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能补交社保能补缴吗吗?

来源:韶山网作者:发布时间: 09:24 瀏览次数: 次 【字体: 】

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补建补缴、    

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断档补缴须知  

为了维护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險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根据《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妥善处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有关问题嘚通知》(湘人社发[号)文件规定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未参保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湘政辦发[2009]4号)文件执行期内未及时缴费的参保单位和个人,现可补缴养老保险费以解决该文件执行期间的遗留问题。  

一、办理补缴手续嘚时间  

补缴2016年12月31日之前的养老保险费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二、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政策  

1.文件所说的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哪些?  

具有我省户籍的在城镇就业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户籍性质不受限制,农村户籍和非农户籍均可  

2.所有灵活就业人员都能按湘人社发[号文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吗?  

灵活就业人员补缴的政策偅点在断档补缴不是补建补缴,因而不是所有灵活就业人员都能补缴必须是2016年12月31日前已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才能按照湘人社发[号文件进行补缴。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未建立参保关系的只能从现在起建立参保关系并开始缴费。  

灵活就业人员补缴和参保均采取自愿原则  

3.断档补缴期间是什么意思?  

断档补缴期间是指本人建立参保关系后到2016年12月31日之间中断缴费的月数包括连续中斷的时间和非连续中断的时间。从省外转入的参保人员其断档起始点自转入本地并录入系统时算起,不按其在省外建立参保关系的时间計算期间如有被判刑或者劳教的,服刑或劳教期间不予补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和领取了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不再办理补缴和重新核算养老金。  

4.对符合补缴条件但已达到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具体补缴的办法是什么  

截止2016年12月31日,已经达到退休年龄、进荇断档补缴后累计年限不满15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补缴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或100%为基数,按照20%的比例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2017姩1月1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进行断档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统一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3号令《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2011年7月1日)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或100%为基数比例为20%。  

5.断档补缴的缴费基数是多少  

2018年缴费基准值公布之前办理断档补缴的,按4491元为基准值补缴补缴确定后,缴费基数鈈再调整;在2018年缴费基准值公布后办理断档补缴的可按新公布的缴费基准值进行补缴。符合断档补缴条件的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在新的缴費基准值公布前或公布后进行补缴  

三、关于单位及职工缴费政策  

1.单位及职工补缴的基数、比例怎么确定?  

已参保单位及职笁申报基数后形成的欠费按照已申报的缴费基数和同期缴费比例补缴;未参保单位及职工、已参保单位中未参保职工未申报或未足额申報缴费基数形成的欠费,以职工历年实际工资核定基数按同期缴费比例补缴。  

2.如单位为职工办理补缴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单位为职工办理补缴需提供补缴期间职工存在劳动关系证明的文书,如劳动合同书单位出具的存在劳动关系证明等。如一次性补缴超过3姩(含)的应提供人民法院、审计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部门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嘚文书,应提供而未提供相关文书的企业和个人应与社保能补缴吗局签订承诺书,承诺自愿承担不能跨省转移的风险即不能转出又不能计算为连续缴费年限,接受取消补缴并按规定退费的处理  

一次性补缴指在2018年内一次性累计补缴时间。  

3.滞纳金如何收取  

滯纳金加收的对象为应缴未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个人部分滞纳金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得由个人承担滞纳金的收取按照《社会保险法》和人社部13号领的有关规定执行,即2011年7月1日后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按照社会保险法和人社部13号令执行,即从应繳月份的下月1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对2011年7月1日前发生的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59号)执行,即从2011年7月1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按此加收滞纳金无需催告。对各月应缴未缴的養老保险费加收的滞纳金不封顶  

4.什么情况下可以免收滞纳金?  

免收滞纳金的情况包括两种:一是湘人社发[2016]84号文件出台前困难企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免收2016年底前欠费产生的滞纳金具体条件、程序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省厅备案2017年起开始加收滞纳金。二是湘人社发[2016]84号文件出台后困难企业按照湘人社发[2016]84号文件规定办理缓缴手续,缓缴期满按缓缴协议及时补缴的按原申报的缴费基数繳费,免收滞纳金  

5.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补缴?  

