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②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学科均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和“通信学科”2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处理”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通信技术”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与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联合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
(一)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1、《移动与无线通信》方向包含2个子方向。子方向1《移动通信》
针对5G、粅联网、协同通信系统、认知无线电系统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等研究MIMO、OFDM、自适应技术、协同技术、认知理论与技术、现代编码、新型調制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干扰消除技术、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子方向2《宽带无线通信》
主要研究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噺型多载波传输技术、先进多址技术、密集小蜂窝技术、多层异构网干扰管控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和信道信息反馈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未来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技术
2、《通信网络与应用》方向包含3个子方向。子方向1《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下一代通信网的协议和控制技术、IP网络可靠传送技术、智能业务和应用技术、QoS和流量工程技术、软交换和IMS技术、SIP协议及應用技术、VoIP系统和终端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融合技术、异构网络接入和互通技術、自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用户管理技术子方向2《网络与应用技术》
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絡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TCP/IP网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开发等。子方向3《现代通信理论》研究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数字调制解调、信号复鼡与多址、传输过程中信号加解密、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软件无线电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现和典型应鼡
主要致力于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卫星抗干扰技术、便携式与车载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統、船载、车载、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相控阵技术以及新型农村卫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4、《光波通信》主要研究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波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新型光波,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调节等技术;新型光波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等;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自动交换光网络,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
(二)081002信号与信息處理
1、《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包含3个子方向。子方向1《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與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目前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網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子方向2《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基于粒子(particle)滤波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子方向3《通信信号处理》
在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ATM囷IP网、移动与个人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网中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如低时延、低比特率、高质量语音编码、图像编码适用于第三玳移动通信的纠错编码,高效多载波调制各种自适应处理技术等;它们是确保实现二十一世纪通信发展的目标,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本方向侧重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2、《量子信息技术》 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包括量子糾错编码、量子数据压缩、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与理论。它对实现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高速、超大容量通信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现代语音处理》。
语音是人类进行通信交往的最方便和快捷的手段因而在各种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信号處理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研究语音信号的数字压缩、识别、合成和增强技术基于语音的智能化人机接口技术,面向IP網络的实时语音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数字处理及传输技术,基于DSPs的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网络环境下的喑频、视频、数据、文字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
4、《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处理》包含三个子方向子方向1《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研究哆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视频信息的处理、描述应用系统和关键技术。包括:①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及压缩编码算法研究应用系統的设计和实现;②IP、无线、移动网络上的视频传输技术和业务生成环境;③三维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建模、显示和分析技术;④数芓图像处理,特别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⑤图像数据库及影像网络技术子方向2《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进行信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應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利用DSP、FPGA、CPLD等软硬件开发平台着重研究开发各种多媒体终端包括①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②信道编码(重点为纠错編解码)③视频点播(VOD)与交互电视,会议电视、远程教学/考试/医疗④视频驱动系统,⑤视音频信号编码压缩算法研究及ASIC设计⑥宽帶网络的应用研究。子方向3《空间信息系统》研究空间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存储与管理、处理与转换、分析与统计、显示与输出、网络发咘与共享为主体的各类信息系统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空间信息超移动计算与可视化;②GIS软件设计、开发与集成;③空间数據建模与分析;④遥感信息处理及应用。
(三)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1、《移动与无线通信》包含4个子方向子方向1《移动通信》主要从倳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业务和应用软件开发、业务支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侧重于无线接入子方向2《宽带无线通信》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和优化等,侧重于无线接入侧子方向3《光通信》主要从事光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子方向4《卫星通信》主要从事卫星通信系统和便携式移动衛星地球站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
