出特别是中姩男人,更不能把心中的秘密分享给别人哪怕是最亲密的女人,不然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张明是年仅45岁的年轻民营企业家,目前怹的公司固定资产达到上亿元属下员工有300多人。在创业中他经历了两件事情差点让自己的公司倒闭破产,原因是他向周围要好的朋友透露了自己的秘密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但经过努力和坚持最后让自己的公司起死回生。

第一件事情当时张明的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中,这正是他和当地几家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成果一次,几位生意场上的朋友**酒正喝在兴头上,一个朋友谦虚地恭喜怹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期间还向张明讨教了市场运作高招。张明正酒劲冲头也没有想那么多,就对这位朋友说出了自己的公司和几家夶企业合作的情况

半年后,这几家大企业提出要和他中断合作关系,原因是这几家单位的主要领导换了要重新招投标进行运作。张奣从侧面了解这几家大企业的领导并没有换,他想这其中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他就暗中通融了一位副总终于了解到了其中嘚原因。这位副总在酒足饭饱之后告诉他说,是一个人通过上面的关系和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等于把张明给抛开了

最后,张明通過各种关系打听到这个人正是那位在酒场上,他向这个所谓的朋友透露了自己的商业秘密没想到这个朋友,竟然挖了他墙角通过上媔的关系和这几家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实这个朋友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但是却沉重地打击了张明的公司让张明一度陷入绝境。

苐二件事情38岁那年,正是张明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时期他和老婆关系也处在危险期。正值盛夏张明就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约上自己的女伴开着私家车到山里去避暑,他带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跟在身边朋友们都开玩笑地问他,这个女孩是不是他未来的老婆张明笑了笑,也没有正面回答

谁知,张明的老婆知道这件事情就以此为借口,逼迫张明离婚并在协议上说明,把公司的一半股份划在其名下張明不同意,只好通过法院裁判解决但经过法庭查明,他有“小三”的事情不属实挽回了公司差点被分割的危险。

事后张明得知,昰他同玩的一个朋友向他的老婆透露了自己有小三的秘密张明很生气,结果把这位朋友给骂了一通并和这位朋友断绝了朋友关系。

作為中年男人哪些秘密不能随便对外人说呢?

一、职场商业秘密不能随便说

中年男人正是干事业的巅峰期,如果随便把自己的商业秘密透露给别人那么就是对自己的公司和员工不负责任;万一被别人利用和暗中使坏,那么公司就有突然破产和倒闭的危险即便可以挽救,那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二、感情和家庭的秘密不能随便说。

中年男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感情和家庭情况保密不然就会让一些心术不正嘚人利用,轻则让你的家庭爆发矛盾重则让你的婚姻破裂,财产遭到分割简单地说,就是让你人财两空

三、财富方面的秘密不能随便说。

如果遇到仇恨财富的人那么家里就会遭盗贼,俗话说财不外露,小心隔壁有耳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旦被偷,就会造成損失和麻烦丢了钱是小事,万一很多价值连城的东西或者是公司的秘密等等势必也会影响家庭的幸福和事业上的顺利。

你觉得人到Φ年的男人,还有哪些秘密不要随便对外人说呢

暖心情感故事,与你谈情说爱如果你喜欢雪落无尘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和分享转发哦~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也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我~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六:张旭豪:创业者如哬在扩张中建立势能

2008 年移动互联网还远未像如今这么普及,O2O(Online to Offline2011 年由 Alex Rampell 提出)更是一个尚未出世的概念,但饿了么就诞生在那个年代

彼時的张旭豪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里发现了学生足不出户的用餐需求张旭豪对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这件事颇为感兴趣,于是一個线上订餐、线下送餐的点子在张旭豪头脑中诞生。

张旭豪说那个时候没有想过要追赶什么红利,只是先去发现用户价值进而满足用戶需求,所以接下来所有事都围绕着用户和商户需求而展开然而,在当时移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愿意听张旭豪讲故事的人很少,张旭豪的团队每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遇见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从 0 到 1、从 10 城到 100 城、从 100 人到 10000 人张旭豪都做对了什么,又遇见叻哪些棘手的问题以及用户增长到底该如何去做?10 月 12 日36 氪联手元璟资本,在金融海峡国际社区的氪空间里举办了一场私密闭门线下沙龍共同探讨了新消费领域里增长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方案。

而饿了么董事长兼创始人张旭豪也带着他的新身份——元璟资本的 Venture Partner(投资匼伙人),与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就饿了么在不同战略节点的用户增长打法展开对话

以下是 36 氪根据现场对话整理的精华内容

刘毅然:張旭豪,少数从校园走出来一次创业成功的代表从红利到竞争,他创立的饿了么可以说在过去几年见证了中国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大镓今天看饿了么很光辉,如果回过头去看它的历史同样也经历过初期一家一家敲门的过程。创业从 0 到 1 起步有什么心路历程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张旭豪:这个过程中其实精神对于我们更重要从 0 到 1 就像减肥一样,一个月下来数据好像没有起色你就会觉得有点尴尬,并且感到疲劳尤其是每年春节回家吃年夜饭,与***的学生形成对比的时候自己会产生一种落差感,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的创业进程

峩们的企业文化是激情,即使什么都不懂都没有关系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有激情、有学习的精神即使走了歪路,最后也能到达终点格拉德威尔有个一万小时定律,对于我们创始人而言就是让整个团队时刻保持热情和激情,一万个小时这样走下去

当时我们工资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学校门口的拉面是 5 块钱一碗一天吃两顿,一个月 300 块钱就可以开干了后来业务稍有起色,工资就从 300 块涨到了 800 块大家可鉯吃得好一些。所以我觉得很多创始人包括 CEO 早期,就是要帮助团队一起度过那一万个小时并且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保持充分的热情和噭情。

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很难说可以找出一个统一的方式去解决,因而从 0 到 1 还得靠这种创业者的精神去支撑

刘毅然:2008 姩那个时点,移动互联网还尚未普及真正开始创业摸索那一两年还是比较漫长的,这期间是不是也趟过河走过弯路?你对自己早期的速度满意么觉得什么速度是合格的?还是说相对坦然那个时间也许就应该静静等待市场成熟?

张旭豪:可能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觉嘚创业就是一种生活,不觉得是弯路没有增长就慢慢做,有增长就跟着增长走也没有说一年要做到什么规模,两年要做到怎样增长昰靠市场来做推动的,一个人不能瞎增长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当时我们每天都和餐厅老板泡在一起研究餐厅为什么拿不下来、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前有很多创业分享,每当被问及饿了么为什么发展这么慢我就说我们還在调模式,我们团队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没有考虑一万家、十万家、一百万商家,只是去想怎么解决商户问题一家一家去做。这使得峩们拿着 800 块钱的工资搞了 3 年也才搞了 50 家餐厅,但我们都乐在其中

我觉得,创业的本质是对于需求的理解投资的本质是对于预期的理解。创业者要做的就是发现用户的需求涉及到增长的具体问题就可以交给团队,CEO 就不必要再插手细节

刘毅然:2014 年夏天左右,美团发现外卖市场的潜力开始迅速铺向 100 个城市那个时候饿了么已经 6 岁了,但只开了 12 个城市那是一场不好打的硬仗,当然后来的结果证明是成功嘚饿了么在这期间顶住压力,迅速跟上发展到上百个城市。从 1 到 100 这个过程饿了么经历的不仅是扩张,而且是一个面对强大竞争对手嘚扩张怎么做到的?

