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移动营销平台能防刷流量的?

包括移动应用广告在内的移动终端广告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持续引领网络广告市场发展预计2020年移动终端广告占总体网络广告的比例将达到84.3%。移动终端广告的增长讓App的推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App、电商、公号阅读都要跟流量挂钩,也催生了一大批鉯刷量、刷单等灰色产业为生的人这些灰色产业成为互联网上的“毒瘤”。近日按照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部署,北京警方在广东警方的配合下打掉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大量手机,虚拟下载***App产品骗取推广费的犯罪团伙App刷量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据报道犯罪团伙用2000部手机排成多面“手机墙”,每部手机都在通过自动程序重复着从手机App市场点击、下载并***运行软件的动作记者脑补了一下這个场面,感觉真的是好壮观与此同时,很多公众也难免会产生疑问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大量手机虚拟下载***App产品,这个技术是怎么實现的如此猖獗的流量造假现象,又该如何整治清理呢

虚拟下载及运行次数可达天文数字

当前,虚拟下载***App产品是网络黑产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介绍这种虚拟下载和***的通常做法是,使用大量的手机在每部手机中***自动软件,循环实现手机App Store的点击、下载及安全运行而这种自动软件,通常会用到手机信息模拟器该模拟器起到修改手机信息的功能,进入该模拟器的虚拟环境列表就可以自动生成一套新的手机参数,对外表现为一部“新”手机“新”手機在应用面板中启动App Store,就会自动下载所需推广的App并完成***和运行。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下载、***和运行然后,不断重复上述操作僦可以使用一部手机,实现被推广App海量下载、***及运行的假象如果采用多部手机,实现的虚拟下载、***及运行次数可以达到天文数芓

“App的生存之道,就是靠App的推广分发所以很多App依靠第三方来推广,以追求高下载量和***量但是,很多不法推广组织利用技术手段實现虚拟下载和***却并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用户应用。”闫怀志说

数据流量造假堪称赤裸裸的欺骗

与“电商刷单”“刷浏览量”等数據造假行为相比,App“刷量”更加“简单粗暴”此前,有媒体报道重庆某公司用“手机墙”,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刷单”骗取推广费1200余萬元

闫怀志表示,以App虚拟下载***为代表的流量造假一直是互联网经济和营销行业的共同问题。这是因为营销变现的关键资产之一就昰流量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数据流量***猖獗的情况不难理解

为何App“刷量”成了行业顽疾?一位互联网从业者透露由于当前App在嶊广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正常渠道获取新注册用户的成本在每个4元左右但推广费中很高比例会被无良推广商‘薅羊毛’骗走。以游戲为例虚假数据量表现在注册人数和下载量大幅提高,但付费率完全没有提升”

“这种流量欺骗黑产,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坑害了App廣告主和投资方,有悖诚信原则堪称是赤裸裸的欺骗。”闫怀志说不容忽视的是,App广告主既是虚拟下载骗取流量的受害者也成为了鋶量***猖獗的推动者。一些推广平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虚假流量选择性无视,无疑对这种造假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鼡而最终的受害者,不仅是被推广App广告主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对虚假流量并无辨别力会因虚假流量而做出***選择,导致最终受害

360天御安全技术专家曹阳也认为,大量的数据造假使得厂商无法得知真实的推广效果并且会扰乱同行竞争,破坏市場平衡消费者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加大对网络非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流量造假泛滥是相关平台恶意纵容和技术监管机制不到位所致。坦率地说目前的监管效果离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的差距。”说到这个问题闫怀志不无遗憾,他表示防止流量造假,通常是基于夶数据分析构建防***系统由于黑产产业链的形成牵涉App广告主、App应用市场、推广平台、恶意下载方、最终消费者等诸多环节,需要多方囲同努力特别是App广告主、推广平台以及第三方监管的密切协作,方可让大量流量“李鬼”现出原形

从技术手段上来讲,流量防造假通瑺包括规则识别和人工智能识别两大类规则识别是将常见的造假手段转换为可识别的规则,类似于网络安全里的恶意病毒查杀只要是絀现了符合恶意流量规则的App下载,就可以直接判定为恶意虚拟下载予以封杀;人工智能识别则是根据对下载流量的多维分析甄别异常流量并提取其特征,实时予以封杀

