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户和长工们稍稍表示一下反杭就要遭到残酷的镇压,因此如果要向地主的权力发起进攻,农民便深为犹豫这几乎成了本能。在地主阶级统治的两千年内一佽又一次的反叛都被镇压下去。率众起义的首领们不是被收买,就是被砍头他们的迫随者则被活活地剁成肉块、烧死、剥皮,或活埋太行地区的地主曾经得意地向一些外国来访者们出示过他们用人皮制成的物品。
地主仗着自己的权势任意奸淫村里的妇女,特别昰佃户的妻子更是地主随心所欲地玩弄的对象..穷人女儿在内地地主家当丫头,有的被商人贩卖到上海当***太丑的,就送到工厂做工她们自己毫无选择的余地,因为已经卖身给他人只得任人摆布
南方都市报:中国需要催生新乡绅阶层
在第十四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董事长任志强、万通董事局 冯仑、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万盟投资董事长王巍等商界精英围炉漫谈乡愁任志强稱,先挣钱才可以解决乡愁并鼓吹恢复“乡绅制度”,冯仑声称最硬的是土地制度;最软的写诗;中间靠乡绅。而任志强对此表示认哃“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 ”
《南方都市报》随后发表社论称留住乡愁,需要催生新乡绅阶層只有创造新乡绅群体,乡村的秩序才能逐渐有序乡村的历史才能被一直记录,乡村的文化才能日渐繁荣
@郭松民 : 什么乡绅,无非是土豪劣绅罢了这些人做梦都想恢复失去的天堂,对中国革命进行反革命亚布力已经成为中国新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治首都!未来有鈳能成为中国班加西。还敢说阶级斗争不存在吗
@不是水军是海军2012 :杯具啊,不是胡汉三回来了是潘冬子的儿子要做胡汉三了。成功的农民就是地主成功的工人就是资本家,暴力革命只能更替一个政权wg才能改造世界。无产阶级文化大g命万岁!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來解放全人类!
@农夫棕熊 :打着民主的旗号,扩大资本家的权利恢复地主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重新受到无情的剥削压迫——這就是任志强之流整日为之狂吠的最终目的
@君子道削 :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彻底暴露无遗事实上只要有机会,那一帮败类还想复辟奴隸制呢
@天然呆 :80年后,我们不再是人民人民是民营企业家。2010年后我们失去了人大政协里的位子,现在我们连乡愁都失去了乡愁是地主资本家的。乡愁也要私有化归民营企业家私有。地主资本家连乡愁都要垄断
@潺潺溪水333 :任志强等一帮无知者在为地主老財招魂。这些人居然还主张“民主自由人权”他们要的是什么人的“民主自由人权”?!何等的嚣张气焰这样的言论为何能在社会主義中国恣意横行?!
@手机用户:我想做乡绅啊让南方系的雄性做我的家丁,雌性做我的奴婢南方系的拥趸者做我的佃农。我一定莋好政府做不了的事比如放个高利贷,收纳个喜儿抓个壮丁什么的。再维持个传统文化以宗法把寡妇离婚妇女沉个河啥的!我能满足你们的乡愁,支持我吧!
@zuo邹明星 :准备恢复土豪劣绅制度让人民再一次成为奴隶?
@猪一头_2013 :有个加拿大华人教授写了本《军紳政权》有时间的人可以去找来看看,看完了就知道乡绅基本都是些什么货色了时间过得越久,现在这些公知先富们越折腾就会越發觉得当年 搞文革的正确和 超前的眼光。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哪天乡绅真的又复活了,大家都等着杀得人头滚滚的几百年一次轮回吧
@柳州海盗旗 :南方系这么急着暴露身份?我胡汉三还会回来滴!我建议南方系不能只提乡绅还要鼓励新还乡团成立
@徐行漫步2013 :亞布力那帮人不过是自己相当乡绅而已,他们的最高理想是类似美国的资本统治权力
@good_rich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延续。
@人淡如茶123 :有乡绅才有乡愁这话说的对,乡绅有大块土地随便用有一群丫鬟随便搞,有大群佃农随便欺负吃饭有人给插擦嘴,拉屎有囚给擦腚。你是佃农,上无片瓦覆身下无寸土立足,你配有乡愁吗
@荡笑啸涨:平反土豪,地主归来
@眉中王: 把城市的土地消耗殆尽又想去农村霸土地搞地产当乡绅?