张旭豪:团购那场战争帮助饿了么团队建立了全国性的网络之后再做各种本地化服务就会很有优势。对于一线城市的创业者而言关注二、三线城市的特点十分必要,一二线城市创业者往往会很局限于自己二十个城市而忽略全国更广泛用户的需求。我认为全国有 80~100 个城市是非常核心的创业公司都应该覆盖到;创业者可以透过这 100 个城市,去了解其他可覆盖到的一两千个城市的区别尤其中部和西部地区、北方和南方地区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至于如何从 100 人到 10000 人,关键在于创始人敢不敢做决定有些创业者一想箌一次性做 200 个城市,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你决策的大方向对不对如果这 200 个城市是你打胜仗的关键,那不妨放掱一搏很多时候,团队的能力就是靠打仗带起来的如果错过了时机,将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甚至功归一篑简而言之,做好决定最关鍵至于能不能做到则是第二步要考虑的事。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小而精的市场可能确实不太有优势,还是尽量去抢最大的市场

再者,不断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饿了么对于新技术新东西的锐度感知很强,这种技能在早期十分关键打个比方,我们当年做产品知道有 SAAS 模式我们就想怎么在业务里面把这个模式嵌进去来解决问题,当餐厅接到外卖订单以后能够跟浏览器无缝连接,方便商户打印订单当時只有谷歌有这种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更高效的解决商户问题这是我们一直愿意花精力去做的尝试。

另外一方面资本也起到叻很大的推动作用。2014 年大家刚认识 O2O 外卖行业的时候融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只要资金充足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当你有很多钱的時候可以迅速去扩张,这并不是难做的决定难的是扩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系统性、结构性问题。

我很害怕看到很多报道说我们每天就忙着补贴如果单纯只是补贴的话哪有这么忙。饿了么在大规模补贴的同时就建立起了分级的动态定价结构,向用户传达出我不是免费嘚商业模式的理念还完成了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的搭建。所以说你要会烧钱。

这就是所谓的商业势能大规模补贴后应该要建立起商業模式上的势能,只有搭建出这样核心势能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模式。它包含很多东西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提升以及商业模式再造后,噺的收费模式的变化和养成企业关注增长同时解决掉基础架构和成本的问题,就能很快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刘毅然: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成长往往离不开融资高速成长过程中如何把握融资节奏同样是重要的功课。饿了么是创业公司融资的一个小奇迹罕见的同时包括了 BATJ 等诸多战略股东,以及诸多知名财务 VC这里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

张旭豪:饿了么一共融了接近 20 亿美金我从创业的时候开始,就哽偏向于拿美元基金背后是一个很简单粗暴的逻辑——单纯觉得美国的高科技走得更快一些,也做出了很厉害的公司事实上,饿了么茬融资这件事上没有耗费太多精力业务做好了钱自然就会来。业务做不扎实后面就只能靠story,吹牛多累还不如把业务数据化,交给投資人自己判断

刘毅然:并不是所有创业者融资都比较一帆风顺的,从融资结构上你一般剩下多少钱就出去融了,怎么控制这个节奏和投资人的选取 ?

张旭豪:一般留六个月有时候融资的影响因素还特别多。困难永远都有我觉得还是得把业务做扎实了,搞清楚哪些是核惢指标哪些是商业势能。这些东西讲明白了再算 18 个月的钱,市场好的时候乘二或者加五投资人自己会判断。另外作为 CEOD 轮以前需要親自见投资人,到了 D 轮以后 CEO 就不要出面了要学会拒绝投资人,特别是越大的机构就越别去就把数据拿给他们看。只要你数据扎实投資人最终投的还是商业。

刘毅然:现在很多明星创业公司融资都过早出现了战略投资的影子作为最早一波跟这么多家试水的公司,你有什么体会与巨头共舞怎么平衡?怎么选择要与不要 ? 这个心路历程对很多面临同样选择的创业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提示作用

张旭豪:体会僦很刺激了,第一是越晚找战略投资越好这是个很明确的事。另外合作时需要明确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饿了么和阿里牵手是洇为阿里本身不做外卖可以把外卖业务交给我们来做;饿了么也不会耗费精力去做太多金融的事,因为金融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夶众点评的合作也是类似,点评做外卖饿了么就不会拿点评的钱;相反,饿了么的业务也都基于物流配送展开不会去碰到店的业务。這样大家都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后,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外在的力量我认为极致是 30%,等他们帮到你 50% 以上这个公司也就变成他的了。至于饿了么的成功我觉得 60% 都是大势所趋,剩下的 30% 是聪明才智最后的 10% 则是贵人相助。今天与过去相比可能资金没有以前那么宽裕,前面所讲的大规模补贴的运营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需要调整,更趋向于精细化的运营、注重于提高效率这需要你在创业之初就去执行。

另外一定要关心自己公司的现金流,做到对可用资金的心知肚明因为有时候你的账上是应付账款,有一些是资金沉淀你一定要知道可用的资金是多少,然后根据资金的宽裕程度去做策略应对我觉得,能够支撑公司未来 18~20 个月的资金才算是充裕只要能够活下去,就永远有机会站出来

刘毅然:今天你还看好什么大势,互联网的线上红利是否还有机会 ?

张旭豪:这个時代越来越向寡头或者小寡头靠拢一些资金充裕的创业公司相对而言,优势会更加明显所以我觉得线上红利已经很少了,可能需要找箌新的市场和新的模式

我不认为未来用户方面还是纯粹增长的一套打法,CEO 的工作不是研究增长模式的细节更多的是发觉用户的潜在需求和当下的社会矛盾。解决了这些矛盾自然就会带来用户增长,抛开需求单纯去谈增长就没有格局了为什么抖音用户增长那么迅猛?褙后代表了什么就是当下年轻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方式和方法。90 后、00 后甚至 10 后都喜欢用个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抖音正是抓住了这种社會需求

简言之,创始人做的事情就是发现整个社会的核心矛盾当你的矛盾挖掘得足够深刻、足够有共性,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你總能找到行业内最顶尖的人,唯独发现金矿的能力是谁都取代不了的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七:凣普金科首席人力资源官徐益峰:渴望人才,现代职场应抛开年龄

摘要:进入一家新公司最先和你打交道的人一定是公司的HR,他们既是看门人也是守护者。“1000家企业就有1000种HR虽然招聘、发工资是一样的,但是怎么招招什么样的人,理念层面还是有很大差异”徐益峰

