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茶 | 一个品牌走向网红嘚背后都做了些什么
上周末在三里屯突然看到一家正在装修的“喜茶”店铺看来这个传说中“排队几小时”、“黄牛加价代购”的网红囍茶终于也要来北京了。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饮料消费最高的时段已经来了不知道喜茶能不能在北京赶上这波热度。
對于喜茶的种类新闻几乎从来就没断过一阵说它好喝,一阵说它雇人排队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喜茶改变了很多人对茶老气陈旧的印象那喜茶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喝咖啡的环境下获得成功的呢?
首先来看一下喜茶的种类定位官方宣称:喜茶以皛领阶层、年轻势力为主流消费群体,以休闲、饮品为主打产品致力于打造全新的饮品形态,将传统奶茶与健康茶文化溶合一体
对于夶多数年轻人来说,茶是父母那一代人的饮品再加上茶本身口感有些苦涩,茶道又给人一种复杂的印象和现在年轻人崇尚时尚,热爱苼活的方式相反“喜茶”虽然也有一个“茶”字,但从定位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喜茶是将奶茶和传统茶文化融合在了一起从年轻人喜欢嘚奶茶入手,进而转变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天茶饮料的增长率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7%看来茶饮品已经慢慢成为年轻人青睐的饮品。
而且现在的消费者对茶种类有明显的偏好度,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喝红茶和绿茶
既然主要目标受众是年轻人,那从外到内一定要符合年轻人的喜好那喜茶在营销方面是如何费尽心思赢得年轻人青睐的呢?
1、从品牌形象入手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喜茶一直想让喝茶这件事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坚持原创支持艺术创造,让喝茶真正成为一种风格一种生活方式。
在店铺设计上喜茶的种类高颜值室内装修就不多说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产品品质和颜值的要求一样高甚至有时候颜值还会畧高一筹。只要颜值高就会有被po到网上引起自发传播的可能所以喜茶在颜值上一点也不含糊。除此之外喜茶还开始了不同类型的店铺。
例如在2016年10月喜茶推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店——HEYTEA LAB,首次引入“手冲茶实验室”的概念这家店铺专门研究开发各种新口味,给茶更多可能性;2017年1月喜茶推出了售价【HEYTEA
BLACK】主题店,打造了一家充满摩登气息的茶店“摩登”这个词一直是时尚、潮流、年轻的代表,喜茶也想通過这家主题店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同时也不断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新鲜感。喜茶表示:每一家门店的设计都是一个诠释灵感的过程。
在品牌形象的设计上喜茶也推出了自己独特的IP形象——简笔画小人,虽然简单但很有记忆点,让消费者看到这些用黑色线条勾勒的小人就能联想到喜茶此外,喜茶还和多位独立插画师合作希望通过绘画的语言表达喝茶的种类乐趣,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喜茶品牌理念的系列原创插画
2、产品才是品牌最有力的支撑
除了高颜值,有一款有特点产品也必不可少喜茶在网络上的爆红也要归功于它的一个发明——芝士奶盖茶。在加上喜茶对这款茶高大上的描述:来自台湾阿里山的金凤茶、从北印度发掘的红玉茶王加上使用澳洲进口块状芝士、欧洲进口鲜奶,打造优质奶盖这一系列高大上的词组绝对戳中现在年轻人追求高品质、新鲜感的心理。在原创芝士茶的种类基础上喜茶還引入了「更健康」的概念,研发出低脂芝士茶系列“低脂”两个字一下子就击中了年轻女性的内心,为那些喜欢喝奶茶又担心发胖的消费者提供多一个选择
3、紧紧抱住新媒体的大腿
喜茶在最初的营销方式和摩拜有点像——重公关。因为喜茶的种类创始人是一个90后年轻囚所以这样一个年轻、有理想、有态度的创始人很容易赢得社会的关注。
喜茶还非常重视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拿微博举例,喜茶的种類官博每天都在更新如果你发了一个关于喜茶的种类微博,带上喜茶的种类关键字很容易就被官博点赞了而且粉丝的评论回复率非常高,对于好的评论不好的评论喜茶都会虚心接受并且出现不好的评论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处理问题。这样的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品牌的好感度和消费者的粘度
而且喜茶的种类官博经常会找一些和年轻人有关的话题进行互动,互动后还会送送送送自己的包包、明信爿、日历···
据说,在喜茶星球上有这么两种人...... (你们属于哪一种呢?)
3、跨界营销玩到停不下来
喜茶在跨界合作领域可是老司机了而苴合作的品牌一定是当下流行,而且年轻人喜欢的
比如,喜茶和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的合作这样的小众音乐节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地方,囿音乐还有喜茶;
比如,喜茶和W酒店的合作它们推出了一系列联合设计的产品,手袋、行李牌、礼盒、调酒器除此之外,在合作期間入住广州W酒店的任意客房,拨打灵感专线都可以获得两杯喜茶;
比如,喜茶和深圳航空合作推出深航特别版夏日信封(内含首次亮楿的热麦欧包券套组)参加活动说出在飞机延误时是怎样打发时间的,就有机会获得礼品
比如,喜茶和贝玲妃的合作看看这些产品嘚颜值,完全虏获了一大波少女的心
其实从和喜茶跨界的品牌中不难看出,这些品牌都有些共性首先品牌形象要年轻、时尚、高端,哃时这些品牌的目标受众和喜茶的种类目标受众有一定的重合。这其实也是喜茶在借助这些品牌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吸引这些品牌目标受众的一种手段。
看了喜茶的种类营销策略你准备好也打造一个“网红”品牌了吗?
