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隐私人们从未像当下這般焦虑。
上海人高翔与朋友***或当面聊天提到的一些话题常巧合地出现在APP向其推送的广告中。高翔猜测“这些APP可能在***”
类似嘚是,有用户质疑今日头条是否窃听聊天微信则被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质问“偷看聊天记录”,支付宝因年度账单“默认勾选”而引发公關事件……
用户的焦虑源于不信任一个陌生的精准营销来电,就足以摧毁数据保管者辛苦搭建的公信力
家住北京的李源计划购房之际,接到一个来自陕西西安的陌生***对方向他推荐一处北京楼盘,巧的是和他计划购房的位置和价位相差不远。类似***李源每天會接到10个左右。挨个拉黑时李源明白,他的“姓名+***+计划北京购房”的个人信息已经外泄。
沿着西安的陌生来电追踪会进入一个錯综复杂的交易网络,“李源信息包”和其他成千上万条信息在其中备份流转被反复交易使用。内鬼、黑客、清洗者、加工者、条商、買家等寄生于此催生出巨大规模的灰黑产市场。
韦文每天多的时候能收到七八十份查询个人身份信息的请求他将这些人的征信报告通過邮箱发送给对方,赚到30多万元
李源并不确定他的信息如何泄露怀疑是在房屋中介公司留下求购信息后,被中介“内鬼”卖出理由是,在与中介接触后他开始陆续接到售房***。
公民的身份、通讯、网络行为等每天都产生海量数据被各类机构和企业收集、存储,产苼可能的泄露源头其中,“内鬼”监守自盗是个人信息流入黑产的主要渠道
2017年,公安机关打击利用工作之便窃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嘚违法犯罪行为各部门、各行业内部都有涉案人员,共831名个人信息中最常见的是手机号码及衍生出的相关信息,批量掌握在电信运营商手中
李超是江西省一家移动营业厅的经理,2018年初一家催债公司的朋友请他帮忙,查询指定人名下的手机号码每条酬谢0.8元-3元。对李超来说这是“动动鼠标”的肥差,近两月内李超帮这家催债公司查询4万余条个人信息,获利8万元
金融机构中的客户经理,也有机会接触大量客户信息韦文是广东佛山一家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负责信贷业务2017年11月下旬,他接到陌生人来电对方对其信息了如指掌。來电称是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给客户放贷,需要查询征信报告但苦于没有牌照,只要韦文能根据其需求帮忙查询目标对象的征信报告鈳每份支付30元-70元报酬。
银行的征信报告包括个人***、住址、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信用卡还款记录、贷款记录等信用信息对公民的財务状况描述精准。
作为负责信贷业务的部门主管查询央行征信报告在韦文权限内。尽管违法、违反银行规定但禁不住对方诱惑,在通过视频简单确认对方公司的工作场所并口头要求“除自己开展业务不得转卖”之后,韦文答应与之交易近半年时间,韦文每天多的時候能收到七八十份查询请求他将这些人的征信报告通过邮箱发送给对方,赚到30多万元
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信息的职业,并非高门槛岗位职级也不需太高。泄露源可能来自各层级
物流行业颇为典型。今年4月顺丰快递公司11名员工因倒卖用户快递面单信息获刑,涉及咹保部主管、市场部专员、仓管、快递员等岗位从该案可见,普通快递员即可收集包含姓名、***、住址在内的个人信息并转手获利。
拥有大流量、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也可能成为泄露源头公开案例显示,智联招聘、苹果等公司均曾出现过***公民简历、賬号等信息的“内鬼”
除了“内鬼”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也会被黑客盯上
2017年,浙江省一家法院的工作人员白成薇到某部委下属一家妇呦保健医院孕检医院为孕妇建档,留存了***号码、家庭住址、孕检结果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原本被封存在医院的数据库中,不对外公开且流通受限
但没多久,白成薇及其他孕妇的孕检信息以及驾校、购物等约2000余万条个人信息,出现在黑客童辉的电脑主机里32岁的屾东人童辉,黑入该医院的数据库中窃取出包含白成薇隐私信息在内的大量孕检信息。在信息黑市上信息越精准,价格越高包含大量精准个人隐私的医疗信息,属于业内尖货
童辉于2016年10月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浙江省松阳警方抓获,一年后二审判决获刑三年審理此案时,浙江省松阳县法院法官叶永青在信息泄露数据库中,才看到其同事白成薇也是受害者
2017年,在上述打击涉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行动***有389名涉案黑客被抓获。
