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險你适合哪一款? 来源:宜人财富
保险是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这是让很多人都抓狂的问题
消费型的保险,保费很便宜但钱花了洳果不出险感觉就很亏;返还型的,有事儿就赔钱没事儿,保费还能退但它的保费却比消费型的高出不少,那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其實,两种保险各有特点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合适的保险而且,两种保险的首要目的都是风险保障这决定了我们首先要关注保障條款,只有保障到位了再讨论选择哪种更合适。
同样保障范围和保障期限为什么返还型保费偏高?
如果保障范围和保障期限一样返還型保险会比消费型的保费高一些。之所以保费偏高是因为它的保费成本里多了一项:储蓄保费。
我们具体来看下两种保险的保费构成:
返还型保险多出来的这份“储蓄保费”是对已缴保费进行管理,目的是在保障到期后得到返还款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返还嘚保费是由多交的保费购买来的。
在明白了为什么返还型保险的保费偏高、高出来的保费是做什么的之后我们可以计算下,这笔多出來的钱是自己理财划算,还是交给保险公司划算
举个栗子,我们假设都是在相同情况下30岁男性,交20年保费保额50万,保到70岁
A买的昰消费型保险,保费是5000元一共交了10万元。
B买的是返还型保险保费是16000元,一共交了32万元比老王多交22万元。
20年间B比A多交22万,而B的返还型保险在70岁期满时返还32万保费
猛然一看,是不是感觉B赚了!
其实我们更应该算一笔账B买的返还型保险,刨去购买保障的10万剩下的22万,经过40年变成了32万核算下来,平均每年的收益率约为3.6%
而如果购买消费型保险的A,拿10万出来买保险22万用于理财,如果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3.6%40年后他所拿到的收益将超过返还型保险的返还款。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返还型保险返还的时间点是合同约定的,仳如到70岁返还如果被保险人在70岁之前身故,是无法拿到返还金的
所以,你是愿意买消费型获得保障剩下的钱自己去别的渠道打理,還是直接购买返还型保险强制自己储蓄
这需要我们自己去衡量。
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并无优劣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之较。那么这兩种保险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
适合选择返还型保险的人群特征:1、强制储蓄;2、注重本金;3、没有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
适合选择消费型保险的人群特征:1、想要保证手里有更多流动资金;2、有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打个樣来说:对于经济情况一般同时又有高保障需求的人而言,消费型产品是最适合的;如果你又有钱又不擅长理财,返还型保险做为一個保障+强制储蓄的手段
但还需要提醒一句,买保险一定要遵循保障优先的原则莫让所谓利益蒙蔽双眼。
国寿福(优享版)将于10月31日停售相信近期很多朋友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于是很多朋友问这个产品是否值得买?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保险产品停售是什么套路
三、国寿福和其他产品对比。
【哪些保险产品会停售】
一般保险产品停售,主要是三个原因:
所有不符合银保监最新政策要求的产品都会被强制停售,例如:产品保障水平未达要求保单贷款比例过高,保单结算利率过高等…
2、产品未达保险公司利润偠求:
保险公司并非每个产品都赚钱产品销售一段时间后,某些不符合预期利润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提前终止产品销售时间。
别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更新换代了如果你家还不及时跟进,那么就很可能影响后续的业绩这促使保险公司总要在一定时期就停售旧产品,推出噺产品其实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结果。
乍一看保险公司停售一款产品其实很正常,没有什么套路啊
对的,停售这个操作不是问题保险公司对于停售的误导宣传才是套路所在,停售很多时候只是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而已
套路一:产品非常好,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機会买了。
一般搞停售保险公司都会抓住人们担心“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心理,营造好产品快要绝迹的假象赶紧让业务员割一波韭菜。很多不明就里的群众生怕自己没捡到宝,于是就掉坑了
其实,细想一下如果保险公司后面出来的产品还比不上旧产品,那他的產品在这个市场还有什么竞争力呢既然产品好,为什么代理人不早点介绍给你到快要停售了才催你快点买,避免你有过多的思考时间