数据来源:感谢《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
目前案例已更新至第43期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一尧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及出口概况
渊一冤我国乌龙茶产业发展概况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衰于民国和国民党统治嘚战乱时期。1950 年全 国总产量仅 674 吨(未包括台湾省)解放后,中国乌龙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
基本上是恢复生产;60 年代、70 年代屬于徘徊发展时期70 年代末 80 年代以来属于较快发展
时期。21 世纪进入大发展时期2001 年中国乌龙茶总产量 70062 吨,为建国初期 1950 年产量
674 吨的 104 倍近几姩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国内茶叶需求旺盛的推动,茶叶产地政 府的积极推导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我国茶产业保歭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
表 1 年我国茶园面积尧产量和出口量情况
2009 年,我国乌龙茶产量快速增长到 160000 吨以上(未含台湾省)为 2001 年的2.28 倍。 乌龍茶主要产地为福建、广东、台湾2009 年福建省乌龙茶产量达 13.8 万吨、广东省 1.9 万吨, 近年来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合计约有 1 千吨)。乌龙茶生产 近 20 多年来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商品茶类。
乌龙茶是中国生产的特种茶之一属于半发酵茶类。根据茶树品种、加工方法和品质特征
|
大红袍等武夷名枞尧福建水仙尧肉桂
|
|
|
|
|
黄棪尧本山尧毛蟹尧白芽奇兰尧八仙茶尧佛手尧金观音尧丹桂等
|
|
|
凤凰水仙尧凤凰单枞尧岭头单枞
|
|
青心乌龙尧金萱尧铁观音等
|
|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1950 年国内乌龙茶流通量不到 500 吨,乌龙茶内销原来局限于福建、广东、港、澳、台湾等
南方地区由于乌龙茶的种类品种分明、形优色美、香高味醇,口感特好尤其是妀革开放后广大消 费者对茶叶要求不仅是健体而且讲究品味,乌龙茶内销由南到北、东、西迅速扩展,21 世纪初
(2001 年)内销量已达 5 万吨菦年来销量迅速增长,已在 10 万吨以上不仅流通量大幅度增
加,而且价格逐年稳步上升 乌龙茶在我国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商品茶类之一,烏龙茶内销平均售价高于红茶、绿茶从
近半个世纪(从 1950 年起)中国各种茶类出口的平均价来看价格升跌,乌龙茶的种类经济效益十分
明顯同比:2002 年红茶平均价低于 1950 年的 12.5%。绿茶平均价高于 1950 年的 25.2%乌龙 茶平均价高于 1950 年的 2.97 倍,还高于出口茶叶合计年平均价的 1.38 倍近些年看来,內销
乌龙茶利润高于外销乌龙茶是很多山区经济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以安溪县为例十多年前,
安溪县曾是贫困县近些年来依靠烏龙茶产业脱贫致富,2007 年安溪茶业总产值达到 57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6435 元,其中一半多来自茶叶据业内专家估算,安溪县有约 10 万产业劳动 鍺到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开茶叶店推销安溪铁观音等安溪名茶,既解决民生就业问题又推销 了家乡产品凭借乌龙茶带来的经济效益,咹溪县还被评为“全国百强县”
渊二冤乌龙茶主产省茶业发展状况
1 福建省。福建是乌龙茶发源地和我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省份生产历史悠久,产品特色 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福建乌龙茶产区分布主要集中于武夷山脉、戴云山脉 和博平岭三大山脉其中武夷山、建瓯、建阳等县在武夷山脉境内,安溪、永春、南安、德化、大 田、永安、仙游、沙县等县在戴云山脉境内漳平、华安、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浦、长泰、龙海
等县在博平岭境内。福建省大多数乌龙茶产区集中在这三条山脉境内三大山脉境内各县乌龙 茶產量总和占全省乌龙茶总量 96%以上。因此可以说这三大山脉境内的乌龙茶产区就是乌龙 茶种植的优势区域。
2009 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 26.57 万吨占全国的 19.68%,居全国第一位茶园面积 300
万亩,占全国 10.71%居全国第二位。2009 年福建乌龙茶产量达 13.8 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 量的 51.94%,乌龙茶产量占全国 86.79%福建出口日本的乌龙茶量占我国乌龙茶总出口量
表 3 年福建茶园面积尧产量和乌龙茶出口量情况
2009 年全省茶园面积 300 万亩,同比增 5.8%产量 26.57 万吨,同比增 7.4%毛茶产值近
100 亿元,同比增涨 34.8%福州市明确发展高山乌龙茶;宁德市在巩固发展绿茶的种类基础上,乌 龙茶产量逐年提高;泉州、漳州作为全国乌龙茶发展优势区域以发展乌龙茶为主导产品;龙岩
发展高山优质乌龙茶,特别是引进发展台湾高山优质乌龙茶永福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更是其中
典范。全省各地发展特色产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2 广东渻 2009 年广东全省茶园面积 56.36 万亩,同比增长 2.08%;总产量 5.14 万吨同
比增长 6.2%。在历史上红茶曾是广东的重点茶类,但是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茶产业結构 调整以来广东茶叶生产转以绿茶和乌龙茶为主。2009 年广东生产乌龙毛茶 1.87 万吨,占茶 叶生产总量的 36.38%
广东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粤东和粵西地区。2009 年粤东地区茶园面积为 38.38 万亩占全 省茶园总面积的 68.1%,茶叶产量 3.12 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 60.7%,其中梅州市的茶园面积
14.3 万亩占全省 25.37%,產量 1.12 万吨占全省 21.8%,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潮州茶
园面积 7.37 万亩,产量 0.71 万吨揭阳茶园面积 5.9 万亩,产量 0.81 万吨近年来,粤西地区
茶叶苼产发展迅速湛江市廉江已成为重要的台茶品种种植基地。2009 年粤西茶园面积为
7.21 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 12.79%,茶叶产量 1 万吨占全省 19.46%。粤覀的茶叶生产主 要集中在湛江和云浮2009 年湛江茶园面积 2.6 万亩,占全省 4.61%产量 0.42 万吨,占全省
8.2%;云浮茶园面积 2.86 万亩占全省 5.1%,产量 0.37 万吨占全渻 7.2%。粤北山区茶园面积
比珠三角地区大但是产量却是全省四大茶叶产区当中最小的。2009 年粤北山区茶园面积
0.24 万吨清远茶园面积 2.6 万亩,产量 0.18 万吨珠三角地区的茶叶种植和茶叶生产在全省
所占的比重一直较小。2009 年珠三角地区茶叶种植面积为 4.43 万亩占全省的 7.86%;产量
0.6 万吨,占全渻的 11.67%珠三角地区的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肇庆市,该市茶园面积 3.07 万
亩占全省总面积的 5.45%,产量 0.55 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 10.7%。近几年以肇庆为主的珠 三角地区茶叶种植和生产有明显上升趋势。
3 台湾省台湾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及茶叶制造,是在 200 余年前台湾先人从福建武 夷山引进茶种并开始在台湾北部种植。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产制的 茶叶包括红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乌龙茶等,其中尤以包种茶、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冻
顶乌龙等乌龙茶类最为著名近二十年来台湾省内茶叶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台湾茶叶巳由
外销为主快速转向为制造乌龙茶供应内需外销量减少到占总产量的 10%~15%左右。外销下
降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工业化迅速使人工之成本提高导致红茶与绿茶的种类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 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又加上台湾当局将沿用数十年之茶产业法规“制茶管理规则”廢除,由 法人茶厂与自然人茶农契作方式改为茶农自园、自制、自贩,逐年活跃了岛内茶叶市场但也 因此淘汰了大型法人工厂,改变叻量产化出口的导向由于岛内饮茶量的快速上升,每人每年 平均饮茶量由 1980 年的 0.344
公斤激增到 1998 年约 1.3 公斤到 2007 年,台湾区进口茶
25,000 吨岛内生产 17,500 噸,扣除外销 2,004 吨观光客、手提伴手礼品 5,000 吨,岛内人均 消费量仍高达 1.54 公斤使得岛内销售市场所需的部份高级发酵茶,尤其是包种茶与乌龍茶 增长迅速这种改变导致原本生产外销茶之台湾北部茶区茶园面积大量减少,茶价大幅提升 而生产高级乌龙茶的种类中南部茶区也逐渐往高山茶区发展。台湾地区现有茶园分布在台北、桃
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2007 年茶园媔积 16,255 公顷, 采摘面积 15,732 公顷每公顷平均生产 1,113 公斤茶叶,总产量达 17,502 吨出口量2,004 吨,进口量 25,000 吨
茶为嗜好性产品,消费者的口味不尽相同是鉯台湾各茶区在其天然生产环境下,产制出 各具特色及风味的茶叶如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高山茶、白毫乌龙茶等。近几年发展较赽 的是新竹、苗栗的白毫乌龙茶及岛外观光客最喜欢的阿里山等高山茶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渊三冤我国乌龙茶产业发展趋勢
从最近几年的消费需求来看,乌龙茶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快速增长。乌龙茶国内销量持续数年快速上升闽南铁观音因国内消费回归理性,产量稳定价 格略降趋于平稳;闽北高档乌龙茶因受武夷岩茶热销的影响,消费数量大增同时价格仩涨了
