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 http:// .haogu8.com/viewthread.php?tid=467023
摸大波一词,是老版主帆歌提出来的。意思我理解为:根据波浪理论,跟随主力资金和热门股票,在一个中线时间段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一般情况下,资金可以翻番。
帆歌已经远走,但他提出的摸大波的炒股艺术,却成为我们永远的怀念。为了探索这条艰险之路,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想象和训练,愿大家都成为摸大波的高手(不管是男人摸女人最喜欢的大波还是利润的大波)。
也许我们的训练内容与某些人想象的不一样,但时代不同,理念不同,判断事物的方法可能也不一样。但目的都是相同的。也希望高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只起个牵头的作用。
前言 树立正确的价值投资概念,不要太过分依赖技术分析
有个叫三秋树的朋友说:“技术分析的实质不是量价时空,而是通过这些要素及时把握市场群体投资行为的状态。单边市做多空,平衡市做差价或观望,这就是技术分析方法的全部功能。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一个活跃的市场。”
在G股改革的年代,在外国资金大肆进入股市的年代,在庄股基本被消灭的的年代,价值投资是我们能够稳定地获得利润,实现摸大波目标的不二法门。
价值是股票的内涵,技术形态是股票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但核心是股票的价值。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虽然他的技术形态也可以做得很好,但那不是大波,那是脉冲的差价,套人的陷阱。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主力才会把它做成为人造乳房,让十分优秀的男人去摸。
声明一下,这是摸大波特定条件下的对技术分析评价,作为缺乏技术的人来说,基础还是技术.我说是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贬低技术分析的意思.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与现在的时代相符合.叫与时俱进.。
那么,什么样的股票叫有价值,什么样的股票是没有价值或者是价值很小呢?
让我们向索罗斯的学生___金岩石先生来教我们: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证券行业投资专家的“性价比”,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重性,即重在看公司的成长性;一个是重价,即重在看公司的内在价值。这在理念上分成为两大派别:一个关注现金流的动态成长,一个关注基本面的价值低估;一个关注中短期的成长动能,一个关注中长期的价值回归。
虽然两者在我们看来,也经常可以混同,但在倾向性上还是可以区分出两类资金本性的背后驱动。业内人士或者海归派选择股票都言必称价值,但我们大多数股友真正关注的却不是价值,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证券市场上所说的价值是什么。
当现代金融学把证券市场所交易的商品定为预期之时,价值 ...』 [政策法规]全球经济大循环下的中国房地产
陈某人倒掉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真的房地产要暴跌了吗?
房价目前不会大幅下跌,真正导致全国房价下跌的因素,乃是全球性的经济冷却。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慢慢来分析一下。
现在中国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已经融入全球体系,什么叫做“融入全球体系”呢?我所注意的,乃是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
那一刻,意义非同小可。那意味着西方主流经济接纳我们进入它们的分工体系。这个分工体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粗略看一下:
1、 最低级,乃是非洲、南美的靠提供资源,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它们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未经加工或者仅仅粗劣加工,所得附加值很少。当然南美比非洲又好很多,南美多少有些加工工业;
2、 次低级,负责将从最低级的国家得到的原材料加工成为工业产品,这一级,需要较高的工业化水平,需要较多的稍高级的人才,所以由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担任,这一级乃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3、 次高级,乃是除去美国之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们是少数拥有垄断性高科技的国家,靠这一优势,它们可以高价出卖自己的产品,低价买入最低级和次低级国家的原料和产品,主要包括欧盟、日本等;
4、 最高级,这是食物链的顶层。只有一个国家可以占据这一级,这就是老美。它除了具有次高级的优势可以低偿获得最低级和次低级国家的产品外,还凭借美元霸权、军事霸权和文化霸权的力量,在全球坐地分赃,无偿获得高额利润,换句话来说,除了老美之外,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各国,都要按时给它缴纳“保护费”。
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力求进入的是“次低级”国家,为什么?很显然,做“最低级”,没有前途,做“最高级”,老美先干掉你,做“次高级”呢,要很高的技术实力和其他相关因素,所以短期内还是先坐上“次低级”的交椅比较现实。
我们注意的是“次低级”国家,这个级别的国家并非世界上160个左右的发展中国家都能担任的,它是由老美、欧盟和日本(当然主要是老美)联合挑选的。它的入选条件如下:
1、 政治稳定,方便稳定的生产。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如欧美一样的稳定的中产阶级,所以搞民主制度必然大乱,所以倾向于选择独裁政权(尤其在1980年代前),而由后者以强力来维持国内的稳定;
2、 有相当规模的劳动力,可以提供足够量的产品;
3、 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所谓“较高”,乃是相对于最低级国家来说,这个所谓的“较高”的技术实力比起上面的两级 ...利润42.9亿元、总负债20907亿元,两个数字的巨大反差,使得铁道部债务负担及其还款能力,再一次在投资者心目中打起大大的问号。
