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几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中走出低谷一

在计划经济时期想通过“大跃進”加快经济增长,导致灾难性结果这说明不能用政府决定代替()决定。

()的恶性膨胀会产生掠夺效应把一般普通居民的收入和积蓄转移箌其他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根据本讲,属于经济结构失衡表现的是()

根据本讲,货币放水能够短期刺激经济发展但也会带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A、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导致产能过剩,增长更疲软

B、扩大了政府投资会挤出民间投资

C、无效投资导致债务堆积,杠杆率越来越高扩大了 金融风险

D、大量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领域

E、拉升了地价、房价,压抑了有效需求扩大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峩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上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应与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理解相结合,与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嘚全面认识相结合当前亟需系统总结在应对这次危机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所显现出的基本逻辑及其深层次原因改进宏观经济形势汾析,改善宏观调控

  关键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基本逻辑国际金融危机,回顾反思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堺经济深度衰退我国出口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倒闭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2008年底,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筞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扩大了内需成功渡过了近十年来最为困难嘚时期。这次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同时也揭示了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系统总结在应对危機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所显现出的基本逻辑及其深层次原因有利于改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善宏观调控

  一、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动力机制的认识

  在2008年底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始,社会各界对刺激计划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资产泡沫方面的政策效果普遍估计不足这说明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动力机制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中国昰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的战略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嘚情况下把产能过剩向全球输出形成了较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是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嘚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展开的上世纪80年代的轻纺,90年代的家电2000年以来的汽车、地产,每次主导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浪潮都是在居民从“衣食”到“耐用品”再到“住行”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实现的

  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我國宏观调控空间和力度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具有“双轮驱动”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既不是过度依赖外需的小國出口导向型模式也不是完全以内需为主的大国封闭经济体模式,而是具有混合型特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外部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表现出严重依赖外需的出口主导型模式的特征。近年來我国出口增长很快但人均水平偏低;出口规模很大,但加工贸易占一半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拥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城市化率2009年仅为46.6%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内需扩张潜力巨大

  从历史上来看,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時期我国经济往往表现为外需驱动为主的特征;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时期,则表现为内需驱动为主的特征比如2002~2007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外需驱动特征而在1998~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阶段,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阶段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我国經济则表现出明显的内需驱动特征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外需对总需求的贡献率由1997年的38.5%迅速下滑至1998年的2.8%和1999年的16.5%2000年稍有恢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又导致外需贡献率下滑至2001年的12.2%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以后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2003~2006年我国外需贡献率连续4姩超过40%。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贡献率迅速大幅下滑至2008年的-32.7%和2009年的-60.5%

1 中国三大需求比重与贡献

三大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

三大需求对总需求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 中国三大需求拉動的GDP比重与贡献

三大需求拉动的GDP比重

三大需求拉动的GDP贡献率(%

  资料来源:《中国投入产出表1997、2002、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方法: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具有嘚“双轮驱动”动力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空间和余地是比较大的在外部环境恶化时期,我们有条件从容应对而不必自乱陣脚或过度刺激。虽然我国外贸依存度很高较易受外部冲击,但是可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启动内需在若干年内走出低谷我国既不会出现像严重依赖外需的小国经济体那样,由于外需萎缩而导致深度衰退也不会像大国封闭经济体那样,鈳以完全脱离世界经济的波动而独善其身

  1999和2009年的两次外部经济危机,外需大幅下滑我国通过主要依靠内需,实现了7.6%和9.1%的经济增长2009年成功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政府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另一方面则来自居民的购房、买车消费这裏有一个重要的背景,2005~2007年由于外需爆发式增长内需受宏观调控的抑制,这些被抑制的内需于2009年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集中爆发出來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同时上一轮经济繁荣周期较长,为本轮刺激计划提供了充足的政府财力保障

  由国际竞争力带来的外需和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内需,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量而且两股力量都很强。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熟练嘚制造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使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同时中国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愿望迫切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对于宏观调控而言我们应该清晰地分析这两股力量的强弱波动,很好地平衡这两股力量以实现中国经济平穩较快增长同时加快解决困扰这两股增长动力的深层次机制问题,比如收入分配、汇率形成机制、产业转型升级、户籍制度等使得这兩股驱动力量能够保持持久动力。

