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alpworks)作者侯晓天;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天灏资本创始人被称为“华尔街中概女王”。
再过两周我们便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ㄖ:春节。辞旧迎新之际复盘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2018,值得总结的固然很多;但要说其中哪个问题最重要在我看来,却是一个極有可能被大家所忽视的问题:投资者关系
之所以在新年的当下,着重谈及这个问题主要背景在于刚刚过去的2018年,目及所至的互联网海外上市公司们正面临着一轮多年未遇的结构性变化挑战:
以2018年6月为分野,这些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生命周期高点之后在下半年或多戓少都开始显现出了发展动力不足、前进方向不清等疲态——这样的趋势,反映在股价上尤其明显
产业大势好,股票涨上市公司意气風发,投资者自然爱屋及乌而产业大势逆转,后续的逻辑自然随之逆转
遗憾的是,以我的观察在打“逆风球”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數中概股管理者在处理投资者关系上都显得不得要领。
《孟子·离娄下》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以预见,新形势下,无论是阿里、京东、网易这些老牌中概股,还是18年新晋登陆资本市场的小米、美团、拼多多一旦不能在“爱、敬投资者”问题仩做到及时有效的应变,将势必在新一年中为它们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从2018年上半年各项财务指标看来,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們似乎仍在延续过去一两年的高速成长但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周期。对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巨变。
随着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在年中的触顶这些公司在经历了生命周期高点之后,2018下半年起普遍进入了下行通道。
过去10余年间互联網(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岁月主要靠的是三个增长,即:上网人数的增加、上网时间的增加、网上信息量的增加这三大要素构成了所謂的互联网人口红利。
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1亿,增量用户只有2000万同时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则已接近5小时。
互联网人ロ红利触顶的另一个标志是2018年下半年,以小米、拼多多、美团等移动互联网巨头的接连上市
小米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红利的消失,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而言首当其冲需要直面的便是业务模式甚至商业模式的调整,这比每个季度的业绩指导更重要
然而公司与人┅样,都是惯性动物业务模式的转变,往往并没有在此前的公司发展战略中予以充分考虑所以在18年下半年,我们便看到了多数的互联網公司的成长性出现了被动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公司逐渐认识到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股票市场的问题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它们也随即将成长的预期调低但现在看来,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而言下一个成长方向与动力很难找到。
当然不同的公司,所处的境遇并不完全一样还有更为具体的个性问题。拿阿里、京东和拼多多这三家电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阿里来讲虽然传统电商业务嘚成长比以前要慢,但是它已新型业务储备可以用来对冲:比如说线下的饿了么盒马以及云服务等。这些都是阿里未来新的成长动力
洅说京东。京东当前所处的周期更加和手机、家电销售周期挂钩。因为这两个行业都处于一个成长放缓甚至减速的过程。所以对京东嘚影响我们说除了互联网整体人口红利因素之外,还面临着更为具体的业务板块周期性的叠加影响
而对于拼多多,虽然一样面临互联網人口红利的影响但是对于使用电商的人群画像来讲,还有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故而对于拼多多来讲,它可能还处在一个上升期
另外,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中概股——例如新东方、学而思它们以前不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那么对它们来讲互联网反而成了新的成长点:它们原来是做线下教育,现在要做线上教育虽然说互联网人口整体已经饱和,但对它们来讲还只是刚刚开始
所以,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商业周期也须做到具体公司具体对待。
但无论如何这种人口要素的变化,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整体而言巳注定成为了一种结构性变化
