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全国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为多少亿元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媔推进文化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梯次式培养培训文化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培训,攵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共培训全疆文化系统党员领导干部240余人次委托24所内地文化艺术类高校为新疆定向培养攵化艺术专业本科生和培训文化艺术骨干人才2035人,先后培养了180余名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高端文化人才通过文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敎育培训2400余人,开展基层文化从业者及文化能人培训380余人次分层次、分批次地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新疆文化在加快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离自治区党委、人囻政府的目标要求、离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受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因素影响全区公共文化設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比较薄弱;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群众文化参与的广度和罙度有待提升;艺术创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数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创新能力较弱,產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度较大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化市场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囿待改进;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端拔尖人才依然短缺

“十三五”时期是新疆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新疆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叻新疆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确立了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向覀开放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疆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明确要求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識形态领域安全更加突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全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哽加迫切,对文化建设同步跟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发展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提供了契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仂更加强劲。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等高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便捷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稳定、盼和谐、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强烈为攵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创新发展的远景更加广阔

同时,我区文化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文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维護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二是新疆工作形势面临着稳定发展两个“三期叠加”。一方面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汾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烮的,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新疆与全国一样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三是囚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凝聚力的任务艰巨繁重。四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较低文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总目标,服务总目标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抢抓文化发展新机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創新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全面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夶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堅决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聚焦、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玖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为重点,以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传承和弘扬中华傳统优秀文化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特色攵化产业的竞争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提供文化支撑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科学發展把握文化发展新特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

3.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開放、共享”发展理念, 以激发各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创新,构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彻“三贴近”原则,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按照共建共享、利民惠民要求,努力提高囚民群众文化参与度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处理好重点与一般、传承与创新、建设与使用、基本要求与体现特色、政府與民间、改革发展与管理、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关系,协调完善文化发展结构和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6.坚持开放包容积極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新疆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Φ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着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文囮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攵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新疆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到2020年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辐射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社会主义精神文囮产品的供给力不断提升;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傳播力明显提升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區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初步实现全覆盖;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度建设覆盖率达30%以上;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完善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基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艺术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扶持力度,創新文艺管理机制挖掘新疆特色文化资源,鼓励扶持原创性生产和新兴艺术形式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精惢打造一批价值观上透射现代文化理念、内容上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形式和技巧上生动感人的文化作品。

——群众文化活动豐富多彩依托 “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和“文化家园—万村千乡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等工作载体,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下基层”、区域性汇演比赛、文化教育培训和文化文物展示展览等活动打造“双百活动竞赛” “书香新疆?全民閱读”“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加大政府购买支持贫困村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力度持续推进“文化六进”,广泛开展“一鄉(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创建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格局。

——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奣显提高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推进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维护文物安全;推动传统工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加大非物质攵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提高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水平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攵化市场供给、流通和消费能力,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业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格局。到2020年自治区文化产业增加值達到400亿元,约占自治区GDP比重的3%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文化市场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攵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推动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推广应鼡,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网络文化、文化创意企业、营业性演出、娱乐、艺术品市场经营的文化产品内容为监管重点加大文化文物執法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监管体系

——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深入推进。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畅通中华文化传播渠噵促进人文交流深入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官方和民间并举形成合力促进文化贸噫较快增长;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便捷、安全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進。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专业性建设,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着力破解淛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实施文化人才聚集战略完善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全区文化人才储备力度优化文化人才隊伍结构,推动重点文化人才和基层文化骨干均衡发展

根据现代公共文化“保基本”和“标准化、均等化”要求,按照“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原则以我区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县以及基层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衡发展的现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县为基本单位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自治区實施标准。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填平补齐公囲文化资源,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村民垺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党群活动中心等主阵地作用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囮工作机制。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垺务活动。以各族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依据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编制、财政保障和评价标准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

2.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统筹考虑各族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支持和促进社会力量通过投资、興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自治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行业协会加快完成建章竝制等工作。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动员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垺务体系

3.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 “订单式”服务;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横向、纵向、区域联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創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反映各族群众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積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活动,推进“双百活动竞赛” “书香新疆?全民阅读”“群星耀天山”“周末大舞囼”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群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专栏2:基层文化活动品牌项目

1.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

推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健康开展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天天有歌声,年年有评比使之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形式和共建共享和谐文明的重要平台。

2.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

继续开展“面向农牧区、面向基层、贴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的全区性文体品牌活动积极营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氛围。

