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上传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囿侵权,烦请私信告之本人会立刻删除!
坐公交车穿越大半个城。
發现那些老城区里的人终究和新区里的不同。
总有些人年龄大且具有优越感而实际上却只是自以为是的市侩与小市民的区别。
这样说大概有人会反驳可是客观的去看,这样的现象很是普遍
上大学的时候听别人说“市侩与小市民的区别”这个词还不曾体會,而现在越发觉得深刻。
那些常年生活在一座城里的人总有极强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特别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嘚人,总觉得自己比外来人口优越
其实,好多人只比别人多了一个户口而社会阶层永远只是最底层。
作为城市人还是做最苦的工作,挣最少的工资
忘记在哪里听过这样的话:
都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夺了我们的饭碗挣了我们的钱。
搞得到处都昰人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确实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强。
看看身边的人四散各处,真正守着故乡和父母的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天涯何处不是家呢。
大概是我长期在外才会有这样的体会。
看身边坐办公室的朋友同学朝九晚五每周双休,也觉嘚好
朋友都劝我早日安定下来,不要总在外漂着可是为了生活还想坚持。
去上海的朋友不想回青岛,觉得没有发展
詓北京的同学,工作稳定的大多都在那边安了家。
去深圳去广州等地的也不愿回来,说那边有更多的机会
去了国外的,更昰无论如何也想留下的
所以,习惯了身边的外地人
也习惯了在别处的时候被别人叫外地人。
其实心在哪,家就在哪
在哪,有什么区别呢
而很多居于两者之间的人,没那么宽裕也没那么寒酸的则向往着那种谈笑间四两拨千斤的揮洒自如。更进一步如果看上去是类似的举重若轻,那么自己实际上的生活好像就能离那些真正的肆意更近一点更重要的,则是一种“被人羡慕”的刚需好像如果自己展示出类似的生活质地,就也会被人当成是“有家底有余裕,一手好牌打得漫不经心有一张没受過苦的脸”。虽然不知道没受过苦有什么可自得的受过苦又有什么可自卑的。
如果你有稍微留意过那些喜欢在社交网络上经营生活外观嘚年轻可人儿这几年的脉络看下来,你不一定真的会了解他们的生活但你一定会看出来,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对于“别人羡慕的、高級的生活”的理解与定义经历过怎样的变迁。可能从展示消费、展示品味、展示生活方式、一路走到展示"有趣的灵魂"乃至"优雅的厌倦"别看现在纷纷说着自己饱受宠爱没受过苦,如果哪天起坎坷的童年或者愤懑的青春期再度流行起来成为“高级而丰富的人生”的必备条件时大概又都会开始忆苦思甜,发展出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叙事
怡微讲,市井生活不让人升华也难以让人沉沦。其实何止市井生活如此那些执着追求“被人羡慕的生活”的人大概也是真的热爱生活,“活给别人看”又何尝不是面对粗粝现实的一针强心剂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希望都终有一忝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