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有哪些制造业中层管理职位有哪些?


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由3个部分构成。研究1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德尔菲法、核检表法初步建立起包含17项胜任特征,聚为6个胜任特征群的模型;研究2对模型的内部结构探索验证,发现七因素模型比六因素模型更稳定;研究3采用聚类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模型的系统权重。研究为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摘要: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由3个部分构成。研究1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德尔菲法、核检袁法初步建立起包含17项胜任特征,聚为6个胜任特征群的模型;研究2对模型的内部结构探索验证,发现七因素模型比六因素模型更稳定;研究3采用聚类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模型的系统权重。研究为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关键词:胜任特征;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B848
  胜任特征(competence)是指能够将表现优秀的高绩效任职者与表现一般的普通任职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的潜在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以及相关人格特点等个人特征。目前,胜任特征已经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领域、专业领域、教育领域、各类专业组织、考试与评价机构和社会公众持续关注的热点。
  已有的研究发现了胜任特征在文化、职务上的差异。Siu(1998)认为,同一层次的不同管理职位的胜任特征具有相似性,其胜任特征模型具有共通性。
  国内对于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如李虹(2001)、顾琴轩等人(2001)、宋婵蓉(2003)、卢瑞甫(2006)、刘方舟(2006)、李智伟(2007)等研究都对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作了有益的探讨。
  但是,这些研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数据收集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对所有的胜任特征都等量齐观。缺乏胜任特征权重信息。文章旨在综合应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构建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并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探索验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确认模型的系统权重,为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研究中企业规模的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中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将高层管理者设定的目标、政策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与程序并落实到具体的任务和行动中,而让基层管理者去负责完成的管理人员。
  研究1 综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和检核表法,初步构建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并区分出基准性和鉴别性胜任特征。
  研究2 根据研究1获得的模型,编制量表式问卷,对模型的内部结构进行探索验证。
  研究3 根据研究2确定的模型的内部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确定各胜任特征和胜任特征群在模型体系中的权重。
  3研究1 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
  行为事件访谈共25名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其中预研究5名,均为绩优者,正式研究20名,绩优者12人,一般者8人。绩优者通过同事提名获得,在连续两年利润增长的企业中,提名平均分数在z分数一个标准差以上并连续两年绩效考核在前10%者为绩优者。
  参加胜任特征条目筛选的专家20名,根据代表性与权威性相结合、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依据专家知识结构、社会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遴选出。
  填写自编《胜任特征检核表》的在职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166名(包括正式访谈的20名),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
  3.2研究方法与工具
  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和检核表法。
  3.2.2工具与材料
  数字录音笔、行为事件访谈协议、行为事件访谈提纲、经过翻译和初步修订的“胜任特征编码词典”、“胜任特征条目筛选表”共两轮、“胜任特征检核表”。
  第一步:行为事件访谈预研究,同时,应用德尔菲法,对胜任特征条目进行了两轮筛选,形成《胜任特征检核表》。
  第二步:对访谈结果进行转录、试编码,并对编码词典补充。编码者共四人,在编码之前均接受过相关训练并讨论熟悉了词典内容。
  第三步:正式访谈。采用双盲设计,访谈时间最短的47分钟,最长的146分钟,平均93.1分钟。同时下发并回收《胜任特征检核表》。
  第四步:编码。编码者由第二步中产生的编码一致性程度比较高并且编码速度比较快的两人组成。
  第五步:数据处理。
  第六步:初步构建胜任特征模型。
  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都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经过逻辑差错证实无误后,转换为SPSS数据,并经多次认真核对。以下研究相同。
  研究1的结果由SPSSl7.O统计处理。
  3.3.1长度(访谈时间)分析
  对绩优组和一般组进行访谈时间的差异检验,绩优组的平均访谈时间为6021.50秒,一般组为4933.50秒,两组差异在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胜任特征的差异不是由于访谈时间的变化造成的。
  对各胜任特征的发生频次、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时间之间的相关进行计算。结果平均等级分数比较稳定,因此采用该指标作为建立模型的统计指标。
  3.3.2编码信度检验
  3.3.2.1归类一致性及编码信度系数
Agreement,CA)是指编码者之间对相同访谈资料的编码归类相同的个数占编码总个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CA=2S/(T1+T2)。其中T1指编码者甲的编码个数,T2表示编码者乙的编码个数,s表示编码者归类相同的个数。编码信度系数的公式为R(编码信度系数)=[n×平均相互同意度]/[1+(n一1)×平均相互同意度],其中相互同意度即为CA。文中归类一致性的值从O.52到0.98,平均为0.79;编码信度系数从O.68到0.99,平均为O.88。以往研究表明,归类一致性通常在0.80~0.85之间,文中归类一致性系数为0.79,非常接近于O.80的水平,编码信度系数达到了0.88,表明编码信度较高。以上分析说明两名编码者的一致性水平较高,编码结果是可靠的。
  3.3.2.2编码者评分的相关系数检验
  计算两名编码者对各胜任特征编码的频次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只有在1项胜任特征的平均等级分数上相关不显著,说明两名编码者的编码一致性非常高,进一步验证了编码的有效性。
  3.3.3差异检验
  计算两名编码者对同一被试编码得到的各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数的平均数,并将其标准化转化为五点量表分数,然后对绩优组和一般组的分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绩优组和一般组在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关系建立、培养下属、团队合作、灵活性6项胜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将其归为鉴别性胜任特征,其余的11项为基准性胜任特征。
  3.3.4专家意见和胜任特征检核表的统计
  在专家咨询中,需要考虑专家对该问题的权威性。专家的权威程度(ca)一般由判断的依据(ci)和对该问题的熟悉程度(Cs)两者的自评分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在第一轮的德尔菲法中,设置了判断依据和对研究涉及问题的熟悉程度两个问题请专家自我评价,20位专家的ci在0.75到1.00之间,平均为O.88;Cs在O.65到0.83之间,平均为0.73;ca在0.68到0.90之间,平均为0.80。一般认为ca≥O.70为可接受程度,只有一位专家的Ca没有达到该要求,这位专家的意见没有计入最终结果。
  在第一轮专家意见征求结束后,将主要结果汇总后返还给专家,进行第二轮意见的征求,两轮之后形成了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检核表》,共46项胜任特征,然后请在职的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选出实际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10—15项。
  3.4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构建
  将行为事件访谈结果与检核表法结果进行对照,选取两者共有的胜任特征,组成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共17项,根据标准化转换后的平均等级分数,对17项胜任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6类胜任特征群。至此,初步构建起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
  4研究2 国有中型制造业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内部结构探索与验证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内容提示:管理的思维制造业中层管理者的六项修炼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2:01: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