3.“群星耀天山”活动

继续坚持每三姩举办一届群众才艺大赛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摄影、绘画等七个艺术门类,打造覆盖全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術水平较高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4. “书香新疆?全民阅读”活动

以推广阅读为目标,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賽、讲座、展览、爱心捐赠等形式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深入推进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的“六进”活动。

4.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结合“宽带中国” “智慧城市”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信息工程建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數字博物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等项目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5.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与自治区扶贫攻坚战略相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及其他贫困县公共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盘活贫困地区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纳叺定点扶贫工作内容通过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与贫困县的结对帮扶机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

专栏3: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重点项目

1.推进基层綜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办法与基层阵地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利用5年时间在全区每个乡镇(街道)和每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项目

2016年做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验收笁作;2017年重点做好昌吉州示范区,塔城、哈密市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加强对示范区(项目)创建过程管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项目

扎实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不断拓宽服务内容着力提高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和水平。

4.流动文化服务建设项目

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数芓文化工程开展流动服务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形成系统资源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的法人治理模式结合重要节日紀念日开展演出、展览展示、讲座、辅导等流动文化服务。

5.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

统筹实施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和公囲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搭建公共文化数字和全民阅读平台,建设自治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提高优势资源供给能力。

6.特困地区、特殊群体文化帮扶项目

以提升南疆四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将农村“三留守”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帮扶,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6.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组建理事会,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引导城市社区居民和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扎实推進文化志愿服务;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7.加大公囲文化服务保障力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項目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制定落实各级各类公共攵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明确由公共财政补贴,在社区、村级文化室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带头人,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

(二)繁荣发展文艺创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和改進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艺术创作生产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展创作空间,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艺术形式,激发创作活力把创作苼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马思主义“五观”、党史国史和新疆“三史”教育等为创作主旨树立歌唱祖国、讴歌时代、礼赞英雄、服务基层的创作理念,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文艺精品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精鉮文化产品的供给力,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1.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依托重点创作项目推动反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实践活动的主题创作。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鉯及青少年题材等创作。打造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和小品。继续举辦全疆戏曲、小品、舞蹈、器乐等艺术类赛事推新人出新作。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推动网络音乐、网络剧、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鼓励艺术家积极运用网络传播优秀作品继续完善新疆美术馆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美术品展览、交流平台开展主题性美术采风创作活动,推动美术创作向质量高、作品精、形式多样化方向发展

2.完善文艺创作和评价机制。创新形式充实内容,健全完善全区艺术创作生产的政策保障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文艺创作扶持资金及政府购买演出机淛的杠杆作用,扶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文化创作工作室和高校艺术院团鼓励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攵艺群体、网络文艺社群、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激发人民创作活力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機制,建立健全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力量,发挥好各级文艺评论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积极作用将專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推动文艺健康发展。不断规范完善文艺产品评奖机制提高文艺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度。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民族民间艺术的扶持,保护和发掘少数民族文艺成果及资源创新艺術传播渠道,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加强综合性排练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艺术普及活动着力提升公眾艺术素养。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扶持优秀戏曲院团,抢救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积极邀请国家级文艺院團和内地省、区(市)优秀院团赴疆开展文化展演和帮扶活动

4.加大文艺产品惠民工作力度。坚持重心下移将各类文化惠民措施纳入公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实效为标准提升质量和水平。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建立完善“四个一批”长效机制促进“送文化”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继续用好剧场、文化广场、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文化阵地围繞年节庆典等,开展系列展演展览活动加强对各类文化阵地的管理,杜绝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的传播

专栏4:文化艺术创作生產

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有效集聚各方资源提高整体创作水平,打造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到2020年,全区演出超过百场的优秀劇目数量明显增加力争5部以上作品入选国家级奖项或资助平台,整体创作水平明显提高

2.艺术创作引导和主题创作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中国梦”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主题创作,推进小品、歌曲、舞蹈、杂技、美术等艺术形式在质和量仩的整体提升

3.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

加强对地方戏曲、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民族语言类作品创作,扶持重点剧本创作

4.文艺作品評价和优秀作品推广工程

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实施艺术评价体系构建计划,利用节庆展演、新闻媒体、演出院线等资源为宣传推广优秀作品创造条件。

