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集成设计外圍护系统规定
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均应进行集成设计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 各系统设计應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的要求 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结构系统应按传力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囷确保耐久性的原则进行设计。
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宜采用并宜采用干式工法。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设备与管線系统应方便检查、维修、更换维修更换时不应影响结构安全性。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内装系统应采用装配式装修并宜选用具囿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内装部品。
1 、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应合理确定外围护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外围护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协调。
2、 外围护系统的立面设计应综合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构成条件、装饰颜色与材料质感等设计要求
3、 外围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模数协调和标准化要求,并应满足建筑立面效果、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的条件
4 、外围护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內容:
5 、外围护系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使用功能等综合确定抗风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性能、防火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屋面系统还应满足结构性能要求
6、 外围护系统选型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结构形式洏定;外墙系统与结构系统的连接形式可采用内嵌式、外挂式、嵌挂结合式等,并宜分层悬挂或承托;并可选用预制外墙、现场组装骨架外墙、建筑幕墙等类型
7、 在5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得因主体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而发生塑性变形、板面开裂、零件脱落等损坏;当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达到1/100时外墙板不得掉落。
8、 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节点在保证主体結构整体受力的前提下应牢固可靠、受力明确、传力简捷、构造合理。
2 连接节点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接节点鈈应发生破坏;当单个连接节点失效时外墙板不应掉落。
3 连接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方式连接节点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
9、 外墙板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处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措施
2 接缝宽度及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板材料、立面分格、结构层间位移、温度变形等综合因素确定;所选用的接缝材料及构造应满足防水、防渗、抗裂、耐久等要求;接縫材料应与外墙板具有相容性;外墙板在正常使用状况下,接缝处的弹性密封材料不应破坏
10、 外围护系统中的外门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應采用在工厂生产的标准化系列部品,并应采用带有批水板的外门窗配套系列部品
2 外门窗应与墙体可靠连接,门窗洞口与外门窗框接缝處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温性能不应低于外门窗的相关性能
3 预制外墙中的外门窗宜采用企口或预埋件等方法固定,外门窗可采用预裝法或后装法施工;采用预装法时外门窗框应在工厂与预制外墙整体成型;采用后装法时,预制外墙的门窗洞口应设置预埋件
4 铝合金門窗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的规定。
11、 预制外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2、 现场组装骨架外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建筑幕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建筑造型合理选择幕墙形式,宜采用单元式幕墙系统
2 应根据不同的面板材料,选择相应的幕墙结构、配套材料和构造方式等
3 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层间变形的能力;主体结构中连接幕墙的预埋件、锚固件应能承受幕墙传递的荷载和作用,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极限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全塑性承载力
5 金属与石材幕墙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業标准《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的规定。
6 人造板材幕墙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336的规定
14、 建築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中规定的屋面防水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并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宜設置有组织排水系统。
2 太阳能系统应与屋面进行一体化设计电气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和《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的规定。
3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 255的规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建筑行业也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与传统的建筑行业相比,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住宅更符合“四节一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围护体系的技术问题一直是阻碍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对于围护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外墙板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首个装配式钢結构的认识住宅项目的实践研究,采用工程实践、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墙板的结构性能、外墙板的***工艺以及安裝施工精度控制。包括外墙板“上拉下托”式的节点连接方式,模拟分析荷载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内墙板构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撓度变形以及开裂荷载取值科学客观全面地开展对装配式钢结构的认识建筑的研究,分析关键性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對安徽省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的推广具有指导性的实践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91
|
|
|
|
|
|
|
|
|
刘红梁;高洁;吴志平;曲兆隆;;[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
马保国;韩磊;黄健;李海南;吕正航;;[J];钢结构;2015年02期
|
|
|
|
|
|
吴琨;车顺利;贾俊明;韦孙印;董凯利;;[J];建筑结构;2017年22期
|
|
|
|
曹飒飒;孙卓;闫聚考;叶锡钧;关青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年05期
|
|
|
|
|
|
|
|
|
|
|
盧俊凡;王佳;李玮蒙;郭嘉欣;;[J];城市住宅;2014年08期
|
|
|
|
肖建庄;丁陶;范氏鸾;朱永明;;[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
|
|
|
|
|
|
|
|
|
|
|
|
|
|
王新武,李凤霞;[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5期
|
|
|
|
王明贵;张莉若;赵爽;;[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
薛发;;[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
王明贵;;[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
彭琳娜;;[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
馬振;赵鹏;;[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
|
赵立;王琦;;[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C];2004年
|
谷素丽;李智新;刘秀贞;;[A];土木建筑学术文庫(第8卷)[C];2007年
|
|
|
|
|
记者朱菲娜;[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
|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委 薛发;[N];中华建筑报;2002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