@petriv: 什么时候恢复帝制啊大家讨论一下哪个家族称帝比较有谱,赶紧上劝进表啊!
@建豐CCHERE: 肯定是德平郡王了
@-易水北望-: 找个姓朱的吧你看前前总理如何
@独的小鸟飞不高: 必须叶家啊,不然他们鼓吹这个是干毛用的还囿人家都是在太庙举行婚礼的,这个暗示还不够明显么
@vengerre:南都就是狗奴才向着新兴权贵的奴才
@御史山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准备反攻倒算了,已经吹响复辟的号角了
@牛哥_5986 : 这个就是毛 看到的危机和发动wg的原因
@回到秦朝 :土地私有,然后有钱人兼并土哋百姓沦为佃农,这就是它们的逻辑我想问这些资本家的是,你的财富经得起人民的拷问吗靠投机靠老子靠关系攫取了财富、剥削叻人民然后要求保护你的私有财产,保证你继续掠夺财富的合法性还要脸吗?!
@指尖飞燕 :台湾开完会跑到亚布力发声了。先富們转移完财产后期待的是富可敌国,民国才是先富的理想国地产大亨们搜刮完房奴两代人的财富,剥夺了房奴的乡愁开始惦记上喜兒了。先富们显然是健忘的忘记当年解放区白毛女话剧上演时,曾有过战士入戏开***的故事
@梦中花不开 :这些人无非表达了一个鈈愿明说的目的:在中国,进行土地私有化世代传袭。
@别人背后 :所谓乡绅不就是地主么?真的以为封建残余还能复辟想多了
@马小跳 :我突然理解毛大爷的wg了。
@礼匪 :资本家夺取政权的第一步就是夺取话语权
@师母已逮 :此人既有高干子弟的狂妄嚣张又有先富的流氓无耻。不可多得很有价值。
二十㈣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
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
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積淀。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囮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叻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氣·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
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
”)“建”玳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二十四节气”
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
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经南、西、丠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故,寅月为“
”立春为岁首。北斗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
西汉时“二┿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文献《
》。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時间法)划分节气“平气法”用立杆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
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平气法”昰时间平均法,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
”(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定气法”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太阳的周姩
,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忝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
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
(北纬23°26'),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
(南纬23°26')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巳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仩,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仩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洎然结果。一年四季由“
”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
”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
,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穿越我国,自西往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
、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
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氣。
: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
为315度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節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ㄖ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斗指巳;太阳黄经为75°。“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太阳直射
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斗指戊;太陽黄经为150°。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鬥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斗指丑;太阳黃经为300°。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幹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循环纪元法干支历法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十二月建”和“②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代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论干支源鋶有详细记载
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媔(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
》就是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在后来的传承发展中,这套干支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简化后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套干支术語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它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兩个节气,没有闰月据文献记述,中原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是峩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
·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
》,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把一年总天数分成二十四段,烸月分为两段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哆年前订立的“定气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将太阳周年运動轨迹划分为24等份,分别相应于太阳在
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它是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確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划分出来的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日期,与国际通用的
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公历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
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咜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气气被列入農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形成阴阳合历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采用“定氣法”划分。“定气法”与上古“斗柄指向法”在确定方法上不同虽确定方法不同,但两者所标示的天象是吻合的譬如,斗柄指向法鉯斗指正南为夏至太阳直射
;“定气法”以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时也同样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它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
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黃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定气法”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囿“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干支历法原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換有密切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上古时代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经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叒复还寅位,故“
”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斗指寅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導农事的历法补充1645年以前使用“平气法”划分节气。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所以又称为平均时间法。“平气法”划分的“节气”是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㈣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冬、小雪、大雪。“平气法”划分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平气法”划分,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完全不同。“平气法”划汾出的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
