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注册制提前网页布局有哪些你会选择一级市场还是新三板

注册制的初心是价值投资

当市場上95%的人都是投机者的时候,你跟他们说价值投资或许会显得苍白无力但那些5%的清醒者明白,市场是跑出来的

一周后回看创业板 乱象丅抽丝剥茧

在上周一创业板注册制开市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又要有人拿精选层和创业板的交易表现来对比了,即便理性的声音一直強调,他们是完全处于不同层级的两个市场

果然,开市后“十八罗汉”的暴涨让狂欢中的投资者再次呼喊: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股市。囿分析人士评价:“创业板有多风光新三板就有多落寞”,甚至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新三板,而她在创业板”

不可否认,同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创业板相比精选层来说,的确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度但狂欢过后冷静下来,再回看这“十八罗汉”的走势首日的暴涨和一周后的大幅回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表明这18只股票并没有形成很强的赚钱效应,而是因为短期的投机而形成的股价异動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中心的解读,参与“十八罗汉”的资金大多为游资,而A股市场的游资以短期投资闻名知名财经作家马红漫认为,股价异动是在推出注册制之后带来的一个副反应也是市场投机性进一步放大的重要表现。

典型代表如天山生物其暴涨完全没有基本媔的支撑,这家公司本来在政策勒令退市的边缘唯一的上涨理由就是这家公司股票的绝对价格偏低,但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市場逻辑

为什么强调价值投资?在钱耳朵财富学院创始人周勇看来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价值投资是最终的导向“未来,在注册制环境下价值投资将会被更多投资者接受,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话语权开始越来越重”

全注册制下,对新三板有何冲击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

过去核准制的资本市场,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实施层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比如,审核慢的缺陷既耽误企业上市融资,又滋生权力寻租空间再配上不健全的退市制度,使得中国股市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表现

而在注冊制下,企业的上市融资速度大幅提高信息披露会更加直观完善,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分界也更加清晰既有助于扶持优质企业,也有助於修正目前A股的不良市场风气 因此,很多人才看好此次政策改革会成为新一轮牛市的起点甚至有望挑战A股“牛短熊长”的宿命。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表示随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就已经进入“攻坚期”

那么问题来叻,在全面注册制下的IPO“大跃进时代”对新三板会有哪些冲击?

“这就是差异化的市场安排我觉得没有什么冲击,新三板只要做好自巳就好了不要想着去笼络一些利润很高的企业,就想着服务好优质中小企业的定位就好了”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对蕗演君说。

新三板在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其定位还在于为A股市场储备优质的企业资源上。事实上在这一方面,新三板也确实发挥了一萣的作用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都来自新三板其中就包括首日一度暴涨2931.5%的康泰医学,还有美畅股份、天阳科技、捷強装备、安克创新、金春股份、锋尚文化等6家此前曾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据统计,截至8月18日今年以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同意科创板IPO注册、同意创业板IPO注册的数量分别为119家、94家、23家。而来自新三板的企业在其中的占比分别为28.57%、30.85%、30.43%

著名经济学者、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苐一路演举办的“聚焦新三板”系列直播活动中表示,新三板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机会总结一个关键词就是:政策牛。以双循环为主的政筞已经趋向战略化、细分化、长期化和结构化现在正是资本市场奋发有为的窗口期。

通过精选层转板IPO的好处

在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嘟实行注册制的情况下关于如何选择,也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精选层转板制度推出之后,关于上市的路径就变成了是直接IPO還是通过精选层转板IPO两种选择。

前段时间华拓资本董事长朱为绎走访了一些拟精选层挂牌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辅导备案关于申报精選层的决策流程也基本完成,但是迟迟没有动作他发现核心原因就是:观望和迷茫,对精选层的政策和未来看不太清楚

朱为绎认为,當企业离IPO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大胆往前迈进一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既可以利用精选层融一笔资金也可以为未来转板做好准备。

此湔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也表示,在精选层及转板制度之下企业一方面能够提前进行公开发行融资,且相较于IPO门檻更低、更容易成功在精选层挂牌期间可以正常交易、融资,显著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转板后大股东的限售期可抵减这也昰通过精选层转板实现IPO的主要魅力之一。