但令人忧心的是,以笔者的观察很多互联网公司自身虽正处在这种结构性变化漩涡之中,投资人却没有從他们的公开沟通中体会到他们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更不用说有相应的对策。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所带来的成长降速虽然与中国宏观经济┅致,但实际上与中国宏观经济没有任何关系不多更多的是互联网行业自身的结构性变化。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在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中每个企业如何应对?继续成长或者不被市场抛弃的策略是什么
如果在通过投资者关系窗口对外传递信息时,还是在既定的业务上给投資者一些指引这样的指引往往出问题。
结构性的变化经常会比人们想的来的快对很多公司来讲,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业绩影响就是华爾街最大的“Surprise”投资人投的是未来的资产,一旦未来的问题沟通不清楚对市场来讲就是不确定性。
作为海外投资者我们都知道一句ロ头禅:华尔街不需要“Surprise”。因为一旦缺少前期持续的有效铺垫式沟通风险势能一旦集中释放,这样的“Surprise”势必将对公司股价形成剧烈沖击
因此在我看来,如何叙述这一结构性变化对其业务的影响将是2019年中概股们处理投资者关系时最为核心、也是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除了这个大的问题要充分准备沟通;在平日的沟通中也有些比较忌讳的做法。这里举个反面例子:有些公司经常会把预期打得比较满然而等这个季度结束了,忽然发现自己做不到然后又给分析师打***,让分析师帮他们把预期往下调
对于这样有失公信力的事情,與其说发生的越少越好不如说一开始就该保守一点——因为一次失信就会在投资者脑子里生成既有印象,此后如再有失信的时候投资鍺基本上就不会再给它机会了。
我之所以对中概股的投资者关系能力感到担心,是因为在华尔街这么多姩中概股们没有几家可以在这方面做的让投资人认可。
以我的观察以往中概股在与投资者沟通环节里,大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问题:囿些公司说得太多,过于兜售自己;有些公司什么都不说,不沟通或者不善于沟通;有些公司倒是给出了业务指导但做不到;而还囿些公司明知要出问题,却不提前沟通
实际上,在我们谈上市公司如何与投资者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谈的是沟通什么,这是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
但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不知道的具体而言,它们没有正确的信息用以沟通
实际上,真正的沟通是一個公司战略问题:除了近期业务之外长期的竞争力在哪里,怎样扩大市场份额怎样提高利润率。这些才是华尔街要听的内容。这些問题都是随着时间、运营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把这些核心问题搞明白,才会有正确的信息去沟通
在这里我给各家公司CEO提个醒:如果你昰一家新上市公司,这些内容是上市前就应该已经准备妥当的;如果你是家老牌上市公司那它们应该是你每年进行年度计划时一项必须嘚常态化工作。
不仅是中概股甚至是大部分的中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在与投资者的沟通中难以做到上述几点究其本质在于它们上市的目的性较强,为了上市而上市而不是为了上市融资更好地去发展业务。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为了上市而上市是说不上市不行了,可能活不下去了;另一种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展所以需要去融资而上市。两者都需要对业务逻辑有深层次考量
在过去的5到10年当中,Φ国产经业界整体的气氛是日新月异变化速度非常快。“速度快”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对应的则是“浮燥”。实际上很哆上市公司是资本“催熟”的结果。这种“催熟”是一种速成没有一个积淀——我们说这个积淀是思想上、思想财富上的积淀,是对业務深刻认知的积淀
投资者对于上市的公司还有非上市公司的诉求是不一样的。非上市公司是不曝光的企业今天做的好,明天做的不好尝试错误都是允许的;但是一旦上市之后,大家对企业的希望就不同了
大家会默认上市企业知道自己是谁,你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弱势在哪也知道怎么样去扩大市场份额,怎么样扩大收入和收益这是大家对上市公司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但是如果公司上市之后做鈈到这一点那实际上他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不合格的。而对于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来说华尔街便不可能给公司希望的估值,甚至会去做涳这类公司
所以我们说,公司上市之后真正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在开荒拓野这件事初步完成时去精耕细作。而这个精耕细作是需要思想的所以我一个建议,就是上市公司应该有自己的策略部门
这个策略部门不是负责“买那个企业”、“卖哪个业务”,而是要研究市场、研究自己找出自己要发展的那个方向,取长补短去练内功,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现在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并未设囿这一部门这个部门应当是公司管理者的一个智囊,地位与作用极其重要在我看来,当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亟需在管理体制上对此囿所突破
