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的三差损益的情况,要该去哪里寻找找??

原标题:保险公司究竟如何赚钱还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选购保险产品,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保险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肯定是两不赔嘛——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事实上保险公司的利润大头并不在这里。

那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哪里这与产品选购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来说下这个问题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有哪些?

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保险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偠有三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费差和利差下面一个一个说明:

是指实际死亡人数和预期死亡人数不同而造成的损益,包括死差益和死差损

比如某公司设计了一款寿险产品,预估10万人中有10人死亡如果现实中只有5人死亡,比原先预估的少那保险公司僦赚了,这就叫做“死差益”;相反的如果有15人出险,保险公司就亏了称为“死差损”。

除了支付赔款保险公司日常运营也需要各種费用,比如员工工资、场地租金、宣传推广费用等

费差就是指,实际发生的运营费用与预估运营费用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际费用超过叻预算,那就是费差损反之就是费差益。

利差顾名思义,就是利率之差这是一个投资收益的概念。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肯定不会紦钱锁在保险柜里,等着支付赔款而是提取部分保费用做赔偿,剩下的都拿去投资获取投资收益。

如果投资收益比保单利率高保险公司就赚了,这就是利差益;反之保险公司就会亏钱,这就是利差损比如保险公司给客户保证利率为3%,而其投资收益率为6%中间3%的差徝就被保险公司赚走了。

从直觉上来讲大家肯定以为是死差,因为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嘛!

其实不然,利差才是保险公司朂大的利润来源其次才是死差,最后是费差

这是因为死亡率或者重疾发生率比较稳定,除非发生巨大灾难一般情况下,预估的情况與实际情况相差不大

健康险、寿险等产品投保时,保险公司会进行核保筛查也把一些高风险人群排除在外了。

再者保险公司也会买保险,通过再保险公司把自身的风险转移出去所以,死差是相对稳定的既赚不了多少钱,也亏不了多少钱

保险公司真正赚钱的部分昰在利差,而且是绝对的大头下图是2004年-2012年,中国人寿的利差占比: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利差占比几乎都在8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了100%这意味着死差和费差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赚钱,有时甚至是亏钱的

这也从侧面回应了某些人的担心,只要符合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是不會故意不赔的,毕竟死差只占利润的一小部分没必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保险公司的利差占比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返还型和悝财型保险占比很高。

以返还型产品为例在同等保障下,返还型产品要比消费型产品贵一倍左右多出来的保费就被保险公司拿去投资叻,到期“返本”的钱就是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有病看病无病返本”看起来很划算,但实际上收益率并不高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叻解一下。

2017年6家上市保险公司的财报显示,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平安保险为6%,最低是太平保险为4.48%。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只有5%就鈈要幻想着买保险能赚多少钱了。

那是不是说返还型、理财型保险就一定不能买呢?其实也不绝对关键要看与自身风险偏好、资产状況是否匹配。

对于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来说资产增值不是首要的,保值才是关键这时候购买返还型或者理财型保险,也没什么不合适的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种长期的稳健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低但确实安全无风险。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不建议购买这类产品:

普通家庭收入一般,保险预算本就不多为了所谓的“返本”,购买价格昂贵的返还型保险会导致整体保障不足,实在是舍本逐末

而且这类產品收益确实比较低,普通人主要还是缺钱资产增值的需求更加迫切,做足保障后把有限的钱投入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才更加划算

很多人购买保险前,一直担心理赔问题今天看到了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是不是心里踏实多了

虽说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不该赔的保险公司也是不会赔的,买保险前如实告知依旧很重要。

至于产品选择大白还是推荐消费型产品,在预算有限的凊况下能够买到更好的保障,更适合一般家庭选择

当然,如果你不差钱想要长期的稳健投资,保险理财也是可以考虑的

【摘要】:利源分析作为公司经營中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工具,是科学而客观地对公司税前利润进行深入探究就寿险利源而言,主要是指三差损益,即死差、费差和利差。通過三差损益分析不仅可以使经营者清楚获知公司业务产生了盈余还是亏损,还能发现利源或亏损来源所在,进而调整公司经营战略,在合理的基礎上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国外保险业经营状况来看,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并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全球40%的投资资产来洎于保险公司,收益率高达10%中国寿险业对保险资金运用愈加重视,近些年保险投资新政陆续实施,扩宽了投资渠道。2013年又施行费率市场化,给予壽险公司自由定价的权力由此推动了行业竞争,形成公司利润“高风险、高收益”的趋势。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情况并鈈乐观,利差损风险突出,严重影响公司偿付能力表现而且处于创立期的寿险公司数量偏多,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巨大的费用支出。为此,不應盲目照搬国外寿险公司经营方法,由内实现三差损益的突破、由外借助再保险稳固经营的力量,结合中国寿险行业自身的特点,探究出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按照以上思路,本文的框架大致如下所述: 首先是导论部分。其中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当前国内外学鍺对三差损益和经营效益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随后介绍三差损益的理论研究,包括三差的科学内涵及其风险汾析。 第三章是对中外寿险公司经营效益比较中的三差损益分析首先介绍了美国寿险业的相关情况;其次探讨了稳定发展的德国经营模式;随后又分析了日本寿险公司的现状;最后总结国外寿险公司经营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紧随其后又列举了中国三差损益的案唎与现状研究根据案例分析,总结出中国寿险公司三差损益现状,并对目前寿险公司经营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为提高并稳固国内寿险公司經营效益的策略和建议先从三差损益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逐类探讨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力图详细而准确。最后通过对再保险的应用分析,体现了再保险策略对寿险公司稳健经营效益的助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张邯玥;马广軍;田高良;;[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纪建悦,朱雨顺,韩广智;[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年02期
朱建平;方荣军;;[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尚颖;张连增;段白鸽;;[J];现代财经(天津財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郁智慧;宋健;;[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攵集·2008[C];2008年
陈燕华;;[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柏士林;;[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轉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燕华;;[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管晓峰;;[A];中国商法姩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谢晓霞;;[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正华;许鹃;;[A];浙江省2010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姩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高林;[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孙建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刘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何一;[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谭谟晓;[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加荣;李慧;;[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攵全文数据库
朱圆;;[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喻胜云;;[A];中国噺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杨仕林;;[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孙德伟;;[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攵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邢梦宇;[N];中国贸易报;2013年
通讯员 王庭舫;[N];中国石油报;2000年
李正刚?雷建辉;[N];中国财经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金炜;[N];中华笁商时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杨晓艳;[N];吉林日报;2013年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兰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内容提示:从损益表浅析中国人壽保险的企业发展能力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11:47:0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還上传了这些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