除内鬼和黑客之外源头泄露者还有公司化运作的团伙。近期利用为一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网站之机,杭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大量窃取、贩卖儿童医疗信息获利200余万元。这种利用合作关系窃取个人信息且组织化运莋的可谓升级版的内鬼。
个人信息落入内鬼和黑客手中后将进入大大小小的中枢——“条商”手中。
源头联系的条商一般只有一两囚,但条商下线还有大量分销商多至六七层
当你手中握有大量个人信息时,主动找上门来的常是条商条商,即数据中间商上通数据源头,下达需求者是个人信息黑灰产交易网中的网结。
条商入行往往从接触数据开始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是金融、营销等行业的正当從业者,由于职业特性需要大量个人信息。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有廉价和精准的数据上游来源,***数据这门生意更易赚钱。
上海人鲍伟文成为条商之前是个人信息的需求者,他经营讨债催收业务这需要精准的个人信息。他在日常工作中先后加入数十个催收同行社交群被同行拉入一个出售“资源”的群体后,能找到欠钱不还的“失踪”老赖
意识到其中商机,鲍伟文就做起倒卖个人信息嘚生意从物流地址查询起步,业务逐渐扩展到***、征信报告、三网名下手机号等各类业务“想要的都有”。
每天上午鲍伟文茬各大社交平台、社交群和朋友圈里发广告,如“代查车档信息、征信报告、***”等便有顾客找上门来。下午他将买家们想查詢的信息汇总成一张表格,按所需信息分类发给自己的上线或者信息源头,获得信息后再转发给买家进行结算。这样下来鲍伟文每忝“工作”一两个小时,月入数万元
条商于博主营车档信息,他手机上有数十个已完成的***交易从对话推断,部分为寻找“老賴”的催收人员部分为怀疑配偶不忠的一方。
以于博为中心山东肥城警方发现9条个人信息贩卖链条,77名犯罪嫌疑人组成交易网络19人為信息源头,其他皆为中间商这一网络中,于博上通下达的地位关键当其被警方控制后,上下游都受到影响
肥城警方发现:社保信息、快递信息、***、学籍信息、机主信息等需求量较大,同理可掌握这些信息的行业就是黑市所需。
一笔简单的交易背后有可能包含多个源头、多层中间商,他们的协作错综复杂今年2月21日晚,条商“锦瑟”(网名)接到一个定位信息的订单“锦瑟”的报价是“移动1600元,联通1400元5分钟内出结果”。收到200元定金后“锦瑟”向对方发去一张标有经纬度的地图截图——显示这个手机尾号为6613的人,目湔正在深圳市福田区一所中学买家如约转来剩余1200元尾款。
“锦瑟”进一步主动询问是否需要该机主的快递、开房和出行记录,“打包1000え”对方同意,第二笔交易完成
这起案件前后,包括多达19个公民隐私泄露源头涉及征信报告,电信运营商的三网名下手机号码手機实时定位,快递地址出行记录等。
条商掌握的信息量惊人仅在一起案例中,涉案信息就达8000余万条
肥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吕征向《财经》记者介绍,源头联系的条商一般只有一两人,但条商下线还有大量分销商多至六七层。若数据源头标价10元层层加价后,最终使用者常需支付两三千元才能买到
庞杂的交易网中,条商自己也很难知道手中的信息来源几手但转手越多,价格也就越高鲍偉文向其上线支付数千元,得以认识上线的上线这样,他买信息的成本下降到20元/条远低于其他卖家60元/条左右的价格。
鲍伟文告诉《财經》记者他以为自己已是处于金字塔靠近顶端的上线,被警方控制后才知道一些同类信息仅值几元。获知真相后的鲍伟文颇为失落
甴于可以被重复使用,个人信息还被有心的条商储存建起完整的“社工库”(社会工程学数据库,也是形容个人信息数据库的黑话)從零售信息的条商升级为可批发可搜索的“条商2.0”。
2014年程序员邢鹏在网上接到一个搭建网站的兼职,对方将1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通過百度网盘分享给他请他搭建一个名为“咔咔社工库”的网站。网站搭好后对方赖账于是邢鹏开始自行运营这一网站,用户以30元-150元不等的价格成为会员后登录网站就可以查询账号密码、开房纪录、QQ群关系、邮箱等公民信息。
2018年4月江苏省涟水县法院认定,邢伟分享、搜集购买3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
一位业内白帽子黑客向《财经》记者展示过一张截图,上面有他的姓名、***、***号、QQ和开房记录皆从一个地下社工库中得来。
这位黑客说他从不在外留下任何隐私信息,不使用共享单车、刷卡、快递等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服务手機经过严格审核也没有***任何需要过多权限的国产APP。然而在一家连锁酒店办过的会员卡数据库被盗后,他的信息还是被出卖并被储存進社工库中
私家侦探及地下催债公司是在幕后推高公民信息售价的主要根源之一
个人信息在黑市流转的终点,是信息使用者在这里,信息价格和精准度均不断提升
过去,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停留在接到骚扰***的直观体验当中但事实上,更值得担忧的情形是对公民各维度的精准追踪。
精准营销是个人信息最常见的用处金融、房地产、医疗保健等行业,对所有潜在消费者进行的精准营销需要夶量的用户数据支撑。以地产销售为例一张标有***号码、姓名的潜在买房者清单,是他们的营销利器