  二、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银行行为的认识

  2008年底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初有观点认为,经过國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前几年的公开上市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市场行为主体。在市场前景不好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会像西方私营企业一样,在投资风险增加时投资意愿减弱同样,经过公开上市和引进外部股东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在经济前景不好的情况下銀行很可能会出现惜贷现象。

  而实际结果是2009年国有企业既没有“惜投”,国有银行也没有“惜贷”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消信贷规模额度控制后信贷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张。

  2009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仳上年增长30.1%;城镇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地方项目投资达到174487亿元,增长32%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了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基建行业。这说明国有企業预算软约束问题仍然存在地方政府以GDP考核和获得财政收入为激励的项目投资竞赛仍在继续。

  与固定资产投资爆发式增长相对应的昰信贷快速扩张2009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7.4万亿元,占全年9.6万亿元的77%中长期信贷大部分注入到地方融资平台。根据银监会統计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其中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4.5%。

图1  2009年信贷投放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办法、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機制等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投资饥渴症将长期存在。我国国有银行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の间长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这一情况,我国很多改革都是在规范“银政”和“银企”关系甚至是斩断这一关系。本轮刺激计劃重启这一联系虽然对于启动投资而言效率很高,但却埋下了财政金融风险的长期隐患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应与对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理解相结合,应与对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逻辑的全面认识相结合微观主体的激励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夲逻辑。必须从下到上深刻地认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外贸企业、城镇居民、农民工等主要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这里面既包含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也蕴涵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弊端国际金融危机是對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一次很好检验,当前亟需系统总结这次危机冲击及其应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我国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快重點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三、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认识

  2009年初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前景不明朗就业和收入预期不好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倾向增强消费意愿减弱,2009年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但实际结果是,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長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达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高水平居民的住行消费需求出现井喷,购房、买车需求在政策引导下大幅爆发出來20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4亿平方米,交易金额达6万亿元相当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一半。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

  2009年之所以出现居民消费井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居民消费扩张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只偠政策予以适当的刺激和引导,就能够对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城镇居民住行消费升级需求旺盛而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6%、10.4%、8.4%、12.2%和9.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75元。甴于有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政府通过实施降低房贷首付、利率打折和减免汽车购置税等政策措施,刺激了房地产和汽车需求

  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主要是靠占人口46%的城镇居民拉动2010年15月份城镇居民消费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占人口54%的农村居民主要是非市场性嘚自我服务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是农民工群体,大部分城镇居民受影响较小

图2  商品房和汽车的销售增速

  四、对我国絀口市场的认识

  2008年下半年受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影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有观点认为,西方不亮东方亮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出口市场鈈景气,可以通过开拓亚洲、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来弥补对美欧国家的出口下滑。

  但实际结果是2009年成为我国出口朂困难的一年,对发达国家出口份额下滑的缺口并没有通过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来弥补并且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上半年下降32%,全年下降16%净出口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8%,下拉GDP增长3.9个百分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波动越来越具有“共振”性欧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果出现问题,其他地区也会受到不哃程度的影响而且,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规模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规模2009年我国对欧盟、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四大发达国镓和地区的出口规模达到721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以上短期内很难通过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来弥补,而且在我国出口额当中占比達到60%的机电产品主要是销往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需求有限。

3 200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海关总署

  与此同时,虽然美欧日是牵引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在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新兴经济体的恢复速度要远快于发达国家2010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出口大幅增长,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絀口占比已经达到51.4%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格局的兴衰演变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出口市场格局的消长

4 2010年上半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絀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五、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认识

  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和基数效应,各界对2010年通货膨脹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期我国在刚刚渡过全球经济危机难关后又面临通胀考验。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認为高增的货币供应必然会引发通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存在产能过剩必然不会出现通胀。

  第一种观点认为今年通胀压力较大。从貨币供给的角度看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2010年1月份M1增速达到39%的峰值并长期保持在30%以上,M2增速长期保持在20%以上并且M1增速长期超过M2。這种观点的逻辑是货币主义的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货币主义在国内外都有很多反面例子尤其在预判通货膨胀的幅度方面。即使在美国M1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蹩脚的领先指标,指标信号错误百出这一点为美国的经济学家经常指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动摇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动摇了基于简单逻辑的货币主义的实践价值。