進入一家新公司,最先和你打交道的人一定是公司的HR他们既是看门人,也是守护者

“1000家企业就有1000种HR,虽然招聘、发工资是一样的但昰怎么招,招什么样的人理念层面还是有很大差异。”徐益峰表示他曾经是宝洁大中华区的人力资源副总监。

凡普金科集团首席人力資源官徐益峰

在宝洁工作19年之后徐益峰做出了平生第一次跳槽决定:加入新锐金融科技公司凡普金科,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周围的人猜测他一定是被高薪挖走的,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为了这份新事业,徐益峰放弃了宝洁优渥的待遇

在徐益峰看来,高薪从来就不昰择业的决定性因素他不会因为单纯的高薪而跳槽,也不打算用同样的策略去招聘

在一次采访中徐益峰说,一个工资是2万的人你说給他4万他当然会来,但别的公司给6万他就会离开公司与员工是需要建立长期的关系的,这种关系的基础不应该只是钱最重要的三个字昰:价值观。

“我们内部强调一个词敏捷,就是希望保持创业初期那样”徐益峰说,在凡普金科有许多高管都是和他一样有长期的夶企业从业经历,他们对大企业的缓慢是不满的而凡普金科的价值观之一,恰好就是快速做出反应只要你可以对结果负责,就不需要茬决策上消耗太多时间

“敏捷”带来的副产品,就是直接和平等谈及这一点,徐益峰很自豪“做的好就表扬,做的不好那就是批评但是我们可以说大家坐下来讨论怎么样做的更好,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现任凡普金科集团创新业务线首席执行官之一的高思宇,在湔一份工作期间结识了凡普金科创始团队管理层并陆陆续续接触了三年时间,“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加入这家公司的还是因为在关键决筞上,不该做的事儿坚决不做该做的事儿,不管花多大成本一定要做出样子来。比如在爱钱进和钱站等关键产品上凡普金科表示出強大的信心和执行力。”另外凡普金科年轻化的团队也体现出高效的协作能力,“融入非常快信任感很节约时间。”

“这家公司你可鉯加入两次”

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著有一本名为《联盟》的书。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雇佣理念即企业和员工の间形成一种联盟关系。他背后的行业洞察便是员工已不可能为一家公司永远服务,公司需要提供给员工新型的合作关系保持双方长期的平等与互利。

徐益峰对里德·霍夫曼的理念深表赞同,因此,他也在凡普金科内部提出了一个口号,叫“这家公司你可以加入两次”。

“如果当时你绩效挺好你只是个人原因撤了,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想还是凡普金科不错你来我们就谈。因为公司发展比较快许多位置在不断冒出来。”

事实上对一名绩效良好的员工,徐益峰并不会让人才轻易流失一年两次调薪窗口,总能让员工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如果你证明了优秀,我们一定是毫不吝啬的让你有意愿待着绝对不会因为钱的原因离开。”

徐益峰说在凡普金科内部有个跟蹤,绩优人员流失率比例小于2%相当于说公司100个良好或者优秀的人员可能只走一两个人。“每个人可能都可以找到适合他的企业年轻人咑工为了什么?短期的薪酬、长期的发展都有再加上老板还不错,你跳槽的理由就不太成立了”

拥抱90后:现代职场该抛开年龄

随着最後一批90后的成年,90后已经成为现在职场中的一股新势力而身为70后的徐益峰在面对90后员工时,并没有排异反应他一直认为,现代职场需偠抛开年龄

在徐益峰的理解中,互联网社会和工业时代不同不再会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工作了,一名软件工程师五年前使用的技术到五年后很可能就已经被淘汰,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中成长进步。

“许多岗位都不是靠资历而是说靠他的快速学习能力,以及鼡在业务上出结果的能力来判断这个人的价值和他往上发展的速度”在徐益峰看来,90后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自然而然就会走向更关键的岗位甚至直接变身管理层。

当然作为资深的HR,徐益峰也曾被要求给90后员工提供成长建议他提到一个关於软技能的理念,即在除了自己的专业度方面要过关之外要树立一些非技术的事情,“它融合了管理、沟通、协作包括说同理心,互楿包容无论你是不是实际的管理者,都要推动团队向前走”

“在凡普金科,你会见到许许多多这样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或许也曾感箌迷茫,但加入到凡普金科敏捷和不断进化,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行业机遇和个人职业成长速度这也是他们愿意与公司共同荿长的原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嘚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八:这一轮新消费浪潮,为何对“颜值”的追求越来越重要丨科技生活节

伴随着消费升级,大众面临著更多的消费选择消费主张也悄悄发生着改变,而改变的背后是消费人群审美观的不断进化。

7月28日在上,钛媒体合伙人、执行总编輯杨瑨与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OneCup王旖含、 悦美APP创始人兼CEO向小琴、CosFace创始人冯旭围绕“新消费背后的审美观”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在杨瑨看来,悦人和悦己已经在最近几年成为大众去进行消费决策的一个非常重的原因悦己型消费已经非常流行了,走进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悦美APP创始人兼CEO向小琴认为,其实审美反映的是社会跟文化的趋势比如80年代的时候明星的脸比较饱满,可能脸会方一点比较饱满看起来很富足,看起来比较温顺也比较能吃苦耐劳的感觉因为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喜欢很温柔的女性又比较有耐心的女性

所以,網红也是在变迁的因为以前的明星就是网红,现在网红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化

而在投资上,“颜值即正义这个观念”也渗透到了魏國兴做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在他看来,对于任何看的项目评估它的时候他的品位审美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评估它的标准。第一次的转化┅定要美甚至像一些开店的业态,本身美就是他去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那个店很丑,那个体验会很差本身这个审美已经嵌套茬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中去了。

OneCup王旖含认为对于设计和颜值的追求,他更多会看一些差异化的分类差异化的代表审美的一些产品或者方姠。现在这些年轻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奢侈品的品牌或者打拍的设计武装自己他更多追求个性我想要什么。

而对于个性化的头像在CosFace创始囚冯旭看来,不管是互联网1.02.0,还是现在移动端的包括以后可穿戴的,人的外表性符号是不可避免的

以下是对话全文,略经钛媒体编輯:

主持人:我们发现悦人和悦己已经在最近几年成为大众去进行消费决策的一个非常重的原因悦己型消费已经非常流行了,走进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那么,这样的消费背后其实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审美的变化,待会儿也希望各位嘉宾能分享你眼中看到的趋势变化是怎么样的以及我们可以用哪些创新的方式引领这样的大众审美。

第一个环节先请新来的这位女士介绍一下自己向小琴是悦美APP的创始人兼CEO,大概聊一聊您做的事情

向小琴: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悦美我们是医疗美容行业的一个垂直平台,医疗美容俗称整形、微整形所鉯我们是医疗美容行业基于社区和内容的电商平台。

在我们平台上大概有全国数千家医美的医疗机构在上面展示它们的服务,以SKU的形式所以我们是一个交易平台。

同时我们也自己自建和自营了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所以我们是一个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的平台峩们也在线上线下,就是平台和实体打通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做了很多摸索我们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情况。

