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附加税专项扣除表格,表格填写错误,提示:第9栏的[减免税额]=0时,则第8栏的[减免性质代码]不能选择!

公告日期:   查看PDF公告原文 需要安裝PDF阅读器

证券代码:000810 证券简称:创维数字 公告编号: 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創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数字”或“发行人”、“公司”、“本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或“主承销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44号])、《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实施细则(2018年12月修订)》(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上市业务办理指南(2018年12月修订)》等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轉债”或“创维转债”) 本次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向发行人在股权登记日(2019年4月12日,T-1日)收市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除创维液晶科技有限公司承诺注销的业绩补偿13,971,152股及公司40名已离职人员已獲授但尚未解禁的1,194,000股外)原股东优先配售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含原股东放弃优先配售部分)采用网下对机构投资者配售和网上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交易系统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的方式进行,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公告 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換公司债券在发行流程,申购和缴款、投资者弃购处理等环节均发生重大变化敬请投资者关注。主要变化如下: 1、本次可转债发行原股東优先配售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19年4月15日(T日)网上申购时间为T日9:15-11:30,13:00-15:00原股东参与优先配售 的部分,应当在2019年4月15日(T日)申购时缴付足额資金原股东及社会公众投资者参与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的网上申购时无需缴付申购资金。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需在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提交《网下申购表》等相关文件在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指资金到账时间)按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申购保证金数量为每一网下申购账户(或每个产品)50万元申购保证金未按时到账或未足额到账的认购对象提交的《网下申购表》为无效申购。 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需在2019姩4月12日(T-1日)17:00前登陆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cbs/investor/login/)完成注册(建议使用IE10以上或googlechrome浏览器),并于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通过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荇系统上传《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下申购表》(以下简称“《网下申购表》”,具体格式见本公告附件一)EXCEL电子版及蓋章版扫描件和其他申购资料同时将《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发送至中信证券指定电子邮箱project_cwsz@)查询募集说明书全文及本次发行的相关资料。 12、投资者须充分了解发行人的各项风险因素谨慎判断其经营状况及投资价值,并审慎做出投资决策发行人受政治、经济、行业环境變化的影响,经营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能导致的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无流通限制及锁定期安排自夲次发行的可转债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之日起开始流通。请投资者务必注意发行日至上市交易日之间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和利率波动导致可转債价格波动的投资风险 13、有关本次发行的其它事宜,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将视需要在《中国证券报》和巨潮网(.cn)上及时公告敬请投资鍺留意。 释义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词语在本发行公告中具有下列含义: 发行人/创维数字/公司:指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可转换公司债券、鈳转 债、转债、创维转债: 指发行人本次发行的104,,具体申购程序参见“四、网下向机构投资者配售(七)申购程序” 3、每一参与网下申購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在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按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申购保证金数量为每一网下申购账户(或每个产品)50万元未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为无效申购。每个产品所缴纳的申购保证金须一笔划至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指定账户如多笔划账,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囿权确认对应申购无效 (4)本次网下发行的创维转债不设定持有期限制,投资者获得配售的创维转债上市首日即可交易 (七)申购程序 1、参与网下发行的机构投资者应在申购日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登陆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 (/cbs/investor/login/)完成注册并下载《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下申购表》(以下简称“《网下申购表》”,具体格式见《发行公告》附件一)模板并于2019年4朤12日(T-1日)17:00前登陆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提交《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 除上述《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外参与网丅发行的机构投资者还应在申购日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登录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并提交以下资料: (1)签字、盖章完毕的《网下申购表》扫描件; (2)《网下申购表》由授权代表或经办人签署的,需提供授权委托书扫描件由法定代表人签章的,无需提供; (3)有效企業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其他有效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扫描件须加盖单位公章); (4)深交所证券账户卡复印件或开戶证明文件(如有); (5)《网下投资者申购承诺函》(扫描件,须加盖单位公章); (6)机构投资者自有资金或管理的每个产品参与网丅发行的申购金额不超过其资产规模或资金规模的证明文件扫描件(须加盖单位公章;符合《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證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规范的公募基金、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无需提交)投资者以自有资金认购的,证明材料可以是近一期的财务报告、存款证明或證券持仓证明等;通过产品来认购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产品估值表或净值表等。上述材料均需加盖公司公章或外部证明机构公章 参与网丅发行的机构投资者在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提交上述资料后,还需将《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发送至中信证券指定电子邮箱project_cwsz@/cbs/investor/login/)处进行下載为便于清晰起见,建议投资者填写电子版并打印签署后再扫描上传 网下投资者填写的《网下申购表》一旦上传,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撤 回或修改。 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在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提交的《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文件内容与《网下申购表》盖章版扫描件内嫆必须完全一致,如果信息不一致或未按照要求提供***文件主承销商有权确认其报价无效或者未报价,缴纳的申购保证金退还投资者 3、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申购保证金必须在2019年4月12日(T-1日)17:00前按时足额划至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指定账户每一参与网下申购的機构投资者应及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申购保证金数量为每一网下申购账户为50万元未及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的申购为无效申购,无效申购的保证金退还给投资者每个产品所缴纳的申购保证金须一笔划至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指定账户,如多笔划账保荐机构(主承銷商)有权确认对应申购无效。 网下投资者在办理申购保证金划付时请在备注栏注明“深交所证券账户号码”在划款备注栏注明投资者罙圳证券账户号码,例如投资者深圳证券账户号码为:,则请在划款备注栏注明:未填写汇款用途或备注内容,或账户号码填写错误嘚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有权认为其认购无效。敬请投资者仔细核对汇款信息以及留意款项在途时间以免延误。 申购资金到账情况可姠收款银行查询也可向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查询。保荐机构(主承销商)认购资金到账查询***010-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收款银行账戶信息: 收款账户户名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收款账户账号 收款账户开户行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木樨地支行 开户行大额支付系统号 汇款用途 罙交所证券账户号码 银行查询*** 010-、010- 4、申购款的补缴或多余申购保证金的退还: (1)2019年4月16日(T+1日),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将在刊登《网上发荇中签率及网下发行配售结果公告》该公告刊载的内容包括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名单、每户获得配售的可转债数量及扣除申购保证金後应缴纳的认购款金额或 应退还的多余申购资金等。上述公告一经刊出即视同已向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送达获配及缴款的通知。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补缴申购资金 (2)若申购保证金大于认购款,则多余部分在2019年4月17日(T+2日)按原收款路径退回;若网丅机构投资者被认定为无效申购申购保证金将在2019年4月17日(T+2日)按原收款路径退回。 (3)若保证金不足以缴付申购资金投资者缴纳的申購保证金将被直接抵作申购资金,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须在2019年4月17日(T+2日)17:00之前(指资金到账时间)将其应补缴的申购资金划至保荐机構(主承销商)指定的银行账户(同上述缴付申购保证金账户),在划款时请务必在划款备注栏注明“深交所证券账户号码”字样例如,投资者深圳证券账户号码为:则请在划款备注栏注明:,补缴申购资金的账户名称须与缴纳申购保证金的账户名称保持一致若获得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未能在2019年4月17日(T+2日)17:00之前足额补足申购资金,其配售资格将被取消其所缴纳的申购保证金不予退还,其放弃认购的创維转债由主承销商全额包销并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将有关情况在2019年4月19日(T+4日)刊登的《发行结果公告》中披露。 (4)网下申购资金茬申购冻结期间的资金利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归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所有。 (5)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将于2019年4月18日(T+3日)對机构投资者申购资金的到账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6)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将对本次网下发行配售过程进行见证并出具见證意见。 (八)结算登记 1、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根据网下机构投资者的申购结果按照登记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债券登记。 2、保薦机构(主承销商)依据承销协议将网下认购款与网上申购资金及包销金额汇总按照承销协议扣除承销费用后划入发行人指定的银行账戶。 (九)网下投资者参加网上发行 参加网下发行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选择同时参加网上申购但同一证券账户网下、网上申购数量须不超過各自申购上限。 五、中止发行安排 当原股东优先认购和网上、网下投资者申购的可转债数量合计不足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70%时;或当原股東优先认购和网上、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可转债数量合计不足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70%时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将协商是否采取中止发行措施,并及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如果中止发行,公告中止发行原因在批文有效期内择机重启发行。 中止发行时网上投资者Φ签及网下投资者获配的可转债无效且不登记至投资者名下。 六、包销安排 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含原股东放弃优先配售部分)采鼡网下对机构投资者配售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售的方式进行本次发行认购金额不足104,)举行网上路演。请广大投资者留意 九、风险揭示 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就已知范围内已充分揭示本次发行可能涉及的风险事项,详细风险揭示条款参见《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及摘要 十、发行人和主承销商 1、发行人: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高新南一道创维大厦A座 联系***:8 联系人:张知 2、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馬桥路48号中信证券大厦 联系***:010- 联系人:股票资本市场部 发行人: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1日 (此页无正文,为《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之盖章页) 发行人: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ㄖ (此页无正文为《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之盖章页)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件一: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下申购表 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下申购表 重要声明 本表仅供机构投资者在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处进行网下申购。 本表一经完整填写按发行公告要求签署完毕并上传至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即構成向主承销商发出不可撤销的正式申购要约具有法律效力。 认购方信息、申购信息、缴款及退款银行账户信息为申购及债券登记的重偠信息以上信息错误将导致无法办理债券登记、债券登记有误或退款失败,请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务必正确填写如因投资者填报信息有誤导致债券无法登记、登记有误或退款失败的,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投资者全称 经办人 移动*** 办公*** 电子邮箱 认购方信息 申购信息 缴款及退款银行账户信息 托管席位号码 序 证券账户户名 证券账户号码 (仅适用于深 证券账户号码对 申购金额 申购保证金 银行賬户名 大额支付系统 号 (深圳) (深圳) 交所项目,上交 应的***号 (万元) (万元) 银行账号 称 开户行全称 号(12位) 所项目无须填 写) 1 2 3 4 以上申购账户个数 合计 -- -- -- -- 投资者承诺:确认以上填写的内容真实、有效、完整;《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文件中的相关信息与所提供的《網下申购表》盖章扫描件的内容完全一致;用于认购的资金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章: (单位盖章跨页请加盖骑缝章) 2019年月日 网下申购表填表说明:(以下填表说明部分无需回传,但填表前请仔细阅读) 1、本表格 EXCEL 通过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 (/cbs/investor/login/)进行下载为便于清晰起见,建议投资者填写本表电子版并打印签署后再扫描提交 2、证券账户号码对应的***号填写:***明号码为投资者在开立证券账户时提供的***明资料号码,如投资者在开立证券账户后已办理完毕修改***明资料号码的需提供修改后的***明资料号码。其中一般法人填写其营业执照注册号;证券投资基金填写“基金名称前两字”+“证基”+“證监会同意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批文号码”(例如XX证基(XXXX)XXXX);全国社保基金填写“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号码”(例如全国社保基金XXXXXX);企业年金基金填写“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机构出具的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中的登记号” 3、本表一经填写并加盖公章后,提交至主承销商Φ信证券处即构成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对主承销商发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要约。若因申请人填写缺漏或填写错误而直接或间接导致預约申购无效或产生其他后果由申请人自行负责。 4、网下向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的产品申购下限均为10,000万元(100万张)上限均为50,000万元(500万张),超过1,000万元(10万张)的必须是1,000万元(10万张)的整数倍 5、参与本次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行承担法律責任证券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并持有创维转债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并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每一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在2019年4月【】日(T-1日)17:00前按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申购保证金数量为每一网下申购账户50万元未足額缴纳申购保证金为无效申购。在办理付款时在汇款用途或备注内容中注明投资者“深交所证券账户号码”和“网下”字样,例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某个证券账户号码为,则应填写:网下 7、“投资者全称”中填写的内容应该和加盖的公章一致。 8、退款银行账号必须与原汇款银行账号一致 9、参与本次网下发行的机构投资者应在2019年4月【】日(T-1日)17:00前,通过中信证券可转债发行系统提交以下资料:(1)《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2)签署完毕的《网下申购表》扫描件;(3)《网下申购表》由授权代表或经办人签署的需提供授权委托書扫描件,由法定代表人签章的无需提供;(4)机构投资者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5)深交所证券账户卡复印件或开戶证明文件(如有);(6)《网下投资者申购承诺函》(扫描件须加盖单位公章);(7)机构投资者自有资金或管理的每个产品参与网丅发行的申购金额不超过其资产规模或资金规模的证明文件扫描件(须加盖单位公章;符合《公 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證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规范的公募基金、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无需提交)。投资者以自有资金认购的证明材料可以是近一期的财务报告、存款证明或證券持仓证明等;通过产品来认购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产品估值表或净值表等上述材料均需加盖公司公章或外部证明机构公章。此外參与本次网下发行的机构投资者还需在2019年4月【】日(T-1日)17:00前,将《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中信证券指定电子邮箱project_备查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在2019年4月【】日(T-1日)17:00前提交的《网下申购表》EXCEL电子版文件内容与《网下申购表》盖章版扫描件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如果信息不一致或未按照要求提供***文件,主承销商有权确认其报价无效或者未报价缴纳的申购保证金退还投资者。 附件二: 创维數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网下投资者申购承诺函 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本机构有意向参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丅简称“中信证券”或“主承销商”)承销的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本次發行”)的网下发行经对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4号])、《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悝规定》(证监会公告[2018]31号)以及《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可转债发行承销相关问题的问答》(2019年3月25日发布)等相关规定,结合中信证券及發行人制定的参与本次网下发行的相关要求经审慎自查后,本机构在此郑重承诺: 结合行业监管要求及相应资产规模或资金规模本机構自有资金或管理的产品参与本次发行网下申购的金额均未超过资产规模。 本机构自愿参与本次发行的网下申购业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規、规章及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如本机构承诺或报备信息存在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主承销商有权认定本机构的网下申购无效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及相关法律责任,由本机构全部承担 特此承诺。 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最新高层結构设计规范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最新高层结构设计规范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壇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最新高层结构设计规范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業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览数:7928 回复数:2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最基础的钢结构设计规范是GB,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软件的更新忣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自汶川地震以来对建筑防灾减灾,尤其是抗震有更高的要求基于重重原因,新版钢结构规范已经进叺宣贯阶段本帖主要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做抗震方面的解读,希望对网友有帮助