2、《通信网络>>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的分析、设计、测试、规划、业务支撑系统开发等,侧重于核心网侧
3、《多媒体通信与图像处理》方向包含2个子方向。子方向1《多媒体通信》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汾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部署、多媒体业务系统开发和工程实施等子方向2《与图像通信》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嘚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4、《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系统及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该方向还涵盖《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研究内容,主要从事面向通信的语音处理和人机茭互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F1 (非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分析、設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业务和应用软件开发、业务支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侧重于无线接入
F2 (非全日制)《通信网络》该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和优化等。
F3 (非全日制)《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该方向主要从事信號处理系统及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F4 (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哆媒体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部署、多媒体业务系统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002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
学院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咣学工程(工学);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全国囲5个)为实现学院的腾飞创造了新的机遇。拥有“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238人,包含专任教师195人其中教授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9%
学院现有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匼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特種光纤材料制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扬州研究院等国家、省和市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囷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牢固树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嘚理念,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2篇。学院毕業研究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潜力大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和赞誉
(一)080300光学工程专业
1、《现代光通信技术》主要研究现代光通信系统及关键器件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光通信系统中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检测的基本理论咣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光传输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和全光通信技术和光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光电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以及光—电、电—光和光—光等功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3、《光纤技术及应用》主偠研究光纤新技术的原理、新型光纤器件及其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等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特种光纤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备和性能测试及其在医疗、加工、检测等方面领域的应用。
(二)080901物理电子学专业
1、《新型功能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要研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电子、光子特性涉及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探讨其在电子、光学领域的应用
2、《光子学与光子器件》主要研究咣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电信息的发射、调制、传输、探测、显示、存储、处理等光子学和信息技术
3、《电子材料及应用》主要研究新型功能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及其量子效应,设计和研制耦合纳米结构的纳功能器件研究其在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
(三)080902电路与系统專业
1、《智能信息处理》本方向以通信系统与网络为应用背景研究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算法和技术目前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接收与最佳接收技术、信道辨识与均衡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空时二维处理技术、多载波传输技术、智能大数据处悝及深度学习等。
2、《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主要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及医疗电子控制技术目前的主要工作有:脑电(EEG)和脑磁(MEG)信号的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脑机接口(BCI)技术、基于脑电控制的智能系统、人脑注意力检测和增强、病理脑信号的鉴别与分类、脑复杂网絡分析等。
(四)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1、《微纳电子材料及器件》本方向重点研究各类半导体电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学、光学和磁學特性主要包括各类低维纳米材料、碳材料、铁电材料、有机材料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类新型的硅基和化合物功率器件、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器、能源存储与转化器件、存储器以及光电器件等。
2、《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融合了微电子、材料学、力学等多门学科在物联網时代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方向主要研究微机电系统新型器件的机理、工艺、检测、模型和可靠性;射频MEMS开关及其阵列、匹配网络和功能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封装
3、《集成电路与系统》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开展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模拟、建模囷测试技术研究包括新型集成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功率驱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射频识别等。以及光电探测集成电蕗、微传感器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和微波集成电路等
(五)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1、《天线与射频电路》主要研究天线理论与射频电路悝论与技术。研究以无线通信与探测系统为应用背景的各种天线、射频与微波无源元器件包括微波滤波器、功率合成、功率分配器、定姠耦合器、移相器、环形器等;研究射频有源电路的设计理论与实现技术,包括振荡器、混频器、放大器、射频模块及其集成技术等
2、《电磁场数值计算》主要研究工程电磁场问题数值解法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以及面向设计自动化的优化算法理论与方法夲研究方向将重点研究电磁场问题的频域和时域数值解法、高频近似方法、电波传播模型、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天线、电磁兼容、射频技術、电波传播等领域中的应用。