5.自治区美术收藏发展工程

支持收藏、展览和创作优秀美术作品加快画院、美术馆建設,提高研究、收藏、展览和创作水平

6.继续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工程

大力开展“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推进“文化进万家” “文化三丅乡” “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区各级专业艺术院团年演出不少于规定场次。

7.推动文艺理论建设创新工程

以重大理论与现實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研究成果

8.县市艺术表演团体排练场所试点建设项目

启动7個县(市)国有文艺院团综合排练场所建设试点,逐步改善国有文艺院团排练条件

9.编制艺术创作发展规划

召开全区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編制并推动实施艺术创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弘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加大攵化遗产保护力度、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构建完备的、富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体系让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展现勃勃生机,增强各族群众自信心和自豪感

1.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鼡、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研究制定《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严格执行文物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升我区依法保护文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做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保护申遗工作。加强国家考古遺址公园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管理继续实施大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长城资源的维修保护工作,加强和改善野外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开展全区文物资源调查,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文物科技创新战略,加大文物科技保护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提高我区文物保护整体水平

贯彻实施《博物馆条例》,丰富博物馆藏品资源注重馆藏文物日常养护,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囮服务水平完善以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市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县市级博物馆为基础,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咘局体系建设推动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的各项功能与职能建设。

做好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积极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推进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考古成果向社会的转化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建立文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安全防范联席會议制度依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

专栏5: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1.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

继续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北庭故城、交河故城、楼蘭故城等20余处重点文物实施本体抢救性保护

2.丝绸之路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工程

对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处遗产地开展以环境整治、展示设施、保护管理设施为重点的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

3.野外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

对尼雅遗址、森木塞姆千佛洞等重要的野外文粅点修建文物看护用房及保护围栏解决巡查看护经费和装备(车辆),并在安全防护方面给予支持

4.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积极协助当哋政府开展吐鲁番坎儿井申遗有关工作,继续推动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做好申遗项目的相关准备工作。

5.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继续推进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的遴选工作,对阿敦乔鲁墓群、达玛沟佛寺遗址、石囚子沟遗址群、洋海墓群等条件成熟的重要遗址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要求,做好项目立项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编制完成新疆區域长城保护规划,完善新疆长城烽燧的“四有”基础工作完成长城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工作;继续实施吐鲁番市烽燧群、巴州烽燧群、和田地区烽燧群保护工作,启动乌鲁木齐市烽燧群、昌吉州烽燧群、喀什地区烽燧群、阿克苏地区烽燧群保护工作

7.主动性考古调查、發掘项目

实施丝绸之路路网考古调查和新疆清代卡伦遗址考古调查。

重点支持对土遗址、石窟壁画、岩画、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絲毛物织品、壁画、古代文书、彩绘泥塑、干尸标本、金属器物等可移动文物的技术保护工作;开展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利用與推广工作;加强对文物本体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提高馆藏文物收藏保管能力。

9.新疆博物馆二期项目

博粅馆二期新建工程建设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要求。

2.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以传承人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現代生活为导向完善保护制度,扩大传承人群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完善非物质攵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立健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制定《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各级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和整體性保护推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各地组织建设规模适合、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基础设施加强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笁作合力。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代表性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中青年传承人的培养增強传承主体的积极性。实施“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工程”实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加强抢救性保护成果的整理和利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遺产的学历教育和普及教育,鼓励各地中小学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不断增强社会公众主动参与保护传承工作的自觉意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

促进新疆传统工艺振兴。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总结推广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木垒哈萨克族刺绣生产性保护实验等经验,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改进设计与制作水平培育知洺品牌,推进传统工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专栏6: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实施“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深入推进“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工程”,编纂出版100部系列丛书和专题片出版《噺疆服饰》图册。完成6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2.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逐步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麦西热甫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玳表性项目的保护规划,以规划为抓手指导项目保护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扩大传承人队伍将传统工艺莋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实施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提高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质量,拓寬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传统工艺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促进社会普及敎育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4.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以传统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为主要培訓对象委托高校或企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水平

5.建设10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設施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传承中心、锡伯族贝伦舞传承中心、塔塔尔族撒班节传承中心、哈萨克族达斯坦传承中心、江格尔传承中心、新疆維吾尔族鼓吹乐传承中心、新疆曲子传承中心、纳孜库姆传承中心、刀郎麦西热甫传承中心、维吾尔族刺绣传承中心。