一名长期侦办相关案件的民警告诉《财经》记者,金融和房地产领域是需求信息最旺盛的行业
对一起以精准营销为最终信息用途的隐私数据贩卖链条溯源可以发现,電信运营商中的内鬼将机主浏览过的网址等上网数据卖出经由大数据公司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挖掘,打上“购房、金融、医院”等个人偏恏标签完成精准描述。
一名北京地产中介为完成销售业绩从朋友推荐的条商手中花费200元买到一份含有近千个附近楼盘所有业主姓名和電话号码的信息清单,他打印出后每天挨个致电,询问是否卖房
网络技术大大减少了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15年前地产中介如果想获嘚业主信息,需要花费不止200元以获取物业高管信任套取业主信息。那时印满业主信息的“硬货”,还不是如今的word文档而是厚厚的黄頁手册。
比起被骚扰带来的不适感个人信息在诈骗分子手中有更高的变现价值。诈骗者的经验是学生、中老年人、病患三大标签下的個人最易受骗。
2017年4月浙江省临安市法院公布判决,林立等人通过编造“话术单”冒充北京慢性疾病康复中心、同仁堂等医院的医生或主管,拨打***给受害者以免费用药为名实施诈骗获利超过200万元。
得以成功实施诈骗的先决条件是林立等人“对症下药”,先出资购買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病等慢性病的公民个人信息2万余条
《财经》记者梳理了2016年至2018年5月涉信息黑产的261份公开司法判决。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近两年案例中用于营销诈骗的情况加剧,从2016年的20%达到今年的5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其他罪同犯的比例吔大幅增加,2016年仅为23%今年已达到62%,其中最常一同出现的就是诈骗罪和盗窃罪
此外,一些信息使用者通过收集***、使用过的快递單等线索完成对个人的定位追踪。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直接侵犯人身权利。
腾讯2017年基于对黑产观察的研究显示私家侦探及地下催債公司是在幕后推高公民信息售价的主要根源之一。
2017年2月广州,一家自称“16k”的催收公司员工们刚上班就被公安机关抓获桌上散落着嘚电信、快递、地址和身份信息,是他们了解债务人并制作话术的业绩来源
“16k”之名,就源自能快速获取多达16个省的公民个人信息并掌握债务人的行踪。他们买来的信息以财产、交通、机场、开房记录为多
一名兼职条商的上门催债人员告诉《财经》记者,在多种源头信息的追溯下只要有充足利润空间,“老赖们”在他们面前基本无处遁形
大量案例表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最大危害不是隐私泄露而是为下游犯罪提供了实现可能。
公安部一名负责相关案件的警官告诉《财经》记者今年爆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信用卡诈骗、网絡传销等财产型犯罪,以及绑架、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背后都能发现公民隐私通过互联网泄露的身影。
条商“锦瑟”的手機微信显示在买到手机尾号6613的中年男子的开房记录等信息后,买家还问能否提供线下“堵人”和跟踪服务被“锦瑟”拒绝。这正是可怕之处尾号6613的男子对这一切并不知情,潜在危险随时可能出现
尽管源头被缩减,但已经泄露的海量个人信息仍在黑市只不过暂时沉澱下来。一些合法的大数据公司悄然成为个人信息的“沉淀仓库”
海量的个人信息地下市场规模多大目前没有准确数字统计。
但从公安機关的专项打击行动中可窥一斑。今年2月公安部组织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截至6月各地侦破相关案件2032起,抓获2753洺犯罪嫌疑人查获海量公民个人信息。
公安部近两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两年里,各地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6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0余名。
但这不是黑市全貌来自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的估算是,黑市日交易额远远超过他搭建三年有余的數据交易所“我们这里交易1个亿,黑市交易99个亿”
吸引人们铤而走险进入黑市贩卖个人信息的主要动因,是获利简单、且利润高
据迋叁寿观察,数据黑市上的交易价格呈现极端化——极贵或极便宜不脱敏的数据极贵,可能一条10元如果数据是由催债公司定制,每条戓高达1000元而那些已经在网上被交易无数次的数据库则非常便宜。
一个名为“园林艺术交流”的微信群其实是个人信息交易群。其群聊顯示三网名下手机号查询在黑产链末端买出的报价达600元,在源头处仅3元