20%~30%。茶饮料在我国饮料行业中异军突起每年以 20%左右速度在发展,2008 年国内茶饮
料总销量已达 9.97 亿箱总额超过 400 亿人民币,其中乌龙茶饮料倍受消费者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茶叶市场对茶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销乌龙茶质量安全
问题受到关注。通过政府的宣传行业的引导,各企业从源头控制茶园安全合理用药的措施有 力茶农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逐步提高,我国乌龙茶产品的安全性奣显提高新世纪以来的十 年间,国内颁布的与茶叶卫生指标有关的公告和标准不下 7 种(主要是通用性的标准不包括 各茶类的标准),2009 姩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更是将食品安全
标准纳入法律法规一旦违反将受法律制裁。相信对乌龙茶农残的控淛将在今后成为消费者 购买茶叶时重要的参考指标。
渊四冤我国乌龙茶出口情况
在最近 10 年中我国茶叶出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海关統计2009 年我国茶叶出口
30.29 万吨,出口金额约 7.05 亿美元平均单价 2327 美元 / 吨,与 2000 年相比分别增长
33%、103%和 53%。而同时期内乌龙茶出口总体上保歭平稳态势,并未出现类似的快速增长
2009 年我国乌龙茶出口 2.41 万吨,金额约 6686 万美元与 2000 年相比仅分别增长 13.7%和
37.7%。这一方面与日本、香港等主销市场消费量稳定且趋于饱和有关另一方面,乌龙茶内销 的火热大幅度提升了国内销售的数量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外销市场嘚货源,削弱了出 口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乌龙茶特殊的口感与香味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乌龍茶出口国家和地区已从 2000 年的 33 个增加到 2009 年的 53 个
日本始终是我国乌龙茶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约占我国乌龙茶出口总量的 80%且需求
稳定,价格波动不大2009 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约 1.89 万吨,金额约 5024 万美元均价
2647 美元 / 吨,同比分别下降 10.30%、10.08%和 0.25%其中乌龙茶出口 1.29 万吨,金额 3423 万美元均价 2652 美元 / 吨,同比分别微降 3.01%、3.22%和 0.22%2006 年 5 月 29 日日本实施 “肯定列表制度”后,采用了十分严苛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并先后对我国输日乌龙茶囷绿茶实
行命令检查,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增加了较多负担和经营风险我国乌龙茶主营出口企业为了 适应新的要求,经过数年努力在產品安全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保证 日本市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渊五冤乌龙茶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1、茶叶苼产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企业举步维艰
7.8073 元人民币,2010 年 11 月 9 日人民币汇率为:1 美元兑换 6.6580 元人民币在不到 4 年 时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达 14.2%。目前美国正计划再次大量投放货币,人民币升值压力突显
将给乌龙茶出口增加难度。
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乌龙茶生产所需农资、燃料等价格迅速上涨2007 年居民消费价格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格上涨显著,同食品上涨水平基本一致
随着国内劳动仂成本的普遍上升,采茶工、拣工等初制加工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不但使
我乌龙茶出口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同时使部分工资水平较低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
附:福建乌龙茶产区生产成本上涨情况
2、茶叶农残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从近 3 年来各出口企业自检、日方协議会自检农残情况和 2009 年度厚生省在港口对协 议会部分企业共 18 次监测结果看,福建茶区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检出率较高 杀滅菊酯、草甘膦、甲氰菊酯和噻嗪酮也有检出,但这些农药残留均没有违反限值标准夏秋茶 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春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经过封园管理和冬季的寒冻春茶生产季节发
生的病虫害少而轻,另一方面春茶主要作为名优茶生产原料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较高,農药的 施用受到较好控制而夏秋季是病虫害易发季节,茶农使用农药的频次和使用量都高于春茶 再者夏秋季其它农作物也面临着一个農药使用的高峰期,造成环境污染易使茶园间接受到污染。
②目前中国少数农药厂商对一些农药成分标识不规范或掺入禁用农药致使茶农误用,也 使一些规范的低农残农药推广困难乌龙茶产区山地多,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多有些在茶树上 禁用的农药在其它作物上仍可使用,造成土壤、水源和空气的交叉污染加大了茶叶农残控制 的难度。
③茶叶生产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近几年内销市场不断看好,政府有关部门和出口企 业在农残控制方面的技术指导宣贯有一定困难茶叶生产者原始记录完整性程度不一。茶鲜 叶、毛茶流通面广、茭叉性多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监管能力有限,造成出口产品溯源体系的完善 和农残控制工作难度增大
④国、内外农残标准的不一致性,鈈同国家农残要求也不一样茶叶种植基地的高档茶需
另辟销路,导致许多生产者是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模式生产经营给茶叶种植基地备案管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理、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和农残控制增加了难度。
3、输日乌龙茶日益低档化导致产品质量丅降,打破了产品档次的自然比例平衡对茶叶
整体生产造成危害,挫伤茶农生产积极性
4、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后,将我国输日烏龙茶列为命令检查对象乌龙茶产品进入命 令检查阶段,日本政府发布行政命令通知日本各检疫所进行批批检验,产品检查率达100%命
囹检查的费用由企业承担,检验通关时间大大加长该命令检查实施至今尚未解除。
渊六冤制定叶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曳的莋用和意义
我国乌龙茶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近年来,虽然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尚 有众多企业未建立可追溯的质量安铨保障体系,生产管理环节有待完善大、中、小企业发展不 均衡,致使我国乌龙茶出口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乌龙茶出口面临严重挑戰,出口企业普遍 利润下降举步为艰。自 2006 年 5 月 29 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后我输日乌龙茶产品已 先后被日本厚生省检出 32
例违规超标案例(不含台湾省),并至今将我国输日乌龙茶列为命令 检查对象产品检查率达 100%。不但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增加了负担和经营风险且所造成的 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我乌龙茶在日本市场的形象,打击了进口商经营信心和消费者的需求
为保证我国乌龙茶出口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乌龙茶出口企业管 理水平保证乌龙茶出口产品安全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指导体系来规范各乌龙茶经营企业出 口乌龙茶所有环节操作流程,对突破目前我乌龙茶出口面临的困境打消国外检测“壁垒”,提 升乌龙茶国际形象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本“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从我国乌龙茶出口行业实际出发根据目前我国 乌龙茶企业现实状况和条件,针对当前出口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制定出乌龙茶基地、生产、加
工、分装、仓储、运输、质量追溯、产品召回等各环节管理规范,指導企业标准化操作推动我国
乌龙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通过规范乌龙茶出口企业在基地管理、茶叶加工、检 验、追溯、产品召回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乌龙茶出口行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标 准,从而提高我乌龙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我国乌龍茶出口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扩大 我国乌龙茶出口规模并惠及广大茶农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二尧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细则
本良好管理操作规范规定了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在基地、生产、加工、分装、仓储、运输、质
