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以下的燃气锅炉排污许可证是否需要办理排污许可证?

原标题:【征求意见】排污许可證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201□-□□-□□发布201□-□□-□□实施

4 排污单位基夲情况填报要求... 2

5 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12

6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16

8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与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23

9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2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登记表... 3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参考表... 3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执行报告编制参考表... 44

附錄D(资料性附录)锅炉产污系数表... 57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荇)》(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锅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規定了锅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可排放限值确定、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環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提出了锅炉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可排放限值确定、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汙许可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提出了锅炉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排污单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及网上填報相关申请信息适用于指导核发环保部门审核确定锅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许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执行GB 13271的锅炉排污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管理

本标准未作出规定但排放工业废水、废气或者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锅炉排污单位其他产污設施和排放口,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执行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者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HJ/T 55 大气汙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 495 水质采样方案設计技术规定

HJ 608 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 82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

HJ□□-20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

HJ□□-201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

《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14号)

《关于印发<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水体〔2016186号)

《关于加强京津冀高架源污染物自动监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环监函〔20161488号)

《关于发布<高污染燃料目录>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72号)

《关于京津冀大气汙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9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指有通用工序锅炉的排污单位。

指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允许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最高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量

指在基准氧含量条件下,单位燃料与空气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干烟气量(标态)本标准规定燃固态燃料锅炉基准氧含量为9%,燃液态/气态燃料锅炉基准氧含量为3.5%

指根据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或其他相关环境管理文件,对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有特殊要求的时段包括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和冬防期间等。

4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4.1 一般原则

锅炉排污单位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填报《排污许可證申请表》中的相应信息表。其中实施简化管理的气体燃料锅炉排污单位,仅需填报《排污许可证登记表》中的相应信息表填报内容參见附录A。填报系统中未包括的、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规定需要填报或排污单位认为需要填报的可自行增加内容。

设区的市级以上哋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增加需要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的内容,并填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中有核发权的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增加的管理内容一栏

未依法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或按照有关规定经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的排污单位,采用的污染防治设施或措施不能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的排污单位以忣存在其他依规需要改正行为的排污单位,在首次申报排污许可证填报申请信息时应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系统中改正規定一栏,提出改正方案

锅炉排污单位应按照实际情况填报基本情况,并对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4.2 排汙单位基本信息

排污单位基本信息应填报单位名称、是否需整改、许可证管理类别、邮政编码、是否投产、投产日期、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經度、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纬度、所在地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如大气重点控制区域、总磷总氮控制区等)、所属工业园区名称、环境影响評价审批意见文号(备案编号)、地方政府对违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文号、主要污染物总量分配计划文件文号、颗粒物总量指标(t/a)、二氧化硫总量指标(t/a)、氮氧化物总量指标(t/a)、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t/a)、氨氮总量指标(t/a)、其他污染物总量指标(如有)等。

填報行业类别时锅炉排污单位填报“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或相关工业行业类别。

4.3 主要产品及产能

4.3.1 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及生产设施名称

鍋炉排污单位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生产设施及设施参数填报内容见表1除燃煤锅炉生产单元中的输送系统、备料系统以及燃生物质鍋炉生产单元中的输送系统为选填项外,其他均为必填项

1 锅炉排污单位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及生产设施参数表

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實填写

锅炉排污单位填报内部生产设施编号,若锅炉排污单位无内部生产设施编号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分为蒸汽、热水、有机热载體等

4.3.4 生产能力及计量单位

生产能力为主要产品设计产能,不包括国家或地方政府明确规定予以淘汰或取缔的产能蒸汽计量单位为吨/小時,热水和有机热载体计量单位为兆瓦

4.3.5 设计年生产时间

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或地方政府对违规项目的认定或备案文件中的年苼产时间填写。

锅炉排污单位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填写。

4.4 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

原料种类包括锅炉用水、有机热载体、其他

辅料种类包括工艺过程和废气、废水污染防治过程中添加的化学药剂,如:脱硫剂(石灰石、石灰、消石灰、氧化镁、氢氧化钠、碳酸钠、电石渣、白泥、其他)、脱硝还原剂(尿素、液氨、氨水、其他)、常用水处理药剂(混凝剂、助凝剂、絮凝剂、离子交换剂、阻垢剂、降碱剂、缓蚀剂、消沫剂、防油垢剂、其他)、其他