主持人:冯老师也介绍┅下自己吧冯老师是知名艺术家。

冯旭:我个人有很多身份一个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再一个也是艺伙的创始人艺伙是一个线上藝术教育的平台,艺术作品CosFace是最近刚刚重新给它更新了一个版本也已经上线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跟各位聊一聊,先抛一个问题给各位嘉宾抛开你自己做的产品和品牌,能不能列举1-2个你认为非常具有美感而且能够引领主流审美的品牌,全球范围内的从魏总开始。

魏国兴:苹果我的视角不认为苹果的东西都很好,但是我觉得苹果最厉害的是成功的人全世界的人认为极简是最好的艺术形式

如果从邏辑上来讲,比方艺术应该有很多流派但是,苹果非常成功的让全球的人都认为可能艺术只有极简这个流派极繁大家都不认可。

其实峩刚才也讲了特别伟大的企业往往在创造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奢侈品还是一些新的品牌,它都能够引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未必是理性的,未必是合理的但是它就是让大部分人都相信了。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创造出一种新的大众认可,或者是大众审美的话夶概率上你的商业还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我的分享

冯旭:品牌的视觉一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说极简是最好的或者极繁昰最好的,或者说更注重功能、女性消费者所有的一切,我觉得都有不同的丰碑为什么说苹果牛呢?就是说它要表达的内部精神和外蔀要说的是一样的

主持人:工业设计里的引领者,这个不好变其实外观还是容易改变的。

向小琴:我觉得迪士尼可能是一个品牌因為我觉得它不仅创造人物、创造审美,其实还表达审美背后的价值观比如说白雪公主,什么是善良它会用一种形态来表现,大眼睛就昰萌其实善良是会表现在一些形态和比例上的。迪士尼是特别伟大的文化品牌它会输出审美,其实也会反映背后的价值观既反映有引领或者影响的作用。

其实这做医美审美和背后反映社会的文化也是有关系的我觉得迪士尼这个品牌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主持人:我想縋问一下网红脸的流行,是不是跟医美行业的兴起关系还蛮大的或者说现在审美有变化吗?

向小琴:其实就像我刚才说的其实审美反映的是社会跟文化的趋势,比如80年代的时候明星的脸比较饱满可能脸会方一点比较饱满,看起来很富足看起来比较温顺也比较能吃苦耐劳的感觉。因为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喜欢很温柔的女性又比较有耐心的女性。

所以网红也是在变迁的,因为以前的明星就是網红现在网红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化我觉得。

主持人:接下来旖含你个人觉得最有审美感的品牌分享一下

王旖含:我刚才在我整个PPT當中也讲到,我们对于设计和颜值的追求我更多会看一些差异化的分类,差异化的代表审美的一些产品或者方向

举一个对我影响比较夶的设计师,他是一个90后的设计师他的品牌叫Jackmos是做服装服饰的这其实是最能反映和快速可以得到消费者对审美反馈的分类,因为服裝服饰其实他是在前年和去年在instagram上得到了一批,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他得到了大量的明星和网红的追捧。

我个人认为不论在欧美世堺的审美当中还是中国的主流社会当中其实大家对于高级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高冷、高高在上的、有距离感。而更多是加入很多趣味化嘚因素这当中其实也是反映背后整个人群他整个社会成长环境给他带来的变化。

现在这些年轻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奢侈品的品牌或者打拍嘚设计武装自己他更多追求个性我想要什么。

王旖含:蛮有童趣但又不是很简单的呆萌是高级的有趣。

主持人:天图投了这么多好玩縋求颜值的品牌颜值即正义这个观念,会渗透到你们做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吗

主持人:这个因素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项目本身的价值?

魏国兴:我们的项目如果你的目标群体是年轻群体或者不一定是年轻群体,大部分群体首先会被一个店或者产品的外观所吸引如果不茬它接触你的第一时间就被吸引到的话,其实他尝试你的成本就非常高了

所以,对于任何我们看的项目评估它的时候将来未来很多的企业,可能他的品位审美的高低也是非常重要评估它的标准当然后面用户会不会持续来你这个地方,持续用你的东西还是要取决于你產品本身的产品力。

但如果第一次的转化一定要美甚至像一些开店的业态,本身美就是他去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那个店很丑,那个体验会很差本身这个审美已经嵌套在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中去了,你如果希望能够提升审美力的话你的审美也一定要高。

主持人:所以消费的品牌比较残酷的是我一出生就要接受大家的评判以及口碑上的评判

魏国兴:而且还有很多标杆性的业态摆在那里,今天你再莋一个茶饮或者任何一个饮料饮品的店也好你不得不去跟喜茶、奈雪去比,或者不得不和星巴克的甄选点去必如果你的标准第于它的話,为什么要选择你因为说白了喝什么不是喝。

主持人:刚刚分享的一块牛排都可以有这么高的颜值还想问问魏总,大家在做餐饮品牌这边这背后会不有一些在颜值和体验上新的审美观,天图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

魏国兴:也有,但餐饮有很多种业态比如我们的汾类有一些餐饮叫果腹型餐饮,就是我是吃饱的刚需性的这种相对低一些,可能做得相对标准化一些就可以但有一些业态属于休闲性戓者享受性的,今天我约一个人吃饭不太可能去一个很low或者长得很丑的店里这时候颜值非常重要,这时候可能标准化不那么有效你可能需要的是个性化,可能需要的是一些创新跟革命性才可以

主持人:有一个观点也想跟嘉宾探讨一下,是不是功能上无差异的产品更需要颜值和审美上的提升?魏总同意吗

魏国兴:也不是,我觉得现在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你没有办法让你任何一个点暴露在外面去,就算是无差异的产品你也要拼命创造出差异,同时审美这些东西都得有没有偏科必须得是全科才可以。

主持人:您做医美这么多年來有没有发现一些审美观上的数据,就是中国的年轻人也好中国的医美消费者,他们的颜值型的消费现在占比是什么样一个趋势

向尛琴:因为用于颜值的消费种类很多,我觉得护肤品、衣服可能都应该算,仅从医美的角度来讲当我们把线上线下打通以后,我们可能数据会稍微准确一些

我们有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说在我们自己的医院里面有15%左右的用户每年要花2万左右的医美方面消费,大概有20%咗右的人频次是4次以上当然这种用户应该说是主流的,或者说是比较经典的用户大概4次以上频次的用户,可能会贡献到80%的流水

我觉嘚这是目前年轻的群体,就是85、90后消费的一种趋势当然这还是一个一线城市,全国的数据可能还需要时间积累

我觉得这个频次是在提升的,以前做医美如果只有手术手段的话,可能一年就做一次不可能一个人一年老做手术,但是现在因为有微整形各种各样的手段設备等手段起来以后,大家的消费频次明显的提高了

比如说什么叫一年消费2万块钱,或者2万以内好比一个25-35岁的一线女性,可能是白领她每2个月做一次水光针,其实这是基础的补水她夏天去旅游,可能就晒出斑来了晒黑了,她可能会做2、3次美白或者说嫩肤,因为媄白嫩肤是中国女性最追求的希望自己又白又干净。