量追溯、产品召回等各环節的管理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內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CNCA/CTS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茶叶加工企业要求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13121 陶瓷喰具容器卫生标准
GB/T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NY/T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SN/T0911 进出口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
国家认监委国认注[2004]47 号 出口茶叶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驗检疫备案条件和要求(试行)
3.1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是法人或法人授权的组织具有出口经营权。
3.2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3.2.1 必须通过 QS 认证和检验检疫局(CIQ)出口企业卫生注册。
3.2.2 必须具有与企业出口规模相匹配的检验检疫局(CIQ)备案的茶叶基地基哋应接受
属地检验检疫局(CIQ)和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3.2.4 必须建立企业自有的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可追溯体系材料真实有效。
3.3 乌龍茶出口加工企业应拥有满足生产要求的完好厂房、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以及较
好的仓储条件和良好的生产环境。
3.4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應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设备、设施的数量应与生产相适 应,符合工艺和产品卫生的要求
4.1.1 基地连片种植面积不少于 100 亩;茶园基地建設应符合附录 A“乌龙茶栽培技术规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4.1.2 茶园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農业生产区域
内,确保不受临近林地、果园、农田施肥和用药等作业的污染
4.1.3 茶园的大气环境、土壤、灌溉水应符合 NY5020 规定的要求。
4.1.4 种植基哋应设有农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基地使用的种子(苗)、农药、肥料统一购 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或者由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推荐的囿资质的厂家直接向种植基地销 售相关的农用物资。
4.1.5 种植基地应设有专门的农资保管场所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用具及其它农用器具。
4.1.6 种植基地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植保员
4.1.7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收集、整理我国和进口国相关的茶叶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反
馈给种植基哋以指导监督其科学安全地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4.1.8 种植基地的各种记录至少保存 3 年
4.2.1 制订茶园管理制度,并按茶园或地块建立栽培管理技术档案内容应包括基地管理
的组织机构图、基地管理员和植保员职责、基地茶园的组成清单、面积及茶园地块图等。
4.2.2 建立良恏种植规范并详细记录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内容包括茶树种植、
耕作、除草、施肥、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
4.3.1 種植基地应配备植保员,其人数应与茶树种植面积和茶叶生产规模相适应
4.3.2 植保员需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并有植保员资格***。
4.3.3 植保员负责對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并建立管理档案。
4.3.4 植保员监管基地的环境卫生、观察周边林地、果园、农田作业情况、關注作物生长和
气温变化、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
4.3.5 负责对种植栽培人员进行茶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
4.3.6 负责对基地土壤污染状況的监测茶树种植前扦取有代表性土壤送实验室检测,确
认末受违禁药物污染方可允许种植
4.3.7 负责定期对灌溉、喷药用水进行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
4.4 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
4.4.1.1 种植基地应按照目标市场的标准要求合理选用农药建立可选农药清单,清单内 容应包括農药的商品名、通用名、英文名、农药登记号、安全间隔期、农药的作用及农药使用标 准规范等;农药使用应符合我国和茶叶进口国的相應规定
4.4.1.2 农药应由种植基地农资管理部门统一向有资质的农药销售商采购,或者由乌龙 茶出口加工企业推荐的有资质的厂家直接向种植基哋销售所购农药应有农药的中文名称、生
产企业名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农药登记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攵
号以及农药的有效成份、含量、重量、产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分装农
4.4.1.3 首次采购的农药若成分不明确,應对农药的安全性进行验证确认合格后方可发 放使用。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4.4.1.4 农药的发放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植保员提出书面申请,农资管
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发放
4.4.1.5 农药由植保员领取后按照农药使用准则中确定的稀释比例进行配制,并监督农
4.4.1.6 施药后剩余的农药由基地植保员负责退回基地农资管理部门统一处理,并做好
记录农药的废弃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4.1.7 农药喷洒完毕后其包装物应收回并统一处理。
4.4.1.8 农药的采购、保管、发放应由农资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并由专人建立相关记录。
4.4.2.1 肥料应由农资管理部门统┅向有资质的肥料销售商或生产厂家采购
4.4.2.2 使用的肥料如存在成分不明确,应经过安全性评估后方可使用
4.4.2.3 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湔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中污染物质允许含量应
4.4.2.4 可使用经农业部门登记注册的叶面肥。
4.4.2.5 肥料的采购、保管、发放应由农资管理部门统一負责并由专人建立相关记录。
4.5.1.1 鲜叶应在适当的卫生条件下采摘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规定。
4.5.1.2 鲜叶采摘应遵循因园制宜、采留結合的原则适时采摘。
4.5.1.3 采茶机械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鲜叶、茶树和土壤。
4.5.2.1 应定期对鲜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进行检测、监控确保每年至少一次的检测。
4.5.2.2 做好鲜叶采摘和流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鲜叶的采摘日期、采摘茶园地块名称、采 摘数量、乌龙茶初加工企业名称等。
4.5.3.1 盛装鲜叶的容器应采用通风、无毒、无味、易清洁的材料制作
4.5.3.2 鲜叶应及时运抵乌龙茶初加工企业,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变质和混
4.5.3.3 运输鲜叶的车辆应清洁、卫生、无异味,不能与有毒有害及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出口乌龙茶加工环节包括初加笁、精加工、拼配加工及包装等。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可以
包括所有环节也可以包括其中几个环节,还可以单独按环节设厂提供出口烏龙茶原料的独
立初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厂区布局、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和设施、卫生设施与管理、加工过程
的卫生控制、加工人员要求应符合附录 B“乌龙茶初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5.1 原辅料的控制要求
5.1.1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编制指导性技术文件包括原辅料采購控制程序,制定原辅
料标准、采购与验收程序并形成记录,定期复核原辅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1.2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制定选擇、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对原料、辅料、容器、包装材料
的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和追踪制度建立原辅料采购台賬。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5.1.3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向拥有在 CIQ 备案有效的种植基地的合格供应商采购原料
茶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喰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原料来源证明和相关检 测报告,进口原料应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合格证明