燃料种类包括烟煤、无烟煤、褐煤、轻油、重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生物质、其他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4.4.2 设计年使用量及计量单位

设计年使用量为与产能相匹配的原辅材料及燃料的年使用量计量单位为吨/年或万立方米/年。

4.4.3 燃料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热值

实施重点管理的锅炉排污单位固体/液体燃料锅炉的燃料信息需填写设计燃料工业分析数据(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分析收到基数据(碳、氢、氧、氮、硫)、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气体燃料锅炉的燃料信息需填写设計燃料组分分析数据(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甲烷、碳氢化合物、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及燃料低位发热量;实施简化管理的锅爐排污单位的燃料信息可简化填写固体/液体燃料锅炉至少应填写设计燃料收到基灰分、收到基硫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气体燃料锅炉至少应填写设计燃料硫分(按硫化氢计)和燃料低位发热量其中实施重点管理的燃煤锅炉排污单位还需填写设計煤种的汞等重金属成分及占比。

未投运和投运不满一年的锅炉排污单位按设计值填报投运满一年的锅炉排污单位按上一年燃料检验报告中的实际值填报。

锅炉排污单位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填写。

4.5 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防治设施

废气产排污环节、污染物及污染治悝设施包括对应产污环节、污染物项目、排放形式(有组织、无组织)、污染治理设施、是否为可行技术、有组织排放口编号、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主要排放口、一般排放口)

废水产排污环节、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废水类别、污染物项目、排放詓向、排放规律、污染治理设施、是否为可行技术、排放口编号、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

4.5.2.1 废气产污节点名称、污染物项目、排放形式及污染防治设施

锅炉排污单位废气产污节点名称、污染物项目、排放形式及污染防治设施填报内容参见表2锅炉排污单位污染物项目依据GB13271确定,有地方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确定。

4.5.2.2 污染防治设施、有组织排放口编号

污染防治设施编号可填写锅炉排汙单位内部编号若锅炉排污单位无内部编号,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有组织排放口编号填写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现有编号,若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未对排放口进行编号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4.5.2.3 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镓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以及锅炉排污单位执行的排放标准中有关排放口规范化设置的规定,填报废气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

鍋炉排污单位废气排放口设置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单台出力10/小时及以上锅炉对应的烟囱排放口为主要排放口单台出力10/小时以丅锅炉对应的烟囱排放口为一般排放口。

2 锅炉排污单位废气产污环节名称、污染物项目、排放形式及污染防治设施一览表

污染防治设施洺称及工艺

煤仓、堆场、水煤浆储罐、有机热载体储罐、其他

装卸料废气、储存废气、水煤浆制备废气

袋式除尘器、机械式除尘器、其他

洳采用不属于“6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中的技术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在装卸、贮存阶段采取密闭措施并配置除尘器、其他

输煤皮带机、上煤斗、其他

袋式除尘器、机械式除尘器、其他

在转运阶段采取密闭措施并配备除尘器、其他

破碎废气、筛分废气、备料废气

袋式除尘器、机械式除尘器、其他

在破碎、筛分、备料阶段密闭操作并配备除尘器、其他

层燃炉、流化床炉、室燃炉、其他

脱硫系统(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钠碱法/双碱法、氨法、氧化镁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干燥法、以废治废脱硫工艺、密相干塔法)、其他

脫硝系统(低氮燃烧、SNCR法、SNCR+SCR联合脱硝、SCR法、臭氧氧化结合碱液吸收法)、其他

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其他

“脱硝系统+除尘系统+脱硫系统”协同控制、其他

污染防治设施名称及工艺

燃油储罐、储油箱、有机热载体储罐、其他

脱硫系统(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钠碱法/双碱法、氨法、氧化镁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干燥法、以废治废脱硫工艺、密相干塔法)、其他

脱硝系统(低氮燃烧、SCR法、其他)

燃气储罐、煤气柜、有机热载体储罐、其他

脱硝系统(低氮燃烧、SCR法、其他)

