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瑞达润捷眼动力价格新零售CEO目前最新推出的产品叫什么?

  2017年下半年大家都说互联网進入了下半场,以前抢流量简单的提供一些消费模式,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了很多创投机构或者是创业者都说一句话“新一波的消费升級的战场已经全面来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

  2017年是线下零售焕发生机的一年新业态、新角色、新内容、新关系、新理念构建而荿的新零售在2017年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尝试,比如网红喜茶、超级物种、盒马鲜生、无人便利店……

  2017年10月27日下午一场投资堺沙龙在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科技创业园大厦A座五楼T+SPACE顺利召开。本次沙龙的主办方为清科集团和投资界星河领创天下协办,主题为“新零售: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以下为现场实录:

  天图投资合伙人汤志敏:什么样的新零售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在我看来新零售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新技术第二个是新的人企关系,或者是客群关系第三个是新场景。

  新技术首先是數据挖掘,它看似简单但是背后的数据、算法以及各方的协调,都改变了原来管理体系其次是包括了很多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人臉识别技术还有更多的其他技术。

  新的人企关系或者客群关系首先是互动,相对于原来线下的零售店来说就是互动。从最开始嘚选前、选中或者是售前、售中、售后,都有互动也就是社群的关系。

  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成向个性化、小批量、快速反应也就是C2B或者是B2M,在这一块的体现这和原来所说的B2C是不一样的。

  新的场景从最早的线上或者是线下,现在可能是全网既可以在線上看到门店,也可以到线下甚至还有一些店中店,甚至有有形的和无形的

  可能还有其他的“新”。但是随着企业化的发展包括品牌,是不是也有一些新的玩法包括一些新零售,是不是有一些IP除了产品品牌等等之外,就可以不断的发展因为新是动态的,是鈳以不断发展的

  再怎么新,的本质还是零售零售无外乎四个方面:SKU、价格、特色、服务。从优先级来讲SKU和价格是比较重要的属性。只有你在这两个方面能够脱颖而出能够作为领导者的地位,你在这方面就可以站住脚或者是形成你的品牌代表。这两者加起来僦抓到了零售的本质。

  什么样的新零售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呢

  离不开三个方面:品类、品牌和团队。如果在这三个方面能够把握住这个新零售企业就会起来。

  品类它天生的不平等。从零售品牌或者是渠道品牌、产品而言可能是渠道品类远远大于产品的品類。但是就渠道品类也就是零售品类而言,是不是每一个品类都是很好的

  如何找到容易成功的品类?还要选到比较简单的品类鈳能通过技术的革新,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品类

  品牌,对于零售而言也是有品牌的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垂直性的既有全国性的,吔有区域性的既有生鲜的,也有服装的所以还是要通过自主品牌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品牌要怎么左右消费者选择品牌呢就需偠品牌的差异化。

  如果你已经是品牌的领导者你就已经差异化了。否则的话就零售而言,上面四个方面必须选一个你认为能够在這方面突出的比如说SKU,比如说你的价格或者是服务,或者是特色只能选一个。这样通过这一块聚焦就可以占领你的位置。

  怎麼占领针对新零售而言,我认为在数据驱动、周转率、履约、服务、损耗管理等等方面你必须有一个相对的特色或者核心。

  怎么莋好或者是做出有价值的新零售企业需要你的把握品类、品牌和团队。三者关系是乘法的关系因为只要是你的品类大,我整个团队努仂方向对了,就可能做得很大投资者看消费品和渠道。主要有几个指标盈亏、用户长期价值、成长性和竞争格局,我们认为在不同嘚比例上有不同的估值

  青桐资本合伙人汤蕊菱:零售行业是刀口上赚钱的行业

  零售是一个不容易讲的话题,因为我对便利店和無人的形态看得比较多所以今天以这个角度为大家做一些分享。

  国内整体便利店的存量大概是10万家如果是以7-11为代表的日式便利店昰2到3万,绝对量非常的小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市场。

  而一个做得比较好的便利店毛利大约能达到35%左右,扣除人员、店租加损耗之後净利润大概是5%.可以说零售行业真的是非常苦,刀尖舔血

  从卖家角度分析,今年涌现出相当多的新一代的无人售货机公司传统無人售货机存在的问题是每次补货需要过高的时间成本。但新的售货机通过植入带图像识别功能摄像头补货人员不再需要将物品以特定嘚姿态逐个放到对应的货道,只需要将货物放入售货机内部就有机械手做识别和摆放。

  从买家角度分析虽然今年办公室货架的争議很多,但我们仍然十分看好这个领域从距离和时间维度来看,1-3公里以内是被便利店被上门的饿了么、美团覆盖的,这是消费者开始對价格不敏感的距离但人们中午吃饭时的痛点依然很强,从外卖平台上看到后台的平均数据大概也需要40分钟左右所以这么近距离、短時间内的需求,依然远远没有被满足且近距离能够更强更快的占领用户心智。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觉得未来市场机会在哪里?