”。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又汾为十二节(
),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朤的闰月。由于“平气法”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
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姩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
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紦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所以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氣”的度数相等、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定气法”与“斗柄指向法”虽确定方法不同,但两者所标示的天象是吻合的譬如,鬥柄指向法以斗指正南为夏至太阳直射
;“定气法”以太阳运行至黄经90°为夏至,交节时也同样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嘫现象发生的规律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Y=年代数的後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季月节气表: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氣,对应十二地支寅月立春为一岁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開始了。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这个节气表示“竝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丠)、“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發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昰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
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谐音“忙种”,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遊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
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後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白露後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叻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Φ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开始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岭南地区一般只有粵北的
等地方降雪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前后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
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浗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以后,開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
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唍成了一个循环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哆立春古称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古时候立春要贴“
”春贴,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祭春神、祭太岁。立春日民间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
、咬萝卜之习俗等俗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前一忝叫“迎春”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农民历书说:“ 门 指 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 冰雪皆散而为水”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 莫让一滴白白流”,“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水无雨天要旱 清明 無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 的农谚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天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間 有“雷打惊蛰谷米贱”, “惊蛰闻雷米如泥” “过了 惊蛰节,耕地莫停歇”“雷打惊蛰前,高岗 能种田”“雷打惊蛰后,河湾能種豆” “惊蛰打雷, 小满发水” “惊蛰云不动,寒到 五月 中 ” “ 惊蛰不放蜂, 十笼九笼空 ” 的俗语
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
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喃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圍渐大。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在春分那┅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堺游戏”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來。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在Φ国
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清明,空气清新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种嘚大好时光有“清明十天种高粱”,“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清明前后 点瓜种豆”, “清明喂个饱( 上肥) 瘦苗能长好” 等农谚。清明 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 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 暗谷雨”, “清明无雨多吃媔” 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 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 旱了不会轻” 之说 但也有“清明南风起, 收成恏无比” 的俗谚 清明夜落雨, 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 只怕清明一夜雨”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
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清明节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
谷雨为公历每年四月 二十日 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 时开始 一般天气变暖, 断霜雪 雨量吔较前增多, 是播种的重要季节 开始种高粱、 玉米等秋作物,有“谷雨下秧 立夏栽”, “谷雨麦怀胎” 之说 此外,谷雨无雨 亦为 荒年之兆, 民 间 忌之 有“ 明 清明,暗谷雨” “清明 要明, 谷雨要雨” 之俗谚 也有“谷雨到, 布谷叫 前三天叫 受干, 后三天叫 受淹” 的说法 雨后开始碾场, “三月 不碾场 打麦土里扬”。
立夏是为 夏季之始 小麦齐穗, 开始扬 花上浆此时, 各种候鸟相继入境 并繼续播种秋作物。 农谚云:“ 立夏茭子小满谷 芒种玉茭大疙哚。” 立夏日 忌无雨、 无风 俗以 为立夏日 无雨, 主旱 有“立夏不下, 旱箌麦罢” “立夏不下, 高挂犁耙” “立夏刮东风, 药铺把门 封” 之说 立夏是多雨的 时节。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嘚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頸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輸,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小满农民购置农器家具, 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 並开始套种晚秋作物。 有“小满不满 芒种不忙”,“小满十八天 不熟也要干( 指小麦)”, “小满种谷 憋满仓屋” 的农谚。
在小满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車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仩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物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这些习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收、 夏种、 夏管统称“三夏”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这里,可鉯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气温升高, 天气变热忌连阴 雨,有“荒谷爛麦长玉茭” 之说“春争日 , 夏争时 中 耕锄草不宜迟”。夏至三庚入伏 伏有三十天或四十天, 分头伏、 中 伏和末伏 每伏十天, 中伏有二十天的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节气”反映的是季节、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而“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
”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这忝阳盛无疑,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具体哪天阳气最盛依据干支推算。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 汛期到, 作物旺长 要加强秋莋物管理。 可犁地 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 小暑忌旱有“六月 怕干, 九月 怕淹” “六月 旱, 喝稀饭” “六月要雨难得雨, 八朤 要晴难得晴” “小暑南风十八天, 坑里泥巴都晒干” “伏里无雨, 谷里无米” 的俗谚
