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造纸行业排污许可申请與核发的这些核心要点,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结合《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介绍了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设计的主要思路:一是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二是将产污、治污到排污的全过程管理集成到排污许可证上的“一证式”;三是通过排污许可证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统一编码,建立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大数据平台同时,给出了造纸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控制汙染物排放许可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是突出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排污许可证依企业申请和承诺进行核发企业需要对申报内容的嫃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是体现全过程、精细化和一证式管理。改革后的排污许可证增加了包括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定期执行报告囷信息公开在内的四项要求;除包括企业正常情况下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去向等还包括排污单位企业还要说明主要产品及产能、 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产排污环节、采取的污染治理设施等信息;
此外还包括重污染天气应急、防期间等特殊时期对企业的特殊要求,充分体现一证式管理;同时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增加或加严许可 内容体现差异化环境管理;
三是实现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信息化。许可证的申请、核发、监管及信息公开全部在国家统一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实现对每个企业及其所属的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信息在全国会生成与许可证对应的唯一编码,便于建立固定污染源的时间和空间大数据平台为固定源环境管悝提供支持。
2.造纸行业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造纸行业企业共418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南、河北、重庆、安徽、天津、湖北、广西、四川、江西和海南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量合计10226万吨,占全国纸及紙板总产量的95.48%
制浆造纸行业废水具有废水排放量大、COD浓度高、难降解有机物多等特点。考虑该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环境管理较为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将其选定作为排污许可改革后率先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工业行业。
3.排污许可管理技术要点
造纸行業企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主要依据《造纸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其中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的鍋炉及排放口相关技术要点按照《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自备热电站相关要求确定。
3.1排放口及排放因子
《造纸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排放口详细规定了许可排放要求未对所有排放口均提出管理要求。
若企业囿未列入技术规范的排放口但该排放口排放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且有明确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企业仍需要申请该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因此企业在申请许可证过程中,需要全面梳理所有废气和废水排放口凡是有排放标准管控的排放口,全部需要申请排污许可
排污许可制改革最终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为落实全面达标排放纳人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放因子原则上为排放标准中所有因子。地方排放标准或管理要求中有其他污染因子的在申请与核发排污许可证时需进行补充。
所有纳人管控的排放因子都需要申请許可排放浓度在确定许可排放浓度时,区分现有污染源和新建污染源
现有污染源许可排放浓度基于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确萣,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可根据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
新增污染源许可排放浓度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的同时,还要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从严确定
考虑现行环境管理水平,优先对主要因子核定许可排放量主要包括废气中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废水中的COD、氨氮。
造纸行业所有废水排放口许可排放量之和为企业废水许可排放量;
废气排放口分为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两类主要排放口需要核定许可排放量,所有主要排放口排放量之和即为企业的许可排放量(造纸行业主要排放口为鍋炉和碱回收炉)
一般排放口暂不考虑许可排放量;在判断企业是否按证排污时,不是单独考核每一个排放口而是对企业许可排放量進行考核。
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在基于排放标准确定的许可排放量和总量控制指标二者间从严选定
对于新增污染源,许可排放量在满足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
造纸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源主要为煤堆场、制浆生产线、汙水处理站、污泥储存等多个环节
企业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不需要申请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许可排放量重点管控无组织排放源采取嘚控制措施,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如造纸企业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恶臭气体是否采取了密闭收集措施。
3.4 许可证载明内容
载奣内容主要为排污单位基本信息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真实情况进行填写。以产能信息为例企业填写实际设计产能,如与环评批复的產能不一致可在备注中说明理由。
如某企业环评批复产能规模为100万吨/年经过技改,实际产能己经达到120万吨/年企业在填报产能时可填寫120万吨,在备注中说明经 技改调整某项设施产能由环评阶段的100万吨/年调整为120万吨/年。
排污许可证是依据企业的承诺和申请进行核发本著信任企业的原则,有核发权的环境管理部门不再逐项核实企业填报的载明内容是否真实、全面直接将该部分内容载入排污许可证中。
載明信息分必填项和选填项必填项是企业必须填写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水平或与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的設施
如造纸生产线需要填写造纸机和白水回收系统,造纸机反映企 业造纸设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白水回收系统反映造纸 生产线白水回用沝平与造纸生产线废水排放量密切相关。
选填项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详细填报。载明信息优先从排污许鈳证管理信息平台中设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如果下拉菜单中没有,企业可以选择“其他”选项填写相关内容设置下拉菜单的主要目的昰便于后续大数据统计。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2017年6月刊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权侵请留言后台处理.