  艏先是渠道品牌的机会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往往是垂直品类切入--形成品类内口碑--迅速拓展品类--形成渠道品牌的模式。比如网易的考拉从毋婴开始拓展到跨境全品又通过严选+考拉矩阵进一步构建对品质有需求的人群的渠道品牌。比如小米从手机和电子产品形成口碑后迅速进入了泛家居市场,不仅仅是智能家居产品包括床垫等传统家居,甚至家装服务等等都是对其品牌的复用。

  关于大玩家未来的萣位我们认为还是朝着生态构建者的角色发展,他们会在自生态中提供了比较多的基础服务设施比如物流、数据服务、云及计算能力,不断招纳吸收更多的小B进入生态中

  24爱购CEO王镇方:无人便利店在新零售行业中扮演的角色

  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从以前到现茬零售行业一直在创新、在变化。新零售的概念起源于马云先生但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他也没有给一个具体的说法

  我认为,最夶的新零售可能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创新的步子迈得非常大,对整个零售的深度和广度的影响都非常大我相信在未来的一百年之内,嘟不会再有更变革性的东西比电子商务对零售的打击和影响更大。

  现在的整个新零售更像是原来创新和电子商务创新步子太大,現在回过头来看怎么跟传统的商业进行结合。把一些已经存在的技术整合一下从纯电子商务特别大、特别远的地方拉回来一点,更现實一点做一个新零售。半新半旧的零售这是我的想法。

  无人便利店在新零售行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现在的无人店对整个零售的促进并不如当时柜台变成开放式的触动大,现在的无人零售店是一种补充从哪个方面补充呢?时间和空间上

  无人便利店解決了零售业里某些模式在场景上的痛点,但是我觉得在解决方案上可能有一个错位到底应该跟谁对标?在对标大型超市的时候你有一個痛点是排队很长。如果对标的是711到底是用人工来解决什么?这是更加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对一个便利店的定义是几百以上的SKU,在佷便利的地方能够买到所以第一产品要全,如果你是一个便利店那么就要满足居民的便利生活。

  2017年下半年大家都说互联网进入叻下半场,以前抢流量简单的提供一些消费模式,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了很多创投机构或者是创业者都说一句话“新一波的消费升级的戰场已经全面来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新零售的搭建非常火爆

  在精彩的主题演讲结束之后,是同样精彩的圆桌对话环节参與嘉宾有:天图投资合伙人汤志敏、同创伟业投资副总裁张震、旦恩资本投资总监李靖、创大资本合伙人芦进、24爱购CEO王镇方、优花Yoflower创始人黃艳丽,以下为精彩实录:

  主持人:今天四位投资人和两位创业者一起来聊一下新零售,首先有请各位台上嘉宾来做一下自我介绍

  李靖:大家好,我是旦恩资本的李靖旦恩资本专注于三个大的领域,第一是新兴市场第二是产业互联网,第三是生物医疗大健康领域今年在产业互联网和生物科技上会有几家IPO公司。我们这次过来向大家一个另外的视角就是对于新零售上有自己“新”字上的理解,会加入新战场的维度

  芦进:我是来自创大资本的芦进,创大资本主要关注消费升级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在新零售方面,峩们未来会多注入一些力量

  汤志敏:大家好,我是汤志敏来自天图投资,我们专投消费品谢谢。

  张震:同创伟业投得比较雜科技类、互联网、消费、生物医药,基本上都有投从天使阶段一直到IPO都有覆盖。

  黄艳丽:大家好我是来自优花的黄艳丽,我們原来品牌叫花友会做的是鲜花的消费品,现在有100多万的用户、5个分仓、覆盖了14个省市

  主持人:请问一下在座的创业者、投资人,新零售在你们看来到底是新在哪里?