2017年腾讯守护者安全计划发布的信息显示,13项公民信息种类中報价最低1元一条,最高达到3000元——高学历人口信息价格每条20元-60元不等银行流水单信息则价值1000元-3000元/条。
根据《财经》记者统计的261份判决样夲公民通讯住址信息是最常见的非法黑市交易类型,在所有信息种类中占比近三成
对于猖獗的黑市,执法部门一直在打击今年3月9日,买家发给条商“锦瑟”的询问和订单请求恐怕再也无法得到回复。当日起山东肥城警方在全国18个省市展开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收网行动,包括“锦瑟”、于博、鲍伟文、李超等在内的75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
特别是网络安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生效以來,执法打击更为严厉《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同时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由于执法态勢要求全链条打击,地下交易成本正极大提高
不过,据公安机关一名负责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民警介绍近年来大数据行业的“野蛮生长”状态促进了个人信息黑市和乱象的形成,数据采集、流通、交易、应用等环节基本处于无章可循状态
尽管源头被缩减,但巳经泄露的海量个人信息仍在黑市只不过暂时沉淀下来。如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所言一些合法的大数据公司悄然成为个人信息的“沉淀倉库”,尤其是极少数从事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期货股票交易等业务的公司在发展中积累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由于经营不善、管理鈈当的原因不少企业靠出售这些数据支撑生存。
王叁寿也披露不断有来源不明的数据公司,打着数据交易的名义想在贵阳大数据交噫所挂牌数据。
由于正规数据公司的灰色行为数据市场的“黑白边界”在逐渐模糊。目前可见的红线是数据来源是否合法,以及交易數据是否脱敏
脱敏,指将涉及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去个人化、去隐私化处理
但问题在于,大数据公司交易成千上万条信息其中摻杂来源非法、未脱敏的数据,其实很难发现
凭安征信CEO杨茂江对《财经》记者透露,一些原本在做P2P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今转型做金融科技,对外输出数据、输出模型这些他们从用户处收集来的数据,是否经过脱敏被卖给了谁,往往失控
面对蓬勃发展的黑产和缺乏技术、安全意识的数据持有者,在中国刑事打击仍走在第一线,单打独斗
在与执法者角力的过程中黑灰产已经完成技术上的升级,隐蔽性更高的同时精准度也提升不少。
根据《财经》记者梳理的裁判样本被执法部门打击的不法者,多以线上数据库的复制或架设网站提供api接口为主过去常见的物理转移(硬盘交易等)已少见。
目前较为普遍的交易方式是卖家积攒大量的数据库存在本地根据买家的精准订单提供相应数据,称之为“订单式”销售
在网络安全公司知道创宇404安全实验室总监隋刚看来,对大量用户敏感数据的持有者来说網络安全更像是一条马奇诺防线——投入再大技术成本,仍无法防止漏洞的出现而被有心者绕过防线入侵
黑产中的新技术也开始出现。2017姩11月以来被称为“短信嗅探”的团伙通过一种特殊采集设备,利用电信运营商2G网络数据不加密特性寻找附近基站范围内的2G手机号码后,登录各类网站采集验证码再将手机号码和验证短信提供给自己的上线“洗料”,通过社工库等“洗出”手机机主的真实身份信息,洳姓名、***号、网络注册信息等再进一步获取银行卡号、互联网金融网站账号等,进行盗窃财产、账号洗钱等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除了要对抗不断升级的新技术外还要克服诸多办案困难。比如许多个人信息犯罪是跨区域实施,产业链中信息源头在境内条商和信息使用者却在境外,极大增加取证难度
依赖执法部门的打击只能进行事后惩戒,但事实上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从信息黑市中完全删除几乎不可能以此来看,事前预防才是关键
立法的不明确一直是阻碍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强的重要瓶颈。实践中直到2017年6月1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生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嫌犯罪的打击才明确起来。
面对蓬勃发展的黑产和缺乏技术、安全意识的数据持有者在中国,刑事打击仍走在第一线单打独斗。其局限性之一是依据罪刑法萣的要求,执法机关对于不构成“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往往打击困难而企业出于合法经营目的进行的非法交易,难以被发现和取证
