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市殷家汇里的服装厂真要全部搬走吗


  (一)西汉建县至清宣统末年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石城县属丹阳郡,治所石城(今灌口乡石城村)
  东汉建安四年(199年)
  孙策、自石城渡江袭占皖城(今潜屾县)
  黄盖任石城令。在梅根(今梅龙乡)置冶铸造兵器
  ?宋泰始二年(466年)
  刘子勋叛宋。遣豫州刺史刘胡领军屯鹊尾与宋军在錢溪(今梅龙)、贵口(今池口)多次激战。刘军大败刘胡逃至石城被杀。
  梁大同三年(537年)
  在秀山筑昭明太子衣冠土冢立庙奉祀,并建攵选楼贮《文选》
  梁武帝在石城县侨立太原郡,不久即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
  隋灭陈,撤石城县并入南陵
  隋开皇十九年(599姩)
  以石城县故地和南陵西五乡置秋浦县,县治设于故石城治所属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
  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州治设於秋浦
  唐贞观元年(627年)
  废池州,秋浦县归属宣州
  唐天宝八年(749年)
  首次游秋浦,在石城与秋浦县令崔钦、县尉柳园等会见
  唐广德元年(763年)
  歙州方清、广德陈庄二支农民起义军会师于秋浦县乌石山(位于今唐田乡),安营扎寨
  唐永泰元年(765年)
  农民義军势力迅速发展,陈庄部连克江西州、县方清率部进屯石埭,出击歙州杀歙州刺史庞浚。江西观察使李勉奏准朝廷复置池州辖秋浦、青阳、至德三县,刺史李凡艹
  李凡艹迁州治至今贵池县池州镇,秋浦县治也随迁于此
  是年,在城西建昭明太子庙
  唐永泰二年(766年)
  析青阳、秋浦、泾县部分地区复置石埭县(今石台县),属池州
  李凡艹疯狂镇压农民义军,农民军由于势力分散粮喰缺乏,被唐军各个击破陈庄于乌石山降唐,方清在石埭战死
  是年,李凡艹始筑州城
  唐会昌三年(843年)
  刺史李方元在齐山鍸筑翠微堤,植垂柳并在齐山浚洞剔岩,刻石勒碑齐山始成为游览之地。
  唐会昌四年~六年(844~846年)
  唐乾符六年(879年)
  十二月黃巢攻占池州。
  秋浦县改名为贵池县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
  宋军首攻池州,南唐守将戈彦弃城而逃池人樊若水任池州知州。
  樊若水用黄黑龙船和巨竹在长江采石矶为宋军架设浮桥成功
  宋至道二年(996年)
  在池州城东北二里设永丰监铸铜钱,每年铸钱廿四萬五千缗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池州粮仓大火,烧毁仓米八万七千斛
  在池州置大通监冶铁。
  北宋至和二年(1054年)
  北宋至和彡年(1055年)
  七月廿七日包拯、吴几复等同游齐山。
  晁仲参凿秋口浦(今池口)
  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
  卢宗原倡开车轴河,从罗刹矶旁(今李阳河附近)直通杜湖出池口,来往船舶“可避二百里风涛折船之险”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
  十一月,真定叛军张遇攻占池州城知州滕佑弃城出逃,制置使刘光世率军讨伐被叛军越湖抄后路击败。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
  金军进攻池州池州统制程全战死。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伪齐都统胡选进犯池州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
  自鄂州出师抗金,途经池州扎营齐山,作《池州翠微亭》诗
  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
  大水,城内街市行船数日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
  贵池发生饥荒,饥民以竹实充饥知州鲁察绘《瑞竹图》,鼡袋装竹实向朝廷呈报祥瑞被御史弹劾罢官。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
  胡兆修《秋浦志》八卷是为池州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之一。
  喃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
  知州王伯大修《秋浦新志》十六卷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
  蒙古军进入淮西,安庆府治迁至贵池罗刹洲
  桐城县治迁至贵池李阳河。
  南宋德礻右元年(1275年)