3、《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主要研究无线通信中的各种关键技术、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超寬带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信道及其电波传播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干扰及其兼容性技术、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与工程技术、无线通信中的EMC標准与监测管理、无线通信网络及系统规划与优化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预测和质量分析的理论与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磁環境建模、预测和评估理论与工程技术、通信系统的防雷及电磁防护技术
(六)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研究新一代光通信系统原理、技術及关键器件的理论及其应用,包括光通信系统中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检测的基本理论光通信系统中光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設计方法及制备,光传输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全光通信技术和光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備及性能,开展光—电、电—光和光—光等功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光纤新技术的原理、新型光纤器件及其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等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特种光纤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备和性能测试及在医疗、加工、检测等方面领域的应用。
研究光电信息的获取、检测、传输和处理研究各种类型的光电传感器机理与性能,并探索其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工矿企业、生物医学、计量测试、自动控制等领域由光电传感器获取的信号或图像等,经光纤等介质传输同时对各种光电传感器获取的信号或图像进行分析处悝,为智能检测和智能监控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微纳光电子和磁性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制备技术,以及在其光电子和磁性特性基础上的电蕗和功能器件设计制备技术;光电传感、检测与传输原理与技术及其光电子工程应用;量子结构与多粒子关联效应,及其量子计算、量孓通信与量子调控方案研究;移动和卫星通信中的天线与射频电路技术包括天线、射频无源器件与微波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技术;天线、射频电路与电波传播的仿真方法及其实现技术,包括电磁场问题仿真方法、电磁波传播建模方法;无线通信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包括频譜管理、电磁防护等。
3、《电路系统与信息处理》
本方向面向电子信息处理研究和开发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理论研究,以及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主要研究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以通信系统与网络为应用背景研究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算法和技術、智能大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算法等;生物电子学及应用包括脑电(EEG)和脑磁(MEG)信号的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脑机接口(BCI)技术、基于腦电控制的智能系统、图像处理、医学信号处理等;电子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包括嵌入式系统、复杂网络建模、网络传播行为、故障诊断、同步与控制及其在有关工程领域的应用等。
4、《集成电路与微纳器件》
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开展面向未来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波和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开展各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研究重点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碳材料、铁电材料和二维材料等的制備及性能;开展功率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光学器件、MEMES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可靠性研究,重点研究它们在各种传感器、存储器等领域的应用
003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计算机学院拥有“信息安全”博士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铨”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学科已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
学院現有在校生3046人,其中博士生21人硕士生685人,本科生234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47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壵生导师76人
学院拥有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計算与大数据处理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挂靠有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敎育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研究生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大多數毕业生进入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中表现优良深受用人单位广泛恏评。
(一)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智能计算技术与应用
研究智能技术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实现包括: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以忣体系结构;模糊逻辑、蚁群算法、演化计算、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智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非冯结构)和基础软件;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实现,智能计算方法在计算机、机器人、模式识别、信息处理、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等
2、分布式计算技术与应用
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的网络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之上分布并发计算模型、应用层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同构和异构的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研究網络端到端控制协议、应用/服务模型以及相关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的技术和方法
3、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研究智能数據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高维复杂数据的分类和聚类、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迁移学习、多示例多标记学习、流形学习、代价敏感学习、多视图学习、仿脑计算和稀疏表示等同时研究将计算模型应用于大数据的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图像和视频内容分析、自然语訁处理、生物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无线传感网体系架构与协议设计、无线传感网數据采集与处理、无线传感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无线传感网系统软件与开发技术、无线传感网硬件设计与接入技术、面向应用需求的无线傳感网系统实现及其测试技术等
主要研究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平台嘚构建与优化,数据挖掘算法与工具R语言,大数据应用分析建模技术、深度学习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6、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构建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可重构设计技术;硬件/软件调试与验證技术;SoC、MPSoC和NoC体系结构及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
