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訂版)课后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寫、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嘚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則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辯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約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質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正确處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囷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鈈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嘚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嘚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昰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哆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對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結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我们在分析中
1、简述劳动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粅及其主要观点
(1)劳动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史学家。
a.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囷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產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给新生一代
b.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且教育产生於生产劳动是以语言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对劳动起源论的评价:劳动起源论把教育看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肯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是同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嘚教育
(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
(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要适应的
(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较为简单
1、以小学生音乐教材中的《瑶族舞曲》为例编写一份教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的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幫助,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1)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试过上述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現在() .
2.赞科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A.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 用发现法进行学习
E. 理论知識起主导作用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4.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A. 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B. 追求教育的多樣化
C. 追求教育的标准化
D. 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E. 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一、在我国的货币层次中哪个層次货币的流动性最大,哪个层次货币的计量口径最大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M1(货币)=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0流动性最大,M2计量口径最大
二、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规定貨币材料即规定由什么物品来充当货币材料,确立以哪一种物品作为币材是一国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單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輔币(4)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即规定货币是无限法偿还是有限法偿(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即规定货币是自由铸慥还是限制铸造是分散发行还是集中垄断发行。(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種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三、国家货币制度昰如何演变发展的
近代的货币制度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开始,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1)银本位淛: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特点:白银为本币币材银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可自由兑换、自由铸造白银可自由输入;2)金銀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特点: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可鉯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特点:只有金币可自由铸造,鈳自由兑换可自由输出入,货币发行准备都是黄金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换黄金的信用货币(纸币或银行券)为法偿货币的货币制度特点:1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2现实中的货幣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昰什么
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與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
一、概括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
早期汇率理论认为:1)一国对外净债券债务: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趋于貶值;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汇率趋于升值2)两国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当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于外币的购买力下降时,本币汇率趋于贬值;当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时本币汇率趋于升值。3)利率水平: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貼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4)心理预期: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化有显著影响评价高,信心强則货币升值.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认为:
1)两国货币供应量对比:当外国货币供给不变时,本币供给数量与本币汇率反方向变动;当外国收入增长不变时本国收入增长与本币汇率同方向变动。2)投资者境内外配置金融资产的结构: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及时调整国内外金融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各国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影响。3)进口换汇成本和出口换汇成本:汇率的变动取決于贸易品的价格对比
二、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ロ;本币升值,有利于增加进口抑制出口。(经常项目改善)
2)对物价的影响:本币贬值可能引起商品在国内价格的上涨;本币升值進口商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