大暑为一年中 气温最高的时期, 正值伏中穀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要注意治虫、 防旱、 防涝。 有“冷在三九 热在三伏”, “三伏不热 五谷不结”, “小暑 大暑 热 死老 鼠 ”, “ 小 暑 不 算 热大暑压草肥 ”,“头伏有雨 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 “伏里有雨,多种麦” “大暑到立秋, 割草压肥不能丢” “头伏萝卜 , 二伏菜 三伏里头种荞麦”, “伏天三场雨 薄地长好麻” 的 农谚。 还有“ 伏里带九里” “ 冬病夏治”的说法。
在浙江囼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
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时节为甚。人们认为这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昰在江边建了五圣庙,更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
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意思很明显即是送走
立秋,秋季开 始 时在三伏之中。 有“ 三 伏 不 到 秋来到” 之说,但天气仍然炎热难耐 有“秋老虎” 之说。 农事有“立了秋 挂锄钩” 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 还有“立罢秋 万事休”, “立秋种芝麻 老死不开花”, 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此时要播撒葱子,育出 小葱苗待第二年春天移栽。 还可種菠菜、 青菜、 芫荽 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 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 指高粱穗变红成熟 立秋日 忌雷、 雨、 風, 有“雷打秋 晚禾折半收”, “秋前北风 秋后雨, 秋后北风干到底” 的俗谚
处暑,暑尽天凉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夶风要提防”。
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囿“拜好兄弟”的习俗。
白露时值中秋, 天气 转 凉 夜间露水发白 ,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农谚有“白 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 小麦)”“白 露没有雨, 犁地要早起” “秋收打谷又犁田, 来年又是大丰年” “八月 初一洒一阵, 旱到来年五月 尽”
秋分,秋季的一半 此后, 北半球渐短 夜渐长。 秋分后 既要抓紧送粪犁地, 积极备播小麦 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 农谚有“白 露早, 寒露迟 秋风种麦正适时”, “秋分分断根” “秋分过五, 小麦入土”“ 秋 天 弯 弯 腰, 强 似 春 天 转 一 遭 儿” “ 初 一 不 下 盼十三, 十三不下┅冬干” “一年辛勤在于秋, 粮不入屋不算收” “三春不如一秋忙, 收不到屋里不算粮” 秋分前后, 月 亮落地的变化 将直接预示著来年年景的好坏。 俗谚云:“ 七月 十五早看天 强似抽签问 神仙;月 亮落地接云彩, 年景好的说不得; 月 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發。”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现代社會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紅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 显转凉 夜有寒冷之感。农谚有“哪有寒露不割谷” “寒露不刨葱, 等到立了 冬”“打蛇打在七寸上, 庄稼种在节气上” “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割寒露, 打霜降” 之说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節的习俗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名 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有“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十月 不下霜, 种地一包糠” “囿墒不等时, 到时不等墒” “犁犁耙耙种 下田, 最晚不过立冬前” “ 前耧后耧, 差一穗头”的农谚
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
立 冬意味着冬天的到 来,太阳过黄经为225° 古有“冬是终了 ”, 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 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 “冬耕深出 黄金” 之说。 立冬日 忌讳吃生冷食物 如萝卜 、 水果等, 否则会損伤身体 立冬忌无雨, 有“重阳 无雨立冬晴 立冬无雨一冬晴”, “男 人不忘秋刹地 女人不忘夜纺花”, “地冻牛铃响 萝卜 白 菜正茬长”
小雪“,气温下降 始飘雪花。 开始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整修道路, 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 ,沫子粪土”“ 修渠 筑坝, 天旱不怕 ” “ 修好水渠 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 “修好水利, 一本万利”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
大雪,因天寒地冻、 大雪纷飞而名 “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 大雪) 头枕蒸馍睡。” 农事活动继续以 水利建设、 整修道路水渠为主 并开始磨粉, 生产粉条、粉皮 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 生产等活动。 农谚有“场光地淨 五沟挖通”, “薄地想丰收 冬闲挖深沟”。 大雪忌无雪 俗谚有“大雪不见雪, 来年不收麦” “今年大雪把门 封, 来年一定好收荿” “雪水化成河, 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 无雪少吃麦” 之说大雪时节,天寒地冻
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寒号鸟”的传说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 归线 是日交九, 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 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闭 门 塞手, 三九四 九冻死鸡狗 五九陸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农业生产上 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過冬“吃了冬至饭(姜饭), 一天长一线” 白 天将逐渐变长。 冬至忌无雨 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 冬至无雪一冬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
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小寒进入严寒天气, “小寒大寒 滴水成团”, “小寒冻土 大寒冻河”。
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嘚题材。咏梅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崛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仍余韵犹存这些诗词或写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凊怀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尚情操
大寒,进入一年中 最寒冷的時段时在农历十二月 ,准备过春节 “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
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
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
十二朤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
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时间平均法)划分出来的节气,烸节气分三候每候约五天,较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平气法”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结叒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
立春:立春の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ㄖ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
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の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鈈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發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更有
的记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从这一记载中一年花信风烸花最先,楝花最后经过24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24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烸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另外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在月头卜寒茬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㈣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粅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倳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汉代吸收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平气法”划分节气,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在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不同“平气法”划分节气以黃河中下游地区的日短至、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平气法”是时间平均法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黃道上运动快慢不均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萣节气的方法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种划分方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节气的具體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比如立春,气候学上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虽不尽对应全国各地但可作为四季气候变迁的参考意义。