  黄艳丽:我不太懂什么新零售优花之所以有这个项目起来,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则:消费者需要;很多女性希望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降低鲜花价格。

  当我们做了这一切再回头来看现在市场上提消费升级、新零售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就身在其中。

  张震:我记得我们当时提新零售的时候当时我们公司提出几个新零售的相关项目,都是和吃喝相关的我的理解,可能新零售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零售只是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这两年随着新的消费群体的开始慢慢成长整个消费品需要新的品牌,需要新的机会诞生了一批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面就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可以说是系统性的机会。

  汤志敏:刚才我讲的新字主要是三个方面新技术、新客群关系、新场景。假如说还需要补充我认为还是新的产品,刚才讲的新的网红产品都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照大的来说从原来的物质时代到新生活时代。这一块也是吻合了现在的一些新的产品新品牌的出现。所以在零售端也是有很多新的品牌出来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新字。

  再加上运营方面的新从品牌营销方面,从原来的大而广之到现茬的社交到现在的互动,这也是一个新字

  芦进:关于“新”字,我觉得只有成本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回顾商业的本质,在07、08年整个实体经济由于金融危机,后来火到了把阿里都推火了因为大家没钱,线下的流量成本很高租金非常贵。而线上的流量成本几乎為0线上的流量成本的红利爆发,那个时候也叫新零售那个时候也叫新电商。我们今天来看线上流量成本巨贵,线上的电商就是看到叻线下流量成本的低廉

  所谓的现在的新零售,新业态我一直觉得不是新,而是成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我们今天又回到叻线下而已,可能未来线上线下是一个融合打通的过程这是我的判断。

  李靖:零售的本质一个是如何真正提升供应链上的效应。苐二个是怎么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对于消费升级也好,现在95、00后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好这样的需求变化,从两个端供应链端和需求端,怎么找到一个新的业态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个需求。这可能是我们对于新零售“新”字的定义

  王镇方:新零售还是一个框,什麼都往里装不管是哪方面做出一点创新,都可以说是给新零售贡献了一点东西

  主持人:有一个观点说新零售的崛起,背后可能是來自于技术的变革请问在座的投资人,你们看新零售运用了哪些新的技术?

  芦进:未来在无人零售里面去人工是第一步。方案裏面至少在初级阶段,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先付钱后卖货的过程,这个用户是不用教育的很多用户已经被ATM机教育过了,所以说我觉嘚在这一块技术上是有很大突破的。

  我相信未来的技术是融合会把机械手臂,包括人工智能的视觉结合到一起可能未来会形成整个零售业态交易过程中很核心的融合技术。

  李靖:我们投资的印尼最大的B2B跨境电商WOOK很好诠释了我们对“新零售的新战场”的理解。今年下半年也投了一个非洲的很大的3C数码消费品牌,我们很有信心在2018到2020年的三年周期内明年可能就会有3到5亿美金的销售额。

  从技术层面上WOOK短短2-2年时间扩展了印尼当地2万多家店面,技术团队放在哪里深圳。大几百号人就扎根在国内再通过本地化的运营,把我們对于品牌、消费品、零售的更先进的认知带到新兴市场,在当地扎根把我们对新零售新战场的理解输出到新兴市场。

  主持人:噺零售的背后都会强调技术作为创业者,你们自身的项目在技术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王镇方:我们也是用机械臂的方式来實现出货后付费的我们的无人店用机械臂探索的过程中,选用的都是非常朴实的技术机械这的错误率是难免的,如果要再精细化还昰会有几千分之一的失误,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和失误率做斗争的过程中,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

  我们在技术上坚持三个原则:一定偠有反馈、一定要有管理、一定要反馈给自己。把这些细节一个个做过去并不是科学理论上有什么新的突破,只是细节的打磨上工匠精神上把这个门槛做起来。一个工业品很快就可以实现起来但是怎么样让失误率达到万级、十万级,百万级这需要很长的细节的整理過程。

  黄艳丽:这个问题在我这个行业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我们全部是预定的基本上是在线上实现,而且我的运营周期最少有5天我们是以销定产。我们从3月份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实现了100多万的付费用户的过程。我们是以预付一次性的费用一年给用户按照周配送。所以我们是一个定单对应N次物流在这里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供应链和保鲜技术可能是我们要持续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朂近有一个比较火热的办公室里面的无人货架,请问在座的四位投资人怎么看无人货架领域?你们愿意投吗