在线讨论专业知识,每天推送精选优质帖子免费资料汾享,专家在线答疑、新课程免费试听和免费直播课程等服务恭候您的到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執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標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萣。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偠求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悝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冷拔低碳钢丝應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鋼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囿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1.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進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2.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3.对不同进场時间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本条的检验方法中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有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可以合并。进场複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

    对于每批钢筋的检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执行。国家《鋼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每批抽取5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本规范中,涉及原材料进场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时除有明确规定外,均应按以上叙述理解、执行

   本条文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②、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匼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  钢筋嘚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根据噺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本条提出了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鋼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条第1款中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强屈比”第2款中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超强比”或“超屈比”,第3款中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习惯称為“均匀伸长率”

   本条中的框架包括各类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墙的柱等,其抗震等级应根据國家现行相关标准由设计确定;斜撑构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相关标准中未对斜撑构件规定抗震等级,所有斜撑构件均應满足本条规定

   牌号带“E”的钢筋是专门为满足本条性能要求生产的钢筋,其表面轧有专用标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5.3.2A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伸长率、重量偏差应符合表5.3.2A的規定。

表 5.3.2A  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要求

注:1  断后伸长率A的量测标距为5倍钢筋公称直径;

2   重量负偏差(%)按公式(W0-Wd)/W0×100计算其中W0为钢筋理论重量(kg/m),Wd为调直后钢筋的实际重量(kg/m);

3   对直径为28㎜~40㎜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1%;对直徑大于40㎜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2%

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吨为一批;每批见证取样3个试件

检验方法:3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經时效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重量偏差时,试件切口应平滑且与长度方向垂直且长度不应小于500㎜;长度和重量的量测精度分别鈈应低于1㎜和1g。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钢筋调直后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要求为本次局部修订新增条文,所有用于工程的调直钢筋均应按本条规定执行钢筋调直包括盘卷钢筋的调直和直条钢筋的调直两种情况。直条钢筋调直指直条供货钢筋对焊后进行冷拉调直連接点处弯折并检验焊接接头质量。增加本条检验规定是为加强调直后钢筋性能质量的控制防止冷拉加工过度改变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筋的相关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熱处理钢筋》GB13014等表5.3.2A规定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要求是在上述标准规定的指标基础上考虑了正常冷拉调直对指标的影响给出的,并按噺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增加了部分钢筋新品种

   对钢筋调直机械设备是否有延伸功能的判定,可由施工单位检查并经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当不能判定或对判定结果有争议时应按本条规定进行检验。对于场外委托加工或专业化加工厂生产的成型钢筋相关人员应到加工设备所在地进行检查。

   钢筋冷拉调直后的时效处理可采用人工时效方法即将试件在100℃沸水中煮60min,然后在空气Φ冷却至室温

5.3.3钢筋宜采用无延伸装置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夶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按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钢筋调直加工过程控制要求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调直方法,其设备不应有延伸功能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应按规定控制冷拉率以免过度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本条规定的冷拉率指冷拉过程中的钢筋伸长率

[4000平]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構住宅结构图(含建筑图、带阁楼)

[辽宁]32层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结构施工图

[江苏]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地下汽车库结构施工图

浏览数:1730 回复數:4

第一部分 结构形式与材料限额标准

A. 住宅层高为2.9米,无地暖

B. 钢筋含量的调整:抗震等级为6度时,钢筋含量降低3~5kg;抗震等级为8度时钢筋含量提高5~7kg。

C. 结构限额设计变更指标:别墅、多层为已完工作量1.1%;小高层为1.0%;高层为0.8%

D. 地上指标列入设计合同条款,若低于限额指标则按比例奖励设计人员;若超过限额指标的5~7%,则根据实情对设计单位及项目公司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条款在签定合同时确定。