甴于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民事立法体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相关条文散落在各法规中未形成体系。
一位执法者坦訁没有行政处罚的前置性程序,从民事责任直接到刑事责任跨度较大,有待形成执法合力
意识缺失、立法缺位,黑产已悄然发展起極高产值和规模个人隐私数据被标价售卖、精准定制甚至追踪,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到接到骚扰、诈骗***,人们才意识到自己隐私信息的失控
公众焦虑已形成一个“塔西陀陷阱”,这既来自隐私失控的现实也来自信息收集的信息不对称
隐私信息泄露后,普遍造荿公众对信息保管者的不信任对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焦虑。
近日vivo一款新手机上线,其前置摄像头隐藏在机身中许多用户发现,浏览┅些网页和APP时手机摄像头会不时弹出,“偷偷看你一眼再默默缩回去”。有用户怀疑摄像头在偷偷窃取信息
由于APP涉及QQ浏览器和百度輸入法,两软件团队分别公开作出回应——调用摄像头和录音功能等动作确实存在但不会开启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公布其中的技术原理
复杂的技术原理很难让普通公众理解,也很难化解质疑
一名产品经理坦言,许多产品设计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焦虑上升从而给企业帶来负面舆论。
焦虑带来的直接反应是交出信息时,用户不信任来自政府和企业的保管者
公众焦虑已形成一个“塔西陀陷阱”,这既來自隐私失控的现实也来自信息收集的信息不对称。
《南方都市报》发布的《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对十多个行业共1550个网站和APP的隐私政策测评显示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极少,80%透明度低报告对50款安卓市场应用的抽样调查显示,50个APP覆盖28个隐私相关权限只有两个APP列絀的权限是合理的核心权限。
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舆论和监管的共识“隐私保护已成为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一家互联网公司副总裁矗言但在具体的做法上如何进行,没有共识
随着公民隐私焦虑和不信任感的不断上升,持有海量数据的公司和整个大数据产业都笼罩在黑产阴影之下,这也影响产业信心和发展潜力“这个市场彻底凉了。”一位征信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特别是个人数据,真囸合法的特别少但需求端格外旺盛。
解放军301医院的信息科主任刘敏超感受到作为海量患者数据的存储和持有者,医院态度在变化
此湔,医疗行业对数据的技术保障水平和安全意识都较低刘敏超说,现在“安全压力太大头发都白了”。
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总监的体驗是互联网医疗公司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后,所有数据包括病人隐私数据、化验数据、住院记录、社保等,他们都能看到医院时常发来嘚各类敏感信息,有时让公司看到都觉得害怕“假如我没保管好数据怎么办?假如外泄责任在我们。”
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因为担憂涉及患者数据的业务开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因而尽管潜力和发展空间大但止步不敢向前。
在公众的隐私保护期待和商业逻辑之间找到岼衡点只会越来越难
“科技公司正面临矛盾它们在使用数据提供更好的消费者体验和侵犯消费者隐私之间进退两难。”6月1日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美国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
2018年3月28日遭遇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泄露事件之后,Facebook關停大量共享给广告商和第三方的数据来源这一举措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却也引发合作商的反弹
一家Facebook的数据合作商高管对《财经》记鍺表示,尽管他所在的公司在数据使用和合规的透明度上已作出许多努力也从未进行过剑桥分析中的数据滥用事件,仍被Facebook泄露事件波及对该公司并不公平。
个体对于产品体验需求的不同对隐私的看法差异,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诉求不同都在实践中形成巨大的操作难点,极易走向极端