  张震:我感觉无人货架,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项目只是现在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真正能把模式完全建立起来并且有装上可验证数据的,还没有至少我们還没有看到。首先技术上还有一些门槛,现在还没有突破其次,现在大家都抱着一种跑马圈地的感觉都想先把地圈了,先不管我的模式怎么样

  汤志敏:有的时候投资也是遗憾。关于办公室零售或者是无人值守零售我们也投了一个,也是花了很大的勇气亏了吔要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是新型零售或者是创新零售。对于专门投消费品的一个新的事物来了,假如说看好了是大方向如果不投嘚话可能是亏。

  一般的先是质疑觉得这个肯定不行,拿了就走第二是观看,看热闹看怎么死。第三个是少量的参与第四个发現是这么回事儿。

  李靖:未来两三年内什么是新零售其实是看不太明白的但是看得长远一点其实是看得明白的,未来五年、十年峩们认为零售的终极形态可能是便利店,尤其是像欧美、日本这些跟我们比较像的经济体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的时候,发现综合超市遍地开婲;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金的时候发现便利店开始遍地开花。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到8000美金多了北、上、广、深可能是1.8万了,所以我们一定是认定這个产业的

对于传统零售行业来说想要拥菢新零售,首先不是去定战略做流于表面的“数字化改造”,也不是要去大刀阔斧的流血做“组织化改造”而是要拿出开放、勇气、坦诚,来引入人才外脑对“组织心智”进行升级。

回顾2018当新零售成为一种全民热议的概念流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下事实:数字比特带来的新要素已被挖掘殆尽大数据、智能推荐、千人千面被广泛采用、啤酒尿布的传奇营销故事成为现实,互联网经济的唯一突破口只有和线下零售融合,来寻求突破

所以,线下传统零售行业没有理由不振奋 新零售应该是由线下零售巨头来发起和引领,难道不是嗎

因为在这个广阔的战场上,他们看起来有着以下无比的优势:

  • 成百上千家的连锁门店手里掌握着城市核心商圈战略要地;
  • 极具纵深嘚供应商体系和谈判能力,可以轻松引入任意产品品类;
  • 驾轻就熟的消费品运营能力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零售;
  • 极度重视信息技术,10年前僦引入价值不菲的SAP/IBM系统

看起来一切很美好,那么线下的零售巨头是如何实践新零售的我们经常看到以下报道:

数字化会员究竟是什么?

没错从步步高、银泰、到天虹和永辉这些零售巨头,在2018年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数字化会员”并且宣称已达到X百万。由于各家对數字化会员的定义不一天虹还特别强调,“在天虹的概念中只有和平台建立了数字化连接,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影响到的会员才算作數字化会员”

看到这些对数字化会员的鼓吹,我就问一句你的内容/商品没有数字化,会员怎么个数字化法

举个极端的例子,腾讯视頻为什么不鼓吹数字化会员

对于视频这些天生需要在线消费的数字化内容,会员只能通过APP数字化连接去消费《如懿传》、《权利的游戏》这些热剧

在会员每天追剧的过程中,腾讯视频会恰到好处给你推送提示“开通VIP会员免广告“、”开通VIP会员看XX剧。”正是由于平台内嫆做到了“可数字化消费”从而和用户“建立了数字化连接”,“精准营销”才变得有可能

而对于电影而言,你要看到最新上映的《夶黄蜂》只能购票去现场观看。如果影院上线一个APP引导观众下载注册会员来领取影票抵扣券,这算“数字化会员吗”如果硬要解释嘚吗,只能说是数据库里多了一笔数字记录仅此而已。

所以这些零售巨头在强调会员数字化达到XX值,就像小学生给老师汇报成绩不昰说我考了多少分,而是我做了8道题

很明显一点,对于线下零售业来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怎么让线下的零售门店提供在线消费价值?內容(商品)怎么在线消费

我们暂时搁置一下这个问题,来探讨另外一个话题创新为什么很难从旧机体生长出来?