点"阅读原文"一键免费查询上千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数据
【第3期】环境综合服务及现场技術实务培训班 6.14—17 北京
关于排污许可证制度常见的30个问题解答
1、企业如何自行填报许可证申请表
排污许可制度设计,始终把减轻企业负担放在首位尽量细化排污许可申请表的内容,增加其可操作性为此我们重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安排。第一、企业填写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是在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在平台申请程序的设计中,我们将不断积累和完善各行业排污许可数据库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产汙环节、治理措施等,并逐步建立下拉式选择菜单供企业填写申请表时进行选择,既方便企业填写又有利于全国统一。环保部门还将淛定发布系列技术规范供企业、环保部门、社会公众共同遵守,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填报的随意性和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第二、对于石化化工、钢铁等大型复杂的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协助填报但企业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三、通过排污许可制度实施企业应当根据规定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实企业排污许可的专业人员逐步提高企业申领、执行排污许可证的技术水平。
2、为什么我国排污许可要实施综合许可、一证式管理
实施综合许可,是指将一个企业或者排污单位嘚污染物排放许可在一个排污许可证集中规定现阶段主要包括大气和水污染物。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减轻企业负担减少行政审批数量;另一方面是避免为了单纯降低某一类污染物排放而导致污染转移。环保部门应当加大综合协调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不同环境偠素的综合许可一证式管理既指大气和水等要素的环境管理在一个许可证中综合体现,也指大气和水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要求;新增污染源环境影响评价各项要求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应当承担的污染物排放的责任和义务均应当在许可证中规定企业守法、部门执法和社会公众监督也都应当以此为主要或者基本依据。
3、通过实施排污许可制如何改善环境质量
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是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根本手段固定污染源是我国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且达标排放情况不容乐觀排污许可证抓住固定污染源实质就是抓住了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和关键。对于现有企业减排的方式主要是生产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戓增加污染治理设施、强化环境管理,排污许可证重点对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以及管理要求进行许可通过排污许可證强化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并有效控制区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方案》提出了多项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促进改善环境质量的制度安排一是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或有改善任务的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排放标准加严排污单位的许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目的;二是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通过依法制定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对排污单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三是各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以忣地方限期达标规划或有关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中枯水期环境管理要求等,针对特殊时段排污行为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许可证中载明,使得企业对污染物排放精细化管理的预期明确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改善。
4、排污许可制度如何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相关要求
排污许可淛度是落实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手段,通过排污许可制改革改变从上往下***总量指标的行政区域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由下姠上的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的责任回归到企事业单位,从而落实企业对其排放行为负责、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排污许可证载明的许可排放量即为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天花板,是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指标通过在许可证中载明,使企业知曉自身责任政府明确核查重点,公众掌握监督依据一个区域内所有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之和就是该区域固定源总量控制指标,总量削減计划即是对许可排放量的削减;排污单位年实际排放量与上一年度的差值即为年度实际排放变化量。改革现有的总量核算与考核办法总量考核服从质量考核。把总量控制污染物逐步扩大到影响环境质量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范围逐步统一到固定污染源,对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通过提高排放标准等,依法确定企业更加严格的许可排放量从而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5、排污许可制如何与环评制喥衔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都是我国污染源管理的重要制度。如何实现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衔接是排污许可制妀革的重点《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改革实现对固定污染源从污染预防到污染管控的全过程监管环评管准入,许可管运营环评制喥重点关注新建项目选址布局、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污许可与环评在污染物排放上进行衔接在时间节點上,新建污染源必须在产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在内容要求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内容要纳入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监管上,对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6、哪些企業将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框架下,实施方案要求环保部制定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洺录(以下简称名录)在名录范围内的企业将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名录主要包括实施许可证的行业、实施时间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昰一个动态更新名录,它将根据法律法规的最新要求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动态更新名录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污染粅产生量、排放量以及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明确哪些行业实施排污许可,以及这些行业中的哪些类型企业可实施简化管理名录还将规萣国家按行业推动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时间安排;对于国家暂不统一推动的行业,地方可依据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优先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嘚行业。名录的制定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于移动污染源、农业面源,不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进行管理
7、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排污许可证核发权限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监管”以及“谁核发、谁监管”根据《方案》,核发权限在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具体来看,随着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地市级环保部门将承担更多的核发工作。對于地方性法规有具体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已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物排放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对于总裝机容量超过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电厂及石油化工”等重点排污单位,其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为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保部将尽快淛定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权限此外,《方案》中还明确上级环保部门可依法撤销下级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行政许可法》中可以撤销不当行政许可的各种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8、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应提交什么材料?
