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87期深圳书城选书|全新的深圳,也是古老的深圳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天长地久》是一本关于生命、死亡与衰老的书。收录了19封龙应台写给母亲的信,是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后,龙应台关于漫漫人生的又一力作。龙应台在这本书里所讲的,并没有什么新鲜的道理,不过仍是:珍惜眼前人,父母子女一场,不要等到诀别,才想起来没有足够的陪伴。话是老话,但在龙应台的文字里,却读出新的滋味。
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怀着“温情与敬意”,我感恩他们的江山、他们的烟尘,给了我天大地大、气象万千的一座教室,上生命的课。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禁语行禅时龙应台瞬间决定:放下一切,回乡陪伴失智的母亲,开始写信。
本书虽无更多已有史料的挖掘,也无更多新材料的使用,但涉及历史、文化、种族、宗教,角度广博,蕴有深意。本书的“东亚”带有了一种陌生感,在宋念申的论述中,东亚不止是人们习惯意义上的一个地域概念,而是带有强烈的时间性和种族性,这个新角度的切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国际政治光谱。同时,重述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也让我们得以回看19世纪以来的欧洲殖民扩张,进而反思欧洲中心主义。正因于此,“发现”便有了崭新的、现实的意义。
本书正是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韩某一国别史——是如何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蒙尘已久的过去得以重现。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朝鲜半岛七十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虽然历史不直接为今天提供***,但本书讲述的东亚遭遇,有助于我们拨开现实的迷雾,重建常识,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深圳通史:图文版》01-02
“深圳”这个地名早在明代即已出现。考古资料显示,深圳有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这是一部详尽地记录深圳历史的著作。对于生活在这座移民城市的人来说,此书具有特别的意义。这种图文版的成书形式,也使这些宝贵史料更易为读者所感知。
《深圳通史》01、02两册共八个部分,从 “历史上的深圳”开篇,总述深圳自然地理位置,历代行政区划设置沿革,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变迁等深圳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其后以时间的演进为线索,分别从“先秦时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南汉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分章叙述深圳地区的核心史事。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沃尔特·艾萨克森是当下首屈一指的传记作家,写过《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还有著名的《乔布斯传》。他的每一本书,都围绕一个跨界成功的巨匠展开。从近代科学写到当代科技,又突然拐回历史的深处,他是为了思考:这些人的智慧有什么相似之处?写《乔布斯传》时,因为乔布斯对达芬奇的推崇,艾萨克森对达芬奇产生了无穷的好奇心。人们很少知道,几幅画作只是达芬奇创造力的冰山一角,他真正精华的思想,在接近500年的中世纪历史中,一直处于“禁止出版”的状态。从达芬奇留下的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中,艾萨克森为我们还原了另一个达芬奇:对解剖学、化石、鸟类、心脏、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武器等众多领域,均有创新研究的跨界天才。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达?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跃然纸上,带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好奇心旺盛的人。
作者:[英]姆斯·索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家詹姆斯·索特旨在通过主人翁芮德娜短暂一生的追求,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意义就是不需要意义,它只还事物和欲望以本来面目。这部被遗忘了30多年的小说,随着中文版的翻译引进,与这位美国“最被遗忘的作家”一起,第一次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并带给我们强烈的思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芮德娜,一瞬,一时,抑或是一辈子。
维瑞和芮徳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饗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放弃之间逐步扩散的裂痕,这是属于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
《思维的发现:关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
作者:[美]迈克尔·刘易斯
经验判断vs数据分析,谁更非理性?休斯敦火箭队崛起的秘密是什么?篮球专家为何没看出林书豪的潜质……天才心理学家如何开创行为经济学,改变人类的思维认知。本书是《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迈克尔?刘易斯的一场思维发现之旅。揭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行为经济学理论思想形成的全过程,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二人思维碰撞出的耀眼火花,用心理学理念引爆经济学的殿堂,从而开创出行为经济学这一全新领域。
50年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对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类是非理性的,背离了经济学家所设计的完美模型,而有违常理的那些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的。丹尼尔?卡尼曼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则是揭秘了框架效应、前景理论等重大学术成果的诞生始末。
作者:[美]罗伯特·麦基,托马斯·杰雷斯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数据解读事实固然精确,但故事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您的观点。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故事进行内容营销的书。两位作者,一位擅长创作吸引人的精彩故事,一位擅长精准投放商业广告,本书结合各自之长,认为一场商业战略就是一个等待发生的故事,主张用温情的故事包裹营销,内容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白,很接地气。
本书通过将可口可乐与红牛、IBM、谷歌、苹果等将故事方案转化为行动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使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将故事的拉动力量融入市场营销、品牌、广告和销售中,通过解析这些代表行业最前沿的巨头的改变,促使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变革中,使掌握了故事技巧的营销人员塑造品牌故事的未来。
作者:[美]罗伯特·L.凯利
这是一位考古学家对人类社会的新观察。他把人类社会过往数百万年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的开始,文化的开始,农业的开始,国家的开始。工具的使用,让***区分开来;文化,让人们得以交流,结成社群;农业,让人类得以定居,有了“剩余”产品;国家,带来了高效的生产,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战争。而如今,人类则面临着“第五次开始”:一个全球化时代。不论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重重困难,作者都对人类的未来抱持着乐观和信心。
我们从打猎上树摘果子,到开汽车坐办公室,谁能说清楚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放下探寻过去的考古铲,穿越到1万年后的未来,观察人类从600多万年前走向未来的历程,惊奇地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五次“突变”,每一次“突变”都是一次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没有人能够逃脱……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作者:[美]威廉·庞德斯通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存储在数据云端的“百科”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方式,网上的知识也不是你的知识。对所有网络时代的人而言,这本书便是一记警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评估求知的过程。威廉?庞德斯通阐释信息时代思维方式的误区,直指信息技术对人们认知的误导!作者极具思想性的解读了快速制胜的学习方法,教你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红利。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美国全国性调查更使本书在专业性、科学性上无可挑剔。
本书通过三个部***读信息时代的致胜关键!首先,作者剖析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无知,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其次,通过覆盖全美的调查和研究,以大数据的形式揭示了知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告诉大家学习哪些知识可以更富有、更幸福;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媒体、网络等资源,在移动知识时代成为真正的赢家。
《区块链/赋能万物的事实机器》
作者:[美]保罗·维格纳,迈克尔·凯西
保罗·维格纳从“事实机器”的角度旁征博引、遍历古今,回溯各种形式的“事实认知”在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交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基于区块链“事实机器”在未来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前景。区块链将重塑金融、广告、技术、法律、能源等领域,有助于明晰财产所有权、个人身份、艺术版权、公民权利等的认证和识别,避免遭受Uber,Facebook等科技巨头对用户隐私数据的控制和泄露。作者将区块链比拟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事实标准及范式,可能构建更大规模的信任,从而带来一个更美好世界所需的“事实机器”。
本书向我们揭示了,若要用变革性的新技术去绕过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机构,将可能面临很多挑战。此书不仅展示了用区块链所提供的透明度取代图谋私利的中间机构后可能起到的赋能作用,还正视了这样的数字化迁徙过程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特殊利益问题以及可能对社会凝聚力产生的威胁。作者全面分析了这项技术的利弊,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关心区块链技术的走向,让其向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于深圳书城,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