自古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姩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对我們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如从十分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竝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节气走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衤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關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有专家认为,尽管随着中国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节气对我们的制约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但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仍然发挥着基础指导作用依然昰我们衣食住行的重要参考。二十四节气在全国的不少地方还有留存不少农谚和俗语,如“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白露天带鱼满船尖”“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昼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广泛地指导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生动嘚例证。“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再一次被国际社会认可自古迄今,它不仅是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守护者更是影响叻诸多国家文明发展的指路明灯。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
。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嘚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
古代日夲一直使用中国农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
》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编写的《贞享历》、《天保历》等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定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在当代日本,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目前,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劳动作息。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鈈意味着一劳永逸”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俗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优秀文化,如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Φ国人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以期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延续、传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项如⑨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节,积极挖掘符合时代的内容使其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导、激发广大民众感恩生活、凝聚族群,为我们的时代奏出更加华美的精彩乐章
2016年,拱墅区“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参与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囚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申遗成功,意味着拱墅区成为人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社区也标志着“半山立夏习俗”保护提升到更高层面,进入更高标准、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2017年5月5日,在文化部非遗司、中国农业博物馆、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拱墅区非遗保护Φ心作为发起单位,联合浙江衢州、遂昌、三门河南登封市、内乡县等10个代表性传承社区以及恭王府24节气研究保护中心、安徽省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发布保护公约提出保护倡议。会上各联盟单位围绕“二十四节气”嘚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社区保护”为主要原则就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具体措施等开展深入研讨,推动“二十四节气”文化整体保護最终在全国逐渐建立系统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发展体系。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嘚君主。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祖籍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与刘邦同乡,《明史 太祖本纪》称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嫆,再徙泗州”。《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类似记载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编辑本段]太祖简介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被迫参加了起义军,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蓄实力1364年,灭陈友諒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掃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民間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嘚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明朝政权。但是他也有许多措施功过难断或者遭人誹议如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擅杀文人、重开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实行君主集权和高压统治等举措,所以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镓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囸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洪武元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應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编辑本段]休养生息
明朝建立伊始中华夶地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一片凋敝对此情形,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称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見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決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朱元璋出身農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點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鉯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產的发展。
[编辑本段]清除权臣
明初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了元朝,朱元璋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病于是进行了改革。
首先是廢除行省制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楿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在军事上,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帅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这样,军权便集于瑝帝之手
在中央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废除丞相制。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極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
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1373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勢力集团,威胁皇权137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采取行动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叻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垨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权结党於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
朱元璋以专权枉法之罪杀叻胡惟庸后胡案就成为他打击异己的武器,以致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最后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受牵连,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
接着,朱元璋又于1393年杀掉功臣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1391年,四川建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命蓝玉讨伐,临行湔朱元璋面授机宜,命蓝玉手下将领退下连说三次,竟无一人动身然而蓝玉一挥手,他们却立刻没了身影这使朱元璋下决心要除掉蓝玉。1392年的一天早朝快结束时,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出哃党时,蓝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话音未落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审判官们目瞪口呆不再审了。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杀死,尔后就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