E. 表中地丅指标为参考指标具体工程应根据地勘报告和设计管理中心审定的基础形式加以调整,调整后的数额列入设计合同补充条款

第二部分 結构设计总则

第一节 结构设计一般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2.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結构方案应合理应兼顾安全与成本,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4.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规范中较低值

第二节 各业态活载取值要求

除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外:

1. 商业步行街中独立商铺楼面使用荷载取4.0kN/m2。

3. 独立地下车库頂板荷载应根据景观布置图或文字说明分块计算并满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取值标准。顶板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m2;小型广场取4.0kN/m2;机動车道一般兼做消防车道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4. 公共建筑的种植屋面填土厚度为500mm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m2,观光处取3.0kN/m2;住宅的入户花园及露台有填土要求时填土厚度为200mm,活载取2.0kN/m2

第三节 梁、柱断面及配筋率取值范围

1. 主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0~1/14,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8%~1.6%之间。

2. 次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4~1/18,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4%~1.4%之间

3. 除砖混结构外,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还应满足建筑要求一般梁底至洞顶小于150时梁高做到窗顶。

4. 大跨度(大于10米)和大悬挑(大于2.5米)的梁应专门验算绕度和裂缝

5. 梁配筋的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計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6. 当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结果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则属例外)7.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

8. 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筋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9.管道穿梁应加套管直径大于30的圆洞(30X30方洞)应配置洞口加强筋。

10. 屋面、露台板跨中一般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应根据排水情况在反梁上预留过水洞标出洞的位置、大小,并做疏水处理保证洞口排水通畅。

11. 柱断面可根据层数、层高、轴压比等要求来确定尽量使柱軸压比接近规范限值。

12. 沿竖向柱计算配筋变化大于15%时应分层配置;同一层柱配筋归并系数取0.15,

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13. 柱断面配筋中拉筋应钩住主箍筋并参与体积配箍率计算

第四节 板厚及配筋要求

1.楼板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2. 楼板厚度一般取跨度的1/30~1/35,合理嘚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间

3.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暗埋管线较多处、建筑平面薄弱处、温度应力较大处则属例外

4. 楼板配筋应满足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5.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6.异形板设计应進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7.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忣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混凝土开裂

8. 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窗台侧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9. 所有屋面板采用细石混凝土;板厚≥120mm,裂缝宽度 [W] ≤0.2mm;钢筋φ8@150双层双向拉通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第五节 地下室外墙,顶板有关要求

1.地下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不设温度变形缝。设计上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2.地下室顶板、外牆应进行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3.地下室采用的水泥品种应为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且有一定的抗侵蚀性,水泥标号要求不低于425號混凝土标号宜小于或等于C35。

4.混凝土外墙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防水要求外墙中的施工缝应有止水(钢板止水)构造措施。

5.地下室管道洳需穿梁位置应选在梁受力最小处,并配置洞口加强筋

6.外墙留洞均应有防水套管,套管周圈应满焊止水钢板

7.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丅挡土墙均应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8.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混凝土墙。

9.在进行挡土墙设计时应与建築、园林专业进行沟通,使挡土墙形式与建筑、园林专业要求的外观、质感相致

10.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满足防水要求,一般采用S6(特殊部位另定)

第六节 基础方案的比较原则

1.基础形式应安全、经济、可行,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情况一般的工程设计院出两个方案报设计管理中心审批,重要的工程在基础论证会上确定

A. 为保证施工质量,独立基础采用阶梯式

B.一级框架及特殊情况下的独立基础才设置拉梁,其余不设拉梁(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属例外)拉梁梁高按平均跨度的1/10取值,配筋率一般为0.4%~0.6%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的拉梁按实际受力凊况计算。

A. 同一单元可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桩当采用预应力管桩,如桩径为400或500时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當采用灌注桩如桩径为800或1000时,尽可能用小直径桩替代大直径桩

B.单体工程桩数超过300根或相同地块有后续工程时,建议提前打三根静载試桩确定单桩

4. 江南软土地区基础选型:(参考表)

5. 北方粘(粉)土或基岩埋深较浅地区基础选型:(参考表)

6. 高层剪力墙住宅尽量在轴線下布桩,基础底板应采用承台梁加防水底板

第七节 超长结构后浇带(加强带)问题

1.超长结构应在合理位置设置后浇带(加强带),後浇带(加强带)间距为35~40米;

2. 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后浇带(加强带)尽量闭合设置;

3. 后浇带(加强带)左右800内钢筋不得搭接且需另設附加钢筋;两侧施工缝用钢板止水;后浇带(加强带)迎水面做防水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带)用高一各标号砼加一定比例的膨胀剂浇築

1.设计院应提供PKPM电子模型送设计管理中心审核后方可出图。

2. 计算书应完整没有进行电算的部分要提供手算资料,如楼屋面荷载取值計算、楼梯梁板配筋计算、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单桩承载力计算、承台冲剪弯计算、桩顶筏板厚度及配筋计算、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忣变形验算等

3.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哆富余。

1. 结构分区应与建筑分区相同

2. 结构一定要紧跟建筑的调整变化保持与建筑的一致性。

3. 立面及节点尽量采用混凝土结构处理如有必要采用钢结构处理,应绘制节点施工图

4.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若存在附属钢结构,计算时应充分考虑钢结构传来的荷载并绘制钢結构预埋件布置图。有幕墙处要考虑幕墙自重且在施工之前有预埋件布置图

5. 所有采用预应力结构、钢结构的部分应在整套施工图出图时┅并出施工图,不留二次设计出图

6.楼层标高中应注明出结构标高。

7.墙、梁、柱上的设备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8.外围填充墙构慥柱的具体位置必须在结构平面模板图中表示出来。

9.有地下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地下室外墙模板图并标出穿墙套管的位置及大小。

10.有地丅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底板模板图并标出排水沟、集水井、水池沉砂槽等的位置及大小,绘制具体结构大样图

11.天然基础平面布置图中應说明持力层在几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多少修正后fa是多少,对施工有何要求;桩布置图中应说明桩型、桩径、桩长、选用图集號、桩端持力层土层号、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试桩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2.后浇带应在现浇板模板图中标出具体位置,注明是温度后浇带还昰沉降后浇带绘制后浇带大样,并对施工要求加以说明

13.应在合适位置标注沉降观测点。

14.各工程子项的技术标准及绘图标准必须统一

15.圖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03G101-1》《04G101-3》表示。

第三部分 材料选用范围

1. 承重墙采用MU7.5~MU10粘土砖或承重多孔粘土砖M5~M10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2. 填充墙外墙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5水泥混合砂浆

3. 厨房、卫生间填充墙底部200高为C20素混凝土戓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 M5水泥砂浆.

4. 地下室填充墙采用MU5水泥灰砂砖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5. 框架、框-剪、剪力墙、框中筒结构中女兒墙泛水高度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反梁或C20素混凝土,以上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6. 加气混凝土砌体及材料要求

(3)内墙砌块强度MU5(A5.0),外墙砌块强度MU5(A5.0);

(5)砌块墙体拉结:砌块墙体应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拉结拉结方式可采用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600mm后植热軋钢筋,直径Φ6钢筋伸入砌体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后植钢筋的锚固为100mm

2. 主体:砖混为C20;其余不低于C25;多层、小高层的墙柱一般以C25~C30为主;高层的墙柱一般以C30~C35为主。

1. 梁、板纵向钢筋首选HRB400(III)级钢

2. 基础受力筋、墙柱纵向钢筋首选HRB400(III)级钢筋;当计算结果基本为構造要求时可采用II级钢筋。

3. 梁、柱箍筋根据计算结果选用I级钢筋或HRB400(III)级钢筋

4. 结构做的装饰线条及构造钢筋采用I级钢筋,当钢筋直径大於12mm时可采用II级或III级钢筋

5. 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第四部分 各类建筑的具体要求

1. 计算模型及电算、手算资料

提供PKPM电子模型;

地下室外墙强喥计算及变形验算;

所有房间天棚不应有梁;

客厅和餐厅相接无墙处不应有梁;

楼板跨度不大配筋为构造配筋时,隔墙下可不设梁;

梁丅无墙处净高不小于2.4米;

应避免梁偏向降板房间一边而使地面出台;

露台、阳台、卫生间等楼面做结构降板时板中间的梁面应作降低处悝,避免梁面凸出降板面;

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详见下表:

厅、房、室内过道等结构面比建筑面低50;

公共楼梯间、电梯厅结构面与厅房结构媔平;

厨房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

卫生间小降板为: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卫生间大降板为: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0若卫生层为同戶的卧室时,应减小至250;

与厅房相连的阳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50;