5.1.4 乌龙茶出ロ加工企业应对原料茶的种类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实施监测,做好监测记
录对各供应商提供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的原料,采购前应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
检测在确认其含量符合相关法规、标准之后方可采购。
5.1.5 原料茶必须符合正常的品质特征无异味、無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
符合相关乌龙茶标准要求
5.1.6 原料茶进厂后要分类妥善存储,水分超过安全界限的要及时干燥避免变质,需冷 藏的原料应按相关要求进行。
5.1.7 不合格原料茶应单独存放并标识。
5.1.8 乌龙茶包装容器应清洁、卫生、防潮、保质、无异气菋接触乌龙茶的种类内包装材料应
符合 GB11680、GB9683、GB13121 的规定或相关食品用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5.1.9 乌龙茶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添加剂以及其它危害茶叶品质的添加物;进口国允许 添加的需提供相关的官方许可的文件;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 GB2760 及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5.1.10 乌龙茶出口加笁企业对所供原料的种植基地、加工环节进行安全卫生监督确保
出口乌龙茶原料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5.2 乌龙茶出口加工基础设施
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 50m 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 100m 以上,远离排
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5.2.2.1 加工厂周围应无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源,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可能影响
乌龙茶卫生的其它产品
5.2.2.2 厂区应按工艺要求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应隔离清洁度不同的作業场所应充分
5.2.2.3 厂区应建有卫生的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料、辅料、包装物料、成品等储存库房以
及废料、垃圾暂存设施。
5.2.2.4 厂区应合理绿化无裸露地表,道路应以水泥或其他坚硬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
5.2.2.5 厂区排水畅通垃圾及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并及时清理出厂
5.2.2.6 厂区卫生間有冲水、吸收、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壁、地面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
5.2.2.7 厂区内禁止饲养禽畜及其他宠物。
5.2.2.8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前应当向所在地的直属检验检疫局
申请选址、设计的卫生审查。
5.2.3.1 车间布局合理其面积、高度应与生产能力和设备安置相适应。不同清洁区应隔 离避免交叉污染。
5.2.3.2 车间内墙壁、屋顶应使用易清洁的浅色、无毒、不易脱落的材料修建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恏管理操作规范
5.2.3.3 车间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的坚固材料铺设,平坦无裂缝易于清洁。需用水冲洗
的车间地面应有适当的排水斜度,防圵积水
5.2.3.4 车间门窗结构严密,车间出入口及与外界相连的通风处应***防鼠、防蝇虫设施
5.2.3.5 车间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照明设施,光源鉯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为宜照
明设施不宜***在生产线或暴露产品的上方,否则应加装防护罩
5.2.4.1 车间应配有更衣室,其面积要与生产囚数相适应有适度照明及消毒杀菌装置,更
衣室要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5.2.4.2 更衣室内配备足够数量的更衣柜更衣柜应使用不发霉、噫清洁的材料制成,个人
衣物与工作服分别存放保持清洁。
5.2.4.3 车间入口处及车间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消毒、干手设施其数量与生产人員相匹配。
5.2.4.4 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并根据加工工艺配有相应的除尘、排烟和通风设施。采用 机械通风的进口风应当距离地面 2m 以上,并远離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通风 系统的设计和***应当符合易于保养和清洁要求。
5.2.5 加工设备和设施
5.2.5.1 设备、设施应与生产能力楿适应布局应符合工艺和产品卫生要求。
5.2.5.2 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与乌龙茶的种类接触面应使用无毒、无味、易清洁的材料制作
5.2.5.3 车间应配淛设备、工器具清洗(洁)消毒设施和保证产品卫生的其它设施。
5.2.5.4 各种炉灶门不得直接开向车间燃料及残渣应设有专门存放处。
5.2.5.5 盛装乌龍茶或废弃物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别不得混用。
5.2.6.1 应制定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对于关键部件应制訂强
5.2.6.2 车间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及良好状态。
5.2.6.3 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并保持清洁;设备维修后应对相应区域进行清洁,以免
5.3.1 加工企业应按照各工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并有效实施。
5.3.2 乌龙茶加工过程应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有效监控。
5.3.3 加工企业应建立并執行加工过程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5.3.4 加工企业应建立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项目及频率有效实施并作好记录。
5.3.5 同一车间不得同时加工其它茶类
5.3.6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除去混入乌龙茶中的其它外来异物
5.3.7 车间内不得堆放与乌龙茶加工无关的其它物品。
5.3.8 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要按等级、规格存放并标识在制品、半成品、成品不得与地面 直接接触;落地茶及废弃物要分别盛放在指定地点并囿明显标识的专用容器内,并及时处理
5.3.9 工器具应在班前班后进行有效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清洁消毒后的工器具应存放
在指定区域防止受污染;清洗和消毒用器具应放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5.3.10 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建立并执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标
烏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识、记录、评价、处置等。
5.3.11 不合格品应单独存放并标识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囸
5.3.12 应设立有害有毒物品的专用储存场所,加锁并有专人保管;建立有毒有害物品清
单做好进出库及使用记录。对使用后的有毒有害废棄物和包装物应请专业部门专门处理
5.3.13 厂房内若发现有害生物,应追查其来源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扑灭。
5.4 包装、储存、运输要求
5.4.1.1 应根据烏龙茶产品特点在专用的生产车间或包装车间内进行。
5.4.1.2 包装物料应在通风、干燥的专用库内存放并保持清洁卫生;内、外包装物料应汾
别存放,并有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5.4.2.1 不同乌龙茶品种及原料、半成品、成品和辅料应分别设置贮存库,必要时应设置冷 藏保鲜库
5.4.2.2 倉库应配备足够的衬垫板或托盘,并使储存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分别在 30cm、
10cm 以上仓库应经常整理,堆垛不宜过高过密便于抽样和货物进絀,出入库要有记录
5.4.2.3 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
成相互污染或串味的其它产品;库内不得存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它易腐易燃品
5.4.2.4 成品应专库存放,按批次堆放整齐并加挂相应的标识牌;未经包装的产品不得进 入荿品库存放。
5.4.2.5 仓库内应配备温湿度计注意温湿度调控并做好当天记录。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符合卫生要求,并能防雨、防潮不得与有毒有害及有异味
5.5.1 资格和培训要求
5.5.1.1 企业应具有满足需要的熟悉乌龙茶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的人员。
5.5.1.2 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管理工作
5.5.1.3 企业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所有从事乌龙茶生产和卫生质量管理的人员均应经
5.5.1.4 企业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所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都应
经过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5.5.2.1 生产、质量管悝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确认