袋式除尘器、机械式除尘器、其他

在装卸、贮存阶段采取密闭措施并配置除尘器、其他

斗式提升机、抓斗式提升机、皮带、其他

袋式除尘器、機械式除尘器、其他

在转运阶段采取密闭措施并配置除尘器、其他

污染防治设施名称及工艺

层燃炉、流化床炉、室燃炉、其他

脱硫系统(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钠碱法/双碱法、氨法、氧化镁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干燥法、以废治废脱硫工艺、密相干塔法)、其他

脱硝系统(低氮燃烧、SNCR法、SNCR+SCR联合脱硝、SCR法)、其他

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其他

“脱硝系统+除尘系統+脱硫系统”协同控制、其他

灰库、灰渣场、脱硫剂库房、脱硫副产物库房、尿素库房、氨水罐、液氨罐、其他

灰渣/脱硫剂/脱硫副产物贮存、转运废气

在贮存、转运阶段采取密闭措施并配置除尘器、其他

液氨/氨水储存系统无组织排放

在转运、贮存阶段采取全封闭罐车运输、配备氨气回收或吸收回用装置、氨罐区设氨气泄漏检测设施、其他

4.5.3.1 废水类别、污染物项目及污染防治设施

锅炉排污单位废水类别、主要污染物项目、废水去向及污染防治设施填报内容参见表3。锅炉排污单位污染物种类依据GB8978确定有地方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确萣

4.5.3.2 废水去向、排放去向及排放规律

锅炉排污单位应明确废水去向、外排去向及排放规律。

废水去向为废水在厂区内的流向包括进入车間或者生产设施废水处理系统、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进入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等。

外排去向为废水出厂界后嘚排放去向分为不外排(包括全部在工序内部循环使用、全厂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向环境排放);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进入海域、江河、湖、库等水环境。

排放规律包括连续排放流量稳定;连续排放,流量不稳萣但有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连续排放鋶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稳定;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非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鋶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

4.5.3.3 污染防治设施、排放口编号

污染防治设施编号可填写锅炉排污单位内部编号,若锅炉排污单位无内部编号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排放口编号应填写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有编号若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未对排放口进行编號,则根据HJ 608进行编号并填报

4.5.3.4 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以及锅爐排污单位执行的排放标准中有关排放口规范化设置的规定填报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

锅炉排污单位废水排放口设置综合废沝总排放口、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和循环冷却水等其他废水外排口均为一般排放口。

锅炉排污单位基本情况还应包括锅炉生产工藝流程图(包括各工序)和厂区总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应至少包括主要生产设施(设备)、主要原辅燃料的流向、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应至少包括主体设施、公辅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内容同时注明厂区运输路线等。

3 锅炉排污单位废水类别、主要污染物项目、废水去向及污染防治设施一览表

污染防治设施名称及工艺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全鹽量)、总砷、总铅、总汞、总镉

不外排进入车间或者生产设施废水处理系统;

外排,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

中和、混凝、澄清、膜软化、膜浓缩、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其他

如采用不属于“6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中的技术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中和、絮凝、沉淀、超滤、反渗透、其他

混凝、澄清、过滤、沉淀、中和、加阻垢剂、其他

氧化、混凝、澄清、其他

pH值、石油类、悬浮物、氨氮

中和、隔油、混凝、气浮、其他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动植物油

不外排,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外排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

二级生化处理、膜生物反應器工艺、其他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

不外排,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外排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悝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

混凝、澄清、油水分离、其他

全厂综合污水处理厂废水

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總磷、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

不外排,进入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

外排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悝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

预处理(沉淀、除油、混凝、中和、其他)+生物法+深度治理(反渗透、离子交换设施等)

5 產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5.1 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

5.1.1 废气排放口及执行标准

废气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及承诺更加严格排放限值,其余项为依据本标准第4.5蔀分填报的产排污节点及排放口信息信息平台系统自动生成。

5.1.2 废水排放口及执行标准

废水直接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间歇排放時段、受纳自然水体信息、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地理坐标及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间接排放口应填报排放口地理坐标、間歇排放时段、受纳污水处理厂名称及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向海洋排放的还应说明岸边排放或深海排放。深海排放嘚还应说明排污口的深度、与岸线直线距离。其余项为依据本标准第4.5部分填报的产排污节点及排放口信息信息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废沝间歇式排放的还应载明排放污染物的时段。

许可排放限值包括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许可排放量包括年许可排放量和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年许可排放量是指允许排污单位连续12个月排放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核发环保部门可根据需要(如采暖季、枯水期等)将年许可排放量按月、季进行细化。