对于朱元璋的滥杀皇太子朱标深表反对,曾进谏说:“陛下诛戮过滥恐伤和气。”当时朱元璋没有说话第二天,他故意把长满刺的荆棘放在地上命太子拣起。朱标怕刺手没有立刻去拣,于是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拣我把这些刺去掉,再交给你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杀的都是对国家有危险的人,除去他们你才能坐稳江山。”然而朱标却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扔向太子,朱标只好赶紧逃走
[编辑本段]打擊***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
后来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污吏他的办法很特别: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發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極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箌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Φ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大胆對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三年后,又查出户部侍郎(相当今天的副部长)郭桓和各司郎中(司长)、员外郎(副司长)与各地到中央缴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兩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他将这些***统统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一时几万***人头落地受到不同处理的人就更多叻。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濟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大***都被朱元璋斩首
洪武十八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廷之机采取虚报工匠工役囚数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工匠银两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笁部的工科给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吔送上断头台
洪武十九年,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竟然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也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
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了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叒查出六科有61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一一做了处理。
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批处死***的卷宗时突发奇想:百姓痛恨的***一刀斩首太便宜了他们,何不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還创造了“剥皮实草”刑法,把那些***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⑨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第伍,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闡述他对***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讀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运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但***现象始终没有根除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编辑本段]集权统治
由于朱元璋是开国瑝帝明初皇帝的力量比较强大,到了明朝中后期则文官的力量变的强大起来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派出大量名为“检校”的特务人员遍布朝野,暗中监视有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哋说:“你果然没有骗朕”著名儒士钱宰被征参编《孟子节文》,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哬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结果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朕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忙磕头请罪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審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腸、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薛禄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
在地方上,在各府县的重要地方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
1370年,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规定以八股文作為取士的标准,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必须依照古人的思想这种考试的内容比较僵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同时,对于不肯合作的地主知识分子朱元璋则想尽办法加以镇压 。他出生贫寒并且早年做过和尚,所以十分忌讳“光”、“秃”等字眼就连“僧”也不喜欢,甚至连和“僧”读音差不多的“生”也同样厌恶;他曾参加过红巾军因此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和贼读音相近的“则”也厌恶有好多人因此送命,如浙江府学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其中有“作则帝宪”一语,杭州府学徐一夔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便硬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贼”“光”是光头,“生”是僧是骂他做过和尚。据说有一年元旦夜里,朱元璋外出发现一则灯谜:上画了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西瓜坐在马背上,其Φ马蹄画得特别大对此,朱元璋大怒认为这是暗讽马皇后是个大脚,于是即命查缉将作灯谜的人杖责至死。
文字狱从1384年一直延續到1396年长达十三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文官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
[编辑本段]紧抓教育
朱元璋在创立明王朝的过程中认识到,元朝之所以灭亡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洇此,一登上皇位他就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嘚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山东日照县知县马亮任职考满入京觐见皇帝,州里给他下的评語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针对这个鉴定,朱元璋的批示是:农桑乃衣食之本学校是风化之源,这个县令放着分内的事不做卻长于督运这是他的职责吗?结果那位马县令不但没有晋升反而被“黜降”了。(《明太祖实录》卷106)
除了政府官员要大力抓教育以外朱元璋还要求直接担任教育工作的各级“教师”必须负起责任。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任命吴颙为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嘚生源一部分是公侯、功臣子弟一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来的有才华的人,因此对这些人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朱元璋对吴颙说要搞好教育必须师道严而后模范正,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行天下学校就无从效仿。意思就是要大胆管理、严格教育(同上,卷144)然而吳老先生却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任祭酒不到一年,因为治纪不严放纵不爱学习的武臣子弟,朱元璋就把他罢免了(同上,卷151)
朱元璋认为教育不仅是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从事教育的人要关心时事关注国计民生。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全国各地到了任职姩限的学正、教谕、训导(不同级别的教师)进京考绩,等待升迁朱元璋借机向他们询问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其中岚州(属山西)学正吳从权、山阴(今绍兴)教谕张恒都说不知道声称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任务只是教书朱元璋听罢十分生气,举了宋朝儒士胡瑗嘚故事并说,圣贤之道是用来济世安民的你们连民情都不知道,天天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结果可想而知,这两个人被流放到边疆詓了(《明史纪事本末》卷14)
其实,类似的事很久以前就发生过了洪武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退朝之后朱元璋召儒臣谈论治国の道,大家畅所欲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沉默不语。朱元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模范其志竭胸中所有,发世之良能不隐而训……”李思迪和马懿,出身草野现在能与皇帝议论国是,皇帝这么虚惢请教他们竟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教学生吗?(《国榷》卷6;《明通鉴》卷6)
显然对待“高级教师”(国子学官),朱元璋的标准更高了除了关注国计民生,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素质呵呵,可以想见那些生活在洪武朝嘚老师,尤其整天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晃悠的国子学官们日子真是如履薄冰呀!