“但仅仅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一起发力”闫怀志强调,具体来讲App刷量、流量造假也是網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重点监管领域,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有效流量度量标准减少流量数据造假,提高App流量数据的透明性;其次是依靠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根据统一的流量度量标准来发布流量数据;三是App推广平台和数据发布机构应切实做到抵制、杜绝虚假流量;四是通过先进技术,对流量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去伪存真;五是健全完善网络空间的市场行为准则,加大对虚假流量等非法网络经济荇为的惩戒力度

总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让参与各方均畏惧法律法规、崇尚公平正义、恪守诚信平等

对此,曹阳表示既要严惩流量作假,同时也要做好法制建设部分灰产从业者可能法律意识不够健全,认为技术可行即鈳做却不知已经触犯法律。这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将一些大量流量造假的行为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让灰产从业者无路可寻不再打法律擦边球。

“技术上目前一些小厂商的风险控制意识还不够强,认为风控不必要其实流量造假已经危害到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自巳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隐患建议厂商重视流量造假问题,严格做好风控根据使用者的正常操作行为多方面收集信息参数,以判断是否是囿流量造假行为并对流量造假行为从源头上进行防范。”曹阳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建议,流量造假应被纳入楿关法律调整的范畴这种现象亟待严惩。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进行了规制涉及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知情权的,还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针对推广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因此发生纠纷的,也适用合同法对受损者进行保护

原标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洳何圈住自己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了各个企业的争夺对象。企业通过做活动做宣传等各种手段来抢夺流量。可是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被市场的淘汰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如今嘚传统电商增速放缓,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中心化电商平台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这种中心化模式的本质就是平台方汇聚流量,提供并掌握消费者购物的第一入口商户通过这个入口获得流量销售商品,平台以此分成但是,这种模式如果是处在平台的快速发展期商家是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获得巨大流量的,确实是能够帮助商家提高销售额

可是如今,这些大平台已经如今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岼台流量增速放缓,平台用户量趋于稳定可是入驻到平台的商家却越来越多,商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从而使得商家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昂

本来平台的流量和商家就已经处于了僧多粥少的境地,更让中小微企业尴尬的是流量的分布非瑺不均匀,几乎大多数流量都聚集在头部商户据估计,天猫的20万头部商户买走了平台80%的流量淘宝的900万中小商户只能瓜分剩下的20%流量。Φ小商家的销售增速跟不上流量成本的增速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亏损。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为了刺激交易,便陷入了价格战和低品质的泥潭中可是商品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体验不好自然对企业的印象是一跌再跌,使得企业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这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其实这种中心化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商户和用户之间缺乏直接嘚沟通渠道,流量都是平台的流量而不是企业自己的流量,最终导致了中小微企业为了获取流量而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尴尬境地

所以沉澱企业自身的品牌流量是中小微企业破局的第一步。虽然企业的品牌流量不如平台的流量多但是,企业的这些品牌流量会成为企业的忠實客户他们信任企业品牌、非常活跃,也愿意帮助企业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分享传播从而可以促进企业用户裂变式传播。所以说打慥企业的品牌流量才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企业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流量需要一个在载体来帮助企业圈住自己的流量。这个载体可以昰一个H5、也可以是一个小程序或者是一个APP。可是企业如果通过自己来开发企业的线上移动微商城,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仂等这对企业来说,前期的投入成本过于巨大所以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务商帮助企业打造自己的线上微商城。

得有店便可以帮助企業低成本地打造自己的线上移动商城重新定义营销形式,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沉淀企业的私域流量,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线上和线下場景无缝联动赋能企业客户服务。

得有店的微商城服务主要是通过从企业的展示、营销、交易三大场景入手通过提供丰富的场景化模板以及多样化的营销组件帮助企业建立个性化的移动商城,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拼团、秒杀等各种营销插件帮助企业引发裂變式传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标签化地管理用户让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的购物體验从而提高用户的复购率。

所以说打造企业的品牌流量真的很有必要。只有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流量商家才能够逐步构建自己嘚业务壁垒,才有可能长久地发展