上述数字来源于8月1日铁道部财务司发布的财务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铁道部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总资产35717亿元,总负债2090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8.5%。
此前,铁道部公布的第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显示,其亏损了37.6亿元。也就是说,在今年第二季度,铁道部实现了80亿元的利润。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考虑到利润中未扣除300亿元左右的铁路建设基金,在财务压力趋紧的情形下,第二季度铁路盈利情况并未见好转。
更让人们担心的是,曾经被视同为“金边债券”的铁道债已悄然陷入信任危机的漩涡中。
记者从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公布的 《铁道部2011年上半年主要财务及经营数据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中发现,与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相比,半年报数据中的毛利率大大提高。
根据此前发布的一季度财务数据,铁道部一季度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594.9亿元,略低于总成本1595.6亿元,同时也高于营业总收入1558亿元;而上半年在营业收入达3525.5亿元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成本仅为2674亿元。
在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有专家表示,铁道部二季度毛利率大大提高的解释,或可认为其在二季度大量地减少了材料和燃料库存。
尽管上半年盈利42.9亿元,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扣除铁路建设基金,铁道部上半年亏损将超过250亿元。
记者了解到,铁路建设基金是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铁路建设基金是国家批准开征的用于铁路建设的专项资金,由铁道部集中管理。目前,这一基金由铁路运输部门在承运货物时根据法定额度征收。
记者查阅铁道部近三年来的财务报表发现,铁路建设基金历年都占据了利润总额的绝大部分。2010年利润总额667.83亿,其中建设基金613.39亿。
根据财政部7月22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及相关政策的说明》,去年铁路建设基金收入预算数为582亿元,决算数为616.92亿元,与上述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略有出入。
长期关注铁道部资金现状的投资界人士贝乐斯指出,今年铁路货运量比去年只多不少,若按照去年的数据对比,预计上半年税后铁路建设基金至少有300亿元,如果扣除这一项,铁道部上半年实际上依然至少亏损250亿元。
近几年来,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走高,业内人士表示,按目前的趋势,铁道部下一步的融资会加快,负债也会进一步加大。
民生银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发 ...这是我投资生涯里继600497驰宏锌锗之后第二个一直持有到100元的股票
果然到了我当初预测的100元价位!(复权价)
可惜我下面的这个坚持很久的帖子被某位班长移到了其它版区
就让我们默默地分享坚持价值投资带来的利润增长吧! [
本帖最后由 小散户1 于 2007-10-19 21:21 编辑
2007年7月23日8:35 每日经济新闻 赵文斌 本次降税加息是针对目前GDP和CPI增速过快,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减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抑制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的稳定发展。而并非针对房地产投机。 当然降税加息会改变房地产投机的成本和收益,但是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一是对房地产投机成本影响几乎为零,贷款50万元20年,等额本息还款法,采取商业贷款,加息前每个月3616.86元,加息后3660.47,增加43.61元,月增加仅为1.2%。二是存款收益相比较房地产投机收益微不足道,今年1-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5.3%、5.9%、5.4%和6.4%,而降税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才3.33%,相比较房价月增长5%以上,收益差18倍以上。同时,市场对房价下一步的预期增长,几乎没有任何争议。因此,不要指望降税加息能对房价歪打正着。 降税加息真正打击的是住房改善型和需求型消费人群,购房人不仅面临着利息增长带来的成本增长,同时面临着开发商将成本转嫁到房价中的可能。而且目前买房的人群中,改善型和需求型消费人群所占比例很大。面对目前房产中最突出的供求矛盾,房产政策的两个主要方面在于增大供给和抑制需求,其中抑制需求应该主要是抑制投机需求。而事实上,降税加息不仅不能抑制投机需求,却反可能抑制正常的消费需求。 我国的投资过热,房地产因素不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房地产业投资达8028.34亿元,同比增长29.7%。同期,全国房地产完成投资7214亿元,同比增长27.5%,超过去年全年21.8%的增速,也超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25.9%的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偏快。在我们知道降税加息难以对房地产业投资产生影响后,清楚了由于前几次调控并未对开发商资金链产生大的影响,开发商整体负债水平比较温和后,我们有理由怀疑降税加息对投资过热和经济过热的作用,起码可以说这种作用是要打折扣的。 不包含房价的物价指数本来就让人难以信服,以此做出的市场判断和政策决策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降税加息说明了ZF对经济过热的判断,但判断是一回事,效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