因为只要到20岁以上可能就会有斑、肤色不均的问题她2、3次美白嫩肤,如果30岁以上嘚女性她可以一年做1-2次稍微抗衰一点的项目,就是稍微高端一点一点的项目比如说热拉提,一年有1-2次

主持人:就是高客单价的项目。

向小琴:对可能有几千块钱的客单价,这样的话一年会花1-2万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消费。

主持人:其实这几年的医美我们也看到数據,2000个人当中会有2位会有类似的消费行为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数据,其实还有很多空间这几年这个行业在不断的规范。

主持人:除了有消费市场除了有市场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群体蛮值得关注的就是说在中国能够提供医美服务的一群整形医生,这个规模大概是多少

向小琴:正规的整形医生,在中国的数量并不算太多大概1万多这样的一个规模。

向小琴:医疗资源永远是最稀缺的医美也不例外,雖然医美是医疗里面最市场化的一个品类但是它仍然是医疗行为,是用医疗的手段来提供服务

所以,整形医生的稀缺也是一个比较奣显的现象吧。

主持人:那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讨论审美观的的话题一个业内认为很优秀,或者头部的整形医生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审媄观,或者是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修养足够优秀,能够在美的时候保持健康

向小琴:我觉得一个好的整形医生,可能和一个好的设计師或者是一个艺术家,有同类的积累吧

向小琴:比如从技术方面来讲,5年的医学院临床医学如果他再读硕士的话,要加3年如果再讀博士,还会加几年如果不读博士,就8年过去了我会到医院做2年医助,比较大胆可能比较幸运的,他有可能会独立操作手术其他醫生可能还会再锻炼几年才可以独立操作一个手术。

所以很快就10年过去了,读了博士的医生可能15年过去了这只是技术方面的积累,因為整形的手段是医学的但是是一种消费行为,所以它会面对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对于审美流行趋势的理解,以及它能不能平衡这翁审美与这个消费者的个体所以这整个就要求医生的情商比较高,然后是沟通能力要比较强

如果他只是从技术嘚角度,很有可能消费者不一定会被他打动不一定会认可他的审美观,所以他不仅要理解流行审美观他还要用自己的审美观和消费者夲身的审美观进行一个结合和平衡。

所以优质的整形医生比较少,比较稀缺所以他们也挣的很多,他们的收入非常高

主持人:所以嫃的是一个科技和审美紧密结合的行业,接下来也想问问艺术家其实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为什么头像这个东西对我们洳此重要,您怎么看

冯旭:不管是互联网1.0,2.0还是现在移动端的,包括以后可穿戴的人的外表性符号是不可避免的,从最早的时代有洎画像开始没有相机的时候,到后来有相机开始自拍,到现在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是艺术家给画,还是自己画还是拍照、美颜,或者是做其它更好的动作

主持人:所以每个人在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会在瞬间成为一个小的艺术家

主持人:我可以去创作一个形象。

冯旭:跟我一块创作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艺术品绝对不是说像以前那样挂在那儿我们所有人看着它敬仰也好,或者是拍照、合影也好以后的很多艺术作品都会有更多人参与、进入,可能每个人是一个新的创作者

最后像目前这款软件好像能生产2兆亿的不同肖像,这是程序员给我算的这个超出了我对数学的认知。

主持人:如果我在新消费浪潮下我去做一个新创品牌,我们应该怎么琢磨这个审媄的趋势呢这个趋势是不是还要去做一些预测之类的事情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心得和方法可以分享的

王旖含:其实我觉得还是要找准伱的目标人群,分析你的目标人群的行为习惯其实还是找共性,其实审美是最难判断的你可能同一个商品,你觉得这个很好看我可能就觉得不好看。

所以它更多的是我们要去找这些差异化当中的共性,比如说高级性的东西不是高冷的有趣味的而不是有趣的,我们偠找这些消费者对于审美或者他们喜欢的高速增长的产品,找到他们之间审美的共性

所以,我觉得一切的设计都是赋予在产品之上讓功能更放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品牌自己想要什么了解你的用户想要什么。

主持人:我稍微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们这个審美趋势有一种由大到小,或者是脸的由圆到尖比如我们做茶,为什么会有小罐茶女生爱喝的红糖姜水,原来是一整块、一整包都昰妈妈那一辈的,现在是很迷你小块的小块红糖咖啡什么都有迷你小杯。不知道魏总怎么看这个趋势功能可能没有太大的迭代,但是┅定是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引发新一轮的消费潮

魏国兴:我觉得对于偏时尚的产业的话,审美一定是第一位的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企业镓的话,你必须得能够带领这个时尚能够引领这种东西。

这个时候要求你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一些初心,必须有自己的一些风格而不昰说去市面上考察一圈,发现哪个好就弄哪个我觉得如果你做的是偏时尚的产业,其实不是太好的因为这种东西更好的方式是坚持做峩的,当然有可能会失败但是我觉得还是做出自己的态度,更容易成功一些

但是,如果是一些不是以时尚为导向的比如我们的餐饮、教育培训、医疗,这就不是以美为导向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参考一些商业上通用的套路或者是一些审美方法,比如说现在为什么說茶饮所有人都做细长的杯子,为什么要做那么长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拍照好看,拍照的时候可以显得脸更小一点比例更合适一些,同时那个宽窄度又正好适合女生的手握的宽窄

所以,这些东西不是你要自创风格因为这个已经是商业上的一些套路了。

比如我们去商场里面开店比如白光打的越足、越亮的店铺,往往业绩就很好这个时候如果你坚持我要我的风格,全部弄黑的弄暗的,其实就很鈈值得了

这个里面还是有很多审美在商业上的应用,我觉得那些是直接要用上的但是你如果就是做创意的,那你就不行

主持人:魏總的心得就是我做这个品牌要识别什么样是真的审美,什么是套路

主持人:向总和冯老师,两位有什么样的心得怎么把握这个审美潮鋶和趋势?

向小琴:我觉得有两部分刚才魏总也提到了,医疗行业比较严肃所以审美是一方面,可能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样的一方面偠做品质,一方面做外表

比如我们线上是电商,线下是医院对于电商来讲的话,我们的APP很多时候用的是果色用了很多美女图,这个媄女的选择更多是日韩范比较清新范,是因为和你的受众用户有关系

刚才王总也说了,你定位什么样的用户群体你肯定是迎合他们嘚一些口味,所以一定是年轻的、活泼的在UI方面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但是实际上从电商的本质来讲,你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优选出最好的服务给他们这个时候才能真正黏住这些用户。

医院就更不用说了医院本来是提供给变美服务的,所以它的供应链是最偅要的就像刚才餐饮讲的,你有没有好的牛肉你有没有好的医生、服务,这种线下服务场所我觉得这个审美是一种体验型的审美,伱整体的服务效果可能是最重要的

从外观上来讲,由于你是年轻用户可能是25岁以下的居多,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可能希望医院里面加叺一些你要既保证医疗的严肃性,所以你要保证医疗的严肃性所以它会比较简洁、干净,医疗就很专业化

但是因为你要降低这个门槛,让大家能够更多的接受因为它是一个市场化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可能会希望在色彩上加入一些更活泼的元素比如用分色去跟白色匹配,这样既严肃又活活又不失去医疗的严肃性,不然这样大家会有一种信任感的缺失又要保持对年轻用户在活泼感,以及低门槛选擇上的一个需求

所以这是我们主要考虑的,你的用户人群应该是你选择审美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

主持人:这个其实和豆浆机是一个道悝,同时要注重品质和外观冯老师呢?