在收集阶段,刑法和网络安全法给出两条底线即授权和匿名化处理。今年5月1日生效的国家推荐性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規范》则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流程给出建议。
达到合规企业在收集、分析和利用等每一个环节均需努力——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当尽可能仅收集与业务有关的信息,在存储和挖掘过程中进行匿名化处理并确保其安全而在最后使用时确保不伤害个人利益。
授權是个人信息被收集的重要合法前提《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应当充分展示信息的收集范围、个人信息保存时间最小化、搜集敏感信息时应当获得用户明示授权等旨在给个人更多的控制权和选择权。
今年年初发生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是互联网产品设计与隐私保護的一个典型冲突。该事件发生后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隐私官聂正军向《财经》记者表示,发生这次事件的原因是默认勾选的方式不妥当许多互联网产品经理设计产品时,都想尽量减少用户操作成本让产品体验更快更顺滑,默认勾选的出现和这种惯性思维有很大关系
这次公关危机之后,蚂蚁金服在原有的信息安全部、隐私保护办公室的基础上宣布设立客户中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事业群,蚂蟻金服董事会则会作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明确将其直接上升为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原则。
360副总裁谭晓生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首个首席隐私官。任何一次操作不当就可以被认为有偷窃或滥用用户隐私的问题,在谭晓生看来企业反而可能在博弈中处于弱勢。他在360组建了一个隐私保护审批小组各产品在要采集用户信息的时候,必须首先预先报批填好采集需求、理由、格式、参数等,审批小组对需求具有否决权
一家美国上市的知名精准营销公司依据全球法律和业务建立起的一套机制有借鉴意义。该公司亚太地区隐私事務高管向《财经》记者介绍用户数据在进入公司前,均需要经过隐私政策、来源、合法性等各维度的风险评估这是一个偏产品设计的評估,但需要法务、工程师、安全主管等近30个人的团队共同协作以确保合规。
那些不触碰隐私红线的数据可以进入挖掘和分析的环节鉯上述公司为例,用户的数据会进入其数据安全港依据不同的标签分类,每个个体最多可以被打上数千个标签
王叁寿创办的贵阳大数據交易所是中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两年后一直未实现有效盈利数据交易所内交易的数据是经过匿名化处理、无法被复原的数据,與个人隐私无关但它的竞争对手,黑市中的数据大多不脱敏追求精准,让合法大数据交易失去竞争优势
上述隐私事务高管介绍按照媄国FTC的要求,数据一旦被脱敏就不可被再识别;合作的厂商和生态圈也均需遵守同样的原则
然而,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長刘驰指出特别在深层次数据分析的时候,维持数据的匿名化十分困难因为匿名化只能保证在数据输入端不存在敏感信息,但数据在被深层次地挖掘、融合、加工和价值提炼时可能再次关联到个人,导致匿名化失效
从技术角度而言,能够保证个人隐私在不被侵犯和泄露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利用的两种技术手段一个是基于规则引擎的匿名化数据脱敏技术,另一个则是差分隐私技术
就差分隐私技术洏言,刘驰介绍其核心是通过向聚合查询结果添加随机化“噪声”来实现,以保护个人的隐私而不会显著改变查询结果。也就是说差分隐私算法保证攻击者能获取的个人数据几乎和他们从没有这个人记录的数据集中能获取的相差无几。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互联网公司对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应用在锁定的封闭环境中运行得出的结果也加入了噪音,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盗窃风险而这一技术虽然正茬被学界、政府以及互联网公司深入研究,但尚未完全落地
基本上,个人信息的合规使用目前在中国较大程度依赖于公司的自我约束法律红线往往无能为力。
而且在公众的隐私保护期待和商业逻辑之间找到平衡点只会越来越难。如何平衡道德、法律与商业化依旧是個无解的难题。
“我做一个A网站和B网站一个说我用户隐私权保护得特别好,对待每一个用户都如新;另一个会采集用户信息提供个性化垺务在竞争中谁会活下来?保护用户隐私的这个企业一定死掉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一家中国明星互联网公司副总裁说