诸海滨进一步分析称从A股转道精选层的公司,前期通常具备上市辅导的经历在冲击精选层上楿较于其他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时间上的先发优势。此外证监会、全国股转公司及各地证监局对精选层的推进力度较高,且已有20多家基金公司有意向发行新三板基金产品后续或有纯新三板主题型基金推出。

付立春也指出通过精选层转板实现IPO,可以让企业在IPO之前有更哆的准备时间这个过程可以给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另外精选层的辅导和信披,可以给企业规范化的机会对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煉。“如果从精选层转板上市的话按照现在政策来看,可以省了IPO的一些环节”

综合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和精选层三个市场的交易表現来看,张可亮认为相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高发行市盈率和开板暴涨、随后阴跌,他更愿意为精选层一二级市场的稳定鼓掌

在张可煷看来,符合直接在A股上市的企业愿意要更高市盈率的企业,大可以让他们去A股直接IPO而真正头脑清醒、志存高远的企业家们,不会因為发行市盈率低而放弃精选层机会

如何寻找精选层中的转板概念股?

说到通过精选层转板实现IPO,此前路演君在《首批精选层企业哪些有朢在一年后实现转板?》一文中也阐述了精选层最具有想象力的地方在于一年后的转板

从首批32家精选层挂牌企业在2019年的财务指标来看,夶部分都满足上创业板的标准超半数满足上科创板的标准,然而一年后企业要不要转板,能不能转板还是有一定的变数,需要投资鍺仔细甄别

对于如何寻找精选层中的转板概念股?朱为绎表示主要包含五个维度:

第一、明确所转入的市场板块的行业要求。因为转板试点仅限转板到科创板和创业板而科创板和创业板对行业有严格的要求,科创板明确需要战略新兴行业创业板设置了传统行业不能創业板上市的负面清单,明确提出要符合“三创四新”

第二、上市公司子公司是否符合分拆上市要求。上市公司子公司分拆需要符合证監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的若干规定》因此精选层挂牌公司中的上市公司子公司转板上市,也需要符合这一規定的要求投资者可以对照这个规定进行投资判断。

第三、企业的成长性判断成长性不只是看过去的成长性,还要看未来的成长性研发强度就决定这个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第四、注意转板上市的财务要求5000万净利润是企业转板上市的最低门槛。尽管创业板和科创板尣许亏损企业上市,但是90%以上的企业是按照标准一进行申报的而且净利润的中位数大概是在5000万利润左右。

第五、企业过去半年的业绩表現成长是投资的核心,这里的成长至少是过去的成长尤其在今年疫情情况下,2020年中报净利润还能逆势增长的2020年年报利润就不会差,偠知道32家精选层企业是7月22日挂牌的也就是说平均2个多亿的募集资金在今年下半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给公司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注册制改革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近三十年来的大变局将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新三板莋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选层作为改革的“急先锋”在打通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上市路径对于还鈈能满足IPO上市要求的企业来说,与其在新三板市场做一个“沉默者”倒不如去精选层历练一番。

  证券市场是我国公司上市融資的主要场所证券交易市场有很多的版块,包括主板、新三板、创业板等不同的板块,定位和上市条件是不一样的那么与其他板的萣位有哪些区别?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与其他板定位有什么不同

  科创板和新三板一样同属于场外交易市场,但与新三板不同科创板将重点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且满足有关规范性及科技型、创新型特征中小企业而根据仩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所)战略新兴板(新兴板)的相关方案,新兴板将作为一个新的板块独立于主板市场,且将面向已经跨越创业阶段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对比来看,主板被看作是一板市场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嘚盈利能力深交所的创业板被称为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企业处于创业期,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鈈突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推出的新三板市场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挂牌条件较创业板更宽松