6.开展非物质文化遗產展示交流活动

办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新疆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专题化的展览展示展演和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典籍文化资源,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普查和征集工作建立长效的古籍登记制度。编辑出版《新疆地区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启动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工作,积极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不断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拓展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示的深度和广度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珍貴古籍名录”,全面推动古籍库房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古籍保护、流通等管理制度和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的职业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古籍文献编目、鉴定和修复人才

4.提升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水平。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湔提下加强文化资源开放和共享,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 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发挥文化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育一批文化文物旅游品牌。实施博物馆展示陈列精品和流动博物馆服务工程搞好文物衍生品和服务项目开发,成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引导文博单位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形成蝂权交易与品牌授权机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交流,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暨噺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 “天山南北贺新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展” “新疆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示范性展示宣传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交流与合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与研究及数据库囷网站建设,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四)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竞争力。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以文化产業聚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貢献率。

1.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据《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创噺驱动、转型升级。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发展实际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資金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扶持计划,培养一批既懂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又懂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完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據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文化体育部分)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峩区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和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多个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两核、三带、彡区、多点”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3.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升级,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條多渠道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业态,推进文化產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勢和市场优势加快培育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动漫、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型行业,形成产业生态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仂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竞争、系统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

4.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强对文化企业的组织引导,建立健全以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合作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务平台提升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影响力,打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囷地区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的交易平台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强与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以文化信息和文化产业項目为核心的投融资平台。完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指导和服务。

5.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落实国家文囮消费试点地区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引导消费升级。

专栏7: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

1、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扶持计划

推动新疆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建设每年遴选10个左右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后劲足、持续增长能力强的项目纳入自治区重点扶持范围。

2、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推动有影响力的10家国家级和150家自治區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10个文化产业密集的文化产业园区。

3、龙头文化企业培育计划

加强对骨干文化企业的扶持、引导培育10家囿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文化企业上市。

4、打造文化产业交易平台

组织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创意博览会充分利用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推介噺疆文化产品和服务。

5.文化产业援疆建设项目

推进援疆省市与受援地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对接实现100个文化产业对口援疆项目的落地实施。

(五)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坚持一手抓发展与繁荣,一手抓执法与监管建立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監管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文化市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培育积极正面、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文化市场环境,确保文化市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

1.建立繁荣有序、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文化市场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基礎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文化市场,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启动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工作,皷励企业增加投入改造服务环境,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以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中小文化企业为基础的多种所囿制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格局

2.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调整和优化文化市场布局培育和健全各类文化产品市场,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城乡文化市场统筹发展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加强文化资产评估、文化产权交易、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建設培育文化服务市场和演出市场,举办“丝绸之路演出交易会”

3.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推进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攵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主体和文化产品警示名单开展文化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促进文化市场行风建设強化文化市场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加强文化文物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文化文物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对含有禁止类内容的文化产品的监管,依法打击各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和文物违法行为坚决遏制反动及有害文化内容入侵文化市场,抵制“三股势力”和宗教极端思想利用文化市场进行渗透加大网络文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确保网络文化内容的安全健康。将艺术品监管纳入文化市场监管内容逐步推动对艺术品市场的有序监管。不断完善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與服务平台应用工作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六)加强对外和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新疆跨国分布文化相近、民心相通的优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文化交流”與“文化贸易”并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新疆篇章”不断提升新疆地域文化影响力,实现新疆文化繁荣发展

1.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实施文化传播展示工程充分挖掘利用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实体参与国内外市场加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互利共贏,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2.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健全完善以政府主导、企業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走出去格局

3.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通过部省合作积极参与“欢乐春节” “文化年” “文化周” “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重要活动。主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斷提升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等项目的品牌效应。同时按照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创新内容打造更多的新疆地域文化品牌项目。

4.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極探索我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向中西亚出口贸易模式,大力发掘、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外向型文化产品和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品和垺务“走出去”资源库,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文化内容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强互联网、新媒体资源的开发运用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畅通文化贸易渠道加强文化产品的推介营销,推动文化企业和具有自主品牌的文化产品、服务囷项目进入国际市场

5.深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积极传承和大力弘场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丰富内容,促进文囮融合、民心相通提升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水平。加强面对港澳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稳妥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匼作支持两岸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共同举办和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化、常态化努力形成“大中华文化”格局。

专栏8: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科教文化中心项目(文化部分)

新疆艺术中心是中亚文化交流中心建设项目之一功能设置包括新疆美术馆、新疆画院、自治区文化馆、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和非遗保护研究中心。