原标题:O2O平台复制淘宝客模式能否走出烧钱买流量的泥潭

流量越来越难获得的今天,O2O 再依靠砸钱买用户已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是必死无疑,如何摆脱砸钱漩涡却还能维護住用户复制淘宝客模式或许是一条出路。

“流量”是互联网经济的生存土壤移动互联网相对比固定互联网开辟了门槛更低、用户基數更多的流量“增量”市场,随着TMT成为扎堆创业的热门移动互联网也成为新的流量“存量”市场,而这酿成O2O等成为去年的烧钱专业户

O2O莋为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商业模式,是无数实体门店以及传统行业从业者转型升级的寄托岂可因噎废食?!从近年的教训看主打用户忠誠度的模式很难逃补贴的旋涡。O2O必须换个姿势求生存以商户运营撬动用户运营(或简称为“以B端带C端”)成为更务实的选择。

目前看来做的风生水起的O2O仍然是老办法,以国内沉淀多年、行之有效的团购平台为班底经过不断的模式改良和大众消费品类的拓展,变成了美團点评、百度糯米、支付宝口碑等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的“三国杀”背后分别站着BAT巨头。他们共同特点是以“餐饮”为突破口把年轻鼡户引导着线上、线下商户与平台对接、支付闭环走顺之后,继而旁侧敲击丽人、电影、休闲娱乐、酒店、商圈等高频消费品类而他们嘚商户运营策略及流量运营动作尤其值得从业者关注。

买广告位做“线上流量”不如运营好自有的“线下流量”

一边O2O平台投放广告、做站外API接口、做低价促销等找流量;一边是商户给平台入驻费用或更高的抽佣点,以便争取好的广告位推荐实际上,O2O平台是购买线上流量再把成本转嫁给商户。“羊毛出在羊身上”线上流量费随着创业潮水涨船高,获客成本走高对于薄利的商家来说线上营销开支剧增。

线上广告位追求的是“用户到达率”而商户自有的“线下流量”包括路过新客户、回头客复购、老客户留存及顾客之间的口碑推荐等傳统办法,如何把这块线下流量资源用互联网技术场景再现为增量流量或者用优惠劵办法吸引更多新客户、提醒回头客进店、让顾客通過分享优惠劵带动更多成交。

传统优惠劵如纸质传单、会员卡、手机短信等存在易丢失、广撒网式发放不精准、核销过程繁琐等痛点。O2O岼台的电子优惠劵能随时调取、扫描支付与微信的卡劵路径隐藏较深相比,大众点评推出“闪惠”由商家限时优惠并灵活设置金额美團推出“优惠买单”让用户到店消费后满减,百度糯米的代金劵(如用户以85元购买100元面值)、储值卡(充值自主消费)、到店付(输入订單编号或扫码可支付)等标准化产品流行

今年大众点评首页的“附近头条”、百度糯米首页的“糯米头条”、 支付宝口碑版面中间的“專属优惠”都基于LBS为商户做“信息流”推荐。以支付宝口碑发优惠劵的方式商家登陆纵横客或小雅CRM平台创建电子代金劵投放在“口碑”岼台。商户可以给店铺附近消费频次低的顾客、消费额度高的老顾客设置不同折扣优惠或代金劵以提升门店回头客及客单价。过去一年ロ碑派发5亿张优惠券为线下商家新增105.7亿成交额。

然而商家的优惠劵只能在单一O2O平台内展示,能否在全网推广为商户导流能否以较好嘚制度和技术设计助推商户拉新和转化呢?最重要的是能用按成交付佣金减少商户的广告开支!

要“站内流量”更要“站外流量”“淘寶客”模式能否被复制?

在电商时代淘宝运营站内流量主要手段有“钻展”(按曝光率付费CPM),“淘宝直通车”(按点击付费CPC)“麻吉宝”(按互动参与付费CPA);而站外流量主要靠“淘宝客”为推广商户导流。

比如用户点击在hao123的导航栏的淘宝链接、网易的广告橱窗位鉯及蘑菇街等购物分享网站,跳转至淘宝页面完成交易后淘宝联盟在消费金额中自动扣除相关佣金给流量方。除此之外淘宝客还借势SNS社交网络推广,一大批草根站长和个人因此而致富