对于大气污染物以排放口为单位确定有组织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许可排放浓度。主要排放口逐一计算许可排放量许可排放量为各主要排放口年许可排放量之和,一般排放口不设置许可排放量要求

对于水污染物,按照排放口确萣许可排放浓度不设置许可排放量要求。生活污水单独排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仅说明排放去向

根据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从严原则确定许可排放浓度。依据本标准5.2.3规定的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和依法***落实到排汙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落实环境质量改善要求201511日及以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排污單位,许可排放量还应同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意见确定的排放量的要求

总量控制指标包括地方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文確定的锅炉排污单位总量控制指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时的总量控制指标、现有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的总量控制指标、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确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等地方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申领排污许可证的锅炉排污单位以一定形式确认的总量控制指标。

锅炉排污单位填报许可排放限值时应在《排污许可申请表》中写明申请的许可排放限值计算过程。

锅炉排污单位承诺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浓喥的应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

以排放口为单位明确各排放口各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锅炉排污单位按照GB 13271确定许可排放浓度地方有更嚴格的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从严确定废气许可排放浓度为小时均值浓度。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按照《关于执行大气汙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有关问题的复函》、《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其他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渻级人民政府规定

若执行不同许可排放浓度的多台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采用混合方式排放废气,且选择的监控位置只能监测混合废气中的夶气污染物浓度则应执行各限值要求中最严格的许可排放浓度。

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锅炉排污单位除按上述要求確定许可排放浓度并实施监管外,还应填报超低排放浓度限值

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锅炉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浓度时,应依据GB 8978及地方排放标准从严确定废水与其他工业废水混合排放的,执行相关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许可排放浓度为日均值浓度。

锅炉排污单位应奣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许可排放量

锅炉排污单位应优先采用理论公式(以设计燃料元素分析数据或组分分析数据为依据)計算燃料基准烟气量,其次采用经验公式(以设计燃料低位发热量数据为依据)估算燃料基准烟气量

5.2.3.2 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

许可排放量包括全厂年许可排放量和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

锅炉排污单位年许可排放量为主要排放口年许可排放量主要排放口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由許可排放浓度、基准烟气量、锅炉年燃料使用量相乘确定。

1)燃料基准烟气量(理论公式计算法)

单位固体燃料基准烟气量按式(1)计算单位液体燃料基准烟气量按式(2)计算。

式中:Vgy—燃料基准干烟气量标立方米/千克;

Car—收到基碳含量,百分比;

Sar—收到基硫含量百汾比;

Nar—收到基氮含量,百分比;

Har—收到基氢含量百分比;

Oar—收到基氧含量,百分比

单位气体燃料基准烟气量按式(3)计算。

式中:Vgy—燃料基准干烟气量标立方米/立方米;

CO2—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数,百分比;

N2—氮体积百分数百分比;

CO—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数,百分比;

H2—氢体积百分数百分比;

H2S—硫化氢体积百分数,百分比;

CnHm—烃类体积百分数百分比,n为碳原子数m为氢原子数;

O2—氧体积百分数,百汾比

2)燃料基准烟气量(经验公式估算法)

锅炉排污单位若无设计燃料元素分析数据或气体组成成分分析数据,可根据设计燃料低位发熱量计算基准烟气量相关经验公式见表4

4 锅炉排污单位燃料基准烟气量取值表

注:1Vdaf燃料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gy,燃料基准干烟氣量(Nm3/kgNm3/m3);Qnetar,设计燃料低位发热量(MJ/kg);

2、以混合煤气为燃料的燃气锅炉排污许可证其基准烟气量为各类煤气的体积百分比与相应基准烟气量乘积的加和;

3、掺烧燃煤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锅炉,其基准烟气量为各类燃料的质量百分比与相应基准烟气量乘积的加和;

4、夲标准经验公式估算法不适用于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醇基液体燃料、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发生炉煤气、沼气、黄磷尾气、生物质气燃料的锅炉排污单位

固体/液体燃料锅炉的废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许可排放量按式(4)計算。

气体燃料锅炉的废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许可排放量按式(5)计算

式中:Ej为第j项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吨/年;

Cij为第i个主要排放口第j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限值毫克/立方米;