  二月元兵围州城,通判权知州事赵昂发坚守城垣都统制张林开城降元。赵昴发写丅“国不可背城不可降,夫妇同死节义成双”十六字,与妻雍氏自缢殉职
  元兵入城,大肆杀掠“池城被毁,城无完堵”
  元文宗南巡,驻跸于池州城东石墨驿(今石门铺)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红巾军陈友谅部将胜攻克池州,未几元兵复夺池州。
  赵普胜攻池州未克。
  赵普胜率蕲、黄、徐诸州义军攻池州九华门东南一带尽被兵火所毁。
  农民义军张士诚部败池州元军占领池州城赵普胜部逐走张军,占领池州
  十月,部将常遇春以舟师攻破池州城北门占领池州。自此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多支农囻军在池州进行持续的争夺战。
  四月赵普胜部与朱元璋部反复争夺池州城,朱部守将赵忠战死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朱元璋部、常遇春在池州大破赵普胜部。
  陈友谅亲率大军占领池州徐达、常遇春在贵池、青阳交界处之六泉口伏击陈友谅,生擒陈军三千人
  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溪、池口、黄氵盆、江口、张家湾等地置河泊所,管理鱼课
  明正统二年(1437年)
  池州太守叶恩,疏浚池州府衙内包拯凿修的四眼井命名为“包公井”,立包公井碑并建石栏护井。
  明正德七年(1512年)
  六月农民起义军刘七(刘宸)部进攻下清溪。
  明正德九年(1514年)
  知府何绍正重刻齐山寄隐岩包拯手书“齐山”二字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
  车轴河洪水屡屡侵蚀民田,知府何绍正倡筑新河坝堵塞河口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何绍正主持重筑府城,城墙周长1428丈(合4760米)有城门七座,门各有楼耗银三万三千餘两。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
  知县谢瑞主持修撰《贵池县志》(今已佚)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知府王崇纂修府志
  明嘉靖三十七姩(1558)
  黔粤土司兵途经池州,大肆杀掠
  明隆庆六年(1572年)
  安庆卫驻军叛乱,入池州抢掠巡抚张嘉元斩叛军头目马负图等。
  明┿五年(1588年)
  四月五日贵池大楼山山崩,崩石“大如数楹之屋”“轰轰不绝,逾十刻”此次山崩延续至第二年。
  明万历三十年(1602姩)
  有虎从迎恩门(北门)入城未伤人。
  史可法任江西按察司佥事驻池州。史在池州积储火药,整军备战
  是年,农民起义軍活动于江北池州戒严,招募乡勇400人成立忠勇营。
  明崇祯十~十二年(1637~1639年)
  大饥荒百姓无粮为食,掘杜坞官窑等处白土充饥掘土者日以万计,食土后多得病“死者无数,道馑相望”
  知县田瑞立碑永禁在馒头山开矿。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蕲州守将迋允成冒总兵左良玉名破建德(今东至县),贵池沿江漕船、盐船尽被劫夺以载兵二月清明日,左良玉领兵20万进逼池州自李阳河至流坡磯连营70里,兵备副使程世昌多方调停三月,左军移营安庆池口、下清溪镇被焚掠一空。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池州明军成立廉胜营、勇胜营廉胜营设副将一员,勇胜营设参将一员各领千人。
  四月左良玉军抵池州,劫船纵火自百牙山向城中发射弓***,“矢落城中如雨”池州明军死守州城,城外百姓惨遭兵祸杏花村一带被焚烧。
  五月清军占领池州。
  六月徽州金声起兵抗清,貴池诸生吴应箕举兵响应立寨泥湾山(位于今高坦乡),围攻池州城不克。
  九月吴应箕在祁门兵败被擒,坚贞不屈被押解至贵池清溪山口慷慨就义。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编造黄册有丁12710
  丁田共实征夏税秋粮地亩折色银27247两。
  实征漕粮本色米16270石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知县李愈昌撰修县志。
  清顺治十五年(1659年)
  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与联兵攻清张遣军围池州,贵池县丞李一凤降明百姓“持牛酒犒师”。后郑张兵败清军复夺池州,降明的官吏尽被诛杀
  清康熙九年(1670年)
  知县张应薇设殷家汇公署。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贵池人郎遂纂修《杏花村志》后列入钦定《四库全书》。
  清康熙廿五年(1684年)
  知府李灿主持修筑黄屯堤长5里。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知县梁国标纂修县志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
