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被骗说刷流水被消费银行卡必须提供银行卡流水吗?有没有不需要提供银行卡流水的网贷被骗说刷流水被消费银行卡?

(原标题:大学生策划“庞氏骗局”:自建“小贷”群 三个多月流水达千万元)

“我只是想找点儿钱来花花,把被骗的钱赚回来,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近日,在看守所里,汪华在检察官的讯问下泣不成声。他本想在毕业前夕创业,不料却在生财之道上走了歪路:利用高利贷骗取他人钱财并挥霍一空。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对汪华提起公诉,汪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网贷被骗,他起了“骗人”心思

汪华是山东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2015年7月,他通过一个名叫“借条”的网络借贷方式进行“放贷”时,被骗去近6000元。

这次被骗让汪华非常郁闷,他想通过其他方式把钱赚回来。2015年8月,汪华的一位网友给他发消息,意思是把钱给他去投资,他能支付高额利息。汪华突然“脑洞一开”,想到毕业前也没事做,刚好可以学这个方法赚钱。于是,汪华建立了一个名叫“小贷”的QQ群,他在群里发布消息:你们有钱全投给我,我来给大家做投资,把钱放款给别人,我给你们出利息,一周返还本金及20%利息。

高利息回报让不少学生动心,陆续有人给汪华投钱。

自建QQ群,成员近半大学生

面对汪华提出的如此高的利息诱惑,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此时,前期的投资人反馈自己得到高额“回报”,顿时群中还在观望的人都相信汪华具有经济实力和投资渠道,主动向他投资。永川区某高校大三学生高亮在汪华处持续投资,并准时收到回报。自以为赚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的他将消息又传给同学林超,林超受到高利息的诱惑,也在汪华处投资,并将消息告知他人。

正是因为网友之间的来回介绍,汪华的QQ群友一度发展到30多人,投资的网友涉及山东、广东、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而在最终认定的受害人中,五成都是在校大学生。

资金链断裂,“庞氏骗局”破产

收到网友打来的资金,汪华并没有拿去投资。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产生的高额利息,另一部分则用于购买机票、旅游等进行消费。2015年11月,一位网友撤去大量资金,这直接导致汪华的资金链断裂。至此,汪华精心策划的高利息投资即“庞氏骗局”也就破产了。

去年4月,被人举报的汪华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查,汪华在诈骗过程中自己消费6万余元,其余资金均用于返还投资人本金和利息。案发前,汪华的家人帮他向投资人返还资金35万余元,但案发后仍欠款13万余元。据了解,仅三四个月时间,汪华网络资金账户上与投资人往复回投产生的资金流水总账已达千万元。

到案后,汪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因他是在校大学生,系初犯,法院作出有期徒刑11个月的判决。

承办检察官提醒,放“高利贷”本身就已触犯刑律,在校大学生一定要认清楚高利贷带来的危害。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能骗”,不能用高利贷的名义进行诈骗;二是“不要借”,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不借高利贷;三是“不要投”,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他人高利息的诱惑而借款投资,最终造成财物损失。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彭丽慧_NT5727

  “我只是想找点儿钱来花花,把被骗的钱赚回来,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近日,在看守所里,汪华在检察官的讯问下泣不成声。他本想在毕业前夕创业,不料却在生财之道上走了歪路:利用高利贷骗取他人钱财并挥霍一空。永川区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对汪华提起公诉,汪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网贷被骗,他起了“骗人”心思

  汪华是山东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2015年7月,他通过一个名叫“借条”的网络借贷方式进行“放贷”时,被骗去近6000元。

  这次被骗让汪华非常郁闷,他想通过其他方式把钱赚回来。2015年8月,汪华的一位网友给他发消息,意思是把钱给他去投资,他能支付高额利息。汪华突然“脑洞一开”,想到毕业前也没事做,刚好可以学这个方法赚钱。于是,汪华建立了一个名叫“小贷”的QQ群,他在群里发布消息:你们有钱全投给我,我来给大家做投资,把钱放款给别人,我给你们出利息,一周返还本金及20%利息。

  高利息回报让不少学生动心,陆续有人给汪华投钱。

  自建QQ群,成员近半大学生

  面对汪华提出的如此高的利息诱惑,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此时,前期的投资人反馈自己得到高额“回报”,顿时群中还在观望的人都相信汪华具有经济实力和投资渠道,主动向他投资。永川区某高校大三学生高亮在汪华处持续投资,并准时收到回报。自以为赚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的他将消息又传给同学林超,林超受到高利息的诱惑,也在汪华处投资,并将消息告知他人。

  正是因为网友之间的来回介绍,汪华的QQ群友一度发展到30多人,投资的网友涉及山东、广东、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而在最终认定的受害人中,五成都是在校大学生。

  资金链断裂,“庞氏骗局”破产

  收到网友打来的资金,汪华并没有拿去投资。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产生的高额利息,另一部分则用于购买机票、旅游等进行消费。2015年11月,一位网友撤去大量资金,这直接导致汪华的资金链断裂。至此,汪华精心策划的高利息投资即“庞氏骗局”也就破产了。

  去年4月,被人举报的汪华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查,汪华在诈骗过程中自己消费6万余元,其余资金均用于返还投资人本金和利息。案发前,汪华的家人帮他向投资人返还资金35万余元,但案发后仍欠款13万余元。据了解,仅三四个月时间,汪华网络资金账户上与投资人往复回投产生的资金流水总账已达千万元。

  到案后,汪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因他是在校大学生,系初犯,法院作出有期徒刑11个月的判决。

  承办检察官提醒,放“高利贷”本身就已触犯刑律,在校大学生一定要认清楚高利贷带来的危害。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能骗”,不能用高利贷的名义进行诈骗;二是“不要借”,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不借高利贷;三是“不要投”,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他人高利息的诱惑而借款投资,最终造成财物损失。(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男子网贷提供验证码受骗

  洗车店老板王先生因急需5万元用于资金周转,遂上网搜索贷款渠道险些被骗,幸遇民警及时识破骗术,才挽回经济损失1.3万元。

  8月10日18时许,事主王先生来到通州公安分局马驹桥派出所报案称,其在办理网络贷款时被骗1.3万元人民币。民警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得知,8月5日,王先生在上网时看到一条办理贷款的广告,随后便与对方联系办理贷款,并依照对方要求提供了手机号、***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对方以王先生银行流水过低需要刷流水为由向王先生索要银行短信验证码。王先生在提供验证码后发现,其银行卡内的1.3万元人民币被悉数转走,于是急忙赶到马驹桥派出所报案。

  民警查看了王先生收到的短信验证码记录,发现并没有支出类、消费类的验证码,为了尽快查明资金去向,民警让王先生到银行打印了账户交易流水明细。根据交易流水明细,民警发现王先生的钱被转到了一个互联网理财平台。后民警通过拨打平台***,了解到有人利用王先生的身份信息在该理财平台注册了账户,并将王先生银行卡内的1.3万元放在了该平台账户中。

  在民警帮助下,王先生立即使用手机操作修改了理财平台账户密码,并将账户内的1.3万元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最终挽回了经济损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