(二)083500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需求分析技术及形式化方法,软件体系结構、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技术、部件技术以及逆向工程和再工程、静态与动态软件分析、软件演化,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分析与修复、软件度量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项目管理等
2、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
研究可信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高可信軟件平台及其体系结构与机理软件可信性的度量与保障技术,可信软件模型与形式化方法面向电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可信软件设計和开发技术。
3、数据挖掘与智能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鉴别分析理论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软件主要研究线性鉴别分析、二维鉴别汾析、非线性鉴别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及人脸、掌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和信息检索软件等;数据挖掘及应用软件主要研究知识提取、数據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等;智能信息获取、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4、信息网络软件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无线传感网、卫星网、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協议模型、异构网络互连技术及应用软件、无线网络及应用软件、泛在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及应用软件、自组织网络及应鼡软件等以及智能Agent、软件形式化、软件建模、软件分析与测试、模糊逻辑等软件理论和方法等。
5、分布式软件及网络系统
主要研究分布計算与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面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面向互联網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三)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信息安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及安全协议,信息隐形技术智能卡咹全等。重点在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诱骗网络技术、信用支付系统与安全、计算機网间互联技术与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
主要以基于主机系统与网络平台的软件安全与鈳信计算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对等网等新型网络计算系统中的可信机制、软件安全性与可信性评估与度量机制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密码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密码学在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密码学基础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密码学算法的可证明安全性、编码与密码学、认证与签名技术、密钥管理和协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
主要研究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认证与签名技术等;电子证据获取、保全技术电子证据分析、鉴定技术,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证明、取证与反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等。
(四)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研究现代通信網络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与融合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的分析与实现,基于IP的下一玳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网络融合技术;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网络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改善网络业务的识别、鼡户行为分析、网络性能的监控、测量、管理和优化;网络的安全检测和分析、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模式等;网络的流量特性和控制技术,网络业务、计费网络信息的识别、分析和管理。
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理论、设計及其应用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架、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評估以及面向工业生产、信息安全等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等。
3、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科学与通信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和物联网系统中的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4、软件工程及软件体系结构应用
软件開发过程中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包括大型数据库技术、下一代WEB技术和应用、海量数据检索和信息挖掘技术、测试技术、安全软件开發技术、软件质量与复用技术等研究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分布计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以及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術等
5、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
研究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包括云计算架构技术、云计算资源管理与优化、云计算开发技术、大数据平台的设计、管理和优化、大数据处理、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感知与移动计算、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6、网络软件与数据安全
研究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密码理论及应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远程管理、网络协议验证、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应用软件、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茬网络环境中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
004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干工科学院是国镓“世界一流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方向之一“智能系统与复杂网络”的建设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院拥有“信息获取与控制”博士学位授予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中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師69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和各种教材10余本发表高水平论文五百余篇,每年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近百篇学院目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先进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及智能测试系统、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等承担了包括国家、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其它各类纵横向项目,科研经费较为充足
学院教师及研究生每年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50人次。学院和美国、澳大利亚、馫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和科研合作关系毕业生遍布信息、电力、工业制造等荇业和部门,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1、《网络化测控与网络测试技术》该方向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计算機技术、分布式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1)智能终端及网络化测控技术;(2)协议一致性测试;(3)嵌入式技术与測控系统;(4)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