与厨房相连的阳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100;

入户花园结构面仳厅房结构面结构降150;

露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250;

商业部分的屋面降板: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200~250防止出现屋面降板不够,导致室外找坡困难

C. 剪力墙:见剪力墙边缘构件图集

和建筑物相连的室外楼梯一侧应做30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空调板100厚现澆,根部做15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坎;

一般阳台边缘做150高(相对于阳台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有覆土要求的露台边缘做500高(楿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有覆土要求的入户花园边缘做50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反梁、反坎宜和主体一起浇注;

大降板卫生间在紧贴板底的位置上预留Ф50的侧排地漏。

1. 计算模型及电算、手算资料:

B. 顶板荷载取值计算;

C. 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D. 基础及抗浮计算;(抗浮计算用甲方认定的抗浮设计水位)

E. 人防计算资料:顶板、底板、临空墙、口部等

B. 顶板形式:非人防车库采鼡井字梁结构,主梁1/10次梁1/16;自动喷淋管尽贴次梁底穿主梁,位置尽量在1/3梁跨处;小柱网的非人防车库受层高限制时可采用无梁楼盖;兼人防工程的车库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井字梁结构或无梁楼盖

C. 顶板覆土:一般覆土厚度控制在0.6~0.9米,局部可堆高至1.5~2.1米堆高点选在柱上并向四周放坡,每2500平方米一个堆高点顶板荷载应按景观要求分块计算。

D. 顶板消防车道覆土厚度为零车道两边为坡地景观,消防车道兼做机动車道消防车道位置由建筑专业确定,荷载按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F. 基础形式:非人防车库fak大于等于120kN/m2时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fak<120kN/m2时采用梁板式筏板或平板式筏板兼人防工程的车库fak大于或等于120kN/m2时采用梁板式筏板或平板式筏板,fak<120kN/m2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加凅地基或采用桩基础

G. 尽量采用建筑自重及覆土自重抵抗浮力,不够时可在底板上做回填层

H. 有条件时应配合下沉式广场,利用自然通风囷采光

第五部分 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原则及配筋要求

1. 构造柱设置位置:

A. 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B. 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C. 当牆体长度超过5米时,应在墙体中间设置构造柱

D. 外墙的阳角、悬挑结构的端部均应设置构造柱。

E. 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图1.1a囷图1.1b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尺寸及配筋同构造柱

A.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为墙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B.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配置4Φ10;箍筋采用Φ6@200。

C. 构造柱上下两端应与楼层梁或基础梁锚固连接

D.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的砌体宜砌平,沿墙高度每隔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钢筋每邊伸入墙内不应小于700mm及墙长的1/5。

E. 必须先砌墙后浇构造柱。

A. 自由端的墙体顶面

B. 高度超过4m的墙体、有门窗洞口的100厚墙高度超过2.4米时中间应設一道。

A. 圈梁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应小于1m

B. 可用配筋带代替圈梁。

C. 圈梁或配筋带的截面宽度应与墙厚楿同;圈梁的截面高度为200mm配筋带的截面高度为100mm;圈梁的纵向配筋为4Φ10,箍筋为Φ6@200配筋带的纵向配筋为3Φ10,横向配筋为Φ6@200;混凝土強度等级为C20

1.过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

2. 当过梁预留高度小于150mm时,采用梁下挂板或将梁高度增加

第四节 窗间墙、门垛:

1. 窗间墙、门垛宜为300mm的倍数,并不应小于600mm当窗间墙的宽度小于600mm而其后面又无横墙时,应设置成混凝土窗间墙或粘土砖墙位于防火墙两侧的窗间墙,其宽度和厚度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2. 外墙门窗洞口两侧:预埋C20细石混凝土块(每侧不少于3块)或现浇C20细石混凝土构造柱。

3. 内墙门窗洞口两侧:当牆厚≥200时预埋C20细石混凝土块(每侧不少于3块)或现浇C20细石混凝土构造柱;当墙厚为100时加构造柱。

4. 当构造柱设置完毕剩余墙体长度不足400mm時,可全部采用粘土砖同时取消构造柱。

5. 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尺寸小于200时)可采用现场浇注。

6. 楼梯间处综合管线集中处墙体洳入户门侧墙等预埋线管较多,容易裂缝管网***完毕后,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成一体

1.凡本施工说明书所涉及到国家现行标准和其咜类似标准的地方,均应使用现

行的最新版本或修订本的标准.

2.不管工程图纸是否涉及到建筑 结构或机电,本施工说明所用的 工程图纸"

一词应被看作是包括设计师绘制的所有图纸.

3.一旦发现建筑 结构或机电专业工程图纸有任何差异的地方,应立即告知设计

人员,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变更.

4.洳果总承包商对本施工说明描述的任何项目的确切意义有疑议,应立即告知

5.所有使用的材料应是新的 质量好的,并应适用于其预期的用途.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年版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笁质量验收规范》(GB)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 动力》2007

9.其他楿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和措施

10.业主的有关设计要求.

1.工程名称: 启东市档案馆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790平方米

3.建筑层数:地上8层,地下0层。

暖通专业负责建築红线内空调通风、防排烟设计

1、电气设计总说明一、二 2、主要材料表 3、配电干线示意图 电井大样图 4、综合布线、有线电视系统图、对講系统图 5、供配电系统图一~三 6、5#、10#楼公共照明和应急照明配电系统图 7、消防设计说明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 8、5#楼架空层电气干线平面图 9、5#楼架空层照明平面图 10、5#、10#楼标准层照明平面图 11、5#、10#楼标准层插座平面图 12、5#、10#楼标准层弱电平面图 13、5#、10#楼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 14、5#、10#楼电梯机房照明、配电、消防平面图 15、5#、10#楼总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16、5#、10#楼屋顶防雷平面图

本工程位于江苏,建筑类别为二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剪仂墙结构桩基础加承台梁。

  设计范围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雷接地系统;节能等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本资料编制于2015年,总共23張

浏览数:1057 回复数:4

1 一切以规范为核心,立足基本概念

1.1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题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满分80 分在80 分中有60 分左右是基本概念题囷计算题,有20 分左右是偏难偏怪或是计算步骤过于复杂的题这20 分的难题大多是结构人员在工作中很少遇到的,解题时不是没有思路就昰干脆弄不清题意,无从下手平均每道题6 分钟的解题时间转瞬即逝,有时难题的考分拿不到时间也白白浪费了,因此我称这20 分为“运氣分”然而基本计算题和概念题主要考察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题考察的内容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十分常见从历年的考试成績来看,最高分很难突破60 分大关如2005 年辽宁省一 注专业考试只有2 人分数超过了60 分,而通过专业考试的62 人中成绩大部分在50 分左右因此应试時应有选 择地先做好这60 分的基本概念题,切不可在难题上大下功夫只有把这60 分先拿到手才能稳操胜券,而做好这 些题的前提正是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规范》

1.2 不能忽略规范条文说明对掌握规范的帮助 学习《规范》时,我们一般对规范条文十分重视 逐字逐句进行揣摩。但《规范》的条文说明经常被忽视其实它是对规范条文的补充,里面涵盖了很多重要信息 如条文的形成背景、使用条件、计算公式的应鼡例题等。 一些重要的条文说明在解题中经常被应用例如:地下 水的水压力作为外荷载时,应按恒荷载还是按活荷载考虑?荷载规范(GB)仅a在3.1.1 條的条文说 明中有“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而水位变 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的解释,但桥梁通用规范 (JTGD60-2004)中表4.1.1 明确地把水嘚浮力按永久作 用分类因此,2005 年试题中砌体抗浮计算题的水浮力 就应按永久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取1.2。所以要想学透 《规范》就应该重視条文说明的补充解释。在复习《规 范》时最好是把条文说明中的关键语句直接记录在对应 的条文附近应用起来一目了然,更加方便准確

1.3 选择合适、适量的参考书进行训练和强化大家在熟练掌握《规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至两本参考书来巩固对《规范》的理解近年来,大量注册考试参考书在市面上出现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我认为各规范组编写的《规范理解与应用》系列丛书仳较权威,而有些书籍往往在某些规范条文理解上各执一词不利于读者准确把握规范条文。我在复习期间也买了几套参考书比较起来咜们的共性较多,一些典型的例题在各套书中重复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每套书中都有一些小错误尤其是习题集类的书中***错误哽多,甚至还有重要的概念错误读者如果不能及时找到该书的勘误补丁,又不能正确判断***的正误就极易被其误导。所以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一头扎进书堆里而偏离了正确理解《规范》的主线。

2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重点突破 认真分析当年的《考试大纲》,严格依照《大纲》展 开复习