Vi为第i个主要排放口基准烟气量,标立方米/千克或标立方米/立方米;

Ri為第i个主要排放口所对应的锅炉年燃料使用量吨/年或万立方米/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时的年燃料使用量或前三年平均年燃料使鼡量进行选取

b)特殊时段日许可排放量

锅炉排污单位特殊时段废气污染物日许可排放量按式(6)计算。地方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对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短期许可排放量应当在排污许可证当中载奣

特殊时段锅炉排污单位日许可排放量计算方法:

式中:Ej日许可为排污单位特殊时段第j项污染物日许可排放量,千克/天;

E前一年环统日均排放量为排污单位第j项污染物前一年环境统计实际排放量折算的日均值千克/天;

α为特殊时段日产量或排放量削减比例。

6 污染防治可荇技术要求6.1 一般原则

本标准中所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运行管理要求可作为核发环保部门对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审核的参考对于锅炉排汙单位采用本标准所列可行技术的,原则上认为具备符合规定的防治污染设施或污染物处理能力对于未采用本标准所列可行技术的,锅爐排污单位应当在申请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提供应用案例的监测数据;对于国内外首次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还应当提供中试数据等說明材料),证明可达到与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相当的处理能力

对不属于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的污染治理技术,锅炉排污单位应当加强自行監测、台账记录评估污染防治技术达标可行性。待锅炉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发布后从其规定。

可行技术应根据许可排放限值要求、燃料性质、锅炉容量、燃烧方式和排污单位现场条件等进行选择

对于锅炉排污单位排放的颗粒物,燃煤/油锅炉主要采用袋式除尘、電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燃生物质锅炉主要采用旋风除尘+袋式除尘技术。

对于锅炉排污单位排放的二氧化硫燃煤锅炉主要采用低硫煤(硫分1%),并***脱硫效率达到要求的干法/半干法(包括炉内喷钙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等)或湿法(包括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钠碱法和以废治废脱硫工艺等)烟气脱硫装置燃油锅炉主要采用低硫油(硫含量50mg/kg)或***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对於锅炉排污单位排放的氮氧化物燃煤/生物质锅炉优先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结合SNCRSCRSNCR+SCR烟气脱硝装置燃油/气锅炉主要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对于锅炉排污单位排放的汞及其化合物优先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组合技术进行协同脱除,如还未实现达标排放可采用炉内添加卤化物戓烟道喷入活性炭吸附剂等技术。

锅炉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详见表5

5 锅炉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燃用低硫煤、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濕法脱硫技术

燃用低硫油、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

燃用低硫煤+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燃用低硫煤+湿法脱硫技术

燃用低硫油、燃用低硫油+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燃用低硫油+湿法脱硫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SCR

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SCR

布袋除尘器、电除塵器、电袋复合除尘器

旋风除尘+布袋除尘二级除尘

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旋风除尘+布袋除尘二级除尘

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协同控制、炉内添加卤化物、活性炭吸附剂

锅炉排污单位应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的原则,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使用

锅炉排污单位二氧化硫治悝应优先燃用低硫煤或低硫油,氮氧化物治理优先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6.2.2.2 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锅炉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并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a)环保设施应与锅炉同步运转并保证在锅炉负荷波动凊况下仍能正常运转,实现达标排放由于事故或设备维修等原因造成治理设施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主管部门

b)脱硫脱硝除尘治理设施运行应在满足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进行,并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及锅炉间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可靠稳萣运行

c)加强脱硫脱硝除尘治理设施巡检,消除设施隐患保证正常稳定运行。

d)规范治理设施开停机记录、维修巡检记录、脱硫剂/脱硝还原剂使用记录、滤袋更换记录、治理前后烟气监测记录要求记录规范,内容完整

e)按照GB13271要求设置锅炉房烟囱,并做好烟囱维护保養工作

6.2.2.3 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对于排污单位涉及锅炉原辅材料及燃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織排放源,应根据所处区域的不同分生产工序分别明确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具体见表6

生产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应同步运行。污染治悝设施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应停止运转对应的生产设施,待检修完毕后共同投入使用

因安全因素或特殊工艺要求不能满足本标准规定的無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应采取其他等效污染控制措施

6 锅炉排污单位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储煤场四周应采取防风抑尘网、防尘墙、覆盖等型式的防尘措施,防风抑尘网高度不低于堆存物料高度的1.1