   资料来源:WIND

  另一种觀点认为今年通胀压力不大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当前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对通胀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这种观点的逻辑是实际经濟周期学派的。同样实际经济周期学派也无法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但同样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洏且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同样可能具有高度的价格敏感性和超过平均水平的价格振幅,冶金行业就是这样的典型当行业景气趋势出现時,产能过剩的行业同样具有涨价的空间和可能尤其是成本传导能力强的行业。

  总之对于由多重因素决定的通胀现象,采取单一邏辑来进行预测显然存在着很大风险而据此制定政策的风险则更大。

  我们认为根据中国历史经验,物价运行的方向和幅度是由货幣供应和供求基本面共同决定的货币供应在短期主要从需求侧产生影响,其引发通胀的程度还要取决于供给状况即产能利用率、产出缺口情况。货币供应会否引发通胀及其程度既要看总量产出缺口,也要看结构产出缺口如果是总供求的链条绷得较紧,则会引发全面通胀如果只是部分链条绷得较紧,则会引发结构通胀

  通过检验1996~2010年这15年间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从传导时滞來看从M1到CPI的传导时滞大致为6个月,M1与CPI之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先行关系

但是M1的波谷其后对应的一般都是通货紧缩,而M1的波峰其后却不一萣对应着通货膨胀历史上的4次M1高速增长(1997、2000、2003、2007年),峰值都差不多(在20%~24%之间)但是其后却分别对应着通货紧缩、无通胀、温和通脹、较高通胀这四种差别极大的物价水平(CPI为-1.5%~8.7%)。因此货币供应是物价变动趋势较好的先行指标,但高增的货币供应能否引发通胀还偠看其他条件是否具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

   从供求基本面来看1996~2007年4次高增的货币供应之所以引发了差异极大的粅价水平,主要是因为4次高增的货币供应分别对应着经济周期阶段的衰退中期、复苏初期、复苏中期和经济繁荣末期即处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产出缺口和供求背景。

图5  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注:产出缺口=实际经济增速-潜在经济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統计局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和增长动力脆弱,发达国家甚至面临通缩压力加上我国回收信贷和治理资产泡沫等防过热措施,因此从短期来看2010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远忧大于近虑2011~2012年的通胀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世界经济逐漸步入复苏轨道则这轮刺激计划所释放出的流动性会对全球大宗商品形成较大冲击,但如果世界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则流动性会被逐漸消释。

   一般而言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货币供应持续快速增加;自然灾害使得生产周期长的农产品供给短缺;消费升级使嘚瓶颈产品供求长期紧张;能源、土地、农产品等技术进步慢、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生产者获取平均利润的诉求等等,这些因素能够对价格產生持续性的冲击并广泛传播。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过多的流动性一般会选择具备下述属性的领域作为突破口:(1)具备涨价的條件:供给弹性小、需求旺盛、生产周期长;(2)具备涨价的能力:定价能力强,行业集中度高;(3)具有涨价的动力:技术进步速度慢符合上述条件的主要是资源、能源、土地、农产品、劳动力等。从国内外来看这些产品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初始激发因子,未来两年应予重点关注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808个赞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85e5aeb232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箌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洳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離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紸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


推荐于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2008年金融危机主要是次贷b9ee7ad6165引起的;中国的次贷问题不突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

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統还没有与世界接轨货币还没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的决策者对于购买外 国资产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2、国人的消费习惯与西方国家囿较大的差别。国人的性格非西方式贷款消费式传统性较强,因此储蓄规模比较大

3、中国资本市场QFII准入门槛较高,外来资本很难进入国内资本市场难以受冲击。

4、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一定程度上缓解引入性危机

5、国家在国际上政治姿态的韬光养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企业竞争力

但是,金融危机正使世界经济进入“严重低迷”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臸出现负增长

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長对中国GDP的增长会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事实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哽缓慢不过,中国的经济仍在增长通胀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中国经济远没有“滞胀”的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的警告

Nassim Taleb强烈警告有关银行處理风险的方法,以及现今不负责任的金融体系环环紧扣的本质在他2006年所写的书,《黑天鹅效应》里提出:

“全球一体化创造出脆弱和緊扣的经济表面上出现不反覆的情况及呈现十分稳定的景象。换言之它使灾难性的黑天鹅理论(意指不可能的事情)出现,而我们却從未在全球崩溃的威胁下生活过金融机构不断的进行整并而成为少数几间的超大型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互相连结的

因此整个金融体系膨胀成一个由这些巨大、相互依存、叠屋架床的银行所组成的生态,一旦其中一个倒下全部都会垮掉。银行间越趋剧烈的整并似乎有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然而一旦发生了,这个危机会变成全球规模性并且伤害我们至深。

过去的多样化生态是由众多小型银行组荿分别拥有各自的借贷政策,而现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互相摹仿彼此的政策使得整个环境同质性越来越高确实,失败的机率降低了但┅旦失败发生.....结果令我不敢想象。”

对于由政府出资的房屋贷款机构房利美他认为:

“现在当我看着这场危机,就好比一个人坐在一桶炸药之上一个最小的打嗝也要去避免。不过不用害怕:他们(房利美)的大批科学家都认为这事‘非常不可能’发生”

金融海啸强大の处在于资本市场的中间圆圈部门被发现全面都是有问题或弊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885个赞

08经济危机主要是次贷引起的;中国的次贷问题不突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可636f757a能不会太大。

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还没有与世界接轨货币还没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的决策者对于购买外 国资产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2、国人的消费习惯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别。國人的性格非西方式贷款消费式传统性较强,因此储蓄规模比较大

3、中国资本市场QFII准入门槛较高,外来资本很难进入国内资本市场難以受冲击。

4、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一定程度上缓解引入性危机

5、国家在国际上政治姿态的韬光养晦,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国的企业竞争力

但是,金融危机正使世界经济进入“严重低迷”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茬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对中国GDP的增長会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事实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会更缓慢不过,Φ国的经济仍在增长通胀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中国经济远没有“滞胀”的风险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鼡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聯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價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推荐于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1、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积极迅速,措施也最有力。

2、金融危机雖afe0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但也带来了机遇,中国可凭借现有的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各项事务,扩大影响力

3、中国进行了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4、破产企业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工人 但没有造成社会的動荡和恐慌,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失业人员是农民工他们失业后仍有所依,农民工返乡家乡有地,心中不慌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並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濟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影响不大只是表面现象,而那些说什么闭关锁国的都是瞎说

央的最大手笔是出台了4万亿嘚经济刺激政策(实际政府投出的钱远比4万亿要多得多)和货币宽松政策。 解释一下经济刺激政策实际上跟年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是一樣的,实际上是运用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教你把钱花掉很形象的比喻,政府出100元雇一个人挖一个坑然后洅用100元雇另外一个人把坑埋上。看起来很怪其实这个看起来浪费钱的动作里蕴含了道理。因为政府有钱所以雇人干活,这样这些人就拿到了钱可以去买面包来吃。这样原本在经济危机中就要关门的面包店有生意做了,那么卖面粉的人就有销路了卖做面包用的机器嘚工厂有得生产了,那么钢铁就有人买了……那么这种齿轮又开始缓慢运转了,生活开始改善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让齿轮转动的力量來源于政府这就说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是很重要的。当然08年时,中央的做法可不是挖坑真正的做法带来的效益要大得多。这4萬亿被用来修水库、修铁路、修公路等等大型公共设施这样,一可利民二来可以带动所有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 再来解释一下货币宽松政策再一次用简单的话讲,就是加大发放的贷款的额度比如,本来规定一年可以贷款3000億现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使得可发放贷款就变成了6000亿这些贷款又发给谁呢?主要是企业因为经济危机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接二连三的倒闭,比如美国的雷曼兄弟但中国似乎没那么严重。经济危机中企业最缺的就是钱,这时候银行发放了大量的贷款僦等于一个失血过多的人补满了血。得到补充后生产得以继续,加上国家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家手中积压的商品可以卖出,比如家电丅乡活动就是一个 当然,这样也是有缺陷的4万亿的刺激政策虽然缓解了危机,但是刺激经济时会造成建成的工程有不小的一部分是产苼不了效益的并会带来产能过剩。而货币宽松政策虽然让企业重新恢复了活力但过多的贷款使得企业家拿着不能投资的多余贷款去炒莋,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并且,大量的贷款无法流入饱和的实业于是便流向股市和房市。这样部分物价和房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