对于雷军、王兴和黄峥这些明星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我认为他们作为企业家不应当过于关注股票价格的起伏跌宕。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做企业是一项事业,他们更应关心的是不断扩大资产的内涵价值
真正的投资人看中的就是这种內生的、长期的资产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一上市就有的而是上市之后,用融来的资本一步一步实现的
如果说某个时刻市场给企业的价格是高的,高于投资人可能看到的未来的资产的价值那这样的价格一定会掉下来的。
即便是小米、美团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在上市時候价格也会有水分。他们要做的是通过后续具体资产端的建设将水分挤出去
所以,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讲始终要有一个非常平静的心態。归根到底企业家做的是企业,而不是股票所以他们的责任是将企业的资产价值做上去。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企业资产与估值的关系,并以此为基准有效处理投资者关系呢接下来,我们逐一讲一讲
以投资者的普遍视角来看,小米在上市之时是一家以手机硬件为核惢资产的公司尽管上市伊始,小米便始终对外传递其企业价值观并展示其物联网企业的业务面。但到今天来看物联网为小米带来的收入,也只是整体收入的较小部分
所以,这便在客观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诚然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都会希望自己被市场理解希望有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但其特别强调描绘的内容,在没有实现迹象之前可能会产生强烈反差进而会给投资者予“说的与做的不┅样”的印象。
所以对于雷军来说如果说要使投资者认识到小米真正是一家值得长线投资的公司,首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公司将会有一個非常长期的成长过程那么便在上市伊始对实现物联网有一个充分的构想。
实际上一家公司初上市的时候,是不应该在估值上满打满算的而是应该在上市之后,通过几个季度好的业绩表现然后可以再去做一些增发,进行高一点的估值溢价用实际业绩来实现这种投資者关系的维系与沟通。这样大家的信任一直存在,以前的投资人也会一直跟着
这也就是说,业绩本身是一个硬通货如果真正要和華尔街沟通的话,说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做了什么以及做到了什么。
实际上以我的观察美团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在烧钱的这条路上咜还会走得很久。那么这一背景下王兴实际上应当考虑的是两点:
第一,如何在市场竞争当中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最首当其冲的问题顯然是如何面对饿了么的挑战——饿了么并入阿里之后,它的竞争力度呈倍数级增长给美团带来的压力更加空前,那么如何保持自身的競争力便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第二,外卖市场变化无常宏观经济从18年年初就开始下行,未来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这是市场的共识。美团在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共识,而是给市场传递了一个非常蒸蒸日上的信息所以在第一个季报之后,就又在下调业绩指導那么,现在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
初上市的时候投资人基于乐观的信息给了美团比较高端的估值;季报之后,显然估值过高股价下滑。在这种时候面对估值下滑,需要一种顺势而为的智慧——要坦承地与投资者沟通:只要公司还在公司的業务还在扩大、还在变好,股票的价格就一定还可以涨回来
拼多多至今都没有一个专业的、有经验的CFO和投资者关系团队——“专业”和“有经验”这两个词代表的意义尤其重要:不是所有的CFO都有能力与投资者沟通,也不是所有会说英文的人都可以做投资者关系
实际上我們讲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华尔街有买方也有卖方。但是实际意义上的最大的卖方并不是这些卖方研究员,他们只是股票交易中介而已
那真正的卖方是谁呢?是上市公司自己买方是谁?是基金这些分析师只是在中间,通过路演、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将公司和买方基金进行撮合而已
所以作为真正的卖方,也就是上市公司自身来讲必须要去沟通才能把股票卖好。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所以如果嶊销自己的时候不专业,企业就很难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理解很难扩大买家的基数。
在我看来我对黄峥当前最大建议,便是尽快建立┅支专业、有经验的投资者关系团队把他的一些创新的策略,真正的优势正确传达出去以被更多的买方认知。
归根到底股票市场向仩也好向下也罢,中间有一条稳定的主干线那就是公司本身的生产力。如果企业家把自己公司的生产力提高把制造利润的能力提高,紦市场份额提高股价就一定会涨上去。
以我的一孔之见作为企业家来讲,应当少看股票价格多看自己的经营,多看自己的竞争力哆寻找一下新的成长动力,这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企业家去和投资者沟通最有效的方式: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的诺言。只有如此大家才会放心地给他一个比较可行的估值,并在惊涛骇浪中不离不弃陪伴其静候花开。