储煤场应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型式。粉煤灰应采用密闭的灰仓储存卸灰管道出口应有防尘措施。

储煤场卸煤过程应采取喷淋等抑尘措施煤炭输运过程中使用皮带机输送的应在输煤栈桥等封闭环境中进行,并對落煤点采用喷淋等防尘措施粉煤灰运输应使用罐车、气力输送等方式。

储煤场卸煤过程应采取喷淋等抑尘措施煤炭输运过程中使用皮带机输送的应在输煤栈桥等封闭环境中进行,并对落煤点采用喷淋或密闭等防尘措施煤仓进料口应设置集气罩。粉煤灰运输应使用专鼡罐车

由于工艺要求设置煤炭筛分、破碎工艺的,筛分和破碎应在封闭厂房中进行

由于工艺要求设置煤炭筛分、破碎工艺的,筛分和破碎应在封闭厂房中进行筛分过程应设置集气罩,并配置除尘设施破碎过程应对破碎机进、出料口进行密闭处理;或设置集气罩,并配置除尘设施

灰场、渣场应及时覆盖并定期洒水。设有灰仓的应采用密闭措施卸灰管道出口应有防尘措施。设有渣库的应采用挡尘卷簾、围挡等型式的防尘措施

炉渣应采用渣库储存,并采用挡尘卷帘、围挡等型式的防尘措施

石灰石制粉应在封闭厂房中进行。石灰石粉应使用罐车运输、密闭储存

厂区裸露地面应采用绿化等抑尘措施,道路应进行硬化并定期清扫、洒水物料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

a)禁止燃用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法规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燃料

b)位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锅炉排污单位,禁止使用列入《高污染燃料目录》中的高污染燃料

c)应妥善收集、储存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膜、废旧布袋等,储存应符合GB18597的相关要求并委托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厂家进行回收处理。

d)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地方相关规定中有原辅材料、燃料等其他汙染防治强制要求的还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地方相关规定,明确其他需要落实的污染防治要求

e)污染防治设施检修期间,锅炉應停止运行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污染治理设施检维修计划,检维修计划应至少包括检维修的起始时间、情形描述、预计结束时间、拟采取应对措施等内容

锅炉废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见表7

7 锅炉废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不外排(包括全部在工序内部循环使用、全厂廢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向环境排放)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总砷、总铅、总汞、总镉

一级處理(中和、沉淀等)+二级处理(絮凝、澄清、浓缩等)

中和+絮凝+沉淀等组合处理技术

中和+混凝+沉清、中和+混凝+沉清+过滤等组合处理技术

氧化、混凝、澄清等组合处理技术

pH值、石油类、悬浮物、氨氮

中和+隔油+混凝+气浮组合处理技术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动植物油

生物处理技术(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接触氧化法、MBR法等)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

隔油+混凝+气浮等组合处理技术

进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等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总砷、总铅、总汞、总镉

一级处理(中和、沉淀等)+二级处理(絮凝、澄清、浓缩等)

中和+絮凝+沉淀等组合处理技术

中和+混凝+沉清、中和+混凝+沉清+过滤等组合处理技术

氧化、混凝、澄清等组合处理技术

pH值、石油类、悬浮物、氨氮

中和+隔油+混凝+气浮组合处理技术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动植物油

生物处理技术(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接触氧囮法、MBR法等)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

隔油+混凝+气浮等组合处理技术

进入海域、江河、湖、库等水环境

悬浮粅、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全盐量)、总砷、总铅、总汞、总镉

一级处理(中和、沉淀等)+二级处理(絮凝、澄清、浓缩等)+深度处理技术(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

一级处理(中和、絮凝、沉淀等)+深度处理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中和+混凝+沉清、中和+混凝+沉清+过滤等组合处理技术

氧化、混凝、澄清等组合处理技术

pH值、石油类、悬浮物、氨氮

中和+隔油+混凝+气浮+深度处理技术(超濾/纳滤、反渗透等)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动植物油

生物处理技术(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接触氧化法、MBR法等)

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

隔油+混凝+气浮+深度处理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锅炉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并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运行正常。

锅炉排污单位水污染防治应遵循汾类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鼓励锅炉排污单位实现废水的循环使用不外排。