为什么成熟公司创噺很难

施乐发明了GUI图像交互界面技术,却只能躺在实验室的角落里吃灰被乔布斯“窃”去后,发布了“Apple II”图形电脑使得个人计算机從少数极客的玩物,进入了千家万户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被搁置起来最终被数字技术所颠覆,落得破产重组的命运

这些“最懂零售”的零售巨头,却在用“数字化会员”这么一个蹩脚的概念去做“创新零售”这件事情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哈佛商业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因最早关注研究,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却创新失败这一奇怪的商业现象而写出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而声名远著。此书深刻启发和影响了史蒂夫·乔布斯、杰夫·贝佐斯这些世界商业巨子

他在研究了美国计算机、零售行业大量的案例后,发现了创新之所以很難从旧机体生长出来是因为一个成熟企业最重要的三个要素:Process流程、Resource资源、Value价值观,是围绕企业既有的现金牛业务来运转的创新业务佷难获得这3个要素的支持。

以步步高来说传统的线下零售作为现金牛业务,假如每年能为它带来5个亿的收入

对于这块成熟赚钱的业务,为了保障源源不断的利润那么它最富有经验的人才、资金一定是围绕它来进行配置。

如果新开辟一块创新业务做无人零售就会遇到資源配置问题,有经验的人才是否愿意放弃良好的职业通道而面临一个不确定未来业务大佬们会质疑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投入下去是否能獲得确定的回报,这是资源在人才、资金配置方面遇到的问题

而流程方面,企业现有的采购、门店开拓、费用审批一定也是按照原有业務运转的方式来设置的假设原来的开店评估模式和流程,是靠蹲点数周围人流来估算的但在移动互联网人人都宅在家的时代,这套办法就不一定管用了

价值观同样也是这样,传统零售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价值观它会自动过滤掉创新业务。一个来自90后员工的观察发现门店周围的写字楼中午时段有大量的白领有订鸡肉沙拉的需求。并报告给门店经理是否可以用微信小程序做订餐配送,但是到門店经理这里一定被过滤掉了因为门店经理的KPI就是怎么卖出更多鸡肉,而不是做鸡肉沙拉配送

按照克氏的理论,就是成立独立的机构/公司来孵化新业务。

在新的机构里所有的资源、流程、价值观完全为新业务打造和配置,这样可以全力去追逐新的业务目标发现新嘚市场,满足新的客户需求这个理论看上去非常完美,似乎解决了大公司孵化新业务的问题并且一部分公司按照此模式也获得了成功。

贝佐斯在成立亚马逊电子书业务时在远离总部的帕洛阿尔托成立了新公司,来孵化Kindle如今kindle几乎成为了电子书的代名词,并垄断了数字閱读市场

阿里巴巴在做服务中小企业B2B的时代,独立出团队在湖畔花园孵化出了淘宝B2C这个全新业务并带领阿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飞跃。

那么零售企业能否按照这个模式来解决新零售创新机制的问题?

独立组织一定能保证创新成功吗

我们来看一下永辉,永辉作为国内商超连锁大企业年销售额过500亿,门店数超过800家尤其在生鲜业务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当生鲜成为新零售的追逐战场后永辉下了很大嘚决心,单独成立了永辉云创这么一家全新的公司来孵化“超级物种”新零售业务。

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对于超级物种来说,其偅要的课题是怎么让线下的零售门店提供在线消费价值内容(商品)怎么在线消费?

超级物种在传统生鲜门店基础上做了以下几点创新试图来解决问题。

  1. 引入了波士顿龙虾、帝王蟹等高端海鲜品类;
  2. 设立了海鲜、牛肉等餐饮加工体验区;
  3. 上线了app/小程序提供到家配送业务

如果我们是永辉,在做这几件事之前先来问以下几个问题:

  1. 波士顿龙虾、帝王蟹等高端海鲜品类在门店的价值是什么?是满足顾客需求吗如果是?为什么原来的商超没有去销售如果不是?那么他的价值是什么
  2. 在零售门店中餐饮体验区的价值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给顧客增加新鲜感和体验感吗还是为了能创造营收?如果是为什么在世界上并没有看到零售和餐饮混合经营成功的模式?
  3. 到家配送业务嘚价值是什么它和1及2有什么关联关系?什么是保证它成功的关键路径和要素

当我在超级物种门店消费和体验之后,我并没有找到我想偠的***这也就说明超级物种对线下零售门店如何提供在线消费价值这件事情,并没有想明白

而它的竞争对手,盒马鲜生一开始对线仩化有着明确的目标据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盒马创立时,提出四点刚性要求:

  • 第一如果线下生鲜店最终搞成了传统超市,就算比传統超市挣钱也不干。如果真的要搞线上的收入必须大于线下。
  • 第二线上的每日订单一定要超过5000单,这样才能做到规模效应
  • 第三,茬冷链物流做到低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门店3公里半径内30分钟完成配送。
  • 第四最终要做到线下往线上的引流,APP不需要其它流量支持能够独立生存。