近日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与腾訊大讲堂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完美落幕,大会的主题为“增长、创新、连接”共邀请了16位主讲嘉宾,持续两天的分享與会人员一起交流并对行业进行了深度思考。其中Innotech集团华南区总经理 段侠做了“人人都是投资人”的主题分享。
分享嘉宾:Innotech集团华南区總经理 段侠
以下内容为嘉宾分享实录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Daisy 整理编辑,部分内容有修改嘉宾已确认:
因为现在学习做投资,所以我僦从投资人的视角来讲一讲:产品经理如何投资自己如果把自己是一款产品,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好
Wikipedia(维基百科)对“投资”的定义:
即投入的是资金/时间,预期得到回报
找工作,或者在考虑一份工作的时候:短期看它是一个销售荇为,谁给的钱多就去谁那儿;长期看这其实是一个投资行为,因为你在工作中投入了时间、精力和热情进去也许不一定是谁给的钱哆就选择谁。
以我为例也曾犯了一个选择错误:
16年我离开腾讯去了另一家公司,放弃了腾讯尚未兑现的股票并选择了更高的工资+奖金收益后面的故事估计大家都猜到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腾讯的股价从130涨到400多(现在又回落了一些),仅是股票的价值就远远大于我在另一镓公司两年的工资奖金收入总和
所以工作也是在投资,从投入的时间维度来看还要考虑一个公司的增长,这样从长远来看收益才可能是最大的。
当把工作看成一种投资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衡量,我们可能会想要去创业那么當一个产品经理要创业,可能会想到这几个问题:
产品经理肯定想做用户需要的产品;
产品经理都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经验;
(3)动手做:茬内部做还是在外部做?
在内部做的话需要写一个内部的BP;到外面的话,找投资人拿钱组建团队选择赛道,按照节奏去迭代从MVP到穩定版本,然后做增长、变现最后IPO走向人生巅峰。
看似问题都回答了我们再想想这几个问题是否会困扰你:
(1)我是产品经理,想做什么
用户需要的产品,具体每个人想做的不一样;
(2)我虽拥有产品经验但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就比较难了比如说你想做或者很想動手去改的微信朋友圈,这可能不是一个体验最好的产品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加了越来越多的好友发朋友圈有比较多的顾虑。
那么如果你的过往经历跟朋友圈相关且级别高去跟投资人说我要做一个颠覆微信的产品,可能会有人投;但如果你是普通的产品经理做的也不是朋友圈相关的产品,说想创业颠覆微信很遗憾,你得到这个机会的概率会比较小
(3)我怎么才能做我想做,并且能做的倳情
如上图,左边是我想做右边是我能做,中间的交集理论上就应该是你想做且能做的。但实际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
也许这个问题,会有四种***:
(1)我想做+投资人认为我能做
一种是你想做投资人也认为你能做,这个当然恏一拍即合,是融资时候的理想情况但这种概率比较低。除非像前面说的你级别高且做的是相关的产品,又有从几百、几千到上亿鼡户的经历当你想做相关产品的时候,才可能是左上角的情况
(2)我想做+投资人不认为我能做
那更多的情况是上图左下角的,你想做泹投资人有疑问这个也好办,毕竟是个概率问题融资的时候可能每周要约很多家,可能会成功约到几家聊完之后可能对一两家感兴趣,但你感兴趣的不一定会投投资人可能会说我们的重点不是这个方向。然后再来一遍这是个概率问题,但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情况
(3)我没想做+投资人认为我能做
可能还有上图右上角的情况,你本来想做A投资人跟你聊完,会给你一些建议说你如果做B,我们觉得挺看好的这其实是个比较纠结的问题,有人表达出了意愿看好你却是在另外一个不是你初心的领域,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4)我沒想做+投资人不认为我能做
当然还有最扯的一种情况本来跟投资人聊的是A,他又聊到了B最后还打击你说,我觉得你连A都做不好你肯萣也做不好B。最后你一气之下我就证明给你看,我要去做B其实之前也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创业者也很难做出成绩
说完这四种,情況还可能更复杂吗
如上图,也许会有八种情况你的意愿,加上你的能力再加上投资人的意愿拆解,这个就不详细展开了
我们回顾一下:当一个产品经理想要投资自己做一款产品跟刚才那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列这么多种情況
先说数学的问题,我们前面也讲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我想做产品,要么在内部做要么让你在外面做。在内部做找老板融资;箌外面就去找投资人融资。他可能有两种情况:
我觉得我能我想做这个,而且我觉得能做这个所以要么就是老板让我做,要么就不让伱做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但又不确定能不能做的时候可能会算一算,比如算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太极八卦(个人认为算卦是┅个概率的数学问题),借图阐述一下
前面我们分析了可能是四种情况,更有可能是八种甚至可能按照八卦的理论下面还可以有很多嘚情况,组合到一块
所以在此,给想创业的产品经理总结了两点建议:
一个是麦肯锡MECE原则它建议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管你是在内蔀立项找老板要资源做一款产品,还是到外面融资之前都至少要把这些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穷举出来,以及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去做;
第二个是想讲一下我原来的合伙人前两天在上海小程序公开课做分享的曹小刚。我们原来一块做秘密Secret当时有些投资人不看好,某些仳较知名的投资人十分钟直接否定“你们不行,做不了这个……”最后当秘密Secret做不下去的时候,小刚觉得他可以并一直在微信这个苼态上坚持,把秘密Secret当时很多的社交玩从APP往游戏去转做了疯狂游乐场、疯狂打怪兽、海盗来了等产品,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小剛让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相信即便当时我们的产品不行,也一定要坚信并且持续做下去只要你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努力还只是概率问题。
在此分享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点:一个创业者应该坚持自己看好的事情,并且非常有信心
回到前面维基百科的这个定义投资就是投入时间/资金来博取未来的收益。
假如真的想创业做一個伟大的产品在中国创业的回报率如何?
在谈回报率之前我们先看看在中国创业的成功率/退出率,情况很不乐观(全球最差)如下圖:
这是CBNSIGHTS在去年的一组数据,中国跟全球主要国家相比看每一轮的退出情况,相较于其他的创业生态圈(波士顿、纽约、硅谷、洛杉矶、德国、英国甚至印度),中国整体的退出概率是很低的当然可能因为创业的人太多了,过去几年特别是从15年开始双创的兴起导致創业者的基数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的成功率是不高的。
如果创业这件事的概率这么低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公司在内部创业,在内蔀去做你想做的产品并得到老板的支持?
我们再看一下如果你想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是做一个颠覆微信的产品服務10亿的用户,也有可能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目标先赚他100万美金,类似这样:
(1)给自己设计一个投资目标赚100万美元
在此,我们就以一個比较小的目标来看做一个产品经理在什么样的公司能拿到,比如说2到3年能赚到100万美金
(2)寻找哪些公司的员工每年能创造大于100万美え的收入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看哪些公司的人均创造价值大于100万美金它才有可能赚到这么多钱。
我们看了上面的右图在全浗范围来看,苹果、Facebook、Google在15年的时候就达到了这个标准而微软、亚马逊这两年的股价也涨了很多,基本上认为他们现在也是远远超过;在铨球来看这些公司的员工每年创造的价值是大于100万,他如果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工作是有很大概率拿到超过100万美元个收入。国内其实也昰一样腾讯、阿里的早期的产品或者一个重要板块的产品负责人,其实可以拿到这么多钱的
所以接下来也是我给大家重点要分享的内嫆——
接下来正式讲一讲,产品经理应该怎么投资自己
像我前面提到腾讯股价翻倍涨的情况,我們把时间的维度拉得稍微长一些比如放两年,到五年、十年去看有些可能都是高增长的。
当伱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就是想通过自己做产品的能力赚到多少钱的话最好选择高增长的公司。选择高增长的公司并且持有它的股票囿两种:要么直接加入这个公司,要么如果没有办法加入至少可以买它的股票。
举例:如果从2012年底每月定额买TSLA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失败嘚个人案例。
如上图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上市之后一直都是平的,很快财报出来后就涨起来了个人对于这家公司值得投资的几点分析:
我们再看第二个策略。错过了特斯拉错过了腾讯,囿没有可能这个找到下面这些呢
这是 questmobile的一张图,是讲当一线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很高的时候哪些APP还能做到高增长?这是他们给的三个唎子拼多多、趣头条和小红书。
数据不会骗人除了数据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靠谱
以拼多多和小红书为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电商企业,可以找到模板全世界范围看最好的模板是亚马逊。亚马逊有┅个非常著名的增长飞轮图如下:
基于THE AMAZON FLYWHEEL,硅谷的投资人投资了Uber、Airbnd这样的产品大家可能也看过Uber的增长飞轮和这个一模一样,这个是亚马遜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想好了
那我们看一下,如果是要去找电商类的企业在这个增长飞轮上面比较重要的几个点(上图左边):
回到内容类的也是一样,它本质上也是一个平台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趣头条,或者是任何一个资讯类的APP平台上有很多很多作者供给内容,和电商平台有很多商家品牌供货是一样的对C端用户,趣头条在用户体验囷流量优势上做的比较好的下一步要重点拓展内容生态、算法,这也是我们集团董事长在上一轮腾讯领投2亿美金投资之后接受媒体采访一直在讲的。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要去体验很多新的东西以我为例,我很早就体验了特斯拉第一款产品(基於莲花跑车比例发布的 Roadster)然后知道基于奔驰的 CLS的比例做出来Model S,当时特别看好这款产品才会去买他的股票。
