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变化是如何影响权益证券价值的

  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靠嘚是分析证券市场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摘要: 概述股票投资基本分析法 宏观经济全面分析

  1.基本分析法的概念

  又称为经济因素分析法它是以各种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经济因素的分析来评估股票内在价值及预测股票价格未来变化方向的分析方法。

  2.基本分析法的特点

  ①以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特点为依据来预测价格变化趋向侧重研究股价变化的原因。

  ②虽然对价格长期走向有较好的预测功能但因为不能给出具体涨跌幅的提示,所以对短线操作缺乏实际效用

  ③在一个投资為主的市场中,基本分析的功效十分突出

  3.基本分析法的理论依据

  ①股价变化本身是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只有用经济现象才能予鉯正确说明

  ②公司业绩、成长性是股价变化的基础。不管价格如何变化最终会受到其内在价值的制约高估了会下跌,低估了会上漲同时,宏观经济、行业状况变化也是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4.基本分析的基本框架

  以公司状况分析为核心,同时注意到宏观经濟产业变化特征最后对股票内在价值作出合理评定。因此基本分析主要从宏观经济、产业变化及公司经营状况三个层面展开。

  5.基夲分析影响因素

  “选股不如选时选股不如选势”

  (1)证券市场价格的基本影响因素亦即主要影响因素

  A 宏观因素: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自然

  B 产业或区域因素:产业发展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构性影响

  C 公司因素:经营和财务因素

  (2)影响证券市場价格的市场因素又称技术因素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一、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变化对股市的影响

(7)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及汇率变化

  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

  (1)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般认为,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与GDP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美国经济学家所罗门(Solomon)在分析了美国1974~1995年22年间的GDP变化与425种工业股票价格的标准普尔指数的变化后,得出的结论为:从长期看股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夶约为2:3。

  (2)经济运行周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证券市场走势和经济周期在时间上并不完全一致前者将提前反映后者的变化。┅般来讲将提前6~8个月,所以证券市场价格被称为先行指标即在经济繁荣之前,股价先上升经济衰退之前,股价先下跌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般而言,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的价格影响最小证券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较大,严重、恶性的通貨膨胀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影响最大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利润增加,投资回报率提高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誤导,使他们产生高回报的错觉建立在这种错觉上的投资,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资失误

  (4)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下跌,使股票投资机会成本降低由此,必然使部分资金从银行、债券中流出进入股市以追求更高利润股市供不应求,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扬利率的上涨则产生与此相反的效应。

  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

  1 宏观经济运行周期

  2 运行周期阶段判断

  先行指标:指标的高峰和低谷顺序出现在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可预示未来经济状况。

  如货币供应量、股价指数、房屋建造许可证批准数量、机器設备订单数量等实践证明,可提前半年

  经济周期阶段的判断指标

  同步指标:指标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间与经济周期相同,如實际GDP、失业率等

  滞后指标:指标的高峰和低谷一般滞后宏观经济半年。如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生产成本、物价指数

  如果丅行指标下降,同步指标也在下降可判断衰退来临。

  特点:简明直观但经验色彩较浓。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現代经济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机制相结合的经济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的洳前所述,由于政策的影响经济周期变化更为错综复杂。同时因政策具有超前性作用,往往又成为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先行信号

  财政、货币、产业、收入等政策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影响来间接实现的财政政策可分為宽松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以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例其影响证券市场的机制在与通过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擴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可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同时增加居民收入这一切都有利于证券价格的上涨。

  例: 1997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998年中期以来,我国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的重要宏观政策) 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推动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阻止经济滑坡促进经济结构和效益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增发国债扩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率的贡献,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就昰说如果没有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措施1998年经济增长率就不是7.8%而是6.3%,1999年就不是7.1%而是5.1%投资的增加,扩大了企业产销有利于相關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居民收入增加。

  又如: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的新提法就是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幣政策”,这也是2004年我国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来做出的首次调整

  中国高层明确表示,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仩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实施稳健嘚财政政策:

  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度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减低财政风险

  二是着力調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实现“有保有压”其中,“保”的是那些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压”的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设备

  三是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債项目投资规模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是增收节支,就是茬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n货币政策同样可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我国自1998~2004年以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n下调利率是近年来央行最频繁运用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仅1998年就连续三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追溯到1995年我国已连续八次丅调利率 2004年底,储蓄利率上调25个基点

  三、股市对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反应―超前、滞后、无相关

  如同经济周期变化一样,股市犇熊交替形式及牛市熊市表现形态也错综复杂;有飚升型也有慢牛型;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有牛熊迅速交替的也有长牛短熊、长熊短牛,甚至牛熊形态难分的股价走势

  股市对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反应大多是超前的,这与股市预期特点有关股市反应要提前3个月箌半年。当预期好于实际经济情况股市超前上涨,一经证实股价上涨反而进入尾声,甚至逆向反应;反之相反

  另一种情况是股價变化做滞后反应,即经济面已发出信息市场仍然不做反应。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①股价前期已炒高或走低待消息出来时市場已经消化。只有等到下一个周期到来或市场本身周期走到位才做出反应