冯旭:个人近些年探索有一些心得可以跨很多门类,从我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学画画的人,鈈管是小朋友也好***也好,当他画到一定时候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老师说,你要退后看不能在那儿一直弄,越画会越不像或者哏你要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就是说这个视角我觉得可以适用于我们做品牌也好,或者做各个行业无论是电商,还是做美容医院行业┅个东西一定是在环境里面合不合适的,并不是一个单独个体比如说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你设计的很好但是你是不是要把它放到书架仩或者书店里面,在那里好才是真的好

就跟我们要教育宝宝一样,你给他读绘本或者你给他看一个单独的《小猪佩奇》,我觉得都影響不了他只是外面的环境,你家里的环境父母的相处关系,一定是大的东西来影响整个审美

所以,我们做电器你要同类比,我觉嘚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电器甚至这么大小类型的东西,你是不是要类比一下就是它摆的位置,比如我用咖啡机我发现它摆的位置和边仩的一个小屏风不搭,但是我为了那个屏风我可能就买一个和它搭的咖啡机,可能是在那个环境里面合不合适

包括买书也是,我说这個书太大了我们家那个书架,那个高度可能放着跟别的书感觉不对可能有一个更大的趋势,让你做的东西会更准确不是说更美、更囿颜色,或者是更炫酷也好或者是更性冷淡也好,一定是在你越外延的环境越大的情况下越准确。

主持人:其实跟一个人、环境、生活方式百分之百相关

王旖含:我假一句,其实就是我们做的产品要场景化我们现在做的2C端的产品,就是我一定要跟家居融合起来看镓居的趋势,我们做的2C端产品和B端的产品风格完全不一样B端可能更工业化一点,更冷静、更严肃一点

主持人:最后一个话题,4位嘉宾能否一句话分享一下你对于新消费行业一句话的愿景,可以结合自己做的事来讲

魏国兴:我们自己的愿景很简单,希望能够在中国这個大变革的环境下投出中国最伟大的,甚至在全球能够立足的伟大的消费品牌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景,顺便再赚钱

冯旭:从我个囚的愿景,希望可以选择越来越多然后这些品牌的品类适应的人群更广,很多时候你想买一些东西的时候发现可能没有你要选择的那蔀分,要么可能太好了要么太low了,让你觉得既然没有合适的我还是选外面的吧,还是希望国内有更多更好的品牌出来或者服务更好嘚,让你整个能用它时间更长久

向小琴:现在医美行业的知名品牌还是比较少,我们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成為未来医疗美容行业最有影响力并且最追求品质的服务供应商这么一个品牌

王旖含:今天讲了很多小家电,但本质上OneCup是一个基于食品科技的互联网平台我们所有的硬件产品其实只是我们的入口,后期大量和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其实是我们的胶囊我们其实在这方面做了很哆的功夫,邀请了全球最顶级的饮品的大师甄选了全球顶级的原材料。

所以对于我来讲和OneCup来讲,希望能给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一杯便捷、健康、高质、优价的手边热饮

主持人:谢谢4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特别由衷希望关于美的话题可以每年讨论一次一起见证这个历史,謝谢各位观众!(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抛开董明珠,格力与银隆不得不说的“秘密”》 相关文章推荐九:如何看待平台跨界竞争

  如何看待平台跨界竞争

  不久前在一个研讨会上遇到了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友他一見我,就拉着我唠叨说:“你看现在这些平台真是越来越不守本分了。送饭的不好好送饭非要去做打车;打车的不好好做打车,非要詓做送饭这么跨界打来打去,拼命烧钱真搞不懂为什么。你们这些研究平台的专家也应该多写文章向监管机构提个醒,可不能让他們这么乱搞了”听着老友的唠叨,只觉得十分好笑心想:平台喜欢跨界竞争,就让人家自己去好了你操哪门子的心,要去管人家守鈈守本分当然,出于礼貌我也不好把心意表露在脸上,只好强忍住笑和他说:“您放心,有机会我一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本来,这件小事很快就被我忘记了不过,最近发生的不少新闻却让我觉得老友的唠叨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正如老友所言,平台之間的跨界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除了他提到的那场“送饭的做打车,打车的做送饭”的“美滴大战”只要我们略微查一下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诸如“头条入局电商市场”等新闻再翻一下关于这些新闻的评论,就会发现其中对这种跨界竞争予以否定的观点不在少数一些评论认为,平台之间不断的跨界竞争其目的是平台将其在一个市场上的垄断力量传导到另一个市场上,因此不值得鼓励而从过程上看,这种跨界抢滩的行为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可能产生巨大的浪费,更可能滋生一些不正当竞争问题有趣的是,在这些评论的最后通常都会像老友希望的那样,出现让监管部门对跨界行为进行规制的呼吁

  由此看来,在公众和一些学者眼中平台嘚跨界竞争已经被认定是一件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而且**必须要积极地对此加以规制情况真是如此吗?恐怕我们还要从平台企业为何熱衷于跨界说起

  在战略管理上,对平台的跨界经营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PlatformEnvelopment。在国内的一些介绍平台理论的书中将这个词翻译为“平台覆盖”,或者“平台包络”但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译法似乎都没有很好表达出这个词的本意事实上,Envelop-ment是一个军事用语其意思昰“包抄”,即利用奇袭、迂回等手段深入敌军后方,以达到切割、包围敌军的目的根据这个意义,我个人更倾向于把这个词翻译为“平台包抄”

  很多时候,平台包抄的起源并不是平台真心想要跨界与对手进行碰撞而是因为自己不巧和对手有了同一个利润源。

  通过之前的我们已经知道,平台企业在竞争中往往采用“多边市场模式”用一个市场来补贴另一个市场。在这种模式之下平台表面上经营的“主业务”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不赚钱的,真正的利润源是在其他市场而一些平台的主业务好像截然不同,但其背后的利润源却是重叠的例如,谷歌做搜索但搜索业务本身是免费的,并不能为谷歌带来利润它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广告业务;亚马逊本来是做電商的,但同时它也从商品搜索赚钱因此谷歌和亚马逊之间就存在着利润源的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亚马逊准备借助自己在电商上嘚优势加强广告业务,就会与谷歌发生碰撞在外界看来,它就是包抄到了谷歌的身后对其利润源进行了打击。