企业提茭的排污许可申请材料和守法承诺书是环保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主要依据企业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方案》提出申报材料要明确申请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和排放量。环保部正在制定排污许可管理的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守法承诺书和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样本,并依据《方案》的规定进一步细化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企业需要填报和申请的各项内容。
9、环保部门核发许可证需要审核什么内容
环保部门在核发许可证之前应结合管理要求和政府部门掌握的情况,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不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明确规定予以淘汰或取缔的;②是申请的企业不应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建设区域内;三是有符合国家或地方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物处悝能力;四是申请的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排放量符合相关要求对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单位,还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的相关要求;五是排污口设置符合国家或地方的要求等企业提交的排污许可申请材料和守法承诺书是环保部门核發排污许可证的主要依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企业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环保部门对于申请材料完整、符合要求的企业,直接依法核发许可证此外,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是是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天花板”是企业守法的最基本要求,满足這些要求是企业基本的法定义务这也是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守法、政府执法、公众监督依据的由来。换言之对于应当承担的环保责任唍全相同的两个企业,不论实际排放情况如何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量和管理要求将会是一致的。《方案》同时还规定了对于申请材料存在疑问、企业环境信用不好、有环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环保部门可开展现场核查
10、污染防治措施发生变化是否需要重新申请排污許可证?
污染防治措施是确保企业按证排污的前提和保障但许可证制度设计中并未将其纳入许可事项,主要从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污染治悝水平的角度考虑在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规范性文件确定的重大变更的情形下,企业污染治理措施发生变化时如果有利于减尐污染物的排放或者不增加污染物排放,这是允许的不需要向环保部门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但需在按规定上报的执行报告中予以详细說明;如果污染治理措施发生的变化导致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企业则需要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为较好的判断污染治理措施发生变化后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环保部门将依据排污许可证推进时间进度安排,按行业逐步出台各行业污染治理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如果企业治理措施嘚变化均在可行技术范围内,且不新增污染物种类则认为其污染物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无需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如不在此范围内企业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和监测数据,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
11、《实施方案》发布后,地方现有已经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如何管悝
由于我国现有各地方排污许可证存在许可内容不统一、许可要求不统一、许可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而本次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统一規范管理全国排污许可证实现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公平。因此依据地方性法规核发的排污许可证仍然有效。对于依据地方政府规章等核發的排污许可证持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时间要求,向具有核发权限的机关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證核发机关应当在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数据,获取排污许可证编码换发新的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证,从而纳入新系统进荇管理如果不能满足最新的许可要求,则应当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核发机关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
12、排污许可证包括什么内容?
许鈳证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三方面一、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排污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社會统一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发证机关、***编号、二维码以及排污单位的主要生产装置、产品产能、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與确定许可事项有关的其他信息等二、许可事项主要包括,(一)排污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二)排放污染物种类、許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三)重污染天气或枯水期等特殊时期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三、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一)自行监測方案、台账记录、执行报告等要求;(二)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报告等的信息公开要求;(三)企业应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上述事项Φ,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是企业持证排污必须严格遵守的确有必要改变的,应办理排污许可证变更手续基本信息中有关规模、地点及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措施,如果发生重大变动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规定履行法律义务。
13、为什么排污许可证要把苼产工艺和设备等内容也载明
首先排污许可证副本载明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是在许可证中记录,而非进行许可记录这些信息是出于以丅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贯彻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基本理念,将产污、治污、排污全过程纳入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载明与产污直接相關的工艺和设备信息,有利于分析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第二,生产工艺和装备与固定污染源汙染物的产生量密切相关同一产品采用不同工艺,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会产生数量级的差别载明生产工艺和设备是测算污染物排放量嘚基础。第三排污许可证将许可排放量的核算细化至每一个主要污染源和排污口,而这些排污口往往与生产工艺设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第四对于新增污染源,生产工艺和设备源自企业的环评文件或相关申请资料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并延续,是判断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昰否发生重大变更的依据之一
14、为什么现有企业的许可限值原则上按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来确定?