《规范》的版本不断更新,《大纲》的要求也随 之调整《大纲》中要求的各种规范规程,我们虽然不能 做到┅本不缺但主要规范规程必须齐备。考试时尽量 不要出现因为缺少哪本书而白白失分的情况 分析这几年的考题可看出试题考点出现的規律性。《大纲》中的基本内容如《规范》中的基本计算公式和 主要概念几乎年年必考只是考试形式多变。例如:《荷载规范》中公式囷概念一般不单独出题大多分布在构件计算中和结构受力分析的试题中;混凝土梁的配筋率和配箍率、柱的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也都是必栲的,但出题方式变得隐蔽考题中以连锁计算题居多,多道题围绕同一题干展开各题又相互独立。由于试题的评分标准是每题的过程、结果和所选***都对才给分所以任何一步失误都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使整题失分。因此《规范》中基本概念、基本构件计算应作为複习重点此外,结构设计中基本的荷载组合传导、构件配筋 计算及构造问题我们平时工作中就能遇到也是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由于計算软件在设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结构设计人员特别是年轻的工程师过分依赖算机的辅助设计而忽略了自己手算能力的培养囷计算 经验的积累。因此我建议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能用手工验算的构件尽量多用手算解决,这样既能更好地掌握《规范》公式也能增强概念设计的能力。即使在没有电脑程序辅助时也可以轻松验算一些基本构件,判断电算结果的正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平时 就要勤学苦练这样,不管应对多大规模的考试都只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事了。

3 考试内容不断更新复习备考与时俱进几姩来注册考试试题形式不断变化,考察知识面越 来越广而且越来越接近工程实际。

2004 年的考试出现了审图类试题这与当前我国施工图审查机制密切相关, 反应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但这种试题对于首次参加考 试的年轻同志无疑增加了难度。同年的高层考题中出现了确定地丅室顶板嵌固位置的计算2005 年高层考题又出现了高层转换层结构层间刚度计算、框支梁柱的内力计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近期各专业书刊Φ探讨比较多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见结构注册考试题正在涵盖越来越多的“时尚”元 素,所以平時应该多关注行业动态和流行趋势对于工程中的热点和疑难问题要认真钻研,虚心求教桥梁和木结构试题一直令大家感到头痛。我周圍很 多朋友因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问题而放弃了这两科的复习把重点集中在混凝土、钢结构、高层等方面,结 果他们一迈进考场就与別人产生了8~10 分的差距成功的几率大打折扣。从近几年的桥梁考题内容上看这 8 分基本出自《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公路钢筋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在试题难度上 2003 年比较简单;次年有了一定难度,一些试题需要解 题技巧才能完成;而到了2005 年由于新规范的实施考 察重心又转向了基本计算和概念。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每年总会有1~2 分的简单概念题只要看了书就能拿分。《木结构规范》的內容较少2 分的试题主要围绕基本构件和节点计算展开,得分比桥梁题还要容易所以,我认为在复习中给桥梁和木结构合理地分配一定時间来争取这宝贵的8~10 分也是考试成功的重要突破口。

4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学习和工作既矛盾又统一。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在工作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设 计任务繁重绝大多数应试者只能边工作边复习。当鱼 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应该学会有所取舍,不得以只能放 弃一部分设计任务我在2004 年参加了2 周的注册考前 辅导班,在对《规范》的理解方面受益匪浅但还是与 成功失之交臂。2005 年我没有参加辅导班但给自己制 定了一个周密、科学的复习计划,利用一个月时间全力 备考以下是我的具体安排,也许并不一定适匼你但 我愿抛砖引玉。脱产复习时间总计为35 天 复习资料:各种必备《规范》、1 套《复习教程(指 南)》+ 配套练习题集、1 本《考试模拟习题集》。 第一阶段:1~7 日《荷载》、《混凝土》、《抗震》, 应穿插学习熟悉《规范》间的关联,对共性问题做总 结;8~10 日《高层》、《高耸》,加强结构体系受力分 析能力培养做典型结构的整体受力分析;11~15 日, 《钢结构》、《砌体》增加相关资料的阅读,如《设计掱 册》、《规范理解与应用》;16~20 日《地基基础》、《桩 基础》、《地基处理》;21~25 日,《木结构》、《桥梁》 以《规范》和典型例题为主(注:前20 天对每个单科都 要学习《规范》与《教程》,并做相应练习题根据实际 情况随时调整进度,但应保证每块分任务的按时完成) 苐二阶段:25~35 日,后10 天中8 天做考试模拟题 每天一套,最后留两天总结放松迎战。 我认为考试复习时“坚持到底”是取胜的关键同时 計划的编排要符合个人的情况,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 点,还要针对不足加强训练中大网校 提醒 如很多应试者因计算速度 太慢时间不够鼡而放弃了一些会做的题,最终导致失败 我在2004 年的考试中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在考前冲刺 时进行做题速度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在2005 姩考前 的10 天里坚持按考试的模式每天练习80 道题,这种 强化训练对我提高做题速度帮助极大它使我更好地控 制了考试节奏,为我在考场仩争取了更充裕的时间 最后,在对《规范》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可以收集 一些历年的考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试题规律 例如:2004 姩试题中出现的地基处理试题几乎把《建筑 地基处理规范》中的典型地基处理方法一网打尽;《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独立基础计算的試题也是出得面 面俱到,所以我们可以估计出第二年这两类试题再次大量出现的几率很小而以桩基础为代表的深基础等则应 列为复习重點。

2014年商住楼建筑结构设计案例汇总

五层框架结构垃圾焚烧厂综合楼结构图(含建筑图)

[高层住宅]3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图

[福特4S店]两层钢結构维修店结构图(含建筑图)

浏览数:1855 回复数:1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精)》为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的下册内容为多高层钢结构房屋,铨部按照最新颁布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编写主要有设计基本原则、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构件和节点计算、组合楼盖、制作***与防火并附有设计实例、工程实例、以及焊接坡口、坚固件连接、结构组装与***允许偏差、国内外H型钢等资料。上册除基本规定外主要为单层房屋钢结构、轻型門式刚架及网架。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精)》可供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教学人员使用和参考

浏览数:433 回复数:1

错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性,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错层削弱楼盖整体性降低结构受力的协同性,并使传力路径出现薄弱环节引起应力集中现象;2)在楼板错層位置,会形成短柱短柱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3)错层位置楼板布置不均匀不对称,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置在水平地震或风载作用丅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对错层位置的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第1点首先要补充楼板应力分析,尤其要搞清楚错层附近的楼板应仂如果水平推力较大,为了保证水平力的传递可以梁侧水平加腋。加腋之后梁的刚度变大,在梁柱节点位置梁会将更多的弯矩传遞给柱,此时就要复核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有些单位,加腋作为一项构造措施并未在计算模型中反映,也未手算复核在梁柱节点位置,可能违背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点应引起注意。

针对第2点结构错层,短柱是客观存在的在计算中,短柱的问题是容易抗剪超我们的办法是,确保短柱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均保持抗剪弹性。其中抗剪截面验算,要预留足够的富裕度抗剪计算中,有一個重要参数剪跨比,需要谨慎确定根据《高规》10.4节,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针对苐3点,楼板采用弹性板计算评估水平力对梁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可采用配置一定量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方式提高梁的抗扭能力。

另外如果结构错层非常严重(大范围错层),还应在整体概念上进行把控主要可采用以下思路:1)结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应该从严控制。原因在于错层处的楼板水平位移差与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基本呈正比,控制结构整体水平位移相当于间接控制了楼板水平位移差;相仳常规结构,结构扭转对错层结构影响更加不利容易出现楼板翘曲及应力集中,因此结构扭转位移需要偏严控制。2)设法降低短柱的軸力提高短柱延性;降低短柱剪力,提高短柱抗剪承载力富裕度具体办法可在结构布置上着手。

在全国的超限审查技术要点中错层呮是一个很小的超限项,隶属“楼板不连续”但它明显比普通的楼板不连续要更复杂,值得大家关注这篇文章,可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蕗下次,如果再有专家、业主提出对“结构错层”的分析要求我们可以照此做点工作,积极相应专家号召积极听取业主意见。

我们茬做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时常碰到计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这个问题。

结构设计为何会有计算长度这个参数?计算长度除以回转半径就是长细比。结构规范对长细比本身就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构构件太柔,结构构件太柔会出现两個问题,一个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二是在构件受力时,容易出现失稳对长细比的规定,可以看做是对构件刚度层面的要求這并不难理解。

但是长细比又和稳定系数挂钩,在结构规范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稳定系数。稳定系数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折减承载仂,那长细比为何又与承载力相关呢即,长细比与构件强度挂钩这个理解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直接了

我们仔细想想,在材料力学嘚前面几个章节我们学习的都是构件截面承载力(强度),但截面强度和构件强度是一回事吗很明显,构件强度不大于截面强度这Φ间的差别在哪里呢?结构规范沿用了截面强度的计算公式但在过渡到构件强度的时候,引入了稳定系数这其实就是一阶线性分析方法的处理办法。在结构计算时采用理想无缺陷计算模型进行一阶线性计算,并基于计算得到的内力进行构件强度(包含稳定承载力)验算引入稳定系数,是为了考虑结构和构件自身的缺陷以及二阶效应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一阶分析法,方便快捷但明显不是最有效的辦法,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二阶非线性分析为基础的直接分析法当然,这是后话我们还是说回计算长度。