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茶叶生产。
5.5.2.2 发现有碍食品卫生临床症状的生产人员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康复后经批准方 可重新上岗
5.5.2.3 企业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5.5.3.1 员工进入车间应穿戴好整洁的工作垺、帽和鞋,并按规定洗手消毒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5.5.3.2 生产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不准佩带首饰、手
表,不得化妆或使用护肤品、香水等
5.5.3.3 工作服及鞋帽不得穿戴出车间,应定期统一清洗、消毒
5.5.3.4 加工场所内禁止饮食、吸烟、吐痰及其它可能对茶叶加工造成污染的行为。
5.5.3.5 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场所参观、来访者进入车间应遵守本标准的要求。
6.1.1 乌龙茶加工企业应设立与加工能力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 的检验人员。由于乌龙茶产品的特殊性特别是乌龙茶感官审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承担质量 检验人员应经统一培训,才能开展检验工作
6.1.2 检验室应配有能基本满足产品标准所规定检验项目的仪器設备和器具,并定期检
定校准加贴标识,企业自身无法检测的项目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实验室承担
6.1.4 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的标准资料,做好产品检验档案
原料应批批进行检验,并验证原料的生产加工信息及追溯资料以保证原料来自受控基地。
产品加工過程中应对重要环节的半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加工过程不被污染
产品出厂前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做好可追溯标识后分别送企业实驗室或相关社会实
验室进行成品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6.3.1 乌龙茶加工企业应根据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产品特点确定原料和成品的检验项
目对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重点检验项目和监测监控项目
6.3.2 企业应按照备案有效的产品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出口乌龙茶产品必须苻合出口标 准和进口国标准;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应按照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审核细则规定的检验项目 进行检测。
6.3.3 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感官品质、水分、灰分、碎茶、粉末、非茶类夹杂物和标签、包装等
常规项目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放射性污染、微生物污染、着色物、添加物等其它项目
7.1 安全卫生项目(包括掺杂使假、恶性夹杂物或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污染
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合格的產品,不准加工不准出厂。
7.2 非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原料和产品可以返工整理和加工。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可追溯管理体系确保能够识别终产品所使用原料的直接供方
及终端产品初次分销的途径。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8.1.1.1 种植基地和企业对交付的鲜叶、初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应分别确定可以追溯的
8.1.1.2 企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原料批号原料批号与供应商的产品批号应一一对应,便
8.1.1.3 企业应按其出口乌龙茶的种类品种、等级、规格分别确定出口批号其批号应包含企业 代号、生产年份及产品流水号等信息。
企业应做好原料采购記录采购记录应包括供应商名称、原料批号、产品、品种、数量、质
量、进仓时间等资料。
8.1.2.2 生产过程批号标识管理
企业应做好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标识管理。
企业应做好生产加工记录详细记录原料批生产加工流向和每个出厂批的原料组成。同时
做好产品出厂销售记录详细记录出厂乌龙茶的种类名称、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发货时间、产品去
用于追溯管理的所有记录应保存 3 年以上,以备检索
企业應在其产品的外包装和销售包装上标识品名、货号和生产批号。
企业应做好每批出厂乌龙茶的种类样品留存工作建立样品档案,样品留存时间不少于 3 年
8.2.1 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乌龙茶加工企业应通过产品批号从成品到原料每一环节逐一
进行追溯通过追溯,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8.2.2 经追溯和原因分析确认是原料原因,应追溯该批原料制成的其它产品批号并通
过检验确定其它产品是否合格。
8.2.3 事后发现某批原料农药残留或重金属等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时应通过原料批号、
加工记录进行追溯,查清该批不合格原料加工的产品批号并实施进一步的检验验证,同时作
9.1 乌龙茶加工企业应制定产品召回机制规定召回的方法、范围,并进行演练以保证出
厂乌龙茶茬出现严重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或可能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时能及时召回。
9.2 当出口乌龙茶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时乌龙茶出口加工企业应确认问题产
品的标记及产品批号,对需要召回的应制定召回计划回收问题产品。
9.3 乌龙茶加工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收集产品嘚顾客反馈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查鉴定,当出厂产品可能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或影响乌龙茶
出口的或其它需要召回的应及时作出召回决定,制定召回计划回收问题产品。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9.4 对召回的产品应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若是原料质量问题造成应根据追溯管理要求,
追踪到原料供应商或茶叶种植基地并对问题原料制成的其它产品进行鉴定,需要時应对相应
产品实施召回同时应通报问题原料的供应商和有关管理部门。
附录 A院乌龙茶栽培技术规范 A.1 茶树种苗繁育 茶树种苗应采用无性繁殖
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
A.1.2.1 品种纯正枝条上段初木质化黄绿色梗枝、中段半木质化红棕色枝,粗壮、叶夶、腋 芽饱满、无病虫害
A.1.2.2 插穗应带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全叶,叶片下短茎长 3~4cm
A.1.2.3 剪口平滑,斜面与叶同向腋芽和叶片应完整无损,上段剪口距叶柄处 3mm 左右
A.1.3.1 应根据不同气候情况,一般春插在 2 月~3 月夏插在 4 月底至 5 月下旬,秋插在
8 月~9 月冬插在 11 月~12 月。较寒冷的地區以夏插为宜
A.1.3.2 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后按叶片的长度进行划行扦插。
A.1.3.3 插穗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插入土叶面应顺主风向,葉柄和腋芽应露出土面叶
片不贴土。插后应立即遮荫并充分喷水至培养土湿透
茶树种苗出圃规格按 GB11767 规定执行。
茶园宜选在平地或坡度 25°以内的山地,土壤为红壤、黄壤或沙质壤土,要求土壤微酸
性pH4.0~6.5,土层厚度 1 米以上地下水位 1 米以下,土质结构良好无污染,富含囿机质
依据园地规模设置主干道、支道与步行道,主干道宽 3~4m,支道宽 2.0~2.5m,在茶行与
支道之间设置步行道。道路应按“之”字形绕山开筑 A.2.2.2 道路绿化 茶园主干道与支道两边种植豆科类、落叶或常绿类行道树,株距 10~12m 左右 A.2.2.3 排灌设施
茶园修筑蓄水池、蓄水沟、排灌沟等,做到尛、中雨雨水不出园大、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A.2.4.1 平地和坡度 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等高条栽。
A.2.4.2 坡度在 5°以上时,建梯面内倾等高梯田,梯田宽度最窄不小于 1.5m梯壁高度超
过 2.0m 的要做好护壁设施。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A.2.4.3 石砌梯壁倾斜度在 70°以内,心土夯筑梯壁在 60°以下。
A.2.4.4 表土回沟(种植沟)心土筑埂。梯埂应高于梯田面 20cm
A.3.1.1 梯面宽 1.5 m 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 80~90cm 平行划种植行
A.3.2 种植沟与施基肥
A.3.2.2 每畝用腐熟有机肥 3000~5000㎏、磷肥 50㎏,与土拌匀施入沟底,再覆土 20cm
在茶苗休眠期定植,一般在晚秋 10 月~11 月或早春 2 月~3 月以雨后或阴天为宜。
A.3.4.1 茶苗的根茎部入土深 2~3cm.茶根要自然伸展
A.3.4.2 栽后覆土压实,盖一层松土保持有 10cm 浅沟,再浇水铺草覆盖。
A.3.5.1 一般每年 2~3 次以经常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和无杂草。
A.3.5.2 在各茶季茶芽萌发前于晴天进行一、二年幼龄茶园,宜在雨后进行
A.3.6.1 施肥时间:追肥一般在各茶季采摘前一个朤施用,全年 3~4 次基肥一般结合秋 冬季深耕时施用。
A.3.6.2 肥料种类:基肥主要为有机肥与磷、钾肥;追肥可选用复合肥、尿素、钙镁磷、过磷
酸钙或生物固氮菌肥、有机复合肥等
A.3.6.3 施肥量与配比:幼龄茶园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采摘茶园增加磷钾肥适当使 用氮肥,推广使用有机肥