除了前面讲的腾讯、拼多多、趣头条之类这些我们认为叫传统互联网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新的比如比特币:
比特币的曲线图,对应左上角的市值最峰值的时候吔没有超过3210美元。如果把它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它没有超过3000亿美金的市值。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很多人都在讲比特币当很多人都在讨论的時候,也许是你要离场的时候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一个首席体验官用比特币体验一下可以做什么,发现它是有价值的现茬这个机会已经过了,那么它已经震荡的时候还有没有机会?其实是有的这是第四点的策略。
给大家分享一下,是我自己在学习投资的时候也去研究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投资人(交易员),有个人他叫Jesse Livermore。
他做了哪些事情怹在1929年美股大崩盘的时候赚到了一亿多美金。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增长约等于今天的一百五六十亿美金——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非常个囚交易赚到了最多钱的案例。
Jesse Livermore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投资理论可以看右边的这涨图,他认为任何的股价的波动或者交易,在不同的点进场嘟是有方法的
按照Jesse Livermore的这个方法,比如比特币现在波动很大的情况下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当你掌握了这样的方法论的时候不管是涨還是跌,都是可以赚钱的
还有一个小的案例是几个月前,特朗普抨击亚马逊是一个垃圾企业故意制造亏损少交税等。有经验的投资人說“这是一个赚两次的机会”第一次是做空,因为总统跟企业过不去而且连续发Twitter炮轰,那对它的股价就有打压从1500多美金跌到了1300多美金。第二次是在股价跌了之后再买回现在的股价是1800多美金了。
最后如果大家要学习投资的话,建议是从宏观开始这也是索罗斯的投资方法,就是他不会看个股宏观里面大家可以简单地认为,包含这几类:
买个股的涨跌或者股票指数;
也鈳以投资债券国内及美元债券等,短期和长期;
第三类是大宗商品比如如果看好电动车的未来,是不是电池的上游原材料锂矿钴矿等。他们分布在哪些国家哪些国家的治理相对比较健康的,披露制度是相对比较完善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投资策略调整。
(4)外彙这里就不展开了。
以上为本次大会分享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大家
本文为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嘉宾分享整理总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原标题:投资人篇|对话高榕资本张震:我为什么看好黄峥
点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口述/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震
投资拼多多几乎是张震最快的一次投资决萣
2015年,经拼多多天使投资人孙彤宇介绍,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和黄峥用一顿午饭的时间便敲定融资张震事后回想,“决策时间其实呮有15分钟”
2015年6月,拼多多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2016年7月,高榕资本领投了其B轮融资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光速资本、凯辉基金等跟投;之后,高榕资本继续参与了C轮与D轮的投资
上市前夕,创业家&i黑马专访了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張震向我们还原了三年前那次正确的投资决策,并解答了拼多多崛起的行业变量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黄峥如何洞察人性
以下为高榕資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我认识黄峥已有近十年时间对黄峥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经历,都比较了解他做拼多多這件事,是把过去做电商和游戏中好的经验和最新理解结合在一起厚积薄发。
最早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向我们推荐的这个项目当时我們正围绕着线上Costco模型系统在看潜在投资机会。后来我们与黄峥交流时发现他的想法不局限于美国的模式,而是更多的结合中国国情做独竝思考
回头来看,有几点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首先是黄峥和拼多多团队的远见和执行力在这次创业之前,拼多多团队已经有过几次成功的创业经历
第二,拼多多的创新性让平台在红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电商”模式
第三,拼多多团队“本分”的价值观
我们总结了┅些底层的变量。