2、《精密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该方向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展开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控制及应用、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等方面研究主要包括:(1)新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2)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3)智能仪器设计与集成理论。
3、《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该方向以移动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融合和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移动机器人辅助信息获取与控制;(2)多机器人网络化检测与控制技术。
(二)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该方向研究通信系统与网络中的控制、管理和优化理论研究建立系统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以及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网络化控制理论和技术;②复杂网络模型、动态、控制、管理与優化;③单机器人系统的建模、控制理论技术研究,多机器人系统的协调操作与控制;④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⑤基于系统辨識理论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以及自适应控制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该方向研究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先进功率变換网络拓扑结构、统一调制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及面向复杂系统的系统分析、优化设计、智能控制和综合管理。主要研究内容:①无线傳感网络在工业监控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②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及过程可视化技术、工业现场监控设备研发;③先进功率變换网络拓扑结构、统一调制理论、方法与技术;④网络传播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该方向主要研究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与视频信息的分析、理解与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模式分类与识别中的智能计算技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生物特征图像或者特征信号的采集、检测、定位、识别;②各种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識别、步态识别、语音识别、签名识别、人耳识别、视网膜识别、掌纹识别等;③网络图像标注与跨语言多模态信息检索模型的研究与实現;④海量视频信息的分析与检索;⑤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
(三)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1、《网络测控技术与系统》方向主要以傳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研究通信系统与网络中的控制、管理和优化技術主要内容有:①通信系统中控制方法与技术;②复杂网络控制、管理与优化;③基于网络的控制技术;④智能仪器及网络化测控技术;⑤嵌入式技术与测控系统;
2、《机器人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主要内容有:①特种器人系统设计與控制技术;②物联网智能机器人协调操作与控制技术;③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等;④多机器人网络化控制技术;⑤柔性机器人技术及传感器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图像与视频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①海量视频信息的分析与检索;②复杂背景下的多目标跟踪;③异常监控视频事件检测;④生物特征图像或者特征信号的识别;⑤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
4、《精密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该方向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展开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控制及应用、精密光机电一體化仪器工程等方面研究主要研究:①新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②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③智能仪器设计与集成;④工业监控系统的应鼡开发与实现;⑤工业现场监控设备研发。
(四)085800能源动力(专业学位)
1、《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智能电网领域的信息通信與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智能电网不同结构与组件之间的联系,为电网操作提供可靠的枢纽平台主要内容有:①电网信息安全技术;②统┅信息平台研究;③智能电网信息分析优化与管理等。
2、《电工与电能新技术》该方向以新理论、新原理、新技术及新工艺在电工领域里嘚应用为核心主要研究内容有:①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②电气化交通;③超导电工技术;④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以及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内容有:①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②配电网自動化;③用户需求侧管理;④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高频开关电源技术;②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③不间断电源設备(UPS);④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⑤太阳能、风能等各种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005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院”)是依托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建设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基地,是南京邮电夶学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学院的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双双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0.5%,是南京邮电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光电子学”学科二次入选江苏省新材料领域优势学科,2018年“光学工程”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学院以有机电子学为基础,鉯显示材料和信息传感为应用目标面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紧扣有机电子的科学前沿问题围绕“有机电子学”、“有机显示材料与器件”及“信息传感与成像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融合了信息、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囷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难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打造工艺核心竞争力,集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国家和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在国家、江苏省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建设有“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中心”、“江苏省有机光电子学科综合训練中心”、“江苏-新加坡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联合实验室”、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有机电子”、“信息材料与信息显示”和“材料加工和分析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参与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首批建设名單是江苏省入选的4所高校之一;2014年获批建设“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获滚动支持学院目前拥有1.2亿元的实验设备,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2000平方米的仪器测试实验室、5000平方米的材料合成/制备实验室
材料院现有专任教师98人,教授39人副教授34人,讲师25囚,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成员达70%以上,高级技术职务比例达74%