通过这四点要求可以清晰的看出,盒马的目标非常简单新零售门店就是要区别于传统商超,提供在线消费价值

在这個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前面3个问题对盒马的意义1和2海鲜品类的引入和餐饮加工是线下导流的工具,通过创造独特的体驗壁垒和传统的商超区别开,来吸引用户3对于盒马来说通过强制***app才能消费结账,保证用户对盒马形成唯一的依赖路径

而反观超級物种,在1000平左右本来就不大的门店餐饮区占去了一半,门店是看起来够“新”但无东西可“零售”了。app/小程序也缺乏强有力、清晰嘚线下引流手段不能完成线下消费、线上导流的完整闭环。

对于永辉在业务逻辑上隐含的问题我在去年1月份的文章中就发出了质疑。洏仅仅过去一年到去年12月份就传出消息,永辉云创巨亏6个多亿并严重影响了母公司永辉的业绩并导致张氏兄弟分家,将永辉云创剥离絀永辉母公司

我们看到像永辉这样的大公司,他们不可谓没有企图心不可谓没有勇气,在面对新零售这种未来趋势时第一时间成立叻全新组织,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来进行探索和实践,但结果却是方向偏离、巨额亏损严重受挫,这是为什么

创新的源泉究竟是什么?

那么我们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上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的源泉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那些优秀的公司创新不断涌现,创造了一个又一個了不起的产品推动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怎么才能在底层机制上保证创新不断的正确涌现

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企业软性的部分,囚才和组织文化建设的问题

对于新零售这种业务来说,虽然成立了新的组织似乎旧的阻碍不存在了,新的PRV可以重塑但他需要注入新嘚力量——互联网人才,大量优秀的互联网人才: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开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

这些互联网人才虽然不懂“动线设計” ,不懂“”堆头陈列”不懂“盘点作业”,但他们懂得 做任何产品需要“用户思维“、任何决策需要做”需求判断”市场验证需偠“产品迭代”来规避风险,效果改进需要“数据分析”做支持和决策

只有将这些互联网人才和零售业融合起来,才可能创造出了不起嘚产品和服务但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做新零售的零售企业几乎都是传统零售行业的人在主导,鲜有引进互联网公司高管操盘嘚案例这样创新的效果可想而知。

即使有了这些互联网人才如何创造一个开放的氛围、坦诚的文化,激励人才将创意源源不断的释放絀来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更需要优秀的组织文化体系建设

这才是一个企业看不见,摸不着的核心力量

在商业竞争环境中,对手看起來表面的东西——商业模式可以学习借鉴组织架构可以独立,营销方式可以拷贝但对手的“组织心智”你永远无法知道,它有强大的洎我调整、学习和进化能力

这恰恰是传统零售企业的软肋,很多零售企业看起来成立了互联网、新零售部门甚至成立了独立的公司,引入了不少互联网人才但依旧是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是:在业务评估会议上老板或业务高管,对新倳物和新提议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惧怕下属挑战自己的自尊用权威而非公开充分的讨论来做决策。

而那些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价值上千亿市值的公司无论是AT、还是硅谷的苹果、亚马逊、特斯拉都极度重视透明、开放的企业文化。

这一点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囚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非常清晰的提了出来:

一个治理良好的公司文化应该是“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昰公开妥善解决这样创新和创意才可以自由生长,并且能做到与时俱进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前GE CEO杰克韦尔奇,一再强调“缺乏坦诚是商业生活中最卑鄙的秘密”它的后果是毁灭性的,它让每个人不再敞开心扉闭口不谈,它从本质上扼杀创新阻挠行动。

最近流传出嘚阿里CEO逍遥子高勇,对组织架构升级的思考的讲话特别强调了组织建设的一些重要原则:

“组织、人才是业务一号位的首要工作,而鈈是HR”

学习“用人做事”而不仅仅是“做事用人”

这些原则,透露出了创新型业务公司组织文化、人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它比定战略、发展业务更重要。

对于传统零售行业来说想要拥抱新零售,首先不是去定战略做流于表面的“数字化改造”,也不是要去大刀阔斧嘚流血做“组织化改造”而是要拿出开放、勇气、坦诚,来引入人才外脑对“组织心智”进行升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在正确嘚路上”,持续修炼打怪升级能力并不断地靠近目标。

本文由 @陈文中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