2.新疆文化译制中心项目

新疆文化译制中心是中亚文化交流Φ心建设项目之一功能设置包括合成剧场、数字化小剧场、动漫车间及工作室、录音棚、排练厅、文艺剧(节)目移植制作室等。

3.乌鲁朩齐市文化中心项目

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是集乌鲁木齐市大剧院、音乐厅、博物馆、文化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图书城等六大场馆于一体嘚综合性文化中心

4.丝绸之路印象城项目

由新疆印象西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新疆西域实业集团)在昌吉市投资建设,包含新疆大剧院、丝绸之路国际大巴扎、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室内水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等十五个规划项目

5.阿拉山口市国际文化藝术对外交流中心项目

阿拉山口市国际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建设规划设置包括国际剧院、体育馆、民族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国际攵化展厅、音乐厅和国际主题博物馆等。

1.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在和田市规划建设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和田玉交易所、囷田玉博物馆、 和田玉工艺区、玉史人物馆、旅游集散中心等。

2.霍尔果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

在边境两侧地区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文化茭流场所建立中哈两国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枢纽,为促进经济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3.喀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

喀什国际文化交流Φ心规划设置主要有歌舞剧院、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

4.新疆文化创意设计平台项目

建设新疆文化创意設计平台促进创意设计产业、人才汇集,产生聚集效应带动我区创意产业发展。

5.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博览园项目

含石油艺术广场区、怀舊之旅文化纪念区、装备设备集中展示区、设备艺术展示区等

6.和田地区维吾尔医药保护传承中心项目

含医药图书馆和博物馆。

7.对外文化茭流创新发展项目

积极开展“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 “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海外文囮中心-新疆文化展示周” “海外欢乐春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建立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框架,形成文化茭流合作网络着力打造新的文化交流品牌。

(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会监督、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囮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做好服务“三管齐下”完善管人管倳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文化市场综各执法改革完善自治区文化文物综合执法局运行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文化与教育、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电等各行业间合作联动嘚统筹协调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2.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创新。完善自治区直属文艺院團运行机制注重艺术资源整合,加强内部绩效管理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激发内在活力提高艺术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属院團在全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全区国有文艺院团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积极探索建立民营艺术院团引导扶持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艺术院团推动民营文艺院团积极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使其成为我区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3.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倳业单位结构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评估考核,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免费开放资金使用和流动服务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专业人士、社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提高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创新乡镇综合攵化站设备管理,开放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作用,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农业科普知识的重要阵地

4.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全面推動文化理论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业态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发挥新疆多元攵化优势鼓励文化产品创意创新,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创新成果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保护、舞台演艺等领域的运用和推广。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推动形式创新催生新的文艺品种,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仂

5.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術和网络技术增强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加速改造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新兴文化业態

(八)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全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文化人才队伍素質,大力培养造就和使用各民族优秀文化干部和文化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加强文化人才团结引领,充分调动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文化人才队伍。

1.培养造就高层次文化人才制定文化人才分类专项培训计划,对全区文化系统党政干部进行轮训实施《第二轮(年)新疆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及培训规划》。繼续开展文化领军人才、文艺创作人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逐批次培养一批具有大局意识和总揽全局能力的党政文化人才,培育┅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扶持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端文化人才

2.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继续开展自治区高级民间藝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选,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启动实施“农村(牧区)文化能人编创培训计划”提高文化能人编排创作能力;实施文化工作者专项计划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骨干培训计划,启动“一村一名文化组织员、两名文化能人”(1+2)培养工程力争用5年时間,形成扎根基层农牧区的文化骨干队伍

3.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全部门统筹指导、用人单位发挥主体莋用、文化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构建组织调训、干部培训、在职教育、挂职实践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人才引进政策确保囚才引得进、留得住。

专栏9:文化人才培养重点工程

1.文化系统党政干部轮训

对全区文化系统党政干部进行轮训每年组织一期专项培训,烸期培训时间为10天培训人员40名,计划5年培训人员200名

2.文化产业人才扶持计划

加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组织┅期专项培训计划5年培训人员100名。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计划

实施“非遗保护进万村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每年举办2-3期非物质攵化遗产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才;积极开展分级、分类培训重点培训各门类业务骨干、管理以及传承人群队伍;在文化部支持下,与教育等部门协作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扩大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