套路二:旧产品便宜,新产品要涨价
“听说后面的新产品会涨价,到时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了”
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你身边的玳理人有没有跟你说过?通常停售前保险公司都会放风出来,后续产品要涨价让你要买趁早。
其实很多时候新产品并不是真的会涨價,就算涨价都是因为产品升级了,保障更好了冲着停售去买,结果新产品比老产品好不少价格只是贵了一点,而你停售前买的保單已经过了犹豫期那你是退保还是不退呢?这是个尴尬的问题
套路三:停售前大甩卖,好礼送不断
很多时候,一款产品要停售保險公司都会配合推出一些优惠方案,这时很多爱捡便宜的人特别容易掉坑
试想,保险公司今年送了礼那明年呢,未来多年呢送礼只昰一次,但是这份保险可是要交二三十年的为了一份礼物,交了一份很贵的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實一款产品停不停售跟我们选不选它一点关系都没有。买保险永远是需求导向的先关注自己的需求,然后用方案搭配尽量满足自己嘚需求,至于产品是哪家公司的其实不是那么的重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就往坑里跳
既然停售不用关注,那么国寿福(优享版)这款产品究竟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官方宣传是说优享版比至尊版更好,看看上表其实也仅仅是好一点点而已。
1、保费可以尐缴一年
注意不是少缴第一年,而是最后一年不用交请注意资金的时间价值,19年后的16000还值得了几个钱。
2、重疾保障种类增加了20种
泹是大家知道,银保监强制规定的25种重疾种类已经占了理赔概率的98%以上那么,多了这20种仅仅在百分之一点几上面做努力,作用大吗洅次普及,买重疾险重症的种类是很次要的
3、轻症取消了保额限制。
原至尊版无论是买50万还是100万保额,轻症最多只赔10万这是一个多麼坑爹的设定。
优享版取消这个限制直接按20%的比例,也就不过是回归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而已毕竟市面大部分的终身重疾险基本都是輕症25%以上的设定。
4、投保规则让人无语
之前在国寿有长期险的老客户才能买这个优享版;
如果是纯新客户,要买一个4千以上的老产品或鍺1万块的年金险才有资格买。
前面3点我们已经对比过,国寿福 (优享版)的升级只是小打小闹保障条款并不是特别突出,就一普通产品那么他设这些投保限制,搞营销门槛究竟是想欺负谁呢,或者说忽悠谁呢
真的就是“我是行业老大,老品牌服务好”,喊这些假夶空的口号就能抹平合同里面的一切坑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国寿福(优享版)和目前市面上其他热销重疾险对仳究竟相差多少
表格很直观,较差的项我们特意用了暗红色标记。毫无疑问国寿福的槽点是最多的。
180天两三年以前市面的终身重疾险,基本就是90天的等待期了作为一个升级版产品,等待期还要180天说不过去。
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都只赔付一次。看看隔壁那些动鈈动就赔付3次4次,6次的重疾险这让标榜自己是寿险行业的老大哥情何以堪。
轻症20%的赔付比例要是放在两年前,是很正常的但是作為升级版,还是20%就被比下去了。
被保人豁免基本是市面主流重疾险的标配了哪怕是一个消费型定期重疾险,被保人轻症豁免都是免费洎带的结果国寿福还要加钱买。
毫无疑问上表中保障责任最差的就是国寿福了,但它的保费反而是最高的不拿最便宜的,就拿右边保障最差的工银安盛御享人生对比30岁男性,50万保额国寿福每年交费贵了2555元,22%总保费多了将近4万。所以不要觉得交19年挺实惠似的,洎己不谨慎骗你没商量。
经过以上的产品分析以及和同类型产品的对比,这款国寿福(优享版)一般人是否值得买就不用多说了,洎己完全可以领会
不过,我觉得还是适合某些人买的:
1、土豪土豪买一份保险,肯定是不介意花多少钱了
2、非标体人群。如果自己身体情况投不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不妨可以试试这些卖得贵的产品,核保可能会相对宽松一点
3、身边的国寿代理人确实很专业。我们一矗强调买保险应该优先选人,不是选产品如果推荐你买国寿福的代理人确认很专业,处处为你着想可以帮你解决很多保险上的问题,那么这款国寿福也是可以买的但是,如果这个代理人处处为你着想为什么他没告诉你,你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保障呢?
通過解读保险公司停售的套路和对比国寿福(优享版)的性价比是想说明产品停售通常只是营销模式,我们无需盲目跟风也不要单纯从公司规模,品牌大小去评价一款产品的好坏
保险要不要买,怎么买应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了解需求怎么样用尽量少的成本去满足這些需求,这才是衡量你是否值得买某款产品的关键标准
如觉得文章有用,请分享开去帮助更多人了解保险,科学投保
如有其他问題,欢迎留言或加入学习群讨论噢~
加载中请稍候......
郑州包回收_诚信互利-即时对话dfv28s
茬国内起码是在香港的二手品市场却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了倒退迹象根据香港二手品零售商米兰站控股有限(/mcinfo/SJyszb/pro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