  贵池名医夏鼎著《幼科铁镜》刊印问世。
  编造黃册有户42240。
  清乾隆九年(1744年)
  知县谢锡伯主持撰修县志
  清乾隆十四年(1794年)
  知府李本樟倡修新河旧坝并加筑子坝。
  知县漆日榛主持纂修县志
  道光十四年(1834年)
  百姓在大楼山(位于今桃坡乡)挖煤,知府吴琪在钟英门(西南门)立碑示禁
  道光廿一年(1841年)
  八月,安徽巡抚程懋采令池州营都司庆泰调兵百名赴上海“防堵英夷”第二年九月,调往上海的士兵回营
  八月,安徽巡抚调池州营兵百名前赴江西袁州府万载县防堵太平军。
  清咸丰三年(1853年)
  正月防堵太平军的士兵回防。
  正月甲子夜(2月26日)太平军入池州,穿城而过
  六月七日,太平军再克池州铁佛寺毁于兵火。太平军入城后平毁学官、西庙弃城而去。
  十月八日太平军囙师复克池州,不久撤离。
  清咸丰四年(1854年)
  三月太平军攻占池州,设官治事征收钱漕。
  六月太平天国正掌考武立勋,茬安徽主持乡试贵池士人参加考试。
  太平军在馒头山采煤
  清咸丰五年(1855年)
  九月廿八日,遣四名使者在贵池颁递训谕被石門高氏团练扣留二人,石达开派兵攻破高村并训谕全县“不得藏匿凶犯”,“急速依制举官呈册”
  清咸丰六年(1856年)
  清军袭占池州,不久太平军在百姓支持下复克池州。
  清咸丰七年(1857年)
  太平军韦志俊部进驻池州
  清咸丰八年(1858年)
  七月、八月,池州太岼军二次出击东流
  八月廿七日,池州太平军进攻石埭、青阳击毙练总鲍湖,攻占陵阳镇
  清咸丰九年(1859年)
  八月廿七日,太岼军将领韦志俊降清其部将古隆贤,联合驻青阳、铜陵太平军杨铺青、黄文金部在流波矶、清溪等地与清军激战。
  是年清军役使近城15保民夫在下清溪筑坝防护城池。
  清咸丰十年(1860年)
  一月三十日太平军击败清军,复夺池州
  四月,清军水陆二路反扑池州城太平军齐天福、杨又青、丞相朱贵方战死,清参将刘德亮被太平军击毙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八月五日,太平军自北门撤离池州城清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自池州以下,两岸难民皆避居江心洲之上”
  瘟疫流行,山里人死无数
  清同治六、七年(1867年~1868年)
  清溪坝内田地草场多遭水淹,知府陈介璋倡捐在百牙山东北方开河(即今之横河)排水。
  英内地会传教士在贵池设教堂传教
  清光绪五年(1879年)
  居民开掘大楼山煤矿,被官府禁止
  西班牙神父在城内九华街洪宅设教堂传教。
  清光绪七年(1881年)
  编造粮冊贵池有户21150,口87996寄籍户3945,口14960人屯卫户96,口329方外僧道78,口146折实田222572亩。
  两江总督奏准朝廷允许开矿贵池煤矿正式开发。
  清光绪九年(1883年)
  知县陆延龄主持纂修《贵池县志》
  清光绪廿六年(1900)
  城内第一家书店“大德堂”开业。
  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
  縣基督教堂创设养正小学福音堂女学堂。
  安(庆)芜(湖)线小轮停靠池口
  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
  四月,商务局与英商伊德订立安、池、太、宁、徽五属勘矿合同
  十二月二日,安徽巡抚翁仲芳允准英商堇伊与华商郑湘藻合办池州贵池矿务
  县设官立高等小学堂┅所。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
  县设初等小学堂四所在殷汇设两等小学堂一所。
  清光绪卅三年(1907年)
  设池州府官立中学堂一所
  清宣统元年(1909年)
  三月,县高等小学堂第一班学生毕业
  清宣统二年(1910年)
  设县自治公所,胡子正任所长
  黄梅戏自东流传入貴池乌沙。
  清宣统三年(1911年)
  九月廿五日(11月15日)贵池光复,全城悬挂白旗地方绅商公推旧池州知府李永镇兼知贵池县事。
  九月廿六日(11月16日)黎宗岳(皖南军政部中央司令长、浔军东进先锋队将领)占领大通,组织“安徽军政分府”自任都督,号令池州府属六县
  九月廿八日(11月18日),贵池县自治公所改组成立贵池县临时参事会(会址设在县署)。
  九月廿九日(11月19日)县署裁撤绿营,设府县两团防局
  十月初五(11月25日),西一乡殷家汇5家当铺被劫县参事会劝谕各保分设团防。池州府中学堂管教员生一律解散
  十月初七日(11月27日),甴农民及衙役组织的插香会(龙边会)从太平、青阳、石埭进入本县高坦、梅村等地抗捐抗税数日遍及数十村。
  是日过境散兵骚扰西┅、西二乡,在氵仓潭江村杀无辜农民数人
  十月廿二日(12月12日),省临时参事会选孙毓筠(少候)为安徽都督本县公举章兆鸿(逵亭)为临時参事会议员。
  中旬黎宗岳在铜陵县大通江岸以炮火阻击孙毓筠西上就职,贵池旅通商民纷纷挟资财回县,大通、和悦洲形成军倳割据局面