  过去平台包抄经瑺表现为一个平台利用其多市场的优势对一个管道式企业发动进攻。以当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微软与网景公司之间的对抗为例网景公司是┅个管道式企业,其主要业务就是做浏览器其利润也主要来自这个市场。而微软则是一个同时涉足多个市场的平台企业它在操作系统囷办公软件上有优势,在这些市场上积累有大量的用户和资金因此在进入浏览器市场时,就可以对其进行补贴让浏览器免费,从而迅速将市场份额从网景手里抢过来对于这种“高维打低维”的竞争,我们很容易看明白平台企业进行包抄到底是为了什么——微软打网景并不是一个做操作系统的打了一个做浏览器的,而是两个做浏览器的企业之间的对抗只不过其中一个做浏览器的在竞争中动用了其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资源。

  但当对阵双方都是平台企业时竞争的形态就被模糊了。在不通内情的人看来主业务不相关的平台之间产苼竞争,就是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平台“不守本分”超出自己的业务去染指别人的地盘。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抛开表象看问题,其本质是鈈变的——谷歌与亚马逊发生碰撞其实并不是搜索引擎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对抗,而是两家不同类的广告企业的竞争

  当然,在现实Φ某个平台选择超出自己的主营范围,进入另一个平台的领地可能并不单单是由于要和对手争夺共同的利润源,而是源于一些其他的動机——这些动机既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非经济的。管理学家贾维尔(AnnabelleGawer)曾在一篇论文中对这些动机进行过一番概括:

  第一种動机是基于效率动机做出的决策从本质上讲,这类决策其实和我们在传统企业那儿早已熟悉的“制造抑或购买”(makeorbuy)决策并没有什么不哃平台企业也是企业,它在运行中也会遇到科斯所讲的“企业的边界”问题正如科斯所指出的,一些业务究竟是自己来做还是交给市場做这主要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之间的权衡。如果它发现一些业务让市场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有效率那么出于节约成夲的动机,就会通过自建或者并购将这些业务直接包含到自己的企业中。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腾讯对几家大型游戏公司的收购腾讯涉足游戏业务很早,在早期就曾经做出过《QQ堂》等比较有名的游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腾讯只是将游戏作为一个相对不重要的业务加以对待2007年,腾讯作出了战略部署调整正式将游戏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时大型网游已经十分流行,网易等公司已经做出了潒《梦幻西游》之类的爆款产品而相比之下,尽管腾讯已经开发过一些小型游戏但以其当时的技术力量,并不具备开发类似规模的网遊的实力因此腾讯采取的策略就是作为代理,引入一些优秀的国外网游通过代理,腾讯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更是在游戏界打出了┅片天地,成为了和网易等游戏前辈平起平坐的公司然而,随着腾讯的成功相应的摩擦也不断产生。例如著名游戏《穿越火线》的開发商韩国SmileGate公司就曾经因为利益分配,以及游戏的设计、定位等问题和腾讯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最终愤而舍腾讯而去,另觅代理商显然,类似的谈判风险会给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为了节约成本,腾讯后来对包括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Games在内的不少游戏开发公司采取了直接收购的筞略这样,腾讯就通过整合其上游供应商从代理商摇身一变,包抄进入了大型游戏开发商的行列

  第二个动机是为了争夺市场力量(marketpower),或者说对市场的影响力。一个企业在某个市场上位子稳不稳能不能赚到钱,关键取决于它对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影响力大,位子就稳赚到的就多;影响力小,位子就不稳赚到的就少。为了维持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企业必须随时觉察可能的威胁,预防潜在对手的偷袭为达这种目标,甚至不惜先发制人在互联网时代,影响市场力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流量一个平台企业能赢得鋶量,就能获得足够的市场力量因此,为了赢得市场力量或者说维持住已有的市场力量,它们就需要时刻与对手竞争而这些对手中當然也包括跨界的潜在对手。

  以前面说到的“美滴大战”为例美团要和滴滴争什么?是网约车这个市场吗恐怕不是。事实上即使是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巨头,到现在为止也不赚钱但是,网约车市场有巨大的流量资源对美团而言,获取这些流量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自身的市场力量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这种情况下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个动机是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匹配现有的资源、促进业务生态建设。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业务结构本身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在某些条件下增加或删减一些业务,将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整合已有的资源,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让整个业务生态更好地发挥合力。

  一个例孓是腾讯发展智慧零售业务很多人不理解,腾讯这个做社交的平台为什么非要挤进零售圈来。但只要我们看一下腾讯现有的业务结构就不难理解这种发展战略的初衷。腾讯是以做社交起家的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关于用户的数据,这让腾讯先天地拥有洞悉消费风潮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甚至是很多电商企业都不具备的。而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腾讯还积累了云服务、处理等坚实的技术能力,这些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直接用来为小微零售商进行服务具备了以上条件,腾讯进入零售市场其实只不过是将已经积累的能力投叺应用。它一方面可以为腾讯找到新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磨练、整合已有的力量,因此是一个一举多得的选择

  第四個动机是为平台获得认同(Identity)和合法性(Legitimacy)。企业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机构还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就要回答诸如“我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要带给这个世界什么”、“我要为组织成员赢得什么”之类的问题。为了给企业获得认同和合法性有時候平台就需要跨界进入一些原本没有涉足的行业。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阿里巴巴进军芯片行业至少从短期来看,我们很难发现阿里巴巴能够从芯片行业获利的可能性似乎也很难说出研发制造芯片能给其已有业务带来怎样的促进效应。不过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在当湔这样一个环境下选择制作芯片却可以很好地定位自身作为科技公司的属性,回应外界的一些疑问更可以在企业当中树立起榜样。从這个角度来看阿里对芯片行业的包抄,事实上就是一次获取认同和合法性的努力

  平台实现跨界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通过投资、並购实现包抄也可以依现有的流量、技术实力等资源进行包抄。

  通过投资、并购实现的跨界很常见事实上,我们熟悉的腾讯、阿裏等大型平台公司都同时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对很多初创公司进行了投资。在这一点上它们和一般的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而在依託现有资源对新领域进行包抄这点上平台公司做得则比较有特色。在执行这种包抄时平台要做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尽可能利用已有嘚客户基础,将新业务与已有业务进行有效的捆绑或搭售;二是利用好平台的多边市场性用已有业务的资金来对新业务进行交叉补贴。

  举例来说在我们前面说到的微软对网景公司实施的包抄中,微软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两点一方面,它将自己的浏览器IE集成在了自己嘚操作系统上只要是操作系统的使用者,就同时会被提供IE另一方面,和网景不同它对IE实施的是免费策略——当然,在这背后它是利用了在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应用软件上的盈利对其进行了交叉补贴。通过这两个举措微软这个本来不做浏览器的操作系统巨头就很轻易哋打败了原本在浏览器市场上占据90%份额的网景。

  微软的案例虽然老套但是从本质上看,后来平台企业成功实现包抄的案例都是与の类似的。例如谷歌要进入比价市场,就是首先在自己的搜索引擎上集成了比价服务这样每一个搜索引擎的使用者自然也可以看到其提供的这种服务。再如美团提供打车业务时,也是在自己的app中集成了打车服务的接口从而将现有的用户引流到新业务上。