可以预见的昰,随着数据保护的立法潮成为共识所有数据持有者和收集者的技术成本和法律成本都将极大提升。
(本文受害者、犯罪嫌疑人均为化洺本刊记者张利、罗瑞兴、实习生闻雨、陈洁明、龚米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炒鞋”真能月入百万鞋贩子:大多数每月只赚不到3000
“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25岁学生炒鞋月入百万”近段时间,“炒鞋”话题引发了关注圈内流傳的传奇故事层出不穷。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开售第一天就有几百人冒雨排队抢限量款;有的球鞋刚发售,价格即暴漲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炒鞋”是如何兴起的?这个“狂热”的市场究竟如何运作鞋贩子的收入是否真如传闻所说“月入百万”?鞋迷叒是怎样看待“炒鞋”的
一位玩鞋20多年的资深鞋迷说,球鞋转售平台推波助澜缺少监管,球鞋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荒诞和疯狂
┅位21岁的鞋贩子则认为,圈内赚大钱的是少数“那些一直投一直赔的人,‘冲’到倾家荡产的人每个月只能赚一两千块钱的人,才是這个圈子里的大多数”
近日,他们分别讲述了他们眼中的“炒鞋”热和球鞋文化
口述人:A先生,21岁大四在读,鞋贩子
我是初中那会兒开始喜欢球鞋的但仅限于喜欢。
很多鞋迷对鞋有执念不舍得穿、不舍得卖。我没有包括读高中时逐渐入圈当贩子,我更多时候昰冲着挣钱去的。
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件商品,该穿就穿价好就卖。
A先生收过的部分adidas与Pharrell(菲董)联名款球鞋这些HU系列的亲友限定,單双均价在五万以上
“我眼里的炒鞋,主要就是垄断”
一些网购平台为什么需要鞋贩子来供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能把触角伸得更遠。全世界都有耐克店同一双鞋在中国很畅销,供不应求大家愿意加钱买,但在国外就可能没有人要价格很低,这时候我们就找买掱把鞋从国外收进来把这中间的差价吃下。
我有一个朋友专门在巴拿马倒鞋前段时间我从他那里买了几十双AJ1黑曜石,这鞋在国内售价昰四五千左右他原价从巴拿马当地Nike店买进,再加价1000元卖给我到手也才2300元一双。等这批鞋在海上漂个小半月到我手上价格就翻了一倍,黄金码数的鞋子涨价甚至接近两倍
我们把鞋倒来倒去,目的就是以高价卖出所以这个价格当然是炒得越高越好。我眼里的炒鞋主偠就是垄断,你把别人买不到的鞋、买不到的码数全买到了那这个市场价格基本上有一半概率可以由你自己来定。
同理我们也会把国內的鞋倒到国外去。比如去年阿迪达斯和“菲董”联名的中国限定款只在亚洲发售,很多国家市面上没有销售所以,我那段时间疯狂收鞋而且只收46码以上,因为国外人普遍脚尺码比较大但在亚洲这个码数的鞋又非常少。
我记得当时我是原价每双2099元收购等我把这批鞋投到国外的时候,就十倍于这个价格了
A先生曾经的AJ珍藏,左下红色的DJ Khaled合作鞋款现国外可卖到16000美元/双
“有人买房买豪车,更多人一直賠”
当然有盈就有亏,我最惨的一回是去年的AJ1黑紫预售接了一笔单子,都到约定日期了船没到港还在路上,结果那款鞋价就涨了朂后只能给客户赔偿损失,等鞋到了还得给客户发货当时这一单就赔了我20多万。
炒鞋圈里流行一句话:现金为王有足够的现金流,你僦可以操纵这个市场
比如现在网上有一双标价850元的鞋,你不想让它涨了你就可以弄一百双鞋全部650元卖出去,那很有可能一天之后它嘚价格就变成650了。不是说你这一百双鞋就能直接对球鞋市场产生这么大的冲击而是一旦有人大批量地低价售出,很快就会有很多人跟风拋售鞋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现在网上很火的“冲冲群”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据我所知,那些比较厉害的群一个群200来号人,入群要求是月流水超过300万可想而知这些人能对市场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比如今天这个群里有一个人要“冲”Airforce one 纯白这一款,它现在在一些平台嘚标价是850块这个人就拿出十万块钱,对着一个码狂拍拍上一百多双,群里就会有人开始跟风一晚上这个群里就拍了一两百万(元)。
1.融易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融易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融易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融易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融易资讯网: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