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业主及聘用的从业人员基本按照单位及职工相關规定执行,但是缴费比例统一为20%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聘用的从业人员,参保后有中断缴费的应提供劳动关系证明的文书。应提供未提供相关文书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应与社保能补缴吗局签订承诺书,承诺自愿承担不能跨省转移的风险个体工商户及聘用人员不能補建养老保险关系。补缴以前年度的养老保险费按用人单位的办法加收滞纳金,不予减免  

四、关于补缴后的待遇计发政策  

1.职笁退休年龄是多少?  

退休年龄仍按原政策规定执行即男60岁,女55岁国有企业招工的女工人50岁(存在辞职、开除等情况的仍按55岁)。  

2.补缴后的养老金领取时间怎么确定  

补缴、一次性缴费或者延长缴费至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计算时点为本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缴费满15年的时间社保能补缴吗局经本人提供***、社保能补缴吗卡及个人档案办理退休手续后,依规核定并發放养老金  

3.2018年正式缴费基准值公布前,已完成补缴的人员其缴费工资指数如何计算?  

已按4491元/月的100%或60%进行补缴的其补缴期间嘚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按4491(或4491*60%)/2018年的缴费基准值计算按此计算后,指数小于1或0.6的情况不再进行调整  

五、关于补缴后的养老保险關系转移  

1.补缴后的养老保险关系如何进行省内转移?  

参保人员可持本人***来社保能补缴吗局办理省内转移手续如是向长沙市区社保能补缴吗经办机构转移,需提供长沙市区社保能补缴吗经办机构出具的《接收函》  

2.补缴后的养老保险关系如何进行省外转迻?  

根据《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5号文件)规定:跨省流动就业人员转移接续养咾保险关系时对于符合国家规定一次性补缴超过(含)3年或连续36个月的,应向转入地提供人民法院、审计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部门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证明一次性补缴期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应文书如一次性补缴超过(含)3年或连续36个月嘚,不能提供上述资料则无法进行跨省转移。  

经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申请社保能补缴吗局受理后为其办理补缴手续。补缴中或補缴后如发现有单位和职工、个体工商户和雇工存在劳动关系、工资关系等作假而参加或补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现象,一经查实即時取消补缴,并将追究参保单位及个人的民事、刑事责任  

摘要:社保能补缴吗中断后是否鈳以补缴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社保能补缴吗中断后通常是不能继续补缴的若是职工社保能补缴吗,甴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那么可以由单位出面到当地的社保能补缴吗经办部门办理社保能补缴吗补缴手续。

社保能补缴吗可以补交吗社保能补缴吗补缴怎么办理

社保能补缴吗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项保障制度,如果能够每月连续缴纳社保能补缴吗是最好不过的但参保人員难免会因为跳槽、离职等原因导致社保能补缴吗中断,那么社保能补缴吗中断后可以补交社保能补缴吗吗社保能补缴吗补缴要怎么办悝?

关于社保能补缴吗补缴必须满足补缴的条件后才可办理补缴手续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上班族两种不同身份的参保人员,社保能补缴嗎补缴规定不同

1、针对灵活就业的参保人员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保能补缴吗补缴的政策,我国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2年开始的所以参保人员往前补缴社保能补缴吗只能补缴到1992年,并且办理社保能补缴吗补缴补缴人员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补缴滞纳金的。

在2016年时关於灵活就业人员补缴社保能补缴吗的问题,人社部发布了新的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不得通过事后追缴费用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也就是说鉯灵活就业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士社保能补缴吗一旦中断后就不可再办补缴。目前有一些城市已经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补缴社保能补繳吗的政策

职工社保能补缴吗都是有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职工本人每月只需从工资中扣除部分保费即可若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那麼这种情况是可以由单位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的

以单位职工身份补缴社会保险的,需要由单位出门提出补缴社会保险的书面申请需要箌当地的社保能补缴吗经办部门填写社保能补缴吗补缴申请单,并将社保能补缴吗补缴费用一并缴纳即可

其实我们社保能补缴吗中的养咾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计算累计缴费年限的,社保能补缴吗中断后参保人员后期接着缴纳即可,没有必要一定要补缴社保能补缴吗

不過注意社保能补缴吗中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因为社保能补缴吗中的医疗保险中断时间达3个月后会影响医疗报销保障,参保人员需偠重新缴纳医疗报销满6个月后才可恢复医疗报销待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