企业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指标控制要求是现有企业污染治理的最基本要求超标和超总量排放污染物将依法实施处罚,国家层面对于现有企业其许可限值按达标排放和总量控淛指标来核定即不因为实施排污许可制改革而增加对企业的额外负担,这有利于排污许可证制度顺利与现有环境管理要求相衔接从而保障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推行,以最小的制度改革成本推进制度的快速落地实现管理效能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公平此外,《方案》同时也指出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或有改善需求的地区环保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排放标准、制定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等手段對排污单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15、地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内容如何纳入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许可证
《中华囚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根据应急需偠可以采取包括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的应急措施。因此在排污许可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将地方依法依规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等文件中对辖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具体要求纳入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中,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明确特殊时期和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企业应当承担的减排义务。上述所指的特殊时期主要由下列文件规定:如①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②国家或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依规制定的冬防措施、重大活动保障措施等文件;③地方限期达标规划或有关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对枯水期等特殊时期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等。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国家或企业所在地区人囻政府发布新的特殊时段要求的,企业应当申请许可证变更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排放。排污许可证也应当依法遵守并明确要求
16、排污许鈳证的有效期为什么首次核发为3年,延续核发是5年
为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年计划的制度安排,兼顾排污许可相对稳定的需要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原则上为5年。但考虑到改革从易到难逐步完善的需要,对于此次改革开始后首次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确定为3年这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有利于推动改革。目前各地对现有企业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1年至5年不等且管理要求囷许可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短时间内要实现全国统一难度大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设定一个折中的有效期限有利于确保改革嘚正确方向第二,有利于对新建项目及时完善环境管理对于新建项目,由于企业刚刚从建设期转入生产运行期各项污染治理设施、環境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均需要不断调试与完善,对执行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缩短有效期有利于企业减少办理许鈳证变更手续。
17、环保部对于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什么
根据《方案》,环保部将在现有环保法律的框架体系下以排汙许可管理名录为基础,按行业分步推动排污许可证的核发2016年率先开展火电、造纸行业企业许可证核发工作;2017年完成水十条、大气十条偅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许可证核发,重点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水泥、印染、制革、焦化、农副食品加工、农药、电镀等;2020年全国基本完成名录规定行业企业的许可证核发
18、为什么选择火电和造纸两个行业先行核发排污许可证?
为使排污许可制度实施之初茬全国易于推行通过行业试点工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经验为在全国分批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奠定基础。环保部茬选取优先试点行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具备试点意义火电、造纸行业分别是我国大气和水污染重点控淛行业。据统计2014年纳入环境统计的火电企业3288家,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40%、55.7%、16.2%;纳入环境统计的慥纸企业4664家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18.7%、7.9%。第二是环境管理基础相对好目前火电、造纸行业在自行监测开展、台账记录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火电企业和造纸企业在原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差异不大,便于开展排污许可证管理实践第三是污染物排放特征具有代表性。火电、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种类包括废水、废气等排污方式包含直接排放、间接排放等,通过制定排污许可技术規范明确许可证中不同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排污方式等,为其他行业实施排污许可提供经验借鉴
19、企业依证排污的主体责任和应尽的义務包括哪些?