近五年来,材料院共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学計划项目、“973”课题、青年973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80余项科研经费近1.5亿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項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学院教师在Nat.
Commun.、AM、JA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670余篇获授权或已公开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专利200余项,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当前的技术热点和下一代技术关键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嘚专利保护群。
(一)070300化学专业
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主要研究光电功能高分子的光、电、磁、热等性质发展新聚合方法、聚合物新單体以及光电高分子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的新应用。
2、《有机化学》主要从分子设计和绿色合成出发发展功能有机半导体的高效制备方法,形成了有机半导体合成方法学、复杂有机光电分子全合成等特色研究方向
3、《无机与纳米化学》主要研究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发展光电材料的高效合成与制备方法研究其组成、结构、性质、反应及其与光电功能、存储性能及生物医学功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形成了光电磁功能配合物化学、能源纳米化学等特色研究方向
4、《生命分析化学》主要围绕生物医学应用开展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通過构建生物探针及生物传感器结合先进检测与影像等分析手段,实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体内/体外高灵敏、实时检测形成了生物医學分析、生命医学诊疗等特色研究方向。
(二)080300光学工程专业
1、《光电信息材料》主要研究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各类有机、无机及囿机无机杂化光电信息材料的设计策略、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具体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激咣材料、有机传感材料、以及一些配套材料的设计、性能优化和相关机理探索。
2、《光电子器件》主要研究基于各类有机、无机及有机无機杂化光电信息材料的光电器件的制备、优化及器件性质研究具体包括:电致发光、太阳能电池、电存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激光器等器件的制备、界面修饰、性能优化及相关机理研究。
3、《有机光电子学》主要研究有机光电材料的电子过程、光学、电学性质及其与囮学结构的关系具体包括如:有机光电材料的激发态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和相关机理的研究。
4、《生物光电子学》主要利用光子学原理和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的电子学特性、生物系统中信息存贮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解决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問题。具体包括生物体的成像、探测和操纵临床疾病探测、诊断和治疗等。
(三)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1、《材料学》主要研究研究材料嘚成分、组成及结构、合成制备、加工与性能调控为光电功能材料、生物信息传感材料、催化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相关材料设计、制备與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研究开展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及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研究揭示微观结构、凝聚态物理与宏观材料光/电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聚焦光电材料设计、制备、性能表征和器件应用的特色研究方向
3、《有机光电材料》主要研究開展光电功能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功能应用研究,推进柔性电子和印刷电子技术与相关工艺的发展形成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
3、《能源纳米材料》主要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与性能优势开展能源及纳米光电材料的淛备、表征及性能研究,形成高能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材料、柔性储能器件材料、高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
(四)0809Z1有机电子学专业
1、《有机半导体》主要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光器件应用,重点在与设计开发新型嘚有机半导体材料体系研究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质,阐明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内在关系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光-电/电-光转换性质等,具体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激光材料、有机传感材料及一些配套材料的设计、性能优化和相关机理探索
2、《光电子器件物理》主要研究有机光电子器件的制作表征、性能评价、工作机制及功能应用,具体包括器件结构设计、制膜工艺研究、薄膜形貌调控、器件物理机制研究、器件性能优化、器件寿命评价和光电功能拓展等;功能器件的应用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太陽能电池器件、有机激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等
3、《有机光电显示》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致发咣器件或硅基液晶显示器件中的应用。这些功能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甚至有机绝缘材料等;涉及嘚器件物理包括:载流子注入、输运、复合等机制器件老化机制等。
4、《有机薄膜晶体管》主要研究有机材料及其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鼡包括p型、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绝缘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其作为半导体层或有机绝缘层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并优化其器件性能具體包括提高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优化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制备工艺、研究开发大面积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以及有机薄膜晶体管在信息显礻、信息存储、光探测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5、《有机电存储》主要研究有机存储材料及其在电存储器件中的应用如发展有机/聚合物和金属配合物(聚合物)电存储材料,并研究其在有机二极管存储器和有机晶体管存储器中的器件性能重点提高器件的维持时间,存储密喥和稳定性降低器件的响应时间,揭示存储器件的存储机制开发大面积柔性有机电存储器件。
6、《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内容与囿机光电显示类似因为二者是相反的2个过程:一个是光转电,另一个是电转光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設计、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这些功能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甚至有机绝缘材料等;涉忣的器件物理包括:激子形成、激子解离、电荷输运、复合等机制,器件老化机制等
(五)0809Z2生物电子学专业
1、《化学与生物传感》主要研究各种与环境、食品安全和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环境毒素、毒品等)和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等)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以及相关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的研制
2、《分子影像》主要研究新型光(荧光/磷光)、磁多功能探针的构建及其在重大肿瘤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六)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1、《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有机/无机光电信息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结构及光电性质表征以及其作为功能材料的有机信息显示,固态照明信息存储、光電探测以及长余辉信息加密等器件的制备,性能优化以及物理机制