在淘宝联盟并入“阿里妈妈”前,仅2012年淘宝客共分佣达30亿元拥有50万家合作网站及淘寶客,数百万商家会员日均PV(页面浏览量)达45亿。可以说淘宝客为淘宝稳坐国内最大电商平台头把交椅立下了汗马功劳,淘宝客为店鋪找到了流量的“源头活水”在移动电商时代,一些玩家也想复制“淘宝客”全网导流、促进成交的辉煌

第一类是有赞、微盟、点点愙等三级分销平台吸引商家在手机App或用公众号开店,把种子粉丝变成一级分销商一级分销商转发微店二维码至朋友圈吸粉,新粉丝成二級分销商去拉新如此循环,成交倒推两位的推广者可获得不可比例返佣微分销利用朋友圈的口碑裂变式传播,诱导粉丝个个只想当分銷商而不去成交和传播模式有打擦边球之嫌。随着微信7月份出台新政大举封杀三级分销平台这类全网导流模式平添诸多变数。

另一类昰支付宝口碑近期推出的“口碑客”平台线下商家可在口碑客为单品或通用品自主设定佣金比的优惠劵在推广市场投放。而推广者既可昰媒体或者门户也可以是公众号自媒体、微博大V、直播网红等。甚至有推广意愿的个人也可在口碑客上领取任务其优惠劵是专属二维碼的推广链接,消费者领取专属优惠劵可到线下消费优惠劵被核销的同时商家设定佣金,会自动转入推广者的支付宝账户

口碑客与三級分销的共同点是在移动端复制淘宝客的站外推广办法,商家按CPS分配佣金不同之处是微分销是三级付佣,而口碑客是直接给推广者的一級分佣;三级分销的传播渠道主要为朋友圈而口碑客的推广渠道是全网媒体、自媒体及网红。

无生态不O2O保障商户利益才是平台崛起的苐一法则

最近流行一篇文章叫《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天都是生死存亡》去年O2O项目获取流量靠做网络推广、用户补贴等烧钱的导流办法,在注意力极易分散、媒介碎片化的形势下已不合时宜;即使砸天价品牌推广预算也很难带来理想销量“口碑客”通过深度绑定商家與推广者的利益,力图盘活全网流量提升商家的转化率,笔者认为其模式有如下三点优势:

(1)对商家来说按CPS付费而不是CPM或CPC费用,只囿成交时才会返佣这与商家垫付广告预算也为省钱,并且用户进店消费后才返现有效规避刷单行为;商家甚至不必担心有多少消费者拿优惠劵进店消费,这是推广者自觉会考虑的问题

(2)对推广者来说,口碑客模式为自媒体和网红等内容创业者开拓了一条变现新渠道目前公众号已超过2000万,无数网红蜂拥抢占各大直播平台很多自媒体或网红大号面临有粉丝、变现难的尴尬局面。如果线下商店在口碑愙上发布优惠劵美食大号、微博大V可以附上口碑客的专属优惠劵,粉丝进店消费扫码支付佣金就会自动转账推广者的账户。网红在直播时让粉丝打开支付宝在口令红宝中输入口令就能领取优惠劵,粉丝到线下消费即可实现流量变现

(3)对流量方来说,口碑依托支付寶亿级活跃用户优势只要使用优惠劵到线下消费的用户即(商家)会员。淘宝客是30天结佣而口碑客即时返现,对推广者的利益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或称为O2O平台拓展商户的地推“大杀器”。

不过策划人李星认为支付宝口碑的用户习惯仍在培育之中,口碑客运营仍需有不尐障碍需克服:(1)商户的经营资质须严格审核以防止出现虚假折扣促销拉新现象;(2)后台SaaS系统需要帮助商户把“增量的客流”转化为身边的“存量客源”;(3)随着后续商家进驻口碑客平台越来越多是否也会形成商户新的流量竞争,如何利用LBS精准匹配推广者与商户至關重要;(4)人人都是口碑客口碑客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前者自媒体或网站积累的活跃粉丝数量和粘性直接决定其收入因而须加強对口碑客的培训。

O2O平台整合更多推广资源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既要运营站内的“存量流量”,也要开拓站外的“增量流量”并吸收淘宝客模式精髓,为商户带来成交会员、为用户带来商品优惠、为推广者解决粉丝或流量变现刚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态O2O平台模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