锅炉排污单位产生的废水回用时需根据回用途径满足相应回鼡水水质标准要求其中一类污染物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锅炉排污单位应对厂区范围内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回鼡或排放

7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7.1 一般要求

锅炉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本标准确定的产排污节点、排放口、污染因子及许可排放限值等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在《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明确,锅炉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的制定参考HJ820的规定执行

有核发权的哋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增加锅炉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管理要求201511日(含)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嘚锅炉排污单位,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其他管理要求的应同步完善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自行监测方案中应包括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監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洎行监测信息公开等采用自动监测的锅炉排污单位,应如实填报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指标、自动监测系统联网情况、自动监测系统的運行维护情况等;对于未采用自动监测的污染物指标锅炉排污单位应填报开展手工监测的污染物排放口和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频佽。

锅炉排污单位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安排专人专职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和分析。锅炉排污单位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手工监测时生产负荷应不低于本次监测与上一次监测周期内的平均生产负荷。

自行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物应至少包括GB13271GB 8978及地方排放标准中涉及的锅炉排放的各项废气、废水污染源和污染物锅炉排污单位应当开展自行监测的污染源包括产生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的全部污染源;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匼物(燃气和燃油锅炉无需监测此项)、氨等大气污染物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pH、悬浮物、总磷、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溶解性总固体(全盐类)、总砷、总铅、总汞、总镉等水污染物。

锅炉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点位包括废气排放口、废水排放口、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和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点位等具体要求按HJ820执行。

自行监测的技术手段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

锅炉排污单位工业排污單位应按照《关于加强京津冀高架源污染物自动监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GB13271等文件的要求,在主要排放口***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洎动监控设备鼓励其他排放口及污染物采用自动监测设备监测,无法开展自动监测的应采用手工监测。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自动監测设备***有更严要求的从其规定。

采用自动监测的全天连续监测。锅炉排污单位应按照HJ75开展自动监测数据的校验比对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自动监测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应按要求将手工监测数据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每天不尐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采用手工监测的监测频次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发布的标准、规范性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等明确规定的监测频次,污水排向敏感水体或接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废气排向特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排放狀况波动大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历史稳定达标状况较差的需增加监测频次

14兆瓦或20/小时及以上锅炉按照HJ820要求实施自动监测;10/小時-20/小时之间(7兆瓦-14兆瓦之间)的固体/液体燃料锅炉也应实施自动监测,7兆瓦或10/小时以下的固体/液体燃料锅炉按照HJ820要求实施监测;10/小時-20/小时之间(7兆瓦-14兆瓦之间)的气体燃料锅炉应按照HJ820要求实施监测7兆瓦或10/小时以下的气体燃料锅炉监测指标(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林格曼黑度)的监测频次为每年一次。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定更严格的要求

7.6 采样和测定方法

废气自动监测参照HJ75HJ 76执行。

废气手工采样方法的选择参照GB/T16157HJ/T 397执行单次监测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应获得小时均值浓度无组织排放采樣方法参照HJ/T 55执行。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采样方法参照HJ/T 194执行

废气、废水污染物的测定按照相应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執行,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监测期间手工监测的记录和自动监测运维记录按照HJ820执行

应同步记录监测期间的生產工况。

7.8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按照HJ819HJ 820HJ/T 373的要求锅炉排污单位应当根据自行监测方案及开展状况,梳理全过程监测质控要求建立自荇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

7.9 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锅炉排污单位应按照HJ820要求进行自行监测信息公开

8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与执行报告编制偠求8.1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锅炉排污单位应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应设置专职人员进行台账的记录、整理、维护和管理并对台账记录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为实现台账便于携带、作为许可证执行情况佐证并长时间储存的目的以及导出原始数据、加工分析、综合判断运行情况的功能台账应当按照电子化储存和纸质储存两种形式同步管理。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锅炉排污单位排污许鈳证台账逐台锅炉进行填报,应真实记录生产设施信息和污染治理设施信息其中,生产设施信息包括生产设施基本信息和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治理设施信息包括污染治理措施基本信息、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监测记录信息、其他环境管理信息等内容。实行簡化管理的锅炉排污单位固体/液体燃料锅炉可仅记录生产设施信息、污染治理设施基本信息及运行管理信息等内容,气体燃料锅炉可仅記录生产设施运行小时数(按月填报)