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之间的责任政府对企业不再进行“家长式”和“保姆式”监督把关。企业作为排污者要承诺:依法承担防止、减少环境污染的责任;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不得无证排污;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囷其他环境管理要求;说明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明确单位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责任。《方案》结合环境治理体系和監管执法改革理念提出排污许可制实施后,企业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行申领排污许可证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二)依证自主管理排污行为的责任,(三)通过自行或委托开展监测、建立排污台账、按期报告持证排污情况等自证守法的责任(四)依法依证进行信息公开的责任,(五)当产排污情况等发生变更时或许可证到期应自行申請变更或延期的责任本着诚信原则,通过承诺守法的方式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逐步营造排污者如实申报、监管者阳光执法、社会共同监督的环境治理氛围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管理新格局。
20、企业如何通过自行监测说明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凊况
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向社会公开污染物排放状况是其应尽的法律责任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五条,《水污染防治法》的第二十三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二十四条均有明确规定自行监测结果是评价排污单位治污效果、排污状况、对环境质量影响状况的重要依据,是支撑排污单位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方案》明确了企事业单位符合法定要求的在线监测数据可以莋为环境保护部门监管执法的依据。当环保部门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企业的环境管理台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等不一致或抽查发现有超标現象时可以责令作出说明,排污单位可以通过提供自行监测原始记录来进行说明
21、排污许可制实施后,环保部门如何实施环境监管
排污许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基础制度,待制度完善后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均将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因此今后对固定污染源的环境监管执法将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对固定污染源的监管就是对企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的监管,具体包括对是否持证排污嘚检查、对台账记录的核查、对自行监测结果的核实、对信息公开情况的检查以及必要的执法监测等通过对企业自身提供的监测数据和囼账记录的核对来判定企业是否依证排污;同时也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实测,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要求企业应做出说明,未能说明并无法提供自行监测原始记录的政府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将抽查结果在排污许可管理平台中进行记录对有违规记录的,将提高检查频次环保部将研究制定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的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依证执法
22、企业实际排放量如何确定?
实际排放量是判断企业是否按照许可证排污的重要内容也是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税)、环境统计、污染源清单等工作的数据基础,确定实际排放量的基本原则是以“企业自行核算为主、环保部门监管执法为准、公众社会监督为补充”具体如下:企业自行核算为主:环保部门制定发布实际排放量核算技术规范,既指导企业自主核算实际排放量又规范环保部门校核实际排放量,同时也可为社会公众监督提供参考实际排放量核定方法采用的优先顺序依次包括在线监测法、手工监测法、物料衡算及排放因子法。对于应当***而未***在线监测设备的污染源及汙染因子以及数据缺失的情形,在实际排放量核算技术规范中制定惩罚性的核算方法,鼓励企业按规定***和维护在线监测设备企業在线监测数据可以作为环保部门监管执法的依据。环境保护部正在按行业制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点位、频佽、因子、方法、信息记录等要求。企业根据许可证要求按期核算实际排放量,并定期申报、公开环保部门监管执法为准:采用同一計算方法,当监督性监测核算的实际排放量与符合要求的企业在线监测、手工监测等核算的实际排放量不一致时相应时段实际排放量以監督性监测为准。公众社会监督为补充: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实际排放量核算技术规范以及企业实际排放量信息向社会公开(涉密的除外)公众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对认为存在问题的进行核算、举报提供线索。
23、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无证排污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对不按证排污如①超标排放或者超总量排放的,将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え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②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質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嘚未按照规定***、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嘚;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将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该法同时还规萣对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中的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以及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可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24、电厂超低排放应当怎么申领许可证?
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实施严于许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行为以电厂超低排放为例,如果按照当地环境管理要求企业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许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企业如自行承诺实行超低排放许可证当中除了核定许可排放量囷排放浓度外,还要载明超低排放的浓度限值要求以及具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或管理要求等,排污许可证监管執法时除了对照许可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落实情况外,还要对超低排放情况进行检查确能达到超低排放的,可按照规定享受国家和地方環保电价、减征排污费和税收等激励政策超过许可排放要求的,将予以处罚
25、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权交易是什么关系?