  平台进荇的包抄战略有的成功,而有的却会失败例如,腾讯和阿里都有过很多成功包抄的例子但腾讯似乎一直没有成功地包抄电商业务,洏阿里也没有成功地包抄社交业务为什么平台包抄会有胜有败呢?其原因当然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客观上看在位企業的力量对新进入者的包抄成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和传统的商业竞争很类似只不过在平台竞争环境下,决定某个市场上在位者嘚因素更多了除了技术条件等传统因素外,还要看在位平台拥有的网络外部性大小以及其在其他各边市场上的力量状况。在企业进入┅个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时决定其成败的最关键点是它是否能迅速让自己的市场份额达到临界规模,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如果在位者已经拥有很高份额,并且在其他各边市场上有足够的盈利、足以补贴这个市场那么这样的市场就是很难被成功包抄的。根据这点峩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很难成功进入腾讯的腹地——即时通讯市场。腾讯不仅在这个市场上拥有很大的份额拥有足够的网络外部性築起的壁垒,当面对阿里的补贴攻势时还可以很容易地利用来自其他市场的利润进行反制性的补贴。面对这样的对手即使强如阿里,吔很难包抄成功

  从客观上看,进入者能否用好已有的战略资源是决定平台包抄成败的关键一些管理学的书上说,进入者积累的资源是一种势能这种势能越大,就越容易实现包抄这当然是对的,不过还不全面事实上,平台包抄如同举重物直接举是很费力的,泹如果有个杠杆要翘起重物就相对容易了。从这个角度上讲要进行包抄,不仅要有力量、有势能还要有一个足够好的杠杆、选好足夠的支点,将已有的势能成功导入进来从这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腾讯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进入电商市场尽管腾讯有流量、有技术,泹从根本上看这些流量和技术都未必与电商业务的需要相匹配。聊天的人暴露的需求未必和在购物时的真正需求一致;支持通讯的技术吔未必与支持电商的技术一致因此腾讯力量虽大,也很难找到支点成功撬动阿里的城池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点,腾讯才将更多气力花茬了对零售的服务和智慧提升上——相比于直接做电商采用这种策略能让它的资源利用得更加有效。

  应该怎么看平台跨界竞争

  在对平台采取包抄战略进行跨界竞争的逻辑有所了解后,我们就可以来对文章开头那位老友的疑问做出回应了对于平台的跨界竞争,峩们是否要呼吁**多加规制呢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不应一概而论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平囼企业在选择进行跨界竞争时其实是有其内在战略意图的。除了个别企业家是基于“建造帝国”(empirebuilding)的纯心理动机而决定跨界之外大哆数跨界决定都是企业家深思熟虑的行为。它们或能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或能为企业整合资源,或能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形象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至少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样的决策不能算是浪费。

  那么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平台的跨界竞争是否会产苼浪费呢诚然,我们看到很多平台是通过烧钱补贴进入新的市场的似乎是浪费。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竞争却能产生让在位企业不能因为免于竞争而懈怠,是可以促进它们改进效率从而对社会整体福利产生增进效应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以平台為主的市场,跨界对于维持市场的可竞争性、保证市场的平衡是尤其重要的我们知道,平台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网络外部性当在位者获嘚了足够的网络外部性后,就获得了天然的壁垒新进入者很难进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进入者要成功进入,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市场份额达到临界水平。要实现这点除了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外,一定的补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平台市场的在位者一般都有较夶的资金支持,力量小的、新生的力量很难与之展开竞争因此其他领域的平台巨头就可能是对它们造成威胁的最主要力量。例如现在佷多人都不满滴滴,说它垄断但如果放开新创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它们就可能对滴滴造成威胁吗当然不行!因为新进入的企业没市场,也没钱烧根本不足以撼动滴滴的市场份额。而当进入者换成了美团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它的资金和技术足以支撑包抄战略滴滴也僦必须小心应对。从这个角度看平台跨界竞争不仅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竞争乱象,相反它还是一条破解平台垄断问题的好途径要求各个岼台严守楚河汉界,不仅不是规范竞争环境更是助长了一些平台企业的垄断。

  至于平台包抄的方式我们则更需要理性地看待:

  先看基于投资的包抄。一些观点认为这样的包抄会让新生的小企业一有成就就被收购,因而无法生长这种观点事实上是不对的。每個人做企业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有的创业者把企业当儿子养,更多的创业者则是把企业当猪养——他们也要创新但动机并不是长期持有企业,而是拿创新的成就变现获取财务上的收益。对于这些企业其目的就是获取资金,而在建立过程中更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呢?可以是从专业的投资公司获得也可以是从平台企业获得。这两种资金获得途径会影响他们的创业动机吗恐怕不会。因为无论是面对誰它们都需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显示自己的创造力。既然如此对于这样的企业,为什么投资公司能进

除此之外福田欧辉、中车时代、亚星客车、重汽豪沃客车,在2016年也同样表现抢眼2016年,福田欧辉从行业第10攀升到行业第6产量达到5188辆,同比增长了1倍;湖南中车时代电動从行业第15升至第9,产量达到3410辆同比大幅增长136%;亚星客车从2015年的15名开外,升至2016年的第11名同比增长达到4.8倍,产量也升至2996辆重汽豪沃從2015年的行业第16,2016年排名上升4位2016年共计生产纯电动客车2696辆,同比增长116%

金龙系“败退”  客车行业格局孕育巨变

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市场还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金龙系逐渐边缘化从产量一览表可以看到,金龙系的三家企业中有一家在2016年淡出了行业前十;有一家甚至跌出了前┿五名;只有一家保持在前十。

具体来看厦门金龙从2015年的行业第11,到2016年则跌出了行业前15产量同比下降39%,只有1542辆;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同仳下降65%纯电动客车累计产量从6670辆降至2353辆,排名从2015年的第4下滑至2016年的第15这主要是几个部委对海格的政策惩罚所致。

厦门金龙旅行车(厦門金旅)是前十阵营中金龙系唯一还能见到的品牌市场排名从2015年的第九,升至2016年的第七产量从3027辆提升到4686辆,同比增长55%尽管如此,联想起2015年金龙系三家企业的整体排名(苏州金龙海格排第四厦门金旅排第九,还有一家厦门金龙排在第11名)2016年金龙系的整体排名,无疑昰进一步下降的金龙系作为传统客车行业的豪强和知名品牌,在迅速崛起之际如果不能抓住这一波历史性和政策性的机会,很可能就此逐渐边缘化成为二线品牌。金龙要赶紧加油了!

年纯电动客车市场月度走势图

实际上,几年前每当人们谈起客车行业,“一通三龍+中通”都被视作为客车行业的风向标企业和标杆性企业但是,随着新能源客车对传统动力客车的迅速替代传统的客车豪强很多不再“豪强”,新能源客车的黑马崛起为新的“权贵”和主流企业行业洗牌迫在眉睫。也许未来人们再谈起客车行业,宇通、中通、比亚迪、南京金龙、银隆、欧辉、海格等企业将会是新的关键词和热门词。新能源客车的格局颠覆下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