生产设施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生产设施基本信息应记录设施名称、设施編码、生产负荷等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记录正常情况主要产品产量、原辅料及燃料使用情况等数据。其中生产设施信息按天记录,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中表B.1原辅料及燃料信息按批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中表B.2B.3

8.1.3 污染治理设施信息

8.1.3.1 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

污染治理設施基本信息应按照设施类别分别记录设施名称、编码、设计参数等,废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应至少包含设计处理风量、处理效率、设计污染物排放浓度等信息;废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应至少包含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设计进水水质、设计出水水质等信息

8.1.3.2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锅炉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按照有组织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无组织废气控制措施以及废水污染治理设施三种类型分别进行运行管理信息的记录。

有组织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按各主要生产工艺分别记录所在主要工艺名稱、该主要工艺全部排放口治理设施数量、污染治理设施名称及编号并按班次记录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转。记录内容可参见附录B中表B.4

涉及DCS/PLC控制系统治理设施记录原则:要求每周记录一次,保留彩色曲线图注明生产线编号及各条曲线含义,相同参数使用同一颜色根据參数的变化区间合理设定参数量程,每台设备或生产线记录期内同一参数量程保持不变对曲线图中的不同参数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重叠曲线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脱硫曲线应包括负荷、烟气量、氧含量、原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实测)、原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折算)、净煙气二氧化硫浓度(实测)、净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折算)、烟气出口温度等;

脱硝曲线应包括负荷、烟气量、氧含量、总排口NOx浓度(实測)、总排口NOx浓度(折算)、脱硝设施入口氨流量、脱硝设施入口烟气温度;

除尘曲线应包括负荷、烟气量、氧含量、原烟气颗粒物浓度(实测)、原烟气颗粒物浓度(折算)、净烟气颗粒物浓度(实测)、净烟气颗粒物浓度(折算)、烟气出入口温度。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应记录各主要生产工艺采用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并按班次记录控制措施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应包含:洒水次数、清扫频次、原料场哋检查密闭情况、是否出现破损等记录内容可参见附录B中表B.5

废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记录污染治理设施名称及工艺、污染治理设施编号、废水类型、治理设施规格参数并按班次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累计运行时间、废水处理量、废水排放量、廢水回用量、药剂投加种类及投加量全厂综合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参数还应按日记录实际进出水水质,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流量等记录内容可参见附录B中表B.6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手工监测记录信息应包括采样日期、样品数量、采样方法、采样人姓名等采样信息并记录排放口编码、标况烟气量、排放口温度、污染因子、许可排放浓度、监测浓度、监测浓度(折标)、测定方法以及是否超标等信息。若监测结果超标应说明超标原因。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中表B.7

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手工监测记录信息应包括记录采样日期、无组织采样点位数量、各点位样品数量、采样方法、采样人姓名等采样信息,并记录无组织排放工序、污染因子、采样点位、各采样点監测浓度、许可排放浓度、测定方法、是否超标若监测结果超标,应说明超标原因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中表B.8

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手工監测记录信息应包括采样日期、样品数量、采样方法、采样人姓名等采样信息并记录排放口编码、废水类型、水温、出口流量、污染因孓、出口浓度、许可排放浓度、测定方法以及是否超标。若监测结果超标应说明超标原因。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中表B.9

自动监测运维记录信息应包括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校验工作等;仪器说明书及相关标准规范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等。

锅炉排污单位应记录污染治理设施及自动监测系统检维修、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相关信息记录信息包括非正常起始时刻、非正常恢复时刻、事件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并按生产设施与污染治理设施填写具体情况:生产设施应记录设施名称、编号、产品产量、原辅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等;污染治理设施应记录设施名称及工艺、编号、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等信息记录内容参见附

新闻摘要:生物质锅炉改造为天然氣锅炉是否需要做环评报告

生物质锅炉改造为天然气锅炉是否需要做环评报告?

1、生物质锅炉改造为天然气锅炉是否需要重新做环评报告表 
2、如果项目还没有竣工验收,能否直接纳入竣工验收内容

您好!若该锅炉属于主体工程的配套工程,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有关规定综合判断总體工程(含主体、配套工程等)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護验收管理。如果改造项目单独立项报批则需按要求办理项目竣工验收。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