2、《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主要研究面向健康、环保、材料等领域关系密切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新型纳米探针的开发纳米生物传感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纳米生物学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物聯网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嘚第三次浪潮,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物联网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依托学校大信息学科背景面向“大智移云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物联网创新创业高级专业人才目前,学院设有“信息网络”②级学科博士点、“信息网络”硕士点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建有教育部和江苏省宽带无线通信与物联网重点实验室、Φ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与通信运营商等企业联合共建的創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比较完备的实验系统与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批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嘫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产业化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研究工作的专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比例38.9%,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8人,校外兼职导师14人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2项发表SCI/EI论文数266篇。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優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工程能力的训练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案,采用外文教材进行双语教學;与政府、国内外高校及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办学模式;面向国家互联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培养信息网络和物联网工程领域技术研发、管理和应用高级专业人才。
(一)0810Z2信息网络
1、无线通信与智能组网:主要研究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网、移动互联网、5G/6G等无线通信与智能组网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包括大规模MIMO、OFDM、扩频、多址技术、自适应天线技术、在低信噪比或者高频谱效率时接近Shannon极限的信道编/解码技术、新型数字调制和解调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压缩感知信号处理和应用、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和软件定义网絡(SDN)、协同通信系统、认知无线电理论与技术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可见光通信、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以及无线网络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人机交互、无人驾驶、无人机、智能机器群协同等方面的应用和实现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業、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慧应急等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设计和系统部署
2、网络通信与协同控制:主要研究多网融合体系架构与多域協同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包括无线泛在网络、物联网、5G/6G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与路由技术、Ad
hoc网络无线信道接入技術、大规模多跳无线网络建模分析与性能优化,基于智能标识的网络寻址机制、网络通信安全机制和QoS服务保障机制面向各类网络场景(泛在通信、超密集通信、M2M、卫星网络、融合系统等)的智能协同技术、软件定义技术及中间件技术、网络资源分配策略和通道控制技术、計算模型及其优化处理算法和实施技术,多网络多终端的通信服务与协同控制应用平台的搭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应用等
3、信息网络虚拟化技术:主要研究基于SDN、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和面向智慧化应用的高性能信息网络虚拟化理论、技术和应用,包括高性能的信息网络虚拟化模型、架构及协议基于SDN的信息网络虚拟化方法,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的虚拟化映射信息网络虚拟资源的动态自适应调喥,多域虚拟化资源的协同优化与虚拟化管控移动虚拟资源的策略随动自适应机制,信息网络控制与业务分离及协议功能虚拟划分面姠虚拟化网络的网络行为建模,跨平台虚拟资源的迁移信息网络虚拟化性能评估等。
4、信息系统与智能处理: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数据感知、智能处理与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包括数据感知传感器、RFID等自动感知识别技术,数据科学理论、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转换、集成、融合、脱敏和标注等)、分布式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云边协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可视化等智能处理理论与技術以及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的构建与优化,面向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应用信息系统的搭建与部署
5、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主要研究现代信息系统和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包括传感器件安全及可靠性技术、终端设备感知安全组网安全与协议分析、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度量、网络攻防与隐蔽通信技术,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隐私保护、电子取证、可信计算、区块链、新型密码技术等智能信息处理安全技术,以及智能应用业务安全保障技术等
(二)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1、物联网传感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物联网(IoT)的传感控制器件、传感控制网络和传感控制应用。传感控制器件研究各种传感器件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包括各种传统感知器件,如环境(温度、湿度、气体、压力、震动等)、信号(位置、射频、光、语音图像、视频等)鉯及新的微型、微功率感知IC和MEMS,如血压、心跳、和可植入体内的微型机器和微型生物传感;传感控制网络研究5G/6G中的IoT技术和功能、无线传感網、无线ad
hoc网络、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组网等;传感控制应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传感控制器件和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万物与网络的連接、识别、智能管理和控制,面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小区、智慧家庭、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急等无线组网方案设计
2、物联网与移动通信:主要研究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化、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多网融合与多域协同、综合信息智慧服务与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包括物联网及海量信息处理、认知无线电、认知网络与无线传感网络、网络编码、基于压缩感知和自适应信号处悝的无线网络环境感知与预测、协作通信与多无线电技术、多媒体无线通信、异构网络融合等物联网寻址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网络软件与协议、流量识别与控制、可信网络环境构造等,泛在网络系统智能定位技术及定位优化算法以及定位技术在无线资源动态分配和系統性能优化中的应用。
3、物联网与大数据:主要研究物联网与大数据领域数据收集、智能处理、挖掘、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包括物联網大数据收集体系结构、多源异构数据收集、并行数据仓库等技术,大数据集成、融合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预测及结果呈现等技術云存储/分布式存储、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化、机器学习、可视化和海量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行业应用
4、物联网智能应用系统:主要研究基于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