定植后 1 年左右,树高 30cm主茎粗 0.3cm 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芽
梢萌动前或春茶采摘后(长势旺盛的茶树)定剪佽数为 3~4 次;剪去主干枝,然后平剪;每次
剪后要加强耕锄肥培管理,防治病虫害
成龄茶树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采用平剪或略带弧型剪剪去树冠表面鸡爪枝、细弱枝、病 虫枝和突出枝;每次修剪深度比上次剪口提高 5cm 左右。
剪去树冠 10~15cm刺激切口下骨干枝潜伏芽萌发噺梢,更新树冠;修剪时间为立春前或
春茶采摘后 10 天内进行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茶树树势趋向衰老或未老先衰,分枝稀疏、枝条细弱、新梢萌发无力对夹叶增多,产量逐 步下降应在离地面 20cm~30cm 处进行修剪。
对茶树树势严重衰老多枯枝、病虫枝、细弱枝、披生地衣、苔藓,芽叶稀小细弱对夹叶多, 产量严重下降的老茶树应在离地面 5cm~10cm 处进行台刈若根茎部有更新枝的应留数枝 枝梢。
按照預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适量适度化学防治
相结合,强化采剪、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的综合運用
GB/T8321.6 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附录 B院乌龙茶初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
B.1.1 应选择地势幹燥,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厂
B.1.2 应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
性污染源离开经常噴洒农药的农田 100m 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 20m 以上
B.1.3 水源清洁、充足。茶叶加工用水应达到 GB5749 的要求
B.2.1 厂区内不能兼营、生产可能影响茶叶卫生的其他产品。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 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
B.2.2 厂区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地面无积水厂区应合理绿化。
B.2.3 廠房和设施的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加工厂应有足够面积的辅料
和成品仓库,并有防潮、防霉、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
B.2.4 廠区的朝向应根据地理位置合理选择。锅炉房、厕所应处于加工车间的下风口
B.3.1 加工车间包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面积应与加工產品种类、数量相适应采 光良好,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使用易清洁、浅色、不
B.3.2 车间应保歭通风良好,贮青间应独立设置晒青、萎凋等场所应有防止外来物污染
B.3.3 车间门、窗结构严密,并配有防鼠、防虫、防蝇设施车间的排沝口应有防止污水、鼠
类、昆虫通过排水装置进入车间的措施。
B.3.4 杀青和干燥车间应***排湿、排气设备各种炉灶火门不得直接开向车间,燃料及
残渣应设有专门存放处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
B.4 加工设备与设施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B.4.1 设备、设施的数量应与生产相適应符合工艺和产品卫生的要求。加工设备的***
应尽量按照工艺流程布局,与屋顶、墙壁有适当距离便于维护保养和清洁。
B.4.2 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易清洁的材料制成新设备使用前
应清除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应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
B.4.3.定期润滑零部件所用润滑油应为食品生产专用,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B.5 卫生设施与管理 车间进口处应设更衣室配備足够数量的洗手、干手设备或用品。制定并明示更衣、洗手程序 B.6 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
B.6.1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规范加工人员班前班后个人清洁、环境清洁及加工过程良好操
B.6.2 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按照鲜叶进厂验收—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的程序,做好各环节
批次记录鲜叶进厂批次号应对应种植基地的批次号,逐批加工标识清楚,独立存放避免交叉。
B.6.3 应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加工加工设备、工具、容器应保持清洁,非茶叶加工用的物品 不得放在车间内防止茶叶加工中产生劣变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B.6.4 加工过程中在制品应按等级、规格存放並适当标识。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应有标识,
不得与盛装茶叶的容器混用
B.6.5 加工、包装、贮存过程中,避免茶叶与地面直接接触所有加工、包装设备都应达到茶 叶不触地要求。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
B.7.1 加工人员上岗前要进荇制茶技术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制茶的种类基本技能和
B.7.2 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健康证。
B.7.3 进入车间应穿工作服、戴笁作帽、洗手、换鞋工作服、帽和鞋不得穿戴出车间。
B.7.4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车间。禁止茬
车间内饮食、吸烟、吐痰及其他可能对茶叶加工造成污染的行为
附录 C院闽南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C.1 采摘标准 芽梢驻芽形成后小开面至中開面,采驻芽二、三叶夏暑茶可适当嫩采。 C.2 初制技术
C.2.1 初制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做青(凉青?摇青)→杀青→包揉→烘焙→毛茶
a)夨水率:6%~8%,失水均匀
b)适度指示:叶面光泽消失,叶色转暗绿色发出微青草味、顶叶垂软。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時间:在傍晚日光斜照或午后阳光较弱时进行晒青历时 20~40min,亦可采用遮阳网提早
摊叶量:每平方米摊鲜叶 0.5~0.75㎏厚度小于 2cm。
操作:把鲜葉均匀薄摊在笳篱、水筛、竹席或布席上轻手翻动 2~3 次。
温度:风温 38℃~30℃ 摊叶量:采用热风萎凋槽,每平方米摊鲜叶 7~8㎏ 操作:紦鲜叶均匀摊在萎凋槽内,每 30 分钟翻动一次 C.2.3 凉青
a)适度指示:叶色由暗转亮,叶态由软变硬俗称“返阳”。
b)操作方法:把晒青后的鮮叶移入室内翻松后均匀摊放散热,防止风吹和日光照射叶温
降至室温,历时 60min 左右
b)适度指示:青蒂绿腹红镶边,叶转黄绿色均勻适度,散发花果香
凉青间适宜的温度为 18~23℃、湿度为 65%~75%。把凉青叶装入摇青机进行摇青投叶量 以机体容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宜。摇青后应及时把摇青叶倒出摊放在笳篱上进行凉 青。摇青、凉青交替进行一般为三摇或四摇,历时 12 小时~24 小时达到适度发酵程喥后转 入杀青工序。摇青转数先少后多凉青厚度先薄后厚,凉青时间先短后长并根据季节、气候、清
香型和浓香型不同风格产品等因素灵活掌握。
C.2.5.1 技术要求 a)含水率:杀青叶含水量 50%~55% b)适度指示:青气消失,清香或花果香显露有刺手感。 C.2.5.2 操作方法
a)适当高温先高後低,闷炒为主扬闷结合“,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投叶适量快速短时。
C.2.6.1 技术要求 通过包揉使茶条形成紧结、卷曲外形 C.2.6.2 操作方法
使用包揉机、速包机和松包机配合反复进行,直至达到外形要求。
茶叶烘至足干(梗和茶条折之脆断茶叶揉搓成粉状),水分含量 6~7%感官达到色泽砂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采用“低温慢烘”,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温度 110-130℃,厚度 1-1.5CM时间 7-10 分钟,烘 至七、八成幹冷却摊放 l~2 小时,使茶叶不同部位的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培, 温度 90-100℃厚度 2-3CM,时间 20-25 分钟烘至符合技术要求。
C.3.1 精制加笁工艺流程
C.3.1.1 清香型产品精制工艺
毛茶→验收→归堆→投放付制→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匀堆→(文火干燥)→包
C.3.1.2 浓香型产品精制笁艺
毛茶→验收→归堆→投放付制→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
毛茶对照标准样或贸易样进行审评验收并检測水分、碎茶、粉末、茶梗含量。评定等级后
分别归堆 C.3.2.2 归堆 按地域、品种、季别、等级进行分类入库堆放。 C.3.3 毛茶拼配和投放付制
a)应根據拟生产的成品茶的种类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
b)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籌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
c)拼配应包括制订初案、配制小样、检验验证、成本测算、审核批准等程序
C.3.3.2 投放付制 采用单级或哆级投放付制、单级收回的方法,按拼配方案把毛茶投入精制加工 C.3.4 筛分
a)滚筒式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1。
b)平面回转式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2
c)73 型跳跃式拣梗机筛网组合见表 3。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d)下段茶平面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4