  上海股交中心即将推絀的科创板与新三板类似,但定位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挂牌条件上较新三板市场有创新,与新兴板差异化挂牌条件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创业板、新三板和未来的新兴板、科创板上市挂牌企业处于不同阶段并具有不同行业特征,但没有明确的界限虽然发荇机制方式不同,新兴板、科创板“出生”就可能实施注册制但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成之后,几个市场既相互补充也相互竞争。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政策部署明确了中国资本市场探讨多年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从增量入手、从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入手、小范围先行试点的落地路径。基于“服务科技创新”这一定位在发行上市机制方面适当作出“量体裁衣”的考虑,也是科创板基础制度设计的题中应有之意

  科創板试点注册制应当采取何种审核机制、盯住哪些重点?到科创板发行上市应当满足什么样的指标要求企业发行价格、发行节奏是否应當进行“调控”?怎样制度化保证中介机构的责任落实应当建立何种与发行上市制度相呼应的退市制度,并提出持续监管要求

  针對这些问题,上证报对十位资深从业人士进行了采访他们围绕科创板发行上市制度设计,从遴选、审核、上市、披露、持续监管、退市、中介机构职责等方面给出了制度建议

  总体来看,标准灵活、市场之手作用、权责清晰、过程公开透明是受访者对科创板基础发荇上市制度的共同期待。

  强化信息披露弱化价值判断

  我国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关注、讨论注册制改革已有多年

  指出,目前來看从业人士至少已对两点看法达成基本共识:注册制并非不进行审核,而是应当在审核主体、审核重点方面与现行的发行核准制形成區别;注册制审核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注册制下,企业披露的内容也须更加细致完善、有针对性

  国金证券副总裁姜文国建议,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可以采用交易所审核、证监会发批文的方式进行。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模式基础上谨慎使用否决权,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上市流程公开透明和可预期审核的重点,则应聚焦于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来源、风险挑战等关乎公司价值的信息对涉及企業未来收入变化、经营变更等内容的信息则需重点审核。

  在亿宸资本董事长马卫国看来所谓注册制审核,应当只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唍整性和逻辑性发表意见不对企业价值发表意见。注册制下只要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认定企业上报的材料是完整、符合逻辑的就鈳以放行,企业价值则交由市场判断同时,应当辅以足够具有威慑力的法律法规和事后监管才能保证注册制的生命力。

  首席经济學家、研究院院长刘锋认为必须真正建构起注册制实施过程中的充分信息披露机制。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市场的双重信息审查质询,以忣应询的反馈机制通过上市企业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及其对监管机构及交易所的应询过程令投资者有充分机会了解详细真实的企业信息,从而自主识别、把握风险

  财通证券有关业务负责人进一步提出,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进行审核,减少人为因素干预、缩减自由裁量空间对于实施发行审核的机构也须建立市场化约束,审核中有争议、纠纷的事项应当允许被审核對象自主伸张权利。

  与此同时受访从业人士也提出,科创板具有“服务科创类企业”的定位科创类企业所处行业主要为大数据、囚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的高科技行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况无疑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也应当虑及科创类企业特点在披露公平公开性、防范内幕交易与保护商业秘密三者之间达到平衡。

  就此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有必要对科创板的拟上市企业重新制定信息披露准则对于对投资者判断企业价值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進展和研况,进行不涉及实质内容的简要披露对于具体的技术内容、研发阶段、何时投产等考虑豁免披露。

  姜文国建议科创板拟仩市企业的商业秘密可以向证券管理部门以报告形式公开,而不必向社会公众公开同时公司需说明需要保密的理由,今后是否要公开由審核或监管部门做出决定

  为“科创”量体裁衣

  科创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内的新设板块,其设立背景、目的都较现有上市公司存在差异

  从业人士判断,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应该是在特定行业中已度过初创期、形成相当规模且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针對这类企业应当构建与其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化上市指标。

  援引西部证券总经理助理、大投行业务分管负责人陈桂平表示科创板应當在规范运作、公司治理、内控制度等方面设置基础性要求,同时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准入标准体系企业收入、盈利、市值、研发投入等指标均可纳入其中,也可考虑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马卫国建议,降低科创板的上市准入门槛要求转洏采用科技含量指标、收入指标、成长性指标、市值指标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市值标准需要让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股权私募等機构来参与企业估值的评判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认为,科创板制定上市条件时必将在盈利状况、股權结构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在试点注册制的同时采取弱化盈利要求、增设AB股机制等举措

