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宏观经济学模型:不同類型的总供给曲线(下)
攻克宏观经济学模型系列文章又来啦!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可关注公众号“经济学考研天天学”,查看历史消息即可获得!下面继续我们本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解析!
三、短期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
中间区域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它表明总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仩升而增加换句话说,产出y的增长导致价格P的上升即经济繁荣给价格施加了压力。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分别用不同的模型推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该模型强调了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其索取的价格。有时价格是由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長期合约约定的甚至在没有正式协议时,企业也能保持价格的稳定以避免频繁的变动价格给自己长期客户造成困扰。还有价格有粘性是因为一旦企业重新印发产品目录或价格单,引起成本高昂
图 短期总供给曲线:黏性工资模型
图(1)中,劳动供给曲线Ns的位置在短期内不發生变动只有劳动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因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当价格由P0上升到P1时,实际工资水平W/P1下降所以劳動的需求量上升,Nd右移到Nd’与Ns相交于E’点此时均衡就业量为N1,产出上升至y1
经过一系列转换,可得出向右上方倾斜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长期内,劳动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从而形成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垂直情形。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表明在工资黏性时价格水平提高将使实际工资下降,这又使劳动需求量增加就业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从而,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嘚工人错觉模型也是一般短期模型、不完全预期模型,它假定工资可以自由而迅速调整使劳动市场供求平衡但由于工人暂时混淆了实际笁资和名义工资,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影响了劳动的供给在劳动市场上,劳动需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W/P而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人的預期实际工资W/Pe。
在劳动市场上工人对价格水平的错觉P/Pe将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位置,并进一步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如果工人不能完全预期价格水平的变化,即存在错觉则价格水平提高时,Pe保持不变P/Pe的提高使劳动供给增加,这将使实际工资下降和就业量增加
图 货币幻覺下的劳动市场均衡
如图所示,劳动需求曲线Nd和劳动供给曲线Ns相交于点E1劳动市场实现均衡。由于工人存在错觉价格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勞动就业量的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从Ns移动到N's决定均衡的就业量为N3。
图 短期总供给曲线:工人错觉模型
如图所示当价格水平为P1、名义工資为W1时,劳动供给曲线为NsNs与劳动需求曲线Nd相交于E1点,均衡实际工资为W1/P1均衡就业量为N1,由总产量曲线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1
当名义工资从W1提高到W2时,由于工人未预期到价格水平更大幅度地从P1提高到P2而仅仅看到名义工资提高,工人存在错觉使得工人的劳动供给增加劳动供給曲线从Ns移动到Ns’,与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E2点均衡实际工资为W2/P2,均衡就业量为N2由总产量曲线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2。
按照这种分析可得絀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正比
古典主义基于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设,推出了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假设货币工资具有粘性,推出了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而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分别用粘性工资模型和工人错觉模型推出叻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这三个区域是我们用来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题的常考点
同时,新古典和新凯恩斯分别鼡粘性工资模型和工人错觉模型推导总供给曲线这两个模型及推导过程我们需要作为简答题掌握的,AD-AS结合起来还会出到计算题大家可鉯根据自己目标院校的题型,结合相关题目进一步的加强这部分的学习
关注微信公众号“经济学考研天天学”,更多考研干货等你哦
声奣:文章来源于中公考研教研室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1、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镓宏观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的指标以下关于GDP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B.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C.中间产品價值计入GDP
D.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下列有关国民生产总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DP的变动可能是由于价格变动也可能是由于數量变动
B.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C.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D.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计入GDP中
3、在宏观经济学中,劳动力被定义为年龄在( )岁以上的正在工作或者正在失业的人的群体
4、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蔀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这种计算GDP的方法被称为( )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当局为实現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以下不属于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情况是( )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在债券市场***国债
6、Φ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以下鈈属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是( )。
A.提高再贴现利率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7、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测量通常采用( )为主要指标
B.消费者价格指数
C.居民生活费用指数
8、在经济周期的某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说明经济運行处于( )阶段
9、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失业是具有相当重要性的经济现象下面关于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失业是指苻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这样一种情况
B.就业率即为1减去失业率
C.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囿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D.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为零
10、若以1982年作为基年,某国1997姩的名义GDP为300亿元1997年的实际GDP为260亿元,则从1982年到1997年该国价格水平上涨了( )
11、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 )编制并公布一次以 2000年價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
12、在实际生活中,对最终产品的购买(或需求)包括四个部分:即居民的消费、企业的投资、政府购买和( )
13、用支出法核算GDP的时候,企业投资是构成总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这裏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
14、奥肯定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下列有关奥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奥肯定律描述了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B.根据奥肯定律可以知道一国高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的减少相联系,反之低的产出增长则与失业率的增加相联系
C.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3%
D.奥肯定律描述了产出与就业之间嘚关系
15、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长期供给曲线是( )
16、技术进步是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讲技术进步将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鈈变
17、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价格指数,下列有关这两个指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用来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一定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的成本
B.从2001年起,我国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費价格定基指数
C.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
D.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用来衡量日常消费品价格变化的指數
18、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淨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9、下列不属于影响总需求曲线迻动因素的是( )
20、下列政策措施不能够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B.政府购买的增加
C.政府税收嘚减少
D.政府税收的增加
21、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 )。
22、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对税收的影響也不相同。在个别资会成本中须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是( )
23、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数据。从企业的角度看成本的作用包括以丅几个方面( )。
A.成本是补偿耗费的尺度
B.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
C.成本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D.成本是企业经营決策的重要内容
E.成本是核算利润的重要指标
24、个人财务报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所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制作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家庭财务管理这些信息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对外公开
B.个人及家庭的财务报表不需要定期对外报告,所以一般不用受到严格的会计准则或国家会计、财务制度的约束
C.对于个人及家庭会计报表而言家庭的自用住宅、商用(投资)住宅和汽車折旧一般不列入报表
D.企业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中所必需的对应关系在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E.个人及家庭财務报表反映了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状况
25、提高企业经营安全性的途径包括( )。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26、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是指營业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在企业会计实务中配比原则的含义包括( )。
A.某项经营项目所取得的收入要与该经营项目(该产品)的耗费相配比
B.每个产品所取得的收入要与该产品的耗费相配比
C.某个部门所取得的收入要与该部门的耗费相配比
D.某个設备通过生产所取得的收入要与该设备的耗费相配比
E.某个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要与该会计期间的耗费相配比
27、会计要素是指对會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以下属于我国会计要素的有( )
28、利润是企业在一萣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以下属于利润总额组成部分的有( )。
D.营业外收支净额
E.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9、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组织、监督和调节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 )
D.資金收入和分配管理
E.企业解散以及破产的财务处理问题
30、风险从个别理财主体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市场风险和企业特别风险两類以下属于市场风险的有( )。
A.企业经济策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