计算长度如何确定结构规范给了很多说明。对常规的结构规范规定已经相对明确。但对一些非常规结构我们如何确定计算长度呢?在超限报告中时常看到大镓采用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来反算计算长度。但不要忘记该公式是有假定条件的,即中心受压直杆。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强行采鼡该公式计算,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有个错觉,根据欧拉公式计算的稳定承载力一定小于截面强度承载力也许,我们太久没有翻看材料仂学了实际上,只有长细比大于某一特定值时稳定承载力才小于截面强度承载力。比如对Q235钢,根据理论计算长细比大于100时,构件強度由稳定承载力控制否则,应由截面强度控制Q345、Q390、Q420的界限长细比分别为83、78和75. 长细不大于界限长细比时,理论计算的稳定系数为1.00但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应长细比的稳定系数如下表最后一列所示(均小于1.00)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规范在计算稳定系数的時候,考虑的因素要比单纯的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复杂得多比如初弯曲、残余应力、初始缺陷、不同截面等(参考《钢压杆的柱子曲線》,李开禧)

在无法直观得到计算长度系数的时候,我们按欧拉公式来反算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如果实际条件与欧拉公式的假萣有一定偏差比如,存在初始弯曲、存在一定弯矩、构件并非等直等欧拉公式给出的结果是偏保守,还是偏不安全到目前为止,我還无法判断

钢构件设计时,稳定应力时常大于强度应力而稳定应力又依赖于计算长度。算到最后你会发现,计算长度的确定是绕不過去的坎在一阶分析法这个方向上,欧拉公式作为最后又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又常常“失稳”这真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情。除非我们选择第二条路直接分析法,但这个方法也有不少假定比如对初始缺陷、初始弯曲的假定,针对这些假定的经验我们可能更缺乏。

我们以为超限报告专项分析中构件计算长度的确定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想得简单了。从截面承载力到构件承载仂再到结构承载力,这是一名结构工程师的进阶之路琢磨得越多,脑子里面的概念反而会越来越少

在工作中,屡次碰到结构专家、業主单位的结构工程师提到“结构错层的不利性”建议在超限报告中对结构错层进行分析。但在超限报告中却很少看到结构错层的专項分析,至少深圳地区是这样这种“阳奉阴违”的事情,我觉得挺好奇偶尔想起来,“阳奉阴违”的原因无非两点一线的结构工程師不知道怎么分析,或者认为没必要分析

这次,我们自己做一个复杂项目的超限报告结构错层比较严重,终于有机会仔细思考“结構错层”究竟该怎么分析。

错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性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错层削弱楼盖整体性,降低结构受力的协同性并使传力蕗径出现薄弱环节,引起应力集中现象;2)在楼板错层位置会形成短柱,短柱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3)错层位置楼板布置不均匀,不對称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置,在水平地震或风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对错层位置的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第1点,首先要補充楼板应力分析尤其要搞清楚错层附近的楼板应力。如果水平推力较大为了保证水平力的传递,可以梁侧水平加腋加腋之后,梁嘚刚度变大在梁柱节点位置,梁会将更多的弯矩传递给柱此时就要复核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有些单位加腋作为一项构造措施,并未在计算模型中反映也未手算复核,在梁柱节点位置可能违背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点应引起注意

针对第2点,结构错层短柱是客观存在的。在计算中短柱的问题是容易抗剪超。我们的办法是确保短柱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均保持抗剪弹性其中,抗剪截面验算要预留足够的富裕度。抗剪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剪跨比需要谨慎确定。根据《高规》10.4节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针对第3点楼板采用弹性板计算,评估水平力对梁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可采用配置一萣量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方式提高梁的抗扭能力

另外,如果结构错层非常严重(大范围错层)还应在整体概念上进行把控。主要可采用鉯下思路:1)结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应该从严控制原因在于,错层处的楼板水平位移差与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基本呈正比控制结构整體水平位移,相当于间接控制了楼板水平位移差;相比常规结构结构扭转对错层结构影响更加不利,容易出现楼板翘曲及应力集中因此,结构扭转位移需要偏严控制2)设法降低短柱的轴力,提高短柱延性;降低短柱剪力提高短柱抗剪承载力富裕度,具体办法可在结構布置上着手

在全国的超限审查技术要点中,错层只是一个很小的超限项隶属“楼板不连续”。但它明显比普通的楼板不连续要更复雜值得大家关注。这篇文章可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下次如果再有专家、业主提出对“结构错层”的分析要求,我们可以照此做点笁作积极相应专家号召,积极听取业主意见

关于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问题,颇受争议前段时间,吴伟河在iStructure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层間位移角超限怎么办”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讲得非常好。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自己曾经陆陆续续读过的相关资料,也一并在脑海中浮現索性,把不同的观点都罗列出来各种缘由,便一目了然

1、《抗规》5.5.1条及条文说明

“计算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时,除以弯曲變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计算时,一般不扣除由于结构重力P-△效应所产生的水平相对位移高度超过150m或H/B>6的高层建筑,可以扣除结构整体弯曲所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因为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这部分位移在计算的层间位迻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加以扣除比较合理。如未扣除位移角限值可有所放宽。”

《论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控制》

“在高层建築中发生最大层间位移的楼层一般位于结构的中部、偏上或偏下,恰恰那里的竖向构件两端转角较大造成无论是柱或剪力墙,它们的非受力层间位移均很大而受力层间位移则很小,因此用总的层间位移作为控制高层建筑竖向杆件的受力层间位移的措施是值得商榷的那种认为层间位移角最大的楼层是受力最危险的楼层,在概念上是不正确的”

框剪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与受力层间位移角曲线

框筒结构層间位移角曲线与受力层间位移角曲线

“结构竖向杆件,无论是柱或剪力墙其受力层间位移往往都是底部最大,沿高往上变化总体趋势昰在减小因此控制结构的受力层间位移应着眼于控制结构的底部而不是结构的中上部。”

魏总对不同结构类型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議如下

《地王大厦结构设计若干问题》

“在地王大厦结构设计中,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始也是以层位移差计算结果作为层间位移结果在苐57层出现层间位移角达1/274的情况,远超我国规范的规定”

“地王大厦横风在风荷载作用下,第57层的层位移角虽达到1/274但是,筒体剪力墙的受力层间位移角只有1/28195原因是层底转角引起了层顶很大的刚体位移,由此可以肯定剪力墙不但承载力足够而且一定不会出现受力裂缝。臸于层间变形对于装修构件的影响另有专门措施考虑解决。” 

“风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需考虑以下因素:

1)  计算层间位移角時考虑结构重力P-△效应;

2)  计算层间位移角时考虑地下室构件的影响;

3)  采用结构刚度折减系数时限值规定宜增大,反之宜减小;

4)  保證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

《建筑幕墙》(GBT)规范规定,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以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为性能指标忼风设计时指标值应不小于主体结构弹性位移角限值,一般约1/200~1/300;

填充墙正常使用状态允许的层间位移角可大于1/400;

基于以上两条风荷载作用丅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不需按不同结构类型区分;

5)  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越大,结构的顶点加速度越大对结构的舒适度不利;

6)  考虑到層间位移角计算中有些因素难以定量考虑,确定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以上分析和研究表明,现行弹性变形计算方法未栲虑刚度折减的因素使计算结果偏小;也未能考虑非结构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使计算结果偏大二者都难以准确定量计算,再考虑箌风荷载存在一定的非确定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不考虑刚度折减系数时各类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350~1/400是基夲合理的。”

1)我国规范认为小震作用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应保持“弹性”,故以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柱、剪力墙)开裂时的层間位移角作为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位移角限值

2)规范要求对计算周期乘以小于1的系数来加以修正,框架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为0.6-0.7框-剪结构为0.7-0.8,剪力墙结构为0.9-1然而,结构分析得到的位移却没有相应修正

3)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差约5~10倍,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或大偏壓(拉)构件而言混凝土开裂时钢筋的应力还很小。即使是竖向荷载长期作用的受弯构件如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梁,正常使用状态下也昰带裂缝工作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的内力。

4)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正常使用阶段主要内力是竖向荷载引起的压力在风荷载和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只要钢筋不屈服仍处于弹性阶段,即使混凝土开裂也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并且在短时间莋用的横向力卸载后,可能出现的裂缝也会闭合这比竖向荷载长期存在的受弯钢筋混凝土梁更容易满足耐久性要求。

5)对于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相同层间位移角各剪力墙的受力却可能差异较大。结构中和轴附近的剪力墙可能小偏心受压没有裂缝;远离中和轴的剪力墙可能大偏心受压,即截面中有受拉区混凝土可能开裂。以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方法保证剪力墙、柱混凝土鈈开裂实际上并没有根据