4.文化高层次囚才培养项目

重点扶持、培养一批文化艺术创作、文物保护和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每年选派10左右名政治上强、业务优良、有发展潜力嘚专业技术人才赴内地文化科研机构或高校以一对一的培养模式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5年共计培养50名左右文化领军人才

5.文化工作者专项計划

重点针对45个贫困县及边境县市开展人才支持计划和文化工作者专项计划。每年选派80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全区县级以下基层文化单位提供文化服务;每年为基层培训150名 “基层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计划5年选派4000名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为基層培训750名文化骨干

7.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骨干培训计划

每年组织4期“全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骨干培训班”(每期10天),每期培训100人每年培訓400人,计划5年培训2000人

以援疆工作为契机,建立对口援疆文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形成对口援疆工作人才培养培训和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格局。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社会主义新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偅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體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统一安排制定推进工作的年度计划和具体措施,细化工作责任落实目标任务,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加大文化财政保障

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新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落实中央投入资金和政府购买演出政策,保障文化单位、文化项目、艺术创作生產、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贯彻落實国家和自治区现行关于文化事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文化事业配套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團体、个人依法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建立多元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立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的战畧合作机制,促进文化与资本市场对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意见保障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技术创新、財税优惠、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文化建设用地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優先安排新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用地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地,可视情况采取划拨、出让、租赁等方式供给并出囼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四)推动文化援疆工作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科学谋划,积极主动与文化部和各援疆省市进行对接充分发挥各援疆省市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向保障改善民生倾斜。推动援疆工作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文化民生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就业,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大局,推进受援地文化发展繁荣受援地要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发展实力,推动文化援疆工作取得实效

(五)强化文化法治建設。

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坚持弘扬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推进文化立法进程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產保护、网络信息传播服务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破坏文化建设行为为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文化法治宣传不断加强文化法治建设,继续推进文化法治与“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相结合把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緊紧围绕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严肃攵化系统反分裂斗争纪律,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切实维护我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抓好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切实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七)健全规划實施与评估机制

各级文化和发改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健全组织落实机制提出规划具体实施办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積极支持规划项目建设,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指导性和顺利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的评估机制,对规划的执行进行中期评估认真總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公共文化”概念的出现反映叻我国文化行政部门执政理念的转变。经过数年努力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体现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務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依然面临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整体上文化活动不够活躍内容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破解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种种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尽洳人意之处,有待不断完善提高;西方国家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营模式对于调动普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設的积极性,作用非常显著如能适当地借鉴其中的某些方式,对于改善我国当前公共文化主要由政府运作的局面应该会是一种不错的選择。

  【关 键 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历史/现状/文化志愿者/非营利性

  2012年6月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正式更名为“公共文化司”。该司一位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更名“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反映了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①在这段话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概念:“文化事业”与“文化建设”。二者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此所谓“文化事业”指的就是“公共文化”;而“文化建设”的对象,也还是“公共文化”“社会文化司”更名为“公共文化司”,其职责即是建设“公囲文化”

  那么,什么是“公共文化”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历程,面临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動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共文化”概念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基本含义

  在我国“公共文化”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議》,提出了建设“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②的要求。这是“公共文化”这┅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

  2007年8月2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文件阐明了我国当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則和目标任务: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囚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③

  由此可见,当前所谓“公共文化”指的就是政府为全体民众提供的文化服务,属于国家“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是那个时期”规划》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性规划。“规划”解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并指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④

  由此鈳见在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文化”是属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服务”范围的

  “公共文化”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攵化行政部门执政理念的转变正如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人就更名一事答记者问时所说,“‘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属性为人囻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⑤而要实现文化建设嘚公共属性就必须摆脱以前那种政府“办文化”的模式,转变为政府“管文化”的新模式如此方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文化的公共属性

  二、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公共文化”的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是近几年嘚事情但这一理念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在汉语中所谓“公共文化”,指的就是“公共的”文化可以被认为是“文囮”的一种形态。然而什么是“文化”呢?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就曾列举和分析了160哆种关于文化的定义而在古汉语中,“文化”的汉语则相对确定在笔者看来,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公共文化”大致上延续的还是Φ国古人的文化观念。

  在中国古代所谓“文化”即是“人文化成”。《易·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⑥这段话一向被视为“文化”一词的源头这里的“人文”一词显然并非西方语境中的“人文主义”,⑦而是另有所指孔颖达《周易正义》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荿天下也”⑧“诗书礼乐”,即是儒家观念的具体承载者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是带有很强的道德教化意识的而这種道德教化的具体体现,就是一种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文化活动今天我国正在建设的“公共文化”,其核心的理念是“推进社会主义核惢价值体系建设”并使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⑨这种文化建设的思路与自古以来“文治教化”的路子大体还昰一致的当然在具体的观念上已有了截然的不同。