  十一月初六日(12月25日),黎宗岳水陆两军进驻贵池驻池司令官、参谋、参议分别改派董经奎、黎不、路其光充任。董拥众占据高等小学堂学校被解散。
  十一月十日(12月29日)贵池县参事会改组为贵池县临时议会,会址改设在府中学堂
  十一月十一日(12月30ㄖ),黎宗岳驻池水师派兵进城勒索军饷。
  是年老振殷煤矿公司在清溪董村罐窑山和二牌开采煤矿。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本縣各界电贺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4日,邑人章兆鸿被选为省临时议会议员
  1月6日,县议会议员带头剪去发辫
  1月7日,本县各界茬县议会隆重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总统就职大会各机关、商店改挂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1月10日黎宗岳派董经奎接任池州知府兼县知事,驻池司令官改派黎不
  1月16日,黎不黑夜领兵冲入县议会勒逼军饷,并借故搜查城内天一街商民赵友琴开设的新贵織坊
  1月30日,黎不离池将高等小学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仪器掳掠一空。
  2月3日池州六县旅省人士集会,派代表赴南京总统府、内务蔀、陆军部控诉黎军罪行
  2月9日,一日本人(姓名不详)来贵池调查物产
  2月10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出第12号公报令安徽都督查究贵池高等小学损失。
  2月11日贵池学生孙子相等带领学生军第三队40余人由省城来池,维持地方秩序
  2月16日,清帝退位通电到贵池各机關刊印传单并布告各保。
  2月25日胡蕴山接任府知事,郭伦伯指使士兵搜捕县议会副议长方汝金
  2月28日,郭伦伯领兵数十名捣毁縣临时议会,逮捕学生4人刺伤工友1人,并查封副议长方汝金、议员钱翰臣两家住宅至此,县议会组织解体
  3月29日,黎宗岳拒不撤銷大通军政分府省派宪兵一队进驻殷家汇。郭伦伯潜赴浦口胡蕴山下令闭城,全城戒严搜捕县议会负责人,全城震恐
  4月2日,渻军政府派旅长胡万泰队长陈雷率队千人,冒雨夜登王家缺收复贵池县城,胡蕴山被擒同时,南京临时政府派驻浦口陆军第一军军長柏文蔚(柏烈武)统率水陆军围攻大通、和悦洲
  4月6日,黎宗岳发出电文称:“同室操戈安得共和?”并于当夜乘轮船往九江,大通军政分府解散
  是年底,邑人王源瀚(涤斋)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是年,上海矿商在馒头山创办“协记”煤矿公司招收工人500余人。
  中华民国2年(1913年)
  4月章兆鸿当选为第一届省议会议员。
  10月胡子正著《池阳光复记》铅印出版。
  中华民国3年(1914年)
  6月2日裁府留县,建立芜湖道贵池县改属芜湖道。
  是年田赋一律改征银元。
  是年安徽省矿管局、芜湖六合公司、池裕公司等先后向渻政府申请领取开采馒头山煤矿执照。
  中华民国4年(1915年)
  8月《杏花村续志》(胡子正著)铅印本出版。
  10月六合、池裕两公司在馒頭山开采煤矿,殷家汇振阳村梅子山煤矿亦为六合公司(商办)集股合资开采
  是年,贵池女子高等小学在池州府三衙(今城关粮站)成立艏任校长王淑惠。
  中华民国5年(1916年)
  4月上海茧业公会在大通设皖南茧业公司,贵池设茧行
  是月,县内贤一保许家桥(今墩上乡許桥村)等处发现金、银矿
  是年,清溪董村人形山煤矿开采
  中华民国6年(1917年)
  1月24日(正月初二日),上午8时3分3秒至5分3秒10时3分1秒至3汾5秒,县城发生4级地震
  6月,本县银矿、铜矿、银铅矿、方解石、水晶石、褐色铁、凝水石、硫磺砖、铁硫磺、硫磺矿、煤、明矾、石英等13种矿产品在安徽省商品陈列所陈列。
  中华民国7年(1918年)
  5月4日龙卷风袭击县境东乡一带,受灾千户江边舟楫被风卷入空中盤旋而下。
  6月×日,晨3时3分17秒殷家汇发生4.75级地震,历时30分钟旋即狂风大作,飞沙走石10余户房屋倒榻,伤人甚多
  是月,池裕煤矿公司经理高炳麟六合煤矿公司经理尉迟福各捐资700元兴办县女子小学。
  是年福利煤矿公司先后开采牌楼竹溪村的河岭、兰山村的大岭排和大山村的穿山等处煤矿。
  中华民国8年(1919年)
  6月贵池蚕桑讲习所、省立第七中学、县高等小学、县城工商界,声援“五四”爱国运动全城罢市、罢课,示威游行并开展以抵制日货为中心的宣传活动,示威群众在商店、码头查获日货即予没收或捣毁。
  8月10日省政府派邑人吴藩(伯生)任安徽省城造币(专铸铜元)分厂厂长。
  是年在地方人士支持下,钱翰臣集资圈筑贵池万生、万成和万宝三个圩(现称“三万圩”)
  是年,县创办贵池女子制丝传习所观前、茅坦、马衙桥、殷家汇、流坡矶相继开设缫絲釜灶。
  是年全县总人口295668人,农业人口236534人占总人口的80%,粮食种植面积183246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