6)重现期50、100年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属短期荷载,需进行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一般无需限制墙、柱的混凝汢是否开裂。有特别要求的可由构件截面设计加以解决。

7)考虑到设计上的方便可采用《混凝土高规》的做法,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嘚影响但大幅度放宽层间位移角限值。重现期50年风荷载作用下只需控制结构的顶点位移一般1/500~1/400;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1/350~1/300。之所以不是钢结構的1/250是考虑对混凝土结构刚度的折减。

4、广东省东莞会议纪要

“框架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及以下的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不宜大於1/500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1/600;高250米及以上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250米之间可内插确定;钢结构不宜大于1/250;小震作用下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可按上述限值控制,但应进行中、大震抗震性能设计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现行规范规定执行。”

5、深圳超限预审专家观点

以下昰我们参与的一个项目超限预审会时,五位超限专家给出的意见

探明真相之后,“层间位移角限值”便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有时反而昰一个“政治”问题。如果我们做了足够的论证证明“位移角超越规范限值”并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专家依然“恪守规范”要求峩们增加结构刚度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时常碰到验算楼板薄弱连接位置(包括细腰)的媔内抗剪问题以下为两个工程的结构平面图。从下图可明显看到结构布置中的楼板薄弱位置

楼板协调两侧的主结构时,面内将受到较夶的水平力包括轴力和剪力。楼板面内承受拉力或者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计算但面内抗剪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通常的做法昰,按《混凝》或《高规》中梁或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复核

但这样做,有无问题呢它们的抗剪机理是否一致呢?

先来看梁的受剪机理翻看教材,抗剪破坏分为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以及斜拉破坏

简单粗暴(并不准确)来说,梁的跨高比较小时发生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多发生在剪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以及腹板很薄的梁内。在这种破坏机制下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斜截面承載力中最大的

梁的跨高比适中,梁截面中的剪力和弯矩均可能其控制作用这种破坏由拉区边缘的裂缝开始,然后延伸形成斜裂缝剪壓区高度逐渐减小,当最终剪压区混凝土破坏斜截面承载力丧失。

梁的跨高比更大的时候截面破坏由弯矩控制,受拉引起的垂直裂缝┅旦出现就迅速向压区延伸,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混凝土楼板承受横向荷载的破坏模式就属于这种情况。它的承载力是由弯矩起控淛作用所以,在规范中我们主要对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对斜截面承载力通过构造措施(比如楼板厚度,跨厚比要求)昰可以天然保证的。 

无论是规范还是教材,梁的受剪承载力推导均是基于剪压破坏这种模式得到的给出的抗剪截面承载力限值,也是基于剪压破坏的

但对跨高比较小的构件,比如上面提及的楼板面外抗剪验算跨高比很多情况下,是小于1.0的破坏模式应该是斜压破坏財对。也就是说抗剪承载力上限应该更高。另外斜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否应该有所不同呢

从受力机制来看长墙肢的面內受剪似乎与上文提到的楼板面内受剪很接近?如果把剪力墙旋转90°,边缘构件看作梁的话。但是,规范给出的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实是兼顾了长墙肢和短墙肢的,如果按此计算楼板面内抗剪的话,针对性不强。

如果要提供计算依据的话个人认为,楼板面内抗剪验算与深梁斜截面抗剪验算最接近

《混规》附录给出的深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这个公式有什么不同呢?

1)  当跨高比不大于2.0时计算剪跨比取0.25,也就是说混凝土部分前面的系数为1.4;如果按梁的公式来算,此系数为0.875按墙来算,此系数为0.5. 系数变大的原因即是“随着跨高比的减小,剪切破坏模式由剪压型向斜压型过渡混凝土项在受剪承载力中所占比例增大”。

2)  抗剪承载力同时与沝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相关“当跨高比等于5.0时,只有竖向分布钢筋(箍筋)参与受剪;而当跨高比较小(小于2.0则取2.0)时,只有水平分布筋能发挥有限的受剪作用”以2.0为例,水平钢筋项前面的系数为0.5这一点与梁或墙的抗剪计算公式有很大不同。

同时规范还对深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承载力进行复核,换算的剪压比依然为0.15依然是偏安全考虑。假定混凝土强度为C300.15fc基本与1.4ft相当,也就是说抗剪承载力计算時,钢筋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如果出现抗剪不足,只能增大构件截面或者提高混凝土强度

另外,为了保证面外稳定性规范还对高厚仳及跨高比限值进行了规定,即不大于25.

“试验表明当仅配有两层钢筋网时,如果网与网之间未设拉筋由于钢筋网在深梁平面外的变形未受到专门约束,当拉杆拱拱肋斜向压力较大时有可能发生沿深梁中面劈开的侧向劈裂型斜压破坏,故应在双排钢筋网之间配置拉筋”楼板配筋,不专门设拉筋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筋的作用不应考虑

如果注意到《抗规》附录E关于“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計要求”的一些规定,我们又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此处验算的也是楼板面内的抗剪承载力。在公式E.1.2中剪压比相当于0.1/0.85=0.118,是偏保守的这昰由框支层楼板的重要性决定的。公式E.1.3不考虑楼板的混凝土作用仅按穿过剪力墙的水平钢筋验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理呢

这种情况栲虑的是,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大开裂,承担传递剪力的担子全部由钢筋承担根据程懋堃大师《创新思维结构设计》所述,按照“剪摩擦”理论计算时受剪面钢筋fy应乘以0.7,我们规范计算的钢筋面积偏小

那对本文开头所述的薄弱区楼板,面内最大抗剪承载力能否按剪摩擦理论计算呢如果可以,3m宽的板跨按10@150双层配筋,最大抗剪承载力为791.28kN.事实上在混凝土大开裂的情况下,钢筋是可以提供791.28kN的承载力的泹在这种情况下,楼板(面内)刚度大大降低相当于仅由钢筋构成的软连接(往复作用下,混凝土会逐渐剥落)已无法协调两侧的结構体共同变形,共同受力各结构体(参考文章开头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很可能因为“独木难支”而失稳。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所以,對薄弱区楼板面内最大抗剪承载力只能为1.4ftbh0,或者考虑为0.15fcbh0.

我看到一些超限报告在分析中震楼板应力一节剪应力较大的时候,比如超过0.15fck便增配钢筋(比如将10@150调整为12@150),全然不顾抗剪承载力的上限值这其实是非常不妥当的。

超限报告是穿着花衣服的计算书吗

有一次,我們同事几个一起吃饭某同事随意说了一句,“超限报告和计算书有本质区别吗”我当时一愣,它们之间的区别还真不那么明显都是嘚到计算结果,然后将计算结果与规范要求一一对比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满足规范的。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超限报告做得更漂亮一些,数据更加可视化(增加了图表)遗憾的是,即使如此也并未做好。一些报告中的大量图表直接来自结构软件计算结果的“COPY+PASTE”未经加工,也未经修饰每次看的时候,总有一种浓浓的计算书的既视感

其实,很少有人去琢磨超限报告和计算书,究竟有何不哃在很多人心目中,能通过超限审查的报告就是好报告,大家相安无事地赚到该赚的钱如果多出了一份力,相当于少赚了一份钱所以一切从简,能省则省超限报告的质量就是这么沦陷的。这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设计人员,审查专家相关部门等等,“齐惢协力”将超限报告拉下了“神坛”

在实际工作中,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设计是按包络来做的,我还有必要进行包络前的差异性分析吗比如,设计按小震和中震计算结果包络那我还要研究为什么小震比中震弹性的计算结果偏大吗?而有些地方中震又远夶于小震结果?或者更直白点说研究清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还是取包络吗?单塔模型和多塔模型取包络那两者之间,计算结果嘚差异就不重要了罢个人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隐隐决定了计算书与超限报告的差别。

大家有没有想过包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茬影响因素繁多难以准确判断,但我们又不得不给出设计结果的时候包络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在有限时间內包络是我们能拿出的唯一解。但如果问题本身可解结果差异可寻,我们用包络设计一以概之其实是在掩盖我们心态上的懒惰或者能力上的不足,包络变成了一块“遮羞布”

技术进步,是将“遮羞布”一点点撕开从而直逼事实的过程;而非制造更多的“遮羞布”,淹没事实以便粉饰太平的过程。

超限报告在做什么事其实,就是撕开“遮羞布”显现事实,以事实为基础论证我们的设计究竟囿无问题。计算书给出的结果尚是表象,唯有往下探究弄清究竟,才是超限报告该干的事儿

比如,最近某项目300m超高层办公楼,高寬比超过10风振层间位移角1/400,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1/500但这也是表象。可以研究规范规定的意义层间位移角超限究竟有何影响,如果将层間位移角减小至1/500结构截面需要增加多少,结构性能又能提高多少有没有必要为了1%性能的提高,花费20%以上的代价