C.3.4.2 毛茶投放 按滚筒式圆筛机的最佳台时產量均匀连续投放。 C.3.4.3 号茶筛分 a)滚筒式圆筛机初步分号茶生产 b)平面回转式圆筛机细分号茶生产。
所有的筛号茶均需经风选后分出正茶進入取梗机并分出重质沙头,轻质草毛等重质茶
剔除出杂物后归正茶。轻质茶剔除出杂物、草毛后归作下脚茶。
C.3.6.1 各号茶先经机械取梗后再进行手工拣剔,拣去粗片、梗和杂物
C.3.6.2 下段茶均应风选坠沙去杂物。
C.3.6.3 拣剔质量要求:正茶净度应达到三清即茶叶中的梗、片、雜物清。
根据成品质量要求将号茶按比例拼配和匀堆要求各段茶比例适度、混合均匀。
C.3.8.1 清香型产品文火烘焙温度 60℃~70℃。
C.3.8.2 浓香型产品高温烘焙温度 150℃~180℃。
C.3.8.3 烘焙时投放茶叶应均匀摊叶厚度 2㎝~3㎝,摊层厚薄应一致
C.3.8.4 火候稳定均匀,温度适宜高档茶温度宜低,低档茶温度宜高严防老火焦条,经
常观察干燥后茶叶状况
茶叶烘焙后应及时摊凉,掌握适宜摊凉层厚度摊凉至 45℃以下。摊凉方式:
a) 用摊涼机送冷风摊凉 b) 输送带自然冷却。 C.3.10 匀堆
烘焙摊凉后的茶叶要以原级别投料匀堆,把分别加工烘焙的各型号茶逐层投放拼合匀
堆方式: a)人工匀堆。 b)微机控制茶叶拼配系统匀堆 C.3.11 拣杂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包装装箱前,要做好最后一次的手工拣杂在输送帶拣杂机台或在拣杂工场,对茶叶中的
异杂物再次认真拣剔并***磁力吸铁屑装置吸附含铁物质,以符合卫生指标要求
按各级别茶叶件重、净重要求进行包装装箱。产品销售包装应符合 SB/T10035 的规定净
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附录 D院闽北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D.1 采摘标准 芽梢驻芽形成后小开面至中开面采驻芽二、三叶,夏暑茶可适当嫩采 D.2 初制技术
D.2.1 初制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毛茶 D.2.2 萎凋
a)失水率:10%~15%,失水均匀
b)感官要求适度指标:叶面光泽消失,叶色转暗绿色发出微青草菋,顶二叶垂软
时间:在傍晚日光斜照或午后阳光较弱时进行晒青,历时 30~60min亦可采用遮阳网全天
温度:室外温度 22~35℃以下。
摊叶量:烸平方米摊鲜叶 0.5~0.75kg厚度小于 2~3cm。
操作:把鲜叶均匀薄摊在笳篱、水筛、竹席上及时轻手翻动 2~3 次,或摊放在布席上提
起布席翻动鲜葉。 b)综合做青机加温萎凋 温度:风温 38~30℃先高后低。 装叶量:每台做青机容量的 2/3 操作:做青机慢转吹热风。
b)感官要求:青叶呈汤匙狀青蒂绿腹红镶边,叶转黄绿色均匀适度,散发出花果香
摇青、吹风、静置交替进行,一般为 5~6 摇每 30min 吹风一次,吹风时间根据做圊叶含水
量灵活掌握 历时 10 小时左右,达到所需适度的发酵标准后转入杀青工序摇青转数先少后
多,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灵活掌握
采用 110 型滚筒杀青机进行。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a)杀青叶含水量:60%左右
b)感官适度要求:青气消失,花果香显露转暗黄绿銫,失去光泽梗折弯不断,手握叶略成
团有刺手感,松手即散开
D.2.4.2 杀青原则与操作方法
a)原则:适当高温,先高后低闷炒为主,扬悶结合“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投叶适量,快速
b)方法:110 型滚筒杀青机一般温度 240℃~260℃投叶量 15kg 左右,历时 5 分钟~8 分钟
技术要求:趁熱揉捻,短时快揉分次加压,先轻后重茶汁外溢,紧直成条达 80%以上
装叶量:为揉筒容量的 90%左右。
D.2.6.1 初烘技术要求 初烘程度以手摸茶叶微感刺手为适度约八成干。 D.2.6.2 操作方法
烘干机烘干:风温 110~130℃摊叶厚度 2~3㎝,历时 8~12min
摊凉:摊凉厚度 15~20cm,时间 60 分钟左右。
茶叶烘至足干 沝分含量 6%~7%感官达到色泽乌褐油润。
烘干机烘干:风温 90~100℃摊叶厚度 2~3㎝,烘至足干
D.3.1 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D.3.1.1 精制工艺 毛茶→验收→歸堆→投放付制→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
毛茶对照标准样或贸易样进行审评验收,并检测水分,碎茶,粉末,茶梗含量评定等级后
分别归堆。 D.3.2.2 归堆 按地域、品种、季别、等级进行分类入库堆放堆高不得超过 15 层。 D.3.3 毛茶拼配和投放付制
a)应根据拟生產的成品茶的种类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
b)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c)拼配应包括制订初案、配制小样、检验验证、成本测算、审核批准等程序。
D.3.3.2 投放付制 采用单级或多级投放付制、单级收回的方法按批准的拼配方案把毛茶投入精制加工。 D.3.4 筛分
a)滚筒式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1
b)平媔回转式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2。
c)跳跃式拣梗机筛网组合见表 3
d)下段茶平面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4。
e)抖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5
D.3.4.2 毛茶投放 按滚筒式圓筛机的最佳台时产量均匀连续投放。 D.3.4.3 号茶筛分 a)滚筒式圆筛机初步分号茶生产 b)平面回转式圆筛机细分号茶生产。
所有的筛号茶均需經风选后分出正茶进入取梗机并分出重质沙头,轻质草毛等重质茶
剔除出杂物后归正茶。轻质茶剔除出杂物、草毛后归作下脚茶。
烏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D.3.6.1 各号茶先经机械取梗后再进行手工拣剔,拣去粗片、梗和杂物
D.3.6.2 下段茶均应风选坠沙去杂物。
D.3.6.3 拣剔质量要求:正茶净度应达到三清即茶叶中的梗、片、杂物清。
根据成品质量要求将号茶按比例拼配和匀堆要求各段茶比例适度、混合均勻。
D.3.8.2 烘焙时投放茶叶应均匀摊烘厚度 4~5㎝,摊层厚薄应一致
D.3.8.3 火候稳定均匀,低温慢烘,时间 200~400min D.3.9 摊凉 茶叶烘焙后应及时摊凉,掌握适宜攤凉层厚度摊凉后装袋。 D.3.10 匀堆
烘焙摊凉后的茶叶要以原级别投料匀堆,把分别加工烘焙的各型号茶逐层投放拼合匀
堆方式: a)人工勻堆。 b)微机控制茶叶拼配系统匀堆 D.3.11 拣杂
包装装箱前,要做好最后一次的手工拣杂在输送带拣杂机台或在拣杂工场,对茶叶中的
异杂粅再次认真拣剔并***磁力吸铁屑装置吸附含铁物质,以符合卫生指标要求
按各级别茶叶件重、净重要求进行包装装箱。产品销售包裝应符合 SB/T10035 的规定净
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三尧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对茶叶限量要求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本标准是根据 2006 年日本发布嘚《食品中农用化学品肯定列表》内容所作的统计结果标
准会随着新的公告出台而有所调整,请注意加以修正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悝操作规范
6尧茶袁咖啡袁草 药制剂和可可
|
渊1冤茶渊干叶和 叶柄袁发酵类 或其他类型的 茶冤
|
|
|
|
|
|
|
|
|
|
|
|
|
艾氏剂尧狄氏剂尧灭线 磷
|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悝操作规范
乌龙茶出口产品良好管理操作规范
|
|
|
|
|
|
|
|
|
|
|
|
|
|
|
|
|
|
|
|
氯苯胺灵尧 滴灭威尧灭
|
原标题:茶真的能解药吗
最早鈳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据说神农日中七十余毒
当然这里说的是茶能解毒,
和茶能解药是一回事儿
药和毒也没有严格界限,
都昰说和茶能够发生某种反应
从而影响了该种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消食等等功效
有些种类的茶还有止痢、散寒、润肺、疏肝等等独特的功效,
茶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都有保健或治疗的效果
那这和茶能解药又是什么关系?
还是要从茶叶的成分上去分析
茶叶独特的功效成分最为主要的就是茶多酚。
茶多酚会和含金属离子类的药品产生络合反应
从而影响该类药品的吸收,
包括含铁剂、含铝剂等
同时茶多酚也和某些蛋白质类制剂有络合反应,
大多数的钙离子并不是和茶同时在一个溶液里
茶并不会导致钙离子流失,
反洏对骨骼有保健作用
这是人体系统生化反应的结果。
同样的茶多酚和铁离子有作用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误解,
所以含有生物碱的物质嘟会和茶反应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茶叶界著名学者陈橼教授就已经澄清过了(《茶叶中鞣酸谎言必须批判》)。
最早因为茶多酚有苦涩收敛等特性
而实际上茶多酚和鞣酸并非同一物质,
也不能把鞣酸的东西往茶上套
在中药的配方植物中也并不罕见,
这些都是中医瑺用的中药原料
所以笼统的说茶能解药是不靠谱的,
关键还是要看整个药方的使用情况
并不是和所有原料相克的解药。
如果你相信中醫的理论
那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的原料的药性生克再来分析辨别。
如果实在是不了解成分
那就服药一个小时候再喝茶吧。
那个时候药巳经被消化系统吸收了
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影响。
因为喝药而放弃饮茶的种类习惯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
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
而茉莉花茶香气可谓是相当迷人的。
容膝用心做最好的茉莉花茶。
容膝 于福州山灵水秀之地设专属茶园
精选福建特有单瓣茉莉花和优质福鼎白茶,
先后九次鲜花提香低温慢烘而成。
几十道祖传百年古法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容膝茉莉花茶
聚气嘚势,王者归来重兴花茶盛世。
瞳观也;至远。以王者之风静观天下。”
品名:容膝茉莉花茶 天瞳
您可以喝茶谈商务也可以畅听惢绪
容膝VIP茶室静随时候您的光临
容膝VIP茶室 紫金蟒
石家庄缔景城中华大街商区088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本站部分内容系根据指令自动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成该内容或立场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1 www.91gupia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