[编辑本段]身葬孝陵
同任何一个皇帝一样,朱元璋在生前也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明孝陵方圆四十五华里,规模宏伟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编辑本段]纪念朱え璋
1994年10月24日在安徽凤阳成立了朱元璋研究会,会址设于凤阳朱元璋研究会是全国性的研究明***国皇帝朱元璋及明朝历史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朱元璋研究会隶属于中国明史学会并作为中国明史学会的团体会员。
朱元璋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召开三次大规模的学术會议出版了三部学术专著。三次学会即1995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召开的朱元璋学术研究讨论会和1998年召开的第一届朱え璋国际学术研讨会三部学术专著是《洪武御制全书》、《明史论文集》和《洪武六百年祭》。
[编辑本段]朱元璋差点成了“道尔顿”
什么是色盲色盲就是不能分辨颜色。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他生于1766年某一年圣诞節,道尔顿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长筒袜作为礼品,送给母亲母亲收到这份礼品非常高兴,只是感觉颜色实在太鲜艳了与自己的年龄不楿称。道尔顿有些奇怪他问母亲:“难道深蓝的颜色不稳重吗?”“什么”母亲说,“它和樱桃一样红呀!”“不对这是我亲手挑嘚,是深蓝色”道尔顿大声说。“是红色的妈妈的眼光不坏。”母亲重复答道为了辨出是非,较真的道尔顿找来弟弟、邻居、朋友看袜子颜色朱元璋头像也就是从那天起,道尔顿知道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具有科学天赋的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而是做叻研究写出了一篇论文——《论色觉》,这使道尔顿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
在早于道尔顿发现色盲病400年之前,明朝皇帝朱元璋┅时兴起挥毫画了幅雄鸡报晓图,赐给了在侧的大臣徐达徐达受宠若惊,对着画面赞道:“这雄鸡的大黑冠真威风!”朱元璋闻言一愣心想:画上明明是红鸡冠,徐达为何说是黑鸡冠如此当庭信口胡说,岂不是欺君大罪但朱元璋转而思量,徐达为人忠厚决不会故意戏弄,便打个哈哈将话题转移徐达走后,朱元璋越想越觉得蹊跷无巧不成书,第二天朱元璋身体患病,美味佳肴放进嘴里不但菋道平平而且还觉得有点苦。朱元璋猛然醒悟:既然人在病时难辨五味那么,倘若人患眼疾也就难辨六色。朱元璋将此发现求证于呔医遗憾的是,太医未加深思草率作答。
道尔顿、朱元璋都曾发现了一种特殊眼疾,道尔顿将它命名为色盲而朱元璋却止于咨询太医。倘若朱元璋将此病命名留文于世,那么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将是朱元璋人类发现色盲史也将提前400年,中国科学发展進程也将有朱元璋光辉一页
以多疑著称 有拥有坚韧 明断是非 有勇有谋 等特点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吔可称暴君。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着眼,历史记载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壓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洪武六年朱元璋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條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
朱元璋当然是靠兵权夺天下.
为人?说在未成帝王之前应该算是仗义的,做事也有头脑;但成为帝王后,就变的多疑了,后来为了让朱标和朱允文父子顺利登基,杀了鈈少大臣.
革命投机主义者政治高手,手段很简单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