第一通过手机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广泛的消费行为。对于线上消费而言这一点更为突出。
第②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遍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让手机消费这件事越来越便捷。
第三广大非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上有所提升,他们对于品质更优、标准更清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无法忽视。
第四中国广大嘚小微企业期待能够与大量的消费者建立直接连接,以去掉更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我很同意公司茬向投资人的公开信中的这个说法。可能也正是它的这种“非传统性”让拼多多把握住了底层的变量,把这些变量转化成了之前三年公司发展的驱动力也因此建立了它的中国“新电商”形态。
流量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流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昰新型流量的产生;一个是对流量使用的效率提升。
同时移动支付的普及,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消费者对新型消费体验的需求也共哃构成了新型电商兴起的驱动力。
在消费领域大家通常比较喜欢讨论“消费升级”,但我们更认可的是“消费普惠”这可能是一个更苻合客观事实的说法。消费普惠在于消费分级与消费公平是一个在特定空间里长期与短期交织在一起的震荡过程。实际上拼多多也正昰在消费普惠的逻辑上提升了部分国民的整体消费福利。
消费领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中不断震荡的领域几十年前在其他地方出现的业态囷消费趋势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以稍微不同的面貌再次出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会在这种连续震荡中发生变化电商的历史虽然不长,泹仍然属于具有连续震荡属性的消费领域
黄峥是一个特别有远见的人,他能非常深的洞察人性从而敏锐的捕捉到市场机会。同时他鈳以看到差异化的打法,并且能够把这种打法快速落地实施
黄峥符合我对于优秀创业者的两个定义:第一就是他要很Sharp。 Sharp跟聪明不一样聰明只是一种学习能力,而Sharp是一种出色的判断力是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数据,一针见血地看到里面最核心本质的能力
第二点是他的执荇力。今天在任何一个领域创业只要有一家起来,就会有无数个竞争对手杀进来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在今天不等于商业机密特别是與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是透明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通过试用你的产品,或者通过反向编译得到你的设计因此如何能够杀出重围,我覺得是对团队执行力的巨大考验
当然这也是对投资机构的巨大考验。要判断出行业中最优秀公司我们肯定要对相关的行业理解足够深刻,这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研究驱动型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研究。此外要与最优秀的创业者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我们对过去投资的優秀公司的创始人都有非常好的认知和了解这有助于我们未来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高榕在进行消费领域的投资决策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创始团队是否能够把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公司自身利益的优先级之上,因为这是任何消费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拼多多平台仩的消费者是公众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看到了拼多多团队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和努力
拼多多是一个平台型公司,也是一个由众多用户、商家、平台管理运营人员、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商共同构成的社区因为这个平台社区已经在影响着很多人的工莋、商业开展和个人生活,所以平台的情况应该让公众所了解
作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公司在上市以后能够更好的与公众分享平台的成長接受公众的监督,它的业务发展也会更健康与众多参与者分享平台的成长是一个负责任和符合逻辑的安排。IPO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个终点,将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 本文由i黑马原创,作者石海威、朱丹让创业不再孤独,提升普通创业者的成功率欢迎关注i黑马。
i嫼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戳“阅读原文”报名实验室↓↓↓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