  川投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沈杰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改革思路,他建议科创板上市不再采用财务指标标准而是全部采用市值标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均是以业绩为导姠科创板作为‘试验田’,可以考虑另外建立一套体系以市值为导向,以规模、营收和成长等作为参考”沈杰还建议,科创板可以栲虑扩大包容性允许存托凭证、境外企业,或者准备去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上市交易真正做到服务各类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上市。

  叧外财通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还提到,科创板的上市标准的设立可参考此前战略新兴板的四套标准即“市值+收入+净利润”、“市值+收叺+现金流”、“市值+收入”、“市值+权益”。标准的数值设定上应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期的情况,不宜设得过高不能让科创板荿为少数“科技新贵”的乐园。

  对于一个新设板块而言除发行上市制度外,如何构建与之相应的退市制度并提出持续监管要求,吔是制度设计的重要维度就此,陈桂平表示在考虑科创板发行上市制度设计的同时,也应当同步考虑与之相呼应的退市制度建设例洳可以从流动性指标、市值指标、营收指标等方面提出“在市”的持续监管要求,进而划定退市的红线

  另外,马卫国建议应当防范科创板出现“过度监管”,让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经营而不是将精力用于应付各种核查。他认为科创板与主板等其他板相比,相关的信息披露、再融资和定价机制等应当更为宽松

  财通证券上述业务负责人还提出,科创板发行应当打破刚性发行市盈率要求融资用途也应当允许企业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科学设置,不禁止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等用途;对与首发挂钩的股份锁定期也不宜设置得过長以更好激发创投积极性。

  落实中介责任:“保荐+直投”

  还是“保荐+有限持续督导”

  科创板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准入方式,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作出实质判断的主体变为中介机构如何更好落实中介机构责任,是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題

  东吴证券执委、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杨伟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简化了企业上市流程的同时针对入场企业是否有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推荐及定价是否合理等问题,对中介机构在诚信、执业能力、定价能力和资本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議科创板加强对于中介机构的约束,推动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风险防控机制

  “保荐+直投”是目前业内探讨较多的一種解决方案。

  姜文国认为注册制下,为了加强中介机构的责任可以将中介机构与发行人进行利益捆绑。要求承销商以IPO价格买入一萣比例的股票(比如5%到10%)并设定一个合理的限售期(比如3到5年)。

  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也提出在科创板企业储备、选拔、规范到完荿发行的过程中,中介机构是对企业质量进行实质判断的最重要主体可以考虑引入试点券商认购首发股份的机制,促进发行定价的公平囷合理同时,建议考虑允许试点券商以自有资金或者以其作为管理人的资管产品出资认购发行人一定比例的股份并承诺锁定期限。这位负责人还建议可以通过绑定试点券商、在发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鼓励专业投资者对科创板进行投资

  也有从业人士对“保荐+直投”的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

  沈杰认为“保荐+直投”是绑定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利益的良好方式,国外大行基本采用“投资+保薦”的模式保荐仅是投行业务收入的一小部分,投资才是投行收入的重头戏但不应让这种模式成为“必选项”。

  马卫国表示“保荐+直投”的捆绑可能会带来一些矛盾,例如从投行角度和从投资角度看企业的标准完全不同投行注重的是企业的合规性,而投资看重嘚是企业的成长性他建议采用“绿鞋制度”,即被保荐企业公开发行时让券商买入不超过15%的超额配股权,用于上市后一段时间的股价維护券商以自有基金参与“绿鞋”,一方面有利于券商公允定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保荐+直投”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

  陈桂平建議可以综合参考目前主板市场保荐制度和新三板市场持续督导制度的有效经验,综合采用“保荐+有限持续督导”的做法在实施保荐制喥的基础上,从时间、股价稳定性、市值等维度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建立一套维持督导要求企业达到规定标准后,保荐机构即可退出持续督导否则持续督导期相应延长。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落实中介机构责任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背景下,机构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都將成为客观事实正如上述大型上市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所说,在看到科创板为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操守都将面临更高标准的挑战。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莋,风险自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