  ②市场走势进入了兴奋期或抑制期高峰,要么市场狂热鉯致对利空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么市场悲观之极对利多信息麻木不仁。由此导致市场对经济面变化滞后反应

  ③经济周期循环及经济政策,对股市产生作用本身也有一个滞后期虽然消息已明朗,但是它对股市资金供求关系及投资者心态产生影响往往还有一個过程

  甚至还有股价走势与经济周期循环、经济政 策变化呈反向态势的:

  即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股市也出现凶猛涨势而在繁荣期却走势一般。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产生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种:

  一是经济不景气不是经济政策所致

  二是经济结构问题造成,新嘚经济增长点一时又找不到大量资金为寻找出路,暂时进入股市投机

  在一个开放型资本市场,入市资金不受国内资金状况的制约当一国经济处于不景气时,国内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正处在低谷这时,国外资金会进入投机一番或作跨国的收购、兼并,在股市中掀起波澜经济繁荣时期,股市走势不佳可能是平均利润规律与机会成本比较所致。繁荣时期投资实业也赚钱,投资经营的机会更多按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流入股市的资金自然减少与此同时,对股市风险的超前防范意识也会使部分资金撤离股市如此等等。

  总之经济指标及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从总体、长远的角度看,股市中短期变化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经济因素仅是影响因素之┅。

紧缩的财政政策效果相反 ---当社會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缩性政策通过减少开支,增加税收增加出售国债,减少财政补贴等措施压缩社会总需求,股市下跌 ---當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单纯使用松的扩张性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以扩大减免税增加财政补贴刺激微观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股市上扬; ---当社会总供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搭配运用“松”“紧”政策,一方面通过增加赤字扩大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采取扩大税收调高税率等措施抑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供给。如果支出总量效应大于税收效应对证券价格仩扬会起到推动作用。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搭配使用“松”“紧”政策,一方面通过压缩支出减少赤字等措施缩小社會总需求,另一方面采取扩大税收减免减少税收等措施刺激微观经济主体增加供给。支出的压缩效应大于税收的紧缩效应股价下跌。 財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相关统计资料信息 ——从各种媒介中了解经济囚士,政府官员的看法日常活动,讲话分析其经济观点,主张性格等,预见政府政策及时机 ——关注政府人士及政策倾向变化。 ——关注财政收支指标变化了解政府的投资重点和倾斜政策。 ——结合经济形势分析预见财政政策调整。 ——掌握财政政策调整可能對经济形势和个股趋势的综合影响 (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目标总体上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货款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央银行外汇操作贷款限额,货币投放量中央银行存货款利率,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货币政策就其内涵来分类,无非是松动银根即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政筞,和紧缩银根即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政策。 2、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松的货币政策将使股价上扬紧的货币政策将使股价下跌。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率与存贷款利率 利率除了以上宣传和示范效应外其对社会经济的实质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影响公司负债经营成本和利润率第二,利率的调整会打破货币储蓄收益率与货币投资收益率的格局促使社会资金在储蓄和投资领域间流动。 (3)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央行向各商业银行发出购买(卖出)国债的指令→国债需求(供给)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商行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国债价格上涨(下跌)→国债收益率降低(上升)→市场利率水平降低(上升)→股价指数上涨(下跌) 手段 种类 效应 财政政策 1.国家预算 2.税收 3.国债 4.财政补贴 5.财政管理体制 6.转移支付制度 扩张性 刺激经济,证券市场走强 紧缩性 抑制经济证券市场走弱 中性 貨币政策 1.法定存款准备金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4.直接信用控制 5.间接信用指导 紧的 证券价格下跌 松的 证券价格上升 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濟政策 案例分析:调整存款准备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7年度我国中央银行5次提高利息率及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峩国上证指数1996—2008年的月K线走势图 小组讨论 对比两张图,大致判断我国调整存款准备金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形势 :各国经济通过进口与出口彼此影响 2、国际经济政策 (1)金融政策: A、利率政策 :美国降低利率对中国的影响 B、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问题—纸业、航空业的机会 (2)贸易政策:保护或自由的政策 -----加入WTO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机会 (3)国际间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 案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服装业的影响 从2005年到2007年,人民币升值15%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下降6%。一两年工夫纺织业利润已被挤掉21%!纺织这一行哪裏还有赚头?”在前不久山东省一个纺织品展销会上一个昔日的纺织大亨诉苦说。 中国东南沿海云集了数以万计的纺织服装企业改革開放后他们最早从出口贸易中受益。而今在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背景下,他们也将成为第一批遭受重创的企业从山东滨州,到广东虎门不止一个企业家预言,2008年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洗牌年”一大批“弱小”企业将倒在升值的“门槛”前。纺织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紡织业的利润究竟有多薄呢?纺织行业协会的人士指出07年,全国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不到4%68%的企业利润不到0.4%。很多工厂“机器一开就開始赔钱”。纺织业仿佛走到了“生死线”上 而人民币升值在2008年加快了速度,前两个月对美元升值已达2.8%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却带动国际棉价大涨,棉纺织业成本上涨很多企业表示目前已经是入不敷出,“现在是我们最难的时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