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业应从人寿保险中学到什么 摘要:
笔者最近深入接触了保险行业,在对人寿保险业进行了一段时间调研之后,发觉人寿保险的经营模式与直销业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相似。或者说,直销模式是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所有2001-2011 渝B2-20050021 渝公网备 500000015-0007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渝)字10号国家对直销业没有限制。 但也不鼓励扶持。因为直销和传销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加入前的“洗脑”内容。 几乎一模一样。 销售的技巧也是如出一辙。 但是。 直销钻了国家对“传销”界定的空子。 为了和传销加以区别。 直销企业有自己固定的店铺。 还常常做些公益慈善活动。 使得国家对直销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其他更深层次的分析。 本人不好说。 就这些了。
中国加入wto。 国际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已全面导入。 规范的直销必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 我们从国外多年的市场经济成熟状态可以看到。 当前中国政府也正式遵循国际准则。 承诺将于入世后三年内开放该领域的市场。 而且已经在着手对该领域进行更加有效的立法准备。可以说。 直销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此。 记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中国直销市场的远景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直销是一种正当的职业直销正式进入中国是1990年。第一个进入中国的是雅芳公司。 到了1993年时。 直销公司从数量上讲已经比较多。 直销公司的制度也更是五花八门。关于这个时期。 中国的直销理论研究者们把它称为泛滥无序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非法传销”欲演欲烈。随着媒体对打击非法传销的不断宣传。 直销也被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 难以还原其本来面目。其实。 直销是一种正当的职业。 最初产生于美国50年代。 当时由于贫富差距太大。 许多穷人没有改变现状的机会。 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个研究生发明了直销业。 让穷人从事这种职业。 让富人消费商品。很快。 许多企业滞胀的产品有了销路。 萧条的市场有了生机。 同时。 许多穷人改变了命运。 加入到富人的行列中。这种崭新的营销方式很快盛行起来。 关于直销。 世界直销协会的定义是这样闸述的:直销是指在固定零售店铺以外的地方(例如:个人住所、工作地点或其他场所)。 独立的营销人员以面对面的方式。 通过讲解和示范方式将产品和服务直接介绍给消费者。 进行消费品的行销。我们知道。 传统的商品流通形式是这样的:厂家—总代理—省代理—市代理—批发商—商店—消费者。 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管理费用。 如:工人、工资、运输经费、厂房水电费。 随着每一个环节的增加。 产品的价格也越高。 而且销售过程中还需要广告费。 这些费用最后都由消费者承担。 到达消费者手中时。 一块钱成本的产品价格可能达到六、七块钱。这样。 造成消费者或厂家的利益受损。象美国的百事可乐公司请郭富城做广告的所有费用。 同时假货 ...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请返回。
编辑***:0531-82886161 邮箱: 广告***:0531-82886161 邮箱:〖本频道编辑:清华大学硕士团队 投搞、建议、交流、合作、版权等相关事宜,请发邮件至study365edit@163.com〗
来源:不详 作者:王强 添加时间:2008-9-29 10:38:00 点击次数:765次
,人们都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感觉.因为此二种行业似乎有相似之处.做保险的说
在多年前曾流行一种说法:"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一人做
,熟人***牢;一人做银行,全家跟着忙."在多年前有人曾就社会上比较引起人们的争议的三大行业进行排位,这三大行业是:保险、
(当时称传销)、***。位次是:***第一,
人员的社会地位还不如******的地位高。更有甚者,在一些发达城市里,一些单位在办公室门口会挂上这样一个标示牌:"保险人员和狗不得入内"。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保险有了全新的认识,保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保险从业人员也由拒绝到慢慢接纳,各种不同名称的保险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陆各大城市。
一.人才的瓶颈无论在一个城市里来了多少家保险公司和
假设在一个城市里原先有四家保险公司和
公司,人员假设各是10万人,当另外又来了六家保险和
纷纷跳槽,一些到另外一家公司的人纷纷去挖原先公司的人,分来分去,依然是那10万人在活动,各家公司的人员都相对减少,新人增员难度在逐渐增加,每一家新公司最初还有一点业绩,越往后发展越难!
另外就是一批人经过一段时间从事保险和
并未达到他们心中所想,甚至更差,纷纷辞职,转入非保险和
二、培训的瓶颈一提起培训,除了各高校和各职业技校的专业或
里面,他们把培训做为一种管理方法,当然是因为他们行业的特殊性而决定的。
他们除了对本行业的创业、发展、产品、晋升时的培训还算较为有针对性以外,更多的则是成功学的东西,更多的是激励与造梦,使人们产生一种眼高手低、只说不干的状态,可谓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两家公司的讲师多是从内部选拔或是所谓本行业的高手充当讲师,尤为排斥本行业以外的讲师,甚至看不起其他行业的讲师(成功学的某些老师好像除外)。长此以往,就陷入一种固步自封、自我欣赏、不思进取、老生常谈、毫无创新的境地!
三、公司与高层主管的瓶颈如今各保险与
公司开拓市场时,总是从社会或其他的公司招聘或挖取相关行业高手来充当高层主管,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与号召力,引来一批"凤凰",结果发现"凤凰"倒是来了,但问题也来了,与主管熟知的人开始拉帮结派,形成山头,排除异己,甚至动用卑鄙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