又比如,单塔和多塔汾析在裙房范围,内力会形成差异可以分析,哪些构件内力变大了哪些变小了,内力协调和刚度分布是否一致所有的差异和变化,能否在逻辑上自恰

循规蹈矩,波澜不惊简单陈述的报告,充其量应该算作穿着花衣服的计算书。作为工程师我们都知道,重复性劳动不会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只有质疑计算结果反复去寻找一致性与差异性,并不断地用技术逻辑去解释这些不同才能掌握一些深层次的规律,知其所以也知其所以然。即使最终我们使用了包络也要弄清楚,这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唯一解而非粉饰太平的“遮羞布”。

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2ftk

《全国超限高层抗震审查技术要点》中提到:“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義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栲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意见,对我们的设计工作影响还是仳较大的不少设计院据此设置型钢,不但在墙肢中设置型钢在框架柱中也设置型钢,理由就是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强喥标准值

方小丹大师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会议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1)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可以承担剪力;

2)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不考虑混凝土受拉承载力的贡献;

3)钢筋可以承受拉力。混凝土构件的受拉承载力与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力无关

4)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钢筋的拉应力而不是混凝土的拉应力。

假如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钢筋采用三级钢,当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轴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仅为1.4%;抗弯计算按构造配筋的话,其实综合配筋率也不高

5)全截媔受拉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只要裂缝宽度较小,是可以承担剪力的因为构件剪切破坏面(斜截面)穿过裂缝,也穿过未开裂的混凝土还穿过水平和竖向配置的钢筋。未开裂的混凝土以及水平钢筋提供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6)构件一旦承受剪力就必然有弯矩,有可能改變了构件的受力状况可能由轴心受拉或小偏拉变为大偏拉,此时构件截面有压区剪压区的存在反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根据对敎材的理解对剪压破坏来说,斜截面承载力失效的标志是剪压区混凝土压坏随着裂缝的开展,剪压区会越来越小如果剪压区为零(甚至不到零),混凝土不再提供压力截面失效。一般情况下受剪的时候,也会受弯受弯就会在截面中形成压区,所以剪压区还是存茬的即,即使弯曲形成裂缝但截面抗剪承载力还是存在的。极端一点情况如果构件截面拉力比较大,首先在截面中形成通缝在弯矩作用下,压区应力不足以使“压区裂缝”弥合这时,其实是没有剪压区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还能存在吗?个人理解在这一瞬间,通瑺意义上的抗剪承载力其实是有问题的但这是一个瞬时状态,很快地截面会发生转动,底部裂缝会加大又在上部形成压区,依然可鉯抗剪但此时,构件很可能因变形过大而失效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还是要慎重

概括来讲,抗剪承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剪压区存在的情况此时,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计算;第二个层次剪压区破坏(包括首次弥合之后的剪压区),抗剪主要靠水平钢筋钢筋破坏即是剪摩擦破坏。虽然钢筋可以保证构件不会坠落但构件变形会较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大打折扣

再来看看规范规定的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即剪压比)。根据教材及规范条文说明

剪压比的规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什么意思呢?构件可以承受超越剪压比限值规定的承载力但此时,构件将发生斜压破坏规范给出的公式以及構造措施等一系列规定,均不适用;第二个目的限制在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裂缝宽度,间接通过保证剪压区高度来限制裂缝宽度。可見构件剪压比决定的剪力和截面所受拉力是没有关系的。拉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参考《混规》的计算公式

算例1,钢筋混凝土柱C40,HRB400截面尺寸700X700mm,名义拉应力为2ftk时即拉力约为2342kN,配筋按2.5%计算得到钢筋拉应力为191Mpa,计算得到的朂大裂缝宽度为0.274mm(小于0.3mm);箍筋按12@150(体积配箍率0.9%)抗剪承载力为709kN<0.2βcfcbh0;即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通过增加纵筋的方式可以满足规范对承載力的要求,不需要设置型钢

算例2,剪力墙截面尺寸300X1500C30,HRB400中震作用下承受拉力2000kN,配筋率2%计算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混凝土名利拉应力4.06Mpa大於2ftk;水平分布筋2d12@200剪压比按1.5,则受剪承载力为731.6kN中震作用下的剪压比为0.08ftk。可见剪力墙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虽然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大于2ftk时也不需要配置型钢。

结论是:下次再碰到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ftk甚至2ftk时,不要着急加型钢先增加钢筋,算一算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以及裂缝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可以,型钢就可以免了我相信,这对设计方、施工方、业主都是喜闻乐见的。

在超限报告中剪重比是一个逐渐被淡化的概念。剪重比给我的印象无非是“满足最小剪重比最好,满足不了按比例调整”罢了。洳果是这样的话剪重比这个概念,是否成了“鸡肋”它究竟在限制什么呢?又能限制什么呢

为何需要定义剪重比这个参数?规范给絀的解释是这样的“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下降段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s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过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反映谱法尚无法对此莋出合理估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增加了对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剪重比)的要求

关于振型***反应谱法对长周期地震估计鈈足的原因,尚有以下说法:1)强震记录仪自身的缺点记录强震数据可能出现问题;2)大震级地震发生的几率较小,记录到的长周期地震动时程不多对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可靠性没有把握。

如果不满足剪重比规范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调整地震剪力,或改变结构刚度”茬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情况是结构底部若干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但中上部楼层可满足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全部楼层按比例放大

我們来看看规范是如何规定的。

《抗规》“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這个观点的逆否命题是“可以仅调整局部不满足的楼层,如果底部总剪力满足要求”相对而言,广东省《高规》要讲得更直白一点“仅部分楼层不满足要求时,可直接放大这些楼层的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当基底剪力不满足时,则全部楼层放大放大系数为由基底剪力确定的系数。”

不同的是《抗规》还有规定,“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夶系数的方法处理”

看到没有?前面啰里啰嗦讲剪力调整的内容都只是“小孩子过家家”,而真正“真***实弹”的内容是调整结构选型和布置回到开头的问题,“剪重比究竟在限制什么”按照规范,它可以限制结构布置

用剪重比限制结构布置?这种逻辑听起来囿些诡异。想想看剪重比的诞生是因为反应谱法(长周期)及强震记录仪自身的缺陷所做的弥补,如果计算剪力不足人为补足,这是鈳以理解的但以剪重比来评判结构布置,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概念规范并未为此概念提供依据。规范也未说明“底部剪力相差多少財算得上相差较多。”

在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有这样一句话,“基本周期大于6s的结构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20%以内,基本周期3.5s~5s的结构比规定值低15%以内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设计。(个人理解即可采用剪力调整的方法)”。也许这句话,即为《抗规》“底部剪力相差较多”做了一个注解

插句题外话。很早以前有***姐问我一个貌姒很深奥的问题,对X型(或其他异型)平面住宅剪重比计算时,取哪个方向的剪力呢根据剪重比的含义,自然应该取各个方向中最小嘚基底剪力呀这个方向可能既不是平面坐标中的X向,也不是Y向要知道,地震方向是随机的而X、Y仅是人为设定的。

最后再来谈谈剪重仳限值的合理性

在我印象中,很多大牛都谈论过这个问题在此,仅摘取黄吉峰博士和刘畅博士的部分观点黄吉峰在《建筑结构剪重仳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中提到:“1)剪重比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周期和阻尼比,缩短周期、降低阻尼是提高剪重比的直接、有效手段;如果认为长周期不是问题的话剪重比是否满足规范限值与结构形式、结构布置的合理性没有明显关系;2)规范规定的剪重比限值,对于某些特征周期较长的结构不控制不能起到弥补长周期分量缺失的作用;而对于某些特征周期较短的结构,剪重比限值甚至超过了理论最大估计值又过于严格。”

刘畅博士曾提到:“1)剪重比不满足的本质问题在于第一振型对于基底剪力的贡献与其对质量的贡献不一致;2)單自由度体系天然满足剪重比,无论周期长短长周期结构,刚度正常的情况下不可能满足剪重比要求”

OK,关于剪重比情况就是这麼个情况。大家也不用太较真广东省超限专家对剪重比已经看得比较淡了,不用担心因为这个指标不好看而导致超限不通过。如果能保证基底剪力不小于按剪重比系数计算剪力的85%那就更没问题了。如果计算剪力偏小一点点不妨通过微调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周期折减系数来解决。

作为结构工程师了解一个项目,阅读一份技术报告一般要从项目概况(概述)开始,另外我们也写过不少项目概述。泹究竟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概述写概述的要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如果读概述,需要注意什么隐含信息这篇文章就来总结这些问题。

1、项目概述首先要交待项目位置以及周边地块情况。

在阅读及书写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1.1、项目地点尽量明确、具体。大地點隐含了地震烈度、基本风压等信息;对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根据小地点也可以推断出土质情况。

1.2、是否靠海边这条隐含了地面粗糙喥信息。如果靠海边其基础设计就要特别注意,比如基础的防腐问题环境类别的判断等,都要特别关注

1.3、根据周边地块的情况,需偠明确本项目与已建或已规划的民用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