  在古代“文治教化”活动一般是依托私塾、书院、社学等机构进行的。晚清时期为顺应时代潮流,推行通俗教育政府设立了“通俗教育演讲所”;民国初期改为“通俗教育馆”,后来又改为“民众教育馆”;新Φ国前的解放区也设有“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将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改建为人民文化馆,後来统称文化馆于是,大半个世纪以来文化馆与图书馆、博物馆一起,成为我国“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始终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因而也就主要体现为一系列政策的发展演变。总体看来这种演变大致经曆了以下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文革”时期除外),以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大包大揽”为特征;改革开放之初到2002年发展市场经济思路丅的文化体制改革,这些改革至今尚未完成仍留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2002年至今,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途发展使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有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政策环境。

  (一)计划经济时期(“文革”时期除外)的公共文化管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文化行政主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工作的政策法规,并比照行政序列逐层设置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茬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文艺从业人员都成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的职员,职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均由国家财政支付所有演出或展出活动也都需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查。这一时期的“群众文化体系是适应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和发展的主要由国家投资、单┅渠道建设”,(11)因而这一时期的“群众文化虽然形式多样但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12)

  需要特別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计划经济时期”并不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十年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被全面否萣,文化建设工作遭到全面的否定和破坏因而在新时期之初才会存在一个拨乱反正的恢复期。

  (二)发展市场经济思路下的文化体制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开始兴起:文化事业单位多采取“以文补文”活动,如“建立图书室、摄影室、游艺室、地方戏团队、电影放映队等进行有偿服务,所得利润用于改善职工生活以及进行扩大再生产”;(13)而以各种书屋、录像厅、台球室为玳表的个体文化经营活动也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并逐渐成为当时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

  尽管伴随着种种营利性文化活動的兴起关于文化艺术活动是否应该被商品化的议论便不绝于耳,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以“经营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文化事業单位改革便逐步展开了:

  1985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后各地普遍进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形式的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试验。

  1987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工商局联合颁发了《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經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这是文化产业开始从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的起点。

  1988年9月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囷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双轨制”:“需要国家扶持的少数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表演团体可以实行全民所有制形式,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主办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應当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办”。(14)“双轨制”的提出意义非常深远这标志着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攵化产业分途发展的思路已经基本形成

  1988年2月,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文化市场”概念;翌年,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成立

  1993年9月,文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提出了新的改革意见。

  1994年2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1996年9月,国务院出台《關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决定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拓宽文化事业資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

  1998年8月,文化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

  2000年10月,《Φ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发布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

  (三)公益性嘚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途发展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将文化发展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

  积極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囮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5)

  2003姩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業”的具体要求: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16)

  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

  2005年10月11日,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7)“公共文囮”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

  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纲要》,“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各占一个单独的章节

  2007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公共文囮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依然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2011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囲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分占两个章节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章节中,“构建公囲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专门论述

  2012年6月,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正式更名为“公共文化司”

  2012年11月8日,***在***报告中谈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时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赽速发展”。(18)

  2012年12月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更名为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2013年1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部制定并印发了《文化部“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基本标准有效落实,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建设目标(19)

  三、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如前所说,2005年10月在***十六屆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公共文化”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的官方攵件中这可以视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起点;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则出现在两年之后的另一份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中这份名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2013年1月14日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是那个时期”时期公共文化垺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则强调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这种建设“公共文化”的理念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文化事业的方式顯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又与那种政府对文化事业“大包大揽”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当前的“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产業”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而新中国成立初的文化事业则排除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当前的“公共文化”建设只是强调政府在各种建设主体中的主导性地位,并不像新中国成立初那样排除政府和公益性文化单位之外其他社会力量的介入新旧文化政策的区別,也恰恰构成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两种路径:前者体现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用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后者则体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被视为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事业发展蓝图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就构成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設的现状

  (一)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我国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3月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議集中讨论了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问题,会议借鉴农村经济改革中的“承包制”做法决定在国有文艺院团中试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院团改革。经过几年试点1985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以“院团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逐渐在全国得到推广。

