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要把159吨在某地区上市是什么意思?

0 】 周末快到了,经朋友介绍从网上下了一篇名为《影响企业家的33篇文章》的书,下载的资源还是很多的,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企业家必看的,或是比较热门的。 今天大致扫了几眼,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人名字,有几位曾经是语出惊人,计划周末好好看看,然后把33篇贴出来,并附带自己的观后感。呵呵。 贴出来的是俺从网上下载的,不会存在版权问题哈。
2010-02-20 02:11 】 多谢guanxdyu兄的光顾。我很感谢我的朋友介绍我看这个东东,很有点意思的。 [淘股吧] 这里简单介绍下我的帖子思路: 首先呢我的目的还是想看看大家对这些东西有什么想法,我个人还是看看更多人对世界和人的态度和观点,所以我先会把书中的文段给贴出来,然后再写我自己的感想。 我不怕大家评价什么幼稚啊,无知啊,呵呵,大家有想法想吵一吵非常欢迎。但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因为原文有33段文字再加上我的读后感会占有很大的页面,建议不要轻易留言,空间有限。想吵的人可以吱一声,我会带着3.2寸的大舌头来的。 其次,为了尽量吸引大家把这个《影响企业家的33篇文章》里面所介绍的书看看,我计划将文段的顺序按照我的想法重新排序,看看是否能够勾起大家看书的兴趣。 我作为一个被管理者来看看企业家心中在想什么,所以我的立场是非常清楚的,以被管理者的眼光看金字塔。
2010-02-20 02:32 】 第一篇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淘股吧] 胡泳的推荐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制片人 推荐语:
经营企业如同经营人生。两种经营同样需要厚积薄发,相信不经意布下的点迟早会互相连接到一起;两种经营同样需要上下求索,直到找到那种历久弥新的美妙;两种经营同样需要特立独行,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两种经营同样需要这样的心境:StayHungry,StayFoolish。 正文: 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6月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很荣幸和大家一道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的一座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典礼这么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   第一个故事:点与点的关系   我在里德学院(ReedCollege)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此后便在学校里旁听,又过了大约一年半,我彻底离开。我为什么退学呢?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一出生就交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绩效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作者:闻岳春 桂昭君
  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民企通过重组上市或买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早期,由于受到观念、上市额度等因素的制约,只有极少数民企中的幸运儿才能进入证券市场,但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 2002 年 6 月底,我国境内证券市场上共有约 137家民企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 A 、B 股)总数1178 家的 11.63% ,民营上市公司总股本仅占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总股本的约 6.69% (见图1.1 、表1.1 ),其中上海 77 家,深圳 60 家。共有 80 家通过买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占全部上市民企的58.39% 。从时间上来看, 1993 年至1995 年间,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速度较慢,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起步徘徊态势, 4 年间只有 8 家民企上市,且基本上都是首次直接发行( IPO )上市,只有 1 家买壳上市的情况。但是从1997 年开始,民企买壳上市一直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1997 年有 3 家民企通过买壳而上市,1998 年增加至 15 家,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则分别为 14 、 22 、 19 家。到了 2001 年, 27 家民企中就有 19 家是买壳上市,比重达70.37% ,这种高比例的状况表明目前买壳上市已逐渐成为民企进入证券市场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买壳上市已逐渐成为一部分民企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的、而且有效的手段。促使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的一个直接动因是:在近期,民企并购重组、买壳上市的绩效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必要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说明中国民企买壳上市的绩效。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正确认识过去和当前我国民企买壳上市的绩效,为今后民企进一步开展并购重组、买壳上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民企并购重组、买壳上市的规范、加强监管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操作思路。
  从制度角度看,民企买壳上市实为无奈之举。
  2.1.1 股票市场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民营企业。不管是传统的额度管理制和两级审批制度,还是新的不问“出身”的发行政策、市场化导向的监管政策,其实质都是为国企改革服务的。一方面,我国现有国有企业 40 多万家,国家发展证券市场的首要目标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帮助他们改制和脱困,在上市企业的选择上,政府实际上仍比较倾向于国有企业,民企首发上市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至2002 年底,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已达1224 家,在股票市场高 ...自从有了Web 2.0,互联网就有了“产品”这个概念。因为,刻薄地说,Web 1.0没有产品。   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但一个好的Web 2.0产品长什么样?检验一个Web 2.0产品的好坏,有没有一个可供判断的标准?以下从我个人的体会,总结几点: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能够充分地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不断地为网站贡献信息和资源的。是用户驱动,而不是编辑驱动。Web2.0不能没有编辑,但编辑被弱化了。编辑驱动是Web 1.0,用户驱动是Web 2.0。My ace、Delicious、Digg和Flickr,无数成功的Web 2.0产品都告诉我们,用户的力量可能是无穷的,共享与分享,在社会化数据上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易用性、简洁性,逻辑层次清晰明了。AJAX的应用,虽不至于过分强调,但不可或缺。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为其提供的站点应该有好的响应速度,可以方便地创建和传播内容。一个好的Web 2.0产品,一定是个简单的纯粹的产品。
  对Web 2.0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者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有什么样的理由让用户来访问这个产品,他们为什么访问,他们通过访问能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二次访问,如何让访问者形成访问信赖,养成习惯。要做一大部分群体喜欢的产品,让这部分群体的大多数认同这个产品,来用这个产品。
  在访问者形成访问依赖之后,培养起浏览者登陆的习惯。Web 2.0产品与1.0不同的是,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因此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培养起浏览者登陆的习惯,培养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习惯。而用户的注册信息应该是真实的,翔实的,有效的。因为只有真实全面的人,才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面建立丰富多彩的群体、圈子、俱乐部。
  要让用户知道提供的产品,是一个可以根据用户自己喜好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办用户自己的网站,而不是办产品设计者自己的网站。首先是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要让用户成为网站的主人,个性化其实是你帮他做的,定制则是他完全主动的。在共性层面之上,不同层次的人,不同背景的人我们都需要去满足。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能够沉淀用户,能够沉淀有价值的内容。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越多越好。有效信息越多越好,有效在于对用户有用,而且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的沉淀,应该是有组织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具有可扩展性,可延展的,技术可扩展,内容可扩展,用户互动可扩展。根据目标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