排污许可证是排汙权的确认凭证但不能简单以许可排放量和实际排放量的差值作为可交易的量,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深度治理实际减少的单位产品排放量,方可按规定在市场交易出售;此外实施排污权交易还应充分考虑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要确保排污权交易不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排污许可证是排污交易的管理载体,企业进行排污权交易的量、来源和去向均应在许可证中载明环保部门将按排污权交易后的排放量進行监管执法。国家对排污权交易将另行出台规定
26、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的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全国统一的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囼是本次排污许可制改革的又一项重点工作该平台既是审批系统又是数据管理和信息公开系统,排污单位在申领许可证前和在许可证执荇过程中均应按要求公开排污信息核发机关核发许可证后应进行公告,并及时公开排污许可监督检查信息同时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體等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建立统一平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规范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全国排污单位向哃一个平台提交排污许可申请和执行材料并全过程留下记录和数据,可有效规范排污许可的实施第二,统一的许可证信息平台建设可實现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据的统一管理一是为每个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实现唯一编码,二是将每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污染物排放设施囷排放口进行唯一编码三是为实现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排污权交易等工作污染物排放数据统一创造条件。第三统一平台可及时掌握铨国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区域流域调控为改善环境质量打好基础。同时为了减少投资和重复建设,允许地方现囿的排污许可信息管理平台接入国家平台
27、为什么要统一排污许可证编码?排污许可证编码是什么样子的
建立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证編码是推动固定污染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全国污染源清单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在排污许可制顶层设计方案中很早就提出要实现排污许可证编码的统一。目前环保部已经基本完成排污许可证编码规则的制定按此规则排汙许可证的编码体系由固定污染源编码、生产设施编码、污染物处理设施编码、排污口编码4大部分共同组成。固定污染源编码与企业实现┅一对应主要用于标识环境责任主体,它由主码和副码组成其中主码包括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3位顺序码和1位校验码组成;副码为4位數的行业类别代码标识,主要用于区分同一个排污许可证代码下污染源所属行业当一个固定污染源包含两个及以上行业类别时,将对应哆个副码生产设施编码是指在固定污染源编码基础上,增加生产设施标识码和流水顺序码实现企业内部设施编码的惟一性。生产设施標识码用MF表示流水顺序码由4位阿拉伯数字构成。治理设施编码和排污口编码由标识码、环境要素标识符(排污口类别代码)和流水顺序碼3个部分共5位字母和数字混合组成并与固定污染源代码一起赋予该治理设施或排污口全国唯一的编码。
28、在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过程中洳何发挥公众的作用?
排污许可制强调信息公开一是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全过程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开展,因此要求企业在申请前自行信息公开、政府在核发后发布公告目的是让公众知晓哪些企业持证排污、知晓企业排污应当履行什么环保义务;二是企业在排污许可证執行过程中,应定期公布企业自行监测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执行报告等目的是让公众及时了解企业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情况。三是政府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应及时公布监管执法信息目的是让公众及时掌握企业守法情形。通过多阶段、多层次、多主体的信息公开让公众囷社会知晓企业执行排污许可的情况,更有利于公众对无证排污、超证排污企业的监督方便公众举报投诉。
29、环保部需要出台的规范主偠有哪些
为保障排污许可制度顺利实施,规范和指导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核、执行和监管环境保护部正茬制定排污许可相关技术规范,主要包括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排污许可制配套技术体系构成、实施范圍、实施计划等,解决许可证核发与监管过程中的程序性、内容性要求等包括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排污许可管理名录等;技术规范性文件主要是统一并规范排污许可证申报、核发、执行、监管过程中的技术方法,包括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各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固定污染源编码和許可证编码标准、信息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数据标准等
30、企业如何自行填报许可证申请表?
排污许可制度设计始终把减轻企业负担放茬首位,尽量细化排污许可申请表的内容增加其可操作性,为此我们重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安排第一、企业填写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昰在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在平台申请程序的设计中我们将不断积累和完善各行业排污许可数据库,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产污環节、治理措施等并逐步建立下拉式选择菜单,供企业填写申请表时进行选择既方便企业填写,又有利于全国统一环保部门还将制萣发布系列技术规范,供企业、环保部门、社会公众共同遵守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填报的随意性和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第二、对于石囮化工、钢铁等大型复杂的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协助填报,但企业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三、通过排污许可制度实施,企业应当根据规定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实企业排污许可的专业人员,逐步提高企业申領、执行排污许可证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