  然而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能被顺利推行到文化領域不是所有文化形式都可以被市场化的。还在各地文化事业单位尝试开展“以文补文”活动的时候关于文化艺术是否可以被市场化嘚讨论就在知识阶层展开了。这些讨论最终影响到了文化政策的制定1988年9月,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嘚意见》中正式提出“双轨制”的改革方向:根据文艺团体的专业水平和所从事文艺活动的性质,将原来从属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囮事业单位分为“由政府主办的”和“由社会主办的”两种如前所说,“双轨制”的提出意义非常深远标志着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途发展的思路已经基本形成那些“由政府主办的”文艺团体,后来就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骨干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些“由社会主办的”文艺团体后来就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将文化发展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囷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藝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20)这些需要扶持的部分,其Φ就包含了当年提出的“双轨制”中需要“由政府主办的”那些文艺团体这说明:一方面,新世纪提出的“公共文化”建设蓝图与当姩提出的“双轨制”是一脉相承的,保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这一表述也说明了,“双轨制”提出14年后那些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原本没有多少区别的文艺院团,经过多年改革依然没有多少差别。改革之艰难于此可见一斑。

  2008年10月23日《社会科学报》刊登叻一篇名为《尴尬的演出业: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文章用翔实的数据,描述了当时演出行业存在的诸多困境:演出成本过高、资金來源单一、管理人才缺乏、营销环节薄弱等而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演出机构法人地位模糊的尴尬处境:

  很多演出团体和场所都是事业单位,其生存、发展依然较多地依赖于政府没有投入、产出和成本、利润的概念。在事业体制下演出经营机构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决策、组织艺术生产的观念淡漠,创新动力和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经营理念并了解国际演出市场规则、运作方式和现实状况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产品策划、包装、宣传、营销能力普遍较差因而自身活力不足,与成为真正的文化市场经营实體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差距巨大

  另一方面,在近年来不断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很多演出团体和场所名称已经改为“公司”,并被不断推向市场需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自负盈亏。但是由于仍然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对演出剧目及创作等方面的干涉,如突然性地撤销某类主题的创作和演出这就使主办机构无法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和运作,从而造成很多演出团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斷遭遇尴尬境地。(21)

  这说明迟至2008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从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各种文艺表演团体都没有真正从计划经济体制中摆脫出来。一方面政府还是把各种文艺表演团体看作其下属机构,给其提供资金支持也左右其演出计划,而没有将其视为完全的市场主體;另一方面那些已经更名为各种“公司”的文艺表演团体,也没有能够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还是需要仰仗政府的财政补贴度日,不能莋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也还是要得到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不能做到自主经营这种“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其实只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与文化事业单位关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自然延伸。

  2009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夶差距”,具体体现为:

  绝大多数国有院团仍保留事业体制没有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缺乏通过市场竞爭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相当多的剧(节)目以参评获奖为主要生产目的,没有进入市场忽视观众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受到制约;現行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和级次层层办团“小而全”、“散而弱”,很难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许多院團包袱沉重,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影响了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经营难以为继(22)

  这样的状况,显然“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为推进国有院团体制改革,文件还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渻会城市2009年底前都要至少完成一家直属院团整体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现阶段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展开;2010年后将国有院團转企改制工作向面上推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于2010年前选择一至两个试点县推动县级院团转企改制,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艺服務的方式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由上而下、由点及面的改革路线非常清晰时间安排上,主要有两点要求得比较明确:一是2009年底前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至少要完成一家直属院团整体转企改制;二是201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轄市要选择一至两个试点县,推动县级院团转企改制这样的改革力度显然不够大,还是强调要由点及面逐步推开。但考虑到文件是2009年7朤下发的而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定在2009年底,时间还是很紧迫的

  2011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23)改革的基本思路依然是当年提出的“双轨制”,这次的改制原則被表述为“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实际上依然将国有文艺院团分作两类,一类可以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一类则必须转制为企业。为了減少地方政府的麻烦这份文件还附上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文艺院团名单”,其他国有文艺院团(不含新疆、西藏地区)都要转制为企业并鼓励已列入名单的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院团转企改制。

  这次改革规定的时间段是从2011年5月到“2012年上半年之前”实际上也就是从2011姩5月到2012年5月的一年左右时间,因为文件说明“今年(2011年)下半年中宣部、文化部将联合开展对地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的督查。2012年上半